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

时间:2024-06-20 17:58:23 初中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通用)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15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欢迎阅读与收藏。

(通用)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15篇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1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板画荷花池画面,满池荷叶图)细心的孩子一定会发现今天黑板上的变化。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师板书“荷叶”。)

  2.小朋友请仔细观察,看看荷叶是什么形状的?板书“圆圆”。

  3.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荷叶圆圆》。大家一起来读课题。

  4.美丽的荷叶不仅吸引着我们这些小朋友,而且还吸引着一群可爱的小伙伴呢!他们都是谁呢?现在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把这些小伙伴找出来。在朗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和喜欢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

  二、识字学词,读通文本。

  1.听见小朋友们读得如此认真,老师真不忍心打扰你们,现在荷叶姑娘给我们带来一些好朋友,想不想见见它们?

  多媒体课件出示带注音生字的词语

  开火车读,

  齐读,

  分组读,

  比赛读。(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随机纠正读错的词语。)

  2.顽皮的拼音宝宝藏起来了,还会读吗?(通过指名读、齐读等形式读去掉拼音的词语。)

  3.小朋友们读的真棒,现在你有什么好方法把这些生字宝宝记住呢?

  (1) 加一加:

  王 + 朱==珠 土 + 平==坪 足 + 尊==蹲 口 + 喜==嘻

  (2)换一换:

  遥-----摇 蓝-----篮 苹-----坪 株------珠

  (3)猜谜语: 一支羽毛(翅) 月在旁边(膀)

  人在亭子边(停) 一日一日又一日(晶)

  4.美丽的荷叶不仅我们喜欢,许多可爱的小伙伴也非常喜欢她,让我们跟随录音一起去感受他们的快乐心情吧!在听的过程中注意思考:这个故事讲的是荷叶姑娘和哪些可爱小伙伴之间的事?(听录音)

  5.交流:是哪些可爱的小伙伴在和荷叶姑娘玩耍呢?(板书: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

  三、品读领悟,理解文意

  (一)荷叶——小水珠的摇篮

  1.三个可爱的小伙伴都来了,你最喜欢谁呢?那就赶紧美美的读一读你喜欢的那个自然段吧!

  2.分组读喜欢的小节。(喜欢读同一小节的一起来读该小节课文)

  3.同学们读得太美了,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你就是那一颗颗漂亮的小水珠了,躺在这绿绿的,圆圆的荷叶上。这时候,风姐姐轻轻吹过,小水珠们躺在摇篮里,随着风儿摇啊摇,摇啊摇------你感受到了吗?此时,你有什么感觉?

  “小水珠”你来说------带感情读。 你能像他那样读给大家听吗?

  多可爱的小水珠啊,让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小水珠的感受吧!齐读

  4.这小水珠特别调皮,一边躺着,一边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四处观看,“小水珠”,你都看到些什么?

  现在让我们再随小水珠一起去享受这柔软的摇篮吧!(齐读)

  (二)荷叶——小蜻蜓的停机坪

  1.听着同学们优美动听的朗读,小水珠躺在荷叶上慢慢睡着了。此时,从远处飞来一只小蜻蜓,看,小蜻蜓像什么?怪不得小蜻蜓说-------(读:荷叶是我的停机坪。)

  2.想不想成为一只美丽的小蜻蜓?(指名读)

  3.多么漂亮的小蜻蜓啊?让我们也展开透明的翅膀飞一飞吧!(齐读)

  (三)荷叶——小青蛙的歌台

  1.听到同学们读的如此动听,歌唱家小青蛙可有些不服气了,他想跟大家比试比试?你敢吗?谁先来?(指名读)

  2.小青蛙,你把荷叶当做什么呀?(读:荷叶是我的歌台。)为什呀?唱两句吧!

  3.小青蛙唱得多好呀,就让我们来一次男女生比赛吧!

  四、拓展延伸,训练巩固

  1.圆圆的荷叶绿的可爱,它的小伙伴可不止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这几个呢!还有很多小动物也喜欢和荷叶姑娘做游戏呢?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吧!

  荷叶是小水珠的----------------。

  荷叶是--------的-----------------。

  ------是---------的-----------------。

  2.指名逐个句子填写,完成后大家齐读。

  3.小朋友们真聪明,又帮助荷叶姑娘找到了这么多好朋友。

  小鱼、小虾、蝴蝶、小乌龟、小飞蛾……

  4.那小鱼儿会把荷叶当作什么呢?

  屋顶、凉伞、帽子……

  3.在凉伞(屋顶、帽子)下面都做了什么呢?心里是怎么想的?他又是怎么说的?

  根据提示说话:小鱼儿说:“荷叶是……”

  4.小朋友们,说得可真好,让老师感觉到这绿绿的荷叶仿佛就是夏天里一首清凉的小诗,让我们伴随这这份快乐心情做着动作和这些可爱的小伙伴尽情玩耍吧!(配乐朗读)

  五、巧选例字,指导书写。

  1.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荷叶姑娘,还认识了许多小伙伴,小朋友们学得很认真,课文也读得很好,下面新的挑战来了,请看----

  2、出示规范生字“朵、机”认读。用你可爱的大眼睛仔细看看,比较一下,发现什么小秘密?

  总结:这两个字的组成部分相同,但在不同的字中,相同的部分位置不同,并有所变化。

  3.分析字形、结构、书写应注意的事情。

  几在“机”中变瘦,靠右占田字格右半格,在“朵”中变胖,变扁,横折弯钩的钩没有了。木在“木”中变瘦,靠左占田字格左半格,最后一笔变成了点,在朵中变胖,变扁,占田字格下半格。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随书空,教师同时提示重点笔画的写法。

  5.学生各练写两个。

  6.实物投影展示优秀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实物投影展示有问题的作品,做“给字宝宝看病”的游戏,让孩子发现问题所在。

  7.再次练写两个。

  六、课堂小结

  圆圆的荷叶不仅给小伙伴们带来了欢乐,也给我们带来了快乐,这节课你学的快乐吗?希望小朋友课后能把这个故事表演给爸爸妈妈看,还可以画一幅美丽的荷叶图,写上几句你想对荷叶姑娘说的话。下课!

  七、板书设计

  荷叶圆圆

  小水珠──摇篮──眨眼睛

  小蜻蜓──停机坪──展开翅膀

  小青蛙──歌台──放声歌唱

  小鱼儿──凉伞──游来游去,捧起水花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2

  教学目标

  1、了解时间的来去匆匆,一去不复返,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让它白折流去。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匆匆”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时间到底到哪里去了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按作者叙述的顺序,这篇文章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利用字典自学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说说你是怎样记忆这些生字的?

  2)理解词意。

  徘徊赤裸裸

  四、作者简介

  五、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读课文,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来,杨柳枯了再青,桃花谢了再开,是要说明什么?

