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时间:2024-06-30 09:07:11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

  龙应台女士的《孩子,你慢慢来》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么的温馨。从他生下安安,记录的有关安安的一点一滴到生下了弟弟华飞,记录下安安因为母亲对华飞的爱而出现不平衡心里的种种表现,直至最后安安接受了华飞后与朋友间的小故事。里面都包含了龙应台女士对安安、对华飞的爱。

  而其中,我最感同身受的就是安安与华飞争宠的小故事。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妹妹寄住在我家,妈妈总因为我没看好妹妹、因为我和妹妹争一个漂亮的碗、争一把小小的勺子而对我发脾气的样子。那时候我的妈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做姐姐,要让着妹妹一点。”可是,也才6、7岁我怎么会有这么大度的想法呢?我只知道,妹妹出现以后,爸爸妈妈也总是抱她却不抱我;每个晚上妈妈总是抱着妹妹入睡,而我却只能和奶奶挤一张床,最后甚至连奶奶我都要跟妹妹分享;就连每次吃好吃的'我也不再享有优先权了。这时的我总是觉得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爱妹妹胜过爱我。于是,我讨厌妹妹、我讨厌她住到我家里、讨厌要跟她分享一切属于我的东西、更讨厌每次大家都因为她的哭闹而指责我。直到我长大后,我才发现原来妹妹有的这些我也曾拥有过,原来我也有这么幼稚的时候,原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是最爱我的,只是醒悟这一点时我已不再需要什么都跟妹妹争、什么都跟妹妹抢了。

  当然龙应台女士也发现了安安这一个心结,她从另一个角度让安安知道“安安现在有的,弟弟却没有;而弟弟现在有的,安安在小时候也曾享有过。”与其喝止安安不许对弟弟这样、不许对弟弟那样,不如让安安换位思考,引导他知道每个人每个时期的需要和经历都是不一样的,爸爸妈妈也不会因为多抱弟弟、多亲弟弟就不爱自己。可能有时候孩子的一些行为会让大人气的跳脚,以至于大声喝令孩子。但是如果真这样做了,只会让孩子的内心更加孤独、更加悲伤,若我们大人也能换个位置、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用我们温暖的怀抱去让他感受我们是爱他的、我们是包容他,在理解孩子的行为的基础上去让孩子明白一些道理,孩子就能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下更容易接受一些现实,从而使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

  我们成人之间的交往也一样,往往总是会从人的某个行为去判定某个人的好坏,但是却从不想想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会这么想,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听听对方的真实想法、多点耐心和宽容,可能你就会发现原来身边有这么多在乎自己的人。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2

  母爱是一屡屡灿烂的阳光,丝丝屡屡照亮我的心房。母爱是一滴滴甘甜的雨露,点点滴滴滋润着我的心田。母爱是大山里涌出的一眼温泉,滴滴点点凝成我理想的珠串。母爱是一颗永不落的星星,指引我前进的路向!

  《孩子你慢慢来》是龙应台所着。在这本书里龙应台是一位母亲,作为母亲的龙应台和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龙应台有着丰富、激烈的内心冲突,而正是通过对这一冲突的诉说,表现出她内心深处的母爱。但它不仅仅是对传统母爱的歌颂,它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只有真正懂得爱的作家才能写得出这样的生活散文。

  其中,最令我感动的篇章是《弟弟和哥哥》。在小儿子出生时,龙应台像着了迷似的喜爱自己的小儿子,使大儿子醋意大发。后来,龙应台发现了近段时间大儿子很不开心。于是,龙应台试着和大儿子沟通,才了解到,原来大儿子是因为嫉妒妈妈喜欢小弟弟而不再喜欢自己了。

  龙应台举出种种事例:小儿子穿的是大儿子的旧衣服、每周五晚上带大儿子去看戏、每天晚上给大儿子讲故事……这才使大儿子打开了心中的结。无论妈妈有多少个孩子,但是妈妈对每个孩子的爱都是一样的无私。

  还记得,有一年春节前夕,妈妈对我说我要学会独立自主,于是今年就让我自己回外婆家过春节。听到这个消息后,我虽然有点担心自己能不能做到生活自理,晚上会不会想妈妈想哭,但还是欣然地接受了妈妈的'建议。

  于是,我就回自己的房间整理行李了。一切准备就绪,心想:嗯,这回我可以去外婆家放松放松了,可是妈妈却只能在家里无聊的待着。我知道,妈妈肯定也会很想我,舍不得和我分开。我去看看妈妈现在在干什么呢?

