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读后感

时间:2024-06-13 08:18: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汉字》读后感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汉字》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汉字》读后感

《汉字》读后感1

  最近读了著名学者蒋勋写的《汉字书法之美》,非常喜欢,留一点阅读感想吧!

  声音与图像

  这世界上保留下的象形文字非常少,汉字就是其中之一。以往学者们一直以为带有很多图案的古埃及文也是象形文字,后来因“罗塞塔石碑”(上面对照刻下了古希腊文、柯普特文、古埃及文)的出土,才发现原来古埃及文中的那些图案还是在表音,也不是象形文字。

  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字大都是声音的记录,而汉字却是形象的记录,这就使得中国人一直以来的思维必然与其它使用拼音文字的民族思维方式不同,使用象形文字应该使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强。因西方文化从声音出发思考问题,声音对于其文化来说非常重要,所以西方人重视朗读、重视表达。

  同一时间发展出来的汉字文学《诗经》却恰巧相反——寓繁于简,简单几个对仗工整、音韵齐整的句子,就把复杂的时间空间变成一种“领悟”。

  汉字文学似乎更适合“领悟”而不是“说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仅仅十六个字,时间的逝去,空间的改变,人事情感的沧桑,景物的变更,心事的喟叹,一一都在整齐精简的排比中,文字的格律性本身变成一种强固的美学。”

  我有一种模糊的感觉,正是因为上述原因才使得西方的音乐特别强调完整的逻辑性,而中国的古乐则截然不同,就好象是要从山中抓住一缕柔风、水中拮取一片波光,连音乐都象图画以及文字(简化的图画)一样处处有着“留白”,让人去领悟去想象……也就是说,中国的音乐也好,文字也好,图画也好,其基本的气息都是清淡而跳跃的,也许其表达并不连贯,但却非常适合去细细体会,受者的感觉越细腻,感受到的层次就越丰富。

  中国的文字来自图画,这些图画打根儿上又都来自于自然万物,所以中国文化与自然简直有切不断的血脉联系,从诗经到后世的所有文章,“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吐言天拔,出于自然”,言必从自然开始,每首诗都似乎在描绘一幅画卷,离了自然,中国所有的艺术门类简直就没了吸收养分的土壤!

  欧洲一直使用拼音文字,才使得各国因发言不同而文字也不同,因为这些不同,所以欧洲在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状态。而中国因汉字的统一,尽管也存在“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情况,但在这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即使走到所谓“天涯海角”可能听不懂当地话,但还可以通过统一的文字来交流!想当初有人想把汉字改造成拼音文字,这就如同要切断我们互相联系的根脉一样了。

  简体与繁体

  甲骨文和金文是同时期存在的,小篆和秦隶也是同时期存在的,同一个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上就有差别,在小篆和秦隶上也有差别,为什么呢?因为它们的功用不同。金文、小篆都是国家重要典礼、仪式上使用的文字,就必须是端庄、繁复、雍容的,而甲骨文虽然是巫师用来与神灵沟通、隶书是小吏们用来记录行政文书,不能说不重要,但因为每天都要大量使用,为了提高效率,就必须把图像简化,简化到甚至一些甲、骨上刻的字与我们今天的简体字没大区别。

  纵观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其实不难发现,文字的发展有时在向简化方向发展,而有时又在向繁化方向发展,所以,在汉字的繁简之争中,我到没觉得简化文字有什么特别不对,不过简化的基本思想应该是按意简化,按音简化是容易混淆字意的,无论怎样只要别往拼音文字上靠就好!

  美与技

  蒋勋将“笔阵图”和“永字八法”做了对比,在我看来就是美与技的对比,“笔阵图”是当年王羲之的老师卫夫人对汉字的基本笔画所做的比喻:

  “点”如高峰坠石;

  “一”如千里阵云;

  “竖”如万岁枯藤;

  “撇”如陆断犀象;

  “弋”如百钧弩发;

  “力”如劲弩筋节;

  “辶”如崩浪雷奔;(书法课上,小林老师讲到此,选了《兰亭序》中的“九”字,并且配了那卷起之惊涛骇浪的图片,我觉得更合适)

  截取了《兰亭序》中的前四个字,以上的七个笔画在这四个字中基本都能找到,让我们好好看看这里面的“高峰坠石”“万岁枯藤”“陆断犀象”“崩浪雷奔”吧!

