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读后感2篇【集合】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1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草船借箭,黄盖苦肉计……这些故事大家应该都很熟悉,而他们都出自一本书《三国演义》。这本书的篇幅很长,但都紧紧围绕着同一个主题:三国之间的比拼。这个比拼拼的不仅仅是武艺,更多的时候比拼的是智力与计谋。
刘备所统领的蜀国手下有数不胜数的人才: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两大指挥官;在武艺方面更是有着五大将军马超,关羽,张飞,黄忠,赵云。可就是这么一个人才辈出的国家,也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由此可知,一个群体要有一个好的领导人,有一位能够识”千里马”的”伯乐”,并且这个群体要团结一致互相帮助,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
从魏吴两国,我又明白了:一个人不能太骄傲自大,否则就会落得周瑜、曹操的下场;司马懿让我明白,在风云变幻的战争中,需要提防身边的每一个人;吕布则是由于贪图玩乐,而没能将一身本领发挥到极致。
关羽空有一身蛮力没有一颗聪慧的头脑;张飞过于严格,大小不分,赵云虽英勇且聪明,但他却只一昧听从别人的安排,而忘记了自主独立……《三国演义》塑造了几十位具有鲜明特色的人物,却没有哪一个是十全十美,无懈可击的。再好的计谋也有克星,最终会失败;有再大的武艺也做不到无人能敌。
现实中亦是如此,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也不可能是完美的'。但只要与别人相互结合,组成一个十全十美,团结一心的团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长处展现出来且与别人“查漏补缺”,那么这个集体的力量将是无限的。所以让我们一同努力,让长处更长,让短处变长吧!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篇2
这个暑假,我读了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部书的确是堪称神来之作,不仅将历史上的很多真实事件写进了著作中,增强了真实感,而且同时有杜撰了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让著作读起来更加有趣味。
如果说我对哪个人印象深刻,那么我最想写的人物就是诸葛亮。诸葛亮,号卧龙,曾躬耕于南阳,也就是现在的湖北襄阳,满腹诗书,书中说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历史上的诸葛亮真的是这样的吗?未必如此。
虽然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但根据一些史学家的研究,觉得《三国志》是比较尊重史实的著作,著作中介绍的诸葛亮是一个善于治国的人才,但其军事才能并不是像三国演义中写得那样厉害!
个人认为:诸葛亮的才能主要表现在战略规划和治国方面,在军事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建树。有史实为证:诸葛亮在襄阳时,已经颇有名气,因此刘备慕名而去,而知名的隆中对其实表现的.是诸葛亮的战略才能,他知道怎样逐鹿中原,政治智慧和战略才能卓著,但诸葛亮出山后,并非书中所讲的直接指挥将士打仗,譬如知名的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等故事都属于杜撰。再举一例:例如刘备取得西川以后,最信任的人是法正,而不是诸葛亮,而法正正是与老将黄忠在定军山战役中大破曹操,斩杀魏国名将夏侯渊的军事参谋。
再者,即便是夷陵之战中,刘备亲征,也没有带诸葛亮随军,如果诸葛亮的军事草能真如三国演义中所描述的那般深不可测,刘备断然是不会不委以重任的,毕竟正如孙子兵法所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以上就是我写的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诸葛亮即便是天纵英才,也不能阻挡历史的浪潮,一切自有天命!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2
三国演义读后感05-10
《三国演义》读后感05-16
《三国演义》读后感06-12
三国演义读后感06-12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04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6-25
《三国演义》的读后感04-24
三国演义读后感【精选】07-10
三国演义读后感[经典]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