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的诗词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集合]王维的诗词
王维的诗词1
王维《辛夷坞》赏析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这是王维田园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十八首。这组诗全是五绝,犹如一幅幅精美的绘画小品,从多方面描绘了辋川一带的风物。作者很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不仅以细致的笔墨写出景物的鲜明形象,而且往往从景物中写出一种环境气氛和精神气质。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木末,指树杪。辛夷花不同于梅花、桃花之类。它的花苞打在每一根枝条的最末端上,形如毛笔,所以用“木末”二字是很准确的。“芙蓉花”,即指辛夷,辛夷含苞待放时,很象荷花箭,花瓣和颜色也近似荷花。裴迪《辋川集》和诗有“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的句子,可用来作为注脚。诗的前两句着重写花的“发”。当春天来到人间,辛夷在生命力的催动下,欣欣然地绽开神秘的蓓蕾,是那样灿烂,好似云蒸霞蔚,显示着一派春光。诗的后两句写花的“落”。这山中的红萼,点缀着寂寞的涧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纷纷扬扬地向人间洒下片片落英,了结了它一年的花期。短短四句诗,在描绘了辛夷花的美好形象的同时,又写出了一种落寞的景况和环境。
王维的《辋川集》给人的印象是对山川景物的流连,但其中也有一部分篇章表现诗人的心情并非那么宁静淡泊。这些诗集中在组诗的末尾,象《辛夷坞》下面一首《漆园》:“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就颇有些傲世。再下一首,也是组诗的末章《椒园》:“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奠瑶席,欲下云中君”就更含有《楚辞》香草美人的情味。裴迪在和诗中干脆用“幸堪调鼎用,愿君垂采摘”把它的意旨点破。因此,若将这些诗合看,《辛夷坞》在写景的同时也就不免带有寄托。屈原把辛夷作为香木,多次写进自己的诗篇,人们对它是并不陌生的。它每年迎着料峭的春寒,在那高高的枝条上绽葩吐芬。“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这个形象给人带来的正是迎春而发的一派生机和展望。但这一树芳华所面对的却是“涧户寂无人”的环境。全诗由花开写到花落,而以一句环境描写插入其中,前后境况迥异,由秀发转为零落。尽管画面上似乎不着痕迹,却能让人体会到一种对时代环境的寂寞感。所谓“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陈子昂《感遇》)的感慨,虽没有直接说出来,但仍能于形象中得到暗示。
王维《酬郭给事》赏析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这首酬和诗,是王维晚年酬赠与给事中郭某的。“给事”,即给事中,是唐代门下省的要职,常在皇帝周围,掌宣达诏令,驳正政令之违失,地位是十分显赫的。王维的后半生,虽然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然而在官场上却是“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旧唐书。王维传》)因此,在他的诗作中,这类应酬的题材甚多。这首诗,既颂扬了郭给事,同时也表达了王维想辞官隐居的思想。写法上,诗人又别具机杼。最突出的是捕捉自然景象,状物以达意,使那颂扬之情,完全寓于对景物的描绘中,从而达到了避俗从雅的艺术效果。
诗的前两句着意写郭给事的显达。第一句“洞门高阁”,是皇家的写照,“余晖”恰是皇恩普照的象征。第二句“桃李阴阴”,是说郭给事桃李满天下,而“柳絮飞”是指那些门生故吏个个飞扬显达。这样,前后两句,形象地描绘出郭给事上受皇恩之曝,下受门生故吏拥戴,突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诗的三、四句写郭给事居官的清廉闲静。如果说前两句的景状是华艳的,这两句就转为恬淡了。一个“疏”字,一个“稀”字,正好点染了这种闲静的气氛。诗人描写“省中啼鸟”这个现象,意味甚浓。一般说,官衙内总是政务繁忙,人来人往,现在居然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不正活画出郭给事为官的闲静吗?
