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学心得

时间:2024-06-16 15:06:2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老师教学心得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师教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师教学心得

  老师教学心得 篇1

  一、德育工作扎实有效

  我们加强了领导班子队伍建设。今年学校充实了年级主任队伍,强化了年级主任职责,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工作十条要求》和《领导干部一周常规》。我们实施了领导干部评议制度,学期初,各学部都组织了领导干部工作打算交流,学期末组织了述职评议,全体领导干部的满意率在不断提升。

  我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总校和各学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班主任培训活动,总校利用《双语教研》和《政工通讯》,宣传工作中的教师典型。我们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和“我最爱戴的老师”评选活动。今年教师节期间,我们组织了第五届“年度十杰教师”评选,并举行了“十杰教师”事迹报告会,在广大教师中引起了很好的反响。

  我们扎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各学部以《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序列方案》为载体,推进德育序列化工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我们依托“关工委”组织,充分发挥社区、老年公寓、图书馆等阵地优势,开展了以落实“三个走进”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年来,我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年x月x日,我校作为示范点现场,承担了烟台市关工委工作现场会和龙口市关工委示范点现场会的观摩任务。10月x日—21日,我校承担了全国“和谐德育年会”的展示任务,被授予“全国和谐德育先进实验学校”称号。11月x日,龙口市德育工作现场会在南山旅游学校召开。在今年x月份龙口市关工委、团市委联合组织的“十佳道德少年”评选活动中,我校初中部隋佳良同学光荣当眩。

  二、素质教育全面落实

  今年x月份,南山基础教育办公室制定了《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案》,我们从两个方面扎实做好素质教育的推进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课程规范。我们按照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要求,全面开设了各类课程。(特别是强化了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的开全和开足,坚持挖掘现有教师资源与社会招聘相结合,配备了音体美学科的师资,形成了一支数量足够、质量保证的教师队伍。在抓好音体美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艺术活动和大课间体育活动。10月x日,我校组织整理了“我与祖国同行”冬季长跑启动仪式。

  二是加强了“三级课程”、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今年上半年,南山基础教育办公室多次组织双语东海两校的素质教育研讨会,推动了双语学校素质教育的研究进程。中小学的以“三个走进”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两卷四评一制”的学业评价模式、中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中小学作业改革等多项研究,均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山东省教育厅网站、《今日龙口报》等媒体都给予了专题报道。

  今年x月份,小学部迎接了烟台市教科院对我校的“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的检查验收,专家组对我校的素质教育工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在今年x月份全市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我校被授予“素质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这是我校连续第九年获得该项称号。

  三、“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研究有序推进

  我校是烟台市教科院确定的“?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实验点校”,各学部认真贯彻落实总校提出的打造“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要求,努力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为了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研究,总校把上半年的四五月份、下半年的10月份确定为“课堂教学研究月”,并以【20—】4号文的形式公布了《课堂教学研究月活动实施方案》。各学部在总校的统一部署下,扎实开展了以“赛课”活动为主线的课堂教学。

  老师教学心得 篇2

  从事高校教学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集体后进行岗前培训是很有必要的,也是申领高校教师资格证必备的课程学习。在这样的一种前提之下学院安排我们参加了由学院师资科组织的相关课程学习,给我们讲课的都是在教学一线上从事多年高教工作的教授们,他们用科学的观点、独特的视角、精辟的语言、娴熟的教法给我们这些刚刚踏入高校的同学们上了一堂堂精彩的难得的好课。这次学习时间虽短但内容很充实这对于我们这些新教师来说将终身受益。

  本次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简介(曹院长)、教案的书写教学进度计划的编制(吴勇)、教师礼貌礼仪与修养(何武)、如何做好一名辅导员以及校训学院精神解读(屈维虎)、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吴文勇)等其他经验丰富的老师们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使我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因为之前从事了十年的高中教学,毕竟中学教学与高校教学从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来看有着很多不同的地方。在本次培训中,听了有关教师职业专题报告后,使我对高校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使我深刻地认识到: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同时,对教师工作的基本内涵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认识到了教师责任的重大艰巨,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要具备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含辛茹苦,默默耕耘。"要爱生如子",时时为学生着想,以学生的利益为重,处处用真情去打动学生。新时代的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先进的理念,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夫和业务水平,有敏捷的思维和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召力。对学生要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开导的话,实在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冷淡的话,伤人的话,威胁的话。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二、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本次培训中,通过学科专业课培训,使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六认真"要求,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试和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备课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备课中要准备三方面,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要关注学生如何学,学到了多少东西。不仅要求老师课时备课,还要善于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进行总结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上,应该懂得将教学艺术化,学会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要懂得授课的艺术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使自己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能力地教好这门课,使学生能够持续地从心灵深处接受我的教学,这就需要我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

