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教学反思精品【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西门豹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门豹教学反思1
这周已是十六周,才开始学习第九单元,深知自己的教学进度已落下了一周的内容,可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在这一周和下一周加快教学进度了。
今天,学习了第九单元的第一篇主体课文《西门豹治邺》,我主要从三方面开展课堂教学:
第一:先解决课文的生字词语等基础知识。
第二:抓住课后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学习。“西门豹是怎样治邺的?”我抓住两方面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一方面,让学生读1到9自然段,另一方面,让学生读10到12自然段,来体会这两部分的作用。1到9自然段主要讲了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通过对话来了解这个地方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为10到12自然段惩治巫婆与官绅做好铺垫。最后第13自然段,简单讲述,西门豹带领百姓开凿渠道,兴修水利,灌溉农田。所以,最后归纳总结:西门豹通过两方面来治邺的:破除迷信和兴修水利。
第三:引导学生通过内容来评价西门豹,经过讨论与交流,归纳为:西门豹是一位有勇有谋、智勇双全、为民除害的明智之官。
从本课的.上课情况来看,我认为课堂效率较高,能完成文本的阅读与理解,并能解决课后问题,同时能完成练习册的习题,整体来说,课堂效果较好。
反思本节课,问题主要是:课堂进展比较快,部分后进生可能没有吃透,所学内容不能及时消化,所以在课后作业时,出错较多,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西门豹教学反思2
《西门豹》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故事情节主要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的,描写比较具有趣味性。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我依据教材内容,提出了几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然后把学生分成三个合作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小组集体的智慧,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兴趣高,而且还有竞争性。
一、 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的学习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2、他是怎样弄清楚的这种情景发生原因的?
3、他想了一个什么妙计来解决?
4、你觉得西门豹这个计策好不好?你觉得西门豹是个怎样的人?5、用你积累的几个简短的四字词语把故事情节概括出来?
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通过读书,很快就可以找到答案。在用四字词语概括故事情节时,各个小组不尽相同。但是大致内容还是抓住了。根据学生探究的结果,我进行筛选和提炼,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描述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
(一)调查访问,了解情况,心中有数。
(二)惩治官绅 ,将计就计,教育百姓。
(三)兴修水利,提倡科学,农业丰收。
在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思路后,再引导学生来细细品味故事的精彩片段,感受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就很轻松自如了。
二、抓住重点对话,品味精彩片段。
课文几乎是以人物对话形式把故事讲出来的,这样使文章显得干净利落,真实可信。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中,我主要让学生抓住西门豹在了解邺这个地方的情况后说的几句话,来进行朗读体会。
(1)“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也去送送新娘。”
(2)“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
(3)“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4)“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5)“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
(6)“好吧,再等一会。”
(7)“起来吧。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学生找出这几句话后,在小组里根据自己的朗读水平和习惯反复读.读出感觉来,读出味道来,并把各自对人物的内心体会告诉大家,然后再和伙伴进行表演。学生在彼此的表演中,体会出了河伯娶媳妇是一种愚弄老百姓的做法,从而明白西门豹这样做的妙处。通过这个环节的设计,使我体会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集体的智慧和个性化的体验与合作探究之间做到相辅相成的重要性。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三、回顾全文,评价人物。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后,再来对西门豹这个人物进行一下评价,学生就能够借助以前学过的与人有关的文章,在小组里,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说出了西门豹是个足智多谋,敢于破除迷信,倡导科学,一心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官。
学生在小组里完成这几个环节的学习后,再在班上进行汇报,这样全班同学的智慧集于一起,学生在轻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中就能够很快完成学习任务。
通过课堂教学来看,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很乐于接受,而且学习兴趣也很浓,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1、多数学生在小组里能够认真学习,但是也有个别学生根本在看热闹,并没有参与到与大家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去。
2、小组学习花的时间较多,在班上展示汇报时间显得不够。
3、有些精炼的词语要在老师的引导下才会说出来,说明学生的词语积累较贫乏。
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多考虑学生的思维,不断完善教学设计。
