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

时间:2024-06-07 08:47:51 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触的事情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日记吧。日记写什么内容才新颖、丰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1

  教学目标:

  1、能从实际生活问题中体会连乘解题的意义。

  2、掌握连乘递等式计算。

  教学重难点:连乘的意义及计算

  教学过程:

  一、概念理解:什么是包装?(媒体演示)

  板书:听盒箱

  1、收集信息:从图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板书:4听1盒

  2盒1箱两个条件

  2、提出问题:装了3箱奶粉,一共有几听?

  板书:?听?盒3箱

  3、分析过程:

  (1)先算什么?

  (2)再算什么?

  (3)说说你的理解:先算3箱里有几盒,在算有几听

  板书:3×2=6(盒)6×4=24(听)答:一共装了24听。

  4、练习:每层楼住3户人家,红星小区有2幢5层楼,一共居住了多少户人家?

  分析:

  (1)有哪几个量?板书:户层幢

  (2)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生1:先算一幢有几户?再算2幢一共有几户?

  板书:3×5=15(户)

  15×2=30(户)说说你是怎样算的?生:2个15是30。

  生2:先算一共有几层?再算一共有几户?

  2×5=10(层)

  10×3=30(户)

  (另外2×3×5的方法没有学生提出来,理解上也有困难,教师可以不提)

  5、小结:刚才学习的'几道题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都有3个数量,都要分两步计算,都用乘法计算

  6、学习“连乘”的表达:

  (1)介绍(2)尝试

  3×2=6(盒)3×5=15(户)

  6×4=24(听)15×2=30(户)

  7、计算

  (1)观察什么计算顺序?生: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填空:

  4×2×9 5×6×2

  =()×9(8是哪里来的?)=30×()(为什么填2?)

  =()=()

  (3)试一试:(用递等式计算)3×3×2 2×4×4

  三、巩固练习

  1、计算:0号本上用递等式计算

  3×2×5 5×6×2 2×4×8 6×1×8 3×3×7

  2、应用题:

  (1)一盒酸奶3元,一组有3盒,妈妈买了2组,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2)一盒粉笔有10支,2盒装一箱,3箱一共有几支?

  四、探究连除

  (一)学习情景2:32听奶粉可以装几箱?

  (1)解决这道题时需要什么信息?你又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交流)

  ①比较与上一题的问题之间的区别:例1求总数,2已知总数。

  ②怎样想?把32平均分成几箱?

  ③先想什么?再想什么?

  ④用图示验证算的过程

  (2)学生汇报:

  先算32听可装几盒?32÷4=8(盒)

  再算8盒可装几箱?8÷2=4(箱)

  (3)这两个式子可以像连乘式子一样合并成一个式子吗?试着写一写,算一算。

  ①式子中32÷4算出的是什么?再除以2表示什么?

  ②像这样连除的算式计算时该怎么做?

  (4)小结:计算连除可按从左往右次序除。

  (5)把“32”改成“24”请学生自己算一算。

  (6)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二)学习连除计算:

  (1)填空:

  ① 32÷4÷2 ② 72÷8÷3

  =□÷ 2(8是哪里来的?)=9÷□(为什么填3?)

  =□ =□

  (2)计算:

  ① 81÷9÷9 ② 64÷8÷4 ③ 12÷2÷2

  (三)拓展有关连除的应用

  1、20减半,再减半,得多少?

  2、学校总务处最近购买了很多物品,准备分发给各个班级:

  (1)每班分到2盒毽子,每盒毽子有10只,二年级5个班级共分到几只毽子?

  (2)总务处共买来50块抹布,学校共有5个年级,每个年级有5个班级。平均每班分到几块抹布?

  五、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新知识,你掌握了什么新方法?

  检测练习:

  1、用递等式计算下列各题(0号本)

  4×2×6 3×2×9 2×5×7

  64÷8÷2 36÷4÷3 48÷6÷4

  2、一盒酸奶3元,一组有3盒,奶奶买了2组,共花去多少元?

  2台织布机一天工作8小时,共织布48米,一台织布机每小时可织布多少米?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2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教具、学具:课件一套、三角尺、四边形、格子纸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认识四边形。

  (1)师:(板书课题)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见过四边形吗?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图片。

  (2)出示下列学生没有说到的图形。

  师:那这个是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判断四边形。

  (1)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判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书第35页中的图形补充4个图形,用课件展示。)

  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补充板书:直的.。)

  (2)你有没有办法把这些不是四边形的图形改成四边形?(根据学生回答课件中操作。)

  (二)寻找四边形

  1.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修改,这些图形都成了四边形,那请你们找一找在你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的。请你摸给大家看。

  2.找主题图中的四边形。

  师:其实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你看这是一幅校园图,你能从中找到四边形吗?(课件出示,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的四边形用红色闪一闪,提取出来放在屏幕的右边。)

  (三)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多指名学生说)

  (四)四边形分类

  1.指导分法。

  师:虽然这些都是四边形,可它们的样子还是有些不同的,你们看,这是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个是任意四边形(在黑板上边指边说)。接下来请你们拿出练习纸,你能按一定的标准给这些特殊的四边形分分类吗?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吗?

