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
一直以来,我都没有写读后感的习惯,但读完这本历史剧后,就不自主的想写,想写,就得打开电脑输日志。
历史是一个舞台,这个舞台上有无数个演员,有动物有植物,但既然是舞台,就有人承包,恐龙灭绝后,人类就承包了这个舞台。亿亿万万个人都在台上出演过,有的人被历史记住,他的光荣事迹也呗刻在了历史长流的隧道上;然而更多的人只是这急流漫无目的漂浮着的无根草,被冲刷掉,被无情的忘记,但他们也是历史洪流中的一滴水,人生舞台上的一个演员,历史的参与者,至少,他们活过。
大江东去浪淘尽。
朱元璋,朱棣,刘基,胡惟庸,常遇春,蓝玉,张玉,郭子兴,汤和,李善长,陈友谅,宋濂,王保保,徐达......
上面这些人,他们斗争,斗争,再斗争,最后只能有一个人到达权利的巅峰,实在是残酷,只有一个人的游戏是孤独的,即使他是皇帝。朱元璋先生,不,是朱元璋皇帝以其疾风怒涛之势,用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完成了由放牛娃到帝国皇帝的伟大转变,统一了泱泱天朝,是那个时代的超人,传奇由此开始。
白驹过隙,光阴似箭。
王守仁,张居正,徐阶,于谦,刘瑾,王振,魏忠贤,朱氏若干皇帝,袁崇焕,李自成,吴三桂,努尔哈赤,皇太极,丰臣秀吉,李成梁,李如松,俞大猷,戚继光,郑成功,唐伯虎,杨涟,杨慎,杨廷和,汤显祖,俺答,也先,徐霞客,徐渭,卢象升,张献忠,李时珍,罗贯中,解缙,海瑞,方孝孺,李梦阳,严嵩,大阉之乱五人众。(排名不分先后)
这些人,都曾是权倾天下的人物,勾心斗角,战场厮杀,有些是民族英雄,有些是心学圣人,有些是内阁首辅,有些是贪官巨恶,有些是外邦蛮夷,还有些是身经百战的将军,可如今,安在哉?无论他们是与非,都无所谓了。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
所以,当我们拨开历史的风尘雾卷,中国存活五千年的真相就在于良知之学,正义之教,当我们被时代所困扰的时候,不妨看看《传习录》,那里面记载的,是一个老人的全部良知。良知之学。明朝最感人的故事,就是那些人民的义举,大阉之乱五人众挺身而出,甘愿以死抵十五万民众之命,今天读来《五人墓碑记》真是让人潸然泪下,我不禁为我中华民族的脊梁伸出大大的拇指!
嗟乎!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五人墓碑记》
结尾
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杨慎的那篇名词,可以作为所有有关历史的文字的开篇或者结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最后的笑谈,只能是对于英雄悲壮的无奈之笑,是对于英雄悲壮的感叹之声!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2
这个暑假,我看了许多的书:《司马懿吃三国》《上下五千年》《三个火枪手》《水浒传》等。但最让我记忆深刻的便是《明朝的那些事儿》。
在此之前,在我的脑子里总是认为历史是很枯燥无味的,没有一点意思,顶多就是xxx年,xxx揭竿起义,杀入都城,x朝代从此灭亡等等,真是无聊透顶。可是自从看了《明朝那些事儿》后,我便改变了我的看法。这套书如同一块磁铁,自从我一翻开它来,便将我深深地吸引住了。
这套书从元末的那场农民起义开始写到大明王朝的兴盛,再写到明朝的覆灭。在这里,我认识了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如:在战场上勇猛无敌的常遇春、张万边,一世英名的`好皇帝朱棣,聪明绝顶,让人称赞不已的刘基、姚广孝……还有许多令人发指的反派人物陈友谅等。这些人物的种种事迹犹如在我的脑海里上映了一场场精彩的电影,令我沉醉其中。
作者当年明月在写这本书时,还恰当地加入了许多自己的看法和许多搞笑的语言,这也是让我对这本书爱不释手的理由之一。瞧这一段“原本想砍囚犯的士兵这才发现上了当,反正叛军也是人,打谁不是打,反正有钱拿就行”。这令还以为要看到什么血腥场面的我不禁松了一口气,同时也在心中感叹在那个朝代钱对百姓的重要。
一段段颠簸周折的情节,让我不禁感叹世间事物的喜怒无常;一段段背叛的场景,让我不由惊叹人性的丑恶和人有时的不由自主;一段段战火也烧不断的友情亲情,常常让我感动不已。历史,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历史,也可以是精彩的。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3
