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1
有话叫做,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看之前了解过本书的大轮毂,被誉为“中国式孤独的百科全书”;
书里把人与人间的关系,分成“说得上话”和“说不上话”两种。简单的分类法,却非常有效。无论家人,朋友还是夫妻,一旦说上话了,人就亲了。反过来,一旦说不上,就没有亲味儿了。
人人都有沟通的欲望,不爱说话的人不是不说话,是没有遇到能说着话的人。正如序言所说“话,一旦成了人与人唯一沟通的东西,寻找和孤独便伴随一生“。孤独不是只有圣贤才有的'体会,而是人人都有,书中老杨是所有的老杨,老胡也是所有的老胡,杀猪的当官的唱戏的卖包子的,都在寻找的路上。
就算我们没有共同的生活观,但我们有相同的偏见与爱好也可以成为朋友,但这种关系就因为没有说得来而容易产生误会,不理解,关系就会破裂。
这本书书中送给我们的一个金句,“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或许这可以缓解我们几千年来的孤独、寻觅与痛苦。
第一次看刘震云先生的书,在此之前对他0认知,一本书看下来,顿觉有趣,读完了也理解了前文中提到介绍是明清时期野稗式小说,絮絮叨叨的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不是人觉得烦闷,词藻不及其他作家那样华丽但字里行间蹦出来的金句使人产生共鸣,唏嘘不已。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2
七十年三代人,一路沉重。还原成生活,就没人把这些事当回事了,即使是主人公都那么匆忙,沉重感叹的是深夜的读者。
亲人之间心灵的阻隔居然左右了人生选择,人世坎坷颠沛流离居然就因为“说不着”。春水流成坚冰,竟成为了无法渡越的长河,辗转追寻,但愿万里风尘吹不散最后的`梦想。
我理解这部作品其实就俩字:率性。三代人都因率性而悲哀,也因率性而畅快。朋友之所以成为朋友,就是能接受并呼应对方的心声。朋友之所以成为敌人,就是心里所想坦然倾吐,摧毁了对方的期冀。然而在生存的底线上,很多人不敢率性啊,不敢坚持。杨百顺到杨摩西,生活所迫,杨摩西到吴摩西,也是生活所迫,只有吴摩西到罗长礼是精神要求,自主选择。然而又是饱经沧桑后最无奈最无力的选择。真是可怜的人啊。
在离乱黑暗中的一丝温情,就是群星,总给人活下去的勇气,杨摩西之于牧师,吴摩西之于巧玲,章楚红之于牛爱国,就无异于深夜里的星空。温情被时空拉抻成最纯最浓牵挂,这世界最遗憾的事是什么呢?恐怕就是这样的牵挂没有尽头吧。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3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行行都有各自的难。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每个事中皆有原委,每个原委之中,又拐着好几道弯。对与不对,都是一句顶一万句,成也一句,败也一句。一句话经过别人的嘴多次打磨之后就会成为更锋利的刀子。 昔日同舟共济今日分道扬镳,皆是一句话的误会,不去解释,就会失去太多宝贵的'东西,从来不会去反省到底为什么,也觉得不怪自己。话,传啊传,就不是原来的话了,肉体也许很强大,能敌得过千军万马,但舆论能间接的杀人于无形,这便是其可怕之处。
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也不一定为实。识人识面不识心,很多时候你看到的都是假的,都是一个人在你面前表现出来的,日久见人心。只有相处久了才知道一个人真正的模样。
快乐和有趣的婚姻很重要,如果两个人都说不到一起去那他们注定是不合适的。婚姻是自己的,不要为了任何人委屈了自己的幸福,将就一辈子是痛苦的,没有人会为你的幸福买单,幸福可以晚一些,只要是让自己一辈子快乐的,找一个说得来、让你开心、对你用心、无话不谈、三观一致的人是最重要的。想起围城里的一句话: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4
人活一辈子或许就是在寻找一个说的上话的人。
这本书讲了很多人的很多事,而这些事这些人都是我们。它很好的'展示了我们的生活就是这个样子。很多事他不单单是一件事,也不仅仅是两件事,他是很多事,是一件事套着一件事又套着八件事,在我这里他是八件事,在你那里他是十件事,每一件事都那么难,说都说不清,说清了也理不清,理清了也解决不了,你认为是这样,我认为是那样,一件事我这么做可以,你这么做就不可以。
难啊!事难,生活难。苦啊,心里苦,心里闷,没有一个说的上话的人。
生活不易。而世上的人那么多,可真真要找一个说的上话的人那么难。而找到了这个说话的人,不代表你们可以一直说的上话。天各一方,日子久了,你们自然也说不上话,毕竟电话里说着的总是比不上面对面说着的;朝夕相处,经历阅历不同了,你们自然也说不上话,毕竟你说的他又不懂了。可又不能不说话当个哑巴,就算是哑巴他也想说话啊。
如果我们谈不来,说一句话就够了,多了不想说,如果我们谈得来,一句顶一万句,可是我们谈的来说一句怎么够呢,在一起要说一万句、万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5
