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时间:2024-10-31 07:21:14 读后感 我要投稿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1

  这本《遥远的向日葵地》,对我而言很特殊,只是书名,就给了我无限遐想。向日葵在春日破土而出,在夏天茁壮成长,秋日满目金黄,再到冬季又成了白茫茫的一片。四季所呈之景虽然各不相同,我却总能从书里嗅到阳光的味道。作者李娟笔下那个美丽而迷人的世界,仿佛就静静地伫立在遥远的天边……

  在这本散文集中,李娟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乌伦古河南岸的贫瘠与兴盛,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李娟笔下的万事万物,似乎都有一种宁静的内在生命力,如她在书中所写:“大地最雄浑的力量不是地震,而是万物的生长。”

  李娟笔下的那片遥远的向日葵地坐落在新疆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乌伦古河南岸,是李娟的母亲多年前承包的一片贫瘠土地。南面是起伏的.沙漠,北面是铺着黑色卵石的戈壁,灾荒不断。虽然生活环境算不上舒适,但生活的苦难慢慢化解,散发出一种纯粹的诗意。

  我非常喜欢李娟笔下母亲的形象。在她的文中,母亲是一个非常强大又鲜活的存在。她喜欢在旷野上骑着摩托飞驰,独自看管90亩的向日葵地。独自一人,面对浩瀚的荒野、戈壁,在贫瘠的土地上执着地劳作着。这样的女性形象,让我为之动容。李娟笔下的母亲,面对生活中的苦与乐,都是那样自如。

  我出生在一个曾经常年刮沙土的团场,严重的时候,能见度不足50米。从我记事起,那里的人就在挥锹种树。二十多年过去了,我的家乡也早已变成了沙海中的绿野。或许种一棵树的时候,没人知道它的存在能改变什么。可就是有这样一代又一代人,执着地做这一件事,才有了人进沙退的奇迹。年少时,我曾觉得,那里的生活是苦涩的、乏味的、单调的,所以我离开家乡很久不曾回去。我总想逃离黄沙漫天,总想去看江河湖海,也总以为生活轻而易举。

  人间绝美之地是我脚下的土地。当我以一个旁观者的眼光再去感受那片土地的时候,不知为何总觉得热泪盈眶。这还是我曾无数次想逃离的地方吗?何时起,它成了我心灵深处的寄托。

  读完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我总在想,为什么向日葵地是遥远的?我反复读了几遍后,细细琢磨,或许正是因为那是心中美好所在,才是遥远的。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2

  打开《遥远的向日葵地》书本,迫不及待看作者简介,作者—李娟,看着这名字,心里一楞,猜想,实名制,挺少见的,人一定很实诚吧。再看李娟1979年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成长时期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高中毕业后一度跟随家庭进入阿尔泰深山牧场,有过一段阿勒泰牧场上的生活经历,与逐水草而居的哈萨克牧民共同生活。作者与自己同一个年代,突然倍感亲切,然而又比自己少了将近10岁,这么年轻,高中毕业,成为散文作家,心中陡然对她升腾起一股敬意,嗯,了不起的李娟。这一切都引起了我浓厚的阅读兴趣。

  文中第一句“乌伦古河从东往西流,横亘阿尔泰山南麓广阔的弋壁荒漠,沿途拖拽出漫漫荒野中最浓烈的一抹绿痕。”“拖拽”一词是多么生动形象呀,一下子便被李娟的文字沦陷了,于是便爱不释手痴迷其中不能自拔。

  作者用明亮轻快的'笔调、幽默灰谐风趣的语言、细腻深情的文字,把她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及自己一家人在北疆乌伦古河南岸的广阔高地-----阿勒泰戈壁草原这片贫瘠的土地上种植向日葵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一呈现给我们。

  不管是写春播,夏耕,秋收艰辛的劳动场面,还是写荒野、戈壁荒漠、旋风等恶劣的自然环境,抑或是写深藏的美景,秋收的壮观景象,人物形象的刻画、内心情感的各种体验,鸡鸭兔狗牛等动物的描写,都写得生动形象,栩栩如生,精彩致极,总之把万事万物写得各具特色。李娟的文风既有李白式的豪情奔放,又有杜甫式的悲悯细腻,既有毛主席那种“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般的自信,又有朱自清般的素朴真挚,让人觉得温暖、亲切、真实、洒脱、大气。

  特别是写妈妈,写大红花,写得如木三分,还有写丑丑,塞虎,神猫,写得趣味横生,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又能给人启示。尽管大地广阔无物,荒凉,但在她的笔下,依然充满灵性、生机勃勃、热气腾腾。她写美景写秋天丰收的盛况,写得令人恨不得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朝着北疆那“遥远的向日葵地”奔腾而去。在此,是不是有种猫须般轻轻触碰胸腔般的感觉呢?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3

