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
作为生涯规划师,作者古典在这部分的很多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他说,找工作就像找对象,有的人只和愿意结婚的人谈恋爱,而这在求职中就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作者在书中给我们举了这么个例子:
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老板,你只允许和你签订终身合同的人进入你们公司,那你会迎来些什么人?
1、天真懵懂,刚刚毕业,觉得自己会在一家公司干一辈子的员工
2、身心疲惫,希望自己随便找一家公司干下去的老油条
3、觉得反正先干着,大不了付一点违约金的员工
很多人都想很快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然后朝着这一目标领域矢志不渝地坚持下去。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找到终身事业并不是那么容易,如果你必须确定了终生的奋斗方向才开始投入,那么很有可能这辈子都会碌碌无为。
“只和可以结婚的人谈恋爱”和“我只选择要从事一辈子的工作”是作者特别强调要避开的一种心智模式。
Anna在艺术学院学习插画专业,大学的'时候靠给杂志提供插画稿赚一些外快,稿费虽然一般,但靠这些收入生活也过得恣意洒脱。
曾经她也一度认为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就是插画。但是,从插画专业毕业到现在,Anna并没有成为一个纯粹的插画师。她的父母从事互联网行业,她清晰得认识结合自己的专业,设计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行业,至少在互联网各种网站、网络工具繁荣的今天,从事设计能让自己有多的发展可能。所以,她后来转行去做了设计,在各种工作的间隙中,尽可能多的画一些自己创作的小物件。
Anna认为和插画保持这样的距离,对她来说刚刚好。
很多人都想等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情,再投入百分百的精力。“我之所以像现在吊儿郎当,只是因为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
可是最糟糕的方式不就莫过于这样吗?
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也找不到合适的去处,在这个岗位上有没办法投入太多的热情。看着别人升职加薪,逐渐赢得同事们的夸赞,业务越来越成熟,自己也很焦虑。
那么,有人会问:“我也没办法啊,改变现在的状态对我来说风险太大了,我可能面临失业,生活一团糟。”
是的,所以说“尝试总是冒险的,而不尝试是最大的冒险。”前者只是牵制着你的现在,后者将会将会牵制你一辈子。
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作者也提出了一些方法,还是拿恋爱来打比方:
恋爱有三种境界:一见钟情、两情相悦和白头偕老。最好的方式是年轻的时候,你可以一见钟情很多人,但是到了一定年纪你就该两情相悦,然后选择和一个人白头偕老。很少有人能够在第一步就找到一个可以钟情一生的职业。
乔布斯的第一个发明不是苹果,马云也不是一毕业就开始筹备电商,俞敏洪也是经过很多磨练之后才想到创立新东方。每个人的第一步都充满不确定性,如果第一步就开始选择,那么很大的可能你将来会后悔。
就像大学生签约就业,担心错过最佳的就业岗位,只要公司来校招,条件符合马上签约,事后看到同学签到待遇更好的职位就又开始“后悔”。
所以至少,对于一部分人而言,第一步的求职并不是你人生最理想的状态。
你的知识经验在慢慢增长,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对于你发展的最佳时机也会不断的变化,你需要不断地尝试,然后找一个能长久契合自己人生目标的方向坚持下去。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2
这个寒假第二次重读《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有了新的收获。初读这本书是20xx年,当时买这本书的初衷是想正视自己的思维方式,解决当时那个阶段自己的困惑,这次再读这本书是想找回当时的某些初衷。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是可以从某个角度看清自己思维里的一些模式,分析我自己没有觉察到的思维模式。
我受益最深的是第三章“心智模式决定我们的命运”,里面提到“人们总说优秀是一种习惯,其实优秀是一套心智模式”。大脑这台电脑里面的程序一直在运转,每个人都有一套本能是原始系统,就像WINDOWS系统一样,有些表面上的程序运转我们能看到,还有一些后台程序是看不到的,但也在不停的输入输出程序代码。通过长期学习和调整,发现完自己的这个出厂设置,发展出自己做事、思考等独特的方式,形成一套程序,指挥着我们的每一行为。优秀的人有一套优化得非常好的后台程序,这些程序清晰、干净,不占内存,直指目标。他们正是有了这套独特优秀的思维程序,在有压力时也能有完全不同的心态,去看待事情,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不同的看法。
我们经常说,某某心态真好,但是自己做不到,这本书给了我答案,大脑是一个程序,数据是程序运算的结果,心态就是心智模式运算的结果。没有运算程序,哪来的数据?我原来也问过英语老师如何背好单词?英语老师基本回答都是一样的:多背、反复背,没有诀窍。后来我无意间看到网红英语老师说“Enjoy losing words”,用练习口语的心态来学习词汇。我让孩子尝试,但是没有效果。现在明白,应该是心态是一样的,学习了练口语的这个心态,离开了练口语的.环境。心态的背后是心智模式,很多东西是互通的,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我们要学习的心智模式这个程序,“心智模式就是关于知识的知识,关于智慧的智慧”,书上这句话有点拗口,耐人寻味。
对于我自己来说,在日常教学中,总会看到有经验的教师讲课总是有他个人与众不同的精彩之处,班级管理轻松自如、得心应手、学生家长同事口碑皆好,不仅仅是这些优秀有经验老师的心态好,是他们背后教育教学隐藏的方式、班级管理方法,这整套程序是长期边运转边修改优化而来的,这套程序往往隐藏比较深,部分显性的可以直观学习,隐藏部分只能慢慢观察领会精髓。在日常工作中,有些人既有效率又有成果,也是源于他背后这个心智运转程序,程序编制有序,工作内容的优先等级清晰,我目前是在晚上睡觉前复盘出当日没做完的事情、梳理出第二天需要做的事情,第二天早上回顾一下,到校后落实到纸上,欠缺的是优先等级不明确,尤其是当多件事情都急需做时,无法选择先做什么,我需要继续做好自己心智模式程序补丁。
