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儿童》读书心得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观察儿童》读书心得,欢迎大家分享。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1
近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计划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发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一、教师要学会观察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达到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发展的水平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发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二、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合适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三、教师要学会参与和倾听
“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
“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忙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独立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形式主义,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表面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馈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四、重视对幼儿操作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发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五、注意观察记录的客观有效性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分析孩子的发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
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
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2
一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作为参与式观察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能保证观察的隐蔽性,保证获取观察资料的真实性。
那么,如何观察呢? 为此要增强观察技能
观察的有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取决于你观察时所依据的理论观点以及你的观察技能。
增加你观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三个方面:客观描述、解释或说明、评价
为了保证观察的有效性,观察不是偶然的随机的,在观察之前要知道观察什么,到哪里观察,以及怎样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切记“行为是观察和记录的核心要素”。
对于每种观察和记录方法都有很详尽的讲解,并以举例子的`形式很清晰地阐明了各类观察和记录方法如何使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其中提供的一些观察记录表,我们在设计自主性游戏观察表中,可以借鉴和使用。
全书围绕一个关键词“观察”来讲述。首先,对儿童的观察是如此重要,如果不具备观察能力,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看”和“听”,我们就不能与我们正在照看的儿童有效互动,无法理解并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展,也不能保护他们免遭危害。其次,观察,尤其是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知道什么以及他们能够做什么的最真实的评价方式之一。
《儿童行为观察记录指南》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从实践上,为观察记录表的设计提供指导,为更有针对性地观察提供范文和依据。对于幼儿游戏中的一些行为,并具备观察能力的人,没有敏感性,看到的只是表象,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完此书,犹如被特训一番,尝试着在幼儿游戏中学着去“看”,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中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3
开学初,因课题研究和理论学习的需要,到徐主任处借了一本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几个月来,因琐事繁忙,一直没有机会阅读,直至前几天得空,才随手翻阅起来。
本书的原著是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翻译是单敏月、王晓平。本书共有7个章节。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实践的机会;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罗列了一些目的、目标,以便于读者决定采取最恰当的模式来记录观察;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习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但它只是一个指导方针,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经验。
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是鼓励照料婴幼儿的工作者乐于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虽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还是被它的实用性给吸引了。它真可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观察记录工具书。它让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观察的价值所在,让我熟知了观察儿童的全过程,让我了解了观察儿童的方法,习得了许多观察的技能,更让我有信心成为一个观察儿童的技能娴熟的操作者所以,在工作室活动时,我把它介绍给了我的姐妹们一改往常理论学习的形式,我先根据第一章的学习内容出了3个简答题,让姐妹们即兴作答,并把答案写在白纸上。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问题2。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3。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
答题完毕,我们当场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如为了了解孩子现在的发展水平,独特的个性特点,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促进孩子的有效发展等然后我再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找出正确的答案,并将自己刚才的回答与书中给出的答案相互比较。附书中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4
《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读后感
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走进孩子的世界里才能真正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才能站在他们的角度,用孩子的视角理解外在的事物,我们才能知道孩子们最迫切想要获得什么,用怎样的方式、手段更容易接受外在的信息。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呢?这是我一直思索的问题,最近我仔细阅读了《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给我许多的启发,“善于观察孩子,是一条走进孩子世界的捷径。”
一、观察儿童,加深对儿童的了解。
通过读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观察和评价儿童的重要性。观察儿童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儿童需要的了解与理解。所有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要满足儿童的个体需要,就必须认识到儿童之间的差异并承认儿童有权利得到尊重。如果忽视了孩子间存在的'差异,教育者用同样的标准衡量不同的孩子,那么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不公平,教育就成为了一种反复性的练习。就象儿童观察者vivian所说的:“每当我想到儿童之间存在的差异,对教育的兴奋感就油然而生。如果失去儿童的独特性,教学就变成无聊的重复性的练习。
儿童希望能与周围的成人分享自己的成绩,无论是成功地把手指饼干放进嘴里,还是画一幅画来记录某一难忘的时刻。观察儿童能够帮助我们分享他们的成绩,体验他们积极的情感。无论如何,成人不能将儿童置于令其感到悲哀或他人认为他们不道德的境地。在孩子们眼中一些很了不起的行为,而在成人的眼种可能根本就算不上什么,因而当孩子自认为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想得到成人夸奖的时候,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到孩子的能力,给予他们肯定和鼓励,如果这时给他们泼冷水的话,可以想象孩子们会多么的沮丧。对他们自信心的培养是很不利的。
