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很多讲课技巧,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我的家乡》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1
本课意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本人在教学中通过小导游等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使生深刻了解了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结后有以下几点:
1、对家乡的概念理解不清晰,不能准确定位家乡。
2、对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了解不够。
3、语言表述不准确,图画语言有待加强。
针对出现的问题,我在其他班的教学中进行了改进。
在上课前明确了家乡的概念,并教授了相关的内容。运用对比的形式使生对家乡和家的概念进行了区别;明确了家乡的最小单位——村,纠正了某些学生的某某小区的错误观点。
通过提问,我发现学生对家乡,可以说是非常不了解。如只佳木斯有水原山公园,游乐园等,不知家乡的母亲河是松花江,虽有些学生看过。此情况暴露出学生并没有留意身边的.事物,且眼界过窄,只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探索。这对学生的以后发展非常不利。针对此,我采用图片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引导其去发现家乡美。并请生在遇到问题时多请教别人,寻求他人的帮助,而不是放弃不做,不理睬。
语言能力的改进与提高和学生的年龄、语文素养有关,非一朝一夕之事。作为任课老师,我只能在其表述时引导其逐渐提高。这还需家长、学校、社会、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2
“有舍才有得,得与舍是辩证统一的。”这是教研员看完我这一课后对我最有启示的一句话。
为了把教学设计精彩的地方都展示出来,我在教唱《我爱家乡,我爱祖国》歌曲前的铺垫中加入了四二拍和四三拍听辨找孩子和找妈妈的环节。在教研员的指点下和后来我在其他班的试上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环节对于一年级刚入学不久的学生,确实已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应该直入主题将本课的闪光点──排字、学歌及情感处理发扬光大。
以前我总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跟他讲爱祖国、骄傲自豪地唱,他们根本体会不到。因此在情感处理这一环节上我采用了举例子,如:会演奏某种乐器,会某种别人没有的本事,或是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电脑……,在唱歌的时候想一想自己认为自豪的事情,把他们对自己身边事物的情感带到歌曲的演唱中,但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
教研员建议我不要绕圈子,直接用歌曲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学生,同时还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一首非常大气的歌曲叫我处理得太小气了。开始我不太理解,总觉得从学生感兴趣的身边事物出发逐渐过渡到对祖国的热爱,怎么会成小气了呢?
后来我又在其它班级以及我所任教的'三年级试上,这次我把重点放在对歌词的理解处理上。如:第一句“中国有条大江”我介绍了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江,其长度位居世界第三,其流域面积占我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学生听后惊奇得瞪大双眼。我看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后马上问:“长江够不够大呀?”学生齐声有力地回应道:“大!”在这种氛围下唱第一句效果就好多了。第二句唱到长江名字时的自豪感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三句我把重点放在了“源远”上,当学生了解到长江从远古时代久已存在时,再唱这一句时自然就带有着古老的气息。
最后一句突出“我”,把骄傲和自豪的感觉进一步升华。“家乡”一词学生易唱得扁、窄。我就给学生分析:家乡指的是祖国的大家,而不是大连或是你自己的小家,所以要唱得宽、广、深一些。经这样一分析再加上师到位的范唱,这个问题便解决了。
当听着学生动情的演唱,我不由得产生了一种成就感,同时对教研员“用音乐本身去打动学生”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回想自己以前在处理歌曲时将情感抛到一边,不厌其烦的逐字逐句的范唱纠正,总抱怨学生不用心,每一处都要讲上好多遍才能收到效果。而思想教育也只是在课的最后贴标签式的提一两句,只是走形式而已并没有收到实效。
在这首歌的教学设计上,我将情感与咬字、吐字还有思想教育三者融为一体,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对歌词的分析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情感的调动又促进了咬字、吐字的良好效果,思想教育便在学生动情的演唱中无痕的渗透到每一个学生心中。
这时我才真正理解《课程标准》中所指出的三维目标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应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要的层面上,而我们以前的错误却是把知识技能放在主线上,所以才造成今天学生喜欢音乐却不爱上音乐课的尴尬局面。要想让课改真正见到实效,教师必须先从理念上转变,然后才能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有了更真实直接地认识之后才能使自己在理论上的认识更加深刻,从而更加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
因此,在工作中不断思索和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要双管齐下,同时还要不断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使二者能相互促进。只有这样,课改才不会是穿新鞋走老路、只走走形式喊喊口号而已,我们的音乐教育才会真正成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3
本课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感受家乡自然风景、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美。教学时抓住这一要点,引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了解安康的自然景观比如小溪、河流、汉江、山川、香溪公园,人文景观比如金洲广场、安澜公园、汉江三桥等,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通过谈话,激励孩子夸自己的家乡,运用大量详实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现在环境的优美、设施的完善。然后,利用图片、影像资料和教师亲身经历的讲述以及孩子课前的调查汇报,通过比较以及安康秦楚历史文化和现代城市乡村规划绿化,人民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样,感受家乡的变化,社会的发展,激发孩子爱家乡爱生活的情感。进而让学生深层次,全方位的认识了解家乡的美丽,为家乡骄傲,体会做家乡人的自豪。品德课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为指导孩子更好地生活,我设计了怎样做一个文明的安康人,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利用孩子丰富的想象力,畅想未来的安康,鼓励孩子追求未来美好的生活。
