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时间:2022-11-07 10:22:18 观后感 我要投稿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当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时候写一篇观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千万不能认为观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

  很多电影都是到了第二部口碑开始下滑,虽然长津湖之水门桥也是第二部,但是我完全没有这样的感觉,甚至觉得这个第二部超过了第一部。

  第二部可能不如第一部的历史场面更宏大,但是它将极限的表达出志愿军战士的顽强战斗意志,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有可能还会超越第一部。虽然电影的总时长比第一部略短些,但是节奏不拖沓,整部电影看下来让人感觉很爽,结束的时候总觉意犹未尽。

  “水门桥”顾名思义就是围绕一座桥展开的战斗,战争很激烈也很让人痛心,炸桥是一个很艰巨的任务,避免不了会带来人员伤亡,电影接近结尾的时候是最让人感动的地方,和第一部的冰雕有异曲同工之妙。水门桥为何如此关键?片中,水门桥是一座背靠悬崖的半悬空通道,这里身兼发电厂、水坝等功能,还是美军撤往兴南港的通道。导演徐克曾在采访里解释:“如果志愿军把这座桥炸掉,机械化程度非常高的坦克、车辆就会难以通过,志愿军就有时间赶上来。”

  《水门桥》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七连战士们又接到了更艰巨的任务。他们面对装备精良又占据地理优势的美军,做出了巨大牺牲。电影以极其逼真的场景,以令人发指的战争残酷场面,带着我们穿越了历史的天空,来到这段令人发指和感动及深思的战场。影片中讲述的是一段令我们窒息垂泪的历史,令我们深刻体会到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从拍摄角度上看,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调色,构图都很恰到好处,看下来不会有电影画面带来的.头晕的感觉。演员的演技是真得好,在镜头特写的时候放大了面部表情,动作都太到位了,这部电影火,是很有没有道理的!

  在影片的最后,伍万里抱着伍千里的骨灰回到故乡,虚拟的千里对万里说道:“你不是说你一块石头能打三十下水漂吗?”万里解释道:“那是捡到块特别的'石头”,千里问道:“什么是特别的石头”,万里哽咽住了。也许那块特别的石头是伍千里能带着第七穿插连的弟兄们平安回来。但战争是残酷的,哪有那么多特别的石头,我们能捡到的只有普通的石头,革命的胜利不是靠运气,而是实打实用他们血肉之躯拼搏出来的。

  电影中除了伍万里的成长线之外,其他志愿军战士的群像也被塑造得更加丰满:连长伍千里能力强、能稳住大局;狙击手平河沉默寡言,但非常靠谱;火力排排长余从戎整天乐呵呵,时刻照顾伍万里的安危;指导员梅生看上去书卷气十足,但他实际上不仅战术过硬,而且非常果敢。他们没有主角光环,但他们各个都是主角。

  走出电影院,在回家的路上,我看到一路的繁荣景象,不由地感叹道:“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万家灯火,是他们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啊!”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应该更加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学习更多的本领去建设国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只有这样,才对得起那些为国家,对得起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辈们。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2

  近日,以抗美援朝战争中长津湖战役为背景的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引发观影热潮,打破多项中国影史纪录。集结一流制作团队、塑造丰满人物形象、运用高科技拍摄制作技术……这部影片以史诗巨制的规模再现战争场面,致敬伟大精神。目前,《长津湖》已打破票房、放映场次、观众人次等多项中国影史纪录。

  激荡浩然正气,传承伟大精神,激发昂扬斗志,走好新征程。于观影者而言,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新征程上,我们需要更多类似于《长津湖之水门桥》这样的电影,来帮助我们牢记历史故事,铭记烈士精神,从而不断坚定理想信念。那么,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带来了哪些启迪,能够赋予我们怎样的前行的感悟呢?且让我们抽丝剥茧,领悟到其中的精神真谛。

  优质电影,来自于精益求精的创作。在新中国电影,已经有了《英雄儿女》《上甘岭》等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而这一次,《长津湖之水门桥》再次以史诗巨制的规模对准了长津湖战役。影片限度帮助观众了解、感悟这段历史。这部电影的制作规模、拍摄时间跨度、动用的演职人员数量等都创下了中国影史之最:5年多的剧本打磨,2年多的细致筹备,超过7万人次的群众演员参演,超大规模的服装道具,超百公里的战役战术设计。编剧兰晓龙提交的初版剧本就有13万字,精修后还有6万字。正是在这样精益求精的追求下,才诞生了这部伟大的作品。

