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时间:2023-08-14 12:20:08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领悟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1

  拜读了汤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作者在当老师时曾经写下过这样一段文字: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名教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欢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着重要的影响。也许,几十年后,新的学习环境和新的教学方法将有助于解决现在的很多教育问题,但是,无论什么时候,老师是中肩负着一项重要的职责:那就是创造出对孩子的学习有益的情感氛围。

  这段文字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回想自己曾经因为有学生总是不能完成作业、惹是生非而冷言相向,曾经因为孩子伤害了别人而不顾他的感受马上请来了家长……这些都无不伤害了孩子。

  书中还谈到表扬的艺术,评价式的表扬是有害的,赞赏式的表扬是有意的。评判式的表扬只能引起孩子的焦虑、依赖和自卫。我们应当对孩子表达我们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喜悦和赞赏,然后由孩子本人自己做出判断。

  回想自己平时,也经常对孩子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才知道这些都是评判性的表扬,都是无益的,有时反而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甚至产生恐惧,它会让孩子倍受压力,引起反感和逃避。今后教学上应该尽量避免评价式的表扬,尽量表扬孩子的行为,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不以及我们的感受,不将形容词与孩子的品性联系起来进行表扬,让孩子不受外界评判的干扰,做到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

  常规管理能使班级形成良好向上的风气,凝聚班上每个孩子的'心,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会用成人的意志来克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具有惹是生非的能力,反而会有受委屈的感受。如果这时采取处罚的方式,只会使孩子发怒且不听教诲,令孩子心怀怨恨,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这样孩子是没有心情和时间去读书的。有时我们与学生一起制定了一些纪律,可自己却经常出现一些自相矛盾的做法。如(1)出尔反尔。如老师吩咐学生收起拼写试卷,拿出数学课本。学生照做了,可老师又问:“谁的拼写得了满分?”(2)过分啰嗦。为了达到目的,他们本可以用最经济的方法简明扼要地处理事情,可我却过分的哆嗦唠叨。(3)琐碎的要求。全体一致一次就能做到的事,却繁琐地要求学生一步一步来完成。(4)“容易分心”。课堂上注重细枝末节,经常为了训斥一个分心的学生搁下主要的活动。(5)爱打岔。经常在学生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大声训斥学生,任凭自己的需要随时打断学生的活动。(6)飘忽摇摆。经常在中途搁下一项活动而开始另一项活动。看到这些觉得挺好笑,可细一想自己有时何尝不是这样呢?要想更好的进行班级管理我们自己首先要自律、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做到“眼观四面”、“注重整体”、“把我动态”,多发掘孩子的优点、保全孩子的面子。

  这本书像是给我注入了一剂强行针,作为父母和老师我要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时刻谨记书中的教诲,要谨言慎行,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去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2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博士——一位培养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所编著的,他通过这本书来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以通过心理学来具备有效的工具和技巧,通过在儿童心理治疗过程中得以发展并经过学校实验的各种技巧的介绍,为所有的老师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实用的解决方法,帮助我们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和意外情况。

  一、避免琐事

  案例:教室里正在大声争论。

  生1:把我的铅笔还给我。

  生2:这是我的铅笔。

  生1;你撒谎,你是个小偷。你明明知道这是我的。

  老师(不高兴地):我听见了你们俩的话,我很不高兴。现在,让我来暂时保管这支有争议的铅笔。另外给你一支铅笔,也给你一支铅笔。你们俩下课以后再讨论那支铅笔是谁的,现在都回去做自己的事情吧。

  这场争论就此结束。整个解决过程老师只花了30秒钟。老师故意避免了毫无结果的询问。他没有卷入争论的漩涡,去探究那支铅笔究竟是谁的。他没有让为一支铅笔而进行的争论来扰乱课堂秩序。他既有技巧又不失权威地避免了要耗费时间的烦琐过程:原告、被告、双方求证、最后判决和执行。

  这样的事情,我在班上经常会遇到,我每次都非得查出谁撒谎了,铅笔是谁的。每次弄班里气氛不好,自己还生气,孩子也委屈,更耽误了整节课的进度。真是“亏”大了。以后我也要学习一下这种处理方式。

  二、切实的目标

  通过看这本书,我还明白,最佳师表的老师们都在传达一个相同的理念: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正如一位老师所说:“我过去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孩子们的未来。现在,我却有了更为切实的目标,我只关注孩子们现在的情绪和主要的需要。我不再去构想遥不可及的乌托邦,我只想富有人情味的处理好教室里发生的各种问题。”

  这样的转变不仅完全可能,而且非常实际。怎样为人师表,大概是每个教师都会思考和面对的问题。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我们应该时刻意识到,不能对孩子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以及其他各种伤害,如果能做到,应该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最佳师表了。在以上几条中,有很多我做的不好,如对孩子训斥等,以后要努力,尽量避免!