西门豹教学反思3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一、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比较长,为了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给学生出示了提示:调查——除害——开渠。让学生找出对应的段落。然后分层朗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抓住人物对话,理解主要内容。
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抓住对话,分析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调查部分时,让学生找到西门豹的四个问题,和老大爷的四句答句。通过分角色朗读,明白邺这个地方越来越穷的原因。
在除害部分,依然抓住对话,如:河伯还真灵啊?你觉得灵吗?为什么说灵呢?我也去送送新娘。真的去新娘吗?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学生自然而然懂得了西门豹是说反话,想演一出戏给大家看看,拆穿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
再如: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的。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读了这些语句,以——为借口,惩治了——。这样填空的形式,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这个计谋叫做将计就计。随后让他们进行想象。当把巫婆投进漳河的'时候,官绅们会怎么想呢?当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的时候,官绅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呢?于是学生会找到提心吊胆、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这些能表现官绅们紧张、害怕的心理的词语。再想象一下他们当时会怎么想呢?怎么求饶的呢?特别是当西门豹过了一会儿才让他们回去时,这看似一会儿,可这一会儿对于官绅们来说是怎么样的担心和害怕啊。学生充分体会了西门豹的聪明才智,也知道了西门豹正确地对待巫婆、官绅头子和官绅们,进而教育了周围的老百姓,拆穿了他们的诡计。
学生心情十分激动,感情一下子跟着西门豹释放了出来。明白了不能相信迷信,要相信科学。
西门豹教学反思4
《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代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一、教学效果
依据本篇课文的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储备,以及编者的意图我预设的教学环节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复姓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课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西门”姓的来历?西门豹的生平以及本课的写作背景。由于学生准备比较充分,所以一开课就创设交流的氛围。学生畅所欲言,既了解了复姓,还列举出其他的复姓;既了解了时代背景,还拉近了学生同作者和文本的距离,为理解语言文字感悟课文内容作好了铺垫。
2、初读课文,感知文章脉络。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生自由大声朗读,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引导。接着,同桌当小老师检查,主要是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全班内共同重点朗读比较长的句子,为感知文本内容扫清障碍。接着,出示阅读要求:根据提示,简单复述课文内容。摸清底细——惩治巫婆和官绅——兴修水利。学生标画相关的词句段自由练习复述。推选四名优秀的学生上台展示,并评选出小小复述员,发奖品以资鼓励。
3、研读文本,感受人物品质。
首先聚焦第一个问题:找出第十至十四自然段中描写西门豹言行的句子,说说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办法好在哪里。学生带着问题潜心读书,深入思考,并将感受作好批注。在学生充分读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人物的言行来体会西门豹的品质,如:“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巫婆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另外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这样说会有怎样的结果?你想到用这样的理由和人选了吗?从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西门豹的委婉措辞和机智。当时人们有没有怀疑河伯娶媳妇这件事情呢?为什么西门豹不把所有的官绅都投进河里去呢?创设商讨的学习氛围,在学生的`争辩中进行思维的训练,最后明白: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
4、迁移运用,升华感情。
真相终于大白了,如果你就在漳河边,你会对西门豹和当地的老百姓说些什么呢?让学生根据提示,写一写当时的感受。从而让西门豹的形象更加高大起来。
二、成功之处
势拓展。这样便从课文中跳出来,站在语文的广度、高度上来把握教学策略,真正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
2、综合训练了听、说、读、写。在本课的教学中,读、写能力得到了主动的发展,把“读——说——读”紧密地反复结合在一起训练。感悟西门豹的话中之话,必得读,而读出其语气,演得逼真又得通过说来暴露思维过程。最后的情趣作文又把听、说、读所得综合起来。这样语文素质得到了整体的发展。
3、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给西门豹送匾额的环节,让学生思考一下匾额上会写些什么,然后动笔写下来。旨在让学生动笔的同时揭示文章的主旨,丰满人物的形象。
4、让学生演课本剧。让学生在感受人物的同时,再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和语言表现出来。
联想是桥梁,想象是翅膀。在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都是非常重要的。
西门豹教学反思5
以上教学片段,学生的表演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很有表演的天份。他们有潜在的能力。我们不能低估他们的能力。对课文的理解也很深刻。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教师成为活动的`组织策划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孩子们碰撞出来的是智慧的火花,课堂上充满的是自主学习的动人情景。教师不断分享学生思维碰撞的快乐。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表演,抒发对课文的感悟。学生演得尽心、投入。学生的思考,探究,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