  3、紧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这里的“他们”指的是什么?

  4、指导朗读。

  二、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1、读课文,这一部分讲的是什么?

  2、“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是什么意思?

  3、“我的日子滴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涔涔潸潸

  5、为什么“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呢?

  6、时间是怎样溜走的?

  7、指导朗读。

  三、理解第三部分内容

  1、读课文,这部分讲的是什么?

  2、作者对过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是要说明什么?

  3、“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

  4、“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句话中的“痕迹”是什么意思?

  5、指导朗读。

  四、理解第四部分内容

  1、读一读,这部分讲的是什么?

  2、这段话在全文起了什么作用?

  五、总结课文

  1、时间是怎样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应当怎样度过?

  3、读了这篇文章,你相到了什么?

  1、时间一去不复返,应抓紧时间,有所作为。

  (2)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要有效利用时间。

  (3)不以虚度年华,活得要有价值。

  六、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3

  教学目的:

  1、会认13个生字。

  2、能正确书写8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知道小作者的转变。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准备: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我们在读了一些书,认识一些字,就能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就想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记下来,这就是日记。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小朋友写的两则日记。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师领读课文,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课文。自己读准字音。

  3、认记生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认记,并为它组词。

  (2)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些字,是怎样记住的?

  4、齐读生字、开火车读,同桌互相检查,作上记号

  三、再读课文。

  1、在识字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看看是否能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流利。

  2、齐读课文。

  3想想日记和课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师根据学生回答规纳总结。并在日记本上写出日记的格式。

  四、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第一则

  1、学生自由读第一则日记,看看这篇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

  2、小作者在“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做了一个美妙的梦,她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买了一条漂亮的裙子送给她)

  3、她的愿望实现了吗?我们一起去看看。

  4、妈妈回来了!她的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呢!里边有些什么呢?小女孩是怎样打开包的?(理解迫不及待)5、所有的东西都有两份,你知道为什么吗?(一份给我,一份给阿英)

  6、小作者没有得到心爱的裙子,她心里高兴吗?如果你是她,你心里会怎样想?(抽生说说)(板书:要妈妈买裙子——妈妈没买——关心帮助别人)

  7、试读第四自然段,读出生气的语气。

  8、齐读第一则日记。

  第二则

  1、请女生齐读第二则日记,男生仔细听,看看这一则日记是什么时候写的?写了些什么?(7月20日写的,写阿英妹妹来到我家和我做的又一个梦)

  2、阿英是个怎样的人?(她是一个贫穷的苗家小姑娘,很勤快也很好学)

  3、阿英妹妹告诉我些什么?(她说妈妈一直寄钱帮助她上学)

  4、读到这里,你觉得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妈妈?你还生妈妈的气吗?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请生说说)

  5、小作者又做了一个梦,这次她又梦见些什么呢?(生自由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她又梦见了什么)(她梦见妈妈带她去买裙子,可是她没有买,她用钱买了许多书带到苗家山寨,把书送给苗族小朋友,还和他们一起高兴地玩。)(板书:妈妈要买裙子——我没让买——学会关心他人)

  6、如果你是小作者,你还会买那条裙子吗?为什么?(请生说说)

  7、齐读第二则日记。

  五、拓展训练。

  说说你今天想写什么?今天回家就写出来吧!念给爸爸妈妈听听。

  板书设计:

  日记两则

  要妈妈买裙子——妈妈没买——关心帮助别人

  妈妈要买裙子——我没让买——学会关心他人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5个。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贝尔研究和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课文

  教学方法:谈话、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我们我们现在科技发达了,联系的发生有很多种,你觉得最普遍的是哪种?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电话的'发明。

  3、板书课题:《电话的发明》(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3)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偶、沃、舍、艰、检、效、导、端、另、应、悦、启、配、拆、硫

  (4)出示生词,同桌读,男、女同学接读。

  偶然、肥沃、农舍、艰苦、检验、效果、导线、

  一端、另一端、反应、悦耳、启发、器配、拆掉、硫酸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①齐读第1自然段。

  ②介绍亚历山大·贝尔

  (3)在小组中学习:

  ①指名接读课文2——8自然段。

  ②在小组中接读2——8自然段,讨论:贝尔是怎样研究和发明电话的?

  ③指名说说。

  ④齐读2——8自然段。

  3、齐读课文。

  ①自由说说:电话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后,给人们带来了什么便利?

  ②指名说说。

  三、布置作业:

  正确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板书设计:

  1、通讯

  热爱科学

  电话的发明

  勇于探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11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偶、艰、检、效、导、另、悦、启、配、拆”11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电话的发明》。

  2、出示11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偶、沃、舍、艰、检、效、导、端、另、应、悦、启、配、拆、硫

  3、出示生词,男、女同学接读。

  偶然、肥沃、农舍、艰苦、检验、效果、导线、

  一端、另一端、反应、悦耳、启发、器配、拆掉、硫酸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偶、艰、检、效、导、另、悦、启、配、拆

  2、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偶然、检验、悦耳、启发、欣喜若狂、()

  *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1、通讯

  电话的发明

  五、教学后记: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5

  一、教材分析

  这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两只小松鼠通过植树造林和维护生态平衡的故事。其语言清新流畅,情节生动,引人入胜,深受儿童喜爱。通过阅读,学生可以领悟到我们在向大自然索取时,一定不能忘记回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家园。

  一年级学生充满好奇心,尤其喜欢小动物,因此这篇课文对他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学生已有一定的识字和朗读基础,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方法迁移,培养他们自主识字和阅读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聪、活”等11个生字,掌握“以、后”等6个字的正确写法。

  2、通过阅读故事,感受小松鼠的环保行为,练习流利、正确并具有情感的朗读,能够复述故事内容。

  3、愿意积极参与植树活动或树木认养活动。

  三、教学重点:

  读懂小松鼠的“聪明活泼”,流利、具有情感的朗读课文,并复述故事内容。

  四、信息资料:

  1、课件或挂图、生字卡片。

  2、学生绘画用具以及有关小松鼠的资料。

  五、课时:

  两节课

  第一节课

  1、猜谜语。请猜猜这是什么动物?(出示谜语: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个与小松鼠有关的童话故事。

  2、启发性谈话。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请说说你们对小松鼠的理解。(板书:松鼠)你们觉得小松鼠是怎样的一种动物?(板书:松果)小松鼠和松果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对话平台)

  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个性需求,激发主动学习识字的热情)

  1、学生自由阅读,思考: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自己如何解决?

  2、指名学生朗读,重点评价字的发音;随后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保持正确的发音。

  (学生个体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基础,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学习生字、词汇,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

  识字(从字到词,再从词到句子,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生字和词汇)

  1、出示生字和词语:请谈谈你们从哪儿认识到这些字汇的?你们是怎样记忆这些字的`?