二、观察儿童,设计适宜的活动。
观察儿童能够帮助我们更加清醒地意识到儿童的个体需要。我们与儿童一起工作较长时间后,能够在经验的基础上积累和提炼丰富的知识。能够敏感并准确的观察和评价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进而设计出适宜的活动。
三、观察儿童,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作为幼教工作者,无论身处何位,都有责任尽可能的为儿童提供最好的经验。而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之一也是要提高有关的意识和反应水平,我们必须保证自己始终保持最新的现代思想和理念,了解法律法规要求的变化,所有这些都将有助于专业发展。
观察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教师只有充分观察及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行为特点、兴趣倾向和学习风格的基础上,才能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特点和学习需要的教学活动。因此具备了观察的能力,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真正理解他们,促进孩子的成长。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5
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首当其冲的是学会观察儿童并坚持做好观察记录。由此可见,儿童行为观察能力对幼儿教师的重要意义。近期我有幸阅读了由施燕、韩春红编著的《学前儿童行为观察》这本书,再次认识到实施教育,观察先行。
通过对学前儿童行为的观察,可以了解学前儿童的发展水平,可以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可以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在《学前儿童行为观察》这本书中,共有十二章,前八章主要介绍了有关学前儿童观察的概述与观察的方法,让我进一步了解了什么是观察以及观察分析学前儿童行为的具体方法;后四章主要介绍了观察在学前儿童日常生活中、游戏中、教育活动的运用,这为我在日常活动中读懂幼儿、培育幼儿指明了方向。下面我来具体谈一谈读完此书后我的收获。
一、要明确观察的目的,缩小观察范围
如果观察没有目的性,就会找不到观察的方向,不利于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的提高。《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在六、七、八章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通过阅读,我发现了自己在观察记录学前儿童行为上存在了不少亟待改变的地方。
在刚一开始,我对幼儿行为观察记录的认识是较为狭隘和片面的,把这项观察记录当成一种工作负担。当我班幼儿在区域活动游戏时,我的观察是盲目的。虽然在区角游戏中提供给孩子自由宽松的游戏空间,但是我仍然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一方面纠结于幼儿这样子“疯玩”到底好不好;另一方面感觉自己不在孩子活动中做点什么总是不太好,觉得自己没有发挥身为幼儿教师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一开始我在幼儿活动过程中的观察处在一种盲目的状态,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进行观察,即使进行观察记录,因为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观察目的,看到什么就记什么,记录下来的东西很琐碎并且面面俱到,分析没有针对性,到最后也是发现记录了一堆无关的内容。基于这种情况,我从《学前儿童行为观察》中找到了答案,我的这种盲目来自于没有做好观察的准备,不知道通过观察要达到什么样目的,没有把观察的目的转化成为具体可操作的问题。观察目的就是要弄清楚自己想要观察的是什么,想要了解学前儿童的哪一些现象等,然后根据这些具体可操作的问题设计自己的观察计划。例如:想要观察大班A幼儿借助辅助材料解决在高处搭建的问题,就要先明确观察的目的、对象、环境和时间,再确定观察的方法等,这样才能在观察过程中有意地、完整地、具体地记录下幼儿在高处搭建的过程,最后根据观察记录再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提高幼儿高处搭建的能力。明确观察目的,让我逐渐有了观察的抓手,根据各区域活动的性质明确幼儿的活动状态,开始能够有针对性地观察和记录幼儿的活动,在观察中有了重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要寻找适宜的记录方法
《学前儿童行为与观察》在第三、四、五章中详细的介绍了观察的方法:描述的方法、取样的方法、评定的方法,在每一类方法的下面又详细的展开介绍。比如在描述的方法下面又展开介绍了日记法、轶事记录法、实况详录法、样本描述法,通过细细品读,我了解到每一种观察方法的含义、优缺点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运用等。每一种方法下面都列举了大量的案例,避免了只有理论没有案例读起来的枯燥感,理论和案例相结合,方便我更好的理解与运用。读完这三章,联系我自身的实际,在书中介绍的几种方法里,我最常用的是轶事记录法和实况详录法,其他几种观察方法用的很少甚至几乎没有用过。但通过第七章的阅读,我认识到只有观察记录的方法是多样的,才能让观察进行的更顺利。哪些才是最合适的观察记录方法,哪些观察记录方法组合在一起会更方便,这需要经历不断的思考和尝试。例如:在大班幼儿进行探究性的游戏中,借助手机录像和文字记录相结合的方式,对大班幼儿的探究精神进行观察记录并分析,以探究大班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在观察记录方法的运用上,要不断的尝试,寻找更有效的、更适宜的记录方式。
三、要科学观察,正确分析幼儿行为,避免教师主观色彩
通过认真学习《学前儿童行为观察》第六、七章的内容后,我翻开了我之前的写的观察记录,确实有不少的问题,我在观察记录过程中记录的文字、图片等信息捕捉上存在了一定的.问题,没能够准确客观的反映幼儿的真实活动情况,例如:在观察幼儿美工区动手能力时,我在记录幼儿行为时经常用到很多明显具有主观性色彩的描述,如“她开始想办法”“似乎找到了方法”“好像不是很顺利”等。如果想要在观察记录中达到某种程度的准确性,就应该摒弃教师的主观想法和个人偏见。
观察记录不是为了显出教师眼光的犀利与否或者是解决问题的高明与否,而是应站在客观的角度上真实的做好旁观者记录,不掺杂任何的个人主观情感在内,不可以在一开始观察时就给孩子贴上任性调皮或者爱欺负小朋友的标签,要只陈述记录看到的、听到的事实,不加入标签性的词句,不用抽象性、概括性、总结性的词语,例如:有个孩子在和同伴相处时经常会有攻击性的行为,那么我就要观察并记录这个孩子一天中事情发生之前和之后各有什么样的现象,然后根据记录的结果来分析该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因为模仿还是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是因为缺乏解决问题的技巧还是对于别的幼儿伤害自己行为的过激反应等等。教师应该站到幼儿的角度上,从幼儿的行为和语言中,推断出孩子认识世界的方式方法,基于观察记录,在此基础上,分析评价儿童的发展状态,分析幼儿的行为时要具体,不要对幼儿做绝对性的评价。
高美霞说:“人们往往满足于一刹那的顿悟,却不知道教育的价值在于日复一日的运用。”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对幼儿行进行观察,多听听听幼儿的想法,科学客观的的记录与分析幼儿的行为,才可以让教师的心足够贴近幼儿生活,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6
1、观察儿童所需注意的要点:
行为可以在自然的情景中观察到。
行为发生的时候,可以被记录下来或编码。
记录行为的观察者是客观的、无偏向的。
行为用清晰、明确的`术语来描述,无须或几乎不需要观察者的介入。
2、观察方法有:叙事/自由描述,检查清单/预编码类,时间抽样/结构化描述,追踪/结构化描述 ,饼图和直方图/结构化描述。
3、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可以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7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敏月、王晓平翻译的《观察儿童》一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并做了记录。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忆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根底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开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习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开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读了此书,我深刻的认识到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开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
观察儿童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非常清楚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更科学的观察、记录,通读本书让我获益匪浅。书中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让我们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让我更好地建构起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将自己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他们已经到达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开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通过阅读了《观察儿童》一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观察的重要性。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观察,对的制定和活动的开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幼儿,把握幼儿的兴趣、年龄特征,满足幼儿个体开展的需要,这些都启示我们要做一个用心观察的老师,养成良好的观察和记录习惯,随时随地的进行观察和。实践证明,只有对孩子进行足够的观察,才能更加的了解孩子,清楚孩子的开展状况,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也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帮助孩子以最适合他们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平时给我们的目标、《纲要》等等,也仅仅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而已,缺乏以说明每个孩子的开展状况。因此,观察在幼儿园中,显得尤为重要。 观察是了解儿童的最真实的手段。