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悟。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感悟。教学中教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书的实践中“学会读书”,这是为孩子们的明天着想
让我们为孩子们的发展“构建智慧”, 让学生在读书、对话、感受中显本领。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引导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西门豹教学反思6
一、概述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处邪恶,除害兴利,尤其是教育群众场面写得特别精彩。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先写了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后,通过调查研究,弄清这里贫穷的原因;随后重点写了西门豹是怎样巧妙破除迷信;最后略写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使庄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本课预计用2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认识7个字,学会14个生字,指导书写“灌溉”两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第二课时:结合重点词句理解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其办法妙在哪里,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知道西门豹是一个尊重科学、破除迷信,为老百姓办好事的人。
二、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和新词,识记字形,会写“灌溉”两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人物的语言,感悟人物的特点。
4、知道西门豹用自己的聪明智慧破除迷信为老百姓造福。
5、通过批画、小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和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在此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西门豹的.语言,感悟话中有话,体会西门豹办法的巧妙。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非常喜读故事,也阅读过一些历史故事,他们通过自读能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有一定的在语境中体会关键词句作用的能力。对创编故事有一定兴趣。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根据上述目标和学生的情况选择,采用了如下策略:
1、情境教学策略:借助书上插图和幻灯片和再现当时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探究欲望,使学生走进文本。
2、读写结合策略:阅读和写作是不可分割的,通过大胆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五、学习资源
(一)专门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和网络资源
(二)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本
(三)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
1、会认7个认读字,读准生字和新词,识记字形,会写“灌溉”两字。2、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教学重点:知道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引入资料
1、谈话导入:我们以前学过童话、寓言、神话故事,从童话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真善美,从寓言故事中我们受到了智慧的启迪,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历史故事,让我们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了解历史,感悟蕴含在历史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这篇课文就是——《西门豹》,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2、结合你查到的资料,说说对西门豹有哪些了解?
【设计意图:从谈话引入,激发学生了解西门豹的兴趣,引领学生快速进入阅读状态。】
二、检查预习,指导书写
1、出示词语,读准字音
管理旱灾徒弟扑腾渠道灌溉收成官绅巫婆
催一催跪下来老百姓眼睁睁人烟稀少提心吊胆田地荒芜
2、识记字形,突破难点
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难记的生字的?
3、指导书写,反馈评价
(1)观察结构,说说关键笔画的位置
(2)范写指导
(3)学生练写,反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预习,纠正学生的字音字形,培养良好的识字习惯。】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课文,思考主要内容
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正确流利。
②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根据提示,概括主要内容
教师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文中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四、研读文本,了解原因。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
(1)结合课外资料理解:邺地、漳河。
(2)结合图片和字典理解“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意思。2、默读课文2—8段,想想从老大爷的话中西门豹都了解到什么?
(1)反馈交流,了解原因。
(2)结合生活经验和插图理解“河伯、官绅、巫婆”的意思。3、小结原因:说说邺这个地方为什么越来越穷了呢?
(1)听了老大爷的回答,我们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些原因是什么?
