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05 03:56:33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

  《分数乘分数》的教学重点是巩固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算理与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两个教学目标。对于今天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一、 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分数的意义,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二、 以1/5x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再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让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三、 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积累认知。可以说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好。

  通过今天的课,我对数形结合的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由于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单元教学中就显得特别重要了。纵观教材,树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不同的.层次,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本学期的分数乘分数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使用的图形越来越简约体现了教材对数形结合思想渗透的一个过程。

  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在从直观变为抽象的一个过程,也就是要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让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的方法。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2

  周四下午小组内进行了课前备课,因为这节课的的学习目标有两个,(1)掌握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2)一个数乘分数的的计算法则,文本上首先出示的是一个工人师傅每小时刷一面墙的,小时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列式没有问题,利用工作效率乘工作时间,也就是×,但是这节课的难点不是列式,而是如何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通过备课我们讨论的结果是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来突破难点,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是直接出示例题让孩子列式,再出示动手操作的步骤和自学问题分别是(1)拿出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用直尺找到这张纸的',并用斜线画出来,(2)再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4份,找到它的,用双斜线画出来。(3)的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你是怎么知道的?(4)观察×怎么等于的,自己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5)从刚才的动手操作中你发现的表示的结果就是×,自己说一说分数乘分数的意义。自主学习后小组再合作交流,最后的疑难解答环节,再让孩子们提问,突破难点。

  上课的过程中我是这样来操作的,动手操作环节,孩子们都在同桌的帮助下找到了,以及的,但是对于法则和意义的理解孩子有点含糊不清,我想如果这节课加上直观的课件演示一张纸的和的的过程,可能会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这节课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3

  [片段一]

  师: 1/41/2你们能不能利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计算出它的答案呢?

  生:能。

  师:请同学们听清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你的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生:(尝试计算答案,探究算理)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据学生汇报:化小数板书;折纸请他生再演示;汇报算式先放一放,最后请学生说说理由)

  组1: 1/4=0.25,1/2=0.5,所以0.250.5=0.125=1/8,我们认为答案是1/8。

  组2:可以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一份,这样一共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所以是1/8。

  (师:这种方法你听懂了吗?这个8是怎么来的?

  组3:按他的想法来说,是折出来的,先平均分成4份,再把其中的一份再平均分成2份,实际上是把这长方形分成了8份。)

  组4:(边说边画):我们用的是线段的方法,画一条线段作为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一份,再把这一份平均分成2份取一份,就是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了8份,取了其中的一份。

  师:以1/41/2=11/42=1/8为例,你为什么能用42呢?(课件呈现)

  [片段二]

  师:像1/41/2,大家想出了很多办法,如果工作1/3小时可以铺设这块地面的几分之几?3/4小时呢?现在你能不能解决了?谁来汇报算式?(课件呈现)。

  师:听清要求,我们分工一下,1、2组研究第一个算式,3、4组研究第二个算式,用你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一下。

  生:选择探究算理及其结果。

  师:巡视,指导。

  师:许多组想出了很多办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我们先请选择第一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汇报。

  师:这题你们为什么没有化小数去解决。

  生:不能化有限小数。

  师:所以化小数去解决是不是对所有的分数乘分数都适用呢?(生:不能)所以化小数去解决分数乘分数有一定的.局限性。

  师:我们再请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同学汇报:说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片段三]

  师:从刚才的推算中,我们已经得出了1/41/2=1/8、1/41/3=1/12、1/43/4=3/16,是不是我们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都需要这样推算呢?(生:不是)

  师:那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分数乘分数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同桌讨论,汇报:

  (板书)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积的分母。

  [反思]

  1.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是否需要?