  三、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在本次培训中,还贯穿一个中心,那就是对新教师的鼓励。一是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二是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三是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四是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弄潮儿。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也许,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只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就能取得好的开端,而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老师教学心得 篇3

  《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是我本学期精读的一本书,我所说的“精”是指我认真阅读,做好笔记和反思自己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因为思考,所以越发觉得自己教学理论的浅薄,同时也深感教学理论的指引作用之巨大。本书对英语教育学的一些一般性或常识性的理论、知识、方法或技巧进行了概述,而对英语教育学一些核心的、体现英语教学新观念的理论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同时,又紧密联系英语教学的实际,对一些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技巧进行了介绍,还对当前英语教学的一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剖析。总之,《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无意面面俱到,而是针对教学、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努力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英语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首先,力求把得到广泛承认的、反映外语教学根本规律的外语教育教学理论呈现给大家,同时,又把经过实践证明的、切实有效地国内外外语教学方法、技巧等予以介绍。科学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对实践给以指导并进一步为实践所验证。

  本学期,我主要把重点放在抓好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而词汇教学则是重中之重。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完单词之后,能做到单词音、形、义的结合呢?这也是我一直苦苦需求答案的问题之一。本书就提供了很好的方法:那就是教会学生掌握拼读规则和构词规则。本书提出单词的音、形、义是固有生成的.,是不可分拆的。因为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知道了词义而读不出、写不对的情形往往比读得出、写得对而不知道词义的情形多得多。另外,由于对“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片面理解,各种试题中需要读出、拼写出的部分相对太少,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存在着轻视读和拼写基本技能的现象,或者存在着对解决读出和拼写出技能低下感到无能为力的心态。这种轻视与心态已经严重影响了词汇教学的整体质量。

  教给学生读出和拼写出的规则以及构词规则,是属于教给学生如何掌握学习策略范畴内的问题。教师应当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形成。要解决单词读出和拼写出的问题和扩大词汇量,却不把拼读规则和构词规则教给他们,不严格地要求他们掌握这一工具,当严者不严,欲善其事却不先利其器,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必然在所难免。教师应当充分认识拼读规则、构词规则的工具性,不要把什么都做成“学问”。可以通过适当提前集中、随机集中、重点突破、循环巩固等具体方法把这些规则尽早尽快地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运用这些方法,逐步形成自学能力。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

  从中我也不断反思在我的英语教学中为什么会出现初学英语时学生兴趣盎然,学了几年之后却兴趣全无呢?就词汇教学来说。我在学生词汇记忆、拼读上的引导还不够,检查反馈的方法也不够多样化。再反思我的检查方法,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主要是的做法是在班级里挑选组长进行监督,同时让组长对同学们的朗读情况进行登记,但监督反馈的结果没有及时反馈,教师得不到及时的反馈,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所以在下一个学期里,应该将评价方案也进行合理地调整。

  老师教学心得 篇4

  只有不断地改革,才能不断地进步,因此新的课程改革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为了响应课改的号召,真正地做到教书育人,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本人尝试着从多方面来进行改革,同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从响应课改的精神到付诸于实践,作为一名站在课改浪尖上的语文老师,通过中心学校组织的多次课改培训,我受益匪浅,有了较深的体会:

  一、注重学习、转变教师角色,是推动新课改顺利进行的关键

  新的课程、新的标准、新的教学模式,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来支撑,而这些理论的实践者,就是教师。可见,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成了“教案剧”出演的“舞台”,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唯老师独尊的架式,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此次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我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空间,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

  在课改实施以前,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有时真的感到非常悲哀,也非常内疚。众多的学生喜爱读课外书籍,也喜欢谈论看过的某一篇小说之类的文章,却不喜欢语文课。究其原因,是不是自己所上的语文课不够吸引学生呢?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分析中心思想……。单调老套,虽然有时也尝试用现代的多媒体,引进一些新颖的内容,但也只是一时的。长此以往,语文课堂就变成了无聊乏味、缺乏新意的课堂了。试问你所教的学生,课堂上学到了什么?再看一看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教给了学生什么东西,除了用来应付考试,还能做什么呢?

