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

时间:2021-03-09 11:41:52 中考作文 我要投稿

【必备】中考作文锦集九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作文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中考作文锦集九篇

中考作文 篇1

  人的舌头能够尝出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其中甜是人人都爱的,它大部分是从糖中获取的,不过,那一次我得到甜却是因一个惊喜。

  我有一个弟弟,大大的眼睛,胖嘟嘟的脸蛋,显得可爱极了。他一岁半时,最基本的称呼:“爸爸”、“妈妈”、“奶奶”,甚至连最难称呼的“爷爷”都会叫了,但是他就是不会叫我“哥哥”,搞得我好不尴尬。

  你以为我不教他如何喊“哥哥”?大错特错!为了他能叫出一声“哥哥”,我是日日教,时时教,分分教,秒秒教,每时每地都在教,甚至还差点被当成神经病。但上天总违背你的愿望,我越想让他会,他就越不会,我还几度怀疑我们是不是亲兄弟,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是最亲近的人。

  没有弟弟喊我“哥哥”的地球照样转,就这样,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我对这件事也处于听天由命的状态。

  一天中午放学我刚回到家,妈妈就惊喜地告诉我弟弟会叫“哥哥”了,我兴奋地连鞋都来不及换,就冲进了屋里。只听见一声悦耳清脆的“哥哥”从弟弟口中传来,我心花怒放,心头升起一股甜味,仿佛吃了一百万颗糖一般。我激动地把他抱起转圈圈,而这个小家伙也“咯咯”地直笑。此时,在我心中,他是全天下最最可爱的人。为了这一天,我付出了多少努力呀!而今天,我终于是圆了这个梦。

  这世上的糖果,有哪个能比亲情还甜呢?

中考作文 篇2

  20xx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对中国而言,是极其悲怆的时刻。8.0级的大地震发生在四川汶川,震动波及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同时也牵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一幕幕震撼人心的画面让我们流泪,一句句情深意重的安慰让我们感动!其中,有第一时间亲临重灾现场指挥救灾的共和国总理,有奋不顾身抢救生命于危墙之下的人民子弟兵,有救死扶伤、舍小家为大家的医疗人员,有千万颗牵挂于心的普通老百姓,有慷慨解囊捐款捐物的各界人士……最令人感动的,则是在灾难来临的时候,不顾自身安慰,还要解救别人的受难者。

  还有我们的老师,当灾难来临的时候,他们由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跃成为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一切为了学生”的誓言,在这生离死别的瞬间,在他们灵魂闪亮的一刻中,在亿万人默默的哀思里,他们向我们展现了人性中最美丽的一面。

  谭千秋、连蓉、张米亚、苟晓超、杜正香、吴忠洪……让我们记住这一串名字,同时也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一种伟大的精神。

  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还体会到“人性本善”的道理。我们国家拥有13亿人口,平日里大家表现出来的,或许有些争执,或许有些矛盾,但在汶川地震面前,所有中国人不由自主的都将目光齐齐地投向了那里。那一刻,“汶川”不再只是一个县城,它已经成为全中国人民牵挂的地方。平日里没有的感觉再次被唤醒,一些好似逐渐被遗忘的东西正在逐渐恢复着。中国人,这次让世界看到了我们的团结,看到了我们的力量,都说“多难兴邦”,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真理,天灾我们不怕,亿万人民齐心协力战胜它!我们有一个一心为人民的好政府,我们有全力为民的子弟兵,有着什么困难也压不垮打不败的脊梁,我们还怕什么?

  这次的灾难中,遇害者最多的就是我们的同龄学生。为他们痛惜的同时,我们更从幸存的和遇难的同龄人身上看到了希望。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有人曾经说过“80”后“90”后不行了的话。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虽然我们经历的没有前辈多,但我们有着一颗热诚的心,这颗心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它能将许多颗同样善良的爱心凝聚在一起!所以,把祖国放心地把未来交给我们“80”“90”后吧!我们一定不会让祖国失望的!

  【名师点评】:

  材料翔实感人至深,叙议结合写法多样。

  作者显然对汶川大地震所发生的故事了解甚多,手头掌握的材料也比较丰富,一个个典型而感人的事例,在作者笔下自由缀连,且用语得当,表达准确,例子具体,场景感人。在考场上能够精确地列举出如此众多的故事,且人物事迹和人名都准确无误,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反映了作者有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和处理素材的能力。

  表达方式上叙议结合,材料安排有详有略,段落设置灵活多变,写作技法熟练合理。或直抒胸臆,或借助事件间接抒情,均运用得体;字里行间更多的流露出对英雄人物和英雄壮举的由衷的赞美之情和抑制不住的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中考作文 篇3

  每当早晨闹钟会想起的那一刻,我真的好累,真的有想把闹钟砸了的冲动,要问我为什么,这就意味着新的一天开始了,离中考的日子不远了!我好害怕,害怕去面对新的一天!