王维作诗,善于抓住自然界中平凡无奇的景或物,赋予它们某种象征意义。“省中啼鸟”,看起来是描写了景致,其实,是暗喻郭给事政绩卓著,时世太平,以致衙内清闲。虽是谀词,却不着一点痕迹。
五、六两句,直接写郭给事本人。早晨朝服盛装,恭恭敬敬地去上朝面君,傍晚捧着皇帝的诏令向下宣达。他那恭谨的样子,有一个“趋”和一个“拜”字生动地描写出来了。“晨”、“夕”两字,则使人感到他时时紧随皇帝左右,处于怎样一种令人嘱目的地位!从全诗结构看,这里是极扬一笔,为最后点出全诗主旨作好准备。
诗的末两句作了一个急转,从谦恭的语气中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意向:我虽想勉力追随你,无奈年老多病,还是让我辞官归隐吧!这是全诗的主旨,集中地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唐人的很多酬赠诗中,往往在陈述了对酬者的仰慕之后,立即表达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然而王维此诗,却一反陈套,使人感到别开生面。
王维《酬张少府》赏析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是一首赠友诗。题目冠以“酬”字,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
这首诗,一上来就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惟好静”的“惟”字大有文章。是确实“只”好静呢,还是“动”不了才“只得”好静呢?既云“晚年”,那么中年呢?早年呢?为什么到了晚年变得“惟好静”起来呢?底下三、四两句,透露了个中消息。
王维早年,原也有过政治抱负,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隐含着牢骚。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未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加深了。出路何在?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自然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空知返旧林”的“空”字,含有“徒然”的意思。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还是依稀可辨的。
那么,王维接下来为什么又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呢?联系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这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摆脱了现实政治的种种压力,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这是多么令人舒心惬意啊!“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吧?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从写诗的艺术技巧上来说,也是很高明的。
最后,“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回到题目上来,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您要问有关穷通的道理吗?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逝去了。末句五字,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神韵”呢!这里的“渔歌”,又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王逸《楚辞章句》注曰: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浊”喻世昏暗,宜隐遁也“。也就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的意思。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词,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呢?而联系上文来看,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这就又多少带有一些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了。诗的末句,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王维《出塞作》赏析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本诗原注说:“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
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这两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適《燕歌行》“单于猎火照狼山”之句,古诗中常常以“猎火”来暗指战火。“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射猎。这一联象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番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
前四句刻画形象,有声有色,是实写;后四句便采用虚写,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障”是障堡,边塞上的防御工事。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谓崔希逸。这两句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在诗尾才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收结颇为得体。这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清代方东树曾评论此诗说:“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收赐有功得体。浑颢流转,一气喷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结章法,其气若江海之浮天。”(《唐宋诗举要》引)这段评论是中肯的。
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赏析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王维和裴迪是知交,早年一同住在终南山,常相唱和,以后,两人又在辋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事迹未详。这首诗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显示了作者艳羡“绝风尘”的情怀。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
“到门不敢题鸟,看竹何须问主人。”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不说,反而拉出历史故事来继续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凡鸟”是“凤”字的分写。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王维“到门不敢题凡鸟”,则是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而此诗“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
上一联借用典故,来表示对吕逸人的敬仰,是虚写。“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是实写。“城上”,一作“城外”。“青山如屋里”,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青山妩媚,流水多情。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最后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老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
这首诗,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充分表现了诗人归隐皈依的情思。描写中虚实结合,有上下句虚实相间的,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的,笔姿灵活,变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滞,颇有情味。
王维《春中田园作》赏析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从诗所展现的环境和情调看,似较《辋川集》的写作时间要早些。在这首诗中,诗人只是平平地叙述,心情平静地感受着、品味着生活的滋味。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象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他们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旧人、归燕,和平安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平地更替与前进。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呢?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不是吗?新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不就象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开了一样吗?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他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这首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平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他敏锐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象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展。
王维的诗词2
作品原文
留别王侍御维⑴
寂寂竟何待⑵,朝朝空自归⑶。
欲寻芳草去⑷,惜与故人违⑸。
当路谁相假⑹,知音世所稀⑺。
只应守索寞⑻,还掩故园扉⑼。
词句注释
⑴王侍御维:即唐代诗人王维。唐代称殿中侍御史、监察御史为侍御。
⑵寂寂:落寞。汉秦嘉《赠妇诗》:“寂寂独居,寥寥空室。”竟何待:要等什么。
⑶朝(zhāo)朝:天天;每天。《列子·仲尼》:“子列子亦微焉,朝朝相与辩。”空自:独自。南朝梁何逊《哭吴兴柳恽》诗:“樽酒谁为满,灵衣空自披。”
⑷芳草:本义为香草,古诗中常比喻为美好的品德。此处指美好的处所,暗喻隐逸生活。《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⑸故人:旧交;老友。《庄子·山木》:“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违:分离。
⑹当路:身居要职的当权者。宋陈亮《庶弟昭甫墓志铭》:“畴昔之年,当路欲置我于死地,病馀而继以囚系。”假:宽假,优容的意思。
⑺知音:知己。《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琴音志在高山,子期说“峨峨兮若泰山”;琴音意在流水,子期说“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后世遂以“知音”比喻知己,同志。
⑻索:一作“寂”。
⑼故园:旧家园;故乡。唐骆宾王《晚憩田家》诗:“唯有寒潭菊,独似故园花。”扉(fēi):门扇。
白话译文
这样寂寞我还在等待什么?天天出门求仕却一无所获。
本打算归隐山林寻找佳境,又因与故友离别深感惋惜。
身居高位者谁能保荐我呢?可惜世上知音人稀若晨星。
我这寒士只应该甘守寂寞,还是回到故园闭门隐居吧!
作品背景
此诗是孟浩然游京师,应进士试,失意后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又据《新唐书·孟浩然传》载:王维曾邀孟浩然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命其出,并问其诗,浩然乃自诵所作(指《岁暮归南山》),至‘不才明主弃’句,玄宗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于是孟浩然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心与朋友分别,就写下了这首诗。
作品鉴赏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于没人引荐,缺少知音而失意的哀怨情怀。全诗表达直率,语言浅显,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耐人寻味。
第一联写自己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一个落第士子,又有谁来理睬,又有谁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在这种情形下,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
第二联写惜别之情。“芳草”一词,源自《离骚》,王逸认为用以比喻忠贞,而孟浩然则用以代表自己归隐的理想。“欲寻芳草去”,表明他又考虑归隐了。“惜与故人违”,表明了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从这个思想活动里,却深刻地反映出作者的惜别之情。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说明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了怨怼之情,辛酸之泪。一个“谁”字,反诘得颇为有力,表明他切身体会到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滋味。能了解自己心事,赏识自己才能的人,只有王维,这的确是太少了。一个“稀”字,准确地表达出知音难遇的社会现实。这在封建社会里是具有典型意义的。
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就是由于这两句,使得全诗才具有一种强烈的怨怼、愤懑的'气氛。真挚的感情,深刻的体验,是颇能感动读者的,特别是对于那些有类似遭遇的人,更容易引起共鸣。如果再从结构上考虑,这一联正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从而在感情上产生了矛盾,这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由于体验到“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这一冷酷的现实,自知功名无望,才下定决心再回襄阳隐居。这一联正是第四联的依据。
“只应守索寞,还掩故园扉”,表明了归隐的坚决。“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
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辞藻,语句平淡,平淡得近乎口语。对偶也不求工整,却极其自然,毫无斧凿痕迹。然而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淋漓尽致,颇为感人。言浅意深,颇有余味,耐人咀嚼。
英汉对照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TAKING LEAVE OF WANG WEI
Meng Haoran
Slow and reluctant,I have waited.