明,是一个伟大的朝代,以前那懵懂无知的我只知道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罢了。而读完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大明的伟绩。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用幽默诙谐、活泼有趣的文字向我们阐述了大明王朝300多年的历史。书中的人物各个形象鲜明,跃然纸上,仿佛是穿越了历史,真真实实地站在我面前同我对话。每当读起这本书,书中的一些话语总能让我不禁开怀大笑,笑完之后发现,那些幽默生动的`语言背后,其实是残酷悲痛的事实。终究改变不了发生的那事实。这些历史中有漫天杀戮,有遍地血腥,有篡权夺位,有贪赃枉法,有残害忠良,有临阵倒戈,但也有高风亮节,有两袖清风,有能屈能伸,有大义凛然,有百折不挠,有铁骨铮铮……
历史这个大舞台,从来不缺的就是演员,你戏唱罢,我接着登场。
明朝是一个小人四起的时代,如王振、魏忠贤、严嵩、温体仁,他们祸害百姓无数,搅得大明王朝乌烟瘴气,但明朝同样也是枭雄四起的时代,徐达,常遇春,于谦,袁崇焕,孙承恩,张居正,王守仁……数不胜数,正是有了他们,才使得明朝的历史,变得更为绚烂多姿。如果这是一部戏,那必定是一部善与恶、美与丑的精彩绝伦的好戏。
纵使朱元璋当年凭一己之力白手起家,创造了大明王朝,朱棣造反夺得王位创造盛世,还是朱祁镇、朱祁钰的兄弟传奇,朱佑樘的力挽狂澜,亦或是明国王君朱由检前期的努力统治,大明王朝最终走向了灭亡。任宦海沉浮,任朝廷朝起朝落,任过去如何辉煌,大明王朝在1644那年,成为了历史。留下来的,只英雄豪杰们的雄伟气概。
在本书的结尾,作者用徐霞客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过人生。前朝的历史对后世有警示作用,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读了他们的故事,过好自己的生活。正如大冰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人正过着你想过的生活,他们能在多元的生活中保持平衡,既可以朝九晚五,又可以浪迹天涯。愿你我都能朝九晚五,浪迹天涯……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4
《明朝那些事儿》终于看完了,心里竟然有一丝丝难过,还空落落的。7本书,我大概看了将近50个小时,用了大概2个月,现在,还真的挺舍不得的。从朱重八建国到崇祯自尽三百多年的时间,我看到了许多人,也感受到许多东西,有震撼,有敬佩,有理解,有心酸,有讨厌,有惋惜,可终归,一切已经过去。
作者一直用幽默的方式去讲述那些本不幽默的历史,看时很轻松,忍不住会嘴角上扬,但也不仅是幽默,还有思考,还有理解。真的可以说这是不那么一本正经的人写的一本不那么一本正经的'书,然而,我们很喜欢。
历史本就不是枯燥无味的,它是鲜活的,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真实发生过的事,真实有过的情感。在这本书里,我们能体会到,那些人的坚持,那些人的气节,那些人的努力,那些人的悲剧,但更多的,是一种力量。
最后,让我表达一下对当年明月同志的无比的崇敬,写这本书时,他可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呀,虽然现在也很年轻,不过总归一句,太牛了,佩服!顺便,这本书真的很好看很好看,强烈推荐!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5
《明朝那些事儿》20xx年以前在我家书架上是灰尘覆盖,脏的仿佛是一本本古书,可自从20xx年2月至今,这本书已经被我读了不下10遍了。
说句老实话,我是很佩服当年明月的。翻遍全书,除了短短几句话简介,便全都是内容了。作者并没有像某些作家借助任何名誉、头衔、声望所带来的光环效应,倚老卖老,胡乱几笔完事,当年明月这是真本事,不然为何会有上千万的“明矾”?这部作品的幽默风趣,冲破了“史学作品都浮躁无味”的牢笼,让人感觉耳目一新,自然受人欢迎。