  在本节课的试教中,我采用了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来进行教学。在课堂中,我发现学生猜测1/41/2,他们猜测的结果都是1/8。在验证环节学生纯粹停留在如何得出算式结果上,导致学生的思路大大受到限制。而在第二次教学时。我采用了计算汇报方法归纳的思路进行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中更为积极主动,学生在汇报方法时也体现了层次性。学生群体一:单纯从如何得出答案入手,但正所谓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学生群体二:能初步从自己的探究中知道应该怎样算。

  综上所述,猜想验证归纳的探究思路的确在数学教学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但对于部分内容的探究还是不适合的。

  2.教师该如何从学生的发言中抓准本质?

  课堂活跃了,学生发言就大胆了,自然而然课堂上各种不可预设的回答就出现了。作为教师要善于调控课堂节奏、善于引导(归纳)学生发言,这样才不至于让有价值的问题流失,不至于让课堂上学生的回答变的无人理睬。

  如:我在试教中,学生汇报了1/41/2=(14)(12)=18=1/8,我一开始并没有理解这位同学的这样做的理由。我马上问:有谁明白这样做的理由吗?为自己尽量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当然,即使我明白这样做的理由,也应让学生多思考、多说说,这样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我觉得善于从学生的发言中抓准本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必须从自身漫长的经历中去体验、感悟才能变得收放自如。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4

  今天,上课一开始,我便让学生计算分数乘分数,学生大部分都能做上,并且,我特别提了两个学困生做并说出计算过程,他们都能基本上说完整。

  于是,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拿出纸和笔进行画图练习,我首先让学生画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涂色其中的一份,又把这一份平均分成五份,再涂色其中的三份,让学生明白这三份用分数表示是3/5,并且是长方形一半的3/5,用乘法表示为1/2*3/5,再让学生看阴影部分,使他们知道这三份占整个长方形纸的3/10,从而得出1/2*3/5=3/10;接着,又用同样的方法得出3/4*3/5=9/20,这时再一次让学生分析计算法则,学生显得水到渠成,从课后的练习情况看,全班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分数乘分数了,只是在中午的`家庭作业中,全班还有五个同学做错的比较多,而看其错误原因,还是由于这部分学生约分不会或者不熟练造成的,这几个同学错的比较多的还是最后结果没有化成最简分数,全班其他错的一题或两三题的也基本上是没有化成最简分数的原因,因此,如何让学生把分数化成最简分数反倒成了分数乘法的难题了。

  纵观这两节课我所用的折纸与画图方法学习分数乘分数教学,我班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了,所以,我觉得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还是利于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发展的,并且学生有兴趣学习,感兴趣所以才能学的好,持之以恒,学生肯定能够对数学感兴趣并能学好数学的。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5

  分数乘法计算对于学生而言是新的内容,它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方法有很大区别,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算理,尤其是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

  《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学中要改变以往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以记忆法则,机械训练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学习这节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学,让他们试着去解决课本上的几个问题:

  课上让学生交流探索的结果,教学反思《分数乘法(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在前一问的基础上可以类推出分数乘分数的方法。

  有的学生采用了折纸的方法,一步步的给大家讲解,效果也不错。

  学生讲解的头头是道,说实话,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千万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该放手时一定要放手让学生去做,很多时候他们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整节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安排学生的探究、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研究中提出猜想,最后在举例中检验猜想后达成共识,得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理解算理,由于学生的探究花了大量时间,最后只是对法则进行了总结,从时间的分配上来说,后面的巩固练习时间很少,学生对分数乘分数到底掌握到什么情况心中没数。这让我想到,我们在课堂上无论事先设计的多么完善,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跟着学生的思路走,而不能死套教案,一定要灵活处理。

  遗憾的地方:能讲解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孩子是听会的,个别学生对算理仍然不能很好的理解,对后续学习会有一定影响,对这部分学生要多帮助、多鼓励,树立他们的信心!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6

  本节课在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涂画、比较、归纳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直观导入

  在教学中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分数乘法计算法则的算理,一开始我就请同学们看黑板上贴的长方形纸,涂色部分分别表示这张纸的几分之几?,通过对长方形纸的涂色,很好的揭示这一道理。将抽象的算理与直观的示意图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在解决算理时,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化,从而启发计算思维。比如画斜线的1份占1/2的1/4,此时的单位"1"是1/2,但是对于整个长方形来说是1/8,此时的单位“1”是一个长方形。

