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鲸》教学反思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鲸》教学反思 1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大小、种类、进化过程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在此,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一天,在太平洋地区举行规模盛大的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都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透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门口时,却被虾将军挡在了门外,鲸和虾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虾将军说出了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便回去了。”让学生一下子明白了鲸是哺乳动物。我不断变换形式,让学生把了解的知识、学到的语言及表达方式进行重构,转化为新的言语,让语言和知识在转换的过程中再一次得到同构共生。例如,首先让学生透过各种渠道查阅鲸的相关资料,对鲸的各个方面有充分了解,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生查的资料十分丰富,他们的资料已充分证明鲸是哺乳动物,很快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上课时,我让他们进一步交流并用一句话把他们资料中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一句告诉给大家。孩子们的汇报面之广已远远超出课文资料。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不同种类,并透过图片说明须鲸与虎鲸的区别。有的孩子查到了鲸的始祖,并对鲸的'始祖的生活状况展开讨论……这篇课文很简单,学生在读一遍后,往往觉得他什么都懂了,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刻板的教学程序消解的干干净净。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获得切实的言语训练,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生动的环节,比如看图片,吸引住了学生。我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同学们透过读每一段,总结鲸的特点,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鲸生活习性这一部分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能够把自己当成鲸来介绍。能够画出来,能够表演,能够谈感受,在鲸吃食时,学生把鲸描绘的活灵活现,在鲸睡觉这一部分,学生的画更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他们自主选取正是他们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潜力的具体体现。用新鲜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看与鲸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跳出课文的框框,这样更激起学生保护鲸的欲望,让学生谈心理感受,学生的热情极高。那里的知识丰富多彩,学生眼界大开。学生看着、读着,既获得了新知识,又学到了新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整节课中,学生一点都不拘束,但静下来一想,学生们却收获不少。不论在知识上、语言上还是在技能上,他们都获得了丰收。让学生在这节课上既获得了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学习潜力。
但是,在备课时总是有一些犹豫,担心上课的资料会不会少,所以在犹豫间自己又说了很多,本该让学生说的,我却剥夺了他们的展示时间,同时学生相互展示时,有些脱节,可能是老师点拨的不到位,同时留给孩子们画的时间也不够。今后这些问题就应避免再发生,让课堂上呈现出更多的精彩之处。但是,透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先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
《鲸》教学反思 2
上完《鲸》这一课,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还有一点,恰当地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堂课上完之后,还有不少学生围着我转,要我再播放课件给他们看,说是还看不过瘾。我想,直观形象的教学,不仅是低年级,高年级学生也是很喜欢的。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在教学《鲸》这一课时,我让学生通过填表画水柱,展示鲸的睡觉过程这一系列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基本了解鲸的生活习性及特点;然后让学生找找本文的说明方法,最后在班上组织一个“巨鲸演讲团”,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鲸,以鲸的口吻向大家介绍。这就是我在上《鲸》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同时,发挥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上做了大胆而有效的尝试,将课文3~~7自然段都交给学生依照自学提纲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学,做到有的放矢。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地参与进课堂学习之中。最后的小组汇报时,让学生做小小的解说员,借助教师给出课件的辅助,顺利地完成讲解的任务。
上完后,感觉到有些教学目标已落实了,如:学生已了解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几种说明方法,但有些教学目标却没有好好地落实到课堂中,具体如下:
一、学生基本懂得列数字,打比方这两种说明方法,也明白这些说明方法的好处,但对“举例子”这种说明方法却理解得不是很好,以后在上说明的文章时,说明方法一定要好好让学生再理解。
二、在设计《鲸》这一课时,我虽结合了单元导读的要求(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和课后思考题来设计教案,但却忽略了这一点,就是学习说明文章时,还要抓住课文的要点,如:这篇说明文每一段开头一句话有什么用,是什么意思,作者怎样写这些特点的,段的结构怎样等,我没有把这些内容设计在我的教学课堂中。
三、上完课后,我虽有让学生进行仿写,仿照文中的说明方法写“鲸的自述”,更有助于学生去认真观察。
通过教学本文我最大的收获是原来以为较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看来只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
《鲸》教学反思 3
