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的读后感精选范文
《苏东坡传》,作者林语堂。书中讲述苏东坡是一个秉性难改乐天派,是悲天悯人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书法家,是酿酒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反对派,是瑜伽术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秘书,是饮酒成性者,是心肠慈悲法官,是政治上坚持己见者,是月下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东坡传读后感的精选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篇一: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
20世纪四大传记(梁启超《李鸿章传》,朱东润《张居正大传》,吴晗《朱元璋传》以及林语堂《苏东坡传》),读来风格各异,但最酣畅淋漓莫过于《苏东坡传》。我一直觉得,虽然远隔千年,在文人气质上,林语堂与苏东坡同声相求,却丝毫不因时光阻隔而淡去。中华文化传承穿透力,由此可见一斑。
我对苏东坡偏爱,是从读他作品开始,豪放如《念奴娇 赤壁怀古》,深情如《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豁达如《赤壁赋》,闲雅如《记承天寺夜游》……从文字而想见其为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苏东坡文学造诣固然是惊采绝艳,但在泱泱五千年历史里,才华洋溢不知其几。司马迁史书为无韵之离骚,曹操诗古直悲凉,江淹赋文错彩镂金,柳永词缠绵绻缱……然而苏东坡,唯有苏东坡,才让我在欣赏其才华之外,产生感情上依附。
苏东坡一生,起伏跌宕,几经沉浮。他少年得志,鲜衣怒马,文章遍行天下,上至九五之尊宋仁宗,朝堂领袖欧阳修,下至庶民,对他无一不欣赏推崇,爱护有加;他为政一方,造福一地,千年之后,杭州苏堤,仍在见证和诉说着对苏东坡留恋。向太后当政期间,他得到重用,位居龙图阁大学士,奔走于四方,纾解新政给百姓带来疾苦。
然而政坛多风雨,如果说王安石改革派与苏东坡之间分歧,仅仅是政见之不同,那么王安石之后,所谓“改革派”章停之流,对待异己者迫害,已经远远超出王安石“流放”,他们捏造莫须有罪名,制造“乌台诗案”,更甚者,将元祐年间复被启用以苏东坡为首一批官员,污蔑为国之妖孽,将他们姓名,镌刻在碑石上,欲将他们生生世世,钉在“耻辱”柱上,是为“元祐党人碑”也。其后苏东坡被一贬再贬,从岭南惠州,到化外之地海南,都留下了他年迈而疲惫身躯。
无论是荣居高位,还是落魄南荒,苏东坡给后人印象,或潇洒出尘,或安静自守,或童趣未泯。即使是低潮期,当他冥想过去,也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甚至在海南时,居无安身之处,病无可医之药,他仍保持着“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气魄。短短六十多年,荣耀时不盛气凌人,艰辛时没有卑躬屈膝,怨天尤人。我对他情感上依附,正是来自于精神上击节和共鸣。
总结而言,苏东坡气质,有儒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勇者无惧,有道家任真自然、骋目游怀顺从天道,还有佛家“和光同尘,与俗俯仰”自得。这是文人理想状态,然而能够真正身体力行者,几千年来,又能有几人?
