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论语心得》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语心得》读后感1
以前读《论语》,是希望语文考试不失分。
现在读孔子,是期望生活得更有智慧。
孔子生存于春秋乱世,他的成长背景是平凡而贫穷的。
在一切不利因素的夹击之下,孔子却激发了生命的潜能,乃至成为“圣人”。
孔子的言论及行为,并无神秘色彩,人人可以效法,只要持之以恒,也会产生让人满意的效果。
孔子亲自教导的学生,自然成为《论语》的第一代受益者。
学生们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人格的转化与提升可以达到如此高妙的程度,不免心悦诚服,且愿意随从孔子周游列国。
甚至到了孔子辞世之后,众多弟子还在他的墓旁筑屋而居,守丧三年,回忆与讲述老师的教导,于是也就有了传世的《论语》。
孔子每隔十年就有不同的进展。
如果人生只是一个平面的过程,由生到死,那样的'人生非常无聊且毫无意义,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所得到的一切最后都会消逝无踪。
人生惟一不会失去的,乃是由内而发的潜能,实现自我的要求。
孔子就是由“知”的潜能开始,开拓心灵及视野,让自己的知、情、意得到充分开发,从一个平凡的人演变为明白宇宙人生的道理及使命,了解自己在时代中所特有的意义,再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自得其乐。
孔子这样的人并不是神话,而是可以达到的具体表现。
人生意义的重点不在于人是快乐的或痛苦的,而要看个人是否能善用机缘所带来的挑战,让自己成长。
人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能让自己的人格成长。
每个人刚生下来时,情况都差不多,但是到生命结束时,却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因为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不断作出选择。
《论语心得》读后感2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它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论语》中始终如一地贯穿了他的这一思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公元前552或前551——前479)。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论语》这本书流传至今,历经了20xx多年。我不由得大吃一惊,心想:历经两千多年的书,想必也有它的独特之处吧,要不然它也不会这么著名。
我又一次翻开书,开始细细的品味了。我看见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意思是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走,除了我之外的两个人,一定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我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是缺点的话,就把它当成一面镜子,看看自己有没有一样的缺点,如果有就要立刻改过来。”是啊,这句话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短处,反之,每个人也都有长处。所以,重要的是,我们能不能学习别人的长处,并且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进一步。我忽然想到了五年级时,我们班里有几个人写的字蛮漂亮的,我十分羡慕,就有时候会去练练字,但是没过两个月就渐渐淡忘了,后来索性就不练了。
直到六年级下册时,我才又下定决心练字了,因为虽然不算特别难看,可是有时候考试时会因为写的不清楚而白白扣分。我就慢慢地开始把字形矫正过来,可是写那些字的时候特别费力,常常写了一会儿就手酸的要命,但是我每当这时候,就会想起别人那好看的字,暗暗鼓励自己,渐渐地,渐渐地,我写的时候就越来越顺手了。
《论语心得》读后感3
最近我读了一本叫《传统文化》的书,其中我觉得最有道理的是孔子的《论语》八则。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回味深刻。其中,我记忆最深的有这两句是:其中一句是,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孔子说,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地积累知识;勤奋学习,从不自满;教导别人,从不厌倦。这些我是否都做到了呢?
我认为孔子这句话说得十分有道理,别人来请教我们的时候,我们也要谦虚,要耐心的教给别人,不能厌烦,这一点,我觉得我做的不是很好,因为有时候朋友来问我问题时,我因为自己的一些私人的事情,会拒绝他们,我以后一定要改正。我们学习是永远不会学完的,所以我们不要对学习轻易满足,我觉着这一点,我做到了。我看到有的同学比我学习好,我会把他看做我的榜样,去追赶他。追上后,我还是不会满足,我会再去追赶更好的同学。
另一句话是: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思为下矣。意思是:孔子说,生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才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人,是最下等的人。
背过这句话以后,我想:我是第几等人呢?我不是生来就知道的人,也不是遇到困难才学习的人,更不是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人呀!那我应该就是通过学习才知道的人啦。这正像《论语》八则中孔子说的那样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民以求之者也。我想,我就是这样的人吧!