  展示历史,宏大叙事描摹不屈精神。任何一部成熟的战争片,都离不开对历史的诠释和对战争的'反思,以及对和平的追求。《长津湖之水门桥》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塑造了以伍千里、伍万里为代表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在这个基础上,再放进宏大背景和历史人物,如抗美援朝第一个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冰雕连英雄群像等,最终构成了艺术形象和历史人物的虚实结合,展现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牢记过去,汲取不断前行的动力。哪些精神最需要牢记,哪些细节最能打动人心,哪些故事最为生动感人,这些都应该是电影赋予的价值。在《长津湖之水门桥》中,多次展示了志愿军“风林火山”般的战斗素养,体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指战员昂扬的斗志和严明的纪律。同时,电影用鲜活的故事情节写出了志愿军在生活中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及在战斗中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指战员面对世界上大的敌人,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一把炒面一把雪,以苦为荣、顽强拼搏,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敢打必胜的信念。这些精神,才是我们今天需要铭记的,更是能够为我们带来不竭动力的宝贵源泉。

  为什么花儿春常在,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它。我们在和平年代观看这样的电影,除了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之外,更应该反思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痛。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希望能有更多《长津湖之水门桥》这样的电影,激荡浩然正气,传承伟大精神。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3

  公元1950年,那一年的天气特别冷,冰雪把所覆盖的一切冻得晶莹剔透,气温降至摄氏零下三、四十度。然而,在这块极不适宜人类活动的冰雪世界里,却发生了一系列异常惨烈的战斗。

  11月底的一天,衣着单薄的志愿军战士白雪皑皑的大山中冲出,他们有的人甚至没有鞋,抱着陈旧的步枪,举着木柄手榴弹在酷寒的冰雪中冲锋,异常勇猛地插入“联合国军”的行军纵队,锲入道路两侧的制高点。他们意图很显然,就是要把冒险进攻的“联合国军”围歼于此。

  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联合国军”损失惨重。清醒过来后他们不顾一切地聚拢抱团,然后在密集的空地火力掩护下奋力突围。尽管他们使用了成吨成吨的炮弹炸弹,但这一突围过程依然异常艰难,几乎每一个制高点、每一公里的道路争夺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不断有杀红眼的志愿军战士拉响炸药或手榴弹与对手同归于尽,不断有伤者在极寒中呻吟着,慢慢失去意识和生命,甚至不断有成建制的班、排、连在炮火灼烤的雪水泥浆中又被寒风冻成冰坨……轰鸣的爆炸声、拼命的厮杀声、以及濒死者的`哭喊声充斥着长津湖地区。

  然而,双方的指挥官并没有精力关注这些既壮丽又残酷的场景,他们嘴里都在喃喃念着一个名字——水门桥。

  这里是盖马高原的南端,长津湖水库底下引水涵洞里的水从这里汇入四条巨大的管道内,以极陡的坡度伸向山下流到河里。在管道和公路相交的地方,有唯一一座通往长津湖地区以外的车道桥梁。桥架在两座山体之间,跨度8.8米,下面是万丈深渊,大概因为两边悬崖陡峭如门,地图上这座桥的名字叫水门桥。向南渡过此桥不远,便一眼能望见宽阔的海岸线和元山港口;而如果一旦这座桥断掉,不论是多庞大的军队,也只能被堵于此,再无退路。

  水门桥,尤如一扇门,这扇门一旦关上,长津湖地区的敌军就面临着合围和被歼灭的危险,再多的车辆、坦克和火炮也撤不出去。

  很显然,水门桥决定着这次战役的胜利与否。

  首先意识到这个命门的是中国军队。

  12月1日,志愿军一支侦察小分队就穿插到了附近,在风雪长途奔袭而来、冻得瑟瑟发抖的士兵思维却依然敏锐,尽管这座桥在当时毫不起眼,但他们严格按照指令对桥梁进行了破坏。

  因为长途穿插奔袭,随身携带炸药并不多,但仍然充分地运用了炸药并把桥面炸毁。按照当时普通中国军人的经验和知识,要在这么恶劣的天气和这么偏远的地方要把这桥恢复到能通汽车的程度,没个十天半个月是不行的。

