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作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的作文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的作文 篇1
四季的心思谁能懂?它让万物经历生死轮回,却又给过万物辉煌的时刻,是该爱是该恨?不同的季节中有着不同的角色,四季的心曲还要用心灵来聆听。
春天的雨快乐而宁静,雨丝中夹杂着春风的身影,这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忍了一冬而抽发出来的幼苗,站立在大地上接受着春的洗礼。春雨是亲切的爱的使者,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雨点是她探访大地的殷勤的脚步,藕断丝连的雨丝将天地织在一起,弹奏起了属于春天的交响曲。
“噼啪噼啪”这是夏雨来临的`开头曲,那声音响亮而密集。“轰隆隆”的是个敲架子鼓的好手。当夏雨的脚步来到这里,知了停了声,炎热也停滞了它自己,只剩那雨声在空中敲击。她给夏日的大地带来凉爽的气息,给大地的万物有了一次免费的洗礼。夏天是热情的角色,她让大地感到她那热情的心曲。
秋天,被秋雨摘下的黄叶,飘飘然洒向大地。大地是她的友人,是她让落叶回归到土地母亲的怀抱里,温暖而舒适的安息。几多忧愁几多困惑,几番潮水落,几番夕阳红。深沉的黑夜中,黄叶随着秋雨一起化去,秋雨不是慈母,倒像严父,她的爱着眼于未来。
“呼呼……”冬风把树间最后一片叶子吹落。随着枯黄的叶子落在地上,顺着叶边看去,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呼啸的风雪像一群恶狼在嗥噑尖叫。冬天的乐章由此开启,用肃杀而凄凉的声音回应着大地母亲。
四季的心曲要用心灵来聆听。她用纯净的韵味一次次的道破我的心思,一点点的诠释着我的疑惑,生活是一本太过复杂的书,自己解脱自己,就听听那雨声吧!
初中的作文 篇2
五月十七日,蒙蒙的雨雾中我们一行五十多人的学生,开始了世博之旅。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世博二十号大门。例行排队,检查,终于进了盼望已久的世博园。真是好气派,展现在我们视野里的是一幅气势恢宏,造型各异异国风情的大建筑。我们都成了进大观园的.刘佬佬。
导游在车上向我们简介后,下车没多久便不知去向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这也难怪她,天天在世博园里带班,玩腻了。大家虽分了组却依然你等我,我等你,“集体主义观念”特别浓,慢慢前行,停停等等。
非洲馆最近,我们在里面拍拍照片,转来转去,再一路去欧洲馆,荷兰馆、意大利馆排队等待,慢慢参观。
我们似乎对黑非洲特别有感情。
不须排队,但不能久留。
宝贵的时间在悄悄流逝,我们却依然东张西望。当我们三人当机立断乘上世博大巴到达亚州区时,己经中午时分。幸亏自带点心,有人没带只好先收紧裤带找为数不多的就餐点,再伸长脖子等着一把明晃晃的世博大刀宰上来。
这时,大家后悔“来迟了”,这里是世博中心,精华所在,但各大热门馆人满为患,没大段时间排队参观。
少走路,多乘车,看热门,打时间差
我等三人决定渡江到浦西,那里有世博主题馆,航空馆等,我们化了一个多小时,参观了现代通讯馆。
浦江彩虹
时间催人,马上返回浦东。逛了一个大圈子后返回始发地。
我们觉得,这是一次并不成功的世博之旅。正确的做法是一开始便应直奔主题到亚洲区,把几个热门馆看一看,下午回来时再“趁手牵羊”。而我们却把宝贵的时间化在不须排队的馆里,再磨磨蹭蹭。
大巴随时可以乘,很方便。下次再看世博就知道个中窍门,少走路,多乘车,看热门,打时间差。
初中的作文 篇3
“唉,又要军训喽!”同学们唉声叹气地陆续走出教室。打开门,强烈耀眼的阳光扑面而来,刺得我们睁不开眼睛,可是我们却不得不顶着烈日到操场上训练。
我们迅速排成四排,然后笔笔直地站好。没过多久,豆大的汗珠开始“砸”到了地上,发出“啪啪”的声音。
又过了一会儿,我们开始躁动不安,甚至有少许人开始窃窃私语。突然,一个声音在我们耳旁炸响:“安静!”树丛中的.鸟儿吓得飞了起来,叽叽喳喳地乱作一团。“罚跑两圈,走!”教官严厉地下着口令。我们只得乖乖服从命令,生怕受到教官更严厉的惩罚。