指名说:天灾、人祸
(2)指导朗读老大爷与西门豹的对话。
指名读——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
(3)重难点拨:西门豹是课文的主角,最为复杂。我们可分开来研究:西门豹做了哪几件事?他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4)课件呈现,引导分步研读:
⑴调查时,他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要了解
⑵惩恶时,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事后,老百姓都明白了河伯娶亲是____________________,西门豹今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原因,为学生明白西门豹巧施妙计破除迷信奠定基础。
五、拓展阅读
阅读天地一《后悔莫及》、《解梦不成反丧生》、《神符显字是怎么回事》
六、写话练习
选用本课所学生词写一段话。用得越多越好。
板书:30。西门豹
巫婆、官绅(人祸)
田地荒芜给河伯娶媳妇
人烟稀少?年年闹旱灾(天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第10———16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知识与技能)
2、研读第10-15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读、评、议,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展开想像进行表达训练。(过程与方法)
3、了解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敢于破除迷信,为民除害兴利的人物。(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
教学难点:明白将计就计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检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词语: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巫婆、官绅、娶媳妇、旱灾
指名读,并让学生用以上的词说说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
西门豹是邺地最高长官,他完全可以凭借手中的权利把巫婆和官绅抓起来,他这样做了吗?西门豹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二、品读语言,感悟办法巧妙。
1.自主读书,批画思考
自学提示:西门豹是怎样惩治巫婆和官绅的?默读课文10—15自然段,想一想他哪些话说得特别巧妙,用“——”画出,并与同桌说一说妙在哪?
2、反馈交流,重点指导以下句子的感悟。
(1)他回过头来对巫婆说:“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找借口、将计就计、巧妙)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西门豹对官绅的头子说:“巫婆怎能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探究西门豹会怎样想?并用填空的形式体会西门豹假戏真做。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巫婆怎能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这两个句子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词。(麻烦)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拜托、劳驾、请)西门豹是对巫婆和官绅头子很客气吗?他为什么这样说?(让学生体会西门豹反话正说。)
(3)西门豹回过头来,看着他们说:“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体会西门豹区别对待,惩罚有度。)
【设计意图:结合上下文感悟话外之意,体会西门豹的巧妙用意。】
小结:通过西门豹的语言描写,我们深深体会到他表面不露声色、尊敬客气,实际上却将计就计狠狠地惩治了巫婆和官绅,非常机智,也让我们感受到中国语言的魅力。
3、看图想象:去见河伯应该是很高兴的事情,可巫婆、官绅头子和其他官绅的表现怎样?【设计意图:潜心悟读,从西门豹的语言和做法中体会他用自己的智慧,将计就计,破除了迷信,教育了百姓。看图想象发散学生思维,体会人物神态、动作,感受人物心理活动,为后边揭穿骗局打下铺垫。】
有语气朗读描写官绅心里害怕的句子。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以前蒙在鼓里的老百姓也明白了。明白了什么?用老百姓明白了——明白了————还明白了————。(让学生体会西门豹借此次机会破除迷信,教育百姓。)
教学反思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结合表演表演。
(师交待西门豹刚到漳河边巫婆和官绅所进行的一番客套话)(学生自由结合练习)
师:谁进行表演一下?
(选演员:西门豹一人、卫士两人、巫婆、官绅头子各一人、小官绅两人、新娘一人、女徒两人。)
卫士:(喊)西门大人到!(西门豹出场)
官绅头子:参见西门大人!(带小官绅上前)
巫婆:叩见西门大人!(带女徒上前行礼)
西门豹:哟!今天我可是赶上了大喜的日子──河伯娶媳妇。热闹!热闹!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两个女徒挽新娘出场,新娘做哭状,手背抹泪。)
西门豹:哎哟!这个姑娘……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泊不会满意的。这样吧,(扭头看巫婆)麻烦你现在就去给河伯说一声,过几天,我一定给他选个漂亮的送去。(两卫士拉下巫婆,巫婆做着急状)
西门豹:(焦急地等了一会儿)“这个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两卫士把官绅拉下场)
西门豹:(更加焦急地等)怎么回事?要不,你们也去催一个,让他们快点儿!
小官绅:(急忙跪下磕头)大人饶命!大人饶命!
西门豹:那就在等一会儿吧!(又等了一会儿)看样子,他们是被河伯留下吃午饭了,那你们也先回去吧!
小官绅、女徒:(磕头)谢谢西门大人!谢谢西门大人!