通过观察,我们能够知道孩子们他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特别是在更加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观察时,如教室一日活动、操场游戏活动、区域游戏活动、家庭生活等等,观察的内容就更加的真实。“观察”是在特殊的环境、一定的教育工程或一定的情境中,有目的、系统性地观看儿童的行为,观察有时被看成是“监视儿童”的行为,并且是一种认识儿童行为与学习的很好的方式。
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观察者。蒙台梭利认为,教师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工,就应该学习和研究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对儿童的从最初不协调的活动到自发、协调的活动的观察。 “教育应该是在幼儿现有的经验、能力与新的经验、能力之间搭建桥梁,因此观察、了解幼儿便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出发点。”《指南》中也提到,应尊重幼儿开展的个体差异,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开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开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观察,以更好的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开展水平,把握孩子的最近开展区,以更好的制定每个幼儿的.开展方案,支持和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开展。
而通过观察,也能使教师们收集到其他途径无法得到的信息,更好的为幼儿进行科学的评价,为家长交流、幼儿开展方案的制定、幼儿评估等,提供重要、具体的信息资料。对父母而言,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倾听孩子的呢喃细语,是他们最快乐的一件事。而作为一名幼教工,观察儿童那么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那么我们如何来观察儿童呢?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敏月、王晓平翻译的《观察儿童》一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在还没有阅读到此书之前,我对如何开始一次观察,如何来记录观察可以说是脑中是空白的。但通过认真的对每一个章节进行通读后让我获益匪浅。本书章节的内容在安排上步步深入,引领着我们逐步掌握观察实施的全过程,其中的一些观察实例的呈现相当惹眼,称其为工具书,是因为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儿早期学习目标,可以正确地帮助你去进行定位,明确目标,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其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建构起自己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如: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到达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开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开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
其中以具体实例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呈现观察,让初学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具体的操作与记录方法,从而对每一次的观察确定目标和目的,详尽观察情况的记录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将自己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
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通过学习了《观察儿童》一书,让我对儿童如何进行观察有了更多的了解,而不是盲目的看,在我们平时的活动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门的观察,尤其对于一些典型,有方案、有意识的、系统的观察更能作为其他评价方式的补充;有意识的、系统的观察包含四个步骤:
1.制定观察方案。观察者需要在观察前明确,我要观察的是谁,将要观察什么内容,在哪里进行观察,什么时候观察,怎样进行观察。当然,在此同时,观察者也需要明确,我观察的目的是什么,即要观察,是基于集体互动中他的注意力不集中,还是在活动中有突出的表现,还是不能与其他孩子进行合作游戏;如果所有这些都完成以后,那么可以开始第二个步骤。
2.进行观察。在观察时,必须客观的进行观察,必要的时候对观察进行记录,尽量的不要干扰到幼儿,使幼儿在自然的情景中进行被观察。
3.观察。所观察到的这些信息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和解读,结合幼儿开展的年龄特征、《指南》、幼儿实际开展情况等等对幼儿的行为进行,为什么会有这些行为,幼儿是否得到了一些开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开展变化,受那些因素等等。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帮助老师进行进一步的、反思,并尝试的给出一定和建议,也有助于我们进行下一步的策略或新的活动方案的制定。
4.应用观察结果。我观察到的这些信息将对我之后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或者幼儿开展的指导、成长方案的制定有哪些帮助呢?也许我的观察结果能够帮助到我。那么我们就能够更加合理的制定各项方案,更科学的指导幼儿的开展了。
其实这些步骤综合起来就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当我们养成了这样一种观察的习惯,观察就无处不在。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们要养成有意识的观察孩子的习惯,通过平时的观察,适时地制定开展方案,在每天的区域活动或户外活动中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游戏时间,教师那么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和记录。当然,观察是需要有准备的观察,不仅仅是在观察之前制定相应的观察记录,更重要的是自身理论知识方面的提升,如果能在对《纲要》《指南》心知肚明的前提下去观察,将更有利于我们进行和策略的制定。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8
对父母而言,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倾听孩子的呢喃细语,是他们最快乐的一件事。而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观察儿童则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那么我们如何来观察儿童呢?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敏月、王晓平翻译的《观察儿童》一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
在还没有阅读到此书之前,我对如何开始一次观察,如何来记录观察可以说是脑中是空白的。但通过认真的对每一个章节进行通读后让我获益匪浅。本书章节的内容在安排上步步深入,引领着我们逐步掌握观察实施的全过程,其中的一些观察实例的呈现相当惹眼,称其为工具书,是因为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幼儿早期学习目标,可以正确地帮助你去进行定位,明确目标,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其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建构起自己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如: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
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经达到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发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发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
其中以具体实例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呈现观察,让初学者能更直观地了解具体的`操作与记录方法,从而对每一次的观察确定目标和目的,详尽观察情况的记录做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将自己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
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 篇你知道一个小女孩的梦多么荒诞离奇吗?
