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4-07-18 00:11:5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热门】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数学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热门】数学说课稿范文集锦8篇

数学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认识钟表”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第二册教学内容。钟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一定的时间进行,尽早让学生了解有关时间的知识,能够方便学生的生活。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虽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但学生对本节课所要掌握的知识并不陌生,日常生活中学生已潜移默化的感知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在教学的同时,我注重对学生爱惜时间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认识钟表的时针和分针,学会看整时,学会两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

  3、情感目标: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二、说教法教学

  1、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法: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受官参与学习。

  2、情境教学法:教学中注意创设情境,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数学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3、实践探索学习法:教学中我设置了许多有趣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了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4、合作学习法:整个教学过程中,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现的,老师决不包办代替,学生和学生彼此分享自己的思考、见解,做到了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三、说教学过程

  (一)提问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今天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

  通过让学生说自己起床的时间,教师了解了学生收集时间信息的情况,学生更明确了时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兴奋感,营造了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气氛。

  出示主题图,教师提问:这个小朋友是什么时候起床的?你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示课题:是的,闹钟可以告诉我们时间,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时间的知识。

  (二)动手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设计这一环节时,我注重给学生提供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空间,注重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机会。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分针12个数。在汇报观察结果的时候学生通常会说到秒针,当学生说到秒针的时候教师应肯定学生观察得很仔细,同时教师说明秒针走一圈才一分钟,我们在看时间的时候通常只看时针和分针就可以了,有关秒针的知识我们以后再学习。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分针走的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从数字1到12这样的顺序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

  2、教学整时

  这一环节在教学形式上应重视学生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因此,课堂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思维拓展空间。

  出示2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表示的是什么时刻?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4时、8时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时刻,然后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说看整时刻的方法吗?小组讨论看整时刻的方法,通过讨论发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拨出3时、6时,通过拨规定的时刻进一步巩固看整时的方法。

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认识几分之一,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0页例1。

  (二)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分数的教学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才是系统的学习分数知识。

  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以后学习分、小数等知识以及分数应用题是十分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点: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发展点:亲历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情感渗透点: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及自主学习的精神。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4、创新开发点:通过折四分之一、创造几分之一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的思维品质。

  二、说教法

  1、转变角色 放手促学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存在着主体性的巨大潜能,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做自己行为的主人”。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努力创设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生生交流,亲力探究新知的全过程。体会到探究的快乐,成功的欣喜,合作的愉悦。

  2、联系生活 引探创新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就是巨大的数学课堂”。因此,本节课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几分之一,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几分之一,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创设情境 升华认识

  小学生思维活跃,但只有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他们的聪明智慧才能充分施展发挥,他们的真情实感才能毫无忌讳的流露。针对这一点,我以学生喜欢的帮助八戒分月饼为主线,创设教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大大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地意义建构。

  三、说学法

  1、自主学习策略

  在本课教学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材料表示它的二分之一,自己创造正方形纸的四分之一和几分之一,通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等实践活动,自主探究,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2、合作学习策略

  建构主义特别提倡合作学习,认为“合作”是建构主义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因此,在通过折纸探究几分之一的含义时,我鼓励学生充分地合作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增长见识,真正实现“1+1〉2”。与此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辨析能力,倾听的习惯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合作意识不断增强,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铺垫孕伏

  数学不是符号游戏,而是现实世界中人类经验的总结。数学如果脱离了这些丰富多彩而错综复杂的背景材料,学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探索新知之前,创设秋游学生让月饼情景,让学生思考:当只有一个月饼,两个同学互相谦让,都不肯吃时,该怎么办呢?以此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对新知的探究。

  (二)自主探究、合作共研

  就本节课而言,感悟分数的含义和理解“是谁的”的含义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为此,我设计了有梯度的三层探究活动。

  1、认识二分之一

  当结合学生的叙述和课件演示,使学生明确: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后,激疑:半块月饼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整数还能表示吗?引出二分之一这个分数,同时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法。并引导学生理解: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初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义。紧接着,教师让学生分小组任选一个图形材料折出它的二分之一。这样,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组内交流,进一步深化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也为后面对四分之一的理解做好了应有的知识准备。