  三、表扬的艺术

  表扬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什么,孩子对他自己说什么。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有意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只有不判断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表扬,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没有顾虑的进步;有益的表扬总是肯定孩子的感受,并且描述孩子所作出的成就。

  平时我表扬孩子,经常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继续好好干”。通过看这本书知道了这些都是评判性的表扬,教学上应该尽量避免,因为这都是无益的,他只能引起孩子的焦虑、依赖和自卫。要想培养孩子这些品质,就必须让孩子不受外界评判的干扰,让孩子做到自我激励和自我评价。要发展孩子的个性,就不能给予孩子评价式的表扬。

  运用文字语言进行描述性的表扬无疑会促使孩子们自己去思考和推论,足以让孩子高兴的回味老师的话语并倍受鼓舞。这种风格的表扬会给孩子留下长久牢固的记忆,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注重自我形象的塑造。

  这本书中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教育如果闭塞孩子的思想,扰乱孩子的心灵,压抑孩子的情感,那就注定要失败。老师一旦掌握了同学生说话的技巧,就能有效地与学生沟通,同时不引起学生的愤怒和反抗。老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3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的作者是海姆·吉诺特博士。他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家。他写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是世界上著名的畅销书,他为全世界数百万父母提供了与孩子交流、正确沟通的方法与途径。,也为我们教师提供了与学生怎样交流、怎样沟通的方法与途径。整本书中处处都洋溢着博士的爱与关怀,是一本难得的书,是一本了不起的书,也是一本教师必读书。

  当我捧起这本书的时,封面下方几行字引起了我的注意,内容是这样的:“老师和父母一样,都需要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它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它能够敏锐地感受到那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读了这些文字,引起了我极高的兴趣。接着,我翻开到目录,“老师的自白、最佳师表、最差师表、表扬的艺术、常规管理、家庭作业、鼓励的故事等十二章内容跃然纸上。我此时此刻被这些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

  从”老师的自白“开始,由一群刚刚执教不久的年轻老师的自白开始。年轻的教师中,有一部分人都灰心丧气,想放弃老师这个职业,他们内心充满了不满,失望,沮丧和压力。一部分人是想继续做老师,却不愿意再为学生操心,他们认为,得过且过,只要不发生什么大事就已经很好了。这和我们在自己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或有困惑时的想法不谋而合。一部分人对教学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和实践的勇气,他们主张改革教育制度,也许无可厚非,但是,”在教育制度改变之前,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再想一想,我今天能做些什么来改善我的课堂呢?这才是重点。

  第二章节”最佳师表“中说到:”真正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看到这里,我深受启发。联想到以往自己的教育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反省的同时意识到,是我们作出改变的时候了,我们再不能将训话作为一中教育学生的必要的手段,不能在学生出现问题时,就想当然地给学生灌输一大堆一大堆的道理,不能让学生认为偶尔自己做错了什么就不是好孩子。更不能将学生有时作出保证的行为当成是改过的凭证。

  读到这里,使我想起以前自己偶尔也会将一件小事来夸大,以为可以杀鸡警猴,谁知学生只会暂时的收敛一些,过后时间不长,便会遗忘。那么,这种惩戒性的手段已经证明不是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我们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每一件事情发生的当时的状况,并换角度去思考,谅解孩子,亲自给予孩子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在这里,我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

  这一章节中还谈到:”学习的过程不仅总是现在时的,而且总是个别的具体的。“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教施材“有点像。在教学过程中,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做。当我读到一个名为”不需要解释的抚慰“时,我被感动了。一个三年级的老师,一个叫8岁的小男孩,他们的沟通行动超过了语言。当一个八岁的学生受了委屈,第一个想到的是他的.老师。这时候不用问其缘由,只需用心去感受他当时的心情,然后拍拍他的头或抱抱他,这些表示理解的动作相信可以令他停止哭泣。跟着说些同情的话,他便会很快忘记整件事。如果刨根究底,大肆惩罚,就会令学生之间的矛盾更加深化。另外一个名为”集中关注孩子的感受“的事例,也是阐述同样的道理。足以看出,往往化解危机的是老师简洁而富有同情心的态度。这其中包含了各种方式的爱,有温暖,有关心,有安慰,有同情,有温柔,有艺术技巧等等,显然需要我们老师日积月累的理论和经验去创设更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情景。

  读了前两章的内容,我已经被深深地震撼了,好好反省过后。我知道,以后遇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我得首先学会付出,付出爱心、同情、温柔、关心,还要学会教育的艺术技巧,总之,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察觉以往教学过程中许多的不足,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改善教学有很多有用又有效的方法,只是看你有没有耐心,或者责任心而已。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负责!相信自己能做到,而且会做得很好。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4

  说话是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沟通方式。用说话来交流思想、表达意志,是每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我们每天都在说话,因为我们需要表达,需要交流,需要倾诉。但是话不是想说就可以说,也不是想怎样说就可以怎样说。作为小学老师,面对着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该怎样和他们说话,简直就是一门技术活,需要我们去思考,学习以及体味。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吉诺特博士通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来来告诉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可以通过心理学来具备有效的工具和技巧,通过如何和学生对话及心理治疗等各种技巧的介绍,为所有的老师提供具体的建议和实用的解决方法,帮助我们处理好日常工作中的心理问题和意外情况。

  在教学实践中,面对喧闹的课堂,学生无休止的提问,还有突发的危机,老师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令人生气的情况,在这个时候该怎么和学生交流?在"恰当的`交流"这一章节中提到聪明的老师通过运用"我"的语言来保护自己和学生。例如:"我很生气""这太让我生气了""我对此非常愤怒"等等。这些言语要安全得多,远胜于说"你简直是只害虫""看看你都做了些什么""你真是愚蠢极了""你以为你是谁"。由此看来,恰当的交流不仅能够改善教学,而且是教学的关键。