一个无聊的午后,一只揣着怀表的兔子就带着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开始了她的奇幻之旅。这个小女孩是谁呢?她就是《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主人公——爱丽丝。第一次读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之后,我有一种特别新鲜的感觉。
爱丽丝的梦稀奇古怪、荒诞有趣,充满了各种奇特的幻想:能够变大变小的身子,能组成王国的扑克牌,能穿入的镜子世界,使人忘记名字的小树林等等。这一切就像是我们小孩的一个五彩梦,深深地吸引着我们,也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过足了瘾头。就像我常常这样幻想:我是一个可爱精灵,整天在宇宙上观察着美丽的地球。那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啊!我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公爵夫人的厨房印象很深。尤其是爱丽丝和青蛙仆人的对话,让我觉得十分发笑。
再次读了《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个故事,我又发现爱丽丝是个十分可爱的小女孩。她天真活泼,充满好奇心;她还有一颗同情心,懂得明辨是非。在爱丽丝身上,可以看到我们少年儿童纯真的天性。因为整个故事充满了幻想,而主人公又是那么的可爱,纯真,它多么贴近我们儿童的生活啊,所以我想不光是我喜欢这本书,相信其他小伙伴肯定也会喜欢的。据说1865年出版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和1871年出版的《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一起风靡了整个世界,成为继莎士比亚之后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最多的英国作品。
这一切是这部童话故事在历经一百多年后依然在儿童文学中绽放异彩的原因。而那个善良可爱的小主人公更是其中的一颗明珠。她也许并不是很聪明,但是她有一颗纯净的爱心,对一只小鹅都彬彬有礼。加上她那双明亮的眼睛,一个生动的女孩形象跃然纸上。爱丽丝的梦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从中我获得了有益的东西:我们要开阔自己的视野,陶冶自己的情操,做一个像爱丽丝那样的童心。这本书让我的人生色彩斑斓、富有情趣。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9
观察记录是教师的日常工作之一,观察需要由充足的时间去看、去记录,那如何做到既有时间观察儿童、记录自己所见,又有时间与儿童进行充分互动呢?在阅读《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该书第四章时我找到了答案。
书中从记录时间段、记录所需材料、记录内容等方面进行了阐述,记录时段内提到了四种记录时刻:与儿童在一起时;事件结束后;在从日常活动中抽身出来时;反思时。
其中,我们通常会在第一和第二种时段时进行记录,我们会随身携带便签纸用概要式记录法记录下孩子的精彩瞬间,或者是拍摄好相关的照片等空下来时候进行回忆、记录。
笔者提出的“在日常活动中抽身出来”的方法我觉得可以用到日常观察工作中,当教师空班且无其他手头工作时可以静下心来跟随另一个老师带班,可以是有目的地去观察想观察的幼儿、事件,也可以在全程中去发现对评价幼儿有价值地、随机性观内容。
“反思时进行记录”的方式我们会在角色游戏、区域活动或是集体教学活动的'反思记录中用到,笔者提到可以班内两位老师一起反思一日工作中孩子的“哇时刻”或是行为问题或是发展遇到的问题等,这样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去捕捉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情况,更具针对性,在发挥两个人智慧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做观察记录。
文章中提到的四种记录时刻是比较常见的观察记录时段,且各有优势。第一种时段能更真实地记录孩子的言语和行为,但在观察、记录的时间上有所限制。第二种方时段有充足的时间去回顾记录,但是对于幼儿言语等细节性内容的回忆和描述不够具体、真实。第三种和第四种时段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在观察上,且需要同事间相互合作达到更好成效。作为教师,我们要结合日常工作实际去尝试不同的观察记录模式,发现更适宜自己的模式,做有效的观察记录。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10
当看到《观察、读懂与回应儿童》这本书,书名就抓住了我的眼球,紧接着林正范教授的一段话就浮现于脑海:幼儿行为观察是关注幼儿的直接体现。教师关注幼儿,就是要自觉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认真、连续的观察,从幼儿行为中寻找其思维、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特征与发展需求,收集有关教育教学的信息,从而确立自己有效的教育教学行为。在阅读本书时,我发现很多案例就是我身边发生过的,这使我备感亲切,也获得了很多的启示。读了书中的案例和解析后,让我恍然大悟:“哦!这样的事我也碰到过,原来还可以这样做啊!”下面我就来说说从这本书中获得的启示:
细心发现,促进学习
书中的第一章就让我读得心潮澎湃,第一章分为两小节,第一节是观察之中蕴含力量,第二节是帮助你建构观察知识和技能的活动。让我了解了观察的力量和潜能,观察可以帮助我了解儿童的发展,对儿童的发展和进步进行真实性评价,也可以帮助我规划适宜的课程以及教学方法,还可以帮助我在指导孩子方面做出明智的决策,成为反思型教师。
用心观察,回应儿童
书中的第三章和第四章详细介绍了一种简短的叙事性观察方法——轶事记录,一种较长的叙事性观察方法——持续性记录,无论是哪一种观察方法,都提到了分析、反思、解读和评论,这是观察能力的重要表现。其实在孩子出生的那一瞬间,对于初当父母的年轻爸爸妈妈们来说,观察宝贝的一举一动,倾听宝贝的呢喃细语,给孩子拍上一堆照片,是他们最喜欢的一种记录生活的方式。我们作为孩子的教育者,已然明白观察幼儿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观察,会让我们快乐地品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随着一次又一次的观察和记录,我深切感知到了孩子真实的需求,我越来越认同全书所倡导的:“我们要观察,我们要读懂与回应儿童”。
及时沟通,家园共育
通过实例阐述了如何使用特定的观察策略和工具来进行观察,进而改进专业实践。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章节中介绍的'内利斯先生的案例,他通过制定行动计划表、记录检核表、收集成长档案等方式密切了家园联系,让每位家长都了解了孩子的发展和进步情况。我在平时的工作中也会重视家园共育,做好与家长们的沟通。
读完后我产生强烈的共鸣,观察能力对于幼儿教师是多么重要的一项专业技能啊!蒙台梭利也说过教师的专业化不在于“专业知识”,而在于“专业技能”,其中最基本的技能就是教师的观察能力。书中阐述了观察的意义所在:“观察能促进教师了解儿童的发展,观察是比正式测试更可取的一种方式,观察是建构发展适宜性课程和教学方法的第一步,观察是作出明智的指导决定的第一步,观察让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观察是预防或解决很多问题的关键”。我们老师需要不断地去观察、了解孩子们,将自身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内化。这样才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参与者、引导者,发现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和孩子们一同健康快乐地成长。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根据书中提到的方法,细心观察,了解孩子;认真反思,制定策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孩子们的不断发展。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11