开始听到“一句顶一万”这个名字的时候,其实没有读懂他的意思,一句,一万句,哪个才是重点。一个顶字好像告诉我“一句”似乎更胜一筹,但“一万句”的意义又何在呢?因为一句话,一个回应,就真的是懂你了么。因为冥冥之中的一点相同,说了一句话,然后有了一万句话,最终因为一句话,所有都没有了。一开始觉的里面的朋友很纯粹,开始的很简单,没有利益的'参杂,总觉得会很长久,但是到最后,全都分开了。开始有点想不明白为什么,后来似乎懂一点了。平日里没有发现说话如此重要,一个人可以为能找个说话的人,不停的奔波,不断的放弃,即使背负骂名,也在所不惜。一个人面对的事孤单,两个人面对的是孤独,孤单可以忍受,但孤独不行。两个人在一起不在乎说多少每天明天发生的大事,说的都是“无用的话”,可能这一万句“无意义”的沟通,也是情感的交流。事情发生的原因不是这个,而是更深层次的那个,一层一层追下去,就一定能找到“本质”么,到头来,本质是对的么。有些本质是借口,有些本质是逃避,到头来自己都弄糊涂了。生活,说简单,也复杂。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6
这本书语言朴实无华,很地道。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从杨百顺改名杨摩西到吴摩西再到罗长礼,他生命中的每一步都是带着血丝在前进,还好他还是热爱生命。牛爱国的故事,牛爱国母亲曹青娥原名巧玲,被吴摩西不小心弄丢了,还好他被人贩子卖到了一个好人家,没吃啥苦,但是她还是痛苦的。
吴摩西,吴香香,牛爱国,曹青娥等等,他们的生命里都在寻找一个能说上话的人。有时候也想想,结婚的意义何在,结婚一定是让自己和他两人有话说,让两人幸福。对待出轨的人,还是干脆离婚,早日脱离苦海。
每个人都需要追求幸福,找一个能和自己说上话的.人很重要。过日子,是过以后,不过以前,人还是豁达一些吧。人生就是有太多的遗憾,有些人命中注定见不到吧,例如吴摩西和巧玲。不过,还是永远记得《基督山伯爵》的结尾一句话:等待和希望。等待每一天都是精彩或者平淡,希望每一天都不甘平庸。
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感觉刘大叔写作手法高超。有时候读书,发现凡能写出长篇小说或者故事的作家,他们的知识储备很大,对很多东西都能信手拈来。金大侠就是我很喜欢的作家之一了,金大侠的武侠世界也是妙不可言。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7
用10个小时,一口气读完。跟着刘震云翻来覆去地绕,绕出了和余华的《活着》不一样的苍凉。
读《活着》时感受到的苍凉,是因为看到徐富贵饱经沧桑和磨难的人生却无力改变的无奈,那是一种旁观者的同情。而《一句顶一万句》中如杨百顺这样的人,原本是没有多少的磨难,都是些鸡零狗碎的现实。可在这些鸡零狗碎的现实中,他们又渴望找到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在寻找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过程中,却造成了一种阴差阳错却现实的人生轨迹,这是一种无奈却改变不了无奈的现实。恰恰就是这种无奈,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所以我们不再只是旁观者,恰恰就成了书中人。这也是书的结尾戛然而止的原因,因为有一个又一个的“杨百顺”,是你,是他,更是我……
“经心活了一辈子,有活出个朋友吗?”“人是掰扯不得的,掰扯了别人,就是掰扯了自己。”“日子不是过以前,是过以后的'”“人生在世,其实不过是草木一秋”…………这些话,既是书中人的问题,可能也是刘震云的问题,更是我们每个人的问题。可关键是,我们大部分人并没能找到答案,或者看上去似乎想明白了,可事实上并没能够活明白。
归根结底,就是那句话——“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8
这两天陪伴我的是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近来的几个月,我总是在让散文、教学论文、课堂实录围绕着自己,因而这两天,我心里感到很踏实。
“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这句话在小说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主人公之一牛爱国的母亲曹青娥在自己活了70岁,儿子心灰意冷时说给他听的`;另一次是牛爱国的养姥爷吴摩西(小说的主人公)的孙媳妇何玉芬在死了丈夫、带着两个孩子过日子时说给他的。小说中两个主人公的命运似乎不顺坦,生活得很纠结。看完掩卷时,是今天上午8点30。
不被父母喜欢、和妻子没有共同语言、甚至被戴有色帽子、和周围的人无法融洽相处等等,似乎成了两代人的共同点,但是又怎样呢?文学是高于生活的,但文学还是源于生活的。当把文学投射在生活上时,我们发现了生活中的种种真实,甚至是丑陋。
小说中的很多人,夫妻之间是不和睦的,这又有什么关系,谁能保证你第一次结婚的人,就是最正确的?但是,又能怎样?永远处于纠结之中?永远后悔?别忘了,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这年头,谁管谁?管好自己,过好自己的日子,不要总那么累,就是在过最好的日子。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9
编者荐言中说:语句洗练,情节简洁,叙事直接,有汪曾祺和孙犁等前辈作家遗风。这个赞点得太重了!