《鲸》是人教版五语上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文章浅显易懂,结构清晰明了。作者通过介绍鲸的四大方面的特点,对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进行了细致而生动的说明,能激起学生学习自然生物的兴趣,又可以在课堂中学习和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上课时,我考虑到学生是第一次正式学习说明文,因此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表格归纳法,融归纳、提取,整合为一体,让学生在表格学习中清楚地理解课文内容,并对课文重点语句进行引导讲解,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使用说明方法的作用以及朗读一并进行,让学生对说明文有个初步认识。在朗读方面我选择多元化的朗读方式,通过同学间的赛读,评价,齐读等形式,让学生有意识地朗读,有目的地听读,学习朗读的榜样。
不足之处是我没能在课堂上对学生生成的内容进行整合,没能将说明文的知识点融会贯通,造成课堂节奏拖沓。在教学朗读时,刻意强调动词的作用,造成学生为读动词而读,不明所以,以后教学时我要注意让学生融入情境进行朗读。
《鲸》教学反思 4
一、开课。(设计说明: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感受鲸很大,也很壮美。)
1、在黑板上画一幅鲸的简笔画。
2、播放视频:壮美的鲸
二、质疑:看到翻腾的鲸,跳跃的鲸,你想了解它什么呢?(设计说明: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标志,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学信息反馈和交流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和时间,充分肯定学生善思好问的精神,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
三、检查独学情况。(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对五、六年级的识字要求是“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所以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学生自主汇报或抽查方式检查、巩固语基知识,适机引导学生能从课文语言环境中理解新词,并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读懂的,达到学习方法的交流和积累。)
1、对子之间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2、认读PPT上的词语: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
3、比较“腭、肺、肚、胎”的字形,正确书写这几个字,并把这几个字写在插图中鲸的相应的部位上。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重点检查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朗读。
四、根据导学案的第一题,自主学习。(设计说明: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破重点。围绕“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问题展开学习。)
五、第一自然段每一句话都在写鲸的大,你喜欢哪一句,看看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按导学引领2的要求自学。
六、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自主学习的成果。(设计说明:合作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比喻等说明方法。)
七、全班交流。(设计说明:针对学生的汇报情况,教师抓住重点词句进行适时、适当的点拨,并结合课前搜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扩展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鲸的特点。)
八、通过朗读来表现鲸的大:自由读、小组合作读、全班展示读。
九、盘点收获:我们学习说明文,不仅要了解事物的特点,还要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写作文时也要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作文中去。
《鲸》教学反思 5
《鲸》是一篇精读课文,许多老师都是采用串讲分析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但课上学生缺乏思考。于是我尝试在新的课改模式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方法,学生兴趣高涨。小组合作探究时,个个努力;讨论交流时,不时有思维的火花闪现。我觉得在这节课中,学生确实在个性化的探究中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1、探究主题的确立与课本知识结合紧密。
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我在第一环节“复习导入,明确目标”中首先让学生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合作探究的内容。
2、角色参与,体现个性学习价值。
学生根据探究的主题自由组合成小组,教师指导各组成员分工协作。分工后,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学习过程,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由于这种合作能充分体现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合作中的价值,见证每一个成员对学习成果的贡献,因而,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形成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3、探究性学习。
在小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可以把课文理解、信息处理、情感体验作为重点,最终获得研究方法和思考方法。教无定法,但科学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却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说明性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让学生获益更多呢?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这一篇课文我主要是遵循了《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合理利用多种资源,把多种教法进行优化组合,贯穿于第二环节“领悟表达,积累运用”的`教学中:
(1)、运用“自主学习”、“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把了解鲸的知识分成几个部分,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研究。
(2)、运用自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采用以读代讲法,让学生从读中去理解,从读中去领悟。充分发挥
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了一种愉悦民主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我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自主活动中,在积极思维中,达到自悟自得。