  我蹑手蹑脚地来到妈妈的房间,小心翼翼地推开门,我震惊了!从门缝里看到,妈妈戴着耳机,横着小曲,正在一针一线地帮我织毛衣,她那专注的神情,自己都没的回家过年了还显得如此若无其事,我打心眼地感激、佩服妈妈。这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复恐迟迟归”呀!

  妈妈给我织的这件毛衣凝聚着她对我的爱。母爱是最伟大的,因为她凝聚了情与爱最真挚的结晶。妈妈的爱,如同水滴凝聚成大海,看似平凡,但回想起,却如此博大。

  让母爱传遍世界,让世界更美好!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3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这是龙应台的人生三书中的第一本《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记录了龙应台初为人母时的心境,与两个孩子的童年,思考生命的本质,书中有忍俊不禁的童真,不假思索的疼爱,也有母子之间的趣事。书一到手便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

  合上书,闭上眼睛,书中那一幕幕的场景即刻呈现在眼前,八个月大的华安,和父母一起旅游,爸爸第一次教华安用英语说bird,华安第一次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车,华安第一次认识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种仿佛跟你说话似的语气,和一个个的小故事,描述了一个叫华安的中外混血儿的成长记。

  书,很薄,内容很简单。可是,当看到如此简单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时,我却感觉到了满满的爱,一种无处不在的淡,却又异常香厚的母爱。时间没有让这爱停留,反而使她越来越浓厚。

  我想但凡是有孩子的妈妈或者爸爸,都会感叹一个小生命的成长,从小小的他,慢慢的长大,高大到可以为他的父母遮风挡雨;从第一次会爬会走,读书笔记m到最后稳健的搀扶着他年迈的父母走路;从第一次开口叫妈妈,到后来站在台上流利演讲;从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饭,到厨房里给家人做饭......曾经的第一次,到后来的无数次,曾经的手把手,到后来他带着曾经那个年轻的你,走过一段又一段属于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确需要慢慢来,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为那个我们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看着他第一次慢慢的系鞋带,看着他那慢慢的动作,还真担心他会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种成就感,可能要远远的超于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们用一种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长,陪伴他的所有。当时间一点点慢下来,我们静静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长大的那刻。

  如书中所言“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4

  我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看完了,躺在沙发上看着书,嘴角禁不住一次次上扬。这样美好的感情,这样温柔的成长,让我心亦变得如斯温柔。

  龙应台一贯以尖利敏捷的文风著称,但这对孩子成长的点滴记录,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柔软,是一个母亲从心里流出来的潺潺溪流,两岸风景无有突兀,但美如画卷。故事讲的是龙应台经历两个儿子幼年的成长中以及过程中的所感所思。文字里的.“妈妈”是那样可爱的一个中国女子,她在自己的异乡、儿子的故乡,用爱与理智抚育上天送给自己“作为女人的礼物”,用心地感受生命与这个世界最初的接触,感受他们在成长中的喜悦与泪水。文中没有跌宕的故事情节,没有峰回路转的曲折,但有无数的忍俊不禁,无数的低回温柔。成长,是如此可爱的过程;母亲,是这样一个温暖的字眼;孩子,是这样的让人心生温柔……

  所有的育儿书都告诉我们,在孩子的成长中出现了这样那样让你无奈的事必须控制自己的情绪,但在面对孩子时,所有的定力似乎都要打个折扣。我们忍不住要拿自己的孩子去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认为他样样都不应该落后,我们希望他有出乎意料的进步,却不能容忍他有任何形式意义上的退步。

  是的,我们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都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希望他不要惹麻烦。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一切进步与成就都有发生的时间和规律。

  看过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深刻地感悟到应当学会宽容与等待,慢慢地,等待那些生命的必然的到来,等待生命的慢慢成长,这需要温柔的坚持。是的,我们不要做强人,就让我们恢复温柔的本性,让生命恢复它本来的美丽面目。

  现在中国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白了其实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就让孩子早早地进入早教班。以至于现在的幼儿园提早变成了小学,孩子们要上认字课、美术、音乐、体育、算术,还有英文……过早学会识字的孩子便在入学后坐在教室里发呆,因为他们都已经学过了。而其他没学过的小伙伴们却叽叽喳喳兴奋地发现字的世界,“那种快乐,确实像一个盲人突然看见了世界,用张开的眼睛。”或许幼儿园里不教认字是对的,急什么呢?童年那么短,那么珍贵!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5

  作家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早在一年级(上)时,我就看过了一遍。

  我很喜欢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一家。妈妈是台北人说汉语,爸爸是德国人说德语,爸爸妈妈相互交流用英语。因为爸爸工作的原因,他们一家现住在瑞士,华安就是在瑞士上的幼儿园。在不知不觉中,安安从学会听到学会说,在不同的场合说不同的语言,汉语、德语、瑞士语、英语应用自如。真是太可爱、太搞笑了!

