最苦与最乐教案

时间:2024-11-01 15:13:37 教案 我要投稿

关于最苦与最乐教案3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苦与最乐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最苦与最乐教案3篇

最苦与最乐教案 篇1

  知识目标

  1、在掌握有关议论文知识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文章流畅而又凝练的语言。

  能力目标

  1、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2、学习课文在论述过程中展现中心论点的写法。

  情感目标

  树立对家庭、社会、国家、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对人生观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训练严密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二、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

最苦与最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理清本文的结构,感受文章严密的论证。

  2、明确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从论述中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责任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

  2、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对责任的思考。

  教学难点:

  苦乐观的深刻内涵,理解责任的含义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为了谁》引出“责任”这一话题。

  二、检查字音(课件出示)

  三、出示学习目标(课件)

  1.明确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脉络.

  2.理解文章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3.理解责任的含义,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感

  四、学习课文,整体把握

  (一)我是课堂小主人

  学习方式:学生根据所学课文的'情况质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1、对字、词、句的理解方面。

  2、从议论文的三要素考虑。

  3、从文章内容与结构思考。

  (二)师生合作探究,解决课文的重、难点

  思考:

  1.用自己的话说说文章表明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作者是如何来论述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

  3.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作者为证明它引用了那些古语、俗语?

  4.人生应该怎样对待责任?

  (学生分析讨论后,让学生分组竞赛回答)

  五、总结课文,梳理结构(课件出示)

  六、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文章的题目叫《最苦与最乐》,齐读最后一段,看哪些句子分别照应了“最苦”和“最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七、思维拓展:

  (一)我说你说明责任

  我看到很多同学的父母每天等在校门口,接自己的孩子回家,我想他们把这种等待化为了一种责任;晚上放学回家,他们必然会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这是把对孩子的服务当成了一种责任:每天早上,他们又把洗净的衣服放在孩子的床头,这是把对孩子的关爱当成了一种责任。责任并不是抽象的,它其实体现在点滴的生活细节中。同学们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了吗?

  作为我们中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责任究竟有些什么呢?请照仿例句说话。

  例句:责任是一丝不苟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责任是“

  (二)品尝人生苦与乐

  讨论:给你一串葡萄,有酸有甜,你是先品甜的还是先尝酸的?

  八、结束语

  九、作业:

  1、积累:

  请摘抄日常生活中与“苦、乐”相关的词语、俗语、谚语。

  例:知足常乐、苦尽甘来、苦中作乐、先苦后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写作:

  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选择其中一种责任写一写你感受到的苦与乐

  十、板书设计

  最苦未尽责任与最乐尽责任

最苦与最乐教案 篇3

  【基础知识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恩惠(huì)如释重负(shì)契约(qì)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却(xiè)监督(dū)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失意:不得志。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悲天悯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五、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学于广州万木学堂。1895年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论》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合集》。

  六、文章主旨

  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这篇文章从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来谈人生的责任,本文思想深刻严密,格调高雅,语言凝重,谈到了除两三岁的孩子外,人人都有应尽的责任。论证了一对姊妹命题: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七、结构分析

  全文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论述“负(未尽的)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3自然段是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4、5自然段是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当勇于尽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一部分的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是主论,第2自然段是辅论。文章开篇用了一串排比设问,提出了关于人生最大痛苦的许多答案:贫、失意、老、死,然后一一加以否定,最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了未了的责任。这是第一层。第二层论述了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是贫困老死的理由。第三层论述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的理由。为什么不直接提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先否定其他的答案呢?因为把贫困老死当作人生最大的痛苦,正是许多人的想法或说法。否定了这些答案,读者就要寻找新的、合理的答案。这时自己的观点就水到渠成地出现在读者眼前。

  作为辅论的第2自然段,进一步指出了承诺未办、欠钱未还、恩惠未报答、得罪人未赔礼几种情况,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易于被读者所理解接受。由此而生的痛苦情况是不敢见面,梦里有影子缠着。以此照应第1自然段的“受良心责备而又无法逃避”。这是第一个层次。第二个层次,又将负责任的情况延展到对家庭、社会、国家,及至自己,使议论更加深入。第三个层次照应第1自然段:贫困老死可以达观排解,而负了(未尽)责任才是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部分只有一个自然段,而且不单单谈快乐也谈到了痛苦。为什么第一部分完全谈痛苦用了两个自然段,而第二部分两者都谈到了反倒用了一个自然段呢?为什么一个均衡的题目,在行文论述时两个方面却不均衡呢?只要看一看“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的论据就不难明白。作者给“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这个分论点提出的论据是“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原来作者所谈的快乐是与痛苦分不开的,或者说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之上的。正因为这样,在谈快乐的时候就必须联系到痛苦。也正因为这样,既然第一部分已经用于不少笔墨谈痛苦,那么第二部分中就无需再多用笔墨,而只要说清快乐与痛苦的关系就行了。明白了这一点还能解开另一个谜,那就是关于题目的谜。一般以一对范畴为题的文章,往往是把正面的概念放在前面,如“真诚与虚伪”、“勇敢与怯懦”。而本文却是倒着的:“最苦与最乐”。现在我们明白,既然作者认为“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那么只有无论述“最苦”,后论述“最乐”才顺理成章,既然行文是这样的顺序,那么题目自然也该是这样的顺序。当然,此部分用笔墨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痛苦的状态便于描述,而快乐的状态却难以描述。、