通过读《论语》八则,我懂的了更多的道理,使我改变了很多,我会把我的缺点尽量的改正,把我的优点发扬。使自己成为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论语心得》读后感4
这几天,我们都在学《论语》十则,在这十则论语中,我喜好个中的三则,它们别离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觉得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几句的意思都是关于念书和进修的。如第一则讲了进修的要领和立场以及做人要有涵养;第二则讲了要复习已经学过的常识,就能贯通新的内容;第三则讲进修要领,叙述进修和思索的辩证相关,读后感《《论语十则》读后感600字》。
我先说一下我对第一则的读后感吧,我以为第一则的第一句讲的是进修要领,人在进修和实践中把握常识,增添手法,这不就是进修中的爱好吗,第二句讲的是进修的爱好,孔子与别人一路接头题目,这不就是进修的爱好吗。第三句讲的是为人立场,孔子的意思是让我们做人要气度坦荡,要有涵养。
我对第二则的领略并不是很深,可是我知道孔子的意思是在温习的进程中,可以得到新常识,新领会,新发明,这种人可以做先生。有一个好的进修要领很重要,常识就是通过不绝地创新才不绝的.富厚和成长起来的。
第三则就是一个进修要领,但愿同窗们记着这句话。学是思的基本,,思是在学中举办,二者相辅相成,不行以偏废,这才是正确的进修要领。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想:遇上开心的事,就尽情享受,与人分享,因为你的快乐也会让别人快乐;遇上难过的事,一时的悲伤难过人之常情,但长时间沉迷于此,你的生活质量就会大大下降。希望大家都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快乐地生活!
《论语心得》读后感5
孔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儒家的创始人之一,他所坚持的儒家不仅仅在春秋战国时期广为流传,孔子的言行更是被其弟子们编成一部书,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流传至今。
然而,起初我却对孔子有着极大的成见,认为他是一个腐朽的老头子,只因为孔子曾经说过:“惟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我对这一句话感到愤愤不平,认为孔子歧视女性,还时常想着孔子的母亲不也是女人么,当读到孔子的文章时,便和同学用恶毒的话来数落孔子,直到现在,我才明白是自己误会了孔子,孔子所说的:“小人与女子难养也。”并没有歧视女性的意思。而古时候的语言文字和现在的语言文字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我真应该要学好文言文,以免再出现同样的笑话来,我也明白了不能够只因为个人的片面观点去评价一个人的好坏,而是要根据长久的`观察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优劣。
现在,我又重新拾起了《论语》,以全新的心态细细品读,把自己的心贴进去里面感受孔子的思想。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明白了并不是只是在学校里做教育工作的人才能被称为老师,在家,在社会上,甚至于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清洁工人身上都有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东西,不能够瞧不起别人,一座宏伟的大桥只要缺少根小小的钉子就能让它崩塌。而学习也是要有选择性的,必须选择别人身上的良好品质加以学习。别人身上的缺点,假如自己也有就应该要改正。
孔子教学不分贵贱,广纳学生,从而打破了古时候只有官侯权贵的富家子弟才能够学习的权利。把思想传给广大人民,为那些有广大的报复的贫苦青年找到出路。孔子主张因材施教,他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进行教育。孔子也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他也曾经想要为国家百姓贡献自己的力量,只是在当时战乱频繁的年代他的学说并不能满足国君的需要。因此也就没有什么作为,只能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儒家思想。
读了《论语》后,我明白了只有拥有博大的心胸才能受人尊重。
《论语心得》读后感6
我读《论语》的故事,要从去年说起了。
去年那次期末考试,我的语文成绩真是惨不忍睹。爸爸对此既生气又失望。于是,他决定让我开始阅读《论语》,培养语感,增加积累。爸爸很快给我买了一本。我怀着愧疚的心情翻开了第一页。
读第一篇《学而》,我感觉又难懂又枯燥,一点意思都没有。在爸爸的督促下,坚持读了一个星期,我渐渐地进入了状态。我忽然觉得孔子这个人挺有趣的,比如说他对饮食很讲究,大概是个“吃货”。《乡党》篇里一连用了七个“不食”,连肉割得不方正他都不吃。
当然,更重要的是,《论语》里许多话很有道理。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这些话不仅让我明白了要如何为人处事,也让我的作文素材库更加丰富。
我慢慢地喜欢上《论语》,每天读一篇新的,再复习一篇看过的,就像孔子说的'“温故而知新”。不知不觉,我已经把《论语》全部读完了,还会背诵不少句子。现在,我对目录里的“某某篇第几”比老爸还熟呢,了不起吧!