我们的心智在不断运转程序的路上,不断完善自己独特的这套程序。德文版《老子》的译者,曾写的名著《在轮下》里说:“面对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我们必须加速奔跑,有时会力不从心,有时会浮躁焦虑,但必须适应,它可以轻易地将每一个落伍的个体远远抛下,甚至碾作尘土,且不偿命。”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积极面对身边的一切事物,关注自己的内心模式,成为一个自我掌控、幸福的人,身处这个社会,会通过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再好一些。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3
《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就像是一位心理辅导大师和职业规划师的组合体,把心理学和职业规划这两个看似不搭的学科融为一体。
作者古典就像个大侦探,通过研究一些世界著名管理学家的经典理论和全球知名企业总裁的成功秘诀,提出了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比如安全感奴隶、心智模式决定命运,甚至连成功学都不能学!
这本书里,我最爱看的就是心智模式这个部分,这个模式就像是行为指南和成长手册,升级它就是通往成功的不二法门。
书里提供了四种升级思维模式的方法:接受不公平,敢于开始,果断放弃沉没成本,坚持结果而非过程。
首先,接受不公平,要学会接受生活的不公,世界不可能处处公平,有些时候,我们还得面对现实的残酷,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接受它,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
其次,敢于开始,这就像常说的一句话——不怕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都要有勇气去挑战,去扩宽自己的眼界和见识,只有敢开始,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机会。
再者,果断放弃沉没成本,不能因为放不下过去的付出而错失更好的机会。有时候,我们会陷入一些无意义的事情中,无法自拔,甚至影响到生活和工作,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坚决地抛弃那些沉没成本,重新开始,寻找新的机遇。
最后,坚持结果而非过程。这就像我们打扑克,看重的是最后的结果,而不是一路的打牌过程。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常常会被过程中的琐事和困难所困扰,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结果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结果上,不断地努力和改进,直到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目标。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到,心智模式对我们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地升级思维模式,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才能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同时,我也学会了接受不公平、敢于开始、果断放弃沉没成本和坚持结果而非过程这四种方法,这对我的生活和工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总的来说,《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值得推荐。它教会了我们如何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挑战,如何提升自己的心智模式。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4
《拆掉思维里的墙》是一本关于个人成长和自我认知的书籍:在日常我们可能都不曾意识到的困惑背后,往往藏着一堵堵思维的墙,阻碍着我们获得成功、快乐、自信和幸福。这本书涵盖了各种思维模式的介绍,如归纳思维、演绎思维、反证法、模拟法等等。每种思维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了解和掌握这些思维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和提高创造力。
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陷入一些固定的思维模式,这些模式可能会限制我们的思考和行动。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打破这些思维定势,以更开放和创新的方式看待问题。同时这本书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理解他人和世界。如何更好地了解自己不仅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也包含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
关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本书提供了一些实用的策略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例如,它强调了“问题分解”的重要性,认为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更小的部分,可以使问题更容易解决。此外,它还提供了一些其他的策略,如“反向思考”和“假设检验”等。还有提高创新能力方面,鼓励我们打破常规,尝试新的事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包括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如何接受和利用失败,以及如何鼓励和培养创新文化。