4、关于研究。
我认为不仅学生要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更应该努力成为研究者,努力突破对教材理解上的传统思路,学习更多的知识,接触更多的信息资源,从而多角度地进行课程设计,为教学服务。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中,不仅要教学生学会,更要教学生会学。本课时教学,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后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再进行汇报,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了解鲸的生活习性,了解作者的说明方法。
5、扩展写作。
记得叶圣陶有一句话:“课文无非只是一个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这是一篇说明文,文章用了多种说明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去感受说明的方法呢?在学完全文后,谈谈课文在介绍鲸时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学习,学生对这些说明的方法的印象加深了,在此基础上,我在第三个环节“归纳总结,课外延伸”中给学生布置了个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和自己收集的资料,以“鲸的自述”为内容,写一篇短文。
总之,像《鲸》这样说明性的文章,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科学合理地上好这种类型的课文,如何能更好的实施课改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在实践中去习作,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地既能体现出语文的特点,又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鲸》教学反思 6
《鲸》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课文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在教学时,思考到鲸对于学生来讲是种不常见的东西,所以我运用了课件,让学生不仅仅从书上,更从视觉上深深体会到了鲸的各种特点和生活习性。首先,我让孩子们初读课文,抓住要点,引导他们读通读熟课文,弄清课文讲了关于鲸的哪些资料,之后,让学生细读课文,体会特点。组织他们自读课文,认真体会鲸的特点。之后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深入研读,并根据选学资料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以第一自然段为例,研究作者是怎样说明鲸的"大"的。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并分析说明鲸大的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让学生把第2至第7自然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找出来,读读议议,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最后,我根据课后作业题的要求,让学生既动脑又动手,分别画出鲸睡觉,呼吸,进食的样貌,在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又让他们进行了生动搞笑的"鲸的自述",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透过作业训练,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技能,从而发挥学生的思维创造潜力。
《鲸》教学反思 7
《鲸》是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也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主要介绍的是鲸的形体、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科学知识。语言相对平淡,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根据教材特点及课程标准,本文任务重点是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所以我在设计教学第二课时,重点是让学生在第一课时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文章是怎样把把鲸介绍清楚的,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且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我把学习生字词语,读通读顺课文和理清文章脉络放在了第一课时的教学,在了解了文章是从哪几方面介绍鲸的基础上,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重点定为体会文中的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更好的合作交流,我给学生通过分组学习,分别了解鲸的体型、进化过程、种的类和生活习性,让学生边学边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然后各自汇报交流学习情况,但效果并不如我的想象,原因主要在于我自己没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如何去学,如何交流学习感受,所以学生的分组学习也只是形式的聚集在一起,没有多大意义。学生在汇报学习情况时,都基本知道文中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但只是表面的理解,并没能真正体会文中使用这些说明方法的意义所在。还有些同学还把说明方法和写作方法、修辞手法弄混淆了,作为老师我由于疏忽,没能及时纠正,以后在上说明的文章时,说明方法一定要好好让学生再理解。
上完后课后,感觉到有些教学目标已落实了,如:学生已了解课文内容,也学会了几种说明方法,但有些教学目标却没有好好地落实到课堂中,在设计这一课时,我虽结合了单元导读的要求(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和课后思考题来设计教案,但却忽略了学习说明文章时,还要抓住课文的要点,如:这篇说明文每一段开头一句话有什么用,是什么意思,作者怎样写这些特点的,段的结构怎样等,我没有把这些内容设计在我的教学课堂中。
通过教学我明白了枯燥的说明文也能让孩子们乐学、愿学,但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多动脑筋,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都能做到这点,就能让各种类型的课文变得生动并容易学习。
《鲸》教学反思 8
《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搞笑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对学生过掌握的资料和兴趣爱好应作充分的估计,对课堂做好充分的预设。
另外我觉得,让学生掌握必须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
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让他们掌握必须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