  2、认识四分之一

  由于有对二分之一的理解作为基础,在对四分之一教学的处理时,我主要采用迁移的策略,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出:自选长方形,平均分成二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并鼓励学生创造出多种方法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折法不同却都能表示这张正方形纸的?使学生认识到:不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3、创造几分之一

  在揭示课题后,回到主题图,让学生找找生活中的几分之一。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激发学生再次用正方形的纸,创造出更多的几分之一。让学生在自主创新的过程中,深化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并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创造的乐趣。

  (三)应用辨析 深化认识

  通过“观察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1/4?”“看图填分数”“看分数涂色”“你能联想到几分之一呢”“说出四个动物住的房间各是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等几个生动活泼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练习中,深化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四)归纳总结 拓展延伸

  课的最后,让学生自己谈感受和收获,引导学生自觉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梳理,并利用孩子们了解自己的身体中存在着一些分数的一段小资料,再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数学说课稿 篇3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②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展开的教具、投影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看图回答。

  (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填空:

  上、下两个面的长是__,宽是__。

  这个长方体左、右两个面的长是__,宽是__。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__,宽是__。

  3、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

  4.老师现在做了一个“长6㎝,宽5㎝,高4㎝”的长方体架,要在它的六个面上贴上薄塑料片,你说应该准备多少平方厘米的塑料片呢?

  二、实践探索

  1.个别学习-------表面积的概念

  (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

  (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

  (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

  学生试着说一说。

  2.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塑料片的面积

  (1)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

  使学生明确: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2)学生分组研究计算的方法。

  (3)找几名代表说一说所在小组的意见。

  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

  6×5×2+6×4×2+5×4×2

  =60+48+40

  =148(平方厘米)

  解法(二):(是先算出上、前、左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

  (6×5+6×4+5×4)×2

  =74×2

  =148(平方厘米)

  (4)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三、课堂实践

  做第26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列式算出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

  结论: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

  五、课堂练习

  做练习六的第1、2题,学生口答,学生讲评。

  七、课后实践

  做练习六的第3、4题在作业本上。

数学说课稿 篇4

  1、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读写几分之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通过操作、比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主动学习的精神,体会分数在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会正确读写几分之一。难点是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说教学过程

  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主题图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詥学生,主要呈现了四个场景图:分西瓜、分月饼、折纸和喂鸽子。这些场景都是学生很熟悉的。出示主题图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并完整的把图意说一说“你看到什么?你观察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分的、折的?这样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一开始,我就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分月饼的过程来引入分数。平均分是学生学过的知识,通过学过的知识引出新知。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分就是半个月饼,半个月饼就用分数来表示。分数会是怎样的一种数呢?这样就引入了新知。即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又提高了学生渴望学习新知的兴趣。

  作为分数学习的开始,1/2的开始,1/2的认识是一个起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从这里开始,怎样突破这一难点,我是从这五个方面教学的。

  一是初步建立理解1/2的意义:通过分月饼,月饼的一半就是整个月饼的1/2,用分数1/2来表示。也就是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俩份,每份就是他的1/2,然后让学生试着说一说1/2表示的意义,这样就初步认识了1/2。

  二是通过教学分数1/2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认识1/2。1/2的“2“叫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两份,“1”叫分子,表示每人分得一份,中间的横行叫做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让学生说一说各部分的名称。

  三是通过教学分数1/2的读写法来进一步认识1/2,写的时候,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再写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最后写分子,表示每人分得一份。读的'时候也是先读分母,再读分子。然后教师读几个分数让学生写一写,读一读,练一练。加深了学生对1/2的认识。

  四是通过学生举出生活中能用1/2表示的例子,再动手折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的1/2,能更进一步认识了1/2。

  五是拓展部分:哪些阴影部分能用1/2表示,这部分内容分为有的是平均分的图形,有的不是平均分的图形;有阴影占1/2、 2/4、4/8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判断、学习后,对1/2有了全新的认识,正确的理解。为后面教学1/4的认识做好了铺垫。