  我羡慕安安有这样一位通情达理、理解我们、充满耐心的好妈妈。在《序》中,龙应台写下了这么一段美妙的文字: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慢慢来”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三个字呀!

  而我可以说每天都是在“快一点”的催促声中度过的。早晨还在迷迷糊糊中,就听到妈妈“快一点起床,否则要来不及了”的叫声。我穿好衣服,正想顺便看一下桌上的书,妈妈又催我快一点刷牙、洗脸。接着就是催我快一点吃饭,在狼吞虎咽、食物还未完全到胃的时候,就一手拿着一片面包,一手拿着一盒牛奶,在“快一点,否则要迟到了”的催促声中走上了上学的路。一到学校,又是在老师“快一点坐好、快一点交作业、快一点排队……”的指挥下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情。放学了,奶奶来接我,回到家后奶奶的第一句话是“快一点洗手”,第二句“快一点吃点心”,接着是“快一点做作业”。直到晚上,在“快一点洗脚”、“快一点睡觉”的`催促声中,才度过了急匆匆的一天。

  我自认为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但是我不喜欢填鸭式、功利的学习方式,而是喜欢瓜熟蒂落、功到自然成的龙应台那样的教育方式。我做过一个梦,梦中龙应台一会儿变成我的妈妈,一会儿又是我的老师。

  真的,“慢慢来”有时候并不是坏事。由于气候的原因,东北大米生长周期长于南方大米,所以其口感就要比南方大米好得多;饲养40天就可宰杀的速成鸡,它的鲜度和营养无论如何都比不上农家养一年才食用的土鸡。

  “慢慢来”,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慢慢来”让成长变得更加快乐!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6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

  “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难以想象写下这段如水般轻柔的文字的龙应台与笔触犀利并有着万丈豪情的《野火集》的作者竟是同一人,这不禁让人感叹孩子对父母的改变有多么巨大!那么,让我们一同随着她的笔尖,以一个母亲的视角去看看华安、华飞兄弟俩的成长历程。

  在母亲温和的注视下,兄弟俩一点一点地慢慢长大,有着初识的喜悦,有着懵懂的困惑,有着傻傻的嫉妒……细腻而朴实无华的笔触似和风拂过,让人看着看着就逐渐安静下来。细细品读,灵魂似乎也得到了升华,变得像稚气未脱的孩童一般纯净。

  龙应台称得上是一位大作家,但我认为“好母亲”这个称谓更加适合她。做母亲是一门很伟大很深奥的.学问,这门学问包括了许多职业的精髓所在,你需要像老师一样耐心地去教孩子,像保姆一相悉心地照顾孩子,像保镖一样小心地呵护孩子……做一个母亲很难,但是做好一个母亲更难!现今许多年轻人不愿有自己的孩子,正是这个原因。但是龙应台却真正做到了!她像是呵护娇弱的小花一样,细心地为两个孩子遮挡住一切会伤害到他们幼小心灵的利剑。现在,许多所谓“儿童读物“并不一定适合小孩子阅读,生死、暴力、荒诞……诸如此类的负面因子使得多少原本纯净、没有一丝瑕疵的心灵扭曲!龙应台选择将它们放置于儿子们触摸不到的地方,以防止他们接触到这一方面的东西。但我们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这种细节?而这种爱又绝非溺爱,是一种理性的感情,在该严肃的时候,她绝不会含糊过去,在罪恶还未在孩子心中扎根时眼疾手快地将其清除。当自已的孩子安安无意识地与好朋友弗瑞第“分脏”时,龙应台毫不留情地认真地分析了他的过错并给予了适当的惩罚。但她绝对不会逼迫孩子去做不想做的事,正如书名一样——“孩子你慢慢来”,恬淡轻柔,不紧不慢,这不正是人生最理想的方式吗?