语言,呵呵,套刘作家在本文中常用的句式:一句话,往往拆成两句三句四句话说,不是一句话说不清楚,也不是两句三句四句话说得更清楚,而是压根儿没想到两句三句四句话说清楚的事能用一句话说清楚。除了一句话说成两句三句四句外,也能把一句短话说成长话,比方说;牛爱江牛爱香牛爱国牛爱河的娘和牛爱江牛爱香牛爱国牛爱河的爹说不着,不是牛爱江牛爱香牛爱国牛爱河的爹做错了什么,也不是牛爱江牛爱香牛爱国牛爱河的爹喜欢和她吵架,而是她和牛爱江牛爱香牛爱国牛爱河的爹没话说。语言啰嗦,也不是光是语言啰嗦,内容也啰嗦,总觉得很能扯,东一鳞西一爪地绕半天。通篇就一个主题:说不着。为了这个主题设置了两个戴绿帽子的男人出门找私奔的.老婆,是假找,然后找个线儿把二者串起来。就这样吧!
前几天看了同名电影,根据其部分章节改编的。电影不错,可以打七分或七点五分,比较难得的一部电影,不是浅薄的商业片,毛孩、范伟演的。真觉得反过来照着剧本写小说比这更好。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10
都说这本书像是中国的百年孤独,读完发现这样的评价还是比较中肯。
书中各色各样的人物,虽然多是普通的中国底层老百姓,但却几乎又都有自己生活所追求的目标。书里将这些目标大多寄于“找个能聊的人”,以小见大,自然而朴素。
小说中描绘的生活百态,虽然算不上多彩,却也足够丰富,让人透过文字仿佛看见自己正身处其中,为自己的一个小目标而活着。
杨百顺走出延津,因为故乡已无可流恋之处与可流恋之人。他唯一说得上话的养女巧玲也被人拐卖,便更无回乡的意愿。
巧玲想走回延津,因为对命运和生活种种疑惑。但是现实的各种羁绊又让她迈不出去那一步,只能在内心走回那个自己命运的起点。
牛爱国当真回了延津,但是回延津并非他最初的目标,对于延津也并没有像母亲那样的情感。所以即使回了,也无法找到自己追寻的东西。于是断然离开,再次踏上漂泊之路。
百年孤独中的那个小镇马贡多,经历平静、热闹、繁荣、衰落,在对生活进行了完善演绎之后,最终随着命运的`风暴,彻底消失于世间,仿佛从未存在过。小镇的假兴真衰实际只是人心孤独的汇聚。
中国的这个延津,没有经历过繁荣,也没有经历过衰落,但是看完了这个社会,更加让人为其感到叹息。连找个说得上话的人都这么难,能不孤独吗?
延津,更像多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人们乐此不疲地忙忙碌碌,看似在平凡中演绎了伟大,却终究发现内心的想法早已无处倾诉,只得随着洪流,一路跌跌撞撞。
《一句顶一万句》读后感11
最近非常辛苦地读完了刘震云的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读完之后心情五味杂陈,为主人翁的悲催生活而难过,觉得社会底层小人物的生活可真是窝囊啊,距离自己一直理解的现实生活好遥远。
无论是杨百顺还是牛爱国,他们都是孤独的,窝囊的,没有复杂的想法和生活追求,随波逐流地被命运无情和被动地安排,随遇而安,太没有生活的'乐趣和激情了,我受不了这样的生活。
我忽然觉得我的生活和家庭是幸运的,我和老公说得着,有的话可说,这应该就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啦,我和儿子关系不错,没有太多矛盾和纠结,陪着孩子一点点的成长,多幸福。
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励志小说看多了,不适应这种没有生活朝气的命运,我想起《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些积极的小说对我的人生都有正能量的激励,所以,一句顶一万句,带给我的负能量,只能是提醒我,可别像他们那样憋屈啊。
小说要表达的可能更多地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说得上话,非常重要,我觉得这有点以偏概全了,作者也许只想突出一点来说透吧。
看完了小说,为转换心情,我上网挑了个喜剧爱情电影《一夜惊喜》来冲洗我心中的堵,让我快速回到快乐幸福的好生活中。
【《顶》读后感】相关文章:
闪光的岩顶10-20
顶桔子大赛10-26
游仙姑顶08-12
登仙姑顶08-16
想起“顶碗少年”10-23
雨中登仙姑顶10-08
蒙顶山之行06-16
顶碗少年的教案10-13
顶碗少年教案06-24
《顶碗少年》的教案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