通过读《论语》,我还“认识”了孔子的一些学生。比如孔子最喜欢的学生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可惜好学的颜渊年纪轻轻就去世了。子路也是孔子很喜欢的学生,但他有时会忘乎所以,孔子经常训斥他。
爸爸要求我用一年时间通读《论语》,没想到我竟然提前半年完成了任务,爸爸非常高兴。他又让我读《诗经》。虽然只读了两个多月,但我每天都读,已经背了三十多首,足足有整本《诗经》的十分之一了。
这些古代的典籍,虽然有些拗口,不太好读,但能让我们了解古代的人是怎样学习和生活的,接触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也能增加我们知识的积累,提高作文水平。我想,我会坚持读下去的。
《论语心得》读后感7
《论语》,一篇充满高尚的文章。今天,我们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出现了孔子智慧般的面容,宋代开国丞相赵曾说:“半部《论语》知天下。”可见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翻开第一页,就看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它的意思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温习以前的知识,这难道不是很愉快的事情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了,这那难道不是非常高兴的事情吗?如果有人不理解我,我却并不怨恨,这样的人难道不算是君子吗?“孔子说得真对!求知自得其乐,交友衷心喜悦,怀才不遇也不怨天尤人。
我喜欢读书,读书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自从我有点阅读能力起,书就对我有强大的吸引力。要是碰到一本好书,它就能影响人的一生。我们在阅读时候会将书中的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自己的思想行为作比较,从而提高自己的思想和道德素质。俗话说得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可想而知,书有多大的作用!知识丰富了,就能拥有宽广的胸怀。
就如我读《论语》学而这一部份就使我受益无穷,增长了知识。我们应该多读书。
一本书上层说过,孔子。一个20xx多年的学者,他的思想教育理论、教育方法、他的言行在今天看来依然是那么的先进,那么贴切,何以想象《论语》这本书却通知了中国近二十一个世纪。
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孔子的徒弟在徒弟把孔子曾说的话综合在一起,写下了这篇文章,他所说的不仅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理,还有学习的好处和如何学习。
我喜欢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管做任何事情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中的一样,可我们现在的社会,却连这一句话都做不到!
孔子,一个创下无数辉煌的学家,现在却已成了一个历史,但孔子仍然活在我的心中!