  练习纸:

  根据学生回答师: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角的大小(板书:比),你还可以用尺量一量它们的边长(板书:量)。

  2.小组合作进行分类。

  师:下面就请你们分类,老师先给你们一些建议。(课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请你选择好工具,定好分类的标准。

  2.分类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

  3.四人小组交流,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4.推荐一名同学发言。

  3.反馈、交流。

  各组派代表发言,(实物在黑板上移动展示)说说分法,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类(没有直角)。

  (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梯形一类(对边不相等)。

  (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

  梯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

  4.小结:师:你们分的好极了,都非常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再来确认一下,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五)画四边形(书第36页做一做2)

  师:我们已经会认四边形,还会根据它们的特点进行分类,接下来我们来画一画四边形,你觉得怎样才能又标准又快的画出这些四边形呢?需要老师给你们提供什么工具吗?(尺、格子图)请你们把这6个四边形都画一画,一边画一边想一想,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实物投影展示,讲评。

  你觉得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正方形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菱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一样长,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还有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四个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边形

  师:太棒了,你们把这些四边形看的非常透彻了。信封里有一些四边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请你们四人合作,选几个拼成一个四边形(信封材料准备)。

  信封里的四边形:

  交流、展示。

  还有不同拼法吗?

  (七)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太强了,老师佩服你们,在这节课里,你们认识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还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识?四边形还有很多知识,我们以后再学。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3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观察、操作和空间想像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学难点:

  正确辨认从正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教具:课件、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立体图形。今天老师邀请正方体和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正方体搭一搭立体图形。(板书:搭一搭)

  二、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

  1、活动一:探索站在最佳位置观察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正方体,看看它有什么特征?(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2)教师任指几个面,让学生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来描述。

  (3)请你拿出一个正方体学具,放在桌上,从一个最佳的角度观察它,看看你最多可以看到它的几个面。用手摸摸你能看到的那几个面。(一个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4)小结:你观察到的这三个面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2、活动二:请你用四块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自由搭建立体图形。同桌说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出示课件)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观察到的图形不同。

  3、活动三:根据指令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1)李老师设计了一栋大楼,想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立方体搭一搭,比比哪个同学能够理解老师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来。搭完的同学就马上坐端正,老师就知道你是最棒的了。

  1)横着放3个方块,在最左边的正方体上面再放一个正方体。你们是怎样搭的'?(电脑出示)你们搭的和李老师设计的完全相同。大家都很棒!理解了我这个设计师的意思。大家都是非常合格的建筑师。

  2)先放一个正方体,再在它的前面、上面、右面各放一个正方体。(电脑演示)

  (2)老师想找最棒的同学来当“设计师”和“建筑师”。“设计师”的指令要既清晰又简洁,“建筑师”要搭得又快又好。同桌两人轮流互换练习,等会请你们把最棒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推荐给老师。(同桌练习搭立体图形)

  请一组同桌发指令搭立体图形。在“设计师”发指令的时候,其他同学也一起搭一搭,跟“建筑师”比比,看看谁搭得更好。

  4、活动四:通过尽可能少的问题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1)同学们玩得这么高兴,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玩。老师不看你们搭好的大楼,不用同学们给我指令,只要问你们一些问题,根据你们的回答,我就会搭出和你们想的一样的大楼来,我们试试看吧!

  你用了几个立方体?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侧面看是几个正方形?

  (2)你看,老师搭的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们同桌两个人也来试一试吧。注意:你们的问题尽可能提得明确些,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尽可能回答准确。互换轮流练习。

  三、巩固练习。

  1、搭一搭,看一看。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搭一搭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 2×8+6= 7×9+5=

  5×5+3= 3×9+7= 8×6+4=

  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顺序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注意什么?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

  43×8= 7×44= 39×5= 75×6=

  3×284= 9×263= 6×724= 355×8=

  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回答时要让学生说清楚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小云有多少张照片?

  小兰有多少张照片?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获取到了哪些信息?你打算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5.对比练习(练习三第6题)。

  13×3= 2×14= 24×2=

  16×3= 4×14= 24×3=

  先让学生观察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现的?再动手计算。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经验?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5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4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三第4~5、7~10,12~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知识的回顾,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能运用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熟练地解决问题。

  2.进行观察、分析、判断、设计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 点:熟练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难 点:笔算进位乘法中进位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笔算乘法,今天我们就通过一些练习继续来解决一些与笔算乘法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练习课。

  二、师生互动,解决问题

  1.巩固练习。

  课件展示小明的作业。

  教师:这是小明的三道作业题,老师都给他打了“?”,可是他找不出自己存在的问题。

  请分析错误的原因,并帮助小明改正。

  63×3=189 142×3=326 16×8=848

  (1)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展示汇报。

  (2)教师:在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2.知识应用。

  (1)练习十三第4题。(独立完成,反馈交流)

  (2)练习十三第5题。

  教师:你能找出其中的问题吗?