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期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忙。
《鲸》教学反思 9
说明文旨在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知识,唤起学生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另一方面是要让学生了解说明的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如何把让说明文的课堂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更有趣味性,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进化、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鲸的知识,体会课文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如何能让生动的语言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呢?在导学案与课件的准备上,我下了一番功夫-----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课前,我借用了一些前辈的点子-----以“海洋鱼类运动会”这个小故事进入课堂,成功地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孩子们就“虾将军与鲸的对话”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设计的对话生动而合理,也迅速的将鲸和鱼区分开来,“鲸的进化”一段水到渠成。
二、围绕重点,巧妙设疑
课文围绕齿鲸和须鲸的不同,对鲸的生活习性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如何将大容量的课文有取有舍,突出重点呢?我在学案上设计提出疑问:齿鲸与须鲸在生活习性上有何不同呢?为了能让孩子们针对重点,我不仅设计了须鲸齿鲸生活习性对比图,并在课件上以直观的'图案展示出来。如有牙齿的齿鲸图片与没有牙齿的须鲸图片对比;吃大鱼和海兽的齿鲸图片和吃小鱼和小虾的须鲸图片对比等等。孩子们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热烈地讨论、回答,一些说明方法也通过课件图示浮出水面,整节课生机盎然。
三、趣味延伸,加深感悟
在学案的最后,我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还了解鲸的哪些知识?你都知道哪些种类的鲸?能否为自己最喜欢的一种鲸设计一张名片?课堂上,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准备的名片,以自我介绍的口吻,兴致勃勃得介绍了白鲸、虎鲸、蓝鲸、座头鲸等不同种类的鲸,并通过课件的展示看到了这些鲸,对鲸这种海洋生物有了更深的了解。然而,虽然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堂课。可是上完课之后,课堂里的一些漏洞也让我不容忽视。反思这堂课,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以有趣的故事引入课堂,学生的积极性还蛮不错,个个都很踊跃。但因为学案设计时,我没有留意到细节,造成学生在设计虾将军与鲸的对话,只填空不知道延伸,此环节纠结时间过长。导致后面的教学环节没有完整地体现出来,这是一个遗憾。
在讲述第一环节鲸的体形大的特点时,并没有很好的诠释各种说明方法,只是肤浅的点出,后经其他老师的提醒,才发现自己并没有理清思路,本段中最主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应该为主,再去发掘其他说明方法。上完课后,我又尝试着讲了一遍,果然效果不错。
另外,本节课电子白板与导学案的结合也稍显生疏。顾了此失了彼。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一。不过,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地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以完美课堂为目标,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鲸》教学反思 10
今天上《鲸》第二课时。看着孩子们表演的生动有趣的《鲸与蟹的争吵》,我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以故事开头:“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各式各样的鱼游到了指定的海峡,并顺利通过了赛场大门。当鲸到达赛场大门口时,却被蟹将军挡在门外……”“为什么?”我的话还没说完一个孩子马上问。“对,这就需要孩子们来解答。”我提出读书的要求,“请孩子们自己读课文,结合你们搜集的资料来解答这个问题。”于是孩子们进入了读书中。
十五分钟后,我将孩子们分成两个组,一组扮鲸,说出应该参加运动会的`理由,一组扮蟹说出鲸不能参加这次运动会的理由。孩子们情绪高涨,“鲸”和“蟹”的理由都很充分。在这种交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读懂了课文。课后,孩子们编写了《鲸与蟹的争吵》的故事。今天还进行了表演。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几年前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把文中用到的几种说明方法写在黑板上告知孩子。让孩子们在文中寻找,哪个地方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孩子们的回答是令我满意的。如一个孩子说:“文章开头的这两句,‘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在这里作者用的是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因为大象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动物,知道大象体型高大、力气也大,但还有比它‘大得多的动物’。这样一比较,就更突出了鲸的庞大。”我想,这样的学习方法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应该是有所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课前孩子们查找了大量的有关鲸的资料,对鲸有了比较多的了解,所以在学习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画的“分辨须鲸和齿鲸”、“鲸睡觉”等图画,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这样的学习,课内课外相结合,效果的确不错。
课前,我也搜集了许多有关鲸的图片,制作了课件,遗憾学校没条件演示。如果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我想更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鲸》教学反思 11
《鲸》是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中的第九课,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课文语言相对平淡,对学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如何让学生既学到有趣的动物和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呢?