《拆掉思维里的墙》里面经典的一句话是:“打破思维的墙,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总的来说,《拆掉思维里的墙》提供了提供的实用建议和策略,能帮助我们打破思维定势,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5
最近读了一本名叫《拆掉思维里的墙》的书,书如其名,作者在轻松愉快的聊天氛围中为读者展现了一些全新的理念和思维模式,引发了大家对生活对工作甚至于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的很多思考。我也有幸颇为受益,在这里想谈谈我的感悟。
"任何一个瑜伽教练都会告诉你,即使认真的投入你的呼吸——这么你每天做无数次的事情——都能感受到无数的乐趣。"作者提出在职场和生活中总是存在着有兴趣一族和没兴趣一族两种人,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一个人对他的工作或生活是否感兴趣根本上在于他是否投入自我,身在其中。有趣之人敢于尝试和冒险,他们将自己投入进一件事情中,如若事情顺利,他们便收获成功,如若事情不顺利,他们也能收获经验智慧,进而不论事情结果如何,有趣之人总能在其中感受到收获和乐趣。而无趣之人往往因为担心失败,连尝试也不敢去尝试,当然就不会有任何乐趣可言。
作者还分享了其在招聘团队成员时宁愿选择最初能力不是最好,但肯接受低薪做事的人的理念。"当一个人为了工作本身而不是工作后的工资来做事情的时候,他往往能够把工作做到最好,也一定会收到最多的报酬。"这与有趣之人才懂得投入工作,与工作相互成就的理念相互呼应,让人深以为然。
还记得在禄口机场入职的第二天,科长让我们写下加入运行指挥中心的感想和对这份工作的理解和期待。我凭着大学时的实习经历一腔热血地写下了很多看似"高大上"实则浅显空泛的.话语。那时只是幼稚地认为指挥中心是机场的"大脑",是负责所有一线保障工作指挥调度的中心,是机场与空管、航空公司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内心因为能够成为一名指挥员而感到非常地光荣和自豪。
终于正式成为见习指挥员后,才发现这份工作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光鲜而轻松。从航站楼的玻璃幕墙损坏到航空器在半空中遭遇的鸟击,从航空器的加清排污到油量餐食配载,从逐条核对次日航班信息到所有航班停机位的预先分配实时调整,从正常性航班信息统计到应急救援方案的不断更新培训考试演练……指挥科的工作专业性要求高工作内容又繁多而琐碎,指挥员在不断学习专业知识、规章制度,熟悉明了航班运行保障中空管、航空公司、机场各家工作内容的同时,还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去做好每一次沟通,正确传递每一个信息,保障好每一个航班。正常性统计席、次日计划席每天都要仔细核对、统计大约500条航班信息,每条航班更是包括了航班号、机号、航线、计划/预计/实际起飞落地时间、挡/撤轮挡时间、是否起飞/关舱门延误、延误原因等等数不清的分支信息;航班高峰时段或是遇上雨雪天气、意外状况,协调席、资源分配席7台电话、4台对讲设备此起彼伏响个不停,塔台、机组、代办、地服、廊桥、现场……都在"呼叫中心";更不用提暑运春运或是动辄天气不好时,通宵是每一位指挥员的家常便饭。
一次朋友小聚聊起工作,对方薪水比我高,工作比我清闲,却整天觉得工作生活毫无意义。当我向她解释我的工作内容时,她又惊叹我的工作如此枯燥辛苦。接着,一个晚上都成了负能量灌输大会,休息日过得比工作日还心累的我带着满脑子的想不通回去了。
第二天工作恰逢晚上雷雨,天气骤变,出港航班返航,到港航班备降外场,班组成员全部聚集在AOC大厅共同关注天气情况、协助受影响航班的保障。8双眼睛一同盯着进离港航班监控系统,等待着天气转好,第一架飞机的安全落地。大屏幕上一架架的飞机和大厅里的同事们同样繁忙同样井然有序,我好像突然明白了自己坚守这份工作的理由。
对于机场而言,绝大部分的一线保障工作都是繁杂琐碎而又辛苦的,但正是因为成百上千个琐碎的工作被我们共同的努力和智慧整合到了一起才能够保障航班的安全准点,才能为航空公司、为旅客提供出优质的服务,将禄口机场建设成为一流的国际机场。因为我们将每一个自我投入进了禄口机场这个集体中、投入进了每一份枯燥琐碎的工作中,才能在不断的学习进步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乐趣和智慧,才能在其中感受到那份集体的成就荣誉给个人带来的喜悦和感动。
年轻人,跳出周围的环境给你的思想套上的枷锁吧,拆掉思维里的墙,不要仅仅用世俗的标准冷眼旁观你的工作生活。全力地拥抱你的工作和生活,带着你的青春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它们,你会发现它们也会热情地回你以拥抱。奉献出你的青春,成就你的自我。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6
前几日,几个高中的老友聚在一起,又聊到曾经一起奋斗的艰苦日子,那段被高考折磨、渴望快点结束、获得自由的日子,我表示真的很怀念。如果再让我回到那段日子,我表示我愿意,可惜的是,没有如果。现在的我们分布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做不再相同的事,追求不再相同的东西。面对未来,各人都会有不同的规划,但相同的是,对于不可预知的未来,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担忧吧!
曾经一味学习,偶尔偷懒的我们,此刻已渐渐长成一个大人,开始为我们的未来做准备。一年,改变的真是太多。有的人,已经开始为考研奋斗;有的.人,已经忙于面试各类企业;有的人,已经兼职于各行各业,积累工作经验;有的人,还在忙着什么。
房子?一个我们即将面对,无法逃避的问题。正如《蜗居》里的海清那般,为了所谓的房子,一个家,付出了多少?在我们身边也不缺乏这样的事例,多少人每月背着房贷,过着紧衣缩食的日子,可最后又得到了什么?父母操劳了一辈子,好不容易盼你成才了,还要帮你付首付,他们的辛劳,谁去承担?不断飙升的房价,微薄的工资,扼杀了多少人的梦想?等你用二三十年还清了房贷,回头看这一切,你会有何感想?除了房子,你又得到了什么?