  3.解决问题。

  (1)练习十三第7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十三第8题。

  学生尝试列式,讲明算理。

  (3)练习十三第9、10题。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交流。

  (4)练习十三第12~14题。

  先独立完成,后反馈交流。

  4.拓展练习。

  练习十三第15题。

  (1)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计算下面各题,猜一猜乘积和乘数有什么关系?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99×1=99 99×2=198 99×3=297 99×4=396

  (2)组织集体交流。

  (3)你能运用发现的规律很快填出下面的数吗?

  99×6=( ) 99×7=( ) 99×( )=891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学反思】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笔算乘法的格式和方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表述能力,并有所拓展和提高,通过这样的分层教学会让学生学有所获。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6

  第6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2.笔算乘法

  第2课时 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页例2。

  【教学目标】

  1.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3.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更加爱学数学、乐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

  重 点: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

  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 点:掌握笔算乘法中的进位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做口算接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课件出示题目:

  5×7= 6×4= 9×3=

  20×4= 300×3= 30×8=

  1×3+2= 2×4+1= 3×2+5=

  2.教师:刚才你们口算题做得真不错。老师还想看看你们笔算乘法学得怎样,敢不敢试试?

  列竖式计算。

  12×4432×2

  学生从中选一道独立完成。反馈时,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算的?

  教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连续进位)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引入新课,教学例2。

  16×3=

  教师:为什么要用乘法算?说说算式的含义。

  2.探究“16×3”的笔算方法。

  (1)尝试计算16×3。

  教师:16×3的积到底是多少呢?请大家在练习本上试着做做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摆摆小棒。

  教师板书:

  教师:比较摆小棒和竖式计算的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的确,就像大家所说的,竖式计算的方法与摆小棒的`思路是一样的。看来借助学具操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算理。

  (2)规范格式,理解深化。

  教师:为了书写简便,竖式可简写为:

  16×348

  课件演示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

  现在你会说16×3的计算过程了吗?同桌互相说说。

  教师:在笔算乘法时,需要注意什么?谁能提醒大家?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61页“做一做”。

  (1)做一做第1题。比一比,谁完成得又对又快。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计算方法。

  指名学生边展示边说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2)做一做第2题。(板演齐练,集体订正)

  2.解决问题。

  教师:同学们,现在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你们愿意试试吗?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有8盒羽毛球,每盒12个,一共有多少个羽毛球?

  (2)一辆小轿车可以坐5人,15辆可以坐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1.今天的竖式和之前学习的竖式有什么不同?

  2.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不进位?怎样进位?

  3.还要注意什么问题?(不要忘记在横线上写上进位的数字,以免漏加)

  【教学反思】

  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是在学生初步学会乘法竖式(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探究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放手让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自主探究,通过“试着算一算”“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说清楚自己的思路,使学生不只是“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0页到74页“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内容。

  【教材解读】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具体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部分。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始,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基础,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基础知识。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包括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以及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则。(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充分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什么是面积

  ⑴情境导入

  老师手中有两张纸,想请两名同学来进行涂色比赛,看谁涂的快一些,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张?为什么?

  生可能回答,选择小的那张,因为它小,就涂得快。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张纸小,是指的它的面小,这张纸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实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请你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在哪里,桌子的面在哪里,你感觉谁的面大一些

  生可能说桌子的面大一些。

  再摸摸椅子的面,看看黑板的面,你感觉谁的面大?

  ⑵、教师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出示课件: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钟表表面的大小就是钟表表面的面积。谁还能举例说一说?

  2、、通过封闭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现在老师把这几个物体的面给大家请下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现在同学们看到的就是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像这样,首尾相连,密封起来的图形就是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

  它们有大小吗?谁大?谁小?(生交流方法)

  像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

  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不规则图形的大小就是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圆形的大小就是圆形的面积。你还能举例吗?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等等。

  3、小结归纳面积的含义

  谁能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师:物体表面或封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补充板书:或

  二、动手操作,建立面积单位表象

  (一)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设疑。

  出示两个长宽各异,但面积相同的长方形纸,它们相比较,谁的'面积大?(生交流)同学们意见不统一了,用观察法更无法确定谁大谁小,用重叠法试一试。也不行,怎么办?谁来想个好办法?

  2、请学具帮忙:那就借助学具袋中的学具在这两张纸上摆一摆,比出它们的大小吧!动手操作要求:请同桌两人,每人选择一个长方形,任意选一种学具来测量长方形的大小,比比看哪个长方形大?

  (1)全班汇报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A:同桌两人,一人用正方形摆,一人用圆形摆,但由于原形没有全部覆盖整个长方形,不能确定哪个图形大,哪个图形小。

  B:同桌两人,一人用正方形摆,一人用长方形摆,由于所选的图形大小不一样,也不能根据小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个数来确定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关键是两人的标准不一样)

  C:可能有的同桌都选用正方形来测量由于所选的图形大小一样,所以能根据正方形的个数来确定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D: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师质疑:为什么不用圆形?