书作者林语堂,也是我一直非常喜爱作家之一。他在《京华烟云》里塑造姚思安和姚木兰这对父女,也是中华文化中道家思想践行者。在传记中,林语堂对苏东坡给予了无上赞誉。作为一个喜欢苏东坡读者,读到这样书,自然如遇知己。不过也正是由于他对苏东坡欣赏,所以对当时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书中散发出强烈厌恶感。甚至将一篇攻击王安石伪作《辩奸论》算在苏东坡父亲苏辙身上,连王安石怪癖性格,也都成了他做作以博取名声罪名。我对王安石认识是模糊不清。但对于改革者,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我都认为,至少他是时代勇者。
【篇二:《苏东坡传》读后感】
最近读完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这本被誉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力作,感触良多,收获颇丰。原著为英文写作,书名为《The Gay Genius》,我读是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张振玉先生译本。该书考证史料十分充足,文学色彩又很浓厚,以苏东坡一生命运轨迹为主线,从执政、文学、诗词、书画、情感、佛道教等方面将一位伟大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一生娓娓道来。书中还能不经意就见到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苏洵等历史大家影子,仿佛坐着时光机穿过时光隧道,跟着作者穿越到了那个久远时代……
“竹杖芒鞋,一蓑烟雨任平生”。透过这句诗,我看到了一位饱经忧患老人,在风雨人生中不屈不挠、坚毅前行身影,这是我感受到苏东坡人格最有魅力地方之一。苏东坡一生,充满了极度戏剧色彩,是苦与乐并存一生。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再不过如此了。他才气横溢,一生为官,但不断陷入政治漩涡和党派斗争,几度升迁、贬谪,从政40年,地方做官33年,朝廷7年;执政28年,被贬谪12年。最高官职与宰相职位仅一步之遥,期间也因“乌台诗案”险些丧命,一再流放至海角天涯琼崖岛,最终病死在返回中原途中。但他一身正气,为官清廉,执政以“民为邦本”,处处念及老百姓苦忧,为老百姓造福谋福利,致力于兴修水利、种茶、治病、扶贫济困等,深受地方老百姓爱戴与拥护。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东坡年轻时就展现了一种豁达哲学思想。尽管在遭受迫害时,他也生出“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之感。但他与生俱来浩然正气,坚毅、进取、慈悲人格精神,使他何时何地,都能苦中作乐。他酷爱陶渊明,甚至认为自己前生就是陶潜,在他流放为农夫期间,也创作了不少经久流传田园诗,更是簇就了他文学上登峰造极。“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尽显洒脱、超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此人重情重义,对兄弟、伴侣、朋友皆如此。苏轼、苏辙兄弟俩性格相异,但两人感情非比寻常,在患难一生中一直互相扶持。在苏轼诗篇中,不少以子由为题,甚至往往为了子由,苏轼会写出最好诗。如“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读来令人不禁动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也是他在密州期间想念不能见面子由而写下。苏轼情感淳朴、真挚,为悼念亡妻王弗,他写下了“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无尽哀思跃然纸上。除却妻兄外,苏轼一生中也是广交友,在他流放过程中,处处有友人不顾朝廷施压给予他和家人生活上照顾。有名《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均是苏轼与友人共同游玩时而写下,与友人对话佳句连连,“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充分展现了他豁达哲学人生观。而我十分喜爱“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也是苏轼与友人张怀明夜游承天寺留下小记,人生有三两知己足矣。
苏东坡这一生,伴随着其在诗词、书画、哲学等方面登峰造极,他很多执政理念与行文风格在现代看来也是具有很强前瞻性和时代性。那么,东坡到底是个怎样人呢?林语堂先生作了这样概括:“东坡是个秉性难改乐天派,是悲天悯人道德家,是黎民百姓好朋友,是新派画家,是伟大书法家,是瑜伽术修炼者,是佛教徒,是诗人……”。嗯,这些还不够,在我看来,苏东坡身上还有着一股道德力量,有着人性力量,有着迷人魔力,有着一股强大浩然正气,能催人奋进,乐观前行。“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狱,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这就是他。他所具备这些难能可贵优秀品质,使他在历史长河中永远光辉璀璨,让世人一直无比钦佩,怀念。即便东坡已离去多年,但读这本书,会让你感受到快乐与力量。
【篇三:苏东坡传读后感作文】
《苏东坡传》是林语堂先生众多作品中其中一篇,我自认为是一部值得细细品味作品,而他所有作品都是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其中精华。就如同一壶好茶,需要我们坐下来好好去品尝,才能读出其人生哲理,如同一瓶好酒,甘甜纯美,让人留连忘返。一直都知道苏东坡是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就像他所写诗一样豪迈、大气凛然。当然我也是非常喜欢他。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无可比拟才华。一说起苏东坡,就不能不提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诗才。他诗,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激昂豪迈,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深情款款,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清新雅致,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哲思……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天地万物,嬉笑怒骂,无不鼓舞于笔端。透过东坡,我触碰到中国文人飘忽衣袂,聆听到中国文化舒缓脉动。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乐观豁达性格。“成也其诗,败也其诗”用在东坡身上再恰当不过了。“乌台诗案”让人不禁感叹:天才往往是被人嫉妒,要不是苏东坡太有才华,锋芒太露,原来与之为友同道们也不会转而排挤他,他也不会落几度外放他乡下常好在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乐天派,他没有郁郁寡欢,而是随遇而安,创作才情与此同时也越发充沛。在密州,他写出了公认为最好中秋词《水调歌头》,那动人词句和凄美意境至今长盛不衰。而在他晚年身处岭南蛮荒之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也正是苏东坡明朗豁达心境写照。
我敬仰苏东坡,因为他浩然之气。当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等人立刻提出反对,苏东坡利用他最擅长武器——笔,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其中包括他自己政治哲学,也表示其个人之气质与风格,其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都显然可见。随后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于是,他远离了喧嚣,回归于清纯空灵;他习惯了淡泊,才情更加俊逸洒脱;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才能做到宠辱不惊。“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东坡这一豪气干云惊世骇俗之语昭告世人:一个人只要具备了至大至刚浩然之气,就能超凡脱俗,刚直不阿,坦然自适,在任何境遇中,都能处之泰然,享受使人感到无穷快意千里雄风!