我认为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精彩的导语创设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课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你们养过小动物吗?养过什么?老师也非常喜欢养鱼,养过小鲤鱼,小金鱼。这几天,我不想养小鱼了,我想和朋友一起养条大鱼——大鲸鱼。你们觉得怎么样?我结合课文内容,巧妙地选择了以“老师想养一条鲸鱼”这一生活实际为话题,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充满好奇、情绪兴奋之中,把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本文中关于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我运用生动、直观的教学课件,形象直观地演示鲸的进化过程,并抓住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与鲸的特点对照,证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从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阅读本是个性化的行为,而把学生捆起来齐步走的做法,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天赋,也违背了小学生的“选择性”。教学中,我让学生享有充分的阅读版主权和选择权,经历一个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习得的过程。如情感的自我选择:说说你对鲸哪一方面的生活习性最感兴趣或印象最深?为什么?内容提要的自我选择:读读课文,说说鲸的呼吸有什么特点?方法的自我选择:用你最擅长或最喜欢的`方式如画画、表演、朗读、自我介绍等等来展示和介绍鲸某一方面的特点。伙伴的自我选择:自己想办法或与别人合作。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这种自主选择正是学生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十分重视情感情景的创设。在课堂上,我极力用亲切、平等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在有人说时,我要求其余学生仔细倾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或补充,对于讲得好的学生要给予鼓励表扬。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我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及时运用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景,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格局,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
课后我感到还有一些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指导学生读课文上不够到位,范读一下效果会更好。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运用再准确恰当些,学生就能更好地融入到我设计的教学情景中去。
《鲸》教学反思 12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有关鲸的大小,种类,进化过程及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这篇课文很简单,学生在读一遍后,往往觉得他什么都懂了,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了。如果此时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一段一段去分析,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肯定会被刻板的教学程序消解的干干净净。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获得切实的言语训练,我在课堂上设计了很多生动的环节,比如看图片,吸引住了学生。我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同学们通过读每一段,总结鲸的特点,并找出与之相关的句子。鲸生活习性这一部分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可以把自己当成鲸来介绍。可以画出来,可以表演,可以谈感受,在鲸吃食时,学生把鲸描绘的活灵活现,在鲸睡觉这一部分,学生的画更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他们自主选择正是他们自主意识,自主行为,自主能力的具体体现。
《鲸》这篇课文,最重要一点是要让学生感知说明的'方法。我利用小黑板上板书第一自然段填空的内容,故意将数字擦去,改成"很重""很大""很长"等模糊的概念,让学生下课后与原文对比,体会不同的表达效果。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举例子,作比较,比喻等作用同理了。关于写作技巧这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对文中说明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就可以了,我们不能贴标签,硬灌输。
在理解须鲸与齿鲸特点不同时,我采用表格形式,让学生从"牙齿""吃食""呼吸时的水柱"三方面填表对比,一目了然。并在理解"呼吸""睡觉"时采用简笔画,学生直观地理解了课文。做到了语文与美术,语文与数学的整合。
《鲸》教学反思 13
《鲸》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
文章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了解有关鲸的科学知识;二是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三是培养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初读走进文本。
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课文后,让学生说说课文让你知道了哪些鲸的知识?引出:大、重、进化、种类、生活习惯等。
自读感悟文本。
