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学反思

时间:2023-07-09 15:25:4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精]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需要很强的教学能力,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三地理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精]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

  通过这一学期的教学,总体感觉这届高三的学生与以前教过的学生相比,有明显的梯度差异感,特别是没有尖子生的特点比较突出,所以从这个角度讲,我的教学工作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另外,由于我所教的这个班级不是接班的,所以我不存在学生不适应本人教学的问题,一年来,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本人的教学工作。

  一、立足学生现实,积极调整心态

  针对学生“梯度差”这一现实问题,我首先要做的不是从研究教材知识这个层面去解决这一问题,而是在心态上做一个积极地调整,如果仍抱着一种老观念,那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出现问题。具体来讲,比如对学生上课的效率,仅限于学生安静地听讲是不够的,还要求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及时掌握老师传授的知识要点,消化老师所讲的知识重点,理解教师分析的知识难点。如此,学生可能会有更大的进步。

  二、了解学生实际,做好过渡工作

  由于时间上已进入高三,所以不允许用一个长的时间段去了解学生,在短时间内至少要对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如此才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要了解学生的成绩;另外一方面要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认知态度,对教师上课方式的要求,可以肯定地说,有一部分学生已习惯了我的教学方式,对于我而言,学生各有各的特点,不可能标准一致,如果这个环节没处理好,可能会导致教与学存在脱节现象。这里就需要教师审时度势,把握学生的特点,构建桥梁,使学生能与我密切配合,度过这最后的高中学习阶段。

  三、加紧融合,提高自己的受欢迎度

  学生在对待学科学习的态度上,班级里的学生可能存在着分化,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一般不会因为教师的不同而存在学习上的好恶,而学生在对待学科的学习兴趣上,受学科教师的影响是较大。虽然这不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根本原因,但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还是要看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是不能忽略这一方面的因素,怎样做到与学生更好地融合,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学科教师是教学效果状况的`重要条件。基于这一点,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自己的优势特点,从非教学方式上吸引学生。

  四、作业布置技巧的尝试运用

  对于总体学生基础较薄弱这一现实问题,作业的布置技巧更是值得研究的方面,作业布置首先要因学生而异,而这一方面在作业大统一的大环境当中,也是最难处理的一个方面,客观地说,教师也不大可能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针对班级里不同群体布置不同的作业,而且这样会带来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批改作业的时效上必然降低,作业分析课怎么上,下一个教学环节的衔接上等等。所以,所谓技巧,其实是要以顾及大多数为标准即可,而且要从心理入手,不能让学生形成你这门课作业“特多”的观念,一旦形成,那么在布置任何量的作业上学生都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至于作业效果上就可以想象了。

  以上是本人对本年度教学的一些个人感受和粗浅的认识,具体实施过程中得失共存,但总的感受是: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2

  组长:杨凤华20xx年6月光阴飞逝,转眼一学期已近尾声。高三地理组在学校领导和教务处教研处的正确领导下,在全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始终坚持以"教研带动教学"的理念,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

  认真落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部署,要求每个教师"功夫花在备课上、力量用在课堂上、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能力提高上",全面完成了本学期的高考二轮复习教学工作。为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更好、更有效的开展今后的教研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现将本学期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备课组概况:

  本备课组虽然只有两位老师,但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群体,每一个成员都能在第一时间里高质量、高效率地完各项工作,充分体现了本组成员的水平和素质。

  二、扎实推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1、重视对教情、学情的研究,增强教学的针对性。针对我校高三学生的实际,从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出发,组织开展教情、学情研究活动。全组每周确定一个集备主题,确定一名主要发言人,分组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研究学生,研究问题,最终形成共识。通过这些活动,提升了全组教师的理论认识水平。

  2、大力开展听课调研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与高一高二合作)组织教师经常深入班级听课,听老教师的示范课,新教师的汇报课。组织的形式多样,采用集体组织与个人行动相结合。通过听课调研活动中,老教师多出主意,年轻教师虚心好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三、全面落实二轮复习教学常规,深入开展教研工作

  1、加强常规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本组教师严格遵守学校教学常规。在上课、备课、听课、作业等方面要落实各项考核与检查。教案定期检查,作业批改要求及时、准确,学生的作业订正需有反馈。以此来规范本组教师的从教行为,使组内教师养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2、全面落实教学常规,提高业务水平。

  配合高中部教务处开展教学常规检查活动,检查全组成员的教案,通过教学常规检查活动,进一步规范了全组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极大地提高全组教师业务水平。

  3、定期集中备课。

  我组坚持定期集中备课制度,一起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在备课过程中,我组教师都有一个习惯,都十分注重资料的积累,把报刊杂志上有用的信息以剪报形式收集起来,作为备课资料。平时,又注意了解学生思想动态,走近学生生活。从而使备课能紧密联系实际,为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奠定基础。并重视每次课后写好教后感,总结每次课的得失。

  4、积极撰写教学反思

  鼓励本组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撰写教学反思。要求本组教师每节课后都要有教学反思或教学札记。在总结反思中促进本组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1、理论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新课程在我校各年级全面实施,对我们的教师在备课、上课等各个教学环节提高更高的要求。这需要在新课程方面进一步的加强学习与研究,提升自身的认识水平。