  生展示时,教师不做评价,让学生交流,质疑。(如果学生没有用到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师可质疑,为什么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没混着用呢?)

  3、师小结:大家都认为要用同样的学具,也就是要统一标准。有的小组用长方形作为标准,有的小组用正方形作为标准,都比较出了这两张纸面积的大小!

  到底使用哪种标准比较方便呢?人们习惯上用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

  学到这里,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二)认识面积单位:

  1、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国际上也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

  2、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内容

  3、汇报学习收获:

  师: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来考考你

  (1)1平方厘米到底有多大?数学上是怎样规定的?(生交流)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一厘米吗?用手摸一摸它的大小。再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

  找找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如果让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你的橡皮有多大,能不能量出来?如果让你用它去量你的课桌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感觉怎样?太麻烦了?那么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适合量课桌呢?(一平方分米)

  (2)一平方分米在数学上是怎样规定的呢?(谁来说)

  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不是一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桌两人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一平方分米

  量一量课桌的面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3)如果让你拿这张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我们的教室,你感觉怎样?(太麻烦了)老师这儿还准备了更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一张一平方米大的纸贴到黑板上,想一想1平方米的大小。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计我们的黑板大约是几平方米?

  三、表象运用,形成技能

  1、做课本76页第1题,做完后交流。

  2、做课本76页第4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黑板长4()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小明身高128()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小华腰围6()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

  四、全课交流,知识提升: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研究却刚刚开始,老师给大家留下个课下小调查:除了今天学的,还有哪些其他的面积单位?把你的调查结果与同学和你的数学老师交流。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8

  教学目标:

  (一)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渗透数学知识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推导和归纳.

  教具准备:

  投影仪、长方形框架、四边形卡片11张.

  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卡片若干张、直尺、三角板、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老师在黑板上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纸片.

  提问:你认识这两个图形吗?(长方形、正方形)

  师: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长方形、正方形.(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

  问:谁能举例说明什么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讲桌桌面、有的文具盒的表面、黑板表面、班上的优秀作业展览栏都是长方形)

  间:谁能举例说明什么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广播喇叭的正面、装一丸中药药盒的每个面,班上电视柜的表面)同学们说得很对,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学习新课

  1.老师贴出一组图形,请大家观察这些图形的共同之处.(讨论)(这些图形都有四个角、都有四条边)

  老师指着黑板说:像这样都是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它们都是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2.现在,请同学们把黑板上的这组四边形分类.(同桌可以商量)

  同学们发表看法,最后归为三类。

  3.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长方形有哪些特征.(拿出自己的长方形卡片)(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你们怎么来证明长方形对边相等?

  (①采取对折的方法:把长方形纸片对折使两边重合,说明这一组对边相等,再对折,两条短边也重合,说明另一组对边也相等.证明长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②用直尺分别测量长方形的两组对边的长度,从而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

  现在,老师看看哪一位同学积极动脑,想出一个好办法来证明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测量长方形中的每一个角,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长方形的每个角分别重合了,就证明了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特征.

  老师板书: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

  4.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正方形卡片,动手折一折、量一量.

  讨论:正方形有哪些特征?你是怎样证明的?(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学生踊跃发言:(①将正方形对角折一次,再折一次,四条边完全重合,说明正方形四条边相等.②用直尺测量正方形的每一条边,长度都相等,说明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③用三角板的直角测量正方形的每一个角,每个角都和三角板上的直角重合,说明正方形四个角都是直角)

  5.认识长、正方形的区别和联系.

  我们分别归纳了长、正方形的特征,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角,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是:长方形是对边相等,正方形是四条边都相等)

  教师同时板书,整理成表

  问: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联系呢?

  用投影片演示。

  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让学生观察是什么图形.(正方形)说明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6.反馈练习。

  ①把你学具袋中的所有长方形、正方形分别摆在桌子两边.(学生互相检查摆的对不对)

  ②在方格纸上画一个长6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③画一个边长是4厘米的正方形.

  ④画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7.认识平行四边形.

  老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框架.

  老师动手拉它的一组相对的角,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框架还是长方形吗?为什么?

  (这个图形不是长方形了,因为它的四个角不是直角)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在黑板右上角贴出一个平行四边形.

  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还有哪些平行四边形?

  (分类中的“其它四边形”都是平行四边形)老师把黑板上的“其它四边形”改写成“平行四边形”)

  问:同学们平时见过平行四边形吗?请举例来说.(有一种防盗网上的图形、篱笆上的图形,有的编织图案)

  问: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老师又一次演示长方形活动框架)

  (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有四条边且对边相等、它们都有四个角;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角必须是直角)

  今天,我们又认识了一个图形——平行四边形.(补充课题: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1.投影片打出判断题

  (1)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都是四边形.(    )

  (2)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3)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相等,这个四边形一定是正方形.(    )

  (4)对边相等的四边形都是长方形.(    )

  (5)有个四边形,它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那么,这个四边形不是正方形就是长方形.(    )

  2.趣味练习

  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几个正方形.