《论语心得》读后感8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己经被孔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像孔子这样两千名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其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孔子站在河边说:“流逝的日子呀,像水一样,昼夜不停。”孔子在河边,必须是先抬头看天,看到斗转星移,昼夜交替,一天一天过去了,想到花开花落,四季交替,一年一年过去了。再低头看看河里的流水,昼夜不停地流,一经流去,便不会流回来。这时孔子眼中滚滚奔流的江水,它不只是一种自然现象,其中流淌的还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阴。所以李白有一首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感叹时间像水转瞬即逝。我们有时是这种感觉:时间过得真快啊!像水一样快。当我们和朋友相处愉快,天南地北地谈论事情的时侯;当我们很开心的时侯;当我们很认真地听课的时侯;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这天就变成了昨日。有时是另一种感觉:当我们玩电脑的时侯;当我们只做一些无聊的事情的时侯;当我们在课堂不认真听讲的时侯;时间过得真快。就在我们后悔自己老是浪费时间,厌恶自己的时侯;时间又过去了。就像水一样,在我们不知不觉时刚流来的水就又流走了。我们的时间每一天一秒地流逝,世上没有一件事不用时问啊!从我们出世以来就天天与时间赛跑啊!所以我们要懂得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也好好珍惜别人的时问。不要再让时间像流水一样无声无息地流走了!人生,就要有积极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论语心得》读后感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就要多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孔子是中国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论语》这本书主要是由他的弟子记录了孔子的思想及言行而流传于世的。在我五年级的时候,爸爸就要求我读《论语》这本书了。
《论语》这本书,教给我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就是说有三种朋友有利于你,也有三种朋友不利于你。正直,诚实,见多识广的朋友有利于你,拍马屁,两面派,夸夸其谈的朋友不利于你。所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交对我们有利的朋友,交了好朋友可以弥补我们的缺点,做得不足的地方,可以有好朋友指正,同时朋友有困难,也要伸出援助之手,这样才可以交到真正的朋友。但交了损友,他不仅使你变得跟他一样坏,甚至可以使你变得更坏。对这句话,我是非常赞同的。
学习,是我们小学生的主要任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死读书而不会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最终一无所获。所以我们从小就要既要勤于学习,又要善于思考,不死读书,把书读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学习了一些知识后,再反复地温习,总会有新的发现,获得更多的知识,有更多的收获,甚至可以成为一代宗师。
《论语》这部书是道德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们要深入地了解这部书,学会放弃,学会宽容,学会舍得,学会立志,这也是孔子所要传达的思想。学了这部书,我受益良多,在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学会了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怎样提高素质。
《论语心得》读后感10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这并不是说要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即使现实的可悲的社会中真正的平等仿如天方夜谭。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的机会总会相对多一些,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爱好、共同的处世哲学……正是在诸多可以彼此理解容纳的基础上,才会成为朋友。事实上,你不能期望贵族会从心里真正接受平民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他可能对你和蔼可亲、体贴照顾,那是一种教养、一种礼仪、一种体现自身优雅高贵的表现形式。无法通彻地了解相互的生活习俗、知识结构、文化构成等等,又何来的沟通和所谓的心灵碰撞?又谈何长久的相处、融合及接纳?
以前总说门当户对是封建毒害的残余,但真的没有更现实的意义吗?就我看来,它是为婚姻做一些必要的、经常被忽略的、精神层次上的铺垫。当然,我并不是说要把其当成一种铁定律例来执行,而是认为应该作为必要的参考来对待。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好的朋友是良师,他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行动,令你觉得快乐幸福,生活处处充满阳光;好的朋友不见得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却可以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站在你身边,也许仅仅是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种态度、一份默契。
但是再好的朋友,也是需要距离的。否则就是非爱行为,就是事君数,思辱矣;朋友数,思疏矣。
那么如何可以结交到好的朋友?最根本的,让自己成为善良的、乐观的、幸福的人,使自己与这些美好的品德相贴近,那么至少可以在与这样美好的人相遇时共品一杯茶。
《论语心得》读后感11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民殷王室的后裔武王灭殷后封殷宗室微子启于宋其远祖遂成为宋国贵族孔子出生于鲁国地位亦由公卿下降而为士。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学无常师尤其留意于周代的礼仪制度以恢复周初的“德政”为自己的理想并很早便以博学知礼而名闻遐迩。
“儒”在甲骨文中作“”象形字本义是沐浴儒身指那些以为人相礼祭祖祀神为本质的人。因相礼前他们必须沐浴斋戒故称之为“儒”。
说到了儒家经典就自然要提到《论语》。“论语”二字的解释有很多。《汉书·艺文志》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即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说法有很多很多现代人一般皆从《汉书》之说将其理解为语言的论纂用现代汉语说就是语录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学派最重要的一部典籍。