  让我们也慢慢来吧,不再急去求成,不再焦虑功利,慢慢地走过人生之路,去欣赏那些不停奔跑的人们所忽视掉的沿途美景吧!这样,我们的收获将会更多!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7

  首先,看了本书后我意识到到小孩子也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跟我们成年人不太一样。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只从我们的主观愿望出发,可以多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问题,这样能避免出现尴尬。其次,小孩子好奇心与生俱来,对外界充满了好奇,就会问一些奇怪或让你惊奇的问题。

  比如有一天,一个孩子问我:老师,您的名字里怎么有草字头呢?你又不是草?这是让人啼笑皆非。老师要做好育人工作,首先要当一个合格的倾听者,能平等地与学生谈话,不添加任何的主观色彩。我们很多老师虽已认识到这些的重要性,但要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只能慢慢努力,朝这个方向靠近。

  让学生自己独立尝试着去完成一件事,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能力。这个出发点很好。事实上,只有学生自己做过或主动尝试的事情,才能让他们即喜欢,又印象深刻。往往老师逼着做的事情让学生很反感,效率也低下。

  对于一些事情可以让学生慢慢来。但不可能允许任何事都可以慢慢来。就像学习,尤其到了复习阶段,你慢了一步,就与别人有了差距,若你不及时追赶,这个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老师也只能帮助他加快速度追赶别人,而不是对他说不要着急,可以慢慢来。就算老师不急,家长也会十分着急,我们的孩子怎么那么慢呀,怎么办才好。这是现在制度下的必然,我们也无力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学习忙碌的学习之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给学生的童年留下不一样的色彩。

  现在一上小学就开始了正规学校式的教学。跟我小时候相比,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重了许多。虽然年年在喊减负减负。我们这里的'学生还算是幸福的,放学后除了完成了适量的家庭作业后,就可以走家穿巷,去其他小朋友家串门,或一起去野外疯狂。

  现在教语文,真为学生感到辛苦,每天要识记那么多的新字词。基础好的还能跟上,基础稍差点就会掉队,这样的要求下,能让学生慢慢来吗。在教拼音时,教学时间只有一个多月,由于学生对拼音的接受程度有快慢,并不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都牢固掌握。我认为只要牢牢让学生掌握好拼音,再教会学生字典的使用方法。学生自己就有能力获取、积累识字。我想学生主动去获取远比教师灌输好许多。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8

  想不起当时买下它的原因,也许是感悟女儿渐渐长大,自己的力不从心;也许是因为它的封面,黑的底色上稚童仰望着母亲,无限孺慕,无比信赖,和书的名字相呼应,给人温暖的感觉。自己读过,也向身边的有孩子的朋友亦或同事推荐这本书,皆因为看完这本书后的感动。

  除了开篇《孩子你慢慢来》有点沉重外,整本书写的只是一位母亲,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为童言稚语中的真理与美好而感恩,为造物的神奇而感悟,也为自己所给孩子教育的不完美而惶恐。给我感觉最强烈的还是第一篇《孩子你慢慢来》,街头卖花的老妇人,大声呵斥着自己的小孙儿,为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绳打成一个蝴蝶结而耽误了时间,这情景让文章中的“我”想起了儿时的往事。在那时的教育中,孩子们没有尊严可言,有被罚头顶一满盆水双腿弯曲站半小时的,有因成绩差而必须将写着“我是懒惰虫”的牌子挂在身上绕校园一周的,更有学生因家境贫困交不起补习费而受到老师的反复刁难与体罚,那种冷酷让小女孩对世界彻底失望,于是,有一天她带着自己的三个弟妹一起跳了河……做了母亲后,发现自己的心会为所有的小孩子变得柔软,也许书中的“我”也是这样,小心翼翼的尊重孩子的每一个要求,认真地陪伴着他倾听他的每一句话,不愿幼小的心受到任何伤害,就像书中作者在心中对那个卖花的小男孩说的:我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等待,孩子,你慢慢来。

  看了这本书后,我时时自省。爱自己的孩子,是母亲的本能,给他们尊严,却不是每一个成人能够做到的。有没有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有没有贪一时轻松敷衍了孩子一转身却又忘了对孩子的承诺?是不是会和孩子平等的对话?有没有因为工作的忙碌而忽略了孩子对你的依恋?有没有因为心情恶劣而无端迁怒于孩子?开始问自己这些问题,而答案总让我怵然心惊,因为在我们的.传统中并没有将孩子和成人当成对等个体的习惯。自己尝试和儿子像朋友般聊天,学用他的语言聊他关心的了解的话题,也就渐渐听到了许多原来不知道的事情,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那样丰富,耐心倾听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们。