阅读本书我采用了两种方法,一是略看,二是精读。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以及第三部分的第17章精读,其它章节略看。
全书围绕一个关键词“观察”来讲述,主要表达这样两点内容:一是作为儿童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二是如何去观察。
首先,对儿童的观察是如此重要,如果不具备观察能力,不能以有意义的方式“看”和“听”,我们就不能与我们正在照看的儿童有效互动,无法理解并促进他们的生长和发展,也不能保护他们免遭危害。
其次,观察,尤其是自然情境中的观察是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知道什么以及他们能够做什么的最真实的评价方式之一。
一线教师每天和孩子们呆在一起,融入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作为参与式观察者,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能保证观察的隐蔽性,保证获取观察资料的真实性。
那么,如何观察呢?
为此要增强观察技能
观察的有效性(正确性)和完整性取决于你观察时所依据的理论观点以及你的.观察技能。
增加你观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三个方面:客观描述、解释或说明、评价为了保证观察的有效性,观察不是偶然的随机的,在观察之前要知道观察什么,到哪里观察,以及怎样观察。在观察过程中,切记“行为是观察和记录的核心要素”。
第二部分的第4、5、6、7、8、9、10、11、12、13、14章,详细阐述八种观察和记录方法:
(1)叙述性描述
(2)时间取样
(3)事件抽样
(4)轶事记录
(5)日记记录
(6)频次统计
(7)检核表
(8)等级评定量表。
对于每种观察和记录方法都有很详尽的讲解,并以举例子的形式很清晰地阐明了各类观察和记录方法如何使用,以及它们的优缺点,其中提供的一些观察记录表,我们在设计自主性游戏观察表中,可以借鉴和使用。
在介绍完观察方法后,又以新生儿(0—1个月)、婴儿(1—24个月)、幼儿(2—5岁)、学龄阶段(6、7—8岁)三个阶段孩子的身体、动作、感知觉、情绪、社会行为、语言发展、认知与智力发展、游戏、情感行为等方面,进行观察练习的具体讲述。这部分内容具有可操作性,试用价值较大。
总之,读完《观察儿童》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从实践上,为观察记录表的设计提供指导,为更有针对性地观察提供范本和依据。对于幼儿游戏中的一些行为,并具备观察能力的人,没有敏感性,看到的只是表象,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完此书,犹如被特训一番,尝试着在幼儿游戏中学着去“看”,去“听”,从孩子的观察中会收获很多,学会观察的同时,不仅更加了解幼儿,也是在一次次的真实性观察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不断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日积月累中专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懂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学会观察”,从观察中有所思、有所行!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12
近期,结合培训班的作业要求与自身的工作需要,将《观察儿童》翻阅了一遍。翻阅第一章,就被这本书吸引了。因为内容是我现在工作研究所需要的,其次,这本书不似一些书讲述高深理论,离我们感觉很远。它的陈述方式更像有一位导师,就在你的身边向你娓娓道来你在观察中的一些问题,并用具体的案例,可借鉴的解决的方法让我知道今后该怎么做。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引发我进一步深读它的兴趣。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应通过有目的、有步骤、有方案的观察,获得大量具体、真实的信息,理解和评价幼儿的开展;在此根底上,学会科学地观察幼儿,就成为每个幼儿教师都必须掌握的教育技能。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很好地把握科学观察的方法,使观察的过程得到完善。
观察,观为看,察为思。结合现实工作中,看到了许多观而不思的行为及被搁置在文本上的那些可记可不记的记录。书中“观察的价值在于它们的运用,而不是作为文档的收集”的观察价值与目的,引起了我的共鸣。那如何助推教师开展有意义的观察?使观察成为教师推进幼儿开展的自然实施的教育手段,我们能为教师做什么?此书给了我启示。
意大利的瑞吉欧教学思想中有这样一句话:“接过孩子抛过来的球,并抛还给孩子。”它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要随时注意观察幼儿,及时捕捉幼儿中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把问题“还给”幼儿,让他们“接过球”,投入新一轮的思考、探索,从而使主题活动不断深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虽然在运动、游戏中注意观察儿童,注重了幼儿的个性,但没有深层地科学地去观察。通过学习使我懂得了要以欣赏、包容、研究的态度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儿童,解读儿童的行为,理解儿童的行为。
在活动中,我们可根据教育活动目标的到达程度对幼儿进行观察,教师提出教学目标是一致的,要观察幼儿在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困难在哪里,教师提供的活动材料是否适合,充分,是否有可操作性。还需要有“鹰”一般的目光,捕捉每位幼儿身上的闪光点和个别差异。然后根据孩子开展的水平来调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提供有利于进一步开展的材料,使教学活动目标性更强。
无论什么样的观察活动都可以让观察者获取大量的信息,但观察者从不同的角度获取的信息,其价值是不同的。因此,观察者首先应根据观察目的',选取适宜的观察角度,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去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就因为没有根据观察目的选取适宜的角度,而使其“客观描述”笼统、简单,致使观察活动流于形式,失去意义。例如,某教师对一位新生入园适应情况进行观察,观察记录中仅有一句“xx小朋友走到教室门口,抱着妈妈说不愿上幼儿园”。可以说这是一次意义不大的观察,教师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有效的教育切入口。我们都知道,大多数新生在入园时都有哭闹现象,不同幼儿有不同的表现,教师只有通过对幼儿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
“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哭闹持续时间、父母处理方法、幼儿情绪变化过程等细节的观察,才能针对不同幼儿的特点寻找切实有效的新生入园教育策略。“参与”就是教师要学会在活动中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与引导者。幼儿探索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建构、共同表达、共同成长的过程。没有参与,就没有观察。