  2、课题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当前课题研究存在着认识不深,热情不高,参与不多的状况,缺少经费保障等问题。

  五、今后工作的打算

  1、加强理论学习,鼓励学习再提高。将学习新课程、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下学期全组工作的重点之一,让他们全面掌握新课程、现代教育技术。

  2、进一步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积极向学校争取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组织教师参加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3

  地理是一门生活化的学科,它囊括的知识与大千世界紧密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恰当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身边的环境、日常生活融合起来,进而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地理学科的魅力。本文就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在地理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实施的策略和方法。学生通过学习丰富的地理知识,可以打开视野,认识世界,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从地理这门学科本身所具备的特性来说,其蕴含的科学和知识,是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的。其知识点的涵盖面能细致到我们的住行吃穿,甚至是国家的政治和军事问题。所以,高中的地理教学要让学生懂得走出课本,走入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进而真正实现地理这一学科的功能和用处,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现状

  反观如今的地理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一般采用的还是以教师的教学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在课堂的参与中只是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在这种单一枯燥的课堂模式下,原本在实际的生活中具有灵活性的知识点,变得固定和死板。由于教师缺乏对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了解和观察,只注重自己对知识点的讲解,导致地理这门学科在学生的印象中变成了一门理论化的科目。教师没有将知识的运用引导到生活中来,学生在学习方法上就的得不到突破和提升,只会死记知识点。而机械的记忆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地理这门学科的兴趣。因此,教师必须灵活地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合到地理教学中来,让学生深化自身的学习。

  二、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时代要求和具体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是顺应时代的需求

  这个时代需要的是视野开阔、知识与理论结合能力能力强的综合型人才。良好的地理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地理这门科目的实用性也渐渐在大众的视野里变得显著和清晰。社会的变化在改变着地理教育的要求和规格。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教材内容的形式从原先的以文字论述为主发展到如今的图文并茂。教学方式上则是教师要能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将教学内容和生活相结合,并且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来解释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有真正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懂得实践操练。这也是这个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和需要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不能只着力于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一个巴掌拍不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改变自身固有的学习方式。多参与课外的实践和活动,走出课堂,走出课本。例如,我在教高一学生地理上册的《认识各类岩石和地理地貌》时,我会利用学校在对学生集体组织的郊游的时间,布置给学生课外的学生任务。以小组的形式,让他们在郊区采集比较常见的岩石的标本,然后再在课堂上让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收集成果,并选取其中一种表述该岩石的特性以及常分布的地点和区域。这样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外动手能力,激发了学生在玩与学中探索知识的欲望,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把生活化的学习方式融入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不再局限于课堂笔记的抄录和记背,而是在灵活多变的学习环境下,学会自我调整和积极探索,这样有利延续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

  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度,和教师创设的课堂环有着直接的联系。在生活化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种轻松、有代入感的课堂氛围和环境,让学生能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发表自己的言论和意见,激励他们个性化学习的发展。例如,我一般会在学期期中时开设一个地理的趣味知识点问答竞赛,学生们的座位以围成一个面向讲台的弧形的形式排列。讲台前方是一行评委和主持竞赛的同学。教师在竞赛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一个辅助的调节者和引导者。这种竞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外地理知识,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隔离感。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和保持起着重要的作用。地理生活化教育模式将课程内容和日常生活有效的而结合起来,避免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误解和误区,有利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广阔的学习空间,鼓励他们学会利用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同时,教师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下,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不能一昧的死记硬背,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要更加灵活。地理这门学科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在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实施中,还需要教师不断结合自身经验和学生实际的课堂反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从而真正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获得成就感和乐趣。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4

  本课时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大多数都能快速、准确回答每一个知识点后面的问题,还有一些学生能上台准确指出三级阶梯分界线上的山脉。主要是因为做到了如下几方面:

  (一)知识系统性、逻辑性强,环环相扣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是这样组织的:相关基础知识(地形、地势的概念,三类地形图、五种地形)——我国地势总特征——各级阶梯概况(界线、主要地形区、主要地形类型)。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学习,我也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直至得出结论。

  (二)围绕重要知识点多角度强化讲解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从四个角度分析: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阅读;2、示意图的判断;3、地形剖面图的验证;4、对应的选择题练习。通过四次强化,学生在课堂上就对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掌握牢固了。

  (三)讲究教学技巧,激发学生兴趣

  1、由近及远

  例如:本课导入,我以镇江的地形地势为材料背景,用语文题目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让学生悟出了地势、地形的概念区别。

  2、化难为易

  例如,“地形剖面图”的阅读,我首先利用多媒体介绍了剖面图的绘制,其次教学生在分层设色图上绘制32°纬线,然后让学生对照分层设色图填上剖面图中括号里的地理事物名称,并判读海拔高度,最后才得出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这一结论。