  1/4的认识已经有1/2的认识打好了基础,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动手折一折、涂一涂、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很容易地就建立了1/4的概论,理解了1/4的意义。最后完整地建立了分数的概念。像1/2、1/3、1/4、1/6、1/8等待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3、说教法

  本节课我主要用了讲授法、讨论法来进行教学的。师生关系和谐,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式学习和探索式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的。

  4、说练习安排

  练习我是这样安排的,在教学1/2的认识之后,我安排了一组图形。(哪些图形的阴影部分能用1/2来表示,这部分内容有平均分的,有不是平均分的,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梯形,有阴影占1/2、2/4、4/8的。在认识1/4后,我也安排了一个阴影部分占4/16的正方形,让学生判断能用1/4表示吗?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通过这部分的练习,学生对1/2、1/4有了很深刻的认识。体现了教授知识的深光度和延展性。

  5、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并茂的板书形式,使整个教学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整个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一目了然,把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全部呈现詥了学生。体现了板书设计的合理性、完整性和科学性。

数学说课稿 篇5

  一、 说教学目标

  1. 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2. 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3 通过学习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探究过程,体会类比数学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及总结概括能。

  基于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可以帮助学生从数量关系的角度更准确、清晰地认识、描述和把握现实世界,体会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本教材的结构和教学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

  基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章的结构和教学内容分析,结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心理特点,

  基于对学情的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 9 章第 2 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而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难点:把不等式中的未知数化为1这一步时,应根据不等式的性质确定不等号的方向是否改变;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是觉得很枯燥,接受新知识会比较困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我采用了复习导入法、演示法、讲解法、类比法。

  三、说学法

  根据七年级学生注意力不太集中,又好动的心理特点我采用了合作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练习法以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四、说教学过程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将新知识化难为易,提高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我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的。

  1、 回顾旧知,提出目标

  首先通过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复习引入课题,体现了数学中常用的类比数学思想,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类比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再让学生通过解1道含有分母的一元一次方程,进而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2 探究新知

  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已有知识的实际现状选择合适的教法和学法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我设计了4道很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让学生观察其共同特点从而很顺利的概括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再让学生举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从而加深对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的理解;再启发学生类比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探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步骤,进一步比较知其联系与区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3 巩固练习

  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解2个一元一次不等式,一个不含分母、不含等号,一个含有分母、含有等号。这样由浅入深的设计让学生更容易注意到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若包括分界点画实心点,若不包括分界点画实心点。

  4、归纳小结 达标检测

  设计一个问题 (议一议):解不等式移项时应注意什么?系数化为1时应注意什么?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应注意什么?是本节课的知识系统化。

  注意:解不等式移项时要变号但不改变不等号的方向;系数化为1时不等式两边同除以或乘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在数轴上表示解集时若包括分界点画实心点,若不包括分界点画空心点。

  5 作业布置

  让学生把教材第126页必做第1题和选做第2题写在课堂作业本上以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知识。

  总之,本节课在教学时我采用的是复习导入法、类比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让学生体会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和创新性。从而让他们通过回顾和练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借助类比思想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深刻体会温故知新的成就感,进而轻松愉快的获得新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数学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我执教的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加法和减法(一)》第68--69页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练习课,其内容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

  二、说目标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教材、学生的知识现状和年龄特点,根据新课程三维目标,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弄清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准确、熟练地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教学难点是:正确、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

  三、说教法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小学计算教学的.规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我创设了设疑诱导法、探索发现法、游戏等方法来进行教学。

  四、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本课,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摆一摆、算一算、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六一快到了,很多小朋友都想了很多的方式来庆祝,有的小朋友想去公园,有的小朋友想用自己攒的零花钱去买玩具呢,我们也和他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玩具店的货架和玩具的标价。)

  (二)、自主探索,提出问题。

  1、仔细看图,提出问题

  师:看货架上都有哪些玩具?你喜欢什么玩具?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后指名回答。)

  课件出示:两个小朋友的对话

  师:货架下的两个小朋友在说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指明生说出题意)

  师: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元呢?(用减法算)

  师:你知道这么列式吗?(师根据生回答板书算式)

  师:大家会算上面的算式吗?先在小组里摆一摆,算一算。

  2、分组操作,形成思维。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3、信息反馈,抽象算法。

  师: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题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师:谁来说一说35-20又是怎样摆出来的呢?