  初见这本书是被书的封面深深吸引,加上书名,很是好奇这会是怎样一个美丽的故事。但是读了几页发现有些无聊,感觉就是戈壁里一个枯燥乏味的平常故事,没什么意思。但是当我读完整本书以后,我深深地被这种“平常”所吸引,甚至想去亲身感受一下这种平常的戈壁生活。

  作者用平淡的口吻述说着这片向日葵地的孤寂和热闹。本是荒芜孤寂,草木难生的地方,却因为作者这一家子变得鲜活生动了起来。有不爱洗澡的小白狗,赛虎;有偷鞋子的牧羊犬,丑丑;有活泼可爱,像狗一样粘人的兔子;有穿的花花绿绿,缺胳膊少腿的鸡;还有不会游泳的旱鸭子,真是好不热闹。当然还有整个戈壁最鲜活,最闪亮的作者的母亲,既有戈壁大漠的那种豪放粗犷又有四川女人的那种烟火气。作者通篇没有对母亲说一个爱字,但却在每一个字里行间,都饱含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爱恋。作者这种朴实无华的文字,更好地衬托出了这块土地的壮美,让你忍不住想立刻投入它的怀抱,近距离地一睹它的芳容。作者的文字虽平淡,却又不失幽默,荒无人烟的大漠,漫天飞舞的风沙,相差极大的'昼夜温差,没有人烟,没有通话信号,就像生活在一座孤岛。本是犹如一潭死水一样了无生趣的生活却因作者的幽默变得有趣起来,尤其是对丑丑的那段描述,用作者的家乡话说“就是把我笑惨了”,特别是他舔鸡,舔兔子的那一段,让我瞬间就爱上了这只可爱的“闯祸精”。其实这也很符合作者四川人的精神,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却总是可以自得其乐,再难熬的日子也过得悠哉悠哉的。

  最后想说说外婆,作者对外婆的描述不多,但是所有关于外婆的描述都和我自己的外婆重合。其实从一开始阅读,我就想起了我自己的外婆,当时她和我的外公也是因为修铁路,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我也不知道这能不能算作一种幸运。我的外婆在她离世前,有机会回到自己的家乡并且再次和自己的兄弟姐妹相见团聚。不过时间是残忍的,半个世纪的分离,让一切都沧海桑田,物是人非。所以我也在思考,是一直带着希望念想活到最后都没能实现,比较痛心,还是努力去实现了这些念想,却发现一切早已不是你心中所想的,哪样比较痛心呢?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4

  想取一个高级一点的名字,想了半天还是写上《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因为就如这本书所写一般,朴实、平静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是读完以后却让人感觉到处处充满力量。

  本书作者为李娟,一个成长时期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有过一段阿勒泰牧场上生活经历的作家。书中描写到的“向日葵地”是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一片贫瘠土地,作者记录了母亲在那里朴素而迥异的生活细节,在作者笔下勤劳乐观的母亲,一只名叫丑丑的大狗、名叫赛虎的小狗,数不清的鸡鸭鹅,以及种了又毁的九十亩葵花地......向我们展示了母亲的勤劳乐观,更是对生活永远充满希望的执着。或许他们不懂得像罗曼罗兰所说的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样高大上的话语,但是他们所做的事情无一不在践行。

  作者的母亲在阿勒泰戈壁草原的一片贫瘠土地,常常需要找骑车打水寻找水源,因此被她硬生生的抄近道开出了一条道,而路的尽头就是作者家的葵花地,葵花已有半人多高。而长势如此好的'葵花地却因为缺水,都不能保住,打出来的葵花有一半都是空壳。但是作者的母亲总是信心满满,坚信别人得到的她也有能力得到,别人失去的,她也不畏俱失去。口头禅是:“我哪点不如人了?”于是,继续种植向日葵地,还有对于一群动物的呵护,养着鸡鸭鹅、兔子、两条狗......为了水源搬新家,即使向日葵地收成不好,也要来回几十里路通过开小卖部补贴家用,从不会提放弃两个字。种地应该算世上诸多劳动中最稳妥的一种,春天播种,秋天收获。也就稍微辛苦些、单调些而已。然而大自然无从操控,有时候我们往往无法掌控耕耘的命运。正因为如此,在耕种的第三年,向日葵地才得到真正意义的丰收,并非它有意残忍,只是生活它本就如此。但只要不言放弃,保持热爱,终能如向日葵般开花结籽。

  虽然事情简单、琐碎,但是整本书让人感受到某种力量。人心浮躁的年代,每个人都应该读读李娟的文字。因为它能让我们这些忙着赶夜路的人,也能发现月亮真的很美。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5