整部作品不仅让人发笑,而且不失严谨,结构紧凑,不知不觉中便会融入书中。看到朱元璋冲击着腐朽的元王朝,一步步走向成功时,我在心里暗暗为他叫好;看到方孝孺宁死不为朱棣写登基诏书,最终被灭十族时,我为他的所作所为而感动;看到杨继盛死劾严嵩、严世蕃父子,为徐阶的胜利作铺垫时,我佩服他的品格;看到杨涟冒死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敬佩之余更多是对他命运深深的担忧---我在当年明月笔下的海洋畅游,每畅游一次,对他的佩服就加深一分。
这本书中,令我感触最深的.便是杨涟勇斗魏忠贤一事了。当时,朝中的势力已经呈现出一边倒的状况,朝局动荡,而朱木匠------天启皇帝的天平又在向魏忠贤倾斜。魏忠贤不可一世,控制了整个朝廷,而大臣们却只敢唯唯诺诺,做随风倒的墙头草,只求自己平安,不顾别人。只有杨涟,他虽然孤独,却依然强大,依然坚持道统,在知道必死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去做,真可谓“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如今,这本书已经成为了我最重要的藏书之一。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6
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我以前总对历史有些枯燥、乏味、无聊的感觉,但从我读了《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以后,我对历史的看法改变了,我才知道历史是那么有趣。
《明朝那些事》是当年明月以史书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运用小说的手法而写成的。文笔生动流畅,语言幽默有趣。
这本书主要讲了从开国皇帝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到1644年吴三桂引清入关这三百年间的事。这之中有一些趣事,战争、谋权夺位、宦官当权;还有许多英雄,像戚继光、王守仁,李东阳、张居正、孙承宗他们。虽然这些人有文有武,但在我眼里,这些人都为国家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这些英雄的人生并不完美,但每一个人都不平凡,他们的姓名也将千古流芳,被后人所敬佩……
直到明朝灭亡之前,这一直是一个精彩而又有趣的故事。但一个王朝总会有灭亡的.时候,一个朝代灭亡的时候,不免让人有些悲凉。但历史不只是精彩的,也是残酷的。历史只留在时光里,不可能改变。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不应愧对他所处的时代!想起现在的我,还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少年,但我一定要活出一个不平凡的人生。
当年明月在这本书的最后一段写下了他写这本书的原因,他讲了一个故事,大意为:历史就在那里。是啊!历史就在那里,在那里让我们欣赏,让我们了解,让我们借鉴。一本好书读着一直让人好奇,这本书让我一直好奇,直到我读完了它,我还希望这本书有下一本,我希望大家都来看这本书。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7
读完了这一整套书后,我受益匪浅,不经想起了第一次接触这套书时:那是初一上册刚刚入学时,我从我们组的同学强力推荐下,第一次接触这类历史方面的书。当我看完第一本后,就急不可耐的借来了第二本如饥似渴的读了起来……那时就有很大的触动。隔了一段时间后,我又复习了一遍,同上一次读完后,又有不一样的感悟。
每次读完都有新感觉。这套书不仅仅让我们了解历史,还让我们了解历史背后的每个人的喜怒哀乐,更让我们明白做人道理。
第一本书中有狠毒的陈友谅,坚强的张士诚,机智的刘伯温,心胸狭窄的郭子兴,忠义的文天祥,骄横的蓝玉,英勇善战的徐达,常遇春,等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善长和朱元璋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是讲李善长在被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处死的时候,朱元璋念他为老交情的份上,在他临刑前见了李善长最后一面,作者写的让我每每看到这儿都会鼻子一酸。乱世之中,皇上注定不会有朋友,那种孤独感是你想要拥有的荣誉感所带来的'副作用。