  当每次成绩单发下来时,我没有勇气去看也不敢去看,因为我无论怎么的努力,成绩还是提不上去,这会让我害怕去面对现实!

  前几天,语文成绩发下来时,我看了看那可怜的分数,真让我心寒,因为我从来没有考过这种分数,可能是因为自己上课听讲还不够认真,教师讲的知识还没有掌握,可是不管怎样,我真的好害怕,害怕自己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害怕……

  也许在老师眼中,我是一个很“浮”的孩子,但我却不懂什么叫做“浮”。我也不想在老师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可是无论我怎么努力,她还是一句表扬的话也没有,只是换回一个让我痛上加痛的字,就是“浮”!

  初三,这个可怕的年级,为什么会让一个个原本团结友爱的班级转眼间变成竞争对手。我不想和每个人竞争,但是又不得不,难道真的就没有什么办法了吗?我不敢去面对,真的好害怕……

  6月,这个五彩缤纷的6月,色彩斑斓的6月,但又是一个可怕的6月,因为它将我们无情地推向考场,毫不留情,我好怕面对这一天!

  每当我下楼散步时,常常看见同一年级的`人在家刻苦学习,灯是那样的柔和又是那样的刺眼,原本想下楼呼吸那久违的空气,可是脚步却不听使唤的向家走去,我害怕见到那灯光,害怕渡过每一天!

  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原本一个不会愁的女孩,现在也知道愁了,也知道该如何面对每一天,该如何面对每一件事!

  每当想睡觉时,想到那别人家的灯光,就想想自己今天学懂了什么,也许在你学习时,别人也在学,而你在玩时,别人还在学,这也就是为什么没有别人学习好的答案吧!

  每当我挨老师批评时,听到那刺耳的话,好像在我的心上钉了一个钉子,可是当老师事后了解或理解到什么时,即使这个钉子被拔了下来,表面上不会有什么,但在内心会有一个很深很深的眼儿!

  在我表面每天都是嘻嘻哈哈,可是谁又会了解过我,了解过我的感受和想法!老师们总会认为名次考在200名之后,就不会考到什么好的学校,可是未必他们看到得一切,就会是现实,就像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和尚庙里,住着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你不一定没见的就不会存在”,小和尚笑着说不相信。于是老和尚把小和尚带进一间房里,里面黑漆漆的一片,老和尚问道:你看到了什么?小和尚说:这么黑的屋子,我什么也看不到!老和尚点了一盏灯,前方有一个木棍,小和尚羞愧的脸红了,但是他懂得了:没有见过的东西就不一定代表不存在。而我们都会成为其中的奇迹,要相信自己,不要因为面前的困难而吓倒自己!

  初三,虽然痛苦,但苦尽甘来,现在吃一点苦,不算什么,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是万分之一机会的成功而去拼搏的信心,看似不可能我们就放弃了,其实只要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加上我们的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而放弃就一切为零。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距离,只隔着一颗充满希望的心。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那是因为还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并不是无用。事实上,没有人能判定你是不是废物,除了你自己。

  我们谁不曾错过自己人生中的花朵呢?我们总是盲目地拔掉那些还没有来得及开花的野草,没有给它们开花结果以及证明自己价值的时间。我们不要盲目去拔掉每棵草,给每一棵草以开花的时间,要知道花开不是为了花落,而是为了灿烂!

中考作文 篇4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牵挂是思念里最深刻的一种,走进人生,便走进了牵挂。妈妈,你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我,关心我的学习,担心我的身体,可是你是否知道,我亦牵挂着你。

  记得那天放学回家,你说你要去帮爸爸办点事,说饭菜在桌上,让我们吃完饭就去做作业。说完,你开着电动车,风驰而去。望着你远去的车影,一丝莫名的不安涌上心头,饭也吃得很少,我只期盼你能早点回来。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过去了,我的作业全部完成了,可窗前却依然没有你的身影。月光斜斜地洒在窗台上,似一张温柔的网,丝丝密密的。一阵微风拂来,似一双细腻的手拂过我的脸庞。可我却无法高兴起来,依然是满心的担忧。我趴在窗台上,望着那条你回家的路。妈妈,你去了这么久,事情还没办好?你怎么还不回来?