Day after day,till now I must go.
How sweet the road—side flowers might be
If they did not mean good—bye,old friend.
The Lords of the Realm are harsh to us
And men of affairs are not our kind.
I will turn back home,I will say no more,
I will close the gate of my old garden.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被称为孟山人。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曾隐居鹿门山,生了六子。诗与王维并称“王孟”。其诗清淡,长于写景,多反映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有《孟浩然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王维的诗词3
渭川田家
——王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题解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人对农业的无比重视,不仅源于农业生产是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也源于中国人对乡村的一种天然亲近感。人们相信,乡村是最接近自然的地方,在宁静的乡村里,无论多么浮躁的心灵,都能够归于平静。王维的这首诗就是一篇乡村游记,创作时间待考。
渭川,即渭河,发源于甘肃,经陕西流入黄河。夕阳西下,夜幕将临,诗人在陕西乡村见到了一幅恬然自乐的农家晚归图,油然而生羡慕之情。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
句解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傍晚的村庄笼罩在柔和的太阳余辉中,安详静谧。夜色降临,归家的牛羊却一点也不着急,慢慢地,慢慢地,仿佛走在没有尽头的小路上。
西斜的夕阳照着偏僻的村落,暮色苍苍,起句就给人宁静、祥和之感。诗人以此作为总背景,统摄全篇。紧接着,便一笔落在了“归”字上,描绘牛羊徐徐归村的情景。牛羊之归,虽是动态,却显得那么悠闲,那么安定。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诗经》中的这首诗描写的也是夕阳西下,牛羊回家。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位痴情的妻子,她呆呆地看着鸡回巢、牛羊归村,思念着远征的丈夫,触景伤情,发出了“如何才能不想你”的哀叹。王维也同样专注地目送着牛羊归村,直到它们消失在小巷的尽头。和那位妻子不同的是,此时的诗人看到了更为动人的情景: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柴门外,一位慈祥的乡村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着放牧归来的小孩。这位老爷爷真是太挂念小孙孙了。朴素的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深情感染了诗人,他似乎也分享到了牧童归家的乐趣。顿时间,他感到这田野里的一切生命,在这个黄昏时节,似乎都在思归,都要回家。不是吗——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雉”,野鸡。“雊”,雄雉鸣,也泛指雉鸣。“秀”,谷类抽穗开花。
吐穗的麦田里,传来野鸡阵阵啼鸣;桑树林的桑叶稀稀拉拉,那是因为蚕儿们吃饱了,开始吐丝作茧,营造自己的安乐窝。
在一天行将结束时,乡村的各种动物都已找到自己的归宿。那乡村的人呢?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田野上,农夫们三三两两,扛着锄头归来。他们在田间小路上碰在一起,亲切地交谈着。辛勤的农夫们在这个时刻是最快乐的,不仅因为一天的辛劳结束,可以回家休息了,也是因为看到正在吐穗的麦苗,满怀着对丰收的希望吧。
同样写晚归,王维笔下的农夫是“相见语依依”,轻松快乐;陶渊明却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清晨就去除草的陶渊明,到了月亮升起才回家,走在田间小路上,衣服都被夜露打湿了。这种亲自耕作的'辛劳、艰苦,王维自然没有体会。他眼中的乡村生活,只是一片淡泊无拘、恬然自乐,让他心向往之。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式微》是《诗经》里的一首诗,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思是:越来越坏,越来越坏,你为什么还不回来?