  3.思考题

  有两个大小一样的长方形,长都是4分米,宽都是2分米.

  (1)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你是怎样拼的?

  (2)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它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你是怎样拼的?

  4.课后练习

  (1)用七巧板中的.平行四边形和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再拼一个平行四边形.

  (2)用七巧板中的平行四边形,一个大三角形和两个小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设计说明:

  本教案在新课的教学设计中,注意了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中,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取新知识.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手段,迁移的方法进一步掌握长、正方形的特征.从长方形的变形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巩固练习中的判断题,有意提醒学生思考问题要全面.

  趣味练习的目的是教育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要有序、要仔细.

  通过同学们不同意见的争论,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思考题没给直观图形,要求学生在脑中形成长方形的图象去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的学生可能感到困难,教师应适时给与指导.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9

  【教学目标】

  1.能根据问题收集有用的信息,将情节描述成简图(线段图),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2.初步掌握分析方法,会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能正确使用小括号。

  3.理解并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正确计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分析方法,解答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正确计算连乘、连除、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小括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出话题

  1、开场谈话,揭示课题。

  2、出示几个条件:兔子灯有25盏,莲花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3倍,球形灯的盏数是兔子灯的4倍。

  3、根据这些条件,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4、学生回答,教师贴板书,并记录下教师没有准备的问题。

  5、在这些问题中哪几个可以一步计算?

  6、你能不能把剩下的这些问题分分类?和你的组员讨论一下。

  7、每组派一名代表来汇报一下。(学生讲教师调整板书)

  二、尝试探究,获得新知

  (一)和倍问题

  1、我们先一起来研究第三个问题“莲花灯和兔子灯一共有几盏?”(媒体出示)

  2、你们每个人先试着做做看好吗?要求:列式计算,省略答句。

  3、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大组汇报:

  1)学生说想法。(教师可提示:要求什么?哪个条件没有直接告诉你?)

  2)谁来列式?说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板书:

  3)你能把这两个式子和并写成一个式子吗?

  板书:25×3+25或25+25×3

  = 75+25

  = 100(盏)

  5、第二种解法

  1)还有其他方法吗?

  可能出现的算式是:

  A. 4×25问:可不可以这样列式?有没有道理?

  B. 1+3×25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组员听听。

  C.(1+3)×25

  2)学生能说出的就让学生讲,学生不能讲的就由老师提示。

  我们刚才说了“把兔子灯看成是1份,那么莲花灯就有这样的3份,一共有1+3=4份。”我们还知道“每份是25盏”,那么4份有几盏呢?

  边说边媒体演示:

  逐步形成以下板书。

  6、比较:这两种方法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7、练习:

  黑板上所有求和的.题目中任选两题。

  汇报时,媒体出示线段图

  统计哪些同学用了第一种方法,哪些同学用了第二种方法?

  (二)差倍问题

  1、尝试练习:球形灯比兔子灯多多少盏?

  2、学生汇报:说说怎么想的。

  3、练习:黑板上另外的有学生提出的减法问题中任选一题

  4、 小结:今天解决了那么多问题,都有什么特点?有几种解法?

  三、巩固练习,掌握方法

  1、选择题:

  1)松树有38棵,杨树的棵树是松树的3倍。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

  A. 38×3+3

  B. 38×3+38

  C. 38×3+1

  2)第一层书架上有51本书,第二层书架上的数是第一层书架的3倍,两层书架上的书相差多少本?()

  A. 51×3-51

  B. 51×(3-1)

  C. 51×(3+1)

  3)学校买了足球15只,买的篮球比足球多6只。足球和篮球一共买了多少只?()

  A. 15×6+15

  B. 15×(6+1)

  C. 15+6+15

  2、兔子灯有25盏,________________,莲花灯和兔子灯一共有多少盏?

  学生自由补充条件,其他学生随机回答。

  四、小结

  五、板书:灯市

  六、作业

  1体育室有排球14只,足球的只数是排球的3倍,足球有多少只?足球比排球多多少只?

  2超市里有24箱酸奶,橙汁是酸奶的5倍还多9箱,橙汁有多少箱?两种饮料一共有多少箱?

  3有甲乙两个粮库,甲库存粮123吨,乙仓存粮比甲仓的3倍少20吨,甲乙两个粮仓共有存粮多少吨?(用两种方法解答)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10

  教学目标:

  1、借助画一画,摆一摆的方法,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段数(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用画线段图来分析问题,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探究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灵活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生成问题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了解了一下,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唱歌,现在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幸福拍手歌》好吗?(齐唱:幸福拍手歌)

  师: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

  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

  2.引入

  师:连手上都有这么多数学奥秘,看来数学真是无处不在!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上课了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手为素材,初步感受手指数与间隔数有关系,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出示几幅有关北方沙尘暴的图片,引出植树的话题。

  师:在我国的北方,冬天经常会出现沙尘天气,你们听说过吗?