  笔阵图不仅仅在说形象,里面还包含了速度、质感、气势……卫夫人教给王羲之的不是技巧而是感觉,而“感觉的丰富,是审美的`开始”!

  毫不夸张的说,在小林老师第一次的书法课上讲到这些比喻时,真的让我心潮澎湃!我那么喜欢旅游,为的是什么,就因为在旅途中,我真的看到过那沉重的高峰坠石、无比开阔的千里阵云,在原始森林中也真的看到过那坚韧的万岁枯藤!没有感受过那强烈的自然之美、自然之力量,又怎能深切体会这些比喻?

  而“永字八法”也是在教初学者如何书写这些基本笔画,且很明显是在《笔阵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这个则完全是技法和动作上的比喻了:

  “永字八法”把“永”这个字,依照书写先后分为八个元素:

  “侧”(点),

  “勒”(横平),

  “努”(竖),

  “擢”(钩),

  “策”(仰横),

  “掠”(长撇),

  “啄”(短撇),

  “磔”(捺)。

  我不知道当年的孩子在被传授“永字八法”的时候是什么感受,反正在我看来,孩子相较于成人,动作协调能力是要差一些的,用这么复杂的动作来形容每个笔画,让孩子理解得多费劲呢?相比之下,难道不是对自然的感受更为重要吗?书圣之所以能成为书圣,一定得益于卫夫人当年为他在心中打开了无比开阔的气象!

  就象蒋勋所说:“笔阵图更看重在线条联结通向自然界万事万物的感觉,更侧重美学教育,而‘永字八法’则是侧重在技巧和形式上!……‘审美’必须是跟自己生命息息相关的活动,失去了回归自身的感受,艺术与美都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汉字书法之美

  蒋勋从大汶口出土的五千多年前黑陶尊上的“旦”讲起,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汉隶”、“行书”、“草书”、“楷书”一路下去,介绍了王羲之、王献之、王珣、孙过庭、张旭、颜真卿、柳公权、杨凝式、苏轼、黄庭坚、米芾、宋徽宗、赵孟頫、杨维祯、徐渭、郑板桥等诸多书家及其作品,将汉字书法之美一一呈现。读完后让人仿佛被带着透过了那千年翰墨游目骋怀,回头看到了我们的古人怎样“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闭目掩卷,我的心里愈加清晰,自己为什么要学习书法?那就是:通过写字,丰富感觉,回归自身,体悟生命。

《汉字》读后感2

  这个星期,潘老师带领我们一起遨游汉字王国,使我收获了许多。

  首先,我们通过课本对汉字进行综合性学习。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汉字的演变历史,那幽默风趣的歇后语和谐音的小笑话,让我们在开心之余,看到了错别字闹出的笑话,文中对汉字的赞美,向我们展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通过汉子的综合学习,让我懂得了中国汉字的古老神奇,博大精深。也让我们明白,汉字承载文明,我们不能乱用汉字的道理。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汉字,遨游汉字王国,老师让我们四人一组合办一张《汉字手抄报》,我们每个人通过上网,看书,查找到了许多有趣的歇后语,猜谜,妙趣横生的谐音,寓意非凡的古诗和对联……在经过相互积极的讨论和认真地筛选,我们都非常珍惜老师让我们增加友谊,增长知识的`良苦用心,都完美地制定好手抄报。这次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更进一步体会到了中国汉字文化的浩瀚壮观,源远流长,也更加让我懂得了认真学习好祖国文字的重要性,要学好、写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我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更加喜爱并弘扬中国的汉字文化。

《汉字》读后感3

  这本好书的名字叫做《汉字王国》,作者是瑞典著名女汉学家林西莉。当我读完一遍之后,被书中对汉字独特细腻的品味和汉字之美深深震撼和叹服了,于是我又把整本书反复读了五六次,每一次都陶醉在那浩瀚美妙的汉字王国中流连忘返。