“倾听”就是教师要学会做孩子的忠实听众。在“童声”中理解幼儿的生活,在“童声”中推动幼儿的探索。只有学会了倾听,教师才能与幼儿产生互动的心灵感应,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成长。例如:某教师要教小朋友用三个圆做成一只小蜜蜂,孩子们兴趣很大。在孩子操作中,教师一会在这桌帮助一会又到那桌说说话。她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她在观察孩子的操作,并试图发现需要帮助的孩子以便及时的提供援助。结果她并没有发现她所认为的不会做的孩子,只能机械的等待孩子呼喊她“老师,我不会”。很显然,老师错过了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最好的时机。她所理解的观察是主观的,被动的。在参与的过程中,她没有倾听到孩子真正的需要,她的孩子是否需要她的参与、哪里需要她的参与,她没有获得这些信息,所以她的观察毫无结果和意义。
但是,我们所强调的参与和倾听并不是的两个观察的前提和条件,他们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在探索活动中,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师生互动要求很高。很多老师在孩子的活动中能很好的参与,并认真观察孩子操作情况,也能很好的倾听孩子的讲述,但是这样的参与有很多的盲目性,这样的倾听也比较,所带来的观察也只能是粗浅的、外表的。观察孩子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首先要参与,但这样的参与不是老师主观的或是活动要求的参与,而是认真倾听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老师、欢迎老师、愿意和老师一起操作,这样参与进来观察到的孩子是最自然的、最生动的,了解到的信息也是最真实的,而我们反响给孩子的也将是最及时的、对他的操作最有意义的信息。
在观察幼儿的操作活动时,很多教师常常重结果、轻过程。如某教师这样记录:“xx到美工组玩了一会儿,什么也没画出来,就到别的组去了。”这位教师只注意了操作结果,对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兴趣、如何摆弄材料等细节却忽略了,而这些信息往往更能使教师受到启发,并促使教师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促进该幼儿在现有水平上的开展。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幼儿操作活动过程的观察。
教师所做的观察记录应该是对幼儿活动情况的真实而客观的反映。有些教师的观察记录中,发现他们持续观察的时间较短,没有将幼儿放在一个完整的情境中进行了解,教师往往只抓住幼儿说的几句话或几个动作就结束了观察。用这种不够到位的观察来指导教育行为,难免带有主观性。还有些教师记录的观察内容并非亲眼所见,而是根据其他幼儿反映的情况记录的,这就很难保证真实、客观、全面,教师据此孩子的开展情况也不一定与实际相符。因此,我们应科学的观察幼儿,这是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根本功。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成为最好的观察者。好书,是能引发读者思考。这本书无论是内容还是编撰的格式,给了我工作思路上的触动。以上是初浅的认识,今后会再细细研读,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开学初,因课题研究和理论学习的需要,到徐主任处借了一本幼儿园教师必读丛书——《观察儿童》实践操作指南。几个月来,因琐事繁忙,一直没有时机阅读,直至前几天得空,才随手翻阅起来。
本书的翻译是单敏月、王晓平。本书共有7个章节。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实践的时机;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罗列了一些目的、目标,以便于读者决定采取最恰当的模式来记录观察;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忆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根底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开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习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开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但它只是一个指导方针,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经验。
创作本书的初衷是鼓励照料婴幼儿的工乐于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开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虽然只是粗略地看了一遍,但我还是被它的实用性给吸引了。它真可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观察记录工具书。它让我更全面深入地明白了观察的价值所在,让我熟知了观察儿童的全过程,让我了解了观察儿童的方法,习得了许多观察的技能,更让我有信心成为一个观察儿童的技能娴熟的操……所以,在工作室活动时,我把它介绍给了我的姐妹们一改往常理论学习的形式,我先根据第一章的学习内容出了3个简答题,让姐妹们即兴作答,并把答案写在白纸上。问题1、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问题2、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3、通过观察儿童,我们怎样帮助他们?答题完毕,我们当场交流,达成一些共识:如为了了解孩子现在的开展水平,独特的个性特点,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促进孩子的有效开展等……然后我再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找出正确的答案,并将自己刚刚的答复与书中给出的答案相互比较。附书中的答案:
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儿童?——为了发现他们独特的特点。我们能看到什么?——儿童能够做些什么;他们怎样接近问题,以及尝试怎样解决问题;儿童自得其乐。
我们能了解什么?——他们已到达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开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我们怎样帮助他们?——通过提供活动、资源或支持,促进这些开展性技能。
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评估他们的需要,拓展他们的经验,促进他们的学习。
可见,我们老师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的目的是比较明确的,其理念和价值观也是比较正确的,只是在“我们能看到什么、了解什么以及怎样去帮助他们”这些方面考虑得还不够全面深入,相信大家通过学习、比较,会让我们的观察记录更加客观、科学、有效,也能更好地促进我们孩子的开展。
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单敏月、王晓平翻译的《观察儿童》一书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工具书。我仔细阅读了这本书,并做了记录。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忆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根底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开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习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开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读了此书,我深刻的认识到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开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