  本已经到了睡觉的时间,可我却毫无睡意。你的身影似乎是那么遥远,久久未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我开始变得焦躁不安,脑中不禁浮想联翩:是不是路上出什么事了?车子出故障了?刹车失灵了?还是……我不敢再想,但愿你会好好的。

  突然,街口的传来一声车鸣,我连忙抬头望去,多么希望那是你,可那身影竟然是那么陌生……又一道光芒闯入我的眼帘,我想,可能还不是你吧。但我还是满心期盼地望去,噢,红色的和平鸽,你终于飞回来了。妈妈,你平安的回来了!我笑了,满心欢喜。

  我快速跑回房间,爬上床,钻入被窝闭上眼睛。我知道你有“睡前巡视”的习惯,我不想让你为我担心。

  不久,传来你开关房门的声音,接着便是你打开我房门开灯的声音,最后你又悄悄退了出去。虽然那灯的光芒很是明亮,但我不敢张开眼。想必你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微笑着关上了房门。

  一切都静悄悄的,我睁开眼,看着那扇门,幸福地笑了,相信今晚我会睡的很安稳。

  不管你因为什么事耽搁了,或是路途太遥远,只要你平安回来,我就安心。

  妈妈,你是我牵挂的人。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中考作文 篇5

  我最爱的五月天,应该风和日丽;我最爱的五月天,应该花红草绿;我最爱的五月天。

  可是,这一个五月,雨水特别多.

  来不及绚烂的生命,在山摇地动的瞬间,凄切调零.

  满眼的断壁残垣,遍地的烂泥瓦砾.废墟下掩埋着青春的热血,老弱的躯体.一夜白发的父母在呼唤自己的孩子,孤苦无依的孩子不敢想象自己的明天.

  上天在哀嚎,每颗心也都在哭泣.

  天府的四川,这一次没有爱到上天的眷顾.冷酷绝情的天地,在无数人心中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在五月的墓志铭上,鲜血流淌出了一行行惨烈悲绝的数字.

  黑暗肆意蔓延,眼泪在错综的心绪中无声滑落.

  依旧低吟的雨是一首缄默的悼词吗,那么,请你停歇,我们需要阳光点亮明天的希望.默默祈求冷寂的风能吹干所有人的泪痕,勇敢抬头,迎来我们的阳光.

  还有现场奋不顾身的英雄们,你们的汗水永久流进了我们的记忆.那一个个定格的瞬间,那一张张无法忘怀的脸孔,孔子在我们的心底焕了了感人至深的力量,震撼着华夏的心.你们的努力会抚平那一颗颗受伤的心灵,你们的热血会温暖那一道道阴郁的创伤.未来的日子,让我们一起走.

  五月的天空,没有了阳光的香味,充斥在莽莽天地间的哀嚎是我们心底无法愈合的痛.

  但,总需要一种力量支撑我们心灵的旅途.

  人生的伤痛处,有血,有泪,有沉思,还有感悟和觉醒,更有坚定和倔强.面对决堤而来的苦与悲甚至凄切的别离,只要我们牵着手,连着心,我们一定能够化解突如其来的灾难后的深深的惧怕.

  幸福不是必然,生命却有一种绝对.在自然的威慑下,我们的生命很渺小很无助,可是,在生命的韧性中,我们却有一种撼天动地的顽强,绝对的勇决,绝对的坚韧.

  我们,能,一起走下去!我们,一定要,一起走下去!

中考作文 篇6

  “五月五,是端午,满树满街包粽忙。”又是一年端午,这句歌谣又在我耳边响起。我总算明白从前的答案是什么了。

  小时候,奶奶总会在端午节前买一堆食材来包粽子。她把肉切好腌好,放到冰箱保存,把绿豆和糯米泡好。以前,我总是不知道为什么要过端午节。每看到奶奶的身影,我就在想;端午节是要吃粽子的,就是我那时的答案,

  我总是拿着小木椅在她旁边看她包粽子。她的手爬满了蚯蚓般的血管,又青又紫的,上面布满皱纹,指甲干裂。但就是这样一只手好像手魔力一样,手用手把粽叶弄成一个漏斗,用勺子往里放糯米,在上面放上肉,绿豆等食材,再往上盖上一勺糯米。用手弄成一个三角形后,拿麻绳绕上几圈,三两下就包好了一个粽子。她一边包还一边唱着“五月五,是端午满树满街包粽忙。"我的眼中仿佛闪着着,心里想着一个答案:奶奶喜欢包综子。