《论语》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私人著书的开始它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潜在我们的生命中熔铸成我们民族的个性。
《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此中“仁”出现过109次它是一切理论的中心。
说到为人处世孔子提倡的是自爱和爱人,说到为政治国孔子重视民生疾苦呼唤仁政。
总之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仁”统帅着忠恕孝悌宽恭信敏惠智、勇刚毅等诸多道德规范。
当然《论语》中也有一些思想是与历史的潮流相背离的如政治上的复古倾向对等级秩序的过分强调对妇女、劳动的轻视等但瑕不掩瑜祖先具有的生命智慧是足以让我们为之骄傲的。
《论语心得》读后感12
《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从小读到大,也曾细细读过。对于其中教诲般的言论,也曾冥思苦想,并且熟记于心。然而毕竟才疏学浅,并不能完全理解《论语》里那些金玉良言。对很多篇幅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比较深入地再读《论语》,一是百家论坛的于丹的心得领入,再就是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让我又一次沉醉在《论语》里那些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至理名言。
南怀瑾先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注解《论语》时就对当时的教育导向和制度进行了无情批判。南怀瑾先生在当时说,此时教育的最大失误,在于教育的功利性。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张文凭,寻得一个饭碗,而对青年的`人文教育,如何做人、如何立身,视而不见。其最终的后果就是整个社会的人文缺失、精神泯灭、信仰不在,和谐更无从谈起。而孔子的教育宗旨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南怀瑾先生提到的“行”南怀瑾先生认为狭义的讲是行为、品德,广义的讲是指一生事业的成果。我们要教育学生的行为品德,首先要正己。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意思是说:使民如此,对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以庄严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尊敬你。
在正己修养方面,最使我心有戚戚是南怀瑾先生对樊迟与孔子有关修养的那段解释。樊迟问孔子:“敢问崇德、修匿、辨惑?”孔子答:“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匿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读《论语别裁》,学习了《论语》的精髓,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感悟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上。不可坐而论道,玄思辩难,所谓知性合一。作为党员教师,我再次学习了《论语》,领悟到关于教学的见解,应把这些圣人的见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的进步和革新。这才算真正读过《论语》,才算真正接受圣人的教诲。
《论语心得》读后感13
《论语》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说:死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融入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逝水象征时间的流逝――一种促进人们及时行动的紧迫感,一种只有在奋斗中才能实现的.生命价值的历史责任感,在叹息中流露出来,给人们带来无尽的思考。
时间――它是世界上最快、最慢、最长、最短、最普通、最珍贵、最容易被忽视、最令人遗憾的东西。一步一步走了多远,永不停留,走过秒、分、时、日,积成日、月、年。高尔基说: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给任何人多一分。勤劳的人可以要求时间留下一串水果,懒惰的人留下白发,空手。我们不能停留时间,但我们可以一直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未来。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多也不多。时间老人对每个人都不公平,同时,人的收获也不一样。所以我一直相信珍惜时间的人会珍惜时间这句话。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好好利用一分一秒。因为他们知道时间是宝贵的。如果你能抓住时间,你就会抓住生命,你就不会浪费生命,如果你浪费生命,那么在你浪费的时间里,你可能什么也感觉不到,但有一天你计算,你会觉得浪费时间可以做很多你没有时间做的事情。这时,有些人懊恼,有些人想让你弥补,但这是没有用的。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一寸金难买一寸光阴。假如以后不想后悔,那么现在就要珍惜时间。历史上所有有成就的人都珍惜时间。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和朋友约会。他站在桥边等着,在纸上写着。雨淋湿了衣服,他没有注意到。朋友来了,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耽误了你宝贵的时间。爱因斯坦兴奋地说:我花了这段时间,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我想到了另一个优秀的想法。时间是宝贵的,它总是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流走。你想把它当日历撕下来,最后只留下一个生锈的日历夹吗?因此,我坚信珍惜时间的人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论语心得》读后感14
作文我好似在做梦,那雨声不听的在我脑海里回荡着&mdash?450字作文我在离妈妈接我的地方很远就开始寻找妈妈的身影,可是却找不到。我回来时,就会给他盖上一层小被儿。"这句话就诠释了平凡可以理解为富贵,诠释了平凡不是富裕与贫穷的防线,也不是富裕与贫穷的过度线?就在饿狼快追上他时,他见到前面有口不知有多深的井,不顾一切跳了进去。
课间随意翻阅书本,不觉被里面的内容牢牢吸引了,这本书不像我想象的那么枯燥难懂,论语中的经典话语加上一个个小故事,变得生动形象,从中可以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每当夜晚难以入眠时,我便捧着它细细品味,细读之中,也读出了一点点自己的心得.