面对农夫们悠闲安逸的生活,诗人很是羡慕,然而,他只能满心惆怅地吟吟《式微》这首诗。
大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宰相张九龄被排挤出朝廷,朝政被李林甫把持。在李林甫担任宰相的十九年里,一个个正直、有才能的大臣遭到排斥,一批批钻营拍马的小人受到重用提拔。此时的王维,深感政治上失去依傍,进退两难。在这种心情下他来到田野乡村,看到不独农人,就连虫鸟亦自有所归,惟独自己处在彷徨迷茫中,怎能不既羡慕又惆怅呢?其实,农夫们的生活并不如诗人想象的那么闲逸。但诗人觉得和自己的官场生活相比,农夫们安然得多,自在得多。
“怅然吟式微”,诗人以此抒发自己急欲归隐田园的心情。这一句是全诗的灵魂。前面写了那么多的“归”,实际上是反衬,以人皆有所归,反衬自己独无所归;以人皆归得及时、惬意,反衬自己混迹官场的孤单、苦闷。
评解
全诗不事雕琢,纯用白描,写的虽是初夏傍晚极其寻常的乡村景色,却自然清新,诗意盎然。诗歌风格很近于陶渊明,但细读下来,却比陶诗来得精致。《汇编唐诗十集》曰:“右丞妙于田家,此是其得意作。”
在人们的心中,乡村田园生活代表着安宁、自由、和谐,因此,归隐田园成为许多诗人的梦想追求,王维也是其中的一个。同田园诗的开山大师陶渊明一样,王维认为乡村是能放纵性情、返璞归真的地方。不过,陶渊明在《归园田居》等作品中所描写的“种豆南山下”、“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等躬耕自食、与山野农夫亲切交往的场景,在王维的诗中很少见。更大程度上,王维只是一位乡村生活的旁观者。
王维的诗词4
王维《田园乐(其六)》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田园乐》是由七首六言绝句构成的组诗,写作者退居辋川别墅与大自然亲近的乐趣,所以一题作“辋川六言”。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诗中写到春“眠”、“莺啼”、“花落”、“宿雨”,容易令人想起孟浩然的五绝《春晓》。两首诗写的生活内容有那么多相类之处,而意境却很不相同。彼此相较,最易见出王维此诗的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绘形绘色,诗中有画。这并不等于说孟诗就无画,只不过孟诗重在写意,虽然也提到花鸟风雨,但并不细致描绘,它的境是让读者从诗意间接悟到的。王维此诗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构图,而且有具体鲜明的设色和细节描画,使读者先见画,后会意。写桃花、柳丝、莺啼,捕捉住春天富于特征的景物,这里,桃、柳、莺都是确指,比孟诗一般地提到花、鸟更具体,更容易唤起直观印象。通过“宿雨”、“朝烟”来写“夜来风雨”,也显然有同样艺术效果。在钩勒景物基础上,进而有着色,“红”、“绿”两个颜色字的运用,使景物鲜明怡目。读者眼前会展现一派柳暗花明的图画。“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加上“杨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后还有进一层渲染:深红浅红的花瓣上略带隔夜的雨滴,色泽更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澄鲜,弥散着冉冉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丝笼在一片若有若无的水烟中,更袅娜迷人。经过层层渲染、细致描绘,诗境自成一幅工笔重彩的图画;相比之下,孟诗则似不着色的写意画。一个妙在有色,一个妙在无色。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先见人,后入境。王诗正好相反,在入境后才见到人。因为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该打扫,然而“家童未扫”。未扫非不扫,乃是因为清晨人尚未起的缘故。这无人过问满地落花的情景,不是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么。这正是王维所偏爱的境界。“未扫”二字有意无意得之,毫不着力,浑然无迹。末了写到“莺啼”,莺啼却不惊梦,山客犹自酣睡,这正是一幅“春眠不觉晓”的入神图画。但与孟诗又有微妙的差异,孟诗从“春眠不觉晓”写起,其实人已醒了,所以有“处处闻啼鸟”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悬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闹”的“闹”字概括。此诗最后才写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稳,于身外之境一无所知。花落莺啼虽有动静有声响,只衬托得“山客”的居处与心境越见宁静,所以其意境主在“静”字上。王维之“乐”也就在这里。人们说他的诗有禅味,并没有错。崇尚静寂的思想固有消极的一面,然而,王维诗难能可贵在它的静境与寂灭到底有不同。他能通过动静相成,写出静中的生趣,给人的感觉仍是清新明朗的,美的。唐诗有意境浑成的特点,但具体表现时仍有两类,一种偏于意,让人间接感到境,如孟诗《春晓》就是;另一种偏于境,让人从境中悟到作者之意,如此诗就是。而由境生情,诗中有画。是此诗最显著优点。
第二个特点是对仗工致,音韵铿锵。孟诗《春晓》是古体五言绝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于孟诗散行,意脉一贯,有行云流水之妙。此诗则另有一工,因属近体六言绝句,格律极精严。从骈偶上看,不但“桃红”与“柳绿”、“宿雨”与“朝烟”等实词对仗工稳,连虚字的对仗也很经心。如“复”与“更”相对,在句中都有递进诗意的作用:“未”与“犹”对,在句中都有转折诗意的作用。“含”与“带”两个动词在词义上都有主动色彩,使客观景物染上主观色彩,十分生动。且对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却又呼应联络,浑成一体。“桃红”、“柳绿”,“宿雨”、“朝烟”,彼此相关,而“花落”句承“桃”而来,“莺啼”句承“柳”而来,“家童未扫”与“山客犹眠”也都是呼应着的。这里表现出的是人工剪裁经营的艺术匠心,画家构图之完美。对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诗句念来铿锵上口。中国古代诗歌以五、七言为主体,六言绝句在历代并不发达,佳作尤少,王维的几首可以算是凤毛麟角了。
王维《酬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
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这首酬和诗,是王维晚年酬赠与给事中郭某的。“给事”,即给事中,是唐代门下省的要职,常在皇帝周围,掌宣达诏令,驳正政令之违失,地位是十分显赫的。王维的后半生,虽然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然而在官场上却是“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旧唐书。王维传》)因此,在他的诗作中,这类应酬的题材甚多。这首诗,既颂扬了郭给事,同时也表达了王维想辞官隐居的思想。写法上,诗人又别具机杼。最突出的是捕捉自然景象,状物以达意,使那颂扬之情,完全寓于对景物的描绘中,从而达到了避俗从雅的艺术效果。
诗的前两句着意写郭给事的显达。第一句“洞门高阁”,是皇家的写照,“余晖”恰是皇恩普照的象征。第二句“桃李阴阴”,是说郭给事桃李满天下,而“柳絮飞”是指那些门生故吏个个飞扬显达。这样,前后两句,形象地描绘出郭给事上受皇恩之曝,下受门生故吏拥戴,突出了他在朝中的地位。
诗的三、四句写郭给事居官的清廉闲静。如果说前两句的景状是华艳的,这两句就转为恬淡了。一个“疏”字,一个“稀”字,正好点染了这种闲静的气氛。诗人描写“省中啼鸟”这个现象,意味甚浓。一般说,官衙内总是政务繁忙,人来人往,现在居然可以听到鸟儿的鸣叫声,不正活画出郭给事为官的闲静吗?