  有人说,每个汉字都像一首诗;有人说,每个汉字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而我认为,汉字是一个庞大繁荣的王国,每个汉字都有属于自己的分工,拥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现在有许多同学都不喜欢学习语文,原因之一就是普遍认为“汉字太枯燥”。我想这本《汉字王国》就是一本不错的好书。它既能使同学们感到兴趣盎然,又能让我们品味汉字独特的魅力,增加同学们学习汉语汉字的兴趣。所以,今天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你,希望你也能懂汉字、品汉字、写对汉字,做一个真真正正的的中国人。

  小小汉字可不小,我们都应理解她,好了,希望你也能像我一样,爱书,爱汉字。

《汉字》读后感4

  一个深秋的下午,老师给我们拿来几本书,第一眼就看到了《飞翔的汉字》心想:什么样的汉字可以飞翔呢?于是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这本书阅读

  我迫不及待的拿上了我心爱的.书,翻开前言我才知道,这本书的作者是赵丽宏。赵丽宏是一位散文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作品常被翻译成: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日语、阿拉伯语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发表出版……多了不起的作家啊,写的书一定好看。

  回到家,迫不及待的就打开了书的目录,一个特别稀奇的文章题目印入眼帘——《囚蚁》,我上网查了一下囚的意思是拘禁,蚁就是蚂蚁,我就想:为什么要拘禁蚂蚁呢?翻开书不一会儿就被内容吸引。文中的主人公“我”小时就对蚂蚁特别有好感。一次,“我”和妹妹忽发奇想:把蚂蚁们像小鸡小鸭一样养起来。于是,“我”把蚂蚁装进了玻璃杯,精心照料它们,可是最后,蚂蚁们不吃也不喝,全都死了。“我”又把一些蚂蚁放进了透气而又舒适的火柴盒里,结果这些蚂蚁还是逃走了。

  读完后,我明白了,就连这些小而不起眼的蚂蚁也渴望自由,它们并不愿意被关起来,在安乐窝里享福,它们宁愿勤勤恳恳地劳动,自食其力,而我们也需要自由,有时,写完作业想弹弹琴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父母的眼里只会让我们学习,我们的“自由”时光早已飞之而去。

  读《囚蚁》思“自由”,读《飞翔的汉字》我的思绪也跟着飞到了很远很远……这本书的力量就是这样神奇!

《汉字》读后感5

  香港爱国学者安子介先生以深沉的爱国热情,撰著了《解开汉字之谜》这部汉字研究著作。这部集科学性、趣味性于一炉,充满机智幽默的汉字研究新著,对于弘扬中华文化,使汉字更好地为当代世界所理解,让汉字更好地传播,必将产生良好的影响。

  汉字是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文化财富,它在中华文明史上、乃至世界文明史上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后,也必将继续发挥其应有作用。也许会像安先生所预见的:“廿一世纪是汉字发挥威力的时代。”这是有可能的。对于我们祖先创造的这份极宝贵的文化财富—安先生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财富,建国40多年来,研究得很不够,特别是在深度上、创新方面,有更大的欠缺。面对新世纪,我们必须加强汉字的研究,使它能发挥更大的“威力”。安子介先生《解开汉字之谜》在这方面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安先生这部研究汉字的新著着意在创新,但他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安先生对《说文解字》、《正字通》、《玉篇》等经典字书,对甲骨、金文等均有深湛的研究。他在创新时常借助于传统,借助于前人研究的成果。如第十七章解释“得”字时,还原为小篆“得”,这样,再解释为钱(贝)到手为得,就很自然,容易理解,也容易被接受。此种情况在《解开汉字之谜》中所在多是。

  当然,《解开汉字之谜》主要的贡献在于创新。安先生认为汉字创制虽有“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之说,但“大部分是‘会意字”,。然而,他的“会意字”并不囿守传统的“会意”,而是通过丰富、合理的想像,“会”出新“意”来。安先生的想象力很丰富,通过想象去“会”出来的新“意”,是对汉字的新的解释。这些新解释有它的根据,有某种合理性。如在解释“帆”字时,安先生解释为“在汛滥的水上挂着一条长布”使漂浮的船行驶快速。”又如解释“利”字时,安先生解释为“用手将‘刀’加于‘禾’谷茎时,人们除了想到‘好’之外,不会再期望有其他,这就是‘有利’。这些新解,同传统的字书解释不一样。这是安先生的创新。这种情况安先生自谦曰“杜撰”,但应该说这是研究汉字的一种很有特色的创新。他的“会意”并不作过多的考证,而多是采用“拆字”的方法。安先生认为“只求在逻辑上能说得过去,我就采用我的解释”。这是他研究汉字的新方法。这种研究方法,在方法论上也许能形成新的系统,在汉字研究领域能给人以新的启示。