为人之道,贵在真诚.自懂事以来就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些人处世圆滑,左右逢缘;有些人巧舌如簧,善于奉承;有些人耿直憨厚,善良朴实;有些人刻苦兢业,舍已为公;有些人无为颓废,胸无大志.这些类型,我觉得都和自己对不上号,我自己却是挺喜欢真实,不太会耍弄心机,也不善于推卸任务,也许源于老师对我的教导:做一个真诚的人.真诚是搞好人际关系的良方,与人交往,不虚伪,不矫饰,真诚地面对每一个人,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我想他人也会热情地接受你.
这本书还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有些故事我还没有细细地读完,不过我想我会挤出时间去细品的,看着书柜里长年作为装饰品的书籍,我很惭愧,没把书当成自己的朋友,我想我会重新去认识它们,就像《论语》里说的,为人之道,贵在真诚。
《论语》,可谓我国文学史的一大瑰宝,如果有时间,可要记得研究一下哦!
《论语心得》读后感15
于丹对《论语》的解读能够赢得民众的掌声的根本原因正是她没有把重点聚焦在什么王道政治、儒教等,她把论语的教导直接针对普通人的生活,比如她讲解的心灵之道、处事之道都是帮助人的内心需要,这就是当今许多现代中国人的实际需要,人们从于丹的讲解中,更多的去理解《论语》中的一些教导,以帮助自己求得心灵的平安,帮助自己为人处事、帮助自己教育孩子。尤其是在当今忙忙碌碌、竞争激烈以及精神相对空虚的情况下,人们更有对内心平安的追求,当然孔子不能给当代中国人完全的精神寄托,但《论语》中的一些内容的.确能给人某种心灵安慰,也可以让人从中学到一些处事之道。
于丹《论语心得》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她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她可以映射着我们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中国传统的道德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一切事情的根基,修身是放在第一位的,读后感《马瑞读后感一》。修身可理解为外在能力完善,并懂得变通,与时俱进。而内在心灵则完满、富足,待自内心修为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才能更好地去为人处事。感觉最深的是能启发我们的心智,触动我们的心灵,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法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得到了快乐的幸福,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于丹的心得让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智慧,什么是和谐,什么是无畏。在于丹对《论语》通俗化的解读中,无论是"心灵之道"还是"处世之道",无论是"君子之道"还是"朋友之道",于丹都用一种大气的胸怀,独到的眼神,加以审视、领悟,并用轻松自然的口吻娓娓道来。--这就是于丹心得的力量,这就是于丹心得带给人的美丽!
【《论语心得》读后感】相关文章:
论语的读书心得300字 《论语》读后感06-28
论语读后感400字 读《论语》有感06-27
《论语》读后感_读《论语》有感500字06-15
论语十则读后感300字 《论语》的读后感06-28
论语心得读后感06-27
论语读书心得11-02
《论语》读书心得03-13
论语的读书心得08-25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06-29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