  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算法。

  师: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

  4、小结算法。

  师:你能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吗?

  师:同学们可真棒,我们在计算时一定要看清楚是在个位上去减还是在十位上去减。

  (三)、拓展练习,展翅高飞。

  我设计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握手游戏,旨在复习本课内容,发展学有余力的同学的思维,使之展翅高飞。

  (四)、课堂总结,交流评价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因此,我设计了两道自我评价题:1、你对这节课的表现是2、这节课,你又学会了什么?这两点评价既是对学生本节课所掌握知识进行了解,也是对学生学习情感、学习态度、与人合作精神进行评价,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数学说课稿 篇7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节课是人教版中职数学(必修)8.2.1任意角三角函数的第一课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是本章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对三角内容的整体学习至关重要。同时它又为平面向量、解析几何等内容的学习作必要的准备,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函数这一基本概念。教教学重点: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三角函数的定义2任意角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的符号教学难点:标系下用坐标比值定义的观念的转换以及坐标定义的合理性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学生学习能力

  1.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一些常见的知识和求法。

  2.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部分同学对数学的学习有兴趣和积极性。

  3.在探究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尚有待加强必须在老师一定的指导下才能进行知识目标 1);,1、理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3、会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

  4、体会类比,数形结合的思想。

  能力目标:

  (1)理解并掌握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2)正确理解三角函数是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3)通过对定义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的推导,提高学生分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学习转化的思想,

  (2)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说教法

  温故知新,逐步拓展

  (1)在复习初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的基础上一步一步扩展内容,发展新知识,形成新的概念;

  (2)通过例题讲解分析,逐步引出新知识,完善三角定义

  三说学法

  通过对已经掌握的锐角三角函数推广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定义,引导出三角函数在各个象限内的符号,会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学会从现有的知识探索新的知识,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归纳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总体来说,由旧及新,由易及难, 逐步加强,层层深入由初中的直角三角形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过度到直角坐标系中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再发展到直角坐标系中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给定定义后通过应用定义又逐步发现新知识拓展完善定义。

  1引入: 练习:sin300= cos300= tan300=

  那么3000,300000呢?

  复习提问:初中直角三角形中锐角的正弦余弦正切是怎样定义的?

  由学生回答:

  SinA=对边/斜边

  cosA=对边/斜边

  tanA=对边/斜边

  我们已经学习了锐角三角函数,知道它是以锐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你能用直角坐标系中角的终边上点的坐标来表示锐角三角函数吗?

  2逐步拓展:在高中我们已经建立了直角坐标系,()从直角三角形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

  那么三角函数的定义能否也放到坐标系去研究呢?

  把三角函数的定义发展到用终边上任一点的坐标来表示, 从而锐角三角函数可以使用直角坐标系来定义,自然地,要想定义任意一个角三角函数,便考虑放在直角坐标中进行合理进行定义了

  设a是一个任意角,它的始边与x轴正半轴重合,在终边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a,b),它与原点的距离r=>0,

  表示三角函数;sin=, cos=, tan=,

  (1) 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 sin=,

  (2) x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

  (3) ,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a=,.

  我们将它们统称为三角函数。

  从而得到

  知识归纳一:任意一个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

  提醒学生思考:由于相似比相等,对于确定的角A ,这三个比值的大小和P点在角的终边上的位置无关。

  3例题讲解

  例1已知角A 的终边经过P(2,-3),求角A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此题由学生自己分析独立动手完成)

  知识归纳二:三个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例题变式1, 已知角A 的终边经过P(-2a,-3a)( a不为0),求角A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解答中需要对变量的正负即角所在象限进行讨论, 让学生意识到三角函数值的正负与角所在象限有关,从而导出第三个知识点

  知识归纳三:三角函数值的正负与角所在象限的关系

  由学生推出结论,教师总结符号记忆方法:一全正,二正弦,三两切,四余弦,便于学生记忆

  例题2:已知A在第二象限且 sinA=0.2 求cosA,tanA

  求cosA,tanA

  拓展,如果不限制A的象限呢,可以留作课外探讨

  4随堂练习

  1、若,则在( B )