愚蠢的人永远不会打破现状,聪明的人绝不会安于现状。人这一辈子,还是需要点追求。90后的我们,够大胆,狗理智,够冲动。现在的我们,还在上着大学,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做有价值的事,不要把时间荒废在游戏玩耍中。已经长大的我们,对未来应该有个明确的追求,详细的规划。
或许对于未来,男生比女生想的要多,有那么大一个家要去承担,没有能力怎么行,都说女生考的好不如嫁的好。其实不然,并不是所有女生都能嫁个好男人。就算嫁的好,你能保证他能一辈子对你好,你在家替他操理家务,照顾老少,忙上忙下,他或许还在外花天酒地。这年头,被小三拆散的家庭还少吗?
相对而言,女人更要独立,要有能力去撑起一片天。为男人和所谓家庭去牺牲自己的女人是最愚蠢的,你会发现你最后什么都得不到。聪明的女人不会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男人身上。没有人会给你想要的一切,所有的所有都要靠你自己。这条路是你自己的,要由你来走完它。
在这个利益驱使的社会,随处可见的“潜规则”,我们能怎么办?改变不了环境,那就去改变自己。你能拼得过官二代,富二代吗?你是高富帅?还是白富美?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人,那就要去蜕变成一个不普通的人。人的潜质是无穷的,不要低估了自己。
如果你还有些许幻想的话,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去做吧!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千万不要轻易言弃。不要等青春过了,你才想要去重走一回青春。人生没有多少个再一次,再一次就少一次,想做什么,放手去做就好了,后悔不是可以提前预料的,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期待的不一定会得到,害怕的不一定会发生。也希望在社会洪流里奋勇向前的你,不要丧失了自我。
拆掉思维里的墙,做真正的自己,放手去追求你想要的一切。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7
一开始以为是鸡汤,因为鸡汤都是叫人只要遵循自己的内心,不管自己的情况而勇往直前。读下去,其实不是。在面临去留的选择上,叩问自己是在做沉没成本,还是追加成本。没人知道,以后的路会怎样。也许在人生的长河里,一个起和许多个落,并不说明什么。也许如蜉蝣的一生,你留也纠结,你去也彷徨。都不过是"人生怎么过,都是遗憾的"。许多人不明白,你的工作那么稳定,为什么要选择离开?其实,无需解释,那是对自己能量的'无意义的消耗。去看看马斯洛的关于人的需求层次吧,那就是我吃饱了,并撑着了。
——但愿,我永远有一股劲,到最后只成为"终身学习者",仅此而已。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8
收到了古典老师新书《拆掉思维的墙》部分章节一周之后,才抽出时间一看。光看目录就已被深深吸引,于是一口气读完了收到的三个章节的内容。
下面说一下读后的大概印象吧。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古典老师解读《易经》中的“道不易,法简易,术常易”,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天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人生的长度和宽度,因此,它也是最不容易改变的,人做事的态度决定会有某些改变,至于具体到某件事情的实际操作方法时就会经常改变。正如老师所说的漂泊者和航海者的区别一样,同样是精力充沛,梦想远大,适应能力强的人,有了真正目标的航行者会朝着目标坚定地航行,而漂泊者却因为没有真正的目标而不断躲避,在海上漂流。寻找到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次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己,快乐,助人,宁静等,能让你的目标清晰而远大,并值得自己终身去奋斗。
最近读了《秘密》,《活在当下》,发现其中的观点:爱,给予,感恩,微笑,欣赏别人的优点,帮助别人实现梦想,追求带有积极色彩字眼的事情,沉醉于正在经历的事情与古典老师不谋而合,只是古典老师以更多平易近人的`例子,更贴近我们的文字表达出来,让人更容易去接受并对自己做出更多的反思。
老师以前是教英语的,却对经济学原理谙熟于心。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人都被所谓的“沉没成本效应”绑架,我们为了已经损失的成本而追加成本,最后只会撞得头破血流。猛然回想起,骗子似乎也对这招运用得出神入化,先诱骗你少部门资金,而后以各种理由投入更多的钱进去,你为了之前投入的钱不打水漂而继续追加“投资”,到最后被骗得倾家荡产,身无分文。所以,在某种时候舍也是一种得,及时承认自己的失败,立马抽身才是明智之举。
老师书中还有很多精彩的观点和例子,对求职以及职业人生规划都有很大的实际用处,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希望古典老师冒着失业风险推出的书能够给予更多的人以思考和帮助。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9
看完了老师的经典著作——《推倒思维的墙》,感触颇深。我认为古典老师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的独立思考者。任何深陷现状无法突破或正在努力追求更大成功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它会帮助你改变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打破束缚自我的思维之墙,你就会找到改变命运的钥匙。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知道一个好的思维方式是多么的重要。记得小时候,因为父母给我提供了上学的机会,我才能够学到知识。然后我进入了初中,但我不知道这样一直读书意味着什么。后来,我又考上了高中,因为只有在高中三年后考上高考,才能考上大学,所以拼命读书。但是进入大学后的'生活会怎样呢?