  第二节课:小松鼠种松果

  本节课目标:能够理解课文意思,关注环境保护,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课前自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

  自学课文《小松鼠种松果》,独立完成课文的阅读、理解、注记和思考。

  预习小结:小松鼠聪明灵活,环保意识高,种松果,树成林。

  复习(利用学生的记忆特点,强化课文印象,并扩大词汇量)

  学生用课文中的词汇造句,教师补充相关词汇,让学生感受到词汇学习的无限魅力。

  新课讲解(寓教于乐,让学生喜欢上学习)

  小老师亮相,讲授小松鼠的故事,引导学生重新认识小松鼠,感受他的可爱和聪明。

  朗读(体验语文魅力,感知情感变化)

  学生分组读课文,重点朗读“小松鼠种下的松果发芽了,小树小树长成林”的那句话。

  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小松鼠种下松果的意义,以及自己保护环境的意义)

  1、小组讨论小松鼠种下松果的意义。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环境,写一篇小短文,阐述自己的观点。

  写作(培养学生语文写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根据自己的思路,撰写小短文,让学生在阐述观点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2、学生可以相互交流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评价(师生互评,互相学习进步)

  1、老师收集学生的作文,给出点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学生互相交流,相互评价,让学生学会欣赏、理解、评价和改进自己的作品。

  实践(综合素质培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1、学生到校外环境中,寻找一处合适的地方,手动种下树苗,亲身体验环保意识。

  2、学生拍下树苗成长照片,观察、思考和记录树的成长变化,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

  开放式语文课程应该注重挖掘课外学习资源,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并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查找搜集资料的能力。除此之外,在开展写字课程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汉字之美,并激发他们对写字的兴趣。

  以下是课程步骤:

  1、观察:学生自主观察“主、意、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书写:教师着重指导“心”字的书写方法,学生进行练习。

  3、展示:小组内学生互相展示自己的字,并进行分享、交流和讨论。

  评价环节能让学生学会审美,提高书写的质量。

  1、自评:学生说出自己写的字中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并探讨如何改进。

  2、互评:学生提出中肯的希望和建议,帮助对方改进,共同进步。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6

  设计概说:《北大荒的秋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既描写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又说明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热爱之情。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总分结构是本文构段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感受景美来体验情美。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客观景物所带来的物境之美,通过理解、想象感悟主观情感形成的情境,情景相融,引导学生披文入境,完成意境再创造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积累一些好词、好句。

  3.学习第4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品味本课词句,展开想象意境,训练感情朗读。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在我国东北的黑龙江省有一个地方,人们把那儿称为“北大荒”。(板书:北大荒)看老师写“荒”这个字。长满了野草,没有人耕种,所以这里有个草字头,什么都没有,注意中间是个“亡”字。能给“荒”组个词吗?(荒凉 荒芜 荒无人烟……)

  为什么取这么个名字?想象一下原来的北大荒可能是什么样的?

  2.过去的北大荒一片荒芜,人烟稀少。但是解放后,经过建设者们的开垦,荒地已变成了良田。现在的北大荒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是我国东北的大粮仓。(出示图片)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北大荒”有关的课文,(板书:的秋天)一起走进北大荒的秋天。

  (设计意图:“北大荒”对学生而言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导入课题时层层深入,先从字面上理解“荒”的意思,再来想象北大荒原来的样子,通过图片的展示了解今日的北大荒。从一片荒芜到东北的“大粮仓”,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再引入课文的学习就水到渠成了。)

  二.检查字词、初读课文。

  出示词语:几缕 橘黄 绛紫 顿时 漾起 豆荚 脸庞 榛树 转眼间

  自由读,指名读。

  正音,释义后齐读。

  2.一叶知秋,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北大荒的秋天也就来了。北大荒的秋天究竟是怎样的呢?课文中用了一句话来概括的?请同学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到课文中去找一找。交流后出示句子: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3.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快速浏览,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指名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天空、小河、原野 ……

  (设计意图:总分结构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对文本的初读过程也就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梳理过程。抓住文本的中心句,更能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三.理解课文,感悟意境。

  预设一:感受原野之美

  1.课文哪一段写了原野的景色,指名读课文第二段。

  2.这段话中哪个词能概括北大荒秋天原野的特点?(板书:热闹非凡) “热闹非凡”是什么意思?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是热闹非凡的呢?

  原野热闹非凡,到底热闹在哪呢?你们听到声音了吗?请同学们再细细地读读这几句话,能从课文中“听”到声音吗?

  3.交流:你读到声音了吗?

  (1)预设1:(我听到大豆在欢笑。)能找到书上的句子读一读吗?。

  大豆已经长出了豆荚,还发出声音,这说明——豆荚已经成熟了。难怪这里的人们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秋天,(大豆摇铃千里金。)

  这里的“铃”指的就是豆荚,大豆摇铃摇来什么?(丰收、喜悦、快乐、财富)

  带着这样的感觉谁来读读这一句?

  (2)预设2: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我听到高粱在唱歌。)

  我们书上的插图就画了挺拔的高粱,它们乐呵呵地在演唱,会唱些什么呢?

  它们多快乐呀!谁能像它们一样乐呵呵地读读这句。

  4.在作者的笔下大豆会欢笑,高粱会演唱,这是把它们当作人来写。这种修辞手法就叫——拟人,这样写多有意思呀?我们一起来读。

  5.而这时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又是怎样的景色呢?

  出示句子: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

  看到那么美的榛树,看到原来的荒原变成了良田,人们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兴奋)这种高兴快乐到了极点就说心也燃烧起来了。(点击变红:燃烧)让我们满怀激情的读读这一句。

  5.这一段话先概括写了原野的热闹非凡,再从大豆、高粱、榛树具体展开写出了怎样热闹。有总有分,条理很清楚。师生合作按总分结构读。

  6.真不愧是东北的大粮仓啊!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设计意图: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一般地都是用所有者的眼光去看自然,他觉得大地上的美的东西总是与人生的幸福与欢乐相连的。”北大荒的原野是一派丰收的景象,隐藏在这丰收景象后面的是一代代北大荒人的辛勤劳作,文中的自然美、景物美是人类社会生活美、劳动美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景中有情、景中有理。在教学中透过自然美感受情感美是重点。)

  预设二:发现自然之美。

  (一)北大荒的天空

  1.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天空”,天空美在哪?自由读课文第2自然段。

  2.天空的颜色不断发生着变化,读读这段,你能找到哪些表示颜色的词。

  (1)“一碧如洗”这里的“碧”指碧蓝,天空一片碧蓝好像洗过一样。

  (2)流云有哪些颜色?那么多的颜色,想象一下流云还会有哪些颜色?照着“银灰、橘黄、血红”这三个词的样子,前一个字代表什么东西,后一个字表示颜色,也来说说你想象中的流云。

  3.这么多的颜色,书上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五彩斑斓。这么美的流云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

  这个句子挺长的,谁能读好?课件帮助断句出示,指导朗读。

  4.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那似锦的流云,出示图片。师范读

  指名读,指导读好这个句子,注意顿号的停顿和“转眼间”这个词语的指导。

  (二)北大荒的小河

  1.静之美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是如此的美妙,而那儿的小河又别有一翻情趣。哪句话写出了小河的.美,你能找到吗?