今天的教学中,我感觉到孩子们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状态,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较好地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我感到时代对品德教师的要求很高,孩子们的生活对教师的生活经验的积累也要求很高。作为一名品德课教师,我还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业务水平。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4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本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热爱家乡教育的第一篇,根据教材三课的顺序编排,分别要求学生从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我的家乡在哪里)、自然人文环境(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家乡的文化(浓浓家乡情)三方面来了解家乡从而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的第一课时中,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从而加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势必要在教学环节中设计一些地理知识(如我国的行政区划、内蒙古的地理位置及鄂尔多斯的地理位置等);还要适当的设计一些能引发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升华这一感情的环节。反思本课,从优缺点两方面来说:
1.优点:因为是新学期的第一课,在新学期寄语、一分钟安全提示方面做得很好,很好的沟通了感情,学生对于老师寄语的希望很认同,也很受鼓励;在歌曲《我的家乡内蒙古》的歌声导入中,学生基本能绘声绘色的描歌曲中家乡的优美风景及演唱者对于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出示的祖国版图中,学生能踊跃的说出第一眼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祖国的形状、祖国行政区版图的印象。从这几点而言学生体会到了一些爱祖国,爱家乡的感情。
2.缺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大部分的时间用到了“看地图找家乡”这一块,之后本想以画家乡的轮廓及景色为结尾来升华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的这一环节却没时间做。分析原因,第一,我想是因为想要给学生拓展更多的地理知识,没有把握住本课的重点。第二,我也可以在课前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查找和学习一些地理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完成题单,这样,课上就会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互动,也节省了学生书写这些内容的时间。
品德与社会是门开放的学科,有各种知识的融合,但思想品德的教育仍然是每一节课的重点,这一点是我的困惑,更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5
这节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应该比较好讲,但没有我想像的好,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我觉得我这次失败的原因主要有:
一、没有充分准备的课不是好课
教师要上好课,就要充分地熟悉教材,学生,要做好一切课前准备,尤其是对于这样的选拔课,更是要全身心地钻研和投入,而我似乎是一心二用,仔细想想,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肯定会有影响。另外,此次上课我事先没有到那里熟悉场地,进行必要的多媒体的操作,结果在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的情况下,让学生马上进入到新课的情景中,不禁使自己的教学显得仓促,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另外,这节课,发言的同学总是那么一些,作为教师的我似乎只满足于学生能遵守纪律,能认真听讲,却忽视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的体验。课后,我想:假如,在课堂上我能更好地创设情境,更好地融洽师生关系,更好地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以此来引导学生,或许效果会更好一些。
二、课堂教学要有生成
思品课关键是要教育和引导学生,要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课堂上的一切过程是预设,而不是一定如此。而我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有一些内容我叫学生准备过,如介绍自己的家乡,用各种联系方法与亲人联系等,结果课堂就缺少了生气,缺少了生成。由此,带给我一个思考:公开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我想我应该追求真实、返璞归真的境界吧。
新课程要有新思路,要有新流程,要可学、可点、可思考。我想:在上完一节课后静下心来反思的确很重要,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能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教学真正有成效。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6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
1.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2.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陕西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1、看地图,找家乡。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
“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三、全课小结
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 “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四、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五、遐想:
二十年后的我。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7
《我爱家乡的柿子》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七册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记叙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家乡的大柿子,记叙了跟小伙伴一起摘柿子的快乐情景,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为了上好这节课,我认真阅读了教材及参考,并多次进行了复备。在执教这一课时,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继续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2)能够说出第5自然段的主要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的教学重点是了解柿子的可爱之处和感受摘柿子时的欢乐,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是学习归纳自然段的主要内容。现以此课为例,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 做得比较好的地方:
1. 整节课,我都能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他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直接进入本课要解决的教学重点,即课后第一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爱家乡的大柿子?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了许多重点的语句。我抓住学生的发言进行提问,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关键词正确、深入地理解课文,从而达到体会课文内容的目的。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自己感悟的基础上谈出理解。
2. 注重了朗读的指导与训练。很多学生对于课文中描写柿子样子的语句体会比较深,为了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我多次引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在这不断地“练习”与“展示”的过程中,学生读得越来越好了,对于本文思想感情的领会也越来越准确了!