《汉字》读后感6

  书共有二十三章,每一章的内容都非常有趣,让我重新领略到了汉字的美。在读这本书前,我对于汉字的认识只是平时用的简简单单的简体字,没想到汉字对于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如此重要,甚至可以说汉字是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标志。

  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汉字的演变这一章。汉字的正式文字自甲骨文开始,这些文字是契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甲骨文发现的故事更是十分有趣,是一个叫王懿荣的人,因生病需要中药“龙骨”,他在家人买回来的“龙骨”上发现了一些歪歪扭扭奇怪的文字,而王懿荣正好有喜好金石学,对古文字有一定的了解,他觉得这“龙骨”不是一般的药材,便去调查这些“龙骨”的来源,并将要点所有带有文字的“龙骨”买回。然而,当时的农民们去因为种种原因,把这些珍贵的“龙骨”卖了。经过王懿荣的精心研究,这“龙骨”上的字是比当时的古文字更古老的文字。这确实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大的发现,而我觉得有些遗憾的是,这些珍贵的史料却被那些只知道赚钱的农民白白浪费了。近代的学者对这些甲骨文的研究已经越来越深入了,这些文字,现在的普通人应该都很难辨别了,我也十分佩服那些仍然在孜孜不倦地研究的学者,他们对中国汉字的发展算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甲骨文后来有发展成了金文,这是一种可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后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全国使用统一的文字,就是小篆:再后来就渐渐演变成了隶书,“隶变”也陈伟汉字古今问的分水岭;到了汉初时期,又由汉隶演变成了草书字体;汉末时期,又出现了楷书,这种字体也一直通用至今;此外,还有一种行书也一直流行至今,陈为了人们日常使用的一种手写字体。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字体之一,用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字体写成的文字。形成了一种书法,各种字体的书法大放异彩,成为与画并称的一种高超精美的艺术,高水平的书法成为一种精湛的艺术珍品,而学习书法的'我也深深感受到了书法的美。

  世界上有许许多多古老的文字,而它们都没能要过消失的命运,唯独只有我们的汉字,从产生到现在,虽然它经历了蛮长的历史演变和自我改革,但还是保持了它的完整体系,生气勃勃的活了下来。

  汉字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中华儿女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汉语,正是因为汉语的存在,使能绵延几千年:我们也应该将我们的汉字文化发扬光大,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感受的中华文字的无穷魅力!

《汉字》读后感7

  “我们中国的汉字,落笔成画,留下五千年的历史,让世界都认识。我们中国的汉字,一撇一捺都是故事……”听着这首《生僻字》,我的心里热血沸腾,感叹中国的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这时,我瞟见了一旁桌子上的书《被委屈的汉字》,心中便涌出了一股好奇。汉字为什么会委屈呢?难道字也有人的情感吗?就这样,我带着这些疑问和满心的好奇,翻开了这本书。此时,我才明白:原来汉字之所以会委屈,是因为有很多成语或常用的`谚语、俗语因人们的讹传,意思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比如:“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看到这句话,就让我们不由得想到,做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要狠毒呢?但其实这句话原本为“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意思是:气量小的人不能算君子,肚量小的人称不上大丈夫。教导人们做事要有肚量,做人要有气度,而不是狠毒。这么一句传播正能量的谚语,却因为人们的讹传变成了负能量,你说他委不委屈?