  语文教育是母语教育,语文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语文教学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工具性知识,它还负载着丰富的人文性内涵,它更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水平。《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新课程将改变教师与学生的传统角色、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教师要不断地实现自我更新。

  1、确立一个思想,即“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做准备”的思想。

  学生的发展,我们主要强调应该是全体学生;而不是部分学生,应该是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而不是重智力轻其他;应该是个性发展而不是同一模式,应该是可持续发展,而不是限于当前的发展,教师的每节施教必须从这点做起,这是我们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

  2、落实两个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一个人他要把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他才有动力,有激情,而当他想到的事情准备付诸行动时,那就激活他创新,所以在课改中我们创设情境让学生们去想,鼓励学生动脑、动手去做。

  3、进行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转变;教学手段的转变;

  4、采取四种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会学生学习、发展学生的自主性;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面向全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得。

  随着课改的深入,学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在获得知识、增加技能的同时,思维活跃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而教师也将在新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为孩子们每一天的成长而快乐着。

  老师教学心得 篇5

  长期以来,做作业已经成为学生一个基本的学习任务。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依然存在着题海战术的落后思想,总是通过大量习题作为学好数学提升质量的基础。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仅靠题海战术是根本行不通。如何保证数学家庭作业的有效性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一直没有得有效解决的现实问题。学生课业负担较重业已成为有识之士诟病教育的热门话题。那么到底如何提升小学数学家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呢?

  一、当前数学家庭作业设计存在问题分析

  (一)作业质量缺乏有效性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阶段,特别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关键。但是各科老师布置作业没有经过统筹,家庭作业是量大质劣,收效甚微。学生是穷于应付,很多小学生的课余时间都花费在完成作业上,从而导致学生闻作业而色变,毫无兴趣可言,这样的作业设计耗时低效。

  (二)作业形式缺少多样性

  很多老师在作业设计和布置方面非常随意,通常只会在已有练习册中选取一定量的题目进行训练,忽略了各种题型对学生思维的培养作用,作业的式非常单一。学校、家庭对于学生文化成绩的好坏更是极度重视,而利用家庭作业进行课后强化正是教师惯用手段之一,这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相去甚远。很多教师为了达到强化训练的目的,针对某一类型的题目往往会设计很多的练习题,机械性地重复强化,学生的思维逐渐变得僵化迟钝。

  (三)作业设计缺少层次性

  个体的差异是小学阶段学生之间不容忽视的客观现实,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非常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一因素。但是目前很多老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忽视学生知识习得的差异性,设计的作业层次性不高。对于基础较好学生来说,题目设计的较容易起不到激发兴趣的作用,而同样的题目对于基础较差学生来说又太难,同样无页法起到好的学习效果,长此以往自然会让所有人都失去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四)作业设计缺乏生活性

  生活是问题的来源,只有将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才能突出数学学科的有效性。不过在实际作业设计过程中,很多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都是死板的练习题,而学生很少有时间去生活中发现问题。另外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很多都脱离实际,甚至在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问题,自然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提高数学家庭作业有效性建议

  (一)作业形式多样化、趣味化

  对于数学学科来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因此在进行作业设计时,首先要避免千遍一律的设计模式,尽可能为学生设计出多样化和趣味化的练习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的设计形式包含很多,可以设计出不同的主题,比如说知识典故、数学门诊等等。在知识典故中,可以要求学生在做题之前首先就所要了解的知识进行典故阅读,以故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这一数学知识的由来。例如在学习《圆》这一部分知识时,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祖冲之这一个人,然后再了解祖冲之发现圆周率的过程,从而对圆这一部分知识有所了解。而在数学门诊这一部分时,则可以讲数学问题融入到趣味化的情境中,特别是要注意一些常见问题可能存在的陷阱,继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作业设计注重层次性、可行性

  数学家庭作业的设计不仅是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同样是也是衡量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准,因此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设计的可行性以及层次性。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考虑到问题设置具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在研究较深问题之前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引导,设置一些铺垫性问题,从而对学生思维加以引导点拨。另外一方面还要根据不同学生设计出不一样的问题,将学生划分为几个不同层次,布置不同梯度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吃得饱,力求保证所有学生学习兴趣都能够得到有效激发。

  (三)作业设计注重开放性

  固定模式化的习题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固化,在进行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出现思维定式,因此在设计作业过程中应当要设计些开放性的习题,让学生在猜想、质疑、释疑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掌握,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基于此,在作业设计过程中所选择的内容应当具有开放性,同时又要与课本内容相联系,并且与生活内容相接轨。其次在进行作业设计过程中还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设计。最后在作业量方面也要合理控制,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让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来完成,可以是一两天,也可以是一两个星期甚至一两个月。