王维作诗,善于抓住自然界中平凡无奇的景或物,赋予它们某种象征意义。“省中啼鸟”,看起来是描写了景致,其实,是暗喻郭给事政绩卓著,时世太平,以致衙内清闲。虽是谀词,却不着一点痕迹。
五、六两句,直接写郭给事本人。早晨朝服盛装,恭恭敬敬地去上朝面君,傍晚捧着皇帝的诏令向下宣达。他那恭谨的样子,有一个“趋”和一个“拜”字生动地描写出来了。“晨”、“夕”两字,则使人感到他时时紧随皇帝左右,处于怎样一种令人嘱目的地位!从全诗结构看,这里是极扬一笔,为最后点出全诗主旨作好准备。
诗的末两句作了一个急转,从谦恭的语气中写出了诗人自己的意向:我虽想勉力追随你,无奈年老多病,还是让我辞官归隐吧!这是全诗的主旨,集中地反映了诗人的出世思想。唐人的很多酬赠诗中,往往在陈述了对酬者的仰慕之后,立即表达希冀引荐提拔的用意。然而王维此诗,却一反陈套,使人感到别开生面。
王维《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这是一首赠友诗。题目冠以“酬”字,当是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写此诗为酬。
这首诗,一上来就说,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但这是表面现象。仔细推求起来,这“惟好静”的“惟”字大有文章。是确实“只”好静呢,还是“动”不了才“只得”好静呢?既云“晚年”,那么中年呢?早年呢?为什么到了晚年变得“惟好静”起来呢?底下三、四两句,透露了个中消息。
王维早年,原也有过政治抱负,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正直之士一个个受到排斥、打击,政治局面日趋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自顾无长策”,就是他思想上矛盾、苦闷的反映。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隐含着牢骚。尽管在李林甫当政时,王维并未受到迫害,实际上还升了官,但他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却越来越加深了。出路何在?对于这个正直而又软弱、再加上长期接受佛教影响的封建知识分子来说,自然就只剩下跳出是非圈子、返回旧时的园林归隐这一途了。“空知返旧林”的“空”字,含有“徒然”的意思。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还是依稀可辨的。
那么,王维接下来为什么又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呢?联系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这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既含有消极因素,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隐示厌恶与否定官场生活的意味。摆脱了现实政治的'种种压力,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悠然自得,这是多么令人舒心惬意啊!“松风”、“山月”均含有高洁之意。王维追求这种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说他逃避现实也罢,自我麻醉也罢,无论如何,总比同流合污、随波逐流好吧?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将松风、山月都写得似通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的形象性。从写诗的艺术技巧上来说,也是很高明的。
最后,“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回到题目上来,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您要问有关穷通的道理吗?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逝去了。末句五字,又淡淡地勾出一幅画面,用它来结束全诗,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神韵”呢!这里的“渔歌”,又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王逸《楚辞章句》注曰: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浊”喻世昏暗,宜隐遁也“。也就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的意思。王维避免对当世发表议论,隐约其词,似乎在说:通则显,穷则隐,豁达者无可无不可,何必以穷通为怀呢?而联系上文来看,又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这就又多少带有一些与现实不合作的意味了。诗的末句,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正是这样一种妙结。
王维《出塞作》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
本诗原注说:“时为御史监察塞上作”。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出塞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
前四句写边境纷扰、战火将起的形势。“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称唐朝的吐蕃。“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写居延关外长满白草的广阔原野上燃起了熊熊猎火,吐蕃正在这里进行打猎活动,这是紧张局势的一个信号。写打猎声势之盛,正是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这两句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高適《燕歌行》“单于猎火照狼山”之句,古诗中常常以“猎火”来暗指战火。“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进一步描写吐蕃的猎手们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沙漠上驱马驰骋,在秋天草枯,动物没有遮蔽之处的平原上射猎。这一联象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番健儿那种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诗的下半部分作了铺垫。
前四句刻画形象,有声有色,是实写;后四句便采用虚写,写唐军针对这种紧张形势而进行军事部署。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这两句,对仗精工,很有气势。“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障”是障堡,边塞上的防御工事。登障堡,渡辽河,都不是实指,而是泛写,前者着重说防御,后者主要讲出击,一个“朝”字和一个“夜”字,突出军情的紧迫,进军的神速,表现了唐军昂扬奋发的士气,雷厉风行的作风。此联对军事行动本身没有作具体的描写,而只是选取具有曲型意义的事物,作概括而又形象的叙说,就把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收到了词约义丰的艺术效果。“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汉家”借指唐朝,“霍嫖姚”即汉代曾作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借谓崔希逸。这两句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戴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边帅崔希逸。在诗尾才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收结颇为得体。这诗写得很有特色,它反映当前的战斗情况,用两相对比的写法,先写吐蕃的强悍,气势咄咄逼人,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再写唐军雍容镇静,应付裕如,有攻有守,以一种压倒对方的凌厉气势夺取最后的胜利。越是渲染对方气焰之盛,越能衬托唐军的英勇和胜利的来之不易,最后写劳军,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只须轻轻点染,诗旨全出。清代方东树曾评论此诗说:“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乃称题。收赐有功得体。浑颢流转,一气喷薄,而自然有首尾起结章法,其气若江海之浮天。”