诚如林语堂所说:苏东坡已死,他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是他心灵喜悦,是他思想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苏东坡浩然之气,也将如他诗词一样永留千古!
【篇四:读《苏东坡传》有感】
他将至情融化为笔端流淌华彩;
他用豁达凝练成笔上飘洒旋律;
他用痛楚压抑成意识奔涌篇章;
人如其文,苏轼是一杯清茶,他将伴我一生。苦涩中遮不住淡香溢出翠玉般碧壶,沁满心田,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愿,也是“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哀思。这种苦涩思念被寄予给一杯清茶,被寄托给一轮明月。淡相思,浅浅哀愁无需言语,沉郁便是所有。
苏轼是一江碧水,他将伴我一生。掩饰不住内心寂寥,倾诉不尽“高处不胜寒”苍凉。是“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孤寂。在鬓发几百之际,故人不在,源于内心寂寥。埋葬,便是所有。
苏轼在他用文字编织梦幻中遨游,在他用诗堆积象牙塔中放纵。“浮游天地间”“放浪形骸外”是他全部思念凝结点,是里程牌,是伴我一生人生格言。
回首苏轼,我无语。因为我正在用心和他作超然物外风流。阅读苏轼,品位苏轼,我终于明白,一切痛苦只是过眼云烟,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茶,伴我一生让我平淡;
苏轼如水,伴我一生让我宁静。
苏轼:我心中永恒!
【篇五:《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亲历五朝,而在这悠悠五朝之间,除去童年和青年时春风得意,自神宗之后,一直到苏东坡身死,苏轼一生可以说是坎坷动荡,政治上小人,为了打击这一代文豪,不惜使尽万般手段,一次次贬谪,离中原愈发遥远,到最后,甚至有了元祐党人碑出现,被刻上党人碑官员,重者关押,轻者贬放远地,非经特许,不得内徒,而苏轼,与司马光一起,名列黑名单前列。但就是这样政治上迫害,苏东坡丝毫不以为意。“苏东坡对他弟弟子由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所以,苏东坡过得快乐,无所畏惧,像一阵清风度过了一生,不无缘故。”
苏轼以他坦荡胸怀, 尽情享受人生,不惧权贵;他敢于说:“我做华堂上,不该麋鹿姿。”,他敢对天子说:“我岂犬马哉,从君求帷伞?”,他敢于向帝王直言陈述:“苛政猛于虎。水旱杀人,百倍于虎;人畏催欠,甚于干旱……是常有二十万余虎狼散在民间,百姓何由安生?”