  (四)作业设计注重生活性

  数学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在进行作业设计过程中应当选择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用生活中的例子来作为作业设计的基本材料,这样做不仅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保证所设计作业与生活的关联性,并能够更好的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让他们明白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生来说适量的家庭作业是巩固知识的必然要求,而有效的作家庭作业设计则是最重要的问题。合理有效的作业设计能够让学生从数学中发现生活的趣味,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的魅力,进而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实现校内外、课本与实际之间的联系,进而达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能力。

  老师教学心得 篇6

  尊重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的核心理念。重要的是一种多元地认识、理解和研究智能的方式。素质比智能更重要,一个人很聪明,但不用这些智能来服务社会,那是无益的。教师不应为智能而教,而是用智能理论来促进教学。学生的多元智能是在他们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间接得到发展的。智能本身是中性的,智能不是人人多少都拥有的一般能力或潜能,而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同时,每种智能都必须受到至少一种社会文化的重视。多元智能代表着每个人不同的智力潜能,这些智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人类至少存在七种以上的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人际关系智能和内省智能。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了巨大作用,具有同等重要性,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些智能。

  就教育而言,教师必须考虑想要解决的问题和教学内容是什么。多元智能只有几种,教学内容却千千万万,多元智能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教学内容的本身,对学科的理解、公民意识、适应竞争社会的能力、形成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艺术修养等才是教育的目的。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大量时间进行教学准备,如何从不同角度强调同一个概念,好比让学生从不同的门进入一个房间,这时你会发现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发生:一是你可以从不同方面更多地理解学生,二是你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一个概念,让学生自己提出不同的看法。无论如何,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没有必要创造全新的'东西去教给他们,而这些内容却和他们的知识基础有很大距离,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即可,别让理论成为花花绿绿、热热闹闹的点缀。

  数学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老师教学心得 篇7

  教育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归纳、抽象、概括而形成的理性认识,是由概念、命题、原则等构筑的系统的理论结构,反映了教育活动现象背后的必然的联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为提高工作的自觉性,避免盲目性,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培养更多更好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必须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按照教育规律和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设计教育活动,调制教育行为。具体说,学习教育理论的意义有如下几点:

  一、认识教育现象。

  教育理论的发展源远流长,到近代,教育学已经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并不断分化综合,产生了众多的边缘学科,如教育经济学、教育工艺学、教育社会学等。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可以加深我们对教育现象的认识,认清教育与社会、教师与学生、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等各种基本关系,避免因认识的混乱带来实际行动的偏差。正确的认识是成功的教育活动的前提。

  二、解释教育问题。

  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是一种永恒的社会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不同特征。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又面对众多智力、才能、志趣、性格各不相同的发展变化着的学生,他们受到来自不同的'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想正确解释教育活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了解事情的原委,抓住问题的关键,作出正确的判断,就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

  三、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理论来源于教育实践,又对实践具有能动作用。理论一经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掌握就能转化为强大的武器。“那些不应用哲学去思考问题的教育工作者必然是肤浅的。一个肤浅的教育工作者,可能是好的教育工作者,也可能是坏的教育工作者——但是好也好得有限,而坏则每况愈下。”

  这说明不能站在哲学高度用教育理论武装的教师其发展前途是极有限的。例如,只有掌握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的有关理论,才有可能提高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自觉意识,使课堂教学走出“填鸭式”的泥淖。

  四、预测教育未来。

  教育理论是高度抽象思维的产物,它反映了教育活动中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普遍性,能预测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优秀教师总能在课前正确判断一堂课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多方准备;总能设想出某集体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障碍,防患未然;总能在教育活动中渗透超前意识,面向未来。这种素质可以通过教育理论思维训练获得。

  五、提高教育工作兴趣。

  教育理论现在已经走过了简单、片面、零碎的经验水平阶段,具有较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它是许许多多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用智慧和汗水共同浇铸的宏伟大厦,集中反映了当代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体现了时代精神。通过理论的学习,我们将会为科学理论的魅力所吸引,更为理论在指导实践工作中的作用所叹服。这将大大提高我们从事教育工作的兴趣,加强教育意识,提高工作热情和自信,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老师教学心得 篇8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发展孩子口头语言是培养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笔者认为小班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抓好口头语言训练的最基础部分,即正确发音和短句的表达。

  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是发展幼儿口语的`基础。语音是发展语言的基础,要发展幼儿语言,第一步就应该教会幼儿正确的发音。只有发准了音,幼儿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

  幼儿的发音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幼儿语言发展,还会影响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对今后升小学,学好汉语拼音,正确朗读,书写汉字甚至对双语学习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必须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