  慢慢来!估计现在的孩子们可能都做不到了。现在的孩子正忙着学画画、学武术、学钢琴、学跳舞、学英语……这样忙碌的孩子,又让他们怎么慢慢来呢?家长们美其名曰“为了孩子们的未来”,可是,可曾想过我们的孩子是否真的喜欢呢?还是给孩子多一点“慢慢来”的机会吧。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9

  凡是做母亲的,都应该读一读龙应台的书,那是作者作为一个母亲的真实心声,真实地表达了她当时的心境,热切地传达出她对生命起步最质朴的爱,她不是传统的歌颂,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也许正是这样的语言,更显得真实,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对于做妈妈的我来说,文中这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

  在这本书中作者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顺其自然的不受伤害不被扭曲的成长,如:安安和弯腿的昂弟在抢一辆小卡车,昂弟抢赢了,把东西紧紧抱在怀里,死命抵抗敌人的攻击。妈妈看见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她正要安抚他,却见这两岁小娃儿端起两只小手臂,做出猎人射击的姿势,对准昂弟,口里发出“碰碰”的枪声,然后满意地说:“死了!”妈妈觉得惊心动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杀人”的灵感来自哪里。孩子爱听故事,妈妈给孩子讲过《小红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猎人的动作,有了“杀人”的动机。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看到某些童话里的残酷和暴力,她用心去为儿子选择,哪些书该让两岁的孩子读?哪些不能读?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盗》后,就自言自语起来:我怎么能跟两岁的孩子讲这种故事?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她很谨慎地把这些有残酷和暴力的书移到书架上最高一格,保证她的儿子即使搬来小椅子也够不到的地方,把对孩子有益的书放到下一格让孩子看。从她的言行中,我们能看到,母爱,让她理性思考。

  在我们现在的社会,看看我们的孩子,周末、暑假有补不完的.课、上不完的兴趣班,根本没有时间自己休闲,根本没有时间慢慢来。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以为给孩子的是最好的教育,但事实上呢?我们的孩子并不快乐,他们小小的年纪真的能接受这些额外的知识吗?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曾经我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幼儿园的孩子真的有必要学英语吗?在我看来根本没必要,有很多家长跟我交流过,孩子上了小学后经常把英语和拼音混在一起,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实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很多事情,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作文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

  读了龙应台写的《孩子,你慢慢来》以后,浮现在我眼前的,是一个细腻如水的女子。这本《孩子你慢慢来》,语言带有异域特点,短句较多,段落简洁,读来别有一番感受。书的封面是作者和儿子的照片,孩子睁大一双纯净的眼睛,小脸朝上,母亲面带微笑看着远处。背景是纯黑色的,突出了人物形象的洁净。

  书中的文字不是很多,其间夹杂一些彩页,很是浪漫。如第一个彩页就是一道长长的铁轨中的一段,铺了一地金黄,孩子在慢慢踱步,神情是那样的专注。文字说明是“长长的路,慢慢地走”。画面上没有我们想象中的一望无际的长路,只有脚下这一片小小的空间,似乎在告诉我们:不要注视那么远,我们不需要拼命赶路,只须看着脚下的一点路。

  除了开篇《孩子你慢慢来》有点沉重外,整本书写的只是一位母亲,陪伴着孩子一起成长,为童言稚语中的真理与美好而感恩,为造物的神奇而感悟,也为自己所给孩子教育的不完美而惶恐。给我感觉最强烈的还是第一篇《孩子你慢慢来》,街头卖花的老妇人,大声呵斥着自己的小孙儿,为他努力地想把扎花的草绳打成一个蝴蝶结而耽误了时间。做了母亲后,发现自己的心会为所有的小孩子变得柔软,也许书中的“我”也是这样,小心翼翼的尊重孩子的每一个要求,认真地陪伴着他倾听他的每一句话,不愿幼小的心受到任何伤害,就像书中作者在心中对那个卖花的小男孩说的:我可以用一辈子的'时间等待,孩子,你慢慢来。