3. 能够结合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本篇课文在描写摘柿子的过程中,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来表现爬树高手敏捷而又娴熟的动作。在学习这一部分时,我让学生在书上把所有动词都圈了出来,然后引导他们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提示学生在自己写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
(二) 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对教学策略的研究不够。本篇课文共有六个自然段,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我分配的时间几乎是均等的,这就使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不突出。而且,在分析课文时,我总是让学生按照“读课文——找重点语句——谈体会——练习朗读”的顺序和模式来学习,教学策略很是单一。如果能够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写作特点进行教学,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会更加深刻,收获会更大,课堂的学习气氛也将更加活跃。
2. 缺少学法的渗透与训练。这节课的学习,主要侧重在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每个教学环节都在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大柿子的喜爱”,而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与训练。如果第二自然段的学习可以抓住“黄灿灿”这个词引导学生复习ABB式词语、抓住“犹如童话王国中的金色皇冠”体会比喻句的好处,学生的收获会更多。
3. 问题过多、过碎,缺少整合。本节课,在理解“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喜爱家乡的'大柿子?”时,为了使学生对文中重点语句进行深入体会,我接二连三地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一情况的出现,一方面说明自己的备课还缺少一份精心,另一方面也使我意识到自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还缺少培养和指导。应该教会他们怎样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汇报以及正确的汇报顺序,教师仅仅给予适当的点拨就可以了。只有这样,加以时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才会逐步提高。
4. 对年段教学目标缺少了解。在引导学生概括第五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时,我把“抓重点句”的方法作为了新知识教给了学生。殊不知,这一知识早在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了。正是由于对各个年段的教学目标不甚了解,致使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缺少了实效。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再次出现,我会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年段提出的要求,并多与组内的张彤、杨爱静两位老师进行交流,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实效。
面对自己在教学方面上存在的问题,我会用心向组里老师学习、请教,并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努力改进,扎扎实实地上好每一节课,积累经验、锻炼能力,使自己的业务水平逐步提高!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8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往往被忽视,但学生如果缺少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更谈不上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在音乐欣赏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二者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欣赏这课之前,首先轻声播放《我爱我的家乡》并和学生互动,问一些关于家乡的问题,音乐和对话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在学生听完歌曲之后,试试让学生把歌中的歌词改为赞美和歌颂家乡的话语,让学生对家乡更加了解,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并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含蓄,深情,真挚”的情感所在。
在教学中老师还要重视欣赏教学的方法,学生天生活泼,爱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不可能整堂课都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欣赏音乐。根据学生以上这些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他们把听到的.音乐和感受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充分调动起学生欣赏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实践中来。例如,在学生听完歌曲之后,试试让学生把歌中的歌词改为赞美和歌颂家乡的话语,让学生对家乡更加了解,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并能够对比着原歌词唱一唱,对音乐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为了把学生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可以让会舞蹈的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即兴的,轻松随意的跳些舞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9
教材分析:
了解和探究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过程与方法:
借助地图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重点难点:
重点: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山东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学习目标:
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1.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 省 市 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学习目标: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五、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六、当堂测试
1.家乡的面积有 家乡的人口有
家乡的省级行政中心是 家乡的简称或别称是
2.家乡周边相邻的省有
课堂素材:
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在哪里》PPT
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
家乡的位置 家乡的风景 家乡的人
教学反思:
在课后,全班同学共同合作把班上的好人好事编成場报,表扬为集体做事的同学。同时希望其他同学都来学习他们,成为关心集体的好学生。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10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材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使用者自己去完成的教材。《我的家乡在哪里》这一课以"家乡"为例,给我们提供一些话题和范例,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的空间。因此,我在组织这课教学时,注重了以下几个环节:
1、以"家乡"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对象,是遵循了客观实际,因为在六小学就读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本地人。但也有小部分来自外乡,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是尊重了他们的家乡意识。让他们把家乡当作自己第二个家是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促进全班同学团结一致,一心爱家乡,为整节课奠定感情基础,便于开展教学。
2、会看地图是学好这课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来找到吉林的位置。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多方位地思考,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说清楚吉林在哪里,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扩散性,又让学生心中牢记吉林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3、在找完吉林并说清它的地理位置后,学生个体就获得了经验,能够根据比较正确的方法在吉林地图上找到吉林市,并表述吉林市的地理位置。这部分活动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样的活动训练,不仅使学生更清楚家乡在哪里,也培养了他们对问题的判断、解决能力。
4、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一是充实教学内容,在认识吉林省地区图的基础上,稍稍了解各县、市、区代表性的景点;二是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找到相关资料,有的介绍自己在风景区游玩时的情景,有的介绍该风景区的特点……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燃起作为吉林人的自豪感。既而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使整堂课的气氛达到高潮,也着实激起了学生和老师心中那份情,那份爱--我是吉林人我骄傲。课后作业的布置为了下课《我来做个小导游》做准备的,了解了家乡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后,就要学会以一个小主人的身份来介绍吉林。]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本单元"爱乡"教育的首篇,它的定位应该是"常熟到底在哪里",有了这个基础才会有接下来的《我来做个小导游》、《家乡特产知多少》和《了不起的家乡人》,爱乡的情感并非在这节课中就要燃尽,而是慢慢渗透在这单元中的教学中。而这课的地理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品德与社会》课在强调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学习和掌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准确地把握其中各门学科的知识要点,发展能力。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11
我讲授了《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了解了自己的家乡,知道了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孩子们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方式,在表演中,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所学内容,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我很善于评价学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
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多提问学生,应多关注学困生。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他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寓教于乐。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看中国地图,识别方向、图例、比例尺。
过程与方法:
通过调查、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的方法,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及家乡虎林各方面的概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中国地图上获得了解家乡的有关信息,激发学生想了解家乡的兴趣,进而增强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
借助地图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教具:
中国政区图、黑龙江地图、虎林地图。
一、导入新课(1分)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生长的地方。我们从小喝着家乡的水长大,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对我们都是那样的亲切。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呢?让我们在地图上找一找。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地图找家乡(探究性学习)(12分)
1.多媒体:出示中国行政区图、黑龙江省地图、虎林地图。
生:想我们黑龙江省在地图的位置,黑龙江省的省会在哪?我们家乡的虎林具体在什么位置?