  聪明的老师不仅要会和学生交流,还要会表扬。在品读"表扬的艺术"这一章节之后,我才发现平时我们所普遍采用的表扬都是评价式的,而且我们自以为是地认为,凡是表扬,都是有益的,往往忽视了这种表扬背后的伤害。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年轻的老师想鼓励孩子们进行抽象思维。她向爱丽丝展示了一个苹果,然后问道:"苹果是属于哪一类?"爱丽丝的脸红了,她不知道怎么回答。老师于是又去问卡罗,卡罗马上就回答出:"苹果是属于水果类。""好孩子,好孩子。"老师表扬道。老师继续上课,却不知道自己已经伤害了孩子。如果卡罗因为知道答案就是一个好孩子,那么爱丽丝呢?她不知道答案,难道就是一个坏孩子了吗?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不要将形容词与孩子的品性联系起来进行表扬。在"表扬的艺术"这一章节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例子,它告诉我们,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受,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性。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当对孩子表达我们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喜欢和赞赏,然后由孩子本人对自己做出判断。如果我们把孩子值得赞扬的事连同自己的感受一起真切地表达出来,孩子就会对他们自己形成积极而有建设性的印象。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更让我深深体会到:教育是身教,用生命影响生命。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5

  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同样老师与学生也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老师与学生的接触、交流中,老师的语言是尤为重要的。它可以成为师生建立良好关系的桥梁,它也可以成为师生之间的战争导火索。因而张校长选择了这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著作《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让老师们进行阅读学习。这本书中写了有关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场景,而且都用了短剧的形式来加以描述。通过这种形象生动的案例,让我从中领会到交流的原则。面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情况,老师都应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地灵活对待。在对话中传达出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

  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的关怀、理解都要通过语言传达给学生,我在《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的阅读中学习到了最佳的教师表现不是对学生训话,他们从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孩子需要帮助。通过关心、安慰、同情、艺术技巧等方式来表现。通过恰当的交流,孩子对教师的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这样可以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同时也可以使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建立起来。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中表扬是经常用的方法,在这本书中介绍表扬的艺术,它建议我们教师要使用建设性的表扬,那就是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

  在教育教学中离不开常规管理,我们通常在常规管理中责罚孩子。这种处罚只会使孩子发怒并且不听教诲,令孩子心怀怨恨,甚至产生报复的念头。这样孩子是没有心情和时间去读书的。在常规管理的实践中,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让孩子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怕,只要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孩子跃跃欲试,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总之,通过阅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我从中学到与孩子正确交流的`方法。同时也使我对自己以往的教学行为进行了分析,以前我在表扬学生时经常说:“真聪明”、“你很棒”……现在我知道这样的词是评价性的,这意味着回答问题的学生是聪明的、优秀的,那么没有回答出问题的学生就是笨的、差的。因而针对与学生交流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进行改正。老师和学生说话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份良心的考验。辛勤的园丁,让我们在教育的沃土上努力耕耘,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爱的阳光,让爱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开花,让爱的花园芬芳迷人!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6

  还记得是在去年的那个夏天,某天非常无聊地在淘宝网上闲逛,非常偶然地发现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据说,这本书在美国非常畅销,甚至被列为美国教师必读书目之一。出于一种好奇,我把它买了回来,每天读一点。如今,一年的时间过去了,书也差不多读完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给我留下来了太多的感动和启发。

  在这本书里,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广大的教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他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这两个章节。在这两个章节中,吉诺特博士用若干个真实的小故事对比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态度,以及它们对学生产生的效果。由此,他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面对孩子言语之间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给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

  回想我的初中教学经历,虽然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但几乎每天都会碰见几个问题学生,有时甚至会被他们气的直跳脚。有几个学生总是不按时完成作业,屡教不改。有几个学生最爱把课堂当聊天场所,在英语课上与周边同学聊得火热。也有几个学生最爱在课堂上见周公,经常睡得直流口水。面对这样的学生,我很无奈,觉得很挫败。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有点耐心,会笑着提醒他们要按时交作业、上课要认真听讲。久而久之,自己的耐心被他们的固执磨得越来越少,也开始像其他老师一样严厉斥责他们,甚至故意在课堂上冷落他们。结果我发现,这样的措施真的像书上说的那样,对这群学生毫无作用,他们以往的恶习非但没有改善的迹象,反倒有影响班上其他同学的迹象。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7

  作为一名新教师,从工作之初内心就充斥着焦躁与不安,其中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急欲学会与小朋友们相处,于是,我看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没有大堆的理论,只有众多鲜活的事例。书中每一个小片段都让我看到我在学校的每时每分每秒。其中,许多教师的言行让我看到了困惑中的自己。书中的教师与我一样经历着心理上的转变与煎熬。“起飞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飞往一个热带的岛屿,却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极。我们本来期待着灿烂的阳光,却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极漫长而严寒的冬天······”看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老师的自白,我的内心也深深发出共鸣,是啊,现在的我们正处在严寒的冬天。而能将我们从此种窘境中解救出来的大约唯有正确与学生相处一途。

  怎样正确与学生相处呢?身为老师,尤其是语文老师,除了要做到“其身正”,这样的榜样示范,在每天的学校生活中,占有更大比重的是教师言语的教化。

  “这是一个美妙的东西,这是一个丑陋的东西。世界上美妙的东西,或许是娇艳欲滴,引得无数彩蝶飞舞的鲜花,或许是奔腾不息,一望无垠的大海,或许是那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的美人一笑。或许,在某种程度上,世上最美秒的东西就是语言。世界上最丑陋的事物,或许是某些肮脏灵魂下做出的不堪事,或许是权欲利熏下达成的政治妥协。或许,在某些程度上,世上最丑陋的,也是语言。”这段话深刻揭示了语言的力量,揭示我们教师每一个措辞背后的可能产生的力量与影响。