  读《遥远的向日葵地》时,我问自己:戈壁滩是什么样子的呢?无需亲历也可以想象的荒凉和炽热;那片向日葵地,是作者李娟母亲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的土地。可就是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却孕育着李娟这样丰富的灵魂,和她那看似平淡却动人心弦的文字……

  她的文字总让人忍俊不禁,就算没有水喝,就算没有房子住,就算背后总有一个骂骂咧咧的外婆……夜幕降临了,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走进向日葵地,带着她的鸡、鸭、兔子、猫、傻大个子丑丑和温柔胆怯的赛虎,一起去散步吧!让我们去感受这个世界的安静,感受大地的凉意,感受生活本身的诗意。是的,你以微笑面对生活,生活便会回报以微笑。

  她用有趣的眼光观察世界,世界自然也变得有趣。她爱向日葵地里的一切:每一朵花、每一棵树、每一粒沙……她捡着石头,却又心疼无处落脚的海鸟;她一边插起稻草人,一边怜悯它的孤单;她甚至怨恨自己吃了麻雀的冬粮。

  她爱这片向日葵地。能不爱吗?城里的生活,无非就是让外婆苦等下班的她,对外婆承诺完成不了的事情。可在这里,她却有两只狗的陪伴,一群人的关爱,还有那片金黄的微笑:向日葵的花开得金黄,白桦林和牧草堆变得金黄,人们的身上也沐浴着金黄……

  难道没有忧伤吗?有!那里的`人们有多少希望就有多少失望,作者自己说,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可是向日葵永远面朝太阳,所以看不到背后的阴影。李娟,和她的亲人们,乐观阳光,热爱生活,活出了自己的“向日葵”!

  读此书前,我从未想象过那样的生活:我不知道什么叫作“地窝子”,李娟的妈妈只是不想刮一阵风头发就白了,吃着饭饭上全是土,但她只是想买一顶蒙古包都会被骂;我也不知道种一片向日葵地,补种了四次也有可能颗粒无收,我们只会欣赏葵花的美丽,葵花籽的清脆,却不知道农人的艰辛;我更不知道,当沙尘暴来临时,大家会是怎样的心情……

  于是,我明白了自己的幸福,在我不停地抱怨生活的时候,有个人正在那片遥远的向日葵地里,愉快地歌唱。

  戈壁滩就是这样的,它适合种向日葵。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6

  灼烧着天空的金色太阳,生长着向日葵的金色土地,这里的生命是金色的。我跟着作者李娟的脚步,行走在那金色的向日葵地。

  向日葵地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呢?澄澈的湖,清浅的水,行囊并不多,鸡鸭和兔子,还有两条小狗,这就是向日葵地生活的全部。大可想象这样的画面:人迹罕至的地方,土木伫立寂静无声,风缓缓地吹到云的另一边,思绪飘到很远很远的天边。

  在向日葵地的日子里,李娟和家人回归到最简单的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的生命如同潮汐,潮起潮落,有规律地澎湃着。而土地对于他们并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承载了他们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于是,耕耘时近乎虔诚,每一寸土地都被用心丈量。这时,耕种更甚于朝圣了吧?当走向土地的边缘、道路的尽头时,早已经忘记了得失。就算仅仅只有一株植物开花结果,也值得欢欣雀跃。若是收成惨败,也不缺乏从头再来的勇气,这或许是生命的韧劲,总是对明天满怀期待。正因如此,明天不久就到来了。

  除去繁重的劳作之外,一天之中,最为惬意的莫过于夜晚的散步了。在圆月之下、长风之中,猫呀狗呀兔子呀,呼啦啦出动。在静谧的夜色中,母亲领着全家老小晃荡在空旷的河边土路上,像一只逃难队伍在漫长旅途中获得了短暂而奢侈的安宁。这是作者眷恋的时刻,心中饱满得就要盛放了,脚步轻盈得快要起飞了,这时的希望要比平时的希望隆重许多许多。

  除了日常生活外,本书有很多其他的思考。关于自然:人如此微渺而又如此自负,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给大地带来了创伤,那些因为过度耕种而裸露贫瘠的`土地就是伤疤。关于生命:转瞬即逝的光华不可抓住,可是万物流转不停,昭示着生生不息。关于自由:当迎着风奔向旷野,看着日落西沉的时候,在孤独背后所承载着的是满腔的自由。

  在向日葵地里,金色之外是怎样的呢?等待 、忍受和离别是它的来龙去脉。等待着花开结果,忍受着日月煎熬,告别着世间万物,所以说生命到底会是怎样的颜色?会是耀眼夺目的金色,可又不仅仅是金色。

  行走在遥远的向日葵地,地阔天长,不知归路,何需归路?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7

  妈妈特别喜爱李娟,她说李娟是近年来最好的散文作家,走到哪儿就把她的书带到哪儿。不论是《我的阿勒泰》,还是《走夜路请放声歌唱》,她都赞叹不已,向我极力推荐。暑假里,她又迷上了《遥远的向日葵地》这本书。妈妈推荐的书向来都很精彩,于是她一看完,我就赶紧借过来看。