对于那么多的关于鲸的知识,你最喜欢那种?试着去读读,学学,找找作者通过哪些方法让我们看得更加明白。学生通过读、划、写学习了自己喜欢的那一块内容,并在小组内进行了交流。
交流学习内容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让学生理解说明方法。
一是用比较法。课文首先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作比较,使我们形象地了解到,鲸比象还要“大得多”。接着,用翔实的数字来说明鲸的体重,以此来说明鲸“大”。然后,又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再次列举具体数字,具体生动地说明鲸的确很大。在教学时,为了体现这样的写法的妙处,我让学生进行课文原句和不使用这样的说明方法的句子的比较,从而体会这样的说明方法使读着更加容易理解,生动地感受到作者要描写的事物。
二是用画图法。作者在介绍鲸的.呼吸时,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这种打比方的方法,使说明更清楚,也更形象,便于读者理解。为了让学生感悟,请他们画出鲸呼吸的样子,然后加以辨别是须鲸还是齿鲸,还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描述,也体会到这样说明方法的好处。
三是想象法。作者在课文中多出运用了列数字这种说明方法,通过这样的数字,可以让学生很形象、明确地知道了鲸的大小。我就让他们想象:大象见到了鲸会说些什么?有学生说:我以为象很大了,可是与鲸相比,却天差地别。
但是,在教学说明文中,我还是没有将说明方法有效地让学生加以运用,而这也是单元目标中提出的。同时,在自主感悟时,学生的自我感悟也不是很到位,有些孩子的惰性很大,依赖别人将学习成果告诉自己,也没有新的发现,或者新的体会。
在“鲸的自述”中,由于时间的紧促,展开的也不是很到位。因为学生课外资料查找的不够,老师也没有准备太多的课外关于鲸的知识来补充,显得自述很局限,不能透过课文,结合课外。
《鲸》教学反思 14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主要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针对课文的特征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把这一课的第一课时重点放在检查课前独学及学习第一自然段上。上完这堂课后的感悟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了让学生既了解鲸的特点,又能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起催化剂的作用,既可渲染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更主要的是沟通语言文字和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图
文互补,增强直观性形象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开课,我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鲸,如下图:然后播放视频《壮美的鲸》,学生看到翻腾的、跳跃的鲸,无不震撼和惊讶,既产生了学习本文的欲望,又产生了了解鲸的冲动,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通过非常清晰的图片,如下图:将大象与鲸、与人作比较,给学生以直观印象,使学生掌握了鲸很大的特点。
二、重视情感情景的创设。
在课堂上,我极力用亲切、平等的口吻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恰当的评价。在学生发言时,我要求其余学生仔细倾听,若有不同意见,可以争辩或补充,对于讲得好的学生给予鼓励表扬。在学生讲的过程中我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及时运用语言进行鼓励。这样,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使每位学生在民主、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乐于、敢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强化了学生的思维。
三、重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罗杰斯曾说:“自由程度愈高的学习,身心投入的程度就愈高。”本节课中,我始终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留下空间,让他们对子之间或是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尤其是在弄懂“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和“作者是采用什么方法介绍鲸的?”这两个问题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去发现、认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整个过程,我只是一个主导者,没有过多牵引,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时空,还让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上得以展现和发展。
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我努力贯彻新课标精神,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打破了串讲串问、繁琐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格局,展示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创新的过程,突出了语文学科特色,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探究,在读中创新。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我认为还有两点值得改进的地方:
一、教学内容的安排有失妥当。
这节课,学生在学完第一自然段后,应该还有一个朗读展示与分享,要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现鲸的大,但是学生只是匆匆读完了一遍就下课了,以至于后面的盘点收获和检测反馈也没法完成。我反复思考了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导学引领的第一题“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如果放在独学环节进行,上课时只是检测一下,那么这个时间腾出来就可以解决盘点收获和课后检测反馈的问题了。