  生:听说过。

  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

  生观看

  师:沙尘暴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了非常大的危害。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沙尘天气实际上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惩罚。由于我们人类过去滥砍滥伐,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才造成今天的恶果。

  师:要治理沙尘天气,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生:植树造林

  师:对,植树造林。你们看,上至国家领导,下至学生,都积极投身到植树造林的活动。看到这一排排整齐的小树,如果我们从数学的角度来分析,这里面还有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植树中的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沙尘暴的图片、视频引入新课,过渡自然、真实,并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出示公告:为美化校园环境,现在面向全校学生征集植树方案,择优录取。

  师:你们想不想成为校园环 境设计师啊?请你们认真看看方案设计要求。

  【媒体】需要在一条路的一边种5棵丹桂树。你会怎么种,请设计植树方案。

  (桔色学具代表道路,黄色小棒代表丹桂树)

  学生活动:先独立 思考方案利用学具摆一摆。(利用目测的方法,做到两树之间的距离基本一致)

  再4人小组合作探讨,汇报方案。(看一看有几种不同的方法)

  (1)我是两端都种。(学具演示,板书)

  (2)我是一端种、一端不种。(学具演示,板书)

  (3)我是两端都不种。(学具演示,板书)

  二、共同探讨,感受新知

  师:你们真棒,设计出了三种方案。那我们一起来 讨论第一种情况。

  两端都种,棵数是5 ,道路被分成了几段(段数)?

  (棵数是5,段数是4)

  师:棵数和段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棵数比段数多一)

  师:还可以怎么说

  (段数比棵数少一)

  师:可以用怎么样的算式来表 示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

  板书:段数=棵数-1 (棵数=段数+1)

  师:段数多还是棵数多?棵数多(强调)

  师:请同桌小组讨论一下,剩下的两种情况棵数和段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第2种情况,只种一端,棵数是5,段数也是5,段数=棵数)

  (第3种情况,两端不种,棵数是5,段数也是6,段数=棵数+1)

  小结:分段有这三种情况,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数学广场分段。

  板书:分段

  师:如果在这条路上装路灯,装8盏路灯又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

  (画草图 ,画一条横线代表 道路,画圆代表路灯)

  两端都种 8盏灯 道路分成了7段 段数=盏数-1

  只种一端 8盏灯 道路分成了8段 段数=盏数

  两端不种 8盏灯 道路分成了9段 段数=盏数+1

  三、巩固应用 、内化提高

  填空:

  (1)一条路的一边装路灯,从起点到终点都要装,装10盏灯

  有( )间隔?

  师:想想是第几种情况,再回答问题。

  (第一种情况,两端都种。我是从“从起点到终点都要装”看出来的。段数=棵树-1 9个间隔。)

  师:这里的段数、棵数相当于问题里的什么?

  (段数相当于间隔数,棵树相当于盏数。)

  师:所以间隔 数等于什么?(间隔数=盏数-1)

  (2)在一条路的一边插彩旗,从起点开始插,终点不插,共插了11面彩旗,这条路被分成了( )段?

  (第二种情况,只种一端。面数=段数 分成了11段)

  (3)在走廊一边摆花盆,走廊的起点与终点都不摆,把走廊分成了6段,一共需要( )盆花?

  (第三种情况,两端不种。段数=盆数+1;盆数=段数-1 需要5盆)

  (4)把一根木头,锯了11次,这根木头被锯成了( )段?

  (第3种情况 同两端都不种的情况一 样。锯子锯的 地方相当于植树处,锯了几次就好比种了几棵树,每段木头相当于树与树之间的间隔 段数=次数+1 锯了11次,锯成了12段。)。

  师:看来植树问题并不只是与植树有关,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去找寻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判断题:

  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

  (1)如果要把一根纸带剪20段,需要剪21次。(X)【第3种情况】

  (2)把一根木头锯了11次,一共锯了11段。(X)【第3种情况】

  (3)体育课上,10位同学排成一排,他们之间有9间隔。(√)【第1 种情况】

  选择题 :

  (1)小胖在一根绳上挂气球,绳子的两端都不摆挂,一共挂了9个气球,把这根绳子分成了( ③ )段? 【第3种情况】

  ①8段 ②9段 ③1 0段

  (2)一根绳子长15米,小胖把它剪成了5段,剪了( ① )次?

  ①4次 ②5次 ③6次 【第3种情况】

  (3)小胖从底楼走到3楼,他走了( ② )层楼梯?【第1种情况】

  ①3层 ②2层 ③4层

  动脑筋:

  (1)小胖在他家的游泳池的池岸边上放了8盆兰花,把游泳池的池岸分成了几段?

  (封闭图形就好比第二种情况,只种一端,盆数=段数)

  (2)如果在每两盆兰花之间再放上1盆茶花,需要几盆茶花?