这样,同学们读书的积极性真正被调动起来了。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再来“拍电视剧”,“演员”演得有声有色,“观众”看得津津有味。由此看出,学生通过这一精彩片段的既兴演讲,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西门豹教学反思7
4月25日,我参加了二七区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上完课后感受颇深,久久地回味着课堂上和学生交流的每一分、每一秒。
《西门豹》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代,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课堂上我紧紧围绕字、词和句以及篇章的训练,
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告诉”,更重要的是“感悟”。本节课我给学生自信,让学生喜欢回答,勇于质疑,把回答当作是一种乐趣。在教学中,我重视词语和句子的体会和感悟,再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教会学生读的方法。指导学生读书不是大声就是好,重要的是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学生每一遍的读都在变化,都在溶入更多的感情,我也能听到更多的理解,这也是课堂上的一种配合。本节课从读课题,读生字、读句子到读段落,层层深入过渡,而且采用了多种读的方法,学生很喜欢,课堂气氛很活跃。
通过围绕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求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他们懂得努力寻找方法去探究自己思考的内容。在思考、分析、交流后,学生锻炼了动脑、动口的能力。同时,我的.提问随着学生的思路转移,并进行必要的点拔。这样创设了师生间的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空间。体现了师生间的平等、信任、理解。
本节课也存在着一些遗憾,前面的教学过细,教学任务还剩一点儿没有完成,但还是巧妙的结束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逐步摸索继续学习,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西门豹教学反思8
《西门豹》是我们本学期精品课程阅读教学研究的篇目,我承担该课题研究的最终展示汇报。在研究中,我们三年级语文科组经过反复研讨、打磨,经过多次的修改,最终确定了最终的教学设计。我在讲课前也曾试教过,最终上得比较好,自我在各方面都有提高,可是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教后我进行如下反思:
一、阅读教学重在"读"
《西门豹》是一篇叙事课文,是一篇典型的阅读教学课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要学生反复阅读,经过读对话,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西门豹的话外音,经过反复读,体会简单故事情节背后的深刻内涵。
在教学中,我也十分注意让学生在读中体悟,异常是在第一课时,我让学生自由读、个人读、全班读、分主角朗读等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了解故事,品味西门豹的为人。可是在讲到老大爷说的三个"闹"字的时候,我只是让学生自由读了一下句子,便分析三个"闹"字含义及表达效果,学生说得不够准确。课后,我反思自我的教学,觉得说得不准确的很大原因是这一部分读得不够,所以学生没有机会去深刻的感悟,"闹"在不一样句子中所表达的不一样含义,以及"闹"所表达出老大爷烦的心境。
二、教师要跟随学生来组织教学
在上课前,我进行了充分的备课,能够说教学环节及我所想要的答案都统统印在了我的脑海中。但就是因为对教案熟悉,明白自我要什么,加上自我不够灵活,所以学生在说出不一样我所想的答案,但与我预想的答案有关联时,我就不太会巧妙地引导过来,甚至明知答案接近,却不明白要顺学生的答案来讲课,反而又生拉硬套地说出自我的答案,就显得自我的教学组织生硬了些。比如:我让学生用自我的话说出官绅们吓得怎样?一个学生说,吓得魂不附体。"魂不附体"这个词多形象,可是我非说,"是啊,吓死了",奇怪地完成了教学。所以,教学必须要跟随学生的思想来组织教学,这样的课堂才会生动、灵活。
三、课本剧如何演更有效
在讲《西门豹》这篇课文时,我们反复研读教学流程,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我对教学语言也进行反复的思考,每个教学环节、教学效果都进行了精心地备课。但作为一个新教师,在教学上还缺乏经验,组织教学的本事相对薄弱;还有自我对课本剧的教学环节没有进行编演,还不是很有把握,所以,在课本剧教学环节,学生显得有些乱,教学效果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我反思,课本剧教学没有实现预期效果,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因素。
作为表演者,熟知在戏剧中人物的情感表达,可是短短的两节课,不足以让学生深入的分析出这些复杂的机理,所以我认为,应当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体会、感悟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为台下的表演者也同样如此,他不能体会当时的情景,只认为台上表演的同学很可笑,所以也不能完全进入到自我的'主角中。可见,足够时间的品悟和内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觉得,要想让课本剧的教学变得有效,靠即兴表演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即兴表演本身就存着这许多不可预知的状况,对于这些丝毫没有表扬经验的孩子而言,这些状况在表演过程中也很难实现恰到好处的处理。所以,要想实现一个秩序化的戏剧展示,就必须要有教师适当的引导和简单地排练,从而弥补学生对课文文意及人物性格模糊的不足。在教师适当的引导中,学生也能够汲取养料,从而到达演戏入情入境,让课本剧更加尽善尽美。[由范文网网友投稿]