  这个影响也许是另一个饱受挫折的孩子重拾信心的契机,也可能是使一个有潜力的孩子从此一蹶不振的.最后一根稻草。我很汗颜,我虽然深知语言的重要性,也深知语言的影响力,我却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语言、斟酌自己的语言,与此相反,我经常被自己的负面情绪左右,而脱口而出许多我认为无法给学生正面影响的话。书中,“格瑞丝说:每天我对自己说:‘今天是平安无事的一天。我不会被卷进任何事端。我不会被激怒,不会大发脾气从而损害自己的健康。”但是,一到了教室我就会控制不住自己,回到家里的时候,我既觉得沮丧,又觉得对自己不满。我就像一台电脑机械地服从着程序指令:“把你的心喊出来吧!歇斯底里地发疯吧!” 我也是。在走向教室的时候,都会不断地告诫自己。今天一定可以愉快。我可以很和蔼地对待他们,我们相处一定和睦……

  我有个习惯,走到教室门口,会习惯性地扫一眼放垃圾桶和扫把的地方,地面是否有纸片,黑板和讲台有没有擦干净。 当看到扫把没有摆放整齐,我会皱眉头。看到地面上的纸屑还在若无其事地躺着,我的脸开始阴沉。若再看到黑板和讲台没有擦干净,所有的好心情便都不翼而飞。然后,把书本重重地放在讲台上,不满地看着他们。如果班级这时候还没有安静下来,我对自己的告诫便都不在了。那时,愤怒的情绪会充满着我。这是常态。’”以上种种也是我的常态。而这种语言常态伴随而来的往往是教师心理上临近崩溃,孩子心理上引起反弹,而我真正希望达到的教学效果,却打了一个大大地折扣。

  反复遭遇失败之后,我也进行自我的心理建设——更宽容地对待孩子。对孩子说教是没有太大的用处的。我班小朋友在开学之初对我说,以前的老师不知道为什么总要来讲一堆道理。于是,我尝试给他们讲故事,讲事例,孩子们很敏感,立即说,老师你还是在讲大道理啊。他们是反感的空洞的大道理的,他们也是机智聪明的,能发现你以不同的方式来给他们灌输大道理。尤其是三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小朋友,似懂非懂一些道理,似乎觉得不能再如此轻易受老师与家长的摆布,开始出现一些爱答不理的样貌。我班就有这样的例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孩子,觉得自己成绩很好,并不受制于你老师。对于班级奖励制度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站没站相,坐没坐相。

  道理似乎他不想听,严厉批评他也不痛不痒,甚至逆反心理。讲真的,班里有这么个孩子令我很头痛。在与其妈妈交流过后,我决定不给于他太多批评。相反,只给他正面评价,针对他每一个做的好的瞬间,及时表扬,并且感谢他为班级良好风气做出了这么棒的榜样作用,班级风气在他的带领下有了质的飞跃。他的逆反现象消失了,会第一时间配合好老师的要求,扰乱纪律现象也大大减少。往往是只要有同学表示他今天不够好,他就会自持身份,自觉改正。我想,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不是粗暴的语言才有力量,华丽的溢美之词更能在潜移默化间,不费吹灰之力达到我们要的效果。而这是只有当我们调节好自身地心态,能够给孩子们尽可能多的宽容和包含之后才能做到的。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8

  记得有一次上英语课的时候,班上一个男生又像往常那样开始说话,几次提醒之后,他依旧我行我素,与后排的两个女生聊得十分投入。让我十分窝火的是,这两个女生还是班上平时表现十分优秀的孩子,而最近几次上课居然也开始分神,大多数时候是受那个男生的影响。因为他们,我不得不停下来,足足停了两分钟,但他们却倘若不知。这下,我发飙了。我喊那男生起来,我责怪他无视课堂纪律、不尊重我,我逼迫他离开教室。结果,他也怒了,甩门而出。当下,我觉得又窝火,又有点尴尬。回头看讲台下的学生,我惊呆了,从他们的眼睛里,我看不到害怕,而是同情?怜悯?在那一瞬间,突然想起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我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吉诺特博士笔下的拥有“最差师表”的老师。如果真是那样,那真是太糟糕了。说实话,我很恐慌,我觉得我急需在孩子们中间竖立一种威严,一种可以让我和他们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威严。

  吉诺特博士在书中写道,有一回他遇到一个十分顽皮捣蛋的孩子,让他头痛不已。他找那孩子谈话,却不像其他老师那样斥责他,而是说: “孩子,最近有什么开心的事情吗?可以和我分享一下吗?”那孩子有点羞愧,吉诺特博士很耐心地,像朋友一般给他建议,最后还对他说:“你是最棒的。你肯定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每天在进步,对吗?”听完他的话,孩子很开心,蹦蹦跳跳地回去了。此后,那个孩子真的一点点地改掉自己的坏毛病,在一天天地进步。这个故事触动我的是吉诺特博士对学生的耐心和信任。

  他用理解和鼓励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不是通过责难和批评。孩子觉得自己受到了尊重,同时,他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和信赖,他觉得自己不能让老师失望,所以真的开始努力。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的教学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对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与学生谈话时一味的批评,甚至恶语相向,只会导致老师和学生相互埋怨和憎恨,破坏师生的友谊,削弱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由此可见谈话的艺术性和重要性。