  在小班语言教学中许多幼师只注重抓发音练习和丰富词汇两项。使得很多孩子只会一些单词,不会表达意思;有时个别单词发音纠正了,但在语句中单词的发音又错了,所以,这一时段内不应单抓语音、词汇,而应该结合短句进行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大胆的表达出来,拿出一件玩具让他描述,孩子从玩具的各部分特征进行概括,从而使孩子从不会说、不愿说过渡到大胆地说。

  注意听、说能力的培养是对小班幼儿口语训练的中的重要一环,模仿、实践、训练、创造、运用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这一过程的基础阶段首先要解决幼儿听、说能力的培养。在听、说能力的培养中笔者认为首先要教会幼儿注意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清楚才能说得明白。所以,作为家长应该给孩子们创造适当的语言的环境。我在培养小班幼儿听的方面提出了两点要求,即:能注意倾听老师和同伴讲话;注意坚持给孩子创造听读的环境!

  总之,在培养说的能力上,运用“模仿→实践→创造”这一过程,使幼儿在念儿歌、讲故事中,发音、口齿都变得清楚,能大致完整的描述某样东西、某件事。幼教工作者应抓住一切有利因素,因势利导,启发幼儿,及时改进,进一步促进幼儿园小班幼儿语言能力。

  老师教学心得 篇9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各个领域和各个行业有着特殊的作用,利用计算机既提高工作效率,有可以达到资源共享。在此谈谈我在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有了兴趣,教学中教师讲的轻松,学生学的自如,在教学中遇到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恰当的教学情境能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从而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创设一种使学生主体参与,兴趣浓厚的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是唤起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且能激发内在的学习要求。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往往离不开生动形象的教育素材。多媒体正是具有形声、动画兼备的`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其他媒体来得更直接、更有效。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可以比较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由于已经创设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在电脑演示之后,教师提出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出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会兴趣盎然地讨论、总结,然后归纳。从而使枯燥的问题化为具体的形象,学生不但会顺理成章的接受而且很容易就记住。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生的强烈参与意识,同时也达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总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既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在相同的时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又可以促进我们老师学习,提高教学能力。

  老师教学心得 篇10

  《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基于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我认为数学学习不应是一个简单的个体受动的过程,更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性主题的探索与发现过程。因此,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

  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当是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也就是数学学习中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讨论、实验、尝试、建构的过程。通过这么一个过程,不仅使学生主动地认识数学,而且让学生掌握、发现、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真正体验数学学习过程。

  1、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

  “数学化”是指学习者从自己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己的反思,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得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因此,作为教学者在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展现教材的丰富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再创造”,激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逐步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应用,让学生在多向交流、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学者除了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之外,让学生经历了一个“非正规化”到“正规化”的过程,经历了一个从“个性化”到“大众化”的过程,从而让学生感悟到“将新知识转化到已有知识结构中去学”,同时让学生也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建构数学知识的过程是师生双方交互作用的历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人,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二、关注学生学习成功的体验

  《标准》指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因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在于帮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1、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经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因此,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应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核心的过程。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再创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那就是让学生自己在观察、实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探究活动过程中,感受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的,以及结论和规律是如何应用的,也就是把教材内含的知识,经过学生的再创造,转化为学生自己思维的成果,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由此可见,让学生体验成功,教学者的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引领、激励、唤醒、鼓舞。即: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赞扬、欣赏的态度对待学生的学习成果,满足学生表现自己的欲望,实现学生得到老师和同学赞扬的心理愿望。让学生在成功中继续探究,在探究再获得成功,形成良性循环。

  2、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成功体验。

  合作探究能促进学生思想感情交流,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构建民主和谐气氛,养成良好个性品质。实践证明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开展讨论交流,使学生都能得到帮助提高。群体之间互补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得到发展。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以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听取别人的意见,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让学生分享合作学习的成功。

  老师教学心得 篇11

  教师究竟是什么?其实,教师就是教师,教师与学生是一对互相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教师每一天在神圣与平凡中行走,为未来和现在工作。教师首先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油盐酱醋,他必须作好一个人,一个能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记住并学习的人。教师是一个冒险甚至危险的职业。伟人和罪人都可能在他的手中形成,教师必须尽最大努力让自己和自己的学生走向崇高。

  教师的幸福不仅仅是学生的成功,同时应该是自己的充实与成功,教师可以利用的时间与空间决定了教师是一个幸福的人。他完全可以进行自我的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让自己脱离庸俗。