  出示句子: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2)理解“如同”。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小河静静地流淌着,它默默见证着北大荒的变迁,这是一种静静的美,指名读、指导朗读。

  2.动之乐

  (1)活泼的小鱼游来了,它打破了这样的宁静,带来了另一种美。

  出示句子:一群小鱼顶着水游过来,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小鱼多调皮,它顶着水游过来,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点击变红:顶 漾)漾在这里指什么?看着欢快的小鱼,荡漾的河水,你的心情又如何?此时随着水波荡漾的还有我们的心情,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水波一圈一圈漾出去。

  (2)小鱼的出现,使小河有了勃勃的生机。让我们一起来读。(指导读出欢快的语气。)

  3.动静相宜

  (1)如果说,小河躺在大地的怀抱中,那是一种静静的美!那自由活泼的小鱼则是一种灵动的美,这一静一动我们该怎么读好呢!先自己试一试。

  (2)小鱼、小河,一动一静,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他们在一起是那么和谐。(板书:动静相宜)我们一起来读。

  (3)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去发现美。看似常见的天空、小河在作者的眼中有了别样的美丽,难怪作者要感叹道——啊,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齐读)

  (设计意图:写景文的意境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其情与景之美是通过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的。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感悟、推敲、比较进入文章的意境,从而来理解内容、陶冶情操,获得审美享受,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语言、品味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四.拓展延伸

  小结板书:北大荒的天空流云似锦、小河动静相宜、原野热闹非凡,其实美还不仅仅局限于此,

  出示句子:这里的田野、山岭、江河,连同那茫茫的草甸子,都会在这个季节用双手捧出沉甸甸的宝物来。

  理解“草甸子”读好“沉甸甸”

  那么多的美景,你能不能用总分结构的方式,以“北大荒的秋天真美呀!”为总起句来写一写。(可以是书上提到的,也可以是你想到的。)

  总结:处处皆风景,美景看不完,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北大荒人,扎根荒原、辛勤劳作,用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美,用他们的双眼发现了美。使得昔日的茫茫荒原变成了今日的塞北江南,也让北大荒的秋天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心中。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7

  【教学目标】

  1、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读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盲童安静神奇的灵性,激发她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4、涵咏品味课文语言,感受课文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春天,把这个词读一读,读了这个词,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2、再看老师板书:在春天前面加上触摸一词。

  什么叫触摸,就是碰一碰,摸一摸。把课题读一读,读得美一点。

  3、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谁触摸春天?怎样触摸春天?用什么触摸春天?)

  二、初读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你们刚才提的问题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大家读得很用心,很投入,下面老师就请同学起来读课文,要读得字字响亮,句句通顺。

  3、指名读课文。

  4、相机出示文中一词流畅,比较体会它的含义。

  三、研读

  1、课文中是谁触摸春天呢?(板书:安静)

  2、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用什么来触摸春天的呢?现在请你们拿出笔来,把课文中描写安静触摸春天的句子找出来,划下来,然后轻声地读一读。

  3、交流:

  ⑴ 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流连什么意思?整天流连说明触摸春天的时间长。

  ⑵ 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读一读,看看安静用什么来触摸春天?(板书:用手 用鼻)

  再读一读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她的触觉很敏锐,对这些花很熟悉。)

  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读读句子,我看到了一个什么奇迹?哪个词也充分表示这是一个奇迹?(竟然)竟然是表示什么意思呢?(指意料之外。)这在安静的生命历程中也是一个奇迹,你从哪里体会到呢?(脸上充满了惊讶。)她惊讶什么?(全新的体验,全新的经历。)

  ⑷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

  张望是什么意思?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安静是盲童,她看得见吗?她是用什么来张望呢?(板书:用心)

  请大家用心地来把这节课文读一读。

  看到这样感人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想对安静说些什么呢?作者也被这感人的情景感动了,她有想到了什么呢?

  示课文最后一节。读了这句话,你又明白了什么呢?

  生命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四、作业

  课文用优美的语言述说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课文学完了,你准备给自己布置一些怎样的作业呢?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8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课改要求教师应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从而进一步转向关注“人”的发展。为了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层次,并在与同伴交流中获得进步。在本节课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参与数学活动,在动态的过程中体验规律、感悟规律、应用规律,同时获得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这节课首先要让学生能够从事物中发现简单的规律,然后能准确清楚的表述规律,最终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时让学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观图形和事物的变化规律,还未抽象到数,所以应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在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中找出事物的变化规律。本课的学习能为将来“循环”的理解奠定基础,也能让孩子们体会到生活中有规律事物的美感和规律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果本节课没有把握好,那么对学生后面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影响。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形象思维较为发达,所以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富有儿童情趣且有挑战性的数学活动,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和内容。本课我以庆祝六一节活动为背景进行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获得了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另外,还有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规律,这些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人教版85——————8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并通过实践活动自主设计图形的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

  教学难点: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利用游戏,感知规律

  1、课前谈话,参与游戏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咱们先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动作接龙”,看谁能按老师的动作接着做下去。下面老师先做一次。

  口念:(1)口念:嘣嚓嚓嘣嚓嚓嘣嚓嚓

  动作: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击掌拍肩拍肩

  把动作重复3次。

  谁来接?他接的对吗?那下面我们一起接一次好吗?

  2.感知规律,揭示课题:

  好,都会玩这个游戏了吗?你们是怎么想到这样接老师动作的?是不是发现了什么秘密?(生答)

  对,像这样前面怎样,后面也是怎样的,把“击掌拍肩拍肩”作为一组动作,而且不断地重复出现,一般来说至少出现3次,我们就说老师的动作是有规律的。(板书:“规律”。齐读规律2字)这节课,我们就要用数学的眼光来寻找生活中的规律。这就是我们就今天学习的内容:找规律(补充板书:找规律)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从学生角度出发,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思考、尝试的机会,在猜想中感知规律存在的同时,初步感知了规律的价值。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创设情境:孩子们,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生答)你们喜欢“六一”儿童节吗?六一儿童节学校布置了一个漂亮的会场,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课件出示主题图

  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你还从中发现了什么?(生答)

  它们是胡乱摆放的吗?小朋友都是胡乱排列的吗?(生答)

  它们都按照一定的顺序,有规律的排列的。你能找出它们排列的规律吗?