观察儿童可以让我们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非常清楚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让我们更加了解孩子。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更科学的观察、记录,通读本书让我获益匪浅。书中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让我们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让我更好地建构起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通过阅读此书,让我对为什么要观察儿童,怎样观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并将自己观察得到的发现与工作实践联系起来。通过观察儿童,我们能了解他们已经到达了什么水平,更好地理解儿童为什么做某事,强化我们关于儿童开展的知识,从儿童的视角去看事物。
真正做到学会观察,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地练习、实践、反思;才能做到科学、客观,有效。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13
观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手段之一。观察是教师用以搜集幼儿资料、分析教育方法,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学习和改进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幼儿发展与教育的实践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自身的教学反思,从而推动自己的专业化发展。那么怎样观察呢?有这样一本书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和指导——《观察:走进儿童的世界》。
文中自始至终都鼓励大家围绕某一个主题寻找更多的资源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而且理论之后的案例研究和思考内容更是给予了我们很好的理解平台。其中一个思考的内容给我的印象很深。假设我们都在去观察孩子户外游戏,有的老师会看见儿童正在合作开展游戏,有的老师则认为儿童骑车时间太长,不能够与同伴分享。有的教师会注意到,有的孩子站着看别人玩游戏,但没有真正参与游戏。受已有的关于儿童的知识以及自身的先见和态度的影响,每一位观察的人从同一情景中发现了不同的现象。那从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如何有效的观察儿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学习和提高的地方。当我们学会拥有了有效的观察技能,我们就能在多种场合与环境中运用这种技能。
作为一名教师,观察能力是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技能和素质。而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对本班的孩子进行各种形式的观察。而观察后往往会存在许多问题:如观察记录的内容不能切实为今后改进教育活动而用,观察记录的方法杂乱而造成观察流于形式。这本书从意义、准备和方法等方面详细解读了观察的过程并通过各种实例对各项进行了更细致的解答。
在阅读过程中我掌握了使之有效的观察技能。在观察中首先应充分做好观察前地准备,确定好观察目的和目标。第二,制定好观察的计划:包括时间、活动类型、场景中的位置;第三,选择适宜的观察方法,制作好便于操作的观察记录表;第四,参与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第五,将观察数据与理论建立有机的联系;第六,将被观察幼儿与发展常模进行对比,找出差距与不同,制定新的实施教育方案。相信在对此书的帮助下,将观察做到有的放矢,将会使我们的教育更加有目的`性。使得我们制定的教育方案更具有针对性,使老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更能够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使幼儿真正的成为教育的主体。
对于我这位新教师来说,观察真的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在活动中,甚至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若我能很好的观察好,并记录好,分析好。这才是一个成功的老师。今后我会认真细致的做好幼儿的观察工作,并灵活的采用不同的观察方法,根据观察的内容调整活动,设计组织适合幼儿成长的适宜的活动内容,真正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从而也促进自身专业化的发展。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14
近期读了这本《观察走进儿童世界》深有感悟,结合实际工作,使我更深刻的理解到,每个孩子就像是一本本的书,千变万化,多姿多彩,每个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表现也各不相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要对全班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总体情况,如幼儿的兴趣、参与程度、交往合作等,还要对个别幼儿进行观察,了解不同幼儿的想法、能力、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指导和推动。观察的一个基本目的就是加深成人对幼儿的了解。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说:“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儿童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观察并不是盲目的、随意的看着幼儿,需要有目的性、连续性地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 日记
一、教师如何有目的性地进行观察。
教师在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中,都能获取大量的信息,但是教师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获取的信息和价值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在观察前首先应根据游戏开展的程度和幼儿的能力差异选择适宜的观察角度去获得有价值的信息,然后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那如何选择合适的角度观察呢?这时就应首先在观察前确定、明确观察的目标目的,教师只有带有目的性的进行观察,才能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的问题。