  教师要达到上述的境界,最重要的途径是读书。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跨越由这些经典构成的桥梁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超越的过程。人类的教育虽然不断变迁与发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会变化,培养人的功能不会变化,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不会变化。现代的许多教育新思想,其实是用我们这个时代的语言和案例与过去的大师对话而已。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师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塑造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让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教育更加美丽。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读书呢?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要读好书,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勤于思考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不少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的教师脱颖而出,但为数不少的教师还处在等待、观望之中,有时也有改革的念头,但期望出现现成的方案,照着别人的套路前行。这种想法是不行的,课程改革不会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路”。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都要在课程改革的精神指导下,立足于自身实际,通过读书与实践,摸索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改革方案,没有独立思考是搞不出来的。所以说,每一名教师在读书时都要做思考者、思想者,不要把自己陷入琐碎的忙碌工作中,要腾出时间学习,腾出时间反思、总结。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要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只是勤奋工作,而缺乏创新,没有思想的教师不能评为好教师。学校要为教师的思考搭建“平台”,如举办读书比赛、教育沙龙、说课评课、论文竞赛、案例分析等活动,引导教师多看书,多思考,多动笔。只有这样,一线教师中才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思考者、思想者。

  从理论上讲,教师专业发展的取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的广博精深和技能的熟练程度,这就要求我们通过读书去积累、去总结;二是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反思、认识和提高,是建立在对教师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上,特别是借助于教育理论观点下的案例解读,这也需要通过大量读书并逐渐积累而成的富有个性的教育实践的见解与创意;三是教师专业发展不仅要通过教师个人的学习与实践反思,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合作的专业发展文化与模式。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二、享受读书的乐趣。

  读书在一定程度上如果是为了功利,自然就缺少了乐趣,而使读书成了负担。只有享受到了读书的快乐,我们才会主动去读书。会象一粒渴望成长的种子一样努力的在书中吸取知识的营养,而书在我们眼中也不是一个枯燥乏味的印满文字的厚本子,而是个充满知识的阿里巴巴的山洞。……虽然不能说,读书学习是我们生活中唯一的快乐,但却可以说,读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创造了我们生命的.喜悦!

  在读书中学会与压力相处,学会在读书中款待自己的心灵,一本书,一杯清茶,静静的回归自我,远离无关紧要的不平衡、嫉妒、焦虑、自怜,去关心教育。这就是我对教师读书的简单体会!

  教师的人生毕竟是自己的。他怎么看待、设想、规划自己的人生,他实际上就将会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美国著名作家弗格森说:“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打开这扇门。”教师的成长之门只能由教师个人打开,别人是无能为力的。让我们自己打开书本,打开自己的成长之门,走向人生发展的最高境界吧!

  三、让读书成为习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多,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教师没有接触过,教师不知道的事情也许学生早已知道,因此我们教师的权威性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学生随意提出的问题更多的是涉及到当前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有些甚至是当前的热点和焦点。教师要适应这一时代特点,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以终身学习为目标。那么就要求教师让读书学习成为习惯。我在业余时间,读了许多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书,这些书中通过具体的案例的分析,并根据作者多年从教经验与教育理论,为读者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为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个人更是在实践中获益终身……这样,生活中的鲜活材料都像汩汩的清泉流入我的心田,然后我又将这些清澈的泉水到如课堂,一种学习的快乐荡漾在一张张渴求知识的脸上,教室中又充满了盎然生机……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工作中,个人小书架上更多的是专业的东西。而随着工作的深入、角色的转变,书架上的内容也在不断的丰满、不断的转变!但不管怎样,必读书、书必读!当我行路艰难时,我需要读书、需要思考、需要研究、需要创新;而行路顺畅时,我时刻提醒自己,行路艰难甚至无路可走的情形随时都会出现……于是,我对自己说“永不停息的读书、学习吧!让读书成为习惯,让学习成为生存的方式!”

  老师教学心得 篇12

  连日来,一份份从浙江各地寄往四川省青川县黄坪乡中心小学的爱心款如约而至。“鲁老师,谢谢啦!”收到那些素不相识的好心人寄来的汇款单,受助的学生和家长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纷纷向来该校支教的余姚市阳明中学老师鲁纪权连声道谢。

  一年前的“5·12”大地震,让无数个青川贫困家庭雪上加霜,孩子们的学习和衣食住行都成了问题。今年3月17日,鲁纪权随浙江省首批支教团抵达黄坪小学,当天,他就将自己评上市名师获得的6000元奖金悉数捐赠给了那些贫困学子。作为支教团团长,他还开通了“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博客,让更多的人了解灾区孩子们的遭遇,并伸出援手。