  在向孩子介绍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做母亲的龙应台发现了许多自己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事情:在母亲的眼里,“龙”就是古人视作图腾的那个四不像的东西,那个很神圣却谁也没有见过的东西。而在孩子的眼里,一条彩带,许多玩具汽车排列起来,也是龙。在做母亲以前,她喜欢的歌曲可能是忧伤的,比如“滴不尽相思血泪……”而有了孩子以后,她却会不由自主地哼起“咕呱呱呱,就是母鸭带小鸭”。这种变化,是自然而然的,也许是被孩子带动了,也许是被孩子唤醒了。

  这本书的字数不多,我用了两天的业余时间,就翻阅了两遍。但是书中所蕴含的爱的气息,仿佛在这炎炎夏日里吹来的春天的气息,就那样慢慢飘到我的心房,我的心界也好像变得静谧美好,不再那样焦虑功利。我不再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别人那样奔跑,我不再强求自己的学生非得优秀,不再强求自己的学生非得做任何事情都要快、快、快!我在等待着他们。我想对他们说:孩子,你慢慢来到这个世界上,你要慢慢地走。所有真正爱你的人,都会耐心等你!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1

  常言道“天下娃娃一般可爱”,龙应台笔下的那孩子更是可爱。

  读《孩子你慢慢来》,最吸引我的是作品的主人公,也就是作者的儿子,一个名叫安安的小孩。在我眼里,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孩。两岁的时候,就已经会说三种语言了,他和妈妈讲中文,和爸爸说德语,在幼儿园的时候和小伙伴们却是用瑞士语交流。他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时常会冒出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一次见到金色的飘荡彩带时,龙应台误以为是龙,安安这么一个从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德国的两岁小孩又怎么会知道呢?这么抽象的东西,作者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回到家,安安用自己的玩具车排了一条弯曲的长队,指着它说:“龙。”对,好一个“车水马龙”,这也说明他一半的血还是中国的,依旧和龙有很深的渊源。

  光说这可爱的安安,我似乎忘了还有一位主角——母亲,就是作者本人。安安很小的时候,软绵绵的,胖乎乎的,像个小球。作者很爱这小家伙,亲他的头发、脚、手,几乎全身都被亲遍了。我想,我们每个人小时候也曾被母亲如此的亲吻过吧!龙应台说,当一位母亲低着头微笑地看着孩子吸奶时,这画面是最美的.,也是最幸福的。

  既然母爱是那么的甜美,谁又愿意分割呢?自弟弟出生,母亲的爱就分割了一半给弟弟。当安安开始不听话,当作者抱着泣不成声的安安,安安说:“我觉得你更爱弟弟。”当一个几岁大的孩子懂得母爱无法分割,当一位母亲也因做错事而愧对孩子时,我的内心泛起了波澜。

  天底下,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但,是否每一个孩子都爱呢?重男轻女的现象在社会上还很普遍。爱孩子是最基本的,哺乳也是应该的,可又有多少孩子是喝母亲的奶水长大的呢。以前那在大树下、路边卷起衣服便喂奶的景象早已消失了。大庭广众之下喂奶很丢脸吗?不是的,那是一位母亲在展示她最美的一刻。

  懵懂的孩子,你该读一读这书,好好地感知母爱。无知的女人,你更应该细细品味这本书,爱自己的孩子,这有何羞耻的呢!龙应台和安安一起洗澡时尚且能向她解释每月一次的月经,我想,这就是母爱吧,不马虎的母爱。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2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阳台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着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

  这是龙应台的文章,表达了细细柔柔的母爱,我反复地读,感动不已。

  父母对我们的爱,是由心而生,没有要求回报的爱。这世上还有谁,会傻傻地爱着你,不求回报?确实,只有父母。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武汉的暴走妈妈是现实的母爱。汶川地震中,一位母亲被发现时,身体已被压得变形,怀里的孩子却在熟睡;为了孩子有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迁。如果在现代,因为地段问题,那要付多少房款啊!