在游戏的不同时期,教师的观察目标也各有不同。例如:在我们干洗店创设的初期,我们的观察目标主要是幼儿对干洗店游戏的兴趣性和投入性,关注孩子是否对游戏感兴趣。随着游戏的逐渐深入,我们的观察目标逐渐从幼儿的兴趣转为幼儿在游戏中和材料的互动、幼儿的语言交往、幼儿替代物的使用情况等等。教师每次定位的观察目标不宜过大、过多,或者超过幼儿能力范围。这样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教师没有根据观察目的确定合适的观察目标,而只是笼统、简单、流于形式地进行观察,那么教师的'观察也就失去了意义。
二、教师如何连续性的进行观察。
教师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观察,并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还需要有连续性的进行观察,深入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那如何连续性的进行观察:
(一):注重游戏过程的观察
在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时,教师往往看重结果,例如孩子今天能用卷发棒为“客人”烫头发了等等。而忽视了孩子在游戏中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过程。角色游戏应该是孩子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的现实生活,在这个过程应该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主动进行游戏、学习的过程。
有的教师观察到孩子某方面的能力、语言欠缺了,或者孩子的行为影响到角色游戏开展了,就急不可待的去指导、督促孩子,希望孩子能跟着老师预设的“轨迹”发展。这样教师就抑制了幼儿自我学习的机会。
在观察中,教师应注重幼儿游戏过程,学会等待。例如:我们班的干洗店刚开展不久,就发现没有客人光顾的问题了,第一天客人很少,只有一两个,第二天客人还是很少,老师观察到了这一点,但是没有直接介入,继续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到了第四天,干洗店的一位服务员拿着一只筐子主动去每个角色区收衣服,真是一个好创意。其他幼儿看见了也模仿起了这位“服务员”,这就是幼儿通过游戏主动学习、模仿的过程。如果当初教师没有注重游戏的过程,直接介入强行“邀请”其他幼儿去干洗店,那么就会失去如此好的一个创意,也让幼儿失去了一次主动学习的机会。所以教师在观察中,应注重过程而轻结果。
(二)注重递进性要求的观察
在对个别幼儿游戏行为进行观察时,教师往往会对幼儿不同时期的能力发展提出不同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观察不断深入,层层递近。例如:我们班的延延是个能力较强的幼儿,她在玩娃娃家时,教师观察到她已经能很好的遵守娃娃家的游戏规则了。那么第二次观察时,教师就应将注意力放在该幼儿游戏时的语言交往或者合作能力上。随着观察的深入,教师可对幼儿替代物的使用、处理问题的方式等进行观察,层层递近,让观察具有连续性。
三、教师如何在观察中记录幼儿的行为语言。
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的观察记录是为了更好的评价、提升幼儿能力,帮助教师实施引导教育,所以教师在进行观察记录时,一定要记录有用的信息,并不能笼统、随意的进行记录。
(一)记录的内容
教师对幼儿的观察记录应该是有目的的、针对性的。有的教师记录幼儿的游戏如:“**幼儿今天在娃娃家玩的很开心,一直持续到游戏结束。”这样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反映不出游戏中的问题和策略。应该根据观察的目标选择性的进行记录,如需观察幼儿语言交往情况,就应把幼儿在游戏中的对话以及不同幼儿的反映、动作记录下来,方便教师收集有用的信息。
(二)记录的方式
教师记录的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方便进行。(1)对幼儿行为的描述记录。(2)用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3)用快照的方式进行记录。(4)取样观察(目标儿童观察、时间取样、事件取样。)p41
《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观察,敏于观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找到相对应的策略。幼儿园课程改革给了我们老师很多新的理念、新的视角和新的冲击,这就更需要我们将孩子放在首位,观察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15
通过阅读了《观察儿童》一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观察的重要性。不管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观察,对教学计划的制定和活动的开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幼儿,把握幼儿的兴趣、年龄特征,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这些都启示我们要做一个用心观察的老师,养成良好的观察和记录习惯,随时随地的进行观察和分析。实践证明,只有对孩子进行足够的观察,才能更加的了解孩子,清楚孩子的发展状况,了解孩子的问题所在,也才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帮助孩子以最适合他们的方式解决问题。而平时给我们的目标、《纲要》等等,也仅仅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而已,不足以说明每个孩子的发展状况。因此,观察在幼儿园中,显得尤为重要。
观察是了解儿童的最真实的手段。通过观察,我们能够知道孩子们他们知道什么、能做什么,特别是在更加自然的环境中进行观察时,如教室一日活动、操场游戏活动、区域游戏活动、家庭生活等等,观察的内容就更加的真实。“观察”是在特殊的环境、一定的教育项目或一定的情境中,有目的、系统性地观看儿童的行为,观察有时被看成是“监视儿童”的行为,并且是一种认识儿童行为与学习的很好的方式。
在蒙台梭利学校中,教师扮演的角色首先是观察者。蒙台梭利认为,教师要成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学习和研究一本书,这本书就是对儿童的从最初不协调的活动到自发、协调的活动的观察。
“教育应该是在幼儿现有的经验、能力与新的经验、能力之间搭建桥梁,因此观察、了解幼儿便是我们实施教育的出发点。”《指南》中也提到,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观察,以更好的了解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把握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以更好的制定每个幼儿的发展计划,支持和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而通过观察,也能使教师们收集到其他途径无法得到的信息,更好的为幼儿进行科学的评价,为家长交流、幼儿发展计划的制定、幼儿评估等,提供重要、具体的信息资料。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观察儿童》读书心得体会07-08
关于儿童的读书心得04-06
儿童读书心得体会05-26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书心得08-30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书心得体会03-21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书心得07-02
儿童故事读后感08-02
《儿童发展》读后感06-12
《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读后感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