  4月29日,鲁纪权将调查走访后获悉的首批14名灾区贫困学生信息挂上了自己的博客,立即引来了如潮爱心。余姚市兰江中学的胡老师最先打去电话,她想与黄坪小学的陈丽蓉同学结成对子。接着,阳明中学的张老师、余老师、孙老师、叶老师等同事,都“争先恐后”地向鲁纪权要求与黄坪小学的贫困学生结对。还有,在余姚塑料城做生意的徐女士、舟山的一位初中语文老师、浙江日报的汪记者、舜水中学的胡老师……都希望以自己或自己孩子的名义与黄坪小学贫困学生结对。有一位学生家长发来短信说:“我们全家都愿意与贫困学生结对,剩下的'几名学生我们全都包了!”

  短短3天,爱心通过电波从遥远的家乡如潮水般涌来,鲁纪权的14名贫困学生很快全部找到了爱心人士。应大家的要求,5月4日,鲁纪权又上传了6名贫困学生的信息。不到一天时间,又全部成功结对。

  昨日,在青川县黄坪小学,又有几个孩子拿到了500元、300元的汇款单,孩子们拿出笔,在本子上小心翼翼地写下了那些好心人的地址和姓名。

  老师教学心得 篇13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但是真正做到即教书又育人的教师大概并不多吧!我们的教育理论、教育法提倡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等等。但这些却未曾真正的融入过教育活动中。

  “育人”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德育。德育最重要的是思想品德教育。各科教学是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最常用的途径。因此,德育必须渗透每一个学科。可“育人”实际上多数时候都是班主任是主角,而其他的老师在德育方面大多都担任配角。我们的教育却往往忽视品德教育。这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广大人民教育者们不称职,更不是说我们的老师不会教书。事实上我们的大多数老师都是好老师。这主要原因是当今的教育制度把我们的教师逼得太紧。不仅使教师工作辛苦,更使学生感到学习任务繁重。这也是社会竞争所带来的结果。

  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学生的知识是有了。但我们的有些教材或课程似乎与现实脱节了,又的甚至很严重。其次,现在的封闭式教育也太过于严苛。我认为封闭式的教育是是把学生与社会进行分离。清朝闭关自守致使我国落后于其他国家。教育同样如此,学生最终会走入社会。学生只有在社会环境中才有利于打开思维,锻炼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充分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封闭式使学生被束缚在校园这个特定而狭小的空间里。教育具有社会功能。同样人的个性的本质属性也是社会性,要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只有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才能得到实现和保证。因此,也使许多人形成了一个“定势”,那就是学生最重要的事就是分数。就拿高中来说吧,只要考试结束就立即在班上和学校排名次,甚至与全市或全省的考生进行分数排名。最终搞成了分数才是最重要的事儿。这也是现代教育现存的问题之一——片面追求分数。从而有导致了一个问题,就是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些问题使学生不是因为学习而学习,而是因为成绩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努力,成绩差的学生失去自信心。使学生成了学习的被动者。也使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偏离轨道。整个中国教育界形成了一个风气——知识“万能论”。“重知识轻能力”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整天在书本之中徘徊,而没有多少时间感知世界之灵、体验生活之美等。从而使学生麻木,没有创造力,缺乏思维“变势”而形成了思维“变势”。“重知识轻能力”也是现代教育的问题之一。教育学中提倡能力重于知识,发展学生各项技能,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等等。但往往不能实现。

  从课程发展观看当代中国以“课程是知识”为主,这容易导致“重物轻人”。从教育发展前景来看,“课程是经验”更适合我国教育。历史是向前发展的进程,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但文明似乎在逆向发展。纵观古今中外,文学的境界应该追溯到中国古代了。从“四书”、“五经”到《孙子兵法》,从孔子的儒家文化到孟子的“仁义之道”,从“丝绸之路”再到李白、杜甫、苏轼的诗词歌赋。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甚至影响了全世界。而今天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够超越这千百年前的古人了,也没有多少诗人作家可以造就出古诗词的诗情画意了。都说智慧都装在中国人的脑子里,但看一看在诺贝尔奖项上的中国人是屈指可数。我们的祖先却在那时抒写出了许许多多辉煌的篇章。但世界名人也大多数都是外国人。中华民族五千年华夏文明史,创造过多少奇迹,可到我们这里就再也没有超越了,并且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东西,我们都不能完全地保留住。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我们缺乏创新意识吧。而教育又直接影响着这些。“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但知识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有可以超过知识的东西——灵魂。教育传授知识,不过我认为教育的境界在于对人的灵魂的塑造。而这关键在基础教育。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个性,发展情感、态度、何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因此知识不是灵魂的真正“塑造者”,灵魂的真正塑造者应该是心理学中的“个性”。因此,教育者在传授知识的时候千万不要忘了塑造学生的性格。