  母爱是伟大的,父爱是深沉的.。在一个娱乐节目中,父亲被主持人问到,如果地震了怎么办。父亲答:“快跑……”现场一片唏嘘。父亲继续答道:“孩子,快跑,快跑,不要回头。”现场一片寂静,随后雷鸣般的掌声响起。在最危险的时候,父亲还是第一时间想到孩子,我们在父母的眼里永远长不大。所以有了父母亲的唠叨,不要嫌烦,那全是爱你。

  记得有天早上,父亲瞒着母亲和我一起吃泡面,然后“毁尸灭迹”。看着母亲一脸疑惑的样子,我们在旁哈哈大笑。这是父爱。而当我偷懒厌学时,他会挥起强有力的手打我,那种严肃的表情让我疑惑,这是爱我的父亲吗?多少年后我才明白,父母是永远爱我们的。在《我这样长大中》这篇文章里,龙应台仔细描写了孩子过马路的情形。它让我明白,哪怕是长大过程中一点点的经历,父母也会记得,因为那是父母对我们最珍贵的爱。

  慢慢地,我们长大一点。慢慢地,我们想要出去外面闯闯,不想在父母的保护下。《放手》中写道:“你可以说,孩子你慢慢来,可是有时候,快快的放手或许是必要的。但这很难,很难。”父亲头上有了白发,母亲也有点斑白的鬓角,他们嘴里仍然是十几年如一日地对我们的担心和唠叨。

  我们想要长大,也不得不长大。当我们背起行囊,请不要忘记,身后还有双亲为我们的担心。无论你走多远,在外面受伤了,父母永远会是你最强大的后盾。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3

  文章摘要:路上我还在回想这件稀奇的事!内蒙古的大草原太美了,将来我一要亲自去看看。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作文那里的苹果只有鸡蛋那么大。800字作文原来是妈妈呀,我伸出头,深深地吸一口气;我也失败了。淡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泉。突然,我觉得脖子上痒痒的,好象有什么东西在爬?”爸爸再一次问我。

  这本书是龙应台写的,在我的脑海里,龙应台的文章有着万丈豪气的一笔。然而,在《孩子你慢慢来》这本书中,却令人惊叹!她的文章竟可以这样的款款深情,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书中,龙应台作为一位母亲,无时无刻泛滥着母爱,就像她在书里说得那样:“我着迷似的想吻他,帮他穿小衣服时、喂他吃麦片时、为他洗澡时、牵起他手学走路时,无时无刻不在吻着娃娃的头发、脸颊、脖子、肩膀、腿、脚趾头......”这些也都是我们曾拥有过的。

  读了这本书后,我发现,妈妈把我和哥哥养这么大是多么不容易啊。在“开学第一课”里,撒老师说:“父母是教会我们扣第一颗纽扣的人。”的确,小时候,妈妈每天都要用双座婴儿车推我们出去玩,累了,瞌睡了,我们就要哭闹,妈妈就会哄我们,直到我们睡着了,然后自已就去打扫卫生,每天妈妈要给我们换尿布、洗衣服、晾衣服......。记忆中,我们的妈妈为了我们,没有停下来休息一会儿,都是在忙忙碌碌中度过的。

  为什么世界上有那么多关于母爱的歌?比如妈妈的'吻、鲁冰花、世上只有妈妈好等等,无不在赞美着母亲。因为是伟大的母亲,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没有母亲,也就没有我们。母爱的力量是强大的,当我们用啼哭来表达初到世界的那种欢喜雀跃时,我们的母亲正承受着常人无法承受的疼痛!然而当妈妈第一眼看到我和哥哥时,完全忘记了身上的痛,“哦!我的孩子,你们是上帝带给妈妈的小天使!”是啊,哪个婴儿不是上帝送给母亲们最好的礼物呢!

  如果要表达妈妈对我的爱,就是说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每天清晨5点多,妈妈拖着困倦的身躯,早早地把全家人的早餐做好。也顾不上和刚刚从梦境中醒来的我们打招呼,急忙奔向阳台,将昨日换洗的衣服丢进洗衣机里。接着,又急急忙忙地把可口又丰盛的早餐盛起来。最后,才匆匆地去上班。

  这就是爱,这就是我们伟大的母爱!这更像是雨露对于小草一样,无时无刻地在滋润着我们。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4

  龙应台的书一直是我喜欢的,理由是什么,没有……可能是因为她的笔法,也可能是她的书真的很吸引人,或者很难说……

  孩子,你慢慢来,是朋友推荐的,在此之前,我好想压根就不知道这本书的存在一样,周四在当当下订单,周五收到书,或许是因为“乐学会”,所以我花了3小时不到,就把这本书看完,当合上书的那一刻,我就问了自己一个问题,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散文或记事文?