  二、关注算理的推导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

  新知教学时我出示“1/2×1/3”猜一猜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我提示学生想一想分数与整数的意义看一看适合分数与分数相乘吗?最后学生得出,“1/2×1/3”表示二分之一的三分之一是多少。这时,我告诉学生这道算式也可以表示三分之一的二分之一是多少。我想肯定有同学能够很好掌握,可是肯定也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理解,于是我接着要求学生用画图的形式表示出这个算式的意义。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地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意义也加深学生对“分数与分数相乘”计算法则的理解。

  当学生画出这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时,我问学生,从图中你能看出“1/2×1/3”的结果吗?学生一下子就说了结果1/6,然后我又出了几个分数与分数相乘的算式要求学生先画图再说出得数这样经过几次动手操作,学生对分数乘法的计算有了深刻的理解。

  三、注重学法的渗透

  本课时从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殊”去引发学生的猜想,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首先让学生通过活动概括得出“分数乘分数”只要“分子不变,分母相乘”或“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计算方法,再由学生自己用画图、折纸、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来验证这种计算方法,发现了“分数乘分数,分子不变,分母相乘”的特殊性,以及“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普遍性。这其间渗透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这样在计算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历、去体验,去创造,既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又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7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算理难度就比较大了。所以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中我主要是突出了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首先在复习中,我先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直观演示,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1/2,再取1/2的1/4和3/4,并让学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并用语言概括,初步渗透了无限的思想;然后让学生猜想1/2×1/4=?由于学生已有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所以不难猜出:1/2×1/4=1/8,接着就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分数乘分数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体验到结果都相同,再借助教材中“讨论”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算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类似几道题的“折一折、想一想、算一算”,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小结分数乘分数的方法。

  教学中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主动进行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存在问题:

  1.课上的很快,因此准备得有些匆忙,没有做过多准备,使得在练习和折纸验证猜想的环节花去了很多无谓的时间,直接导致后面练习十分匆忙,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语言不够精练,没有很好调动学生,导致活动中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小。

  3.讨论1/2×1/4,1/2×3/4的结果这一环节处理的不好,现在想来是否可以直接出示算式,然后放手让学生用不同方法去讨论结果,再去猜想算法。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8

  分数乘分数是第一单元中的一个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但在课堂教学预设中,我觉得本班学生对计算的方法学习较快,对分数乘分数的.意义理解显得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我引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首先,我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个长方形,然后让他们将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3份,问:每份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接着我在让学生将其中的一份平均分成2份,问:其中的一份是三分之一的几分之几?最后让学生将二分之一涂色颜色。问:涂色部分是原来长方形的几分之几?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入分数乘分数的学习中来,学生一边画图一遍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就不难写出算式,从涂色部分学生自然就知道结果了。然后,我让学生分小组按照刚才画图的方法进行自学课本例3,学生在量一量,分一分,涂一涂各环节的交流学习中,通过与小组成员的配合,帮助,知道本题是求二分之一的五分之二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表示二分之一公顷的菜地是单位“1”,求它的五分之二是多少,列出算式,在涂一涂环节学生就得出了结果。最后,我让学生结合图例、算式、结果,发现并总结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很容易就总结出来计算的方法: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虽然这样的设计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但仍然有有学生没能完全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今后在教学中要加强这些个学生的辅导,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解题能力。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9

  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是分数乘整数意义的扩展,记住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不困难,但让学生理解算理难度就比较大了。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巩固和进一部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教学中我主要是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首先在复习中,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1/2,再取1/2的1/4和3/4,并让学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接着以2/3×1/5、2/3×4/5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教学中我充分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观察、实验、操作、推理等活动,通过例题的直观操作,通过知识的迁移帮助学生理解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在探究活动中,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观察、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的过程,进一步发展了学生初步的演绎推理和合情推理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相结合。