  和我想的一样,这本书还是介绍阿勒泰的生活。书中的“向日葵地”在阿勒泰戈壁滩的乌伦古河南岸,是作者的妈妈承包耕种的一片贫瘠土地。我虽然没有去过阿勒泰,但是去过新疆,翻越过天山,见识过在新疆广袤大地上人类的`脆弱和渺小。在《遥远的向日葵地》这本书里,作者用细腻、平静的笔调写出了在戈壁滩生活的困难情景,虽然生活条件和耕作都很艰辛,我从书里却看到她妈妈朴素、坚强和乐观的一面,这实在不容易,我亲切地叫她“娟妈”。

  娟妈承包的是一块极其贫瘠的土地,她年年都在这里种向日葵,可是每年收成都不好,有时还要倒赔一些钱。那些向日葵要么因为旱灾而干死,要么被经过的鹅喉羚给糟蹋殆尽。如果是我,可能会怨天尤人,可能会马上放弃,还可能会另谋出路。可娟妈不一样,她不屈服于命运,依旧坚持耕种,即使今年没有收成,也不会甘心,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个播种的季节。

  娟妈的这种精神,对我来说真是太重要了,我得好好向她学习。因为最近我也遭遇了挫折。今年秋季有篮球比赛,学校会从校队中挑选队员代表学校参赛。我自信满满地想:我在篮球训练营练习了那么久,这一年来也拿到了一些奖,技术比以前进步了许多,应该能被选上吧!可前几天,小林告诉我,我和他都落选了。这简直是“晴天霹雳”啊!为此我闷闷不乐了几天,甚至自暴自弃地想:如果就连区里的校际比赛都不能参加,我汗流浃背地练球干什么呢?还不如在家里吹着空调看电视呢。但如果和娟妈比起来,我这个挫折真的不算什么。比赛每年都会有,就算今年不能参加,只要我的球技有进步,还有机会参加明年的比赛呀!只要不放弃努力,永远都有机会和高手过招!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坚持下去。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8

  《遥远的向日葵地》一书讲述了李娟一家在荒漠上与各种困难斗智斗勇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外婆的愧疚,对母亲的敬佩与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抒发了对人类破坏大自然这一行为的担忧。书中写的事是苦的,可是让人感受到的却是一种乐观豁达,苦中作乐的积极态度。作者的语言并不华丽,却处处皆是风趣幽默,把一些平凡的生活琐事写得极不平凡,令人忍俊不禁。

  书中最能触动我的是“所谓希望,就是付出努力可能会比完全放弃强一点点”这句话。这句话令我眼前一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在文中,作者的.母亲连续播了三次种子,全被鹅喉羚吃了,她想去投诉,却被人因没有拍下跑得飞快的鹅喉羚吃草时的照片作为证据而打发走,三批种子白白损失可谓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无处喊冤。可她们却没有因此放弃,甚至没有过多的抱怨。更出人意料的是,作者还在那里加了一句:“说起来,鹅喉羚们也很可怜,它们只是为饥饿所驱”,又说:“它们也很辛苦啊”,文中作者同情鹅喉羚的篇幅明显比抱怨自家困境的篇幅要大得多。在自己生活尚且无法保证的情况下,还能去同情、理解使自己亏损的动物,怎能不令人赞美?

  看着作者一家悲惨的命运,我不禁想起了命运同样悲惨的祥子。在《骆驼祥子》一书中,祥子一生三起三落,最终变成了行尸走肉,放弃了自己;而在《遥远的向日葵地》一书中,李娟的母亲一直都在荒地种植,看不到任何的希望,但她仍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她甚至不愿意放弃任何一只对她来说已毫无用处的小动物。而她最终也算是苦尽甘来,得到了一丝回报与收成。

  面对同样的命运,他们的态度截然不同。当初我在看《骆驼祥子》时,只觉得祥子可怜,怪不得他,直到我看到这本书才改变了自己的看法。确实,环境太差,生活太苦,自己太冤,可这都不是我们改变的理由啊!我们要改变的,是自己的看法、心态以及对自己的要求,而不是跨过自己的底线,成为自己当初所讨厌的那种人。我们或许无法挽救大环境,但可以挽救自己,也只有我们才能把自己拉回来。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其实,当我们“报之以歌”时,我们自己也听到了这首歌呀。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 】相关文章:

《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后感06-08

遥远的距离经典语录05-21

最遥远的距离说说09-06

向日葵日记12-27

向日葵的说说12-09

遥远的救世主读后感06-13

关于向日葵的说说11-15

向日葵文艺说说01-16

向日葵小学作文02-05

向日葵教学反思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