西门豹教学反思9
今天早上第一节课,我和学生一起学习《西门豹》一课,这一课故事性较强,孩子们学习的兴致很高。在初读课文中,我仔细地检查了学生的朗读情况,纠正了其中部分字的读音,练习读了几遍课文后,孩子们一起扫清了词语理解方面的障碍。接下来,便进入到了每节课的探究环节,由导学案提出的问题,各组合作完成,问题是有关课文内容理解方面的:西门豹和老大爷进行了几次“谈话”?我原本想孩子们会很容易解决的,可我放眼一看教室里的'情况,禁不住心里一颤:只有一个孩子举手,这太出乎我的意料了。我担心个别同学没注意听讲,于是又把问题重复了一遍,两分钟后事实还是不尽人意,只有三个孩子胆怯地竖直了胳膊,从他们疑惑的眼晴里,我读懂了其实他们个个心里虚得很。我的思维在激烈地活跃着,猛然间,我醒悟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我,因为我说错了一个概念,所提的这个问题中不能说“谈话”,应该是“对话”。于是我又向孩子们解释道:一问一答算是一次对话,现在你再认真地看一看课文,到底西门豹与老大爷进行了几次对话?这样一来,孩子们便纷纷地举起了手。顿时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时,下课铃响了。
走出教室,我既惭愧又自豪。惭愧的是由于我的疏忽,给全班的孩子造成了误会;自豪的是变换发问后,孩子们的思维灵活了,课堂上也体现了新课改。由此,我想到了雕刻家在创作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一丝不苟,那种精雕细琢的心境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课堂上我们的语言必须是准确,否则影响的将是一群孩子。
西门豹教学反思10
《西门豹》一文通过写西门豹惩治那些为谋取钱财欺骗老百姓而年年给河神娶妻、残害少女的巫婆和官绅的故事,赞颂西门豹为民着想,敢于破除迷信、除暴安良、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西门豹来到邺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找来当地的.老大爷了解情况,摸清底细,知道这是由于当地的官绅和巫婆给河伯娶媳妇给闹的;第二部分讲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了巫婆和官绅,让当地的老百姓受到教育;第三部分讲西门豹兴修水利,为民着想。整篇文章曲折迂回,学生都感兴趣。
在教学时,我将这一文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初步读懂课文意思,并学习1-9自然段。第二课时就要求学生通过读来理解西门豹惩治官绅和巫婆的妙计,并通过学生的表演加深学生对西门豹这一人物的理解。
上第一课时,由于准备较为充分,所以各个环节都比较紧凑,学生也比较积极,特别是学习生字的时候,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预习,能掌握所学的词语,教学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但可能是设计出错,一开始让学生读词语的时间比较多,不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书写,最后连对学生的书写也不能进行点评。在下节课时要注意时间的安排,和语言的提炼。
西门豹教学反思11
《西门豹》这篇课文讲的是战国时代,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课堂上我紧紧围绕文章事情发展变化而展开教学的,即故事发生(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故事发展(调查原因、掌握证据)→故事高潮(严办首犯、为民除害)→故事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
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侯,可以依着故事情节发展来理解。所以我在完成这项内容的时侯,也可以依据这篇课文的特点设计几个能够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就问题。如“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在初步读了课文之后能够按着一定的顺序说出来就行。接着老师再看一下学生对人物的了解是什么样的?老师可以这样问到:“你觉得西门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哪看出来的”,学生就可以从西门豹的所作所为中来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就有了一个初步和整体的把握。这也为下面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打下了基础。
在阅读教学中,我重视朗读训练。学生通过细细品味西门豹说的三句话,体会到了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做法的巧妙。西门豹说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悟西门豹做法的巧妙,我安排了朗读训练,先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西