  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道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图形使抽象的问题直观化,在本课教学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纵观教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有着不同的层次,例如分数乘法前两节课中是利用具体的实物图形,帮助学生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在分数乘法第三节课中是利用直观的.几何图形,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计算道理;接下来的分数乘法应用中,我们还将利用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分数乘法应用的问题。数形结合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抽象变为直观的过程,而是抽象变为直观之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要讲“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完整的使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才能使他们感知“数形结合”,才能使他们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地应用“数形结合”

  经历探究过程,优化互动生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新的理念说明: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学本课时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历学习过程。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把探究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后,学生的表现会让你大吃一惊。在两个班的上课中,关于分数乘分数法则都有不同的验证和说明的方法出现,这些方法远远超出课前的预设。究其原因,就是学习变成了自己的事,学的更主动,潜能发挥到了极至。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0

  本节课内容是《分数乘分数》,它是建立在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在于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这也是本单元的难点。教学设计中主要是突出实际操作和图形语言,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

  首先在情境中,先让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然后通过直观演示,依次折出长方形纸条的二分之一,二分之一的二分之一,并让学生用乘法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初步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然后让学生猜想,由于学生已有了分数乘整数的基础,所以不难猜出结果,接着就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借助图形语言,体会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分数乘分数为什么是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方法,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再借助教材中“讨论”的问题,鼓励学生讨论算式与图形之间的关系,通过类似几道题的“折一折、想一想、算一算”,让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小结分数乘分数的方法。在计算法则的发现上,因为在前面花费了许多的'笔墨,到法则的形成时,就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五个算式让学生观察“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得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由于本节课只是初步让学生通过折纸活动感受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整节课大量的时间都放在了学生“折一折、涂一涂”的直观感受上,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于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整个教学的流程是非常清晰的,由复习到新授再到练习老师都对教材进行了很好的研究,并且非常熟练自己的教学程序。

  反思本课的教学,在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时,有点重结论轻过程之嫌。如果加上让学生自己举例验证的环节,可能更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另外,平时教学中,发现学生如果在原来的题目上直接约分,学生往往错误率相对高一点,于是一律要求重新抄题再约分,因此在练习中要求先约分再计算时,学生基本都是先抄好题目,然后在计算过程中进行约分的,其实这一个环节可以放在第二课时中进行,放在这里让学生倒有点无所适从的感觉。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1

  上了这节课总体感觉还可以,课堂上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成效地学习,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好。本节课着力突出以下特点

  一、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设计这节课时我没有让学生上去就自学课本,而是先出示例3让学生试做,因不会计算让学生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兴趣。而又自然的导入新课,达到一石二鸟的教学效果

  二、 以生为本,转变角色,做好引导

  本课的教学,我始终做好学生与自己的'角色转变。出示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学生会的老师不讲,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倾听学生答题的理由,发现错误,及时帮学生纠正。让学生在一个轻松的课堂氛围中快乐、有效地学习

  三、 在动手探究、合作交流中得到发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学生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分数乘整数》,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3小时能做多少个零件?学生很快就能回答结果并说明理由。那么在下面的问题中让学生自己拿出学具,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去发现 × 的计算结果,感受到知识是动手探究中得来的,既提高学生的兴趣又懂得方法,这何乐不为呢?然后在这种情况把学法迁移到求 × 的结果上,可以说轻车驾路

  四、在练习中得到巩固,提高理解能力

  学生通过有效地探究得出分数乘分数的算理,我精简练习让学生既巩固基础,又提高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加强算理的理解。

  不足之处:在以后再上这节课时我可以将自学和操作结合起来,节省出时间让学生能有更多交流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加深他们对分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

  另外,我也要准备教具再次演示,让全班学生都看到,或放幻灯片动画演示涂色过程,以便照顾到后进生,使他们真正理解探究过程。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2

  核心提示:《分数乘分数》是我们六年级数学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

  《分数乘分数》是我们六年级数学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

  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我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3