可能之前是父母在引导我,所以我的思想处于被动状态。但是现在,作为一个成年人,我要锻炼自己,让自己推掉心中的围墙,不断超越自己!
经典老师在这本书里讲了很多方面。比如:买房、恋爱、工作、如何提高安全感、如何获得成功等等。通过阅读,我对自己的现状和未来有了很多思考。可能会有一些担忧——对未来的担忧,但我会克服它们,自信快乐地生活。
正如俞敏洪对本书的评价:让我们的生命拥有自己的价值。的确,既然上帝给了我们生命,我们何不好好珍惜呢?我们应该珍惜每一秒,改变思维方式,努力推倒思维的围墙,这样你才会对生活充满无限的渴望和期待……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0
前段时间朋友推荐我看一本书—— 《拆掉思维里的墙》。我一拿到书打开一看,就被那简单却富有哲理的插画吸引住了,于是抱着以后会有更多精彩内容的期待看完了这本书。确实是一本“人生启蒙之书”。古典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受益匪浅。
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重要的因素是要有良好的自我素质。这种良好的自我品质包括很多内容,比如:品德、文化知识、为人处事、为人处事等等。其次是对生活的态度。面对生活,你是积极的还是愤世嫉俗的?是开朗还是悲观?你的人生好坏,你的'成就大小,都是由你的心态决定的。
你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即使你一辈子默默无闻,平平淡淡也没关系,因为你享受过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是付出和奋斗的过程。相反,如果你用消极的思维去面对一切,生活能回馈给你的,只会是消极的。你的生活会很灰暗,不开心的时候只能等待生命的终结。
书的第一章讲的是买房的问题。经典的观点是房子毁了梦想。有人说“房子给了我归属感”,于是放弃了很多自我发展的机会,花了创业的机会,花了未来10年换工作的机会,买了房子。其实他们缺少的是安全感。毕竟在这个大城市有个住的地方会让人很安心。但是,在这个房价高企的社会,卖掉一套房子,还是你梦寐以求的安全感,值得吗?
书中的黄金理论让我感触良多。的确,我只知道‘只要是金子,总会发光’。原来地壳中所含的金是最多的。黄金存在于矿物中。如果你是金子,你的常态不是发光,而是不发光!只有达到一定的黄金量,才会变成闪耀的黄金。当你被挖掘时,你必须经历痛苦的打磨、冲刷和浸泡,这样你身上的杂质、恶习和污渍才能被融化掉。然后将它塑造,打磨,打磨,最后成为有价值的闪金!其实我们都是金子,发光有一个复杂的过程。
还有努力论:选择错了,努力就白费,错的努力比不努力更可怕。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未来设定一个大方向。如果方向错了,那就是白费力气。举个简单而深刻的例子,如果你从天安门广场往西走,希望去颐和园,你能到达吗?即使你坚持绕地球一周,因为颐和园在天安门广场的西北部。所以首先给自己一个正确的选择,然后努力去实现。
每个人都是规划师。关键是要学会如何规划和修改。首先要打破思维的僵局。拆墙固然重要,但造墙更重要。人们常常羡慕别人的成功,抱怨遇到别人不吉利。其实换一个角度思考,换一种方式行动,换一种心情感受,你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绚丽,也许成功就这么简单。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1
在阅读这一本书之前,我对此已有耳闻。但是真正的看过了之后,我才发现,看时可以一直融入作者的思想,看完之后会带来很多的思考。
但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一本书让我明白了,自己思维和行为中有很多的障碍。会生活中无法展示出我应有的能力,这一点就是我自己所谓的“墙”。这一点会障碍到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幸运的事情是,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我在自己的墙是怎么一回事,也大概明白了应该如何在生活中做出改进。
一、我在这一本书中的收获:
1、不管是在做什么事情,在做的过程一定不可以放弃,世界名人:肯德基的老板、爱因斯坦、史泰龙、陈安之、安东尼罗宾。已经用他们活生生的实践例子证明了这点。一个人有追求当然很好,但是最好的还是要将它实践出来,也就是说在生活中将它通过自己行动实现出来,不断的去尝试。在做事情的可以做的不是很好,但是只要不断的尝试最终将变的更加的好。
(如果你有梦想的话,就要去捍卫它。当别人做不到什么的时候,他们想要告诉你,你也不能。如果你想要什么就去争取。就这样。——当幸福来敲门)
我自己认为这一点讲的很好,但是于上面的那一点也是一脉相通的,但是这里就是将它总结升华出来。给我们传递的信息也就是,在做事情时要努力,尽量做到最好,这样就可以突破自己限制,突破自己所谓的墙。
2、为一些未来的事情做好准备,一个人要打仗需要弹药和火力的支持,而人生也是要在规划好的基础上做出行动。
(如果人生是路程,你的视野好比是探照灯。——拆掉思维里的墙)
明确并详细的规划好的自己的人生,就像是在地图上画好了方向,就会知道自己要去哪?相反没有规划好自己人生的方向的话,会像是一只无头苍蝇到处乱飞没有方向感,走一步是一步,走到哪就是那。最终终将走上一条不归之路。像是一群的兔子追一个萝卜,一只狗看见了,也和他们一起去追了。最终这狗会开心吗?越卖力越南辕北辙,原因就是来自于,缺乏方向感,丧失了方向一路往过追终将会后悔。也让我明白了方向感是最重要的,是做一起事情的最最基础的一点。