而这本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陈友谅,他为什么会失败?他不缺乏驾驭手下的谋略,也没有妇人之仁,赵普胜为人豪爽,平日里最讲义气,对陈友谅也不错,他自己是文盲,所以对会读书写字的陈友谅很是敬佩,每次都叫他陈秀才,把他当兄弟看。但陈友谅为了自己的权力,杀害了他。倪文俊赏识他,提拔了他,对他有知遇之恩,但陈友谅杀了他。徐寿辉是陈友谅的上司,他愿意将权力让给陈友谅,他只想活下去,陈友谅杀了他。他的脑海中从没有过所谓的仁义,道德,诚信。直到他被他的属下的一支冷箭射穿头颅后,任然不知道拥有强大军队及装备的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因为最强大的武器不是强大军队及装备,而是人心。
我从这些历史人物中知道了想要成功,要用坚强的意志,无私的胸怀以德服人,要知恩图报,利于人心的力量光明正大的获胜。而且,朱元璋的胜利也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来自于朱元璋。朱元璋是一个有远见的人,而且,他遇到比自己强大的人后,并不是一味的恐惧,而是冷静的分析事物,找到看似强大的敌人的一个微小的破绽,然后利用这个破绽,击败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8
高中时初读《明朝那些事儿》,爱不释手,反反复复读了数遍。书的主要内容就是三百年明朝的历史。说到历史,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满仓库的古籍,充满古老沉重、源远不息的感觉,但这本书告诉我,历史原来很精彩。
历史本身很沉重,在古老的时代人们的温饱还是问题,但历史同样很光辉,无数青史留名的前辈留下了他们的气魄神韵。这些都融合在一起,成了我们民族的根,流淌在我们血液里。
三百年很长,有无数的英雄豪杰涌现。尽管看了很多遍,依然有很多人的名字我记不住,只能挑几个我印象深刻的说说。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诗大家都熟,是于谦写的。“土木之变”,明朝打了败仗,当时瓦剌打到了北京,大臣们都建议南迁,于谦站了出来,带领疲惫的士卒打赢了北京保卫战。很震撼,小说里的情节有人在现实里做了。面对当时瓦剌的精锐部队,而大明的主力全军覆没,能够出战的可以说只有预备役,于谦当时害怕吗?我想没有人能不怕。但是怕就能逃吗?这就是普通人和英雄的区别了,我们怕了可能会选择逃避,而英雄会选择面对。
当然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着天生的英雄,没有谁一生下来就会刚毅果断,坚强勇敢,在母亲怀中的时候,我们都是同样的人。
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的人生一帆风顺,那当然值得祝贺。但可惜的是,这是不可能的。在你的成长历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而这些挫折会带给你许多并不快乐的体验,踌躇、痛苦、绝望,纷至沓来,让你不得安宁。
当你遭受这些痛和辱的时候,你才会明白,要实现你的目标是多么的不容易,你会开始畏惧,畏惧所有阻挡在你眼前的障碍。
如果你遇到这些困难,感到畏惧和痛苦,支撑不下去的时候,你应该同时意识到,决定你命运的时候到了。
因为畏惧并不是消极的,事实上,它是一个人真正强大的`开始,也是成为英雄的起点。
不懂得畏惧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也无法战胜困难。
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能唤起自己的力量。只有懂得畏惧的人,才有勇气去战胜畏惧。
懂得畏惧的可怕,还能超越它、征服它,最终成为它的主人的人,就是英雄。
关键只在于那畏惧的一刻,你是选择战胜他,还是躲避他。人生的分界线就在这里,跨过了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这一步就是懦夫!