  本节课《分数乘分数》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的内容,重点是巩固和进化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在教学实践中我继续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达成以上的两个数学目标。对于课堂中的“探究活动”没有直接放手,这是因为学生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因此在整个得教学过程分为三个层次:

  (1)、引导学生通过用图形表示算式,再用算式表示图形,深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感知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2)、以3/4×1/4为例,让学生先解释算式的意义,然后用图形表示这个意义,最后在根据图形表示出算式的计算过程,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的过程是学生巩固分数乘法的意义,体会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

  (3)、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独立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进一步达成以上目标,并为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积累认知。整体教学的效果很好。

  由于学生有比较坚实的整数乘法意义的基础,所以对于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法则的探索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进行。而在分数乘分数计算过程的探索中,由于学生刚刚认识“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意义,并且用图形表征分数乘分数的计算过程比较复杂,因此采用“扶一扶,放一放”的策略就比较好。

  学生在计算分数乘分数时能根据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但对于计算过程的约分,部分学生的约分意识不强,如3的倍数,7的倍数,甚至更大质数的倍数,学生不知道约分,使结果不是最简,还要加强训练。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4

  1、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难度比我国低一到两个年级。

  2、重练习质量轻 练习数量,美国学生的作业负担很轻,尤其在数学,不会采用题海战,主要采用多样化的练习帮助学生数学学习。而且都是第二天课堂上完成头一天的作业,再上新课!

  3、比较重视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的培养,教学内容比较生活化,因为在美国中小学教学中,大量的'使用比如学生生活里面所遇到的以及课堂教学里面大家能接触到的例子来进行教学;比如,"现在有半杯糖均匀的洒在批萨上,现在来了三个小朋友,我们每个人能吃进多少糖?

  4、教学形式多样化,他们教学最多的方式是让学生充分的去参与,让学生去做,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老师很少把这种答案直接的去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练习,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发现数学知识,如游戏,比赛。

  5、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课堂上比较自由,甚至可以走来走去,与我们要求学生规矩的端坐,完全不一样.学生会主动帮老师擦黑板!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5

  今天教学了分数乘分数(例4和例5),在课前研究教材时就觉得不太好理解,因为例题中都有两个单位1, 比如画斜线的1份占1/2的1/4,此时的单位1是1/2,但是对于整个长方形来说是1/8,此时的单位1是一个长方形。

  后面的1/2的3/4,以及对例5的两个算式的理解都是同出一辙。但要注意两者教学时的区别:例4是让学生从图中猜想(感知)出两个分数乘分数的结果。例5是让学生先猜算结果,再用图来验证。二者在教学中的.顺序是相反的,但其目的都是让学生从图形直观感知进而理会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但是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好像不能够充分理解,确实是太抽象了,虽然有图的辅助。分开来看都能理解斜线部分是1/2的1/4,又是这张纸的1/8。但是为什么1/2的1/4就是1/8呢?这其间可是隐含着两个不同的单位1啊。学生能转得过来吗?单靠猜想感知行吗?教学时我是照书按步就班的教的,但有不少学生好像钻到云雾里去了。

  为什么呢?怎么办呢?

  原因很简单太抽象了。

  办法是有的化抽象为形象:我们来看看练习九的第1题,与例题的最大的区别在于例题是在数之间思考,练习中的第1题是在数量之间的思考。不要小瞧这一点变化,借助数量来理解就比例题数之间的理解要容易得多。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教学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前面的几个例题都是借助具体的数量让学生理解算理的,而分数乘分数比前面的几个例题都复杂些,但是却摆脱数量而抽象成数,学生的思维难度陡增。为什么不借助数量呢?如果把例题转换成像练习九第1题这样的情境,学生会很容易列式,也比较容易理解算理。在此基础之上,再抽象成数,如例题式样的,学生学起来会好得多。]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06-21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0-13

数学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12-27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4-22

《分数乘分数》教学反思(实用15篇)06-21

《分数乘整数》教学反思06-22

《分数乘分数》教学设计03-11

真分数与假分数教学反思01-16

分数乘整数教案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