  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的学习,我先让学生分阶梯找出这一阶梯的主要地形区,再让学生归纳主要地形类型;在找主要地形区时,又利用标字母的方式让学生一一对应着找。这样,学生就很快找出来了,也就很容易归纳出各级阶梯的主要地形类型。

  3、细化知识点

  例如:“我国地势总特征”的`学习,我细化为2点: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又如:“我国各级阶梯的概况”的学习,我细化为3个知识点:界线(位于阶梯分界线的主要山脉名称)、平均海拔、主要地形类型和地形区。

  (四)注重学生参与,指导到位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思考,我采用了“学案”的授课方式。在启发引导的过程中,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动笔写下答案,便于形成连贯的思维,得出结论。采用“学案”,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五)得到的启示

  教学要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紧扣重点,落实知识点,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和探究问题的兴趣。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5

  细细分析今年高考广东卷地理试题,高考地理卷体现了新课标下新高考的新要求,是一份质量较高的高考试卷。具体来说有以下特色:

  1、试题新颖,图表、文字素材多,信息量大。全卷共有图25幅,表格7个,其中选择题超过2/3的题都有图,综合题每题都有几幅图或表;

  2、加大了对地理信息提取能力的考查,重视考查主干知识,试题综合性强,反映地理的有用性;

  3、相比往年,地理语言更丰富多样;

  4、各种解题信息在题干图表中清楚体现,没有多余的信息;

  5、减少记忆知识的再现和要求,重点考查能力,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读图能力,审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表述能力等;

  6、依据课程标准出题巧妙解决了一标多本之间的问题;

  7、首次设计“二选一”的选做题,是一大亮点;

  8、注重对“有用的地理”的考查,吻合新课标中“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全卷也有些不足之处,如:

  1、全卷(包括选择题和综合题)对“变化趋势”的考查有些过多,如选择题的第14、15、16、17、29题,综合题的第34题的第(1)、(2)、(3)小题,第35题的.第(1)小题,第37题的第(1)小题。

  2、综合题中的选择题数量比往年明显增多,不过幸亏题目不是太难,否则这些不定项选择题会增加难度。

  3、第35题似乎也属于“环境保护”的问题,与选做题“环境保护”加在一起,有些过多的味道,换成考其他的调查,可能会更好些。

  4、第36题本属“旅游地理”的题目,但感觉上第(2)、(4)小题不像旅游地理的题目,当然,这样其实也没什么不好,只不过与预计有差别。

  5、答案中如果写上评分标准就更好。

  总之,今年的广东卷地理试题比较简洁、明了,立足于考查学科的基础知识、原理和规律,更突出了对学生地理理性逻辑思维和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思维能力的考查由浅入深,难度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反思这一学年来的地理教学,本人以为在今后的高三地理教学中应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一.认真钻研考纲

  作为高三地理教师应认真学习地理教学新大纲和高考考试说明,分析对比考纲的变动情况,重点研究近两年高考地理试题,把握高考命题走向,使高三地理复习有明确的导向。

  二.立足课标,夯实双基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突出能力立意,重在考查学科的知识主干、基本原理和规律,以及地理理性思维逻辑和知识运用能力。而能力是建立在夯实的基础上的,没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很难获得高分。因此,在第一轮复习阶段,切不可盲目追求进度,要稳扎稳打,注重立足课标、夯实基础,突出主干知识,重视图表的判读、分析等基本技能的掌握到位,以及地理学科语言的运用,力求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网络。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和转化,灵活运用基本知识去辨析和认识与人类生存或环境相关的具体问题。在第二轮复习阶段,则要以专题复习的形式进行知识的重组,突出知识点的联系和迁移,力求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能力的提升。

  三.重视图表教学

  图表是地理学科的特殊语言,地理试题的信息往往来源于图表,从地理图表中正确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是高考地理试题的一个重点。但地理图像繁多、庞杂,在教学中教师应对那些最能考查考生思维能力、最能体现地理特色的地图,如: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压线图等)、日照图、经纬网图、(中国和世界)区域图、地质构造图等给予充分的重视,要指导考生进行图文互换、变换角度,学会从图表中提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并加以描述,从而提高考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和地理表达能力。当然,对地理图表的分析、简图的绘制也应该成为考生经常性的练习。

  四.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收集各地的模拟试卷,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组合练习试卷,并对练习进行及时评讲,规范专业术语,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既能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五.适当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近年来社会上发生的影响较大的事件以及长期以来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倾注较多的关注,要指导考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原理以及正确的思维方法,加以思考和辨析。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又可以扩大考生的视野,但不宜过多过早地追逐热点。

  六.值得注意的几点问题

  1、后期的模拟题特别多,应该加强选题,不搞偏、难、怪的题目;

  2、注重综合训练,注重融会贯通,加大对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3、注重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的融合,切不可孤立地去对待;

  4、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的培养;

  5、提高学生的阅卷速度,规范学生的II卷答题;

  6、认真出好后期的每日一练题,并抓好学生的落实,全批全改,做好讲评。

  ……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6

  俞洁岚:经过省单科质检后,对即将开始的文综考试,在复习中指导学生注意如下问题:

  1.重视主干知识教学,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复习中主要抓住地球运动和经纬网,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世界和中国地理,各种地图和统计图表,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等。

  2.重视区域地理知识复习,加强读图能力培养。

  区域空间定位是地理学习中的重点,今后要有意识地强化区域地图的训练,包括填图、绘图、分析地图三种方式。要多了解近几年高考区域地理试题的变化特点,并结合最新材料,预测今年的考查重点,指导高三的学生进行复习。

  胡建仓:省单科质检的结果已经出来,这次省质检的题目出的非

  常好,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总的来说,这次学生考

  的不好,反映了过去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一、基础知识强调的还不够。本次考试有些题目材料来自课本,但学生却无法做答,反映了该记忆的`东西很多学生没有很认真地完成,在到第二次省质检要再强调。

  二、学生分析材料和运用材料的能力需要老师再进一步指导,今后在分析题目时,侧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分析这一方面。

  三、学生回答不够规范。接下来的任务应该强调学生答题要规范。有些问题的回答模式需要在上课时板书出来,以便加深同学的记忆。

  翁雪征:本月的省质检和期末考试给我带来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要夯实学生的双基,题目上不求新,备课组今后要尽量选择一些基础较强的题目,训练夯实双基。

  二、强化学生和综合思维能力。在上课时要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高三课堂也可采用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让同学构建自己复习模式。

  三、指导学生规范答题。

  宋国廉:本次所教的十五班成绩比起上次考试有关较明显的进步,但仍存在不足。好的方面如上课检查练习完成情况,对一些常考知识点要多提问等,这一些需继续保持下来,但还有不足的地方,这需进一步改进,如学生答题思路混乱,应用能力不足,不知道如何解题,在今后要多指导他们,给予学法上的指导,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多和本备课组的老师一起讨论教法,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7

  通过一学期的复习实践,我觉得多从高考对地理知识、能力的要求上反思教学活动,不断探索改进、优化教学环节,可提高第一轮的课堂复习效果。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命题者往往设计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人地关系,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为重点的试题。试题具有时代性、基础性。所以在复习中,应注重立足基础、加强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掌握和运用,并注意提升学生能力的教学。

  我们知道夯实基础不是简单地重复记忆知识。在复习中,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建构知识网络,弄清内在联系,同时还要注重对地理成因、地理规律、地理演变的归纳和总结,避免死记硬背。不同类型,复习侧重点也不同。

  在自然地理复习中,一些重点基础知识,如地球运动、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和运用、各种日照图的判读、大气运动、气候、洋流、等值线等内容,地理原理和规律性都较强,复习时要侧重对地理原理、规律的理解、归纳和总结,同时联系实际举例分析,并配有针对性的练习进行训练。在试题讲解时,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调动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以加深理解,突破难点,夯实基础。

  在区域地理复习中,要掌握某国家或区域方面的知识,首先要引导学生了解其位置、范围、地形,然后分析得出气候特点,进而得出当地的植被、水文、土壤的.分布规律,再通过这些自然特征推导出该区域的农业、工业、人口、城市、国土整治等社会经济特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在学习时,注重寻求知识间的纵向联系,进而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

  从近年高考试题分析可知,有关地图的分值越来越大,地图类型形式多样,越来越复杂,这是学生最为棘手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对地图的掌握和熟练程度,利用区域空间定位判断法、区域特征分析法等方法来巩固地图基础知识,提高能力是不错的选择。由于高考试题提供的地图形式多样,要做到以不变应万变,需借助于一些重要的经纬线、海陆轮廓形状、山脉、河流等地理事物。所以在复习中,我们要求学生常看地图,手不离图,尤其要掌握重要经纬线穿过的大洲、主要国家、主要地形区、主要气候区、主要城市、热点地区等。并记住各个地区大

  的山脉、河流及某区域的轮廓等。这不仅夯实了基础,做到胸有成图,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人文地理复习时,引导学生在多看书,熟悉掌握课本知识要点、考点的基础上,理清教材的脉络、主要思想,多思多想,多总结,并结合实际、例题进行运用,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遵纲守本,不留死角,配合《名家指路》练习册,一课一练,夯实基础,关注差生。同时,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提升综合能力。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8

  从近两年的海南省地理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要求我们地理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除了牢牢抓好双基教学的同时,应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培养地理思维能力的前提是强化理解,因为地理思维以其具有的'综合性、发展性、联系性等特点贯穿于平时教学和复习过程中,如地理知识中的概念、原理、规律、现象、图表、数据等,不仅需要识记,而且需要理解、应用,更需要综合分析、比较判断、归纳推理、总结概括等地理思维能力,才能使地理知识系统化,规范化,便于学生提取应用和知识迁移创新。

  我觉得中学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善于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评试卷时,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引导上,教会学生如何从试题所提供的“背景”材料(包括图像和文字等)中提取有用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9

  理科班的文科课程教学对于许多文科任课教师都是比较头疼的事。在当前考试制度和考试形势下,上好一节理科班的地理课也实属不易,可以说搞好理科班的地理教学是一项比较艰巨的任务,理科班的课堂教学更需要生本教育。怎么能让学生上课能听进去是我备课时考虑最多的事情。下面我就以本学期我在理科班的一节课为例,反思自己课堂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一、背景描述