3、不要生活在别人的剧本里,不要为了别人的想法而做事,为了完成别人的任务而这样就会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走的是别人的路,这样就会生活的很累。要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不要为别人而活。
(在面具之下,你又是过着谁的生活。——拆掉思维里的墙)
这一点要告诉我们的主要是,有了自己的人生路程。但是不可以被别人给限制住了,搞得自己动荡不得。像是遥控中的小汽车被牵线的木偶。我自己也知道了,这一点是我自己需要注意的,在生活中自己做主的`时间多一些。
二、我的“墙”是什么:
1、生活在别人的剧本里,没有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我曾经也认为过。这样做很苦,但是也没有办法。因为写这剧本的人是我自己的父母,我心目中认为的“神”。对于他们的命令,作为小子的我,也只能在所不辞了。最终就被这样被限制住了,从出生到现在都被这样安排着,没有生活过是自己规划好的生活。
2、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旅程,这一个旅行又是充满了未知和恐惧,有一个又一个的不定因素,使我产生了很多的恐惧。也影响到了我很多方面,导致自己怕很多的东西,怕老师、怕家长、怕同学。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怕自己,怕自己不好,怕自己被骂,怕自己在这件事情上做不好。同时又在我自己的心中留下了无限的遐想,放大自己对于未来的恐惧。总是会觉得自己做不好,结果预料的很惨,这样就更不喜欢去做那一件事情了。每一天都不得安宁,提心吊胆的。导致我最后觉得自己只要不差就可以了,不被骂就好了的态度。这一点障碍了我,让我不敢做很多的事情。
3、一个人的大脑模式好比一台电脑,一个人的心智就是一个人的系统,如果一个本来是win8的系统,限制成了win98系统。功能就大大的受限了。在文中举得极端“猪”例子,告诉了我不要被自己的思维所限,不要用下意识去做事情,不然结果不是很好。在四分钟一英里的故事中,告诉我在平时不要感觉自己不行,不要提前自我否定了。但是我自己在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喜欢自我否定,举得自己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如:有时候摔跤,背书,辩论。觉得自己肯定不可能可以,最终结果不是很好。
三、应该如何拆除这三堵墙:
1、首先我应该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既然我会生活在别人的剧本里,肯定是我自己的剧本不好,所以被别人用它更好的剧本取而代之了。如果想要别人不要帮我设立剧本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剧本一定要好。具体做的方法:在自己剧本不好的之前,先同意一个比我好的剧本,同时我自己也要思考。再我有自己的好剧本之后,就要开始生活在这一个剧本里,过自己的生活。
2、人身既然是一个未知的世界,这样就正是需要我们的探索,对于一个已经知道世界就没有了探索的意义,没有发现的未知事物的成就感,所以上帝最起码是公平的。对于这一点我应该做的是,顺其自然,做应该做的事情。这样就不会有空具的感觉。在这之上在制定一个航海图,知道我自己探索的方向,最终肯定会有收获,抵挡梦想的彼岸。
3、如果提前未雨绸缪了一个不可能的未来,最终肯定不会达到。这一点我也意识到了,所以如何突破这一个思想,需要我的努力。但是我可以用自己已经做过的例子来模仿。如:一开始觉得摔跤很恐怖,感觉自己不可以,结果被打一个死惨。如果改变自己的心态,认为摔跤是一个提升自己的方法,结果没有这么惨。这一点虽说是很小的一点,但是对于我自己的借鉴肯定是有的,告诉了我,在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局限自己,感觉简直可以,就可以突破自己的这一堵墙。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2
作为大二的我,正处于大学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个时间点上,我遇到了许多困惑,例如:我现在的专业是否是自己喜欢的,我到底在追求些什么,我到底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完善的等等,这些问题使我有时感到迷茫。在这个时候,我读到了古典老师的新书《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对于我这名对未来充满困惑的大学生而言十分有帮助。
一本书的价值如何衡量?我认为在合适的时候遇到了一本适合你读的书,那这本书的价值就是最高的。《拆掉思维里的墙》主要是讲了我们该如何去拆掉思维里的墙,打开梦想的窗,走出生命的困境,加速人生的巡航,作者通过一个个实例,使我从实例中找到我的影子,加以分析,带给我启迪。
书中许多观点都与众不同,使我耳目一新,以下几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书中对于潜能的定义是:潜能就好像你的咨询顾问,如果一开始你信任它,它就会越来越努力,为你做越来越多的事情。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不信任它,而去依赖其他的东西,它就会慢慢远离你,在你需要用它的时候,它也不会再来。这使我知道了原来我们的潜能有着增加自己成功几率的作用。例如:如果我们自己认为自己是不认路的,那么我们就关上了自己认路的门,所以我们依赖GPS。而反之,我们相信自己会认得路,即使一开始对于许多路不熟悉,但我们相信自己会记得越来越多的路,从而努力去记忆每一条路,不依赖GPS,那么一段时间后,我们会发现自己已经认得许多路了。就我个人而言,我记得过去跑一千米时,从未跑进过4分钟,但我相信通过自己的锻炼一定能跑进4分钟,并付出了行动,一个月后,我便跑出了3分50秒。所以请信任自己的潜能,保持自信的状态去做好每一件事情,那么你会发现原来自己过去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其实并不难。