  接着,她的“战场”转移到厨房她把包好的粽子放进滚烫的水里,边放边唱着她的唱谣。我总是第一个尝吃的人,她看着我一口口吃下她包的粽子,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一丝笑容。我心中的那个答案又变了,奶奶是喜欢看我吃她包的粽子,

  又是一年端午,自从不和奶奶一起住,我就再没看她包粽子了,再没听她唱歌谣了再没吃过她包的棕子了。吃着妈妈从超市买回来的粽子,我怎么也咽不下,这不再是我熟悉的那个味道了。

  这个时候,我才明白,那个伴我多年的问题的答案不只是奶奶爱包粽子,不只是端午节要吃粽子,不只是奶奶喜欢看我吃粽子而是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老一辈人对传统的重视。奶奶想把端午文化传承下去。

  “五月五,是端午,满树满街包粽忙。”这句歌谣伴随这个答案在我脑中,挥之不去。

中考作文 篇7

  泉水,给人以美好,清凉的感受,在关键时刻警醒人们大彻大悟。它总是纯洁,美好事物的象征。

  我的心里,也出现过这样的一股清泉。

  婉约秀丽的诗词,凄苦柔美的典故,经典励志的传奇,便是我心底的那股清泉。

  古代文人墨客借诗词抒写心中的情怀,传达自己的感情。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旷达情怀,归隐田园,与世无争,过着安闲自乐的生活,给后世之人留下一首首田园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提升着人们的精神境界。犹如一股清泉般透亮,犹如一股清泉般美好,犹如一股清泉般神圣不可侵犯。

  楚大夫屈原沉吟泽畔,九死不悔,为国捐躯。在奸佞横行,毫无忌惮地祸乱朝纲时,他站了出来,进尽忠言,为国效力,奈何楚王被奸邪之人蒙蔽,毫不纳谏。屈夫子痛心不已,但是他却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国家就这样毁于一旦,他不甘心。于是,他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了他们的不可理喻,他意志坚定,毫不犹豫地毅然投身汩罗江中,用响亮的“枪声”回答世人的不可理喻,唤醒国人的良知。他的这种精神品格高尚不已,令人敬佩,便有了后世人的端午节,划龙舟等习俗,以纪念他的爱国情怀。他的这种精神,犹如一股清泉般高尚,犹如一股清泉般清凉,犹如一股清泉般神圣不可侵犯。

  唐高祖李渊,在面对秦朝压迫时悍然起身,带领诸多英雄好汉反抗秦朝暴政,和儿子们齐心协力,共同抗敌,最终赢得胜利,建立历史上影响深远的唐王朝。他的这种解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奋起反抗的精神,犹如一股清泉般可敬,犹如一股清泉般曲折,犹如一股清泉般神圣不可侵犯。

  这些,是我心中的清泉,是让我大彻大悟的清泉,是让我追随,去寻找美好源头的清泉。

中考作文 篇8

  橙黄的烛焰微微跳动,照亮了我的脸。已经有多久,没感受到这样的感觉了。

  以前住在乡下,房子不大,只有八十来平米,每个房间只装了一盏节能灯,不算很亮。与隔壁的灯火通明比起来,我们家的只能算一点微光罢了。

  记得那时,家里的供电也不太正常,时常会断电。每次晚上断了电,爷爷总会从角落的抽屉里抽出那么半根蜡烛,用火柴点燃顶端焦黑的芯,将蜡烛固定在一个盘中,用手托着,走客厅中间,平时时常颤抖的手在那时总是异常地稳定——如同饭店最专业的服务员上菜一般,手掌缓缓降下,有左手扶着,放在桌子中央。现在想来,蜡烛似乎离我最近。大家总是在这种环境下有说有笑的吃完晚餐,围着桌子,我写我的功课,妈妈织毛衣,爸爸同爷爷奶奶一起聊天。虽然蜡烛的更加昏暗,但我心里却是明亮的。蜡烛散发出的热,温暖着我的手,也温暖了我的心。