  本节课为高二文理分班后的第一节课,由于课时紧张,所以课前简单了介绍了本学期学习内容和新学期要求后就正式进入新课的学习。本学期主要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教材以案例的形式介绍了区域生态问题、资源开发问题、工农业发展问题。核心思想是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而第一节主要介绍了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在本学期所学的知识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介绍了区域发展分析的方法和基本思路。

  二、案例过程

  导入新课:新闻“新西兰南岛7.1级大地震零死亡”,介绍基本的新闻信息,提出问题:为什么新西兰地震零死亡?(时事新闻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学生表现活跃,特别是一些爱读书,关注身边生活和新闻的同学对此问题比较熟悉,回答问题中表现出阅历广的优越感和自豪感)

  教师总结:新西兰地震零死亡与当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抗灾防灾意识和技能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过渡承转:与新西兰一样,在防震减灾方面比较成熟的还有哪个国家?(日本)

  新课学习:设置讨论问题——新西兰和日本两个国家地理特征有哪些异同?

  (不同学生知识面不同,很多学生对于不太熟悉的地区有天生的好奇感,学生讨论交流效果良好)

  教师补充拓展:新西兰和日本的国旗、国徽、旅游胜地、风俗文化(包括饮食文化)等,让学生思考总结这些特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发与国家地理特征的哪些方面相关。深切的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地域差异。

  过度承转:由此可见区域的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密切关系。所以分析一个地区的发展问题,首先要从自然地理特征入手,从地理位置、土地、气候、矿产资源等方面分析,建立其与其农业、工业、人口及文化景观的联系,即树立地理环境整体性思想(人地辩证统一的思想)。阅读教材,比较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和发展差异,验证这一理论思想。

  学生思维拓展:讨论交流南北、东西差异(南甜北咸、南船北马、南米北面、南矮北高、南尖北平,南敞北封、南繁北齐、东辣西酸等等)

  学生总结本节课收获。

  三、课后反思

  本学期并不是我第一次任教理科班的地理教学,比较以往的教学教训和经验,本节课通过精心设计,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出发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目的展开教学。实践表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大部分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比较活跃,激发了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有所获。基本杜绝了上课睡觉、说闲话、做理科高考科目作业练习、摆弄电子产品、看闲书等现象。如果想搞好理科班的地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培养健全的科学素养,我觉得我们教师需要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端正教育思想和态度,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发挥教学主导作用

  教师本身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思想认识,切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服务,站住课堂主阵地,发挥教师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和地理思维素养。

  2、更新知识结构,丰富课堂内容

  由于很多地理教师属于理科专业出身,所以在高中阶段偏文科性质的地理教学中,理科逻辑推理的思维能力均比较强,但是缺乏文科知识底蕴。为了使课堂教学充实有趣,地理教师应加强学习,不断的充电,博览群书,特别是加强对区域历史、政治背景知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特点,培养学生用综合的观点看问题。

  3、改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特别是对于不参加高考,也没有会考的理科班学生来讲,如果地理课堂毫无趣味,学生肯定不会买账。教师要想让学生能听进去,课堂中参与进来,就更不能像传统教学那样以讲授为主的死板教学模式。恰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设置课堂有趣的学习活动、与社会生活时事紧密联系等都是必要的教学方式。

  4、改变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

  虽然新课程改革后评价方式中增加了学习过程的评价,但是很多的时候都流于形式,仍然以期末统一考试为主要的评价方法,而且考试多像曾经的会考一样,发复习提纲和试题,然后选取比例很高的原题考察,不仅埋没了很多学习认真同学的成绩,也给很多学习开小差的同学开了“绿灯”,显然有失教育评价的公平合理性。所以改变不合理的评价方式也是促进理科班地理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理科班地理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为旗帜,以教师的角色转换为突破口,让学生释放鲜活的生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让课堂洋溢着生活的气息,体现地理的魅力。只有教学中始终以学生的“乐学、好学、善学、巧学”为第一要务,才能让理科班的地理课教学之路越走越宽。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0

  一.教学反思:

  这次一模考试,我校学生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目标,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们学生试卷上非选择题的32、33、37、38题答得较好。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分述如下:

  1.我们的学生选择题失分率较高,尤其是单选题部分,除了第3题粮食问题,12和13题太阳波长范围图,全市失分率均较高,我们第5题和第6题青藏地区城镇分布,青藏铁路线路题,第9题根据经纬度判断地形区,好多学生一看等高线地形图,也不看具体的经纬度就轻易选了四川盆地,第10题云贵高原的成因,也就跟着错。第15、16题风向、渔港2题错误率也很高。双选题21题——23题有关沃尔玛的知识,24——25题等温线、等压面,26题锋面气旋的题目,29题贸易比率等几题错误率也很高。