结语
《明朝那些事儿》让我见到了历史长河中无数的英雄,让我明白,面对畏惧的最好办法是去战胜它。直面畏惧,方能成长。
百炼成钢,愿我们遇见挫折时,能以钢铁般意志去克服,磨砺自己。经历过困难的考验,我们才会成长。
我们的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的道路布满荆棘。懂得畏惧,理解畏惧,直面畏惧,战胜畏惧。这才是我们应当去做的。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9
《明朝那些事儿》是我三年级的时候和外婆一起去书店挑书时看到的。和周围整洁的新书相比,它破烂的书面都快掉了。我估计是从二手市场淘的,只有一套,七本,无人问津。
当时的我,碍于外婆的“淫威”,这次被要求买十本书回去,因为没找到其他想看的书,就索性把这套买了回去交差。那时,我对这套书并不感兴趣,任由它们在我庞大的书柜里积灰。
第一次翻看它,是在我五年级的暑假。外婆说,预备班就要开始教历史了,你之前不是买了一套书么,先去看看熟悉一下吧。
我只好不情愿的翻开了那本书,第一次打开了它,也是第一次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它并没有当时很火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那样又去的配图,风趣的语言,形象的比喻,甚至连张“插图”都没有!但是,那泛黄书页的楷体,却能让你忘记了时间,徜徉于历史的长河。
在那之前,历史对我来说是非黑即白的。我崇拜海瑞、张居正等人,也痛恨严嵩、汪直这样的奸臣。对我而言,好人一定是好人,他们是完美的;坏人就是坏人,他们无恶不作,愚蠢至极。
但是,历史真的是这样吗?海瑞偏执、孤僻,而张居正贪财,就连小时候看过的“点秋香”的唐伯虎,也只不过是碌碌无为一书生。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跟着父亲贪赃枉法、把持朝政,被天下人唾骂,却也被称为“嘉靖第一鬼才”。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们也是人啊。不是黑白的纸片。我第一次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人应该是什么?当时的我没有想出答案,现在的我也没有。可是《明朝那些事儿》却被我翻了好多好多遍。我渴求的不仅仅是这个答案,更是历史的精彩。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0
我的大明王朝就这样结束了吗?我不服好吧,就像当年明月所说的,气数已尽。不管是人,还是物,还是一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的命数,如保质期一般。
当年明月真是个很棒的作家,从朱元璋开始发家,到明朝的建立,从洪武到崇祯,几乎出现的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懂他们的内心世界,从人生经历来分析做事情的动机,每一个历史人物都是活灵活现的,浮在眼前般。
在作者的文笔带领下,我激动,我愤慨,我叹息,我喜悦,我佩服,我激昂,我恼怒,我平和...我这一切的情绪都是由作者带给我的,也是了解了历史人物和事件后由心而发的。大明王朝几百年历史,历代名人辈出,总有那么些人,在脑海挥之不去,朱元璋,朱棣,常遇春,徐阶,于谦,张居正,魏忠贤,王守仁,袁崇焕,万历,崇祯...每个人物都是性格鲜明,色彩斑斓的,不管是现代意义的.好人还是坏人,没有严格意义的好人与坏人之分,从某个角度来看罢了。
这本书意义很深,从作者的角度出发,想带给我们读者的思想颇多,爱国,勇敢,妥协,坚持,努力,技巧...读每一遍都有自己的感悟!