  如果分数是学习的动力,那么一定会使学生泯灭掉一些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假如一个有责任感、有理想、有抱负、有价值取向的学习者,难道他不会主动的学习吗?但终究教育的改革是一条长远的路程,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价值观对一个人的影响深远。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广大的教育学者们别忘了“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授业”时还有“传道”、“解惑”更为重要。

  老师教学心得 篇14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信息化和新一轮课程教材改革需要有的教学技能水平高的教师发挥骨干作用,完成新时期教育改革的任务;教育技术、信息化教学环境、设备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要求教育事业的从业人员有更高的教学技能;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更需要教师将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个人的教学技能有机的融为一体,运用教学系统设计的方法完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任务,进而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才能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才能体现教师专业的特点。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先从基础做起,这个基础就是教师个体的从业技能。反之,高投入的设备和数字化资源,新的教学理念和标准都不会有高产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教育事业也无从谈起。

  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常抓不懈、反复实践的训练课题。教学技能如同教学方法一样,没有某项最好的技能,只有用得最恰当的某项技能,更没有可以代替教师技能的现代化设备。我讲了多年的课,真没注意教学技能有这么多的`说道。今后要继续加强教学技能的学习和演练,提高自己的从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通过《教师的教学技能》的学习,我体会到:如何选择、运用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是很重要的,选择、运用教学方法的技能是指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的结合,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的总称。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诸如讲授法、讲述法、讲解法、讲演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欣赏法、发现法等等。教师面对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何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恰当运用教学方法,这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

  明确选择教学方法的标准:

  一、能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一般都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方面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有与该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来予以保证。

  (二)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一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的心理特点也不同,因而适合于他们的教学方法也不同。

  (三)能根据学科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科特点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区别。语文课宜采用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等。

  二、重视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对传统教学方法中的精华要继承,但在实际运用中要有所发展和创新。

  三、能使教法与学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要考虑教师的“教”,又要考虑学生的“学”;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学是师生双向活动的过程,教与学必须协调一致。

  通过学习了《教师的教学技能》这本书,我还有下面的几点想法

  1、要掌握某种教学技能,必须领会这种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弄清它的本质意义和适应范围,了解其组成要素和操作程序及要领,这是技能形成的基础。其次,技能总是在练习与应用中形成和发展的。

  2、就技能的来源而言,教学技能即表现为个体的经验,又是人类经验的结晶。它源于教学经验,又高于教学经验,是个体经验与人类经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教学技能需要学。教学技能和其他技能一样,熟练运用要经过选择活动方式和练习。练习:第一要明确练习的目的;第二要了解练习的结果;第三要反复练习。教学技能的形成是有规律可循的,也是可以经过科学训练而掌握的。

  3、掌握教学技能要注意分析不同技能的特点。要特别提到的是,各种教学技能的难度是不一样的。教学中有些影响师生交流互动的技能,如场面控制、活动调节、诊断与评价、及时确认等教学技能,更应当受到重视。

  4、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认真反思。“反思被广泛看作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说谓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分析的过程。反思具有自觉性、针对性、过程性、广泛性、创造性、超越性等特点。

  5、教师要主动建构经验的意义。当代建构主义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经验系统的变化。也就是说,学习者经过学习,其经验系统得到重组,转化或者改造,这一学习结果是学习者经由主动构建而获得。

  6、教师的教学技能在一定文化脉络中习得的。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活动中表现出来,是在学校的组织环境中逐步习得的。学校里教

  师之间交往与沟通,工作中的合作与切磋,实践中的观摩与互动,都是教师掌握教学技能的重要途径。

  总之,教师的教学技能是在教师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通过自觉的训练和经验的反思而构建起来的。应根据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采用适当的方法,不能干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实践证明,在教学活动的参与和磨砺中,那些胸中装有丰富而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教师,在指导学法中往往是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使学生借风行舟,顺利到达成功的彼岸。教学技能只有在实践中综合地创造性的应用,才能得到发展。

【老师教学心得】相关文章:

美术老师教学心得03-03

物理教师教学心得体会04-18

老师的教学反思05-28

[教学案例]《人类的“老师”》教学设计06-10

教师教学心得体会15篇12-24

语文教师教学心得体会03-04

美术老师教学反思01-01

我的老师教学反思09-01

美术老师教学总结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