  (1)课件逐步出示主题图我们先来找找彩旗排列的规律(彩旗按黄红交替的规律出现,最后一面没有颜色)

  a.彩旗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如果让你给彩旗分分组,好把彩旗排列的规律看得更清楚。你准备怎样分?谁来指指?为什么这样分?(小旗就是这样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的,规律就看得特别清楚了。)(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上圆圈,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b.谁来猜一猜最后这面旗会是什么颜色?(生答)

  都猜是红色?看看对不对。

  (点击鼠标,出现红旗)。猜得真准!你们是怎么想的?(生答)

  c、小花是怎样排列的?(生答)

  d、灯笼是怎样排列的?(生答)

  e、那小朋友又是怎样排列的呢?(生答)

  (小花、灯笼、小朋友的规律教学与以上思路基本相同,学生可同桌小声地交流。)

  3、小结:彩旗、灯笼、彩花的摆放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一定的顺序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板书)当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分两个层次,先出示“彩旗”,引导学生找规律;接着同时出现“灯笼”图、“彩花”图和“小朋友排队”图,由学生同桌讨论找出规律。

  本环节如此安排的依据是:遵循儿童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先找简单的规律再找复杂的规律,先由老师“扶”着学再到老师“放”开让学生自主学,既面向全体,又让有困难的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学懂,还满足了思维活跃的学生想自己探究、找出规律的渴求。

  三、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师:同学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找到了彩旗、彩花、灯笼和学生排列的规律,接下来我们进行闯关游戏,你们有信心吗?

  (一)第一关:猜一猜,接下来是谁?(出示课件,让学生回答规律是什么,下一个是什么)

  师提问:比一比,第一组和第二组的规律有什么不用?

  总结:一个是2个2个一组,一个是3个3个一组。(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规律既可以是单层的,也可以是多层的,既可以是2个2个一组的,也可以是3个3个一组的,体会规律的多样化。)

  (二)第二关:涂一涂,接下来是谁?(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表现很不错,接下来我们来闯第二关涂一涂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85页的“做一做”。(要求:先确定规律,再按照这个规律来涂。涂好后请用虚线分组。,同桌可以互相评一评,说一说。)

  汇报展示,评议。

  第三关:动手摆一摆(小小设计师)

  我发现每个同学都是有心人!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那你们能不能自己创造新的规律呢?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四人一个小组,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去创造吧!看哪个小组创造出来的规律又特别又漂亮。

  展示作品,成果分享。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一猜”、“涂一涂”的练习,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规律的体验和感知,为学生下一步创造规律及发散思维做好铺垫。接着完成“摆一摆”,让学生动手摆学具,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更好地发散并创设出更多的、更复杂的规律,从而培养他们大胆创新的意识。学生通过按规律摆学具环节,对“规律”的感知、体验已得到加强,已能判断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所以此环节承上启下,意在让学生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有用的,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又体现“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新理念。

  此环节重在体现新标准“玩中学、做中学”的新理念,以“听会忘,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四、应用规律;巩固新知:

  今天的知识你们学会了吗?敢接受挑战吗?

  五、联系生活,寻找规律:

  有规律的事物常给人一种美的感觉,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图片。

  漂亮的条格背心,一道红一道白,一道黑一道白。

  漂亮的手链。

  钟表上刻度的排列。

  布匹上美丽的图案。

  军队中整齐划一的步调。

  公路上的人行横道,一道白一道黑。

  (本课的教学没有停留于寻找规律和创设规律上,而是适时引导学生回到生活,寻找和欣赏日常生活中的类似规律。使学生从规律之美感受数学之美,获得灵活性的思维磨炼。)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怎样找规律,我们知道了不仅图形有规律,颜色有规律,声音也有规律,希望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藏在你身边有规律的事物。

  七、板书设计:

  找规律

  当一组事物依次不断的重复出现三次或三次以上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的寓意。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的意思。

  3、会用自己的话说这个语言故事。

  教学重难点:体会寓意。

  设计特色:

  在阅读中与文本对话,在对话中师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揠苗助长的事。

  2、寓言PPT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第24课《寓言二则》。我们大家都听过寓言故事,那么什么是“寓言”呢?

  2、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揠苗助长”的“揠”是什么意思?“揠苗助长”又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揠苗助长》是一则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读了以后,它会让你思以前所未思,得以前所未得;它会让你在快乐中懂得道理。

  2、学生各抒己见。

  3、检查读书效果。

  (1)出示生字词,抽读。字理学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巴望 筋疲力尽 白费 一大截 纳闷 兴致勃勃

  (3)分组分段读课文。

  4、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脉络。

  三、师生对话,感悟寓意。

  1、默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1)你读懂了什么?你找到了哪些关键词语去理解的?

  (2)“巴望”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为什么要用“巴望”而不用“希望”呢?

  ①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②他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句话,是用“巴望”好,还是用“希望”好呢?

  (3)他看到的结果怎样?

  禾苗是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那个人为什么会认为“一点儿也没长高呢?”

  (4)请同学们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总结一下第一段的意思?

  (5)指导朗读。讨论:读这段应读出什么样的感情语气?

  (6)体会感情,自己朗读。

  2、默读二、三段。

  (1)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语句读懂的?“终于”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2)这个人是怎样拔禾苗的?”指名回答。

  “筋疲力尽”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会筋疲力尽?请大家结合图思考一下?

  (3)他认为自己的办法怎么样呢?从哪里看出来的.?指名读句子。

  (4)“白费”是什么意思?“没白费”说明了什么?

  (5)他说:“禾苗都长高了一大截”,意在说明什么?

  (6)指导朗读。要注意这个人一边喘气一边说话的语气,说出对自己的办法很赞赏很得意的语气。

  3、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问:结果怎样?指名回答。

  四、点明寓意,升华拓展。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会死吗?假如你是儿子,你对父亲说……假如你是农夫,你会这样长叹……

  2、小结:你看农夫多傻啊!揠苗,使禾苗不能吸收水分了,违背了禾苗生长的规律。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3、你会对种田人说些什么?