  可是,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书中那一幕幕的场景即刻呈现在我眼前,八个月大的华安,和父母一起旅游,爸爸第一次教华安用英语说bird,华安第一次认识各种各样的车车,华安第一次认识龙……许许多多的第一次,作者用一种仿佛似跟你说话的语气,和一个个小故事,描述了一个叫华安的中外混血儿的成长记。

  书,其实很薄,内容很简单,可是,当看到如此简单的文字,在我面前流淌时,我却感觉到了满满的爱,一种无处不在的淡,却又异常香厚的母爱。时间没有让这爱停留,反而使她越来越浓厚。

  我想凡是有孩子的妈妈或者爸爸,都会感叹一个小生命的成长,从像热水瓶大小的它,慢慢的长大,高大到可以为他的父母遮阳挡雨;从第一次会爬会走,到最后稳健的搀扶着他年迈的父母走路;从第一次开口叫妈妈,到后来站在台上流利的用各国语言演讲;从第一次自己拿筷子吃饭,到最后,站在妈妈曾经最爱的厨房里做饭……曾经的'第一次,到后来的无数次,曾经的手把手,到后来他带着曾经那个年轻的你,走过一段又一段属于他的人生……

  是的,孩子,的确需要慢慢来,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为那个我们所想的他,或者他希望的人生。看着他第一次慢慢的系鞋带,小小的手指慢慢的穿过那两根比他的小手粗不了多少的带子,看着他那个小小的慢慢的动作,还真担心他会做不好,但是心理的那种成就感,可能要远远的超于他本人……

  孩子,需要我们用一种慢慢的心去陪伴,陪伴他的成长,陪伴他所有的慢慢来……当时间一点点慢下来,我们静静的和孩子一起,用慢慢的等待,等他长大的那刻……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5

  女儿下半年读一年级了,对于幼儿园什么辅导班都没有上过的她,进入一年级后,适应环境一下没反应过来,还要消化课本上的知识,得到的读书效果不是很理想。为此,老师找我谈话不下几次。我也特别的焦虑,往往在找不同的方法帮助孩子来适应“小学之旅”。偶来一次,读到这本《孩子,你慢慢来》。对于做妈妈的我来说,文中这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孩子本来是天上的小天使,是上帝特别送给天下母亲做女人的礼物。

  在这本书中作者偏重于孩子能否在精神和思想上顺其自然的不受伤害不被扭曲的成长,如:安安和弯腿的昂弟在抢一辆小卡车,昂弟抢赢了,把东西紧紧抱在怀里,死命抵抗敌人的攻击。妈妈看见安安突然松了手,退后一步。

  她正要安抚他,却见这两岁小娃儿端起两只小手臂,做出猎人射击的姿势,对准昂弟,口里发出“碰碰”的枪声,然后满意地说:“死了!”妈妈觉得惊心动魄,只有她知道安安“杀人”的灵感来自哪里。孩子爱听故事,妈妈给孩子讲过《小红帽》,他就是模仿故事中猎人的动作,有了“杀人”的动机。

  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看到某些童话里的残酷和暴力,她用心去为儿子选择,哪些书该让两岁的孩子读?哪些不能读?她看了《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四十大盗》后,就自言自语起来:我怎么能跟两岁的.孩子讲这种故事?在他往后成长的岁月里,他会见到无数的人间丑恶事,没有必要从两岁就开始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仇恨。

  人的快乐童年何其短促,何其珍贵!她很谨慎地把这些有残酷和暴力的书移到书架上最高一格,保证她的儿子即使搬来小椅子也够不到的地方,把对孩子有益的书放到下一格让孩子看。从她的言行中,我们能看到,母爱,让她理性思考。

  每个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总以为孩子还未适应新的读书环境,让孩子马上接受课本上的知识,但事实上呢?我们的孩子并不快乐,他们小小的年纪真的能接受这些知识吗?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现代版的“拔苗助长”。

  曾经我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这么迫切想孩子马上就能适应小学生活,孩子能接受吗?答案很明显,我尝试了那么多的方法,收到的效果也不是特别理想。我也在反思,我这么急切弄得孩子非常辛苦,其实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他自然而然的就会接受很多事情,不论是作为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谨记: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请多点耐心,给点时间,等待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孩子,请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相关文章: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9-03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7-13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3-19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06-14

(精品)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10-09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实用]07-09

读孩子你慢慢来有感05-23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心得06-17

《孩子你慢慢来》读后感(精选15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