  尽管如此,这支小分队还是很谨慎地安排了观察哨进行监视。不出所料,大桥被炸令"联合国军"焦急万分,一个工兵营很快就带着一些稀奇古怪的装备赶到,并开始了维修作业。但令中国哨兵感到惊奇的是,凭借那些稀奇古怪的装备和附近的一堆木料,"联合国军"居然很快就以木框体结构修好了桥。当看到载重卡车能够缓缓的驶过新的木桥时,哨兵开始着急了。

  不过穿插而来的小分队并没有犹豫,他们很快集结起力量筹备了第二次炸桥。白天虽属于"联合国军",但夜晚却属于志愿军。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4

  _喜气洋洋之际,我和爸爸妈妈去看了一场振奋人心的电影——《长津湖》。

  它以1950年抗美援朝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在极度严寒的环境下,通过志愿军七连的英勇战斗,来体现无数军人先烈们服从命令视死如归,宁成冰雕也要守住阵地的革命精神。

  在电影中,毛主席身边唯一的儿子毛岸英主动请缨参加抗美援朝的战斗,“几十万老百姓的孩子,一道命令就上了战场,我毛岸英有什么理由不去?”毛岸英用坚定的眼神看着彭德怀将军,一旁的毛主席看着他:“让他去吧。”这时的他,不仅是毛主席的儿子,更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儿子!我们千千万万人民的.中华儿女,上下一心,奋不顾身参加这场生死未卜的战争。面对美国如此强大的军队,我们的战士没有退缩,每个人都有一颗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必胜决心。哪怕环境再艰苦,条件再恶劣,我们依然奋勇前进!当美国人在兵营里吃着大餐的时候,我们的志愿军在冰天雪地里吃着冰得发硬的土豆;当美国人在指挥室喝着咖啡的时候,我们的战士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到血泪交融;当美国人还能听着收音机的歌声时,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们早已行进在枪林弹雨中,吹响着冲锋的号角!这就是我们的英雄,“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句话,他们用生命在践行!。

  “疼,疼死了!别,别把我,别把我一个人留在这。”这是电影中雷公牺牲前最后的愿望。此时的他,身体被弹片打得千疮百孔,下半身更是被吉普车压断了。面对死亡,雷公却是硬汉落泪,害怕孤独,不想让自己的尸首埋骨他乡。雷公曾教诲伍万里要注意保命,但他自己却用生命带出标识弹,为战友赢得生存机会。这正是七连的大伤亡换来了大部队的小伤亡!

  “让你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叫硬气。”这也是雷公说的话,是他对新兵战士伍万里的肺腑之言。电影结尾时,我们的战士们宁肯被冻死,一步也没离开过阵地,“我们永远不可能战胜这样的军队。”路过的美国军官也被他们誓死保卫祖国的“硬气”精神深深震撼,默默地举起手向他们敬礼。为什么他们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打这一仗?因为“我们不打,下一代就得打!”我相信,这句话是每个战士的心声,也刻在了每位观众的心里。

  国旗冉冉升起,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他们为我们创造了和平、安定、幸福的生活。如今的我们再也不用经历战火纷飞的年代,现在的祖国也已经富起来、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责任就在于我们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我们应当好好学习,奋勇拼搏,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国家。

  勤勤恳恳的学,吃苦耐劳的做,身为学生的我们,也一样可以做到“精忠报国”,只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就算是在为祖国分担,未来的中国,就一定会强大!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5

  这部电影其中的手法让我印象很深刻,从开始到片尾都将中国军队与美国军队进行对比衬托,无论是从武器装备还是从衣食住行,都能感受到我们与美国巨大的差距。当美国在感恩节用火鸡进行庆祝的时候,我方的战士只能互相推让着啃着已经冻上的土豆,衣着单薄的隐蔽在山谷中;当美国用大量飞机掌握了制空权后,我方连坦克都用的是抢来的;当美国士兵喝了热水抬起杯子后桌子都结冰了,我方士兵连厚实的衣服都没有……这场战争打的不仅是人数、武器装备、指挥能力,最重要的是还有人们的心。我们的志愿军深知,新中国刚刚诞生,我们需要向世界宣告中国自鸦片战争开始那任人宰割的'历史已经结束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可以对中国颐指气使了。

  电影中梅生有一段台词:我要是不上战场,那上战场的就是下一代了。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前说“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每一代的青春都有选择的权利,每一代的青春都有承担义务的责任,为了保护我们的祖国和家人,青年一代地踏上了战场,毅然决然地去接受硝烟弥漫的洗礼。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生命可以在岁月的长河中慢慢老去,唯有荣耀能绚烂天地。