2.看书,认识图例、比例尺,会计算哈尔滨到首都的实际距离。
(设计意图:此环节看地图找家乡(探究式学习)。从中国地图上获得了家乡的有关信息,借助地图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了学生想了解家乡的兴趣。)
活动二、了解家乡,画家乡(自主学习)(15分)
1.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根据课前调查)。
2.课件展示:虎林概况。
3.出示课件:虎林轮廓图。
(1)学生按课件的轮廓画家乡虎林图。
(2)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3)展示作品。
(4)评价作品。
(设计意图:此环节了解家乡,画家乡(自主学习)。通过自主性学习,把课前学生调查收集家乡的相关信息与课内虎林概况的课件展示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增强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三、拓展,找朋友的家乡。(7分)
1.出示课件:不同的5个省、自治区轮廓图。
2.小组讨论:
(1)学生根据课件出示的轮廓,在教材第3页中国政区图中找出省或自治区
的位置;
(2)分别标出它们的位置和名称。
(设计意图:此环节拓展知识,找朋友的家乡(合作性学习)。通过合作性学习,拓展教材,丰富学习知识,使学生不但能找到自己的家乡,还能找到朋友的家乡,进一步了解其他省市的位置和名称,使学生产生想到朋友的家乡去看一看的愿望,搭建朋友间的桥梁,增进了友谊。)
三、总结:师生共同总结。(4分)
歌曲欣赏:《乌苏里船歌》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欣赏脍炙人口的《乌苏里船歌》,使学生在寻找家乡、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赞美家乡虎林——这颗祖国东北边陲璀璨的明珠,使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得到了升华。)
四、布置作业。(1分)
五、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在哪里
寻找
了解家乡虎林
赞美
《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反思
虎林市第一小学 王珀
虽然本节课在虎林市第八届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中荣获第一名,但是为了今后在教学上能迈向新的台阶,我在上完《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后,静下心来对本节课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
成功之处:
1.我课前有目的安排学生读书学习和调查活动,为课内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了铺垫,学生把自己调查结果进行了充分的展示,使学生从中了解家乡的人文与地理,经济与社会的美好景观,进而增强了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体验。
2.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以多媒体内容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契机,将整个教学活动快捷、形象、有序地组织起来,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得到升华。
3.我所设计的画家乡虎林轮廓图和拓展延伸活动找朋友的教学环节恰到好处,给本课增添了亮点,学生很有创意,不但形象地画出家乡虎林的.轮廓图,而且还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并能说出为什么涂上这些颜色,学生说得真是太好了,出乎我的意料,有的说金黄色是代表我们家乡虎林位于祖国的最东部,是太阳最早升起的地方,是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还有的说是丰收、是收获,绿色代表家乡虎林的自然景观,山绿、水绿、食品绿、是绿色的虎林,学生不仅把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描绘在画中,而且还能把家乡和自己的情感态度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唤起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不足之处:
1.对学生了解的不够。我备课时侧重于备教材,忽略了备学生,在让学生说自己对家乡的了解有多少这一环节时,如果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体验,说出对家乡的了解就更好了。所以作为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更应要备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了解学生。
2.教学过程后半部分时间有些紧。课前设计帮朋友找家乡的拓展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能在中国地图上找到自己的家乡虎林,还能帮助其他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家乡,如果在此环节再加上做小导游活动,向外地朋友介绍家乡虎林,这样不但使教学拓展了,而
且得到了延伸,教学效果会更好。
以上是我的教学反思,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地改进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教学真正有成效,教学水平有所提升。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13