成功没什么难的,做自己,也是一种成功。想好了吗?想好了就别回头!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1
明朝也如所有朝代一样,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用血肉之躯才打拼得来的。而明朝存在了276年,悠悠然然……
从1368年到1644年,这276年间,或许在某皇帝的治理下,国家井井有条,就像没有人注意的朱佑樘。他是一个着实的正人君子——只报恩,不报仇。生在帝王家的他,因为父亲的宠爱妃子的嫉妒,后宫竟无一妃子有孩子,他生母——一个小宫女,因无人知晓,默默生下了他。接下来,这消息传遍了整个皇宫,却唯独没传至那个妃子的耳朵里——包括她的亲信,所有人都愿意保守这个秘密!他长大做了皇帝,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从不遗漏一个细节,也了解百姓,国家被治理得很安定。
在这276年间,也有一生淡泊名利,却宽容大度,“计谋”深远的`良臣。我一生敬佩他——王守仁。他有远大的理想与志气。有人要陷害他,找他弱点,找的许久,找到了一个——瘦,就要用武来断人。不想王守仁射箭百发百中,拳脚也不赖。于是又用赖皮的方法——让一大群人在他家门口骂他。不想王守仁不仅没计较,反而又送水,又送饭,冷了送棉被,病了送汤药。不久这群无赖全回去了,而且是无功而返。真正的“以德服人”!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又有何容易?有时胜,有时败,不时动脑,以少胜多,例如打败陈友谅……
明史,同样是一段宫廷纷争,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读懂,分清是非!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2
你的东西就是我的东西,而我的东西还是我的东西!"相信大家对这句话再熟不过了。对,说这句话的人就是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是那持续了300多年的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明朝那些事儿》第一卷就是描写朱元璋的。
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父亲朱五四是个贫农,母亲陈氏也是一个农民。由于元统治的手段太过歹毒,幸运女神终于向朱八重微笑了!由于朱元璋只想有一口饭吃,便出家当了和尚。有一天,他的朋友汤和写信介绍他到濠洲城,可是没想到信竟然被和尚们发现了,他最终参加了起义军。这个决定改变了他一生。经过重重磨难终于有实力和他最强大的两个对手-陈友谅和张士诚进行对抗,最终消灭了可怕的陈友谅,顽强的张士诚和软弱的`元朝。成了明王朝的开国皇帝。由于朱元璋怕日后有人夺位,逐渐把跟他一起打天下的开国公爵先后“送走”了。形容他完全可以用“兔死狗烹”。但他那军事天分就连徐达都不如。
《明朝那些事儿》是集历史和风趣为一体的好书,如果日后你有时间一定要看看!最后,我送大家一句话:“历史本身很精彩,只要刻苦钻研一定能成为一本好历史书的作者!”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3
有一本书,讲述了一位出生在贫农的伟大皇帝,用心把这美丽的江山托起。他就是朱元璋,建设了一个伟大的朝代——明。
《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写道,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
我们先来看看朱元璋的座右铭: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呵,朱元璋的野心真大,什么都是他的才行!
再来瞧瞧朱元璋与他的侄子朱文正。朱文正因官位而背叛朱元璋,但朱元璋见到朱文正后一点儿也不玩虚的,直接用鞭子去抽朱文正,一边抽还一边说:小子,你想干什么?
当朱元璋进攻张士诚时,作者是这样写的:可是朱地主用行动告诉他,天下只能有一个最大的地主,而这个人绝对不会是你张士诚。
最精彩的是朱元璋对付王保保的篇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的:当天晚上,王保保没有睡觉(算他运气好),这个爱读书的人,此刻正坐于军营之中秉烛夜读兵书。突然听见外面喊声大作,他心知不妙,当机立断,毅然决定逃跑,逃跑时颇为狼狈,光着一只脚跑出大营,匆忙骑上一匹马,就飞奔出营。
你问那十万大军怎么办?连我的鞋都不要了,还要军队干什么?可见名将就是名将,懂得权衡利弊,毕竟自己的命最重要,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嘛。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是这样评价《明朝那些事儿》的:我觉得喜欢看的人都是有思想、愿意想事情的人,这是好书,除了把史实摆出来,还要评论、挖掘,用现代的语言去说,他有他的`角度。
确实,这是好书。它用动人的笔调描绘明朝的历史,使我们讨厌看的史书化为有趣的书。读了《明朝那些事儿》你一定会很了解明朝的历史了。不用担心史书不好看,真的,历史本身很精彩,历史可以写的很好看!