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
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
王维和裴迪是知交,早年一同住在终南山,常相唱和,以后,两人又在辋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事迹未详。这首诗极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显示了作者艳羡“绝风尘”的情怀。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
“到门不敢题鸟,看竹何须问主人。”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不说,反而拉出历史故事来继续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凡鸟”是“凤”字的分写。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王维“到门不敢题凡鸟”,则是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讽啸良久”。而此诗“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山仰止之情。
上一联借用典故,来表示对吕逸人的敬仰,是虚写。“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是实写。“城上”,一作“城外”。“青山如屋里”,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青山妩媚,流水多情。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
“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最后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时间闭户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老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
这首诗,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充分表现了诗人归隐皈依的情思。描写中虚实结合,有上下句虚实相间的,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的,笔姿灵活,变化多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滞,颇有情味。
王维《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这是一首春天的颂歌。从诗所展现的环境和情调看,似较《辋川集》的写作时间要早些。在这首诗中,诗人只是平平地叙述,心情平静地感受着、品味着生活的滋味。
冬天很难见到的斑鸠,随着春的来临,很早就飞到村庄来了,在屋上不时鸣叫着,村中的杏花也赶在桃花之前争先开放,开得雪白一片,整个村子掩映在一片白色杏花之中。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接着,诗人由春天的景物写到农事,好象是春鸠的鸣声和耀眼的杏花,使得农民在家里呆不住了,他们有的拿着斧子去修整桑枝,有的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整桑理水是经冬以后最早的一种劳动,可说是农事的序幕。
归燕、新历更是春天开始的标志。燕子回来了,飞上屋梁,在巢边呢喃地叫着,似乎还能认识它的故巢,而屋中的旧主人却在翻看新一年的日历。旧人、归燕,和平安定,故居依然,但“东风暗换年华”,生活在自然地和平地更替与前进。对着故巢、新历,燕子和人将怎样规划和建设新的生活呢?这是用极富诗意的笔调,写出春天的序幕。不是吗?新历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不就象春天的布幕在眼前拉开了一样吗?
诗的前六句,都是写诗人所看到的春天的景象。结尾两句,写自己的感情活动。诗人觉得这春天田园的景象太美好了,“物欣欣而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一切是那样富有生气,充满着生活之美。他很想开怀畅饮,可是,对着酒又停住了,想到那离开家园作客在外的人,无缘享受与领略这种生活,不由得为之惋惜、惆怅。
这首诗春天的气息很浓,而诗人只是平静地淡淡地描述,始终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天的到来。诗人凭着他敏锐的感受,捕捉的都是春天较早发生的景象,仿佛不是在欣赏春天的外貌,而是在倾听春天的脉搏,追踪春天的脚步。诗中无论是人是物,似乎都在春天的启动下,满怀憧憬,展望和追求美好的明天,透露出唐代前期的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面貌的某些特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有点象万物欣欣然地适应着春天,显得健康、饱满和开展。
王维的诗词5
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韵译】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连你这个象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赏析】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之说。王维不仅是公认的诗佛,也是文人画的南山之宗(钱钟书称他为“盛唐画坛第一把交椅”),并且精通音律,是少有的全才。
这是一首劝慰友人落第的诗。綦毋是王维的朋友,他赴长安应进士举不第,王维写了此诗送他还乡。落第还乡之人,心情自然懊丧。作为挚友,多方给予慰籍,使其觉得知音有人是极为重要的。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开篇作者并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对时局进行抱怨,而是说清明盛世没有隐者,杰出人才都在为国效力,就连隐居山林的世外高人也都走出寂寞。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王维不说那些来年再来,继续努力等这些俗套话,而是鼓励友人不要怀疑自己的理想。这种安慰实在是比简单的鼓励要来得有力和鼓舞。一个人只要坚信自己的理想,那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还有什么险阻是可以击倒他的!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写到这作者笔锋一转,开始叙情。你来赶考时,江淮正在准备寒食,现在洛阳却在家家准备春衣。在长安郊外我为你置酒饯行,感叹好友就要踏上归家的路途。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这里王维又开始写景。浮舟江海,不用多少时间你就会推开自己家的柴门。你越行越远渐隐在远方的山林,只剩落日的余晖斜照这孤零零的古城。只短短两句令人读来倍生伤感惆怅之情。友人远去,空留古城。一个是想念故友,一个是落弟失意。这一去不知何时方能相见。让人感叹世事无常,聚少离多。短短20个字,其中的意境和传达的韵味却何止千百层。