  影片中伍万里自参军以来一直想杀够二十个敌人,当他已经完成了十八个时,产生了思想的斗争。面对已经胸口中弹的美军北极熊团团长麦克莱恩,他极其渴望自己可以再补一枪完成第十九个目标,进而就可以成为别人眼中的英雄。但哥哥伍千里说有些枪必须开,有些枪可以不开。在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后,他选择了朝棚顶开枪。我想这也是影片的另一个主题青年人的成长吧。从明白打仗的意义是让敌人瞧得起,到明白战争中不只有冷酷无情,这是对战争理解的加深,也是对生命更加敬畏。每一代的青春都有成长的定义,志愿军战士用美好的青春怒放出战地黄花,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扬起青春的旗帜?

  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志愿军战士不仅与美军斗,也在与天斗。飘扬的雪花下,即使已经永远地沉睡在朝鲜这片土地上,也要保持着战斗的姿势,因为敌人还在,国家还没有完全解除危机。在那片土地上,青山就是未归英雄不朽的丰碑,为祖国而战的功名永垂。

  鲁迅曾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杨根思在长津湖畔率领三排打退美军八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下他一人时,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的三不精神“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我想可以是中国青年对鲁迅的回答。

  “如果天空永远晴朗和煦,我不会告诉你浴血光荣的记忆,曾经的远征已融入岁月大地,炮火中回眸是尊严的高地。”我们对抗美援朝不应只停留于感动,而应该将这种爱国爱家,英勇顽强,不怕艰苦,慷慨奉献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那些还处在大山之中没有良好教育条件的孩子,而不是将支教表演成为一种作秀;我们可以将目光投向还处于空巢的老人,将敬老爱老落到实处;我们可以投身基层扶贫事业,让每个人的脸上都真正露出幸福的笑容,而不是停留于照片中……

  身为青年的你准备好了吗?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6

  今天和女儿一起看了《长津湖》,第一次见女儿看电影看哭了,看完电影,女儿反复问我的问题是:美国为什么要打仗,他们是和日本一样吗?

  我想了又想,美国为什么要发动战争。我的直觉是,美国和日本不一样。日本是侵略,美国是什么呢?

  想来想去,大约,打仗对美国是一笔生意。毕竟一战二战美国因为战争发了财。于是,他要延续这种生意。毕竟,美国从未停止战争,尽管这些战争都是被他安排在别的国家的领土上,美国才刚从阿富汗撤军。

  《长津湖之水门桥》里,看着美国空中武装对朝鲜的降维打击、看着美国吃着肉、蔬菜喝着咖啡,而我们最可爱的人吃着冻得硌牙的土豆、看着美国陆军的重型装备,我和女儿都哭了,因为我们都理解了这场战争又是难打的战争、是代价巨大牺牲巨大的战争,是建立在无数先辈的血肉之上的战争!

  《长津湖之水门桥》里,看着美国的飞机射杀我们最可爱的人,我哭了。看着我们最可爱的人在轰炸信号塔那场战斗里奇袭美军,我也哭了。看到最后的总攻我还是哭了。

  无论中国人还是美国人,每一名战士都是有爸妈有家有血肉的个人。本来,我们的.战士该回老家或建房孝养父母或看娃辅导功课,回归普通的茶米油盐。本来,美国的战士该在老家准备圣诞准备团聚。

  然而,发动战争的美国决策者把美国战士送到朝鲜战场,而我们不得不卷入这场战争,保家卫国、粉碎美国的野心、粉碎美国接下来长驱直入的幻想。

  人命是战争的燃料!

  美国决策者的野心是建立在众多普通士兵的生命之上的,无论是美国士兵还是中国士兵,发动战争的美国决策者是有罪的。

  《长津湖之水门桥》里的战争场景格外真实,但我知道,创作者们其实还是弱化了战场的残酷,他们隐去了血腥场面,只以讲述的方式呈现,也正是这场讲述,我发现女儿哭了。

  我想大约她是害怕的,我也问了她,她是害怕的。我想这害怕也算是一场教育,因为,战争就是如此的可怕,甚至于比这个还可怕。

  《长津湖之水门桥》里,我们最可爱的人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全凭的是保家卫国的决心,以令人无法想象的巨大毅力,不但已经全然不顾自我的饥寒,竟然还付出了巨大的战斗力,对敌人发起了反

  攻。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坚韧!正如火车上那场路过长城的场景。

  绵延的万里长城,宏伟壮丽且庄严,而我们的战士过了长城过了国界,他们便要化身血肉长城,阻击敌人于国境外。以生命为我们后辈筑起长久的和平!