  反思那段时间我对学生的态度和处事方法,我似乎真的缺乏的耐心和对学生的信任,一有什么风吹草动,我就用眼睛瞪他们,或是直接点名批评。即便是有时难得有耐心找学生谈话,我似乎总有点高高在上,语气咄咄逼人,末了我还总习惯性地要学生写一份保证书。认识到这一点,我不断地告诉自己“学生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要理解学生,要信赖学生”,我期待能找到一点做拥有“最佳师表”老师的感觉。所以当这个学期,我遇到一个男生,开学三周后上课依旧没有课本,上课扰乱课堂纪律,说话、睡觉。我没有像以前那样上课点名批评,下课把他拖到办公室直接开骂。下了课后,我拉他到一个比较僻静的走廊,笑言要和他叙叙旧(他高一时候也是我教的)。

  我问他是否已经适应新的班级,是否制定新的学习计划。后来告诉他为了他,我特地跑了趟新华书城,发现在书城的教辅区可以买到高中教材,希望他能跑一趟。最后,我说:“你以前也是我教的,我觉得我们已经配合地很默契了,希望他上课时好好发挥,把我们的默契展现给班上的其他同学看,给他们做榜样。”他乐了,他答应一定给我这个面子。结果第二天我发现,他不仅真的买回了英语书,而且上课听得挺认真的,听写成绩也比前几天大有进步,显然是前个晚上做了一番努力。我想,昨天的谈话起作用了,为此,我真的很欣慰很满足。

  总之,《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教会了我要诚恳地对待自己的学生,要心中有爱,有信任。要重视每一次与学生的谈话,大度地对待学生的细小错误,积极耐心地引导他们正视自己的错误,要真诚地鼓励他们改正错误。通过与学生进行朋友式的相处,建立起相互信赖、相互尊重的良好关系,学做一名拥有最佳师表的人民教师。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9

  最佳师表

  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

  恰当的交流

  在父母和老师中间普遍流行的所谓“正常”语言,如责备羞辱、道德说教、命令指挥、嘲讽奚落、训诫指责、威胁利诱、评价预测等等,都足以让孩子发疯,逐渐变得冷漠、粗俗和丧失人性。健康的.成长来自于孩子对自身内心世界的信任,通过恰当的交流,这种信任是可以逐渐激发和培养的。

  表扬的艺术

  表扬包括两个部分:我们对孩子说什么,孩子对他自己说什么。要使你的表扬有建设性,那就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在于: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

  鼓励的故事

  老师经常询问心理学家:怎样才能鼓励孩子学习。答案是:让他们的学习有安全感,即使学习失败了也不用怕。学习的主要障碍是孩子对失败、批评和出乖露丑的恐惧。优秀的老师会使孩子不怕犯错误。消除孩子的恐惧就能引得孩子跃跃欲试,欢迎犯错误就能鼓励孩子勇于学习。

  有益的方法和实例

  孩子们需要的是教育素质的提高和人格尊严的平等,老师们所能提供的也不外乎此。本章所描述的各种实例和方法,都能促进教学生活的改善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并不需要在学校人事和预算方面做出革命性的变革。这些方法可以由老师个人单独引进,也可以由学校自行采纳。所有这些改革都非常实用,可以随时实施。

  难忘的老师

  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机会来消除学生在幼年时代所受的不良影响。他们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成长的经历铸就了孩子的性格和命运,父母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老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和父母一样,也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孩子的心灵之门。

  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曾经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的内容使我懂得了不少教育的艺术。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10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传道,授业,解惑都需要教师运用“说话”去实现。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说话”的职业。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因此,作为一个天天和学生打交道的老师来说,掌握说话的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最近,我阅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并发现了自身的诸多不足。掩卷沉思,感慨良多,脑子一直出现了这样几个词:尊重、激励、期待、耐心。

  尊重: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师生之间同样如此。教师与学生谈话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育的核心,就本质来说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教育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因此,我们在做学生工作时,应该采取平等、关心、爱护的态度,而不是简单、粗暴,甚至讽刺、嘲笑、训斥、体罚。教师气量如海、大度待人,不仅可以避免矛盾激化,还会随时间的推移,去改变对方的态度。

  激励:

  “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需要”。激励,是教师对学生经常采用的一种教育方式。激励艺术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艺术。运用好激励这一教育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探求新的知识,大胆地进行创造性思维,顽强地克服各种困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目标。

  期待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雕塑家叫皮格马利翁,有一次他雕刻少女塑像。在雕塑过程中,他对这尊塑像产生了深深的爱情,诚之所至,金石为开。他的真诚愿望终于感动了爱神,塑像变成了真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诚热烈的期望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期待是一种教育力量,如果教师能对学生寄予真诚的期望,那么,对学生在接受教育教学中的进步必有裨益。

  耐心:

  爱好学生容易,爱差学生难。尤其是当我们在一个后进生身上费尽心思却老是出现反复或者明知故犯屡教不改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对学生散失信心。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有没有耐心或具有耐心的程度怎样,能如实地反映出一个教师自我修养的程度。因此,我们在面对千差万别、性格各异的'学生的时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要学会等待。教育就是要不抛弃、不放弃。这是我们老师的一种责任,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美德、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我们都该努力地使自己有所作为!