即使刚因诗文而遭逢牢狱之灾,诗人身份已融于苏东坡血液深处,释放当天,他又写了两首诗,诗里说:“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而另一首诗里嵌有“窃禄”,意为自己无才为官,但“窃禄”一词却源于一份写给曹操信件,写完这首诗,苏轼自己也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但正像林语堂称其为乐天派一样,似乎是没有什么是可以真正使苏东坡止步不前,有所畏惧,在他一生里,苏轼永远自由自在,正如他行文一般,那些迫害,打击,在他眼中似乎就从未发生过,他所关心,只有民生,即使在贬谪之地,他政绩依然出类拔萃。
孟子曾经说过,人要有“浩然之气”,如果你是正确,那么,要有“虽千万人吾往矣”勇气,而苏东坡一生都追求着这样浩然正气,他不偏执,不狭隘,在王安石一党掌权时,在各地都积极推行新法时,苏东坡和他一干朋友,站出来指责新政,结果被贬谪;而在新法被全面废除时,他依旧没有严格执行,他留下了他认为对百姓有利新法,被京中新贵所不容,自此他已不容于旧党和新党之间,因而再度自求外调,这一次,他回到了杭州。在那里,他过得依然很惬意,自比白居易,甚至有了朝云这样知己。
“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苏东坡不以形所累,他在《记游松风亭》里写道:“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要登亭子,亭子还在远处,人却已累极,苏东坡却忽然想到,为什么不能就地歇息呢?是啊,何处不可安歇,何必要到亭子里去呢?有了这样心境,他才能纵情山水之间,不以为贬谪为忧。有了这样心境,即使在穷山恶水岭南,依旧可以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有了这样心境,他才可以在瘴气重重海外,完成了《论语》、《尚书》、《易经》注解。
一代大师终于还是走了,走在了北归途中,但即是面对死亡,他走依然坦然,可以笑罗什不安然,可以不念西天,不念来生。
“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此理之常,无足怪者。”
一代文宗撒手人寰,留下,是千古文人标杆,
——此心安处是吾乡
【篇六:林语堂《苏东坡传》读后感】
平凡人对于“光芒夜半惊鬼神”天才总是有种不可名状畏惧,如徐渭、如梵高。但对于性情平易近人,骨子里流淌着温和谦恭血液天才,则有一种与生俱来喜爱和亲切感,比如苏东坡。
苏东坡是朴实中国百姓脑海里一切美好形象真切合体。他实实在在就那么人人眼、他轻轻松松就能够暖人心。他满足了我们对中国文人所有幻想。
顶着一副粗犷老农外表,不是不英俊,而是让人看得太舒服。一脉浩然之气用尽,不只为自己,还将那福音传给大江南北百姓。一声“如蝇在食,吐之方快”,可见他清狂而非轻狂。一叹“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可知他用情之真思念之深。
喜爱苏东坡,是因为他在那苍茫天地之间如同一株小草——在奋力钻出黑暗夹缝之后、在见到惨淡天光那一刻,以不比常人坚定之心相信光明,从此长成一棵参天大树。郁郁葱葱,屹立不倒。沧桑笔直树干是他独善其身,伸展而开绿冠是他兼济天下。几十年人生跌宕,风风雨雨使得他从肉体到心灵,都变成一个不能被轻易伤害击败人。中国文人敏感脆弱灵魂,在他这里去掉了多愁与伤怀、抑郁和不安,只留下一种叫“看得开”心情,叫“想得明白”心境,和“同情弱者”心怀。
走近苏东坡,从他那一句“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开始。这种生活不同于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净,也没有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那么“高水平”。苏东坡是和谁都玩得来。他可与三教九流为伍,并且从不失那颗赤子之心。这不仅是一种本领、一种生活,更是一种活法!在他眼里,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他心底,一涓宽容之泉早就将政敌带给他不愉快全部带走。因为知爱,因为懂爱,更因为有爱,他成为古今士大夫中最有人情味一个。这种活法是他受人欢迎原因,是他心灵幸福秘诀,也是他留给这略显苍白人间巨大精神财富。
感悟苏东坡,从他那一句“浩然之气,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矣”开始。一个人能对浩然之气有如此深切之感,想必该精神必定贯穿他人生始末。苏东坡正是如此。从朝廷上当仁不让,到贬谪为地方官身体力行。他奏章、他功绩无一不透露着那不谋私利,一心为民感情。身在名利场中,诸多不由己。却因为有那股浩然之气,他把决心下得更彻底,他把脊梁挺得更硬。他像一股旋即有力清风,吹散了所到之处污浊之气。
想起苏东坡,脑海里总是浮现出一个大腹微便便,体态微宽形象,让人安心让人贴心。他身上没有“文人相轻”酸味,他身上只有温温暖暖阳光味道。时常忍不住在心底唤一句“老东坡”,因为羡慕,因为喜爱,更因为感叹。羡慕他才华横溢,外加那一副好心肠好脾气。喜爱他儒者翩翩风度,那是一个翰林大人美好形象。也更感叹那一颗赤子之心、一身浩然正气、一片坦然心境。
时光早已涤荡了苏东坡心中那因贬谪、因颠簸、因月光、因夜风而生发出一切忧忧愁愁不达不快,只留下一个摆脱了官场羁绊、人事纠纷大文学家形象,由宣纸上墨迹、石碑上刻纹穿越千古传递到我们面前。翻开旧书,在那无数豪情四射诗词笔墨之间,我只看见我那温温暖暖老东坡,带着他大黑狗,拄着一根竹杖,悠悠然然地行走在世间。
【篇七:读《苏东坡传》有感】
在林语堂笔下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奇人,他曾这样评价文坛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哲人,又是仁厚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