  再比如:“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乍一看,这句话很简单、很容易理解,就是说人多力量大嘛。但仔细一思考,为什么非要说臭皮匠呢?难道不能说臭瓦匠、臭鞋匠吗?而且皮匠并不会带兵打仗、出谋划策啊,怎么能与诸葛亮相比较呢?其实,这里所说的皮匠是指“裨将”,而裨将就是军队中分管一方的军官。如果原说法是“三个臭裨将,顶个诸葛亮。”那么就可以这样解释:三个小军官的智慧集中起来顶得过元帅的才智,这才是这句谚语的原字和原意。也就是说,后人以讹传讹,将“裨将”误传成“皮匠”,造成了人们的误解。诸如此类的俗语、谚语、成语还有许多。

  通过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了古人创造汉字的初衷。也让我知道了: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有悲欢离合和喜怒哀乐,甚至有聪明的和被委屈的。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是中华文明一脉相传的见证,是维系中华儿女沟通和文明的纽带,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份文化传播下去。

《汉字》读后感8

  乍看书名,可能大家会和我一样以为书中所写的内容都是与动物园相关的,其实不然。可以说这是一本被书名耽误的与汉字相关的“百科全书”,它是我过去这个暑假所看的有关汉字的书中最好看的.一本,相当精彩,我对作者朱孟仪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何这么说呢?且听我细细讲你听。

  既然书名提到汉字,那么必不可少的书中的内容肯定与汉字有关,又提到动物园,那肯定也与动物相关联,的确如此,翻开目录,你就会发现全书每个章节基本上都是动物名称,除了书后所附的四篇汉字植物园的内容。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点,就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重点剖析汉字中一个类属,很聚焦。

  然而,如果你以为全书局限于讲动物,那就错了。除了汉字,除了动物,作者在每一个篇章中所选取的角度都各不相同,包罗万象,准确来讲,这本书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类文章,而应该算散文,很多内容让我惊艳:竟然可以联系到这个主题?!比如讲蛇,作者分析鲁迅,因为鲁迅属蛇,还曾用过一个笔名:它音,这里的它指的就是蛇;再比如讲翟,作者详细讲了墨子,因为墨子名翟……书中很多东西都是我所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新鲜的知识,所以读起来非常过瘾。

  我大致地统计了一下,讲汉字之余,书中包含的内容有如下范畴:历史(溯源汉字的时候不可避免地一定必须提到汉字在每个阶段的样态、成因等等)、地理、生物(包括植物学、生态学、遗传学)、政治、哲学、美学、文学(讲蚊子的时候作者一口气列举了9个与蚊子有关的诗句)、人类学、心理学、考古学、经济学、教育学(讲跳蚤的时候作者关注到了现在中国人普遍的教育观与教育方式)、天文学、社会学,还包括吃文化、宗教文化。

  不得不说,朱孟仪这是一位博学的人,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对汉字包含深切的爱,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热爱,近乎痴迷地探寻汉字起源,求溯与汉字相关的东西,然后写下来,与我们分享。诚如作者所讲,每一个方块汉字都是一扇窗、一扇门,我们打开折扇门窗,窥见万千世界。

  感恩!以这本书结束暑假的学习,我感到十分满足。

《汉字》读后感9

  步入这个寒冷的冬季,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宅在家里,手捧一本心爱的书——《汉字奇兵》,体会着字里行间的含义和韵味,该是多么的惬意。

  张之路的《汉字奇兵》将我带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主人公莫千雯是清朝一位精通文字、珍视书籍的绝世美女。她在寻找书籍的路途中邂逅侠义书生杨天飒,二人一见钟情。不久后,她又因救杨天飒而变成汉字。300年后,杨天飒转世为桑南,变成了寸许的小人,来到了汉字世界,他见到了汉字“雯”,他们又帮助“爽”的部队找到了亲人。最后,桑南终于回忆起300年前的往事,与“雯”相拥而泣。而幕后凶手“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跳进火峰自杀。

  这是一部爱情故事,书中表达着男女之间真挚的情谊——“今生,来世,一定相见”。

  这是一部历史故事,讲述了汉字的四千年历史,又以生动活泼的语言,使汉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这是一部道德故事,桑南的`正义深深的感染了我,体现出人类对正义的追求与奉献。邪不压正,正是这部书中的内容体现。

  这也是一部文化故事,对于我们;来说,汉字的历史、含义以及造字方法,都是可以储存在我们知识库中的宝藏。

  我既被作者的丰富想象所吸引,也被桑南和千雯的情谊所打动,更被桑南正义凛然的话语所感染。看书的同时,知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存进我们的大脑。同时感悟到:邪恶的势力终究会被善良正义的事物所镇压。