门豹说的三句话的理解,试着读读这些句子,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然后,请学生挑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来读一读,大家来评一评,再采用多种形式读一读,以更好地体会西门豹的言外之意。
西门豹教学反思12
《西门豹》一文通过写西门豹惩治那些为谋取钱财欺骗老百姓而年年给河神娶妻、残害少女的巫婆和官绅的故事,赞颂西门豹为民着想,敢于破除迷信、除暴安良、尊重科学的品质。
课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西门豹来到邺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找来当地的老大爷了解情况,摸清底细,知道这是由于当地的官绅和巫婆给河伯娶媳妇给闹的;第二部分讲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了巫婆和官绅,让当地的老百姓受到教育;第三部分讲西门豹兴修水利,为民着想。整篇文章曲折迂回,学生都感兴趣。
在教学时,我将这一文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生字、初步读懂课文意思,并学习1-9自然段。第二课时就要求学生通过读来理解西门豹惩治官绅和巫婆的妙计,并通过学生的表演加深学生对西门豹这一人物的理解。
上第二课时时,由于学生、老师比较疲惫,加上环节与环节的`链接不是太顺畅,在教学设计方面没有设计好,因而教学的效果不好,课堂比较乱。特别是让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学生的分工不明确,表演的语言、表情均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加上在课堂要求学生即兴表演,难度比较大。在备课时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因而整个课堂都弄得不是很好,没有达到所要求的学习目标。
课堂上由于老师掌握的时间不好,没有按排好时间的分配,一味地引导学生讲出文章中的难点,因而花的时间比较多,理解多了,自然指导学生朗读的时间就少了,加上班级的经常唱读,朗读水平较低,这也是失败之处。
西门豹教学反思13
《西门豹》讲述的是西门豹这个人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惩治贪官巫婆、造福百姓的故事。故事内容十分精彩有趣,结局也是大快人心,是一篇引人入胜的课文。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让学生理解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方法及他的办法好在哪里,学习运用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受到教育。而作者在叙述这一重点、难点时,是通过西门豹惩治巫婆、惩治官绅头子、惩治官绅们的言行来突出的。因此,教学《西门豹》时,我紧紧抓住“三惩”,并有机引导学生朗读体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西门豹》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长文短教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研究重点,引导学生读一读来深入理解,体会西门豹办法的巧妙。从而感悟到西门豹在破除迷信的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和机智。其次本文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
成功之处
1、我比较充分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自学字词,自己划分段落,学生积极投入到自学活动中,效果不错。
2、我还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积累的训练和指导,尤其是对话部分阅读,通过对话分角色朗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使课堂气氛非常积极。
不足之处:
我运用视频播放的'方法讲学生代入到故事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自我感悟的表达,只是学生过于沉浸于视频中,不容易尽快进入后边的教学环节。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积极推进类文阅读,拓宽学生视野,还要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想象。
西门豹教学反思14
《西门豹》是人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文中写西门豹破除给河伯娶妇的迷信是重点部分。这部分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将一出破除迷信、惩治邪恶的活剧描述得淋漓尽致。这部分的教学,适合运用浙江特级教师周一贯提出的表演研读模式,笔者设计了以下几步教学程序。
一、研读,理解感悟。
(一)
初读,了解大意。
教学这部分,教师首先提问激趣:课文这部分描述简直是一出精彩的戏,谁是这出戏的主角?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语文,了解大意,找准主角是西门豹。
教师在问:回顾前文,往日给河伯娶妇时,谁是主角?演的是什么戏?学生回顾前文,自然会明白,往日的主角是巫婆和官绅。他们演的是利用给河伯娶妇骗钱害人的戏。
教师提问设疑:西门豹也是演骗钱害人戏吗?让学生再读课文后展开讨论,懂得西门豹演的是破除迷信、惩恶邪恶的戏。
引导学生概括出这部分的大意。
(二)
细读,理解内涵。
西门豹要惩治邪恶、破除迷信是件不容易的事。他是怎样把这件难事办好的呢?