二、应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在本节课中,如果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演说家的讲解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表演出鲸的特点,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交流,那么就可以更加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小学课文鲸的教学反思4
《鲸》这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知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课文介绍的鲸的`知识,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鲸的进化过程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经过精心的准备,我信心十足地上了《鲸》这篇课文。现将教后反思如下:
(一)反馈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课前预习的好坏是课堂教学效果优劣的关键。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学生平时较少接触鲸,更要通过课前去收集相关材料,才能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也体现了大语文观教学,把课外阅读与课内学习相结合。课前我安排学生对课文进行了充分地预习,对课文有了初步的理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二)紧扣训练重点,放手让学生自学。
教是为学生会学,教师一定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第一课时,让学生交流了生字词,了解了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学生的质疑提出中心问题:作者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是怎样介绍的?勾画出相关词句。最后在学生独立读文思考、勾画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的交流,充实自己的想法。
(三)展示自我,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学习写法。
在这一课时,重点就是学生的展示和拓展提升。刚开始上课就先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这篇课文的每个自然段都各介绍了鲸的一个方面,相对来说比较独立。所以我分配各组展示的任务时,按每个组展示一个自然段的内容,由组内选好的汇报员来讲解,其他组员或其他同学都可以补充。因为有了充分的预习和自学,以及小组交流。所以,对段落的分析讲解非常透彻。特别是对重点词句抓的很准确。比如,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学生除了感知到鲸的形体特点:大、重、长之外,还能说出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内容介绍清楚的。教师对重点也进行了强调,学生讲解的积极性高,听的同学也认真补充纠错,整个课堂属于学生,而老师只是穿针引线的作用和强调、引导的作用。没想到的是,这种完全放手交给学生学、讲的方式对稍显枯燥的说明文也学得有滋有味。拓展提示的环节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展示对这节课的学习。比如:谈收获,读喜欢的句段,以鲸的自述介绍某类鲸的特点等。学生的热情更是高涨,发言的同学争先恐后。可以说学生们是百分百地投入在学习的课堂中。课后的拓展练习引导学生把这些写作方法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
虽然,这节课受到了市、县教研领导的高度评价,但是课后我感到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在对学生的激励性语言的运用上,应再准确恰当些,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对自己的表现有更好地把握。
《鲸》教学反思 15
今天我上完了堂鲸的公开课,其中多少有些体会,现将本人课后的一些感受和教学反思公布如下:
现在回忆起同学们那生动有趣的“鲸的自述”,仍记忆犹新,非常激动。激动之余,我也产生了一些感触。
首先,我觉得,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有利于他们自学习惯的养成。在教学中,我先重点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以便下面几个自然段的学习。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可行的,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了潜力,真正做到了低耗高效。同样是这一课,以前的五年级我也上过,用的.是逐段讲解的方法,不仅耗时,而且低效。
另外,本文出现了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但对小学生来说,显得较为陌生。由于这些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重要作用,我便在适当的时机让学生初步认识。希望这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设计的有关鲸的小报,真是让人叹为观止。他们在小报中介绍了抹香鲸、啮齿鲸、蓝鲸……可见他们对鲸兴趣浓厚,课后查找了大量的资料,对鲸的了解还真不少!这样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效果的确不错。不过,我也在反思,《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鲸》教学反思 】相关文章:
鲸教学反思06-23
鲸教学反思06-29
《鲸》教学反思11-06
《鲸》教学反思[优]07-08
[优选]《鲸》教学反思07-11
《鲸》教学反思(15篇)06-23
《鲸》教学反思15篇06-23
小学语文《鲸》教学反思07-15
《鲸》教学反思【实用15篇】07-07
鲸教学反思15篇[合集]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