《汉字》读后感10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暑假里,我拜读了《被委屈的汉字》这本书,不仅有感受,更多的是收获。一看的到这名字,我就想了起来,咦?中国汉字数不清,还头一次听说被委屈的汉字呢!这可真新鲜。我饶有兴趣,如饥似渴般看了起来。

  “听说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吗?这句谚语的皮匠其实是被委屈的。”我一看立马陷入了沉思,难道用了这么久的谚语还有误?不过仔细想想,好像还有点对,这谚语的意义是让大家团结,三个再差的人取长补短,也能比得上一个最好的`人。可这谚语的臭皮匠和古今流芳百世的诸葛亮比什么呢?手艺活吗?那一个再差的皮匠做的鞋也会比诸葛亮做的好啊。比智谋打仗方面吗?可皮匠连仗都没打过,哪怕是100个皮匠带兵打仗,也不如诸葛亮哇!接着看下去,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原句谚语是:三个臭脾将,顶个诸葛亮,(裨将指一些小军官)裨将可真委屈!

  说起“无奸不商”,我们头脑中立刻会浮现商人斤斤计较的奸诈之相。可是你们知道吗?无奸不商,其原意写作“无尖不商”,是指生意场上的习俗,总要给客人一点儿“添头”,卖家量米时用红米戒尺削平,以确保分量充足,待银货两讫之后,商家会另舀点儿米,加在米斗上,使其鼓出一个尖头,以表示诚意和厚道。一个“尖”字,一个“奸”字,简直是好坏两重天呢!

  如果我问大家,“呆若木鸡”是什么意思?你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形容呆呆的,傻傻的,不知所措的样子。可是大家知道吗?“呆若木鸡”不是真呆,它的本义是指:以其呆状使精神凝聚期内,以纹丝不动之功,达到令敌人闻风而逃之效。

  还有一句让人哭笑不得的谚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那以此类推,是不是嫁猪随猪,嫁牛随牛呢?我摸不着头脑了。不过看到后面我才明白,原句谚语其实是“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嫁乞讨者或年老者都要度过一辈子,而不是那些变鸡变狗之说。

  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的中国汉字,有着丰富的内涵,倘若追根溯源的话,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汉字是有生命的,它有悲欢离合,也有喜怒哀乐。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看来以后真的要好好学习,不然什么都不知道呢!

《汉字》读后感11

  真草隶篆是现今文字的基本书写方式,尤其是“真”,楷书,已经成为流行的模本,殊不知,从文字的产生,演化至今,不知经历了多少岁月的洗礼,才成就今天这恢弘气势。

  文字的产生大约是公元前3000年。甲骨文,金文,我们从名字的命名上就可以看出,他们所书写的材质,兽骨和器皿。而原始的文字,远没有今天这么丰富,而且非常的象形,字少,笔画多,象形,意义简单,是只要的特点,但是已经渐渐不能广泛的满足大众的需要了。作为从未出现文化断层的古国,文字也同样是源远流长。

  可以说,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的一大发明,也是跃上文明台阶不可或缺的重量级标志。汉字作为象形文字,还产生了书法这一艺术形式,不但传承中国文化,还极具东方古国的标志。

  只是,中国文字在演化过程中,不知道还有多少美丽的文字,已经消亡在历史的尘埃里。曾经还有一阵兴起的汉语热,但是和英语在中国的普及程度,那也只能呵呵呵了。

  在学习古文字,古汉语的时候,课上曾经讨论过有关汉字的简化的问题。作为讲授古汉语的.老教授,给我们这些黄毛小儿展示了古汉语的风采,无论是从音韵学训诂学,还是古文学,都极大地开了眼界。如今,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不妨使用古汉语,但是,对于交流和平常的写作,还是简化的汉字来的简单快捷。

  尽管,汉字从古代演化至今,我们光从字面已经很难猜出字的原意以及出处了。尽管有一些文字还保留了象声写意等的痕迹,如“清,钟”等,还有“明”等。我们现在一个洗可以代表洗脸洗澡洗手洗脚洗头等等一系列的意义,可是,在古代,不同的字则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却是不容混淆的,例如涕是“眼泪”,泗才是“鼻涕”。如果不是专门学习文字或者古汉语的,简单的语文课,是很难窥到文字的精髓的。