  第三部分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而不应当逃避责任”。一般议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无外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果说本文第一、二两个部分回答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三部分回答的就是“怎么办”的问题。当然,这两个方面本身也都有“为什么”的问题。这一部分也有两个自然段,前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应当勇于尽责任”,其理由是“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后一个自然段论述“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其理由是“责任是逃避不了的”。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八、写作特色

  1.论点的姊妹命题。

  以联言命题做文章论点的情形比较少见,一般只在议论一对范畴时才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最苦与最乐”的指向“负责任与尽责任”不是两个迥异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阶段、两种状态、两种境界。这种辩证思维所把握的有机联系使全文的议论浑然一体。

  2.文章语言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梁启超是中国颇有影响的大学者、思想家,他的远见卓识、深厚的思想文化修养,他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热烈情怀共同铸成了这种庄重的语言风格。本文的关于人生观的大问题,作者当然要多一份深思熟虑。作者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娓娓道来,语重心长。读起来使人感到句句教诲。例如:“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本文语言凝重,却轻捷自如。语言的灵活表现在多种句式、多种表达方式、多种论证方法的运用。例如:就句式而言,开头就运用了设问句“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后面有反问句“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除此还有陈述句和感叹句;有肯定句和否定句,有主动句和被动句。就表达方式而言,有议论、有叙述、有抒情。就论证方法而言,第1自然段用的是演绎论证方法中的选言证法,第2自然段用的是归纳论证,其他许多地方都用了引证法。单就引证而言,文章就用到了古语、俗语、名人名言,而且每次引用的具体表达都不一样。例如:引用“如释重负”时,作者说“古语说得好”;引用“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时,作者说“俗语亦说”;引用“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时,作者用了“曾子还说哩”,一个“哩”字,可见其语言之轻灵之气。

  排比是形成文章语言流畅之势的重要方法。本文中的排比如:“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行文的流畅不仅表现在句与句之间,而且也表现在段与段之间,表现在整篇。文章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用了“翻过来看”,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之间用了“然则”进行过渡使各部分之间衔接非常紧密。

  本文语言的简洁在于作者使用了概括性强、富有表现力的语句。例如:用“海阔天空,心安理得”形容尽责任后的轻松愉快喜悦的心情,接着概括说“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作者的语言运用十分简练,容量很大,例如:“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可以使读者展开来联想到很多丰富的内容。

  九、重点语句分析

  1.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分析:这是个句式灵活的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个“凡”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与广泛,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的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多么审慎。

  2.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分析:这一句虽然很短,但却有三层意思:a.孟子说“君子有终身之忧”;b.孟子这句话的意思与前面所说的“痛苦之后是快乐”似乎不一致;c.为什么这样呢?

  3.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的了。

  分析:这句话中的“这个”指的是什么呢?根据上文看,前面说了“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所以,只理解为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不对的,所以这里的“这个”指的是“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负了责任(未尽责任),因为未尽责任会受良心的责备,并且无法逃避;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尽责任,因为只有从痛苦中得来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结论是:人生在世,必须要对家庭、社会、国家以及自己尽到应尽的责任,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二)课文中的设问还有:“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越是重大;而且……”

  (三)1.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过的便是苦痛的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

  2.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特点与作用提示:句式对称,整齐,使句子表达十分流畅。

  (四)略。

  a?讨论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a、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

  点拨: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

  b、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

  明确: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c、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

  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第2自然段:?

  a、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

  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

  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

  b、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c、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

  点拨:关键词句——“良心”的监督、时时刻刻,至死不已、这种“苦”,无法排解,也不能逃躲。

  明确:1、2自然段的关系是主论与辅论的关系。第1段提出观点,第2段进一步指出有关的种种情况和状态。

  b、讨论第二部分:

  a、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b、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并讲讲它们的含义。

  有关句子有: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c、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有关句子: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c、讨论第三部分:

  a、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名言: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b、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点拨: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c、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d、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③小结:学生讨论填写,从而明确苦乐与责任的关系

  本文的论题:最苦与最乐

  本文的中心论点:未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5)拓展延伸课文内容:

  ①了解语言特色,锻炼思维能力:

  第一步:小组分析讨论本文的语言,看看文中运用了哪些不同的句式、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点拨:句式——陈述句、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等。

  论证方法——引证、例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虽然本文谈的是严肃的话题,但由于句式、论证方法的变化,使得文章的语言凝重却不呆滞,有一股灵动之气。

  第二步:找找本文有哪些修辞手法,看看它们对本文的语言由那些帮助?

  点拨:修辞手法——排比、设问、反问等。

  指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具体句子。

  好处:文中的排比俯拾皆是,这造成了文章流畅气势,设问、反问等不再与上题重复。

  第三步: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大声地把它读出来。

  上一篇:《最苦与最乐》教案6

  下一篇:小小说两篇《界碑》教案

【最苦与最乐教案】相关文章:

《最苦与最乐》——责任05-06

最苦与最乐教案合集7篇06-14

最苦与最乐_初中议论文550字07-01

最苦的经历09-05

最苦的枝,开最香的花10-02

最苦与最乐读后感09-19

苦与乐07-27

苦与乐08-28

苦 与 乐08-13

苦与乐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