  虽然《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读完了,但是我觉得我还没有读完,里面鲜明的案例,还有那些深刻的道理,不得不让我一辈子去读,去体会,也让我不得不一次次的问自己,该怎样和学生说话?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11

  “我惶恐地意识到,我成了教室里的一个决定因素。我个人的方法可以创造出教室里的情境,我个人的情绪也可以左右教室里的气氛。作为一位老师,我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们过得痛苦或者快乐。我可以成为折磨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我可以带给他们羞辱或者开心,也可以带给他们伤害或者拯救。在所有的情况下,一次危机是骤然升级还是逐步化解,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堕落,我的态度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翻开书看完序言,我的心就被上面引用的这段话震颤了,我像作者一样感到惶恐。我从来不曾想象自己作为一名小老师也许还有这样的影响力。

  我们当老师的都希望能够成为让学生喜欢的,可是,让人喜欢似乎并不是那么容易,它是一种感情,感情没有无缘无故的。学生们对老师的评价千差万别,“盼”着上某老师的课,“怕”上某老师的课或“烦”上某老师的课,同样的学生对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这的确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应怎样修炼才能让学生喜欢自己呢?

  我读了《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之后,给我启发很大,而且感触很深。那生动而幽默的对话,鲜活的例子,使我顿悟:自己的言行决定着学生的一切。做老师对于我这样的普通人来说也许只是一份糊口的职业,面对可爱的学生,我不得不说做老师难,做好教师难,做让学生喜欢的教师更难。为了孩子,我力争做学生喜爱的教师。读了此书,我收获颇丰: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很大,也引起了我的许多思考。现在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教育的变革之中,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家长对教师的期望也更高,学生也更需要教师的尊重和理解。现在的学生由于生活的优越性,再加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因此,不论是在各方面都是很有个性的,因此,老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教育学生要注意方式方法,每个教师教育学生都是出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说话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有教育家说过“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

  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这一教育名言也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爱学生是做好老师的关键。《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一书就是帮助我们怎样创造一种和谐的情感氛围,让每个孩子充分相信老师,并获得进步。书中列举了最佳师表和最差师表的言行,作者列举了截然相反的两种教育方式和态度的若干真实的小故事,鲜明而生动的指出:在理论上,任何老师都知道什么教育是好的,我们对此拥有无数的理念。但不幸的是,没有人能够仅仅靠教育理念就能教育好小孩。在处理班级里的各种琐碎事务-孩子之间言语的触犯,日常的冲突,以及突发的危机等等的时候,最佳师表的老师们会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话、责难、嘲讽等,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的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恰当的帮助。然而最差师表的老师们则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采取疏远冷漠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来跟孩子们进行本来可以避免的争斗、冲突甚至战争。《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中,通过很多小事例,告诉我们“最佳师表”与“最差师表”会对同一个学生同一件事情说出什么不同的话,取得什么不同的效果。归根结底,其实就是一个原则:尊重生命。在教育中,请把学生当成一个活生生的人,对他们持有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再次,课堂魅力是师生之间最好的纽带。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则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一句精彩的导语,一句幽默的插入语,一句风趣的笑谈,往往会使学生精神倍增,兴趣盎然,听起来聚精会神,学起来津津有味,那么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要想成为一名好教师,我们应当用生动的语言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去吸引学生学习,所以我每节课都尽力做到精神饱满、语言生动清晰。课堂语言是教学的“佐料”,教学方法也不能千篇一律,再好的方法也不能重复使用,正如山珍海味人人都喜欢,但每天都让你吃,恐怕也食之无味。我们的语言也是课堂的催化剂,恰到好处地的应用肢体语言,也能形成我们独特的“台风”和高超的“演技”。总之,教学水平的提高是没有止境的,应了那句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就像书中讲到的最佳师表的表现:“他们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也不对孩子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只是着手处理现在的事。”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12

  起飞的时候,我们期待着飞往一个热带的岛屿,却不幸降落在冰冷的北极。我们本来期待着灿烂的阳光,却出乎意料的遭遇了北极漫长而严寒的冬天。看见《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中老师的自白,我对这本书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每当教学中出现问题的时候,图书馆里的所有理论都成了毫无价值的东西,而在读过《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本书之后,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这是一本值得所有老师深刻反省并掩卷沉思的好书。吉诺特博士把教育心理学理论转变为大量幽默而富有人情味的短剧、对话和故事情节,告诉老师应该如何摒弃拒绝性的语言,转而使用新的能被接纳的语言,向我们充分介绍了如何应用语言交流来创造信任和愉悦的气氛,也为我们提供了同孩子进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帮助我们正确处理孩子的学习、心理等问题,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一、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必须承认,孩子之间的差距是存在的。

  根本无法要求每一个孩子都达到你心目中的`高度。然而每个孩子肯定有其长处所在。我们往往会忽视这点。教育不应该仅仅是培养高分数、获奖多的孩子,更应该充分利用教师搭建的舞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在这舞台演出的机会。

  二、只需要解决当下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会想得很远,说得太大。

  吉诺特在作品中强调必须“就事论事”然后才能解决问题,想办法把当前存在的问题处理好,这样才能让孩子有思索的空间,改变的机会。如果把事情扯得太远,或许自己是好心,但孩子却不这么想,会觉得你罗嗦,烦琐而于事无补。

  三、温和着愤怒,每一个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或多或少都遇到这样的事情:

  某个孩子同一个错误连续犯,通过几次谈话丝毫没有改变。粗暴的批评往往是火上浇油,我们确实很愤怒,但我们这个时候更需要冷静,可以表达自己的愤怒,但不能带有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

  四、即使只是一个赞许的眼神,成功和进步总是让人喜悦的。

  在合适的时候不要吝啬我们的赞美之词,合理的赞扬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每天一点小小的进步,汇聚起来就是大成。永远赞扬要比批评多,让孩子在赞许的眼光里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在他成长的同时积累了这点点滴滴的欣赏,还怕孩子无法面队将来遇到的困难吗?