在烈日下奔跑真算得上是一种极刑,跑得我们全身是汗,累得我们全身软绵绵的,像塞满了棉花。“极刑”结束后,教官让我们一部分人盘腿端坐,一部分人单膝下跪,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教官解释说:“这是让你们休息呢!”我们这才如梦初醒。不过单膝下跪的休息方式挺别扭的,那些看好戏的同学在一旁幸灾乐祸地捧腹大笑。教官的脸色立刻晴转大雨,让我们起来站着。哎!真是翻脸快过翻书。
这次军训真是令人难忘!终于,在下课铃声的解救下,我们成功逃离了魔鬼式军训,如释重负地瘫在了地上。
初中的作文 篇4
听说过泰山的雄伟,看过华山的险峻。生在湘中,最忘不了的却是家乡的山。
家乡多山,可都是些小山。因为山小,自然不可能有大气的名字,所以随随便便拿些动物或植物来命名。燕形山,远远望去,真的像一只振翅欲飞的燕子,最传神的还是它的头,微微扬起,似乎在呼唤前方的小燕子。老牛山,不是形状像牛——传说有一头老牛耕了一辈子地,最后累死在田里,主人不忍吃肉,把它埋在此山,后来人们就把此山称作老牛山。狗头山,其头像狗,却连着一个威猛的身躯,很容易使人想起那句“画虎不成,反类其犬”的成语。黄土山,当然是因山上的黄土得名。竹子山,山上并不都是竹子,也有杉树、杂木,梅、菊这些和竹子有“亲戚关系”的自然也会在山上“安家落户”。还有些山,干脆就拿村民的姓氏来做山的名字。比如,周公山、毛家老山、李家岭、赵家峰……等等,不一而足。如果站在高处看这些山,有一个很不错的比喻——就像大海里的波浪,望不到尽头。只是这些“波浪”是静止的,颜色也不单一。山与山之间是水田,常见乡民耕种,时闻稻麦飘香。一条条小溪环绕在山脚,溪水清澈,鱼虾成群;溪上有小桥,桥头绿柳成荫。山脚下,是农舍、楼房,这些房屋依着山,像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孩子。
从小就喜欢家乡的山,不是因为它低矮、奇特的外表,而是它“丰富的内涵”。
山上有树,大部分是松树,也有杂树,最多的却是灌木和杂草。灌木杂草丛中,有时会冒出一棵不知名的果树,上面挂满红红的果子,像正月十五的灯笼。山上也有花,有叫得出名字的,有叫不出名字的;有黄色的,有紫色的,有红色的。这些花赶趟儿似的,一批接着一批,这批谢了那批又红,一年四季山花烂漫。树林里有蘑菇,像一把把小伞,煞是可爱。野蘑菇味道鲜美,人人爱吃,如果晒干收藏,等几个月拿出来,又是一道美味。竹笋则分春笋和冬笋,不管是哪种笋,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菜。竹笋也像野蘑菇一样,可以制成干笋。掏鸟窝,对于我们这些调皮鬼来说,比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容易得多。家乡的山中,不要爬树,在杂草丛中就能掏鸟窝。如果运气好,还能看到羽毛艳丽的野鸡,白色或灰色的野兔。野鸡很笨,伏在草丛里,一动不动,还以为人没有发现它。等到人渐渐靠近,它才惊慌地跃起,但为时已晚。兔子非常胆小,一见人,就拼命跑。有些聪明的,往坡上跑,眨眼功夫,就消失在草丛里;也有笨的,一个劲往坡下跑,没跑多远,一路筋斗往下翻,自然就成了人们手里的猎物。
山上最多的是小鸟,黄色的、白色的、黑色的、带花纹的,什么颜色的鸟都有。这些鸟警惕性很高,只在树上飞来跃去,偶然飞到草丛中寻虫子,稍有风吹草动,就箭一般地飞向树梢。斑鸠个头大,胆子也大,常常“拖儿带女”在地上寻食,像闲庭漫步。所以斑鸠往往成为村民饭桌上的山珍。马蜂窝却是最不想碰到的。这山里的马蜂也随意惯了,不只在树上筑巢,有些也在草丛里安窝,一不小心碰着了,头上往往会被蛰几个包,痛得哭爹喊娘。
这些只是山的一半“风景”,山的另一半“风景”又有不同。
如果说,山的一半“风景”是大自然赠予,那么山的另一半“风景”则是人创造的。
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我们这里人多地少,家乡的这些山,就成了我们主要的生活来源。山上,几乎毫不例外都是野生植物和农作物并存。一层层梯田,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腰。梯田里种水稻,也种小麦,有时,还能看到雪白的棉花。在我的记忆中,梯田里的水稻总是稀稀拉拉,有村民戏说:收的稻谷要比种子多一半。小麦长势倒是不错,只是产量也不理想,收割后,大部分送到了粮站,小部分磨成了面粉。棉花则可算稀罕之物,因为家乡少粮,地里种棉花需要下很大的决心。我曾经读过一篇叫《江南雪》的`散文,作者把棉花和雪联系到了一起,后来又把棉花、雪扯到了家乡和摘棉花的奶奶身上,没想到作者笔下的棉花那么美,蕴含了那么深的感情。可我家乡梯田里这些棉花,却简单得多,常常变成我们脚上的鞋子,或身上的棉衣。犁园、桔园、茶园、桃园,散布在不同的山坡。春夏桃李争艳,秋季金桔飘香。桃园、梨园、桔园,是我们这些孩子的最爱,瞅空溜进园里偷几个水果,那也不算大事,被守园人抓住了,最多在家里吃一顿“笋子炒肉”。茶园一般是不进去玩的,没有好吃的果子,谁能有兴趣?就算追蝴蝶,还担心踩着菜花蛇。有一次,一个小伙伴在茶园里追蝴蝶,结果踩到了一条菜花蛇,吓得摔到在地,碰掉了一颗门牙。
