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呐喊》读后感 推荐度:
- 呐喊读后感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优)《呐喊》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呐喊》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鲁迅先生笔下的文字是充满着力量的,他的代表作《呐喊》犹如黑夜中的闪电,在那个被封建礼教束缚思想的年代,劈下一道道刺眼的光亮,让民众从浑噩中觉醒,迅速积蓄反抗恶势力的力量。
这部作品描绘的是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社会现象,揭露了社会矛盾以及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更有着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但也有对普通劳动者善良、有责任心等高尚品质的赞美。比如《一件小事》就是一篇赞扬人力车夫正直、勇于负责的文章。
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我”乘坐一辆人力车外出,人力车夫不小心撞到一位穿着破旧的老妇人。当时,“我”发现老妇人并无大碍,又不想被其他人发现,便急忙喊车夫尽早离开。但车夫毫不犹豫地把老妇人拉上了车,送往了巡警分驻所去承担责任。此时,“我”忽然发现车夫满身灰尘的背影越来越高大,不由地让人仰望。
文章中人力车夫正直、善良、无私、敢于担责的高大形象映衬出“我”的渺小、狭隘,“我”内心的愧疚感油然而生,并开始自我反省。“我”从一个人力车夫身上看到生活的希望,获得改造自我的力量。“我”是当时想努力改造自我的知识分子的典范,同时,也投射出鲁迅先生自己的感受,我们亦能从中看到鲁迅先生本人的影子。
作为当时的一名知识分子,鲁迅先生对国家命运和前途无限担忧,对麻木的民众痛心疾首,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唤醒民众,改变国家命运,这也正是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主要原因。从《呐喊》这部书的自序中,能够看出鲁迅先生希望改变当时社会现状的热切愿望。在那个年代,鲁迅先生用手中的笔写下震撼人心、充满力量的文字,这些带着希望的文字既是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呐喊,更是对崭新世界的呼唤。他想让人民觉醒,冲破思想枷锁,真正成为有独立思想的人、敢于斗争的人。唯有觉醒,人民才有希望,未来才有希望,中国才有希望。
我想,鲁迅先生就是知识分子该有的模样,针砭时弊,勇于直面问题,敢于自我革新,敢于担当作为。鲁迅先生把“为民请命”“舍身为国”的人称为“民族脊梁”,而他正是中国文人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