  《老师和学生怎样说话》一书还有许许多多我们常常会忽视的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同时我们身边的同事也有许多好的方法值得我们不断学习和总结。把爱交给孩子,让梦想在校园绽放。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13

  我们每天都在和学生打交道,因此掌握和学生说话的技巧,跟学生进行有效地沟通就显得十分必要。但事实上,有些时候我们会被学生的情绪所左右,而说一些不得体的话语,引起学生的反感。事后静下心来,觉得自己很幼稚,不够成熟。但如何避免这类事情的发生,始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就在今年暑假,校长推荐了一本不错的书,名字叫《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我从中找到了答案。这本书的一大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故事阐述每个观点。有些故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边,读起来很亲切,有些观点也很新颖,很实用。

  就拿书中的这段话来说,“老师有得天独厚的机会来消除学生在幼年时代所受的不良影响。他们可以影响到孩子的人生是变得更好还是更坏。成长的经历铸就了孩子的'性格和命运,父母在其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老师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他们和父母一样,也能够打开或者关闭孩子的心灵之门。”可见,老师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半句六月寒”,作为教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用冰冷的言语践踏孩子的自尊,泯灭孩子的心灵,那将是无法饶恕的错误。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我会怎样做呢?

  我们要像阳光、雨露般滋润孩子的心灵,给他们以温暖、关怀、同情、理解、尊重,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不枉“教师”这一光荣称号。

  书中的一些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处理学生问题的方式、方法,使问题的解决更科学、更有实效性。就拿两个学生打闹一事来说吧。有天课下,张家续和韩继开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起争执,互相指责。要是放在以前,我肯定要调查个水落石出,然后批评教育一番。估计要一两节课才能解决问题。而这一两节课却能做一些更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于是,我把他们分开教育,对他们分别说了同样的话:“今天老师不想追究是他先和你闹,还是你先和他闹,总之,你俩这样无休止的指责是不对的。我们要做的是管好自己,和同学和睦相处。你说对吗?”他们认同了我的观点,事情就这样轻松解决了。就像书中所说,只要不影响学生的品行与修养,就“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地”。我们要艺术的处理发生在教室里的琐碎事件。

  恰当的沟通是直达孩子内心最快捷的方式,能使孩子信任的将手交给我们扶持。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14

  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对父母来说,孩子意味着他们对美好明天的希望。而要让孩子达到父母的殷切企望,作为为人师表的老师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成长阶段,大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知识,作为教师拥有巨大的力量来让孩子过得难过或者欢乐。他们可以成为打击孩子的工具,也可以成为鼓舞孩子的火花。在所有的情况下,一个孩子是获得进步还是日益退步,老师的态度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既然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呢?海姆G吉诺特博士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启发。

  一、老师应该知道孩子需要的是什么

  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怀,实验并取得成就。

  二、老师应该尊重孩子,摒弃语言上的暴力。(比如训斥、嘲讽等。)

  不逼迫孩子承诺和保证,不让他们内心产生罪恶感。就事论事,对孩子提供及时的恰当的帮助。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不能对孩子们采取疏远的态度,侮辱和攻击性的语言以及其他各种伤害。

  三、要和孩子们恰当的交流

  老师要了解孩子的思想,要抓住孩子的心。要把孩子看作是会憎、会爱,有矛盾、情感的复杂人类之一。为了减轻他们的敌意,老师应该尽可能的提供机会让孩子体验独立的滋味。孩子得到的自治越多,他们的敌意就越少;孩子越是自我独立,他们对比别人的怨恨也越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做到和孩子恰当的交流,交流不仅能够改善教学,而且是教学的关键。

  四、要学会表扬孩子

  老师当对孩子表达对他的努力、帮助、工作和成就的赞赏,然后由孩子本人对自己做出判断。要尽量表扬孩子的行为而不表扬孩子的品性,只有不判断孩子的品格和个性的表扬,才能消除孩子的焦虑,让孩子没有顾虑的进步。要描述孩子的努力和成就,以及我们的感觉,千万不要评价判断孩子的性格和品行。

  同学生交谈是一门学问与艺术。这种学问和艺术来源于日常和学生们相处过程中点点滴滴的积累,而这种积累体现在平时和学生之间的言语交流。

  老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水准的交流能力。聪明的老师对自己的用语非常敏感。他知道,学生获得多少知识有赖于老师教学的风格。因此,他能够善解人意,在对话中传达出孩子的尊重和理解。他能够敏锐地感觉到哪些交流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一个好的老师不但要看专业书,也要看更多的关于心理方面的书。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掌握了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和学生共同,塑造一个合格的`人。

  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就要学会倾听。老师在和学生打交道时,缺乏倾听学生的声音。儿童处在生长发育期,思想和言行虽然还不成熟,可是并不是说他们说的都不对,教师在这方面更多的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让学生做件事,而学生有时无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及时表达了也会被老师否决,反而无法很好的完成。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声音,有时要把孩子以成人对待,这样才能更好得了解孩子想什么,对待问题才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就要学会弯腰。在教育学生时,我们已经习惯于站着说话,站着发号施令,站着做我们习惯的一切,学生们接受的是老师的思维和主观愿望,而老师很少考虑学生的内心想法。尤其是当我们的想法和学生的想法冲突时,总会强加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去做,令学生大失所望,不去考虑学生的感受。如果你弯下腰来和学生一样高时,再去和学生交流,试试会有什么结果?当你不再居高临下,与孩子完全处于平等时,孩子才会把他的真实想法告诉你。弯下腰,这一步很关键,因为不管孩子的想法对还是不对、有无道理,你只有在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之后,才可能教育孩子……