《我的家乡》这一章节是二年级上学期品生课的一个教学内容,它分为《美丽的家乡》、《家乡面貌新》、《我为家乡做点事》三部分,根据教学计划我们已经学完了前两个内容。通过这两个内容的学习我发现,我们县城里的孩子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太少了,品生课堂上的学习只是杯水车薪,根据达不到教学目的,况且品生课堂应是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应该让孩子走出去。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时候真的是很无力的,尽管这样我还是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如让爸爸、妈妈利用周六、周日带你到你的父辈生活的地方或者爷爷家去看一看,了解一下自己家乡的一些风土人情,丰富孩子的阅历,增强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同时,我还想到了这段时间我一直思索的一个问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家庭来说生孩子,不光是把他养大,更重要的教育他怎样成长,作为一位母亲,感觉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还要重要,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因现行教育体制固然重要,但除此之外的学习更重要。就学习〈我有家乡〉这部分内容,通过家庭的.学习孩子要比在学校、在课本里学到的东西更真实,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回农村的老家,参观一些家乡的名胜古迹,一些家乡举行的一些大型活动,多在家里说一说我们家乡的风士人情,让孩子更多的了解生我养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14
集体舞《我的家乡日喀则》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课。对于这节课的教学说实话开始我没有什么把握,尤其是面对外校学生就显得有些紧张。在设计教学时,我反复琢磨究竟是用一课时完成还是两课时,最后我还是决定用两课时完成,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感受歌曲的情绪、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藏族踢踏舞的基本动作,所以第一课时我安排让学生们先学习《我的家乡日喀则》这首歌曲,充分感受藏族歌曲的风格,再让他们初步学会两个藏族的基本舞步——退踏步,这样就为学生在第二课时学习藏族踢踏舞的动作做了充分的准备。有人曾说过“美的情感,看似无形却有形,它渗透在教师的一举一动中。教师的一言一行,甚至微小的一个面部表情,都是学生注重模仿的焦点。”这句话在这堂课中就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正式上课了,我首先让学生唱了自己喜欢的歌曲,因为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而应该把课堂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这样就使学生们对我的音乐课有了兴趣。我形象的导入,一下子就把他们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一直在跟着我的思路,孩子们的兴趣、情绪一下子就得到了释放。
歌曲学得又快又好,这就为我们学习藏族舞的基本动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也积极的为孩子们创设一种能激发他们积极性、创造性的环境,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来指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最后藏族舞基本舞步的学习也大大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学生刚刚接触藏族舞蹈,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学生情绪高涨,显得课堂秩序有些乱。由于时间的关系,两个藏族舞的基本动作,有的学生没有完全掌握,教师没有给予充分的指导,我觉得这是我这节课不太成功的地方。
下课了,学生们都围着我让我给他们签名,问我是不是真的还会给他们上课,我感觉和学生真的成为朋友了,所以我认为这节课我上的还是成功的。在课堂中我始终保持着对学生“美”的感染,情感的交流,所以学生们的表现很不错。新的教育理念指出:“淡化教育活动中赤裸裸的知识传授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人的发展为本”,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更加注重新课标与教学实践的结合,让音乐课更具魅力,感染学生!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15
一、主题由来
《纲要》提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乡土教育是最具体的,幼儿每天生活在其中,是幼儿随时随地能感受到的事、物、景,尤其是家乡的特产、家乡的景物,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等,都是幼儿可见可闻并且可以接受的,对于乡土文化及传统的亲切感,是爱家乡是爱祖国的基础和准备。浦城位于三省交界处,有着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物产丰富,小吃特别好吃,这就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于浦城的一些历史故事,孩子们兴趣也非常浓厚,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有关家乡的知识。为了满足孩子的兴趣,增强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我们开展了“我爱家乡——浦城”的主题活动。主题活动以集中教学与区域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主题环境创设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
二、主题网络图
我爱家乡——浦城
家乡新变化
家乡的文化
家乡的特产
1、家乡特产展览会
2、制作豆腐丸
3、家乡特产分享会
1、我们居住的地方
2、数高楼
3、家乡的昨天今天明天
4、家乡环保小卫士
1、古琴欣赏
2、剪纸
3、亲亲木樨情
4、家乡的童谣
三、主题环境的创设
1、设立主题展板,“小小摄影展”。将收集到的浦城风景片进行装饰整理后,张贴在主题墙上,让幼儿互相介绍交流。