  文化得到传承,文字能继续发扬光大,书法可以吸引更多人关注,是很多人的初衷吧。就让这满满的民族自豪感发扬光大吧。这一本有关的文字的小百科全书,真真是一本好书。

《汉字》读后感12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图解汉子的故事》的书。

  如果用一段间断的话语来形容这本《图解汉字的故事》的话,那么一定是“一字一图,诠释汉字的形与意;生动解说,讲述汉字的根与源。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探寻汉字的.前世今生”。这是一本让青少年了解中国汉字趣味的通俗读物。全书选取了200来个常用汉字,用图画加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讲解每个汉字。一字一图,让你一眼看懂汉字的形与义。每个字一个演变过程,展示了他们的前世今生。每个字一则妙趣横生的小故事,讲述了汉字中深藏的中华文化、历史、文学知识。

  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喜欢,更可以说热衷学英语,出国更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在这种形势下,汉字被很多人淡忘,逐渐丧失了它的美感和功能;还有,人们用计算机、手机等打字,渐渐忽视了汉字书写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国家现在小到个人,大到社会都越来越重视汉字的传承与推广。像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就是传播汉字的重要途径。而这本书更是我们学习汉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值得每一个小学生甚至是大人好好去读,去学习。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该好好学习汉字,了解汉字背后的传统文化,并担负起弘扬汉字文化的众任。

《汉字》读后感13

  小时候,汉字对牙牙学语的我来说,好像天书一样,深奥难懂,慢慢地,妈妈买了许多生字卡给我,叫我认字,我经常颠三倒四,字都拿反了,也弄出了不少笑话…。后来随着书越读越多,也渐渐认识了一些简单的汉字,平时每次经过商店,我也会奶声奶气地将商店的招牌读出来,引起周围人的赞赏,这就是我对汉字的启蒙,汉字读后感。

  小学读书后,学了一篇课文之后的生字就死记硬背下来了,觉得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从来没有留意汉字有什么奥妙,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自从读了“汉字王国”之后,我才真正感觉到汉字是多么的奇妙和神奇!

  “汉字王国”是瑞典作家林西莉的作品,它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汉字的起源、变迁,汉字主要分为:甲骨文、金文、草书、行书、楷书等等…。比如“口”字,像孩子画的一张大笑的嘴;又比如“支”字,像一只手抓着一根树枝…。每个汉字都有它的故事,现在我才知道,汉字不用死记硬背的,有它自己记忆的方法。

  汉字是世界上最难学的一种文字,许多外国人都搞不清中国的这种方块字是怎么记的。汉字对于他们是非常神秘而时髦的,他们经常穿着写着汉字的恤衫,好象龙、舞、功夫等等招摇过市。

  我还很喜欢听“中国话”这首歌,它唱出了汉字在世界上越来越重要,我为我是中国人,会世界上最难学、最古老、最优美的文字而感到骄傲!

  “汉字王国”我还没看完,我还会经常翻翻,一个外国人对汉字都这么有研究,我有什么理由不好好仔细阅读它呢?!汉字——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这是我对汉字新的认识。原来它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有着独特性格的精灵。

  通过这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有不少感触和收获。让我深深感受到了汉字的无限活力与奇特魅力!汉字,它还不只是神奇,还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呢!

  我不仅有感受,更多的是收获。我了解到了仓颉创造文字的过程;了解到了“册”“典”“删”的来历;另外还有汉字的演变过程;也欣赏了著名书法家的字体,读后感《汉字读后感》。他们的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令我赞叹不已!

  令我感触最深的还是第7课《我爱你,中国的汉字》,这篇课文其文笔优美,语句非常生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的修辞手法大量出现,文章很出彩、写得很灵活。好词佳句贯穿全文,很值得我们学习。通过这一课,让我更加的热爱汉字了!因课文中所描写“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呢?”让我为中华汉字所自豪。我也坚信,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汉字将越来越被世人所珍爱!学习了这篇课文后,让我对汉字也有了新的看法:以前,我只认为汉字是僵硬的符号,把这些汉字写在作业本上也只是为了完成作业,从不曾想过去细细品味汉字转。可现在,我在写作时还常常为我面前这一个个方块字而动情,它们好像充满活力。像一群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立刻把你的情绪调动起来;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使你精神饱满。这时,我仿佛置身与其中,与那些活泼可爱的'汉字一同打闹着,不受拘束地享受自己的欢乐。