你不妨捧起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细细品读,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哟!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4
最近沉迷于《明朝那些事儿》不可自拔,《未来简史》又被我放下了,几千页的书,不知不觉也看了三分之二了。
历史书中不乏名将,天分很重要,基本功更重要。虽然戚继光生来便是将军(继承祖上),还有一定的军事天赋,但如果没有后来的饱读军书、勤练武艺,再加上战场上的实操,也很难名留青史。
历史中也不乏蠢蛋,将有才之士长久的谋划毁于一旦(王本固)。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话也对也不对。遇到胡宗宪之前的俞大猷是金子,但是没有伯乐的赏识,千里马跑不起来;但是因为遇到了胡宗宪,金子开始发光了。
隐忍,成大事之前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等待最好的时机,再一举歼灭。徐阶就是这样对严嵩的,一等就是二十年,忍辱负重。然后他接着挤掉了高拱,实现了他的抱负,布好了棋局,心满意足的退休养老。可最终因为他未能赶尽杀绝,翻身的高拱利用徐阶提拔的海瑞,让想要安享晚年的徐阶在晚年颠沛流离、不得安生。
大功告成的.高拱开始实现自己的抱负,明朝又一次恢复了生机,然而欲望惹怒了对手,年老的高拱被自己的老同事好朋友张居正和恨他入骨的太监冯保联合斗垮,灰溜溜的再次被辞退了。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铁打的内阁流水的首辅。位置只有一个,人人都想要。纵观到张居正为止的首辅(只看到这),几乎没有安然退休或者自然死亡的。或许,有人的地方就有战争吧。看了千百页的勾心斗角、你争我斗,有一点点无聊,还有更多的好奇与坦然。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人类社会吧,只要有人,只要有欲望,斗争就必然存在。
或许,这就是历史规则吧。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5
今天女儿又给我派了一项任务,写读后感,我问女儿是一本书,还是一篇文章的读后感?女儿说是一本书的读后感,老爸我读书甚多,可动笔极少,而且读书都是囫囵吞枣型,从未细品,如同八戒吃人参果,一般都是食其果而不知其味,此时又让我写东西,真是难煞我也,想想单位办公桌上领导给咱放了一本公文写作全能一本通,让咱好好学习写作,刹那间头又大了一圈,夫人也在一旁取笑于我:出来混,迟早要还的吧!
既然谈到写东西,就让我想起了一本书,准确说是一套书,就是《明朝那些事儿》,一共七本,暂且不讲这七本书的具体内容,先讲讲作者是怎么样写历史的,又怎样把历史写得很有趣,丝丝入扣,通俗易懂,且又是正史,不胡诌诌。
众所周知,自司马迁的《史记》以来,有所谓的"二十四史"或"二十五史",它们皆为正史,这些正史一般代表的都是官方意志,写法都有一定的体例,历史学家承担着褒贬春秋,以史为鉴的责任,但是他们使用的语言,他们的叙述方式,使他们与老百姓渐行渐远,历史本是如此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可是到了史学家手里,就变得枯燥无味,不知受制于能力、才力还是观念?无论原因如何,大家对历史类的书籍,普遍看法是,除真正的学术需要,去啃一下那些晦涩难懂的大砖头,一般真还没有多少人愿意一头扎在历史的砖头上,脑晕目眩,头破血流,原因有一,就是写史之人把好好的史写得不够生动,写的真的`跟屎一样,泱泱中华,历史博大精深,置身书架,可八横八纵之多,可阅览之人,寥寥无几,甚至唯恐避之不及,却也哀哉!
1月16日,我在南山书城的堆头上,看到了《明朝那些事儿》,当时看到一本历史类的书籍放到了堆头上面,感觉也有些奇怪,堆头一般放的是比较畅销类的书籍,历史类的很难走到畅销的行列里面,我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拿起一本翻了一下,便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原因又有一,这本书我看得懂,而且是一看就懂,这很难得,按照作者当年明月说,他自己的写法是"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和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以及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的一些评价",并且说其作品不是小说,不是史书,姑且叫做明札记,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创造。尤其是第一章节,写朱元璋的童年,从一份档案开始写: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相关文章:
读《明朝那些事儿》张居正06-15
读《明朝那些事儿》王守仁06-15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400字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6-28
我与《明朝那些事儿》的故事06-18
读《明朝那些事儿之洪武大帝》06-26
明朝那些事儿的语录39条07-30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6-29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04-20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350字06-22
读明朝那些事儿有感15篇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