引导学生分三步来理解:
1、取信于民,适时赶到。
要求学生抓住西门豹带着卫士真的'来了中的真的来了中的真的回顾前文的预约。然后教师激疑:写真的有什么用意?引导讨论,使学生理解这样写表明西门豹说话算数,决心为民除害,并且胸成竹。
教师适时点拨,西门豹假戏真做,在给河伯娶媳妇时做戏,真是占天时、得地利、有人和。
2、巧救新娘,严惩首恶。
引导学生自读第11、第12自然段,并将这两个自然段分层理解。让学生通过研读讨论,弄清第11自然段写了看新娘、说新娘不漂亮和投巫婆下河这三层意思。第12自然段写了巫婆被淹没和除官绅头子这两层意思。
教师再问:这几层意思中,哪一层是惩治巫波的关键。为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关键是说新娘不漂亮。因为这个借口既救出了新娘,又为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提拱了理由,一举两得。教师及时总结,西门豹惩治首恶不但行动果断,而且胸有成竹,可见斗争艺术高超。
3、惩治官绅,唤醒民众。
西门豹的斗争艺术很高,还体现在惩治一般官绅与惩消费品市场首恶是有区别的。旁边的官绅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实际上是不打自招。在这里要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观察插图,发挥大胆想象,说说他们怎么求饶,求饶些什么,让学生借官绅之口说出给河伯娶媳妇的真相。这样对下文所写的老百姓都明白了就容易理解了。
二、练习,训练思维。
在研读了这部分内容后,让学生概括地评价西门豹破除迷信、惩治邪恶的办法。学生往往会用非常巧妙来评价西门豹的办法。教师要追问:妙在哪里?先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完成以下填空题:
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头子的办法真(绝妙或巧妙)!他要巫婆和官绅头子下漳河去找河伯说事情。如果他们下漳河去,就会被(淹死),而他们不愿下河,怕下河,就说明漳河里(没有河神)。他们进退两难,就证明了给河伯娶媳妇是(骗钱害人)的。他们的鬼把戏(不攻自破)。
所填的内容,只要意思对即可。通过练习使学生懂得,西门豹摆在巫婆和官绅面前的是一道难题。去不是,不去也不是,其结果是一样的,都说明了漳河里没有神,给河伯娶媳妇是骗钱害人。这实际上是一个两难推理,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思维。
三、表演,综合提高。
这一精彩的片段适合学生即兴表演,通过表演旨在促进学生对这部分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
在表演前先组织学生感情朗读,并指名复述。然后再让几位学生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到讲台前表演。要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语言和动作。其他学生则是观众,要在表演前后作出评价。
这样的表演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天真无邪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西门豹教学反思15
《西门豹》这篇课文很长,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是有限的,只有抓住重难点,敢于取舍才有可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对教材和学生进行深入研究,确定课文的主线:把西门豹是怎样利用送新娘的办法破除迷信的这部分做为重点,并以西门豹的言行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西门豹破除迷信的过程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中,惩办巫婆和教训官绅是主要部分。在教学时,我就针对三部分内容的不同特点采用了不同的训练形式。在惩办巫婆时,西门豹的语言十分重要,他用了一个借口,将计就计。要求学生在破除迷信的过程中,将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用符号画下来以此来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进行“问题提出”,不正确的观念严重影响着学生自觉地进行“问题提出”。培养创新精神,就是要改变学生不正确的观念,树立不迷信权威、不墨守成规、不怕失败、敢于标新立异、不怕冷嘲热讽、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正确引导和热情鼓励那些平时会“耍小聪明”、能使出“雕虫小技”和“敢于吃螃蟹”的学生,促使他们勇于进行“问题提出”。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都是围绕学生展示自己的需要和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的。但是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生字学习和文章的阅读时用的时间有点长,所以导致精彩部分用的时间不足,显得有些仓促。
【西门豹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西门豹教学反思06-18
《西门豹》教学反思08-10
语文《西门豹》教学反思12-03
《西门豹治邺》教学反思06-29
《西门豹》教学设计01-26
西门豹教学设计07-07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09-19
《西门豹》教案08-26
西门豹教案01-14
西门豹说课稿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