  (每两盆兰花之间指的就是段数,有几段就放盆)

  (3)爸爸上楼的速度是小明的2倍,如果父子两人同时从底楼上楼,当小明走到3楼时,爸爸已经走到了几楼。

  (小明从底楼走到3楼,一共走了2层楼梯。所以这时候爸爸应该已经走了4层楼梯,到了5楼。【第1种情况】楼梯数=楼数-1)

  四、小结:今天我们所解决的这些问题,在数学上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植树问题,通过动手画、摆、比,找到了植树问题的规律。

  只栽一端间隔数就是植树棵树,两端都栽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多1,两端不栽植树棵数比间隔数少1)

  板书: 分 段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1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探究,理解周期性问题的结构特点。

  2、知道使用除法解决这类问题的简洁、便利。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4、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发现数字、文字、记号等排列的重复部分,就是发现周期,并体会它的确定性是认识周期现象的关键。

  【教学难点】

  确定周期现象中某个序号所代表的物体或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

  一、引入新知:

  (1)师:快过节了很多的商店都在张灯结彩的,店里都挂满了一些气球。

  投影出示气球图片

  (2)小兔欢欢提了一个问题:仔细观察上面的气球,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生得出结论:气球以“2个蓝、1个绿、2个黄”的顺序5个5个有规律地排列。

  (4)师:对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周期问题》。

  (5)归纳: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出示周期现象的概念)而重复出现的一节个数叫做周期。

  二、自主探究

  例1:照上面那样将气球从左往右挂下去,第23个气球什么颜色?这23个气球里面有几个是绿色的.?有几个是黄色的?

  (1)想一想:第23个气球在第几组?为什么?

  ①小组讨论:可利用彩色小圆片进行排列。(或是列表法)

  ②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3÷5=4……3(4表示周期数,3表示一个周期里面的第三个)。

  ③小结:要想准确判断某一气球的位置和颜色,首先要弄清这一排列的周期是几,然后通过计算,知道它在第几周期第几位后,再确定它的颜色。

  (2)算一算:这23个气球里面有几个是绿色的?

  生:一个周期一个绿色,四个周期就是4个绿色,加上最后一个也是绿色,所以有(4+1)个绿色。

  (3)练一练:有几个是黄色的?

  生:黄色的气球应该是(4×2)个。

  (4)列一列: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周期问题。

  (让学生自主探究,体会多样的解题策略。学生可能运用图示法、列表法及利用余数进行推理等方法解决这样简单的周期性问题。)

  三、巩固练习:

  练一练:

  (1)从左往右数,第101张是哪种卡片?

  说:让学生说一说排列规律,说出它的变化周期。

  (为一个周期。)

  算:第101张卡在那一个周期里,是第几个?

  (101÷6=16……5。说明第101个是在第17个周期的第5个。所以是。)

  (2)一共有卡片几个?

  想:一个周期里面有3个,所以:16×3+2=50(个)。

  (练一练“是有关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寻找每个问题中的1个周期,巩固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周期性问题的思维方法,进一步体会利用余数进行推理方法的便捷,掌握利用余数进行推理的方法。)

  四、拓展提高:

  今天是几月几日?距离明年春节还有多少天?算一算明年的春节是星期几?

  五、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1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 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迅速正确的计算

  教学方法:探索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二、新授

  1、 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保教育。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组?

  2、 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

  3、 将答案完成在书上。

  4、 完成试一试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然后由学生完成。

  三、练习。

  完成P11 1~3题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

  做完后交流算法。

  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根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 自己学得怎样?

  学生听算,做完后交流。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行交流。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

  学生互评,自评。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13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通 过数格子来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

  2、对不同的图形会运用不同的办法数格子。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方格的多少表示面积。

  教学难点:

  不规则图形的面积的计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三.巩固练习:

  填写身高:

  师:我们 学习的好朋友小巧、小亚、小丁丁很想知道自己的身高用小数该怎么表示,请大家帮助一下?(由于前面回忆了1米是100厘米,所以同学们不难得出他们三人的身高用厘米的表示方法 。)

  一:多媒体展示

  老师说的是:小胖的身高是1米30.

  情景导入:

  师:这位体育老师说的对不对?

  二.探究新知:

  30是什么意思啊?

  1米30厘米。

  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谁还记得1米是多少厘米?

  二.用多媒体出示小丁丁,小巧,小亚的身高。

  小巧:我的身高是1米28。

  ___________cm

  小亚:我的身高是1米33。

  _____________cm

  小丁丁:我的身高是1米37。

  _____________cm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2页,把算好的数据填写在52也上,并完成52页的`练习。

  1m65cm= m (1 65cm)

  1m80cm= m (180cm)

  1m76cm= m (176cm)

  新授:

  例题1:

  通过动画引发学生的积极性,并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长度之间的关系)

  观察蜗牛和蚂蚁赛跑,并回答问题。

  (1)全长是100cm,也是_____m。

  (2)蜗牛已经爬了____cm,离终点还有____cm。

  (3)蚂蚁已经爬了____cm,离终点还有____cm 。

  例题2:

  用这三块图形堆成下面的图形,它们的高度各是多少?