  4、“揠苗助长”这故事让我们懂得了: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要做傻事。

  五、总结、扩展

  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类似《揠苗助长》,不按规律办事的例子呢?(指名说一说,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

  1、想象写寓言。

  2、抄写生字。

  附板书设计和课文

  板书设计:

  揠苗助长

  巴望禾苗长得快些 / 往上拔 / 禾苗都枯死了

  想法对 做法错 结果坏

  想法再好,不按照规律办事,结果会坏事

  揠苗助长(课文)

  宋国有个农夫,他巴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就天天到田边去看。可他总觉得禾苗一点儿也没有长,心里十分焦急。

  一天,他终于想出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将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他从中午一直忙到天黑,累得筋疲力尽。

  回到家里,他兴致勃勃地说:“真把我累坏啦!可力气总算没有白费,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很纳闷,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所有的禾苗都枯死了。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10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孩子们在大海中获得的快乐以及对大海的热爱。

  知识与技能: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字。

  2.朗读课文,并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情。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让他们能够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感情朗读,边读文边想象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景。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带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通过结合上下文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想象课文中重点词句所表达的情景,从而感受到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海滨风光的图片及相关资料。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请想象一下孩子们在大海边嬉戏玩耍的场景,他们是多么快乐呀!你想知道他们和大海亲密接触的'方式吗?(教师板书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语。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每个字的字音,读通整篇文章。

  2.查字典理解“珍藏”等生字词的意思。

  3.检查学生认读生字词语的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并让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读准了吗?句子是否通顺?

  2.自由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中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一下)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出海”。

  四、学习课文中的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并边读边想象孩子们是怎样在海浪上踩着沙子的?画出相关句子。

  2.让学生回答,教师则提供句子,并指导学生如何想象画面。

  句子为:

  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让学生自己读出这句话,想象这个画面。

  4.小组交流,并全班反馈。

  5.结合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让他们能够读出孩子们心中的喜悦,以及大海带给孩子们的欢乐。

  六、引导学生读出海浪的可爱与顽皮,体会作者的表达能力

  七、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教师总结,布置下节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感受到了孩子们在海边踏浪的乐趣。

  2.一起朗读第一自然段。

  3.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今天我们将继续探索下面的内容。

  二、学习课文二至四自然段

  1.自由阅读第二至四自然段,多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并思考哪些部分引起了你的兴趣。

  2.小组讨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内容。

  3.与全班分享。

  a.堆沙堡:在沙滩上,孩子们如何寻找乐趣?

  指导正确认读。

  他们除了堆沙堡,还做了什么?

  b.拾贝壳:孩子们想了解大海还想做什么?

  4.全班朗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回归主题

  1.全班朗读整篇文章。

  2.你知道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吗?

  3.教师总结: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神秘,孩子们在其中嬉戏玩耍,感到无比幸福。

  四、练笔

  用课文中的相关词句写句子

  板书

  小孩子与大海

  踏浪

  堆沙堡

  乐趣

  拾贝壳

  看船出航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11

  教学设想:

  语文,讲究听、说、读、写,六年级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能力尤为重要。“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因此对于一些比较优美的诗文,特别是对一些比较浅显的略读课文,我认为在了解内容主题的前提下,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给学生如何用自己的声音把这优美的意境表现出来,另外,让他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感受蕴含其中的优美的意境。因此,在设计《秋天》这篇诗歌教学时,让学生在理解内容、主题的基础下,我重点指导学生朗读。再配以钢琴曲《星空》的背景乐和丰富的图片,让学生充分领略秋天的风采,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学生多方面了解秋天,我又进行了比较阅读,让学生通过朗读分析课后的《秋景》和《天净沙。秋思》来多方面的感受秋天,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和朗读能力。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2、通过比较阅读,理解几篇文章的主题即内容及差别。

  3、通过分析修辞来品味语言的魅力。

  教学过程

  导语

  秋天,会使人联想到漫山遍野的红叶,想到麦浪滚滚的农田,想到硕果累累的山野,也会让人想到落叶飘零的悲凉,断肠人在天涯的惆怅......不同人眼中的秋天有着不同的意境,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来体味秋天中的喜怒哀乐。

  一、探讨《秋天》

  看秋天

  让学生看多媒体展示的图片伴随背景乐,先从视觉上把生带入秋天。

  读秋天

  秋天如此美丽,如何能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呢?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何其芳的'《秋天》。

  1、师范读,背景乐《星空》。并出示提示。把节奏以及重读的地方标出,便于学生朗读。

  2、学生练习,并找学生起来朗读(配乐)进行指导。(从语气、语速、重读方法、感情的表达上来指导)

  品秋天

  诗写得很美,那作者是如何把秋天写得如此美妙呢?下面我们简单的来分析一下这首诗。读诗歌,思考一下问题(看图片)

  1、这首诗写了哪三幅画面?分别用图来表示

  (1)农家丰收图

  (2)晨霜渔归图

  (3)秋日原野图

  2、找出文中优美语句并简要分析。

  提示:

  (1)找修辞,并分析其作用

  (2)从那些角度写秋天并分析作用。

  3、本是写了一个怎样的秋天?表达作者感情。

  4、在对文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看是否能读出那份闲适清幽的感觉。

  二、比较阅读

  读《秋景》和《天净沙。秋思》比较一下和《秋景》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思考应该怎样去朗读,表现出它们的意境。

  提示:

  1、诗的感情基调

  《秋景》明快,活泼(同)

  《天净沙。秋思》凄凉悲哀(异)

  2、描写的景物不同

  《秋景》《秋天》描写的景物色彩绚丽,充满生机(同)

  《天净沙。秋思》描写的景物灰暗、死气沉沉。(异)

  3、表达的感情不同

  《秋景》、《秋天》表现对秋天的喜爱,感情热烈。(同)

  《天净沙。秋思》表现了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异)

  在理解了文章内容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语调及感情来朗读课文,并体会不同的秋天。

  学生自选一首并有感情的朗读。

  小结:秋天,在不同人的眼里、不同的心情下,都有着不同的风韵,本节课我们从不同角度来感受秋天,并用我们的朗读赋予我们对诗文独特的感受,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如果我们能有感情去朗读,用心去感受,一定会有不一样的领悟。希望大家以后能多多练习,使我们的朗读更上一个档次。

  作业:回家再找几篇比较喜欢的文章,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12

  教学要求:

  1、在老师的讲解引导下,了解掌握铅笔字的书写要领;

  2、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横钩”。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2、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3、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新授:

  (一)讲解“横钩”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横钩”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书写每一个笔画都要有起笔、行笔、收笔,不能平拖或平划;要有轻重变化,不能写得像个火柴棒。

  详细讲解:

  下笔向右写横,行笔至起钩处顿笔向左下轻快钩出。注意钩不宜太大,要把力量送到笔尖。

  图示:

  5、指名说一说横钩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横钩,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横钩的字。

  1、出示范字。

  横钩: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

  三、小结: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13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冀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金色的草地》是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俄罗斯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课文先讲兄弟俩在住处窗前一大片草地上自由自在、尽情玩耍的情景,他们所做的游戏就是趁对方不备,将蒲公英的绒毛吹到对方的脸上。作者先写这种带有调皮和开玩笑性质的游戏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童真童趣,使兄弟俩真切地感受到了大自然带给他们的快乐。接着写“我”(哥哥)无意中发现草地的颜色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了绿色的。再写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最后总结全文: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自然现象的喜悦。教学本课,重在让学生感受广阔的大自然的美丽可爱,童年生活丰富多彩;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结合语文学习,学会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并能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二、教学目标