  但是,搬入新家以后,一切都变了。

  刚刚搬进来的那段日子,爷爷奶奶都直夸儿子、儿媳妇厉害,买了这么一个又大又漂亮的房子。一个客厅装了八盏日光灯,点起来就如同一个小太阳。但我却不习惯这种明亮。

  每到深夜,书房的灯亮着,卧室的灯亮着,客厅的灯也亮着,可父母总忙于工作,到休息的点了也没回来。偌大的房子只剩下我一个人,显得孤寂、冷清。我理解他们的忙碌,这个城市,所有的灯火都忙碌。那在乡下昏黄的光芒中生活时的温暖,却是我再也没有感受到的了。

  我开始喜欢发呆,看着窗外的树发呆,听着窗外的鸟鸣声发呆。夜已深了,可城市的街道依旧灯红酒绿,车辆不断呼啸而过,留下一串串呛人的废气。经常听到开门声,惊喜地回头,却只有一片空白,留下我一个人在空荡的客厅,与刺眼的灯光作伴。

  急速旋转的节奏中,城市的光亮,少了点纯真和温馨。

  我想念那亩田地了,想念那头慢慢行走的牛了。思绪慢慢拉回,摆在眼前的,是我点燃的,从角落里翻出的一支蜡烛,橙黄的火焰微微晃动,仿佛一只精灵,它仿佛在向我招手,又似乎故意勾起我的回忆。

  思想可以回归以前,但任凭烛焰如何跳动,我们的生活,却再也无法回去。

  橙亮的烛焰继续跳动着,散发出一缕缕微弱的光芒。

中考作文 篇9

  知识要点:

  1、读后感是读了别人的文章或着作之后,把自己的感想、体会写出来的一种文章形式。

  2、读后感通常包括两个部分:读和感。“读”是基础,“感”是由“读”引发的,只有读懂原文,才能有“感”可言。

  3、读后感有叙有议,以议为主,属议论文范畴。

  考试说明:

  我们平时读书,读文章,思想上有时会受到启迪,懂得了某个道理;感情上有时会受到触动,产生某种联想……懂得的道理,产生的想法,统称为读后的感想。把自己的感想写出来并加以阐述,便是读后感。

  1、如何写好读后感

  写读后感应注意哪些问题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吃透原文有感而发

  要写好一篇读后感,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对原文的基本内容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另一个是有一定的文字表达的能力。而就这两个条件的关系来说,前者是基础,是前提。因为读后感的写作,要求从原文出发,联系实际,发表感想。如果对原文的内容缺乏理解或理解得不够准确,那就无感可写或者感而不当了。

  要想准确而又深刻地理解原文的内容,就必须在动笔之前,沉下心来,从头至尾、一字一句地阅读原文,对原文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心思想,并搞清层次和层次、段落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看一看这些层次和段落是怎样围绕着中心论点展开的。

  当然,考生临场作文,时间紧迫,是很难对原文进行过细地分析的。不过,作为读后感写作的基本程序和要求,上述要点是必须注意的;而且,“磨刀不误砍柴功”,吃透了原文,才能有感而发,也才能写得比较顺手。有的考生写作水平本来不差,但不去仔细地阅读原文,还没有完全弄清原文的基本内容,就匆匆忙忙动笔写作,结果成绩很不理想。

  (2)抓注重点精心立意

  近几年中考作文平分标准都提出了“立意新颖”的要求。就一篇议论文来说,“立意”主要指的是中心论点的确立。而“新颖”主要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有新鲜的见解,不能人云亦云;二是内容要深刻,有独到之处,不能浅尝辄止。要达到这些要求,应该特别注意的是要抓注重点,生发开去,而不要面面俱到。

  扣住原文的中心思想,立意谋篇,固然算紧扣了原文;而从原文的内容出发,抓住某一个侧面或某一点去写,也未尝不算紧扣了原文。事实上,我们常见的许多写得好的读后感,并不是篇篇都紧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但是,抓住原文的某一侧面或某一点去写,也必须在充分理解了原文的中心思想的前提下才能写好。如果对原文的中心思想茫然无知,那么,对文章的各个侧面的理解也就不会深刻,当然也就不可能写出动人心弦的读后感来。

  (3)联系实际议而不空

  凡是写过一些读后感的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会:读了一篇文章,在某一点上有深刻的感触,便很自然地联想到与之有关的许多事情,许多问题。这种联想的过程其实也就是联系实际的过程。

  从近几年来的中考作文来看,许多考生在联系实际方面是做得很好的。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一些具体事例,来谈自己的感想,读来亲切生动。但也有一些考生,所写的读后感尽是一些空洞的说教、政治口号、誓言之类,使人感到生硬、枯燥。