书中写到“消除恐惧的最后一招,也是最有效的一招,就是找到你自己的恐惧底线,然后去面对它。”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令我们恐惧的事情,我也有,例如:在某次考试失利后,害怕被父母知道,担心他们责骂我,一直憋在心里,而在我告诉父母我失利的消息后,他们也只是说了我几句而已,并还安慰我。背对恐惧最可怕,当我真的转过脸去面对,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好怕的。所以当我们遇到一件令自己恐惧的事情,不妨想想最坏的结果吧,然后你会发现最坏的结果也并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
书中写到“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你活得越久,站得越高,看得越清,你就越会意识到,世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不公平。不公平是我们生命中的契机,是生命提供给我们,让自己和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领导机会。”我经常越会抱怨这个世界如果不公平,却从未想过该如何面对不公平,作者对于不公平的看法使我深有触动,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不公平,这样感觉会好很多。作为我们这些年青人,有时候会愤世嫉俗,现在想想,其实通过我们的努力去使这个世界变得公平,是件如此有趣的事情!因此,在日后的生活学习中,我不会再去抱怨不公平的事情,而会更加努力,使自己得到公平的待遇。
书中提到了“我爽-父母不爽的双赢游戏”,父母总是希望我们能够沿着他们给我们安排好的路走下去,当我们离开这条道后,他们会感到不满意。也许你会奇怪只有一方感到满意也能称之为双赢吗?其实当我们离开了他们给我们安排的人生轨道后,只要得到了幸福,感到快乐,并证明给他们看自己活得很好,他们最终也会感到幸福,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这也让我坚定了日后要走出自己的路,因为那才是真正的双赢。当然我会在日后的'人生中,经常与父母保持沟通,尽量使他们能够理解自己。
书中提到“上天不需要你成功,它只需要你尝试。”作者鼓励我们在想做一件事时,不要等待,要付之行动。我记得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我踌躇满志,希望可以交很多朋友,希望能参加各种活动,希望自己能脱颖而出,改变以前的自己。但一年过去了,当初的热情早已成为过往,惰性日益加重,不仅各项活动懒得参与,更是日益成为宅女,这也一直让我很懊恼。在日后的生活中,我会不断尝试各种事情,即使是个坏的开始,总比没有开始强。
作者鼓励我们寻找自己的目标,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我往往知道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却没有思考过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这也使我缺乏一个真正的目标。读完这本书后,我开始考虑自己的目标,并准备坚定地向着目标前进,相信即使在这个过程中遇到许多困难,我也终会走到自己想去的地方。
这本书的出现使我对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了许多新的看法,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句使我拆掉了我思维里的那些墙,发现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做自己,与众不同!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3
昨天买了两本书,《拆掉思维的墙》是其中一本。俞敏鸿作序,徐小平再作序。作者古典曾是新东方的培训老师。
顺手翻开,看了前几页略带漫画般的插图,感觉有意思。拿过去给儿子看,他喜欢看图多字少的东西。2分钟不到,他说看完了。我不信。问他,最喜欢里面哪句话?不要等天下雨,还是自己浇花吧。他回答。这句于他的年龄来说最简单实用。他补充说,就是求人不如求自己。对。我回应他,以后写作文时可以换一种表达,这样,会更新颖一点。
于是,儿子写作业。我回房间读书。爸爸在中间的客厅看电视。屋外,冰冻的湖面映衬出冷清清的`月光,茶花躲开残雪的偎依,悄然绽放。
读了第一章第一节买房还是买梦想?没有特别的好感,不能打动我。时间早,顺着读了下去。
美女为什么不认路?是因为在买车时别人告诉她,女人大都没有方向感,买个GPS吧。于是很依赖GPS。一旦失灵,只有打手机问路。接手机的朋友一声叹息:女人啊,不认路。从一开始,她就没有树立要认路的信念。或者本来有一点,迅速被自己和他人否定。信念决定行动,行动反过来证明信念的对错。不认路是事实,于是彻底投降。
给孩子,要给一个信念,做任何事之前先树信念。你行!父母支持你!怀揣着信念上路才有穿越困难的勇气。
如果遇见恐惧,怎么办?古典教给我一个方法——恐惧保险箱。为自己做一个恐惧保险箱。
1.把所有的恐惧写下来,写到不能写为止。