  通过这道题,让同学们知道 ,长度单位不仅仅可以比较长度之间的关系,更能比 较高度之间的关系。

  今天的学的难不难啊?

  我们试一试自己学的水平好不好呢?

  练一练:

  填写合适的单位。

  (1)铅笔长18( )

  (2)我的身高1( )20( )

  (3)床长2( )

  (4)我用的课桌长45( )宽32( )

  (5)尺长15( )

  (6) 教室长7( )

  (7)游泳池深145( )

  请同学自己说,但要说清换算关系。

  四.比大小:

  21米 ( ) 12米

  20厘米 ( ) 2米

  99 厘米 ( ) 1米

  318厘米( )3米17厘米

  1米92厘米( )1米18厘米

  4米3 厘米( )4m30cm

  5m10cm( )5 米1厘米

  五.用小数来表示动物的身高。

  山羊 斑马 长颈鹿

  68cm 151cm 5m 7cm

  ____m ____m ____ m

  拓展提高:

  1、 师:下面这些长度到5m还缺多少厘米?

  4m 3m 4m80m 2m98m

  2、 小组合作解决。

  总结: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发现了什么?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4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类推出万以内数的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

  2、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难点: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看电视动画片吗?电视动画片已成为广大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喜闻乐见的精神食粮。下面是我国国产电视动画片生产情况统计表。

  (出示第41页统计表)

  从统计表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指名回答问题,并出示第41页例1、例2两个问题。

  怎样列式?你会计算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三位数减三位数。

  (板书课题:三位数减三位数)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学习例1。

  (1)435—322= 。

  (2)你想怎样计算?竖式怎么写?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竖式:

  (3)应该从哪一位减起呢?你会算吗?(学生试着计算,同时指名板演)

  (4)集体订正,教师概括说明: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时,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学习例2。

  (1)根据问题列出算式:435-86,我们也列竖式计算。

  (2)学生试算,小组内交流。

  (3)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议一议:哪一步容易出错?应注意什么?(个位上不够减从百位上退1当作10,退位后要点退位点,十位上的数字不要忘了减去退位1。)

  3、比较例1、例2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明确例2是连续2次退位。

  4、归纳总结。

  (1)小组内讨论:计算万以内的减法要注意什么?

  (2)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

  计算万以内的减法,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个位减起。不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都要从前一位退1作10再减。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第41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练习,看谁计算最细心,算得又快又准确。做完后小组内交流检查,同时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1题。

  小组内先说一说十位、百位各怎样减,再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练习九第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注意所求两个问题的区别。求这时园内有多少位游客,需要用到哪几个条件?求园内全天来了多少位游客,又该用哪几个条件?各需要几步计算?怎样列式?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本节课探索三位数退位减法之前,联系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法的方法。通过对比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突出“退位减法”中如何退位这一难点,通过对比使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逐步形成知识系统。突出算理,重视方法,通过尝试计算、同桌互讲等多种方式,逐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更好地掌握方法。加强了学生自主发现的积极性,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15

  教学目标:

  1、通过折叠探索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会画等腰、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

  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等腰、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教具和学具:制作好的等腰、等边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谁来说一说它们有什么特征?

  生: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

  师:三角形按边的特征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

  二、探究

  1、折一折:

  师:等腰、等边三角形还有什么特征呢?拿出你准备好的'等腰、等边三角形。

  师:四人一组,折一折,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然后汇报。

  生:这是等腰三角形,对折后发现左右两半相同(重合)。这是等边三角形,折三次,发现两半都相同(重合)。

  师:谁再来汇报一下。

  师:还有什么发现?生: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师:出示。

  三、实践活动、画一画

  (1)、画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画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

  (2)、画出另一半图形。

  3、总结。你有什么收获?

  四、板书

  等腰三角形只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

  五、作业:

  一、说说下面分别是什么三角形?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叫作:()()()

  边的特点是()、()、()

  二、说说各部分名称:

  三、分类:

  (1)三角形按边分可以分成:()、()

  (2)三角形按角可以分成:()、()

  四、说说这是什么三角形?

  (1)按角的特征,这是()

  (2)按边的特征,这是()

  (3)综合边和角的特征,这个三角形也可以叫作()

  五、想一想:

  (1)一个三角形可能既是等腰三角形,又是钝角三角形吗?

  (2)一个三角形可能既是等边三角形,又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吗?

  六作业:

  练习册47—48页

  七 反思: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300字】相关文章:

[优秀]小学三年级日记08-22

(优秀)小学三年级日记08-10

(优秀)小学三年级的日记08-16

小学三年级日记(优秀)09-03

【优秀】小学三年级日记08-15

小学三年级日记(优秀)09-05

小学三年级日记【优秀】08-31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05-05

小学三年级的日记(优秀)08-11

小学三年级优秀日记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