  我边看电影边想,今日之安逸,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所以,我们不光要把“珍惜和平”刻印在骨血里,还要真的把“珍惜”二字付出实践,从小事做起,从珍惜食物,从认真工作,从修身立德开始,好好做人,不辱先辈之忠烈!不负和平二字之珍重!

  勿忘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7

  水门桥不是一座桥,是古土里以南6公里左右的一座电站水坝,是战斗中美军机械化部队撤退的必经之路。水门桥之战是长津湖战役中抵挡美军撤退的连级战斗,如果能阻止美军从水门桥上撤退,美军陆军一师将会被全歼在此。

  长津湖战役打响的第三天,我志愿军就意识到了美军陆军一师有逃跑的迹象。1950年12月1日,我志愿军58师172团2营爆破组赶赴水门桥作战,将水门桥桥面炸毁,但当时美军的武装实力与工业实力早已能甩我国一大截,在我军伤亡众多将桥面炸毁后,陆军一师仅用不到40小时就已经将整个桥面完全修复。12月4日,爆破组再次将桥面以及梁箱一同炸毁,这次,有钢材的美军第73工兵营很快就又架起了桥梁。12月6日夜,志愿军80师240团3营七连连长姜庆云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再次赴战水门桥,激战过后,志愿军战士以伤亡十人的代价,将水门桥的桥面以及桥墩炸毁,这是志愿军对水门桥实施的第三次轰炸,这次,水门桥上炸开的豁口宽达8.8米。

  第三次炸毁水门桥后,美军在日本定制了8套M2桥梁组件。12月8日,美军C-119运输机将这8套组件投放至黄草岭,计划开始动用重兵部队修复桥梁。这八套组件中,其中一套组件落在了志愿军阵地上,一套在投放过程中被摔坏。美军用6套组件重新驾起了水门桥。

  电影中美军渡过水门桥看到的冰雕,就是我志愿军180团2连、240团5连。这两个连的战士,在战斗中因气温骤降永远留在了自己的战斗阵地上。

  今天,我们把这场英勇之战制成影片,在万家团圆时全国放映,正是对牺牲战士的'深刻缅怀,也在不断提醒着世人,今日的万家灯火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因此,这部包含着血与泪的影片,值得每一位中华儿女去看看。

  长津湖战役中,我志愿军共三次炸毁水门桥。在没有任何重火力的掩护下,低于零下20摄氏度的恶劣风雪中,数千名志愿军踩着厚厚的积雪,挪动着已然冻僵的身躯。反穿棉袄、身负炸药,用血肉之躯把大桥连同基座全部炸毁。在我们用小米加步枪,用战士的血肉之躯抗战的时候,美军则用飞机、坦克、大炮轮番轰炸,成百上千吨的炮弹在我军狙击阵地上炸响,1950年12月1日4日,我军两次炸毁水门桥,付出了巨大牺牲。这短暂的胜利,一幕幕、一帧帧都让人揪心不已……

  1950年12月6日,我军再次下达了炸桥任务。在零下35度的极寒天气下,七连的战士拼尽全力,用血肉之躯绑上炸药,硬生生的顶了上去,炸毁了水门桥。之后,美军生产了每个组件重达1.1吨的钢桥组件,动用大型运输机空投到美军阵地,仅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又重新架起可以承载重机械部队通过的桥梁。最终,这场战役以我军牺牲巨大、美军艰难撤退告终。我们落后、贫穷,这场战役中,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试图弥补着我们与美军相差了一个世纪的武器装备力量。也正是这赤裸裸的差距,不断告诫着每一个国人,落后就要挨打。

  美军通过桥梁之后,看到的是早已经被活活冻成冰雕的中国志愿军。他们也不禁感慨:“只有中国的.战士,才有这样顽强不屈的精神。”,而这个连队,最终只剩下了三个人,这个连队就是《长津湖》中的七连,他的名字叫“钢七连”。

  感恩伟大的祖国,感恩我们是中国人!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相关文章: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1-05

《长津湖之水门桥》的观后感07-06

长津湖之水门桥电影观后感11-12

[优]《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08-25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5篇)11-18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4篇11-17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精选15篇)02-07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5篇)11-13

《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4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