  1.会认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盛开、玩耍、一本正经、使劲、绒毛、假装、这些、引人注目、钓鱼、观察、花瓣、合拢、手套、有趣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初步语感。

  3.读懂课文内容,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4.初步领悟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验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增强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在更广阔的大自然和童年生活的背景下学习课文,领悟内容,体验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创设“草地”情境

  1.揭示课题。(课件演示:俄罗斯乡下的一片金色的草地)你们看到过这样的金色的草地吗?看了有什么感受?再看看课文插图。(板书课题)

  2.认真读课题。(突出“金色”这个词)

  (设计意图:草地本来是“绿色”的,通过课件演示,观看插图,让学生对“金色的草地”这一景象产生浓厚兴趣,激起阅读期待。)

  (二)图文对照,欣赏草地美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认真学习课文,当我们把视线集中在图和文上时,你一定会发现,画家用他的神笔勾画出色彩斑斓的草地;作家用笔墨描写出草地的多彩多姿,请你们把图和文结合起来阅读,并给每个自然段拟个简短小标题。

  1.交流小标题并板书。(参考小标题:窗前的草地 快乐地玩耍 草地变颜色 可爱的草地)

  (设计意图:通过初读课文,观看插图,让直观图像与语言文字相对应,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味和对金色草地的憧憬,对草地早、中、晚不同时间颜色的变化及其原因产生好奇心,受到情的感染、美的熏陶。)

  (三)品悟想象,解开“金色”之谜

  师: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描写兄弟俩的词语。从这些描写,我们看出什么?

  1.从玩耍,引起对蒲公英的观察兴趣。蒲公英本不引人注目,然而,作者通过“装着”、“喊”、“使劲”、“吹”、“假装打哈欠”等一连串动作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时互相吹蒲公英的绒毛带来的快乐,引起“我”对蒲公英的观察兴趣。

  师:读课文第3自然段,“我”起得很早干什么?后来发现草地出现什么现象?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仔细观察,解开颜色变化之谜。文章第3自然段叙述有一天早晨,“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通过仔细观察和思考,原来,蒲公英的花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这就是按照“早——中——晚”不同时间描写草地颜色由“绿色——金色——绿色”变化的过程。由此可见,解开草地“颜色变化”规律之谜,关键在于细心观察。

  (设计意图:第2~第3自然段描写了“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吹蒲公英的绒毛时,对蒲公英的观察产生兴趣,于是,进一步对草地进行观察,发现“早、中、晚”草地的颜色会改变,再通过仔细观察,懂得了产生颜色变化的原因。教学这一部分,要从“趣”字入手,借助想象,领悟“变化”;通过朗读,品味作者对草地的喜爱。同时感悟表达方法,积累语言。)

  (四)品味优美的语句,体验童真童趣

  1.找出兄弟俩在草地上叫喊的句子读一读。

  (“我装着一本正经的样子,喊:‘谢廖沙!’”“一本正经”是形容很规矩、很庄重的意思。课文用“装着”、“喊”说明“我”的动作、语言是有意引起弟弟的注意。)

  2.找出兄弟俩互相吹蒲公英的绒毛的句子细细品味。

  (“他回过头来,我就使劲一吹……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这里巧用了“使劲”“吹”“假装打哈欠”等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语描写了“我”和弟弟互相吹蒲公英的绒毛带来的'快乐,体现了童真童趣。)

  3.找出草地变颜色的句子来欣赏。

  (“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多么有趣的现象,板书:早晨——绿色 中午——金色 傍晚——绿色 这是在玩耍中无意观察到草地变色的现象。)

  4.寻找草地变色原因的句子诵读。

  (“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抓住蒲公英花瓣的“张开”、“合上”解开了“草地”变色之谜,这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要引导学生读熟、读懂,读中领会,读中感悟。)

  5.画出“我”喜爱蒲公英的句子精读。

  (“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这一点睛之笔,连续用了两个感叹号,同时巧用拟人的写法“一起睡觉”、“一起起床”。既写了蒲公英的花开、花合与人的起居或昼夜的变换相似或相关,又抒发了“我”对蒲公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文章语言美,感悟兄弟俩由“玩耍吹绒毛——观看草地变色——发现变色原因——抒发感情”的童真童趣,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五)自主质疑,感受快乐的情趣

  再读课文,进一步思考并弄清以下问题:

  (1)为什么“我”要装着一本正经地喊?“一本正经”是什么意思?

  (2)吹蒲公英的绒毛,给兄弟俩带来什么快乐?“不引人注目”是什么意思?

  (3)写草地变化按照什么时间顺序?颜色有什么变化?

  (4)草地变色的原因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5)看了这样美丽的草地,作者有什么想法?表达怎样的感情?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互相质疑问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叹草地变色的美丽,欣赏草地景物的美妙,抒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应因势利导,让学生的情感在质疑问难中得到升华。)

  六、拓展练习,延伸课堂

  1.多读几遍课文,把对草地和蒲公英喜爱的感情读出来。

  2.背诵第三自然段,抄写草地按时间顺序改变颜色的句子。

  3.请你跟着爸爸、妈妈或老师到郊外去走一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金色的草地》反思1

  《金色的草地》一文,虽以叙事为主,但蕴涵在其中的情感却是丰富的,强烈的。如何让孩子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呢?首先,我通过课件演示金色的草地、张开的蒲公英、毛茸茸的种子……让学生说说看到这样一片草地时的感受。随之我又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说说此时此刻草地的上空是怎样一种情景?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有的说:“草地的上空飘满了绒毛,随风舞动,像是跟我们捉迷藏呢!”有的说:“绒毛像小雪花在草地的上空跳舞!”有的说:“绒毛像个调皮的孩子,东跑跑西跑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如果是你,在这片草地上还会玩什么游戏呢?”孩子们个个神采飞扬,高高举起了手“老师,我!我!”唯恐我不让他回答。为了让每个孩子能得到情感的宣泄,于是我让孩子们画一画此时的草地和最想对草地说的贴心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孩子们拿着笔挥洒着他们的想象、激情、才华……我的心情灿烂无比,原来孩子们的快乐就是我的快乐啊!