除了那些园和梯田,山上和山脚大部分是村民的自留地。
自留地里以种蔬菜为主。辣椒、茄子、豆角、南瓜、萝卜、白菜……这些蔬菜应有尽有。村里人一年四季吃着蔬菜,吃不完还能制成干菜、腌菜。虽然蔬菜比不上大鱼大肉,但能填饱肚子,延续生命,让我们身上长肉,脑子里长智慧。小时候,母亲总是把蔬菜做成不同的口味。比如茄子,她有时煎,有时炒,有时还做成茄子泥。同一种蔬菜,做出不同的口味,虽然油少了一点,却也能让我们胃口大开,吃得津津有味。
自留地里也种一些杂粮,比如红薯、高粱、大豆。红薯,有段时期是乡下的主粮。那时父母嘴里常常挂着一句话:红薯半年粮。这话一点也不假,小时候,我们几乎就是吃着红薯长大的。说实话,红薯、高粱饼吃多了,实在不好吃,可父母总是板着脸逼我们吃。看着父母每天起早摸黑在自留地里劳作,累得皮包骨头。我总是想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要辛辛苦苦种这些并不好吃的东西呢?
其实我不知的还有很多。我曾天真地问一位爷爷辈的长者:“山上这些地是怎么来的?这些地有什么用?”那长辈说:“这些地有什么用?你这是忘本!这些地是怎么来的?你以为这些地是天上掉下来的?告诉你,这些地有些是祖上留下来的,大部分是村里人用锄头一锄一锄挖出来的。那些年,粮食少,又有自然灾害,经常闹饥荒,饿死了不少人。为了吃饱肚子,为了活命,只有向山讨吃,所以,村里人就在山上开荒。为了这些山坡地,村里人的手、脚、和肩膀都磨掉了几层皮。有人在开荒时累病了,有人在开荒时摔断了手脚,还有人死在了开荒中。有个叫太安的,按辈份,你应该叫他爷爷,他生了六个子女,上面还有老娘,为了养活一家人,他是想尽了办法。后来,他领着大伙开荒,可开荒的活儿刚干了一半,他就累死了。我们这里自从有了这些山坡地,村里就很少饿死人。唉,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你们不知道这些山的好啊!我听我父亲说,以前碰到灾年荒月,这些山上的树皮和野草帮着渡过了难关;还有,你去想想,如果没有这些山,没有这些山坡地,有多少人会被饿死?你们会顺利地长大?说起来,这些山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啊!”
长辈的话如醍醐灌顶,这些简单的事实和道理不是我不知,是我的眼里只有高山,只有远方,我的心灵从来没有触及家乡这些毫不起眼的小山。
是的,家乡的这些小山,给过我们快乐,给过我们四时鲜果,给过我们粮食,给过我们衣服和鞋帽,陪伴我们长大;家乡的这些小山,使不少人在饥荒的年代保住了性命,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乡下人;家乡的这些小山,山上的园、梯田、自留地,后来被承包,改种,又使不少人走上了富裕之路。
默默无闻,倾其所有,毫无所求。这就是家乡的山!
如今,人们衣食无忧,山已经被人遗忘。家乡的山也变了模样,山坡上的园、梯田、自留地早已荒芜,杂草丛生。有的山被撕裂,有的山被截断,有的山被推倒。山脚下的房屋,瓦楞间长了杂草,墙上爬满了青苔,房子的主人像那些翅膀硬了的燕子,或飞向了远方,或随着季节的变换南来北往。
可家乡的山依然守着岁月,守着风雨,绿成一道绚丽的风景。
每当看到家乡的这些山,我就会想起那个为了后代能吃饱累死了的太安、那些朴实的村民、还有生我养我的父母。
很小的时候就知道:青山,是不会老的!
【初中的作文】相关文章:
初中初中作文03-06
【经典】初中作文08-07
(经典)初中的作文08-11
[精选]初中的作文08-13
【经典】初中的作文08-13
初中的作文(精选)08-13
【精选】初中的作文08-12
初中作文【经典】07-29
初中的作文[经典]10-02
初中的作文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