2.把他们放到一个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
3.把恐惧安放好以后,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4.做好事情回头看看自己的恐惧箱,有几条自己担心的事情发生了。
5.往往自己担心的事情很少会发生。
第一次听说恐惧保险箱,想让自己和孩子试一试。
为自己准备一个成功日记本,每天写下自己认为小成功的事情。坚持做。遇到过不去的砍时,拿出来读一读,想想曾经的辉煌。增强自信。我准备要实施这个计划。我知道要养成一个习惯不是21天,而是要以年为单位。11年给孩子一个礼物——成功日记本。
才读第一章,便有感悟。难怪新东方掌门人喜欢。信念。恐惧保险箱。成功日记本。读到,并能去实施,是我的幸运。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4
把书一打开我就被那些插画吸引住了,于是我带着好奇的想法把那些插图看完了。古典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让我获益匪浅。
第一章讲的是买房的问题,古典老师的观点是: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有人说“房子让我有归属感”,所以他们放弃很多发展的机会,浪费掉创业的机会,花掉自己未来10年转换工作的机会,买了一套房子。其实他们缺乏的是“安全感”,毕竟在这个大城市中,有一个栖身之地,会让人觉得心里踏实。可是在这个房价居高不下的社会,出卖梦想换回来的房子或者安全感,值得么?
书中有讲到努力论:选择不对,努力白费,错误的努力比不努力还要可怕。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未来设定一个大方向,如果方向错误了,那付出再多的努力也是白费的。举个简单而又深刻的例子,如果你从天安门向正西走,希望去颐和园,你能到达么?即使坚持到环绕地球也不行,因为颐和园在天安门的西北边。所以首先要给自己一个正确的.选择,然后再努力地去实现它。
人人都是规划师,关键是自己学会规划和修正,先要打破思维的僵局。拆墙很重要,建墙更重要。人们经常羡慕别人功成名就,抱怨自己时运不济,遇人不淑。其实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就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成功就是这样简单。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15
今天推荐的是古典老师的《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是一本融合了心理学和职业规划为一体的书,这本书又像是《谁动了我的奶酪》的加长版,涉及了心理学、职业规划、人生哲理、哲学等内容,结合真实的生活案例,介绍了人的思维模式要经常随事物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换个角度去思考
很喜欢里面的.一个故事,有一位禅师很喜欢养兰花。在一次外出云游的时候,就把这盆兰花交给徒弟照料。徒弟知道这盆兰花是师傅的心爱之物。于是每天小心照顾,兰花也一直生长得很好。可是,就在禅师回来的前一天,徒弟不小心把兰花摔到地上,花儿摔坏了。徒弟非常担心,一是担心师傅会惩罚自己,二是担心师傅生气伤心。然而,当禅师回来后知道这件事时,不仅没有生气,也没有惩罚徒弟。徒弟问他为什么?他告诉徒弟说:“我当初种这盆花,只是因为喜爱,并不是为了今天生气而种我们要适应变化。变化是不可避免的,遇到变化我们应该沉着应对。
换个方式去行动
如果你是金子,你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到让自己发光的方法。这已经不是一个三顾茅庐的年代,今天的诸葛亮需要博客、微博和影响力,如果是金子,你要提高你的含金量,只要达到一定的含金量,才会成为发光的镜子,当你被挖掘出来,你要经过很痛苦的粘膜。翀翀算浸泡,只要你身上的杂质不好的习惯,屋顶被融掉,然后还要成型,打磨,抛光,然后才成为很有价值的发光的景色。
换个心情去感悟
生活好比镜子,你对它笑,它对你笑。什么是快乐呢?就是做事情既快又乐,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成功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追求优秀的过程。成功在每时每刻,而不是在一瞬间。全身心的投入到当下当地的每一件事情中,不要追悔昨天,也不要忧虑明天。
换个角度去思考,换个方式去行动,换个心情去感悟,拆掉思维里的墙,你会发现墙外的世界更华丽,也许成功就是这么简单。当你投入身心的去工作的时候,你会感觉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与乐趣。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相关文章: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后感04-28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04-09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心得05-15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04-04
《拆掉思维的墙》读后感心得范文09-02
主题墙的教案01-07
墙大班教案01-29
生日墙教案12-16
初中作文:门与墙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