  真的,在学习了《我爱你,中国的汉字》后,现在一提起汉字我不禁肃然起敬,并为祖先的创造赞叹不已。这些由笔画组成的奇妙组合,同人的气质多么相近:正如第7课所说,看到这些汉字你会产生联想。你看吧,第个字都有不同的风韵。

  看到“春天”顿时眼前花红柳绿,仿佛一阵春风佛面而过;看到“夏天”马上骄阳似火,大地冒烟,浑身发热;看到“秋天”立刻想到果树上那一个个诱人的苹果张开嘴对我笑,农民伯伯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看到“冬天”好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顿时眼前一片洁白,像是走进了玉琢冰雕的华丽城堡。再把这些奇妙的字连缀成句,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这单元的学习给了我太多太多的感受和收获,让我对汉字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在提起汉字,用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我对它的热爱之情。只想把这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爱你,中国的汉字!”

《汉字》读后感14

  在这篇文章中陆佳蕾是一个外语科的女生,班上排名排在倒数十名。她朴素低调,认真踏实,为了不让自己掉队,她勤奋学习,刻苦努力,在学习中不断分析,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上进。经过努力,她终于从班上倒数十名进入了班上前十名,,她的品质让她成为了汉字听写的代表,可她仍认为自己是团队里最差的,仍在不停的努力,在决赛中,一个从没有出现过的词语出现在她的题目里,她凭借着自己的'头脑和理解能力写出了这个词语,从而获得了冠军。在记者采访时,陆佳蕾只是说着自己的缺点,而不是优点,面对所有情况,她也是从容淡定的。

  这个女孩身上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她的朴素低调,她的认真踏实,她的刻苦勤奋,她的不断进步,她的谦虚,她的从容淡定,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动力是我们上进的必需,而想要上进就必须刻苦努力,把学会的东西融会贯通,而且要学会变通。而且,不管面对任何情况我们都要从容淡定,这样才能找到出路。谦虚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品质,古人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成功的重要品质之一。朴素低调换句话说就是谦虚,而认真踏实则是我们对待一件事情的态度,做一件事态度很重要。

  成功就要脚踏实地,没有什么事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汉字》读后感15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它地域宽广,天南海北,各有其自身的特点,当今中华民族的汉字演变,孕育了强大的美学价值。而从中国汉字发展可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都不禁感叹中国汉字的魅力,在新时代中,如何将做有为青年与中华文化结合起来,变成了当今时代青年的目标。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弘扬需要广大青年强壮其枝。面对多元文化,当代青年理应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的意识、敢于实践的行动。青年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力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的时代。传承前辈留下来的美德,品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弘扬青年创新后的文化风气。强壮其之,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守正创新。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弘扬需要广大青年厚植其根。要善于知行合一,迈稳步子,夯实根基,久久为功。面对纷繁多变得社会现象、社会思潮,我们理应学习中华文化,了解其丰富内涵。并面对众多变化,更应坚守自己的立场,打实中华文化的`根,并对它精心栽培,付出自己的心血。厚植其根,了解中华文化的内涵,精心培育。

  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弘扬需要广大青年繁茂其叶。当代青年要在求同存异,包容开放中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文化,青年们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理应广泛社交,介绍并讲解中华文化,让更多青年了解中华文化并参与弘扬中华文化这一行列,争做中国汉字,中华文化的引领者,倡导者。加强对中华文化的弘扬,还应坚定文化自信。繁茂其叶,坚定中华文化的内涵,发扬光大中华文化。

  青年要乘势而上,在文化传承与发展弘扬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精彩,新时代青年不仅要赞美中华文化,更应将做有为青年与其相结合,让自己大放光彩。

【《汉字》读后感】相关文章:

汉字奇兵读后感 汉字奇兵读后感03-30

我与汉字06-24

被亵渎的汉字06-28

中华汉字06-28

汉字来历06-24

有趣的汉字06-24

汉字的来历06-26

汉字的自白06-29

有趣的汉字06-25

汉字的艺术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