  至于联系哪些实际,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范围。大体说来,无非是这样两个方面:一是联系主观的实际,即自己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二是联系客观的实际,即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种种实际情况。只要是从内容的需要出发,联想哪方面的实际都是可以的。

  (4)夹叙夹议以议为主

  读后感既然属于议论文的范畴,那么它的主要表达方式当然是议论和说明。不过,它要求从原文出发,联系一些具体事例,所以又常常用叙述这一表达方式。一般来说,读后感的写法是这样的:从读了某一篇文章谈起,摆出中心论点。然后再举出一些具体事例(包括引用原文的某些内容),进而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这是就文章的整体来说的。就文章的某一部分来说,也往往是叙议相间,两相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一种夹叙夹议的形式。在这里,议是叙的纲领和统帅,而叙是议的根据和佐证。前者是论点,后者是论据,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这里需要注意的,首先是坚持以议为主的原则。我们在联系实际、引用事实的时候,要始终不忘其目的是为了说明和论证中心论点。这就需要对事实进行归纳分析,指出它所包含的意义。其次,引述原文也需要注意。一般说来,引述不宜过多过细,能说明问题就可以了。还有,也不一定去整段整段地照抄原文,有时根据表达的需要,只在行文中引用原文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句子就行了。

  2、充分用好“四字诀”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中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考试时,如果充分用好“四字诀”,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地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地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刻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以上说的是读后感,如果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思想上受到触动,也要写篇感想,那就是观后感了。观后感的写法和读后感一样,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16-1]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写一篇读后感。

  唐黎是河南省1996年高考女状元,被北京大学录取。她家很穷,正为上大学那数千元费用发愁。有一厂家上门允诺,只要她在电视上说一句是喝了该厂的口服液才使头脑敏捷,就可得到一万元的广告费,可是唐黎拒绝了。她说:“俺家穷,从来没喝过那健脑的口服液。如果我贪钱说瞎话,今后我在社会上怎么做人呢?”

  导思:这是一篇根据材料写读后感的作文题。写作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确定感点。读一篇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读后感”的感点往往是多样性的,既可以就原作的主旨发表感想,也可以从某一个侧面发表感想,甚至就其中的某一句话谈感想。如抓住上述材料的主旨可确立“要舍利取义”、“要实事求是”一类的感点;从另一个侧面则可确立“要抵制住金钱的诱惑”、“做人要诚实”、“虚假广告做不得”等感点;抓住唐黎说的一句话则可确立“莫为金钱说瞎话”的感点。

  2、阐述感点。“读后感”的生命在于联系实际,引申发挥,在论证过程中要生发联想;可以联想到上下数前年,纵横数万里;个人的,社会的;历史的,现实的;正面的,反面的,通过横向的旁征博引来阐发观点。例如由“唐黎做人诚实”可以联想到:汉朝季布一诺千金;彭德怀在蒙受不白之冤时也敢于说真话,为民请命。

  3、选择论据。可以选用我国古代的优秀思想言论,如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类名言,作理论论据,论证“要拒绝金钱的诱惑”这一类感点;也可以列举当今社会上少数人被金钱牵着鼻子走的若干典型事例,作事实论据,从反面论证“要拒绝金钱的诱惑”这一感点。

  [16-2]写一篇读了《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课之后的感想,题目自拟。

  要求:观点正确,中心突出,扣住两篇课文,联系实际,有叙有议。层次清楚,语句通顺,600字左右。

  导思:这个命题要求考生写一篇读后感,与一般的读后感不同的是,要读两篇文章而后写感想。

  1、既然有两篇文章,必然有不同之处,但两篇连读,又一定有共同点,这就是这篇读后感要写的内容。

  2、《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两篇课文都是同学们熟悉的,每篇之中的主题都很深刻,所以考生一定要在深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二者的异中之同,由此引发感想。

  3、根据题目的要求,感想不能只限于对文章的感想,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写出这篇文章在现实社会能给你什么启迪,也就是说既要扣住两篇课文,又要联系实际,这是本文的写作重点,考生在动笔前,一定要先把握住这一要点,同时,要把题后要求切实贯彻到作文之中。

【【必备】中考作文锦集九篇】相关文章:

1.【必备】中考作文锦集5篇

2.【热门】中考作文锦集九篇

3.【推荐】中考作文锦集10篇

4.有关中考作文锦集5篇

5.【精品】中考作文锦集8篇

6.【实用】中考作文锦集7篇

7.关于中考作文锦集十篇

8.【热门】中考作文锦集七篇

9.【实用】中考作文锦集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