  我在这一课时的实际教学中,还是出现了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没有能够突破繁琐的理性分析,导致学生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二、还是没有跳出文本的框框,只停留在对文本表面的感受和理解上。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只是让学生在读、演中体会文中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没能及时让文本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沟通,“要是我们在这片草地上会怎么玩?这片草地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整堂课,还只是停留在文中的兄弟俩对这片草地的爱和草地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而没有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片草地的感受。

  《金色的草地》反思2

  《金色的草地》讲的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我”家门前的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蒲公英的花瓣会合拢、张开,长满蒲公英的草地也随之变色。“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课文的语言清新活泼,比喻生动形象,充满童趣。

  蒲公英又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植物,尤其为我们农村小朋友所熟悉,给孩子们增添了许多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抓住学生的那份好奇与喜爱展开深入的探讨。首先从草地出发,“......的草地”你见过什么样的草地?展示课题——金色的草地,从而引出话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的脑袋就会随之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这草地和我们现在见到的是一样的吗?......一些疑问出现后引导走进课文,初读课文后并检查生字词。在生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基础,我们班级的学生基础较为薄弱,故在此环节上所耗的时间较长。主要采取个人读,小组读,小老师领读,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编故事记住较难写的字在一定程度上收效较好。在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进行课文品读,学生哭仪采用大声朗读,一来可以检查刚才字词教学的效果,二来可以了解课文内容,明白金色的草地主要是在讲述蒲公英的变化。本文的重要线索是围绕着文章的最后一段“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来写的。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草地的可爱,从哪里感受到蒲公英的有趣?通过抓重点词语来理解,并知道朗读,促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其中的感情。在理解草地的可爱方面可以通过制作简单表格让学生来完成,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并在其他学生补充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效能。在有趣的蒲公英的品读中,结合学生自身玩蒲公英的经验,提高其积极性,通过自身吹蒲公英的乐趣来感受小作者当时的心情,加深理解“多么有趣的蒲公英!”在讲述草地变化颜色的过程中,用手演示蒲公英张开、合拢,给学生以感官上的体验,学生也一起用手演示着,原本平白的文字配上动作开始像舞蹈一样动人。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引导孩子用声音来传达感情,感受文章的那份乐趣,指导个性化朗读。

  语文的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应多引导其多读多思多想,在本文的学习品读中,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如“蒲公英飞翔着,它似乎在许找自由,寻找梦想......”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无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情感积累都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14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谁愿意把第一自然段读给大家听。(生读)

  (生读完后,叫一学生站起来)问:你听了这一自然段,知道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吗?

  第二自然段交给你们同桌之间去学习。一人读一遍,然后再商量一下,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看哪一对同桌完成得最快?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谁接下去读第三自然段。问: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板书:镜泊湖

  让学生动笔画出第一句话的两个词(自然朴实、绮丽多变)

  指导朗读。(最大)

  2、读着读着这句话,你读出什么问题来了吗?

  “自然朴实”表现在“除了镜泊山庄……的林海”。这句话怎样才能读出自然朴实的味道来?想不想试一试?自由读→抽读→品读

  “绮丽多变”表现在“然而并不单调……真是美不胜收。”

  自由读→抽读→品读(读中理解“单调”、“美不胜收”)

  3、师生合作赏读。

  4、男同学自然朴实读第二句;女同学绮丽多变读第三句。第一句谁读好呢?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合作把这一自然段美美地读一遍,好不好?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下面听老师读第四自然段,如果老师读错了,请你即时纠正。我每读完一句,你们要用最快的速度说出这句话的意思,越精炼越好,不需要举手,想好了的我一读完你就站起来说。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现在可以开始了吗?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板书:吊水楼瀑布)

  2、听了老师读,自己也读了这一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段中哪句话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印象?(请你把它画下来,然后读一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形、势、声联想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3、你能把这壮丽的景色读出来吗?请同学们大胆地试一试。

  4、我知道我们班读书读得好的人大有人在,如果你认为自己是班里读书读得最好,请站起来读这句话。

  点读——评读

  5、其他同学愿意读这句话吗?(齐读)

  6、突破“鲜明的对照”

  是什么跟什么的对照?

  对比读:女同学读第三自然段的“只有峭拔……真是美不胜收。”老师读“本来清澈的湖水静静地淌着,一到陡崖,突然下跌,男同学读“顿时抛洒万斛珍珠……”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第五自然段我想请没有回答过问题、没有站起来读过书的同学来读。

  接着板书:

  森林

  的.地森林

  请你在课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2)师:昨天的地下森林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今天的地下森林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明天的地下森林也一定会长得——郁郁葱葱、欣欣向荣。因为它们充满了活力,有着旺盛的生命力!齐读课文最后一句话:可是底下的林木却不在乎这谷底的阴暗潮湿,它们欣欣向荣,充满了活力。

  小结:(指着板书由学生小结)

  板书

  五、取名练习

  师:我们这节课一共游览了三个景点,欣赏到了许许多多景色,真是——美不胜收。这些美各具特色,你能围绕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来提一个问题吗?(静态美、动态美)(板书:静、动、静)

  这三个景点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构成了一个美丽的风景区。现在请你来给这个风景区取个名,使人听到或看到这个名称就想去。

  (板书:镜泊湖奇观)

  六、说话练习。

  招聘导游。

  同桌合作说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15

  一、了解教案的步骤。

  教师写好教案,首先要对教案的书写步骤有一定的了解,大体知道教案包含那些板块,这是写好教案最基础的准备工作。教案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准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板书设计和教学反思这七大板块,其中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重难点更为重要,教师要着重研究这三大板块书写教案。

  二、深入钻研教科书。

  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阵地,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只有深入了解教材内容,才能充分地了解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才能更有针对性的写教案。

  三、要充分地了解学生。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教案的书写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性,最终达到教学成果的提高。教师要想获得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就要了解学生的喜好、性格、参与度等各个方面,然后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比如针对哪些学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课堂气氛更融洽,让知识掌握更好哦。

  四、学会对重点和难点各个击破。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贯穿整个教学内容之中,只有充分的了解了教学重难点才能更好的把握整个教学的核心。教师要充分的研究教学重难点然后各个击破,从而将其更好地分配到课堂教学之中,最后以教案的形式呈现出来。

  五、注重研究其他教案参考书。

  教师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时时学习的过程,教案书写过程中我们也要注重才考其他教案书籍,采用别人更好的教学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让别人的经验同自己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最终促使自己完成更为精美的教案。

  六、严谨的教学态度尤为重要。

  教案书写是一件较为枯燥的事情,更是一件不容易做好的事情,通常教师都是照搬照抄,缺乏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善于思考的大脑,但是教案是教学的基础。所以树立一种严谨治学的态度对于写好教案尤为重要,时时刻刻谨记教案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基础扎实了,课堂才能更好进行。

【我的老师600字作文初中】相关文章:

我的老师初中作文02-04

初中作文:我的老师08-23

我的初中老师作文02-28

我的老师初中作文04-25

我的初中老师06-30

我的老师初中作文[精品]07-06

我的老师们作文初中03-25

我的初中老师优秀作文09-06

我的老师初中作文(热)06-07

我的老师作文初中范文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