2、幼儿运用绘画、折纸、剪贴画、泥塑等不同的形式创造出了“老浦城”、“新浦城”、“未来的浦城”等各种各样的作品,丰富了主题墙。
3、家长帮忙收集有关浦城文化的剪报和图片,用于装饰主题墙“浦城文化”。
4、收集浦城各地的特产,布置“浦城特产展览会”,让幼儿互相介绍。
四、主题区域活动材料的制作与投放
活动区
区域名称
分化材料名称
制作
玩法
劳作区
1、拣桂花
用各种颜色的皱纹纸制作成有杂质的桂花。
让幼儿把橙色皱纹纸制作成的桂花挑拣出来。
2、加工酸枣糕
提供褐色废旧纸片和包装袋。
让幼儿剪好酸枣糕后进行包装。
益智区
1、拼图
打印浦城地图,并分割成多份。
让幼儿按原图进行拼摆。
2、特产排排队
彩印浦城的各种特产
让幼儿按照各种规律进行排序。
3、动物新村
制作楼房地图,各种小动物贴纸。
让幼儿根据动物贴纸后的门牌号把动物送回家。
语言区
浦城日报
制作浦城日报,分“浦城童谣”、“浦城风光”、“浦城新闻”等板块。
让幼儿阅读和介绍。
美工区
1、装饰纸盘
2、泥塑房子
3、折纸——平房
4、剪纸
5、沙画——夜晚的浦城
6、形状拼贴房子
7、纸盒制作房子
8、撕贴高楼
9、想象画——未来的浦城
五、活动反思
在“我爱家乡——浦城”主题活动中,我们以“家乡”为主线,把集中活动、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三者整合在一起,通过参观、收集、观察、介绍,进而进行设计、装饰、艺术创作等多种形式,促进幼儿对家乡的了解,萌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本次活动开展中有优点也有不足。
主题活动中的优点有:
1、主题环境创设充分幼儿的主动性。设立的主题展板“小小摄影展”、“新浦城”、“老浦城”、“未来的浦城”、“浦城文化”“浦城特产展览会”等都是通过幼儿收集照片、图片,以及幼儿的创作作品布置而来的。并且教室的墙面布置形式多样化有有绘画、有调查表、有照片等等。
2、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结合。特别是在语言区和美工区中。语言区:我们在语言区中投放了一个活动展板“浦城日报”,其中包括“浦城新闻”、“浦城童谣”、“浦城风光”、“好故事天天见”等,这是一个活动的版块,可以定期更换内容,让幼儿有更丰富的认识。并且把语言区和角色区结合,开展“小导游”活动,定期更换“浦城风光”的图片,让幼儿学会介绍不同景点的风景,提高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美工区:我们设置了四个不同的材料摆放处,分别是材料超市、变废为宝、DIY手工坊和小巧手大智慧。美工材料摆放合理,幼儿取放方便。特别是小巧手大智慧的美工材料的摆放,分成十篮,每个篮子上贴上数字标签,在摆放玩具的地垫上也贴上数字标签,这样幼儿能够很好地整理玩具,并且还能认识到数字1—10的排序。美工材料一次不投放太多,定期更换,玩具看起来摆放得更加整齐了。并且有部分的分化此材料中,我们还投放了书本。比如说,泥塑的分化材料和皱纹纸卷贴画的分化材料,我们就投放了书本,让幼儿学会看书,按照书本上的步骤图进行创作,这样幼儿还能自主进行学习,并且学习到的是方法,给老师省了不少力气。可见,在一些分化玩具中,教师可以投放相应的步骤图或者是操作图,可以让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只是要认真考虑步骤图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3、家园配合。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在本主题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家庭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多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幼儿、教师、家长及家庭、都包容在课程资源网中,让幼儿充分和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家长带幼儿去参加浦城各地的风景,收集风景图片,介绍浦城当地的文化,学习浦城童谣,亲子制作房子,帮忙收集各种废旧材料、认真填写比童年的调查问卷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本次主题活动的成功之处。
主题活动中的不足和改进:
1、各区角的设置还不够合理,有时会相互干扰。尽管我们已经尽可能地合理摆放区域,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说我们在表演区播放音乐时比较容易影响益智区的'宝宝进行操作,益智区的宝宝不能安静操作,并且很想观看。而创意区的宝宝和科学区的宝宝也会有互动。有好几次我发现有的宝宝把创意区中的吸管插入纸杯中,他们开始玩起了卖饮料的角色游戏,并且卖给旁边的科学区的宝宝。这种相互干扰要怎样才能变得更加合理呢?我想,如果这时候旁边的区域是娃娃家,也许就很合情合理了。并且区域之间小朋友会进行更好的互动。
2、本次主题活动没有开展浦城特色小吃店。幼儿在参与豆腐丸的制作等活动中,兴趣是很高的。其实把浦城的一些小吃用不同的材料让幼儿一起制作出来,还可以作为角色游戏——小吃店的材料。
3、本次主题活动的开展中,剪纸活动开展较不顺利,幼儿的剪纸活动经验还不够丰富,在指导幼儿进行剪纸活动中,遇到了很到的困难,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得也有限。如果能开展一个亲子剪纸大赛,也许会让幼儿的剪纸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总之,开展本次主题活动中,通过区域设置,环境创设等,我们付出了很多,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相信这些都是我工作过程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今后,我们还是会更加努力,希望我们所做能让幼儿有更多的知识积累和情感体验,并且收获更多的快乐!
【《我的家乡》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教学反思12-12
《导游家乡》教学反思06-22
我的教学反思03-18
《我选我》教学反思10-26
我选我教学反思(精选)07-10
我选我教学反思04-16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04-19
《我的舞台》教学反思04-19
《我的母亲》教学反思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