  2.平时讲题可能讲得不够透,比如选择题第15和16两题是上学期考过的',33题澳大利亚东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及其成因,我平时都讲过,但学生错误率很高。可见老师不应光看到自己讲了多少,而应看学生掌握了多少,力争做到试后100分。还有人文地理部分要讲到点子上,比如咸海附近种棉花的有利条件是有一点是光照充足,我们学生有好多人只写到降水少,昼夜温差大更是很少有人想到,这和我平时没强调到点子上有关系。

  3.尾巴还是比较长,我们这次还有10人不及格,有几个恰恰认为应该及格的,反到没考及格。高分不多。看来平时应把眼光面向全体学生,尤其关注一些中等学生,不应只注意一些后进的学生。

  二.复习计划和措施:

  1.先用前两个星期把专题复习进行完毕。平时插入几套综合练习。后两个星期多做些练习。讲题要讲透,不仅要注重量,还要注重质。要重视讲解考卷这一环节,尤其要注重选择题部分的讲解。

  2.进一步提优补差,争取把不及格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

  3.教会学生进一步学会审题,规范答题习惯,选择题部分要逐项做过去力争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

  4.进一步拾缺补漏,这一次34题印度半岛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的主要原因,尼罗河三角洲的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等几个知识点我平时没有强调,学生失分率较高。争取在二模前尽量减少这种情况。

  出题意图:

  本份单元练习卷的命题范围是高中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大气环境),主要供高三单元复习教学使用,是学生的单元过关培训题目。因此本份练习卷难度系数在0。65左右。

  本份练习能级要求有识记,理解,应用,比如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台风属识记部分。三圈环流、气候类型的判断、分布及对应的自然带就属于理解部分。亚欧大陆一题属实际运用题。

  本份练习卷考察的知识覆盖了整个章节应掌握的知识点的百分之八十。重点放在大气运动,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的判断四部分。难点是大气环流和天气系统部分。针对重点难点,我反复通过题目考察学生这部分知识点。比如气候类型的判断、位置、成因,我重点考察了学生对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四种气候的掌握情况,因此单选1——8题,综合1,2题都是考察学生这部分知识点。通过单选9、10两题考察学生对三圈环流的理解。我国是一个气象灾害比较频繁的国家,我通过台风考察学生这部分知识点。台风本身就是一个热带气旋,这样又可以和天气系统一节很好的联系起来。综合题16、17分别考察学生对我们居住的亚欧大陆及我们国家区域气候的分布及特征,及对应的自然带景观,使课本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对等值线的判读能力,是地理考试中最能够区分考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我通过17题考察了学生这一部分知识。并能根据气压图判断风向、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全球性环境问题是一个热点问题,我通过19题考察学生这一部分知识点。17题重点考察学生对对流层大气气温垂直分布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1

  地理对于大多数文科学生来说,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个学科。尤其是自然地理和区域地理成为了高三考生的薄弱项。

  反思一:反复看地图

  就学生反馈的情况看,在区域地理复习时,对“区域位置”的判断和“区域特点”的掌握,以及自然地理中对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的掌握上还有所欠缺。要学好区域地理,就一定要反复看地图,每天都要看。这样脑子里就装入了一张地图,随时都可以打开,并能找到你要找的确切位置。

  反思二:主动去探究

  在做题过程中,一定要善于思考,遇到疑难问题时随时记录,认真归纳、总结,自己探索出做题规律,坚持一段时间,就一定会有所收获。现在同学们思考的时间太少,如果总是被动地去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而不是主动去探究,那是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的。而对地球运动和大气运动的学习,就要求同学们去摸透基本原理,原理都弄清楚了,各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反思三:灵活运用所学解决问题

  通过对历届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发现,命题人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考题也出得比较灵活。比如,现在能源合作备受关注,考题可能会向你提供几条我国与中亚国家能源合作铺设管道的设计方案,让你选择并说明理由。这就需要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地形、气候、市场保障、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思考,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一个框架,再加以整合、筛选,组织好自己的答案。

  反思四:不一定“题海战术”

  第二轮复习要掌握重点,查漏补缺,做题要适量,做多了不见得就好。尤其是某些质量不高的.题,做多了脑子容易乱。尽可能给自己留出时间理清思路。

  反思五:答题别用大白话

  二轮复习,对每个专题邵老师都准备了一份考题给学生,从中查找学生存在的问题。他发现,部分学生理解了知识原理,但是说不明白,答题不规范,尤其是自然地理简答题,一些学生不用专业术语,要点也不全面,这在高考中必然失分。

  举例来说,“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问北半球昼夜长短分布规律”这样一道题,学生往往只回答“昼长夜短”。正确的回答应是“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北极圈周围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各地”这个词看似没用,其实很关键,是答案要点的一部分,不能缺失。

  再比如,“同一经线上的两点,A点在B点的哪个方向”这道题,回答时不能说“南方”或“北方”,正确的地理术语是“正南”或“正北”。邵老师提醒考生,在高考中,生活语言是不规范的,评卷老师可以不给分或者少给分。因此,考生在日常考试练习中,首先要构建答题思路模式,答案要点化、规范化,用学科语言答题,做到准确到位。