如果作者只写到这为止,那这首诗就有点俗了。王维不愧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笔锋又一转,“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这是全诗点睛之笔,情也叙了,景也写了,但是一定要嘱咐友人:我们的文章一时没有得到赏识采用,千万不要以为世间没有你的知音。诗人劝慰朋友坚信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不要就此消沉。即便这次失败了,可天下仍有你的知音。在安慰中带着鼓励和肯定。其实王维这句话也是对自己说,一时政治的失意不能泯灭诗人报效国家、心系天下的大志。
看得出来,綦毋潜对自己的不第是满腹牢骚的,很有怀才不遇之慨。王维就安慰他:当今圣明之世,有才学的人都不愿隐居,而愿出来辅佐朝廷,所以像你这样的隐居者也不愿采薇隐居了。然而你没有考取,这不是说你做错了。这一番安慰之语委婉曲折,王维是一个很能体味朋友心情的.人。然后王维叮嘱綦毋潜:你此次还乡,要过江淮之间,天气尚冷,须多备衣裳。这显示出王维对朋友的殷殷情意。
现在王维在长安道上置酒为綦毋潜饯行,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要相别了。王维展望綦毋潜的行程:你马上要乘舟而归,不日即可到家了。在路途上,你会很孤单,只有远树和孤城的落晖伴你。在那个时候,你不要怨恨,你的不第是很偶然的,但世上还是有矢赏你的人的,至少有我王维。
王维的送别诗都能写得情深意长,此次送别的是落第的好友,除了惜别,还要劝慰,但王维写得委曲自如,綦毋潜读了此诗,心中当会有所安慰的。
全诗着意在主旨上加以烘染,有叙事、有写景、有抒情,有感慨,有勉励。写景清新,抒情柔蜜,感慨由衷,勉励挚敬,处处为友人着想而又委婉相劝,还巧妙使用典故,寄意十分幽微,反复劝慰,曲折尽致,给落第之人以慰藉、劝勉,有一种鼓励和振奋的作用。诗意明晰动人,语言质朴真实,充溢着诗人对友人的信任和希望。正如沈德潜所说:“反复曲折,使落第人绝无怨尤”。
王维的诗词6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世间的女子千千万万,
恰如这泥土中千姿百态的花儿,
开了又落,落了又开,
花开花落两由之,
自然间的规律,
容不得你去抗争,
但是,你可以选择优雅地老去,
在寂静无人的`山涧中,
你,至少美丽地开放过
即使无人欣赏,
也要灿烂地鲜妍。
不必攀比别人的生活,
你就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真正的优雅,
是优于过去的自己
而非别人支离破碎的记忆。
喜悦,
来自内心的淡泊和知足,
一切皆过往,
人情冷暖,是非成败,
得失荣辱,富贵荣华,
过眼云烟,
还有什么不能洒脱!
宠辱不惊,
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
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花开不败,
是明白宿命后的态度,
一杯清茶,
一卷好书,
琴音绕梁
邀山水入镜
还有什么比这更惬意和舒心!
宁可抱香枝上老,,
不随黄叶舞秋风。
路迢迢
水长长
看斜阳落下去又起来
地不老,天不荒
岁月长又长
生命不止,
激情不老,
还有什么不能看开!
花开不败
只要心中有梦
即使过了最美的花季
也不惧怕岁月的无情,
静美和丰盈的内心
阳光向暖的明媚,
岁月的雕琢,
风雨的洗礼,
思想的沉淀,
化作春泥更护花,
还有什么不能放下!
花开不败,
月影舞动夜黄昏,
更有一片暗香来!
王维的诗词7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注解
太乙:即“太一”,终南山主峰,也是终南山别名。
译文
巍巍的太乙山高接天都星,
山连着山一直蜿蜓到海边。
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
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
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
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
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
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赏析
旨在咏叹终南山的宏伟壮大。首联写远景,以艺术的.夸张,极言山之高远。颔联写近景,身在山中之所见,铺叙云气变幻,移步变形,极富含孕。颈联进一步写山之南北辽阔和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末联写为了入山穷胜,想投宿山中人家。“隔水”二字点出了作者“远望”的位置。
全诗写景、写人、写物,动如脱兔,静若淑女,有声有色,意境清新、宛若一幅山水画。
王维的诗词8
送沈子福之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
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
江南江北送君归。
王维诗鉴赏
王维的送别诗,几乎首首都有新意。这一首艺术构思新巧缜密,想象大胆丰富,比喻自然贴切,感情深切浓郁。
首二句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杨柳渡头是实写春景、既为下面的别后相思伏笔,又渲染送行的环境气氛。在杨柳依依的渡口,在春光烂漫的时候,与朋友分手,心情尤为抑郁。这是以美景反衬离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杨柳的意象又暗示离别。行客稀,表现别后渡头岑寂之景。行客越来越稀少了,只有诗人仍立在渡口,依依不舍地目送着友人远去。
这又是采用了反衬手法。罟师荡桨句再添一笔:
连渔人也都摇着船桨,向着近水的曲岸边荡去准备归家了。诗人却忘了归家,他的身心都被离去的友人带走了。今人刘拜山云:行客、罟师本属局外,却被牵入局中,借彼之漠不关心,形己之深情独往。烘染无痕,妙不着力。(《千首唐人绝句》。
后两句,描写友人已乘船远去,诗人眺望大江两岸,桃红柳绿,碧草如毡,春光怡人,此时,他突发奇想,感到心中无限依恋惜别之情,就如同眼前无处不在、无边无际的春色,从江南江北,一齐追随友人归去。这两句诗,巧妙地同时运用比喻、象征、拟人、幻想等多种手法,将春色写得有情有意。而春色的浓郁、无所不在,使人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惜别之情的深厚浩茫、缠绵悱恻、超越时空。相思之情是抽象无形的,诗人以春色来比喻,它也就变得生动具体,使人可见可触可感了。江南江北一片春色伴送友人归去的意象,新鲜独创,创造出一个深邃阔远的意境。明人钟惺《唐诗归》评说:相送之情,随春色所至,何其浓至!末两语情中生景,幻甚。可谓深得其妙。
钟惺所指出的这种以情中所生出之幻象、幻境抒写离别的手法,李白的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及北宋诗人郑文宝的诗句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柳枝词》), 都明显地受到王维这首诗的启发。
王维的诗词9
原文: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澈的川水环绕一片草木,驾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流水好像对我充满了情意,傍晚的鸟儿随我一同回还。
荒凉的城池靠着古老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金色秋山。
在遥远又高峻的'嵩山脚下,闭上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注释
⑴嵩山:五岳之一,称中岳,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