  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就要不断学习。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事情,老师更要不断的学习。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学生的接受能力成倍提高,教师会发现如果不学习,对于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对于师生交往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现象,教师会无从下手,无法解决。教师只有更多地去学习,才能走向学生教育的细腻化,走向自我知识的更新化,自我素质的完善化。

  当我们用太多成人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时,我们的学生从小变成了“小大人”。我们把准点定位于“成人”——孩子终归要成长为大人,这样被我们所忽视的恰恰是“孩子——他们是一个成长中的人”没有从孩子的实际出发,以我们的目光和要求为准则,这也许就是我所期待和努力的,也正是我们所忽视和丧失的。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15

  《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作者是海姆。吉诺特,一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也是儿童心理学家。顾名思义,这本书主要谈老师怎样与自己的学生,进行有效地言语沟通,以便更好地教学。

  该书全书分12个章节,从“老师的自白”开始,由一群刚刚执教不久的年轻老师的说词开始。一部分人都灰心丧气,想放弃老师这个职业,他们内心充满了不满,失望,沮丧和压力,认为这是个“失望的主题”。一部分人是想继续做老师,却萌发出不愿为学生操心的心理,他们认为,得过且过,没什么大事发生就很好了。一部分人对教学抱有很大的希望,信心和实践的勇气,他们主张改革教育制度,也许无可厚非,但是,“在教育制度改变之前,我们作为老师应该做些什么呢?”再想一想,“我今天能做些什么来改善我的课堂呢?”这才是重点。

  第二章节“最佳师表”中说到:“真正的老师不相信训话的力量,他们从不对孩子们讲大道理,他们不让孩子们有罪恶感,也不要求孩子们做出什么保证。他们不对教室里的日常小事追根究底,也不对孩子的过去和遥远的未来忧心忧心忡忡。他们只着手处理现在的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地有一个沮丧的孩子需要帮助。”看到这里,我深受启发。联想到以往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反省的同时意识到,是时候作出某种改变了,不能将训话作为一个必要的手段,不能想当然地对学生灌输大堆大道理,不能让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了就不是好孩子了,也不能将学生作出保证的行为当成是改过的凭证。想起以前自己,偶尔也会将一件小事夸张化,以为可以杀鸡警猴,谁知成了反效果,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学生只会暂时的收敛一些不好的行为,过后不久便会遗忘,那么,这种惩戒性的手段已经证明不是最好的方法。关键在于,老师是否能够主动地了解当事人的状况,并亲自给予同感和安慰。如此下去,学生才不会继续无理取闹。在这里,我了解到,孩子们需要的是什么。正如书中所说那样,“他们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尊重,喜欢和信任,他人的鼓励,支持,加油和风趣,还需要自己去开拓,实验才能取得成就。”其中,还谈到一个核心的.事实:“学习的过程不仅总是现在时的,而且总是个别的具体的。”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因教施材”有点类似。联合时间上的处理,就显得更全面和有效果。

  在第五章节,作者提出了一个有益表扬的基本原则:“描述而不评价,叙述而不作判断。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做出对自己的评价。”这句总结性的话让我意识到,有时我们会忘却教书的本质区别。谁都知道,作为老师,不光要传授书本上的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对生活中的每件事作出判别。正如记忆英语单词一样,强迫学生短时间内背一些单词很容易,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怎样有效地去记单词。当作者指出:“评价式的表扬是有害的,赞赏式的表扬是有益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一直都认为表扬只有一种,现在知道表扬有两种。通俗来说,可以分为直接表扬和间接表扬。很多人都认为,直接表扬小孩不好吗?如果将表扬比喻成药物,我们就能马上明白,药物可以让病人获得暂时的舒服感觉,但也会造成病人长久以来的依靠。表扬也是同理,若它成为孩子心灵上的依赖,孩子便会靠他人来决定自己的欲望和确立自我的价值。

  在第六章节的“常规管理”中,我了解到,替代责罚的办法有很多,学生犯了错,老师不一定非要大发雷霆处罚学生才行,也可以避开事端,或者引开话题,提倡用最短的时间去平息矛盾。我们需要避免造成孩子的怨恨,应努力激发孩子的自尊。关于“家庭作业”在第八章节中有说到,这也是每个老师经常头疼的一个老问题。几乎每个班在语数英这三科上欠交家庭作业的现象,仿佛无法根除。看到书中所提的要点,我突然明白自己以前某些过失造成的原因。“如果父母不干涉孩子的日常家庭作业的话,生活会变得简单得多。家庭作业应当是孩子与老师之间的事务。如果父母过分热心地干预孩子的作业和成绩问题,孩子反而会十分反感并且成绩下降。”反省过后,我知道,以后遇到关于家庭作业的问题,应该怎样去更好地处理了。这本书令我受益匪浅,让我察觉以往教学过程中许多的不足,使我清晰地认识到,改善教学有很多有用又有效的方法,只是看你有没有耐心,或者责任心而已。

【读《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有感】相关文章:

读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有感04-18

读《漂亮老师和坏小子》有感04-28

精选和自己说说话作文3篇01-14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12-04

说话学生检讨书12-07

关于和自己说说话作文三篇01-05

【推荐】和自己说说话作文四篇12-20

【推荐】和自己说说话作文4篇02-12

【精华】和自己说说话作文3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