纵观苏轼一生,在才华毕露背后,几度升迁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得宠人物、位高权重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小人,在封建宋朝,也许真是需要一番勇气。类比苏子由——苏东坡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到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态度。也许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私欲,这是十分卑微事情,他人生,他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他双眼,更多关注是他们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州府里,这些所谓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
虽然苏轼人生道路上有许多泥泞,可从他诗篇,他文章,以及他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即使是双足深陷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朋友,享受生活美好。他为小姐提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诗词良篇里,即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诗句。
拿林语堂作结时话说:“苏东坡已死,他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是他那心灵喜悦,是他那思想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用我自己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气,必当永存。
【篇八:苏东坡传读后感】
回想我对苏轼记忆,从小学开始就开始接触他,中学时期更多诗词,说起来人人会唱《但愿人长久》……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宋代着名书法家、画家。除此之外,大概就是初三那年一位讲作文语文老师讲述了吧。老师非常喜欢苏轼,仔细讲述了苏轼生平,讲到最后竟声泪俱下,让人动容,给我很深印象。然而,以后想想也并没有什么实感。
这次看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颇有感触。为东坡潇洒之诗词所倾倒,为东坡人生之坎坷而叹息,为东坡不羁之情怀而钦佩,为东坡之真性情而感动。林语堂先生形容东坡为:“一个无可救药乐天派,一个伟大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秘书,酒仙,厚道法官,以为在政治上专唱反调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所有这些都可以和东坡一生轨迹吻合。在这所有中,我觉得真性情乐天派最能形容东坡。他是那种心中有感触不得不吐之为快人,因此后代有了无数好诗词,也因此他自己一生都被小人诽谤,但也不知“悔改”情动嘴开,自己也说“我真是不可救药”;他是那种游离在入世和出世之间人,从年轻时积极入世为官,到几经升迁贬职最后只想卸甲归田,他执行着佛教思想在他所任职一方为百姓造福也为自己修炼;他是那个一生都不缺乏声誉人,既以此享过好处同时也牵累过不少人,然而却能毫无架子躺在菜田里同农人谈天说地纵使农人并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是那个纵情于山水、美酒之人,纵情山水同时也装点山水,这便有了苏堤,品酒之时也尝试酿酒,虽然只是在酿酒过程中把自己灌醉而已;他是那个可以忍受人生巨大起伏人,坎坷道路上我没有看到泪水,看到是坦然、淡然和心平气和喜悦,每到一处地方,他都与自然融合与当地百姓融合;他是那个翛然落拓浪漫主义者,在深夜扁舟,在承天寺夜游,在月下饮酒赋诗;他是那个深得几代皇后喜爱诗人,让我对这几位女性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是一个胸怀宽广如海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这些所有零零碎碎感触,其实都能是一个真性情表现吧——只有最纯真、最率性、最真实人才能如此可爱、如此潇洒、如此热爱生活、如此另人感动。从东坡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种爱、喜悦、快乐、平和力量,从他诗中,从他经历中散发出来。我彷佛可以看到他举着酒杯漫步在月下、拿着锄头快乐耕耘并自比陶潜。在人一生中,总要有几个精神偶像,苏东坡就应该是其中一个。在面对人生坎坷时候,我们自己态度很重要,是笑对苦难呢?还是一蹶不振?有时候是我们自己圈住了自己心,慢慢得使自己不能放开,不能释怀,不能真真实实去感受生活。不要怕苦难,让暴风雨来更猛烈些吧!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生活赋予我们是什么,才能真正用心去珍惜!从今天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予生”。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相关文章:
《苏东坡传》读后感09-24
苏东坡传读后感11-12
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09-27
[精华]《苏东坡传》读后感09-06
《苏东坡传》读后感范文07-07
[精华]苏东坡传读后感07-15
《苏东坡传》读书心得06-09
苏东坡传读后感(精选15篇)04-04
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03-26
苏东坡传读后感(15篇)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