  反思六:对于高三地理复习,建议学生加强空间概念,多角度思考问题。抓住知识点,以理解原理为主,不要轻易追求难度。

  反思七:“地图”复习主要把握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方向的判定两个知识点。“地球”则掌握时间的计算、周期的范围界定、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圈层”的重点则是地形、地质、天气、气候、水循环和洋流。

  反思八:图表是不变的主题

  一轮复习后发现,学生基础知识大都掌握,但是审题不严,归纳与综合能力差,读图分析、填图绘图的技能不熟练,答题时不善于运用地理术语,答不到要点是目前的主要问题。

  加强地理图表的复习与训练。地理图表是地理高考命题中不变的主题,更是综合测试的重要内容。除常见图表外,区域地图近几年出现的新特点是考查的“小区域”范围进一步缩小,而且出现虚拟区域地图,这类题目,考生不需给定或判定一个具体地区,只需根据试题提供的素材和背景知识,分析所给地区的自然、人文和经济,完成试题的解答和判读。

  反思九: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乡土地理。

  反思十:掌握必要的答题方法。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2

  地理二轮复习总的任务和目标定位为:在巩固双基的基础上,通过专题综合,实现地理能力的提升,概括起来就是“深化”“综合”“应用”三个方面。

  一、深化

  1、深入研究考纲,重视能力要求,注重培养学的读图能力,和描述能力帮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尽量做到深入浅出。

  2、构建知识结构,二轮复习应在更高层次上回归书本,整理学科知识结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有效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这样做可以进一步把握知识点之间,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之间的内在联系。

  3、调整复习方法,以相同或相近范畴为线索,打破现有教材的顺序,立足专题,着眼全局,同时,要教会学生如何看书,如何查缺补漏,切忌简单地重复。

  二、综合

  是指专题的设计与落实要以高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为基础,以主干知识为线索,突破教材原有的逻辑体系,建立新的逻辑体系,建立“选、讲、练、评”的教学模式。

  (一)专题选择

  1、精选内容

  (1)涉及地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内容。

  (2)涉及自然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主要过程的内容。

  (3)涉及人文地理,区域开发和整治的内容。

  (4)和地理热点相关的`内容。

  2、主要专题。等值线专题,地球运动专题,气候专题资源和灾害专题及农业生产活动,工业生产治动,城市等专题。

  3、专题的复习方法

  第一步,教师以“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专题整理示例。

  第二步,建构、分析专题的模式。

  第三步,学生自己完成专题,老师在方法上进行具体指导。

  第四步,对基本知识进行拓展和深化,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五步,典型习题解法指导。

  第六步,对考试中出错内容进行补偿考试。

  三、应用

  是指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分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是学科能力和高考能力的最高层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应特别关注三点:

  1、由已知知识推未知知识。

  2、掌握解题方法,注重小专题知识总结学会知识迁移。

  3、书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掌握运用书本基础理论解决社会实际

  问题的思路、方式、方法,这是二轮复习的最高目标。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3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加强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基本原理。比如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

  (1)自然条件:①地形;②气候;③土壤;④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①市场;②交通运输;③工业城市的发展;④国家政策和措施;⑤劳动力;⑥人的饮食习惯等。

  (3)农业技术:①改良品种;②灌溉技术;③保鲜技术等,要求学生必须象记数学公式一样记住这些原理。类似的原理有: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商业中心形成的主要因素、发展航运的有利条件等原理,要求学生必须牢记这些原理。如果基本原理都记不住,凭什么掌握基本的解题思想和解题方法。。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4

  时光如梭,忙碌而充实的高三教学工作已经结束,这一个学期我担任高三18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反思这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感觉收获很多,特别是对自己的教学教育理念等业务方面提高很多,当然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这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还需要克服,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我就谈谈这一年我的一些收获及其不足:

  这一年的教学收获:

  一、重视备课上课及作业的批改。

  我深知有付出就有收获,所以我在备课中体现教师的引导,学生的主动学习过程。充分理解课后习题的作用,设计好练习。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思考。然后,放手让学生探究,动手、动口、动眼、动脑。针对教学重、难点,选择学生的探究结果,学生进行比较、交流、讨论,从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接着,学生练习不同坡度,不同层次的题目,巩固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最后,尽量让学生自己小结学到的知识以及方法。以求让学生具备地理解题能力。

  二、重视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

  准确、全面、灵活掌握考点基础知识往往是最能体现学生的解题素质,缺乏必要的知识,就谈不上进行一定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因此,能力源于基础。高考不可能脱离知识去考能力,考题是对知识点的“抽样”,通过能力“组装”去解决问题。不掌握知识,便谈不上能力,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离开基础知识,能力便成了空中楼阁,抛开基础知识,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这一年来我时刻都狠抓学生的基础知识,以此培养其能力。

  三、明确了高三三个阶段复习时间的安排。

  高三地理复习一般为三个阶段:第阶段是按教材的顺序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这是重点,一般在第二年的三月底前完成,要“扎扎实实”,不可盲目追求进度;第二阶段是专题复习,打破常规的章节,对知识进行重组,寻求联系,侧重于能力的培养,时间为一个月左右,专题的`个数不能弄得太多;第三阶段为查漏补缺,调整心态,做好考试前的准备。