⑵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带:围绕,映带。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⑶去:行走。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⑷暮禽:傍晚的鸟儿。禽:一作“云”。相与:相互作伴。
⑸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临:当着。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⑹迢递:遥远的样子。递:形容遥远。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⑺且:将要。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闭:一作“掩”。
王维的诗词10
《鸟鸣涧》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王维的诗词11
上张令公
[唐]王维
珥笔趋丹陛,垂珰上玉除。步檐青琐闼,方幰昼轮车。
市阅千金字,朝闻五色书。致君光帝典,荐士满公车。
伏奏回金驾,横经重石渠。从兹罢角牴,且复幸储胥。
天统知尧后,王章笑鲁初。匈奴遥俯伏,汉相俨簪裾。
贾生非不遇,汲黯自堪疏。学易思求我,言诗或起予。
当从大夫后,何惜隶人馀。
济州过赵叟家宴
[唐]王维
虽与人境接,闭门成隐居。道言庄叟事,儒行鲁人馀。
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
上客摇芳翰,中厨馈野蔬。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闾。
春过贺遂员外药园
[唐]王维
前年槿篱故,新作药栏成。香草为君子,名花是长卿。
水穿盘石透,藤系古松生。画畏开厨走,来蒙倒屣迎。
蔗浆菰米饭,蒟酱露葵羹。颇识灌园意,於陵不自轻。
投道一师兰若宿
[唐]王维
一公栖太白,高顶出风烟。梵流诸壑遍,花雨一峰偏。
迹为无心隐,名因立教传。鸟来远语法,客去更安禅。
昼涉松路尽,暮投兰若边。洞房隐深竹,清夜闻遥泉。
向是云霞里,今成枕席前。岂唯暂留宿,服事将穷年。
红牡丹
[唐]王维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羽林骑闺人
[唐]王维
秋月临高城。
城中管弦思。
离人堂上愁。
稚子阶前戏。
出门复映户。
望望青丝骑。
行人过欲尽。
狂夫终不至。
左右寂无言。
相看共垂泪。
相和歌辞·班婕妤三首
[唐]王维
玉窗萤影度,金殿人声绝。秋夜守罗帏,孤灯耿不灭。
宫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那堪闻凤吹,门外度金舆。
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总向春园里,花间语笑声。
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
[唐]王维
杨子谈经所,淮王载酒过。
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
径转回银烛,林开散玉珂。
严城时未启,前路拥笙歌。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唐]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臣。
送孙秀才(《纪事》作王缙诗)
[唐]王维
帝城风日好,况复建平家。玉枕双文簟,金盘五色瓜。
山中无鲁酒,松下饭胡麻。莫厌田家苦,归期远复赊。
王维的诗词12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诗鉴赏:
《鸟鸣涧》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诗人以娴熟精炼的笔法,重点描绘了皇甫岳别墅中的景色,展现了一幅幽静恬人的春山月夜的图画。
这首诗极其善于运用动与静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巧妙地赋静态的场景以动态,以动显静,使诗的艺术画面达到“意境两浑”的极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表现的是别墅的环境寂无人声,桂花的开放与凋谢也无声无息。四周的“人闲”、“夜静”,造成了“山空”的错觉,为了取得静中有动、以动写静的艺术效果,诗人还精心捕捉了“花落”这一动态,用以反衬春山寂然若虚的空旷,映衬出春山之幽静。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化静为动,写一轮明月破云而出,将皎洁的月光洒进山间,使已疲劳入梦的山鸟陡然惊醒,在惺忪朦胧中误以为天色将晓,于是便疑惑地不时向友邻发出阵阵问讯的鸣叫。这里,诗人抓住春山“月出”和空谷“鸟鸣”两个富有特征的.动态进行描写,寓动于静,寓声于静,以动态、音响显静,在动与静的对立统一中,让读者从空谷鸟鸣中聆听到了静的“声音”, 从疏淡的笔墨中体味出“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从而将有些抑郁的寂寥感转化为一种富有情趣的幽雅静谧的美感。
王维是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的山水诗之所以能彪炳千古,除其具有“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之外,还在于他所精心创造的“诗中画”独具鲜明强烈的动态性和悦耳爽心的音乐美,且能把音响与形象浑然天成地融为一体,达到“诗中画”所要求的最高境界。
王维的诗词13
《杂诗三首·其二》
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译文: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注释:
①来日:来的时候。
②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③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鉴赏: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应知”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是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王维的诗词14
1、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4、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5、 莲花坞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
6、 春园即事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7、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8、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9、 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0、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维的诗词15
《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译文】
红色的'桃花还含着昨夜晶莹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晨的烟雾之中。落花铺满了小路,家童还没有早起扫除,春莺婉转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王维的诗词】相关文章:
王维的诗词05-28
王维作画戏权贵06-18
王维智擒偷瓜贼06-30
诗词比赛06-24
诗词的味道06-28
牡丹诗词06-17
浣溪沙诗词07-20
《日暮》诗词08-01
立春的诗词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