  四、注重了学生心理变化的引导和帮助。

  特别是文科学生对地理这一学科有一个恐惧心理,再加上高三压力比较大,一旦处理不当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我就利用了多种途径,使他们树立信心,消除恐惧,如多抓学生谈心,拉近

  师生距离;多表扬,多鼓励;多向学生宣传“一个人如果记性好,理解能力比较强,勤奋一些都能把地理学好”等等这些都能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消除恐惧。给学生减压减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一年的教学不足:

  新课标要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一方面我做得不好,课堂气氛不浓,学生提问者太少;再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得不好。

  以上就是我这一年中的收获和不足,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正确审视这些反思,力求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做得更好,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5

  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一系列多种形式的开放的探究式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同时强调学生通过参与探究问题的体验,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在思想意识、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得到升华。高三复习阶段的教学往往是教学改革难以触动领域,在复习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以自己为核心,将自己对学科知识、技能的归纳总结细致地灌输给学生。而学生也十分“乐于”接受这种“填鸭式”的灌输。然而这样的教学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学生学会的也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技能。这种技能既适应不了信息量大、灵活多变的高考形势,更谈不上是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了。基于上述情况,我尝试在高三地理复习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具体通过如下图四步骤来完成。

  高考典型例题展示 学生分析暴露问题教师归纳总结规律 教学反思教学相长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既能够有效地暴露学生在主干知识、重要知识点中的缺漏,让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又通过规律总结,举一反三,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地理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环境下的高考。具体做法如下:

  (一)高考典型例题展示,引发求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从疑问开始,因而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求知欲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起点。作为教学过程起始环节,问题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而以近年来高考题型为案例设疑更能够激发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可能。由于近年高考试题不讲究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点的覆盖面,而是采取专题化考查方式,要求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有从不同侧面、多角度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命题的切入口小,纵向挖掘深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小专题复习的时候将近年来高考有关这个知识点的题型集合起来统一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分析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时候,就把20xx年全国卷:

  (1)高考36题和20xx全国卷

  (2)36题展示出来,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二)学生分析,暴露问题高考题型的设计让学生思维活动就有了明确的目的性,他们就会调动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方法,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这个过程也是暴露学生知识缺漏很好的方式。在具体的复习课堂中,暴露学生缺漏的方式也比较多样,通常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1)个别提问:让个别希望生起来回来问题,要求回答结论,得出结论的依据有哪些,比如题目中的材料,图表信息,运用的地理原理等,通过对学生解题思路的分析,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分析优劣。

  (2)小组讨论:对于一些综合题目,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允许同桌之间,上下桌之间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时,每一位成员都需要提出自己解题过程中的方法或者出现的思维障碍,同时认真倾听其他组员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将所有的观点进行分析、归纳,得出比较全面的综合性的结论。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促进了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学生获得了相互取长补短的机会,也提高了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合作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一方面确保纪律,另一方面个别小组,对于要讨论的内容无从下手,白白的僵持着浪费时间,此时,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帮助他们打开思路,深入到讨论中来。

  (三)教师归纳总结规律,案例迁移,举一反三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发挥引导作用,因势利导,有的放矢,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通过以点带面,表扬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分析总结暴露出来的问题,尤其高考地理试题设计更加侧重于地理信息的判断、摄取、分析、应用能力的考查,这也要求老师要善于总结归纳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基础知识点缺漏,主要体现在地理概念和地理特征上;

  (2)地理规律、原理不会运用,没有做到《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

  (3)不能有效地从题目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文字材料信息,统计图表信息,地图信息。

  (4)地理特征、规律、成因描述不清楚。对于属于审题思路的问题,教师要对高考题型设计,题目切入口的位置、方向,以及跟书本基础知识点的联系做出深入的分析,以高考题型为案例将这种解题思路进行拓展迁移,举一反三;对于属于地理知识运用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将知识要素化,努力使学生答题做到“点多、面广”以适应高考踩点给分的要求。比如教师可以将工业、农业、城市等的区位因素分析,地形特征描述,影响气温和降水因素类似的地理特征、规律,成因渗透到分析高考典型试题上,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运用。探究式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但教师千万不能掉入到就题论题,讲解练习当中去,一定要不断地归纳总结地理规律,进行地理知识迁移,努力使学生对同个知识点不同角度考查和同种角度考查不同知识点的题目都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四)教学反思,教学相长教学反思是整个教学实践十分重要的一环,课后教师可以自我反思,回忆下课堂教学设计是否存在纰漏,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师生互动是否和谐,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阶段性地向希望生征询课堂教学意见,包括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接受情况和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将探究式教学引入高三地理复习中,通过以问题为导向,尤其以高考题型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提高将地理原理解决地理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这些不仅使学生能更好地应对灵活多变的高考,而且使学生提高其地理素养,今后更好地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精选)高三地理教学反思07-06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09-12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热门)07-09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优选】07-08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精)07-06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精华)07-06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热】07-09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5篇06-14

高三地理教学反思(15篇)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