  A.第一、四象限 B.第一、三象限 C.第一、二象限 D.第二、四象限

  2、角终边上有一点(a,a)则sin= ( B )

  A. B.-或 C.- D.1

  5小结:

  1、 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2、 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3、 会求任意角三角函数值

  6课堂作业P100 1,2,4

  (学生演板,教师讲解)

  课后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

  必作P23 1,2,3 练习B

  五板书设计

  课题引入定义例一例二

  小结

数学说课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数学活动的内容具有生活性,这是指数学教育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这些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也是他们所能理解的,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可以解决人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哪些物体上有数字,这些数字表示什么。例如:房屋上的门牌号码、书上的页码、汽车和汽车站上的数字、日历上的日期等等,它们分别表示着不同的意义。若能通过与幼儿生活实际相联系数学活动,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内容是熟悉的,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是很有用的,并能激发幼儿更加注意,发现周围与数学有关的事务和现象。大班数学活动《设计门牌号码》就是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引导幼儿体验生活中数字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

  1、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学习用数字表示

  2、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3、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重难点分析: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感受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这也是此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通过观看图片、及在生活中观察记录门牌号码,幼儿讨论等形式让幼儿明确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即:前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后面一个数字表示楼层中的第几间房。难点是幼儿尝试给小动物家设计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对门牌号并不陌生,通过幼儿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以故事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激发幼儿那种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意识。

  四、活动准备:

  课前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自己家、姥姥家、奶奶家、哥哥、姐姐等亲属家的门牌号码。为给幼儿以视觉方面的直觉感知,教学挂图一幅,小熊指偶,信封一个。幼儿人手一份的设计门牌号码材料纸、铅笔等。

  五、教学方法:

  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教师以参与者、支持者、引导者出现,恰当的使用教学方法,引领幼儿在已有生活中的序数经验的基础上,运用情景法、迁移法、观察法、比较法、尝试操作法理解门牌号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并为小动物楼房设计门牌号码。

  六、教学过程:

  依据目标结合以上教法、学法。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整个过程以故事情景引领。

  一)、引导幼儿回忆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5分钟)

  小朋友今天王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小熊,看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数字”小熊要考考你们都在哪里见过数字,那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

  (引导幼儿从时钟、电话、汽车站牌、商品标价等多方面感受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1)、了解门牌号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家的门牌号码,门牌号码上的数字可以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家中的地址没有数字会发生什么问题?

  2)、出示挂图,教师再次操作指偶小熊拿着一封信非常着急的在楼房前走来走去。老师边发出“唉声叹气的声音。”小熊今天是怎么了?“噢!原来小熊今天去给小鸭送信却不知道它住在哪里?”引导幼儿讨论分析原因。激发幼儿关心别人、帮助别人的意识。

  二、)、讨论明确门牌号码与楼层、房间位置之间的关系。这一部分是难点(10分钟)

  1)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隔壁邻居家的门牌号码是多少?图片上楼上的和楼下的又是多少?教师随幼儿的讲述记录。

  2)、引导幼儿观察教师记录的门牌号码,如:401、402、503、604等,你知道这些小朋友住在第几层楼、第几间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讨论:小朋友的家401,隔壁是402,为什么前面的数字是4呢?为什么小朋友的家是401,楼上是501,楼下是301为什么后面得数子都是一样呢?

  3)引导幼儿发现门牌号码前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后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楼层中的第几间房,401、501表示的是楼层不一样,位置一样,401、402表示的是楼层一样,位置不一样。

  主要教法:比较法主要学法:观察法、比较法

  三)、尝试给小动物设计门牌号码(8分钟)小熊着急了请小朋友为小动物们设计门牌号码。

  1)、教师出示:作业单,交代设计门牌号码的规则要求。

  要求:看看小动物住在新楼房的那一层?然后为它设计门牌号码。每家的号码不能相同,要让小熊从门牌号码上能看出每只小动物住几楼,谁和谁是隔壁邻居,谁和谁是楼上楼下邻居。

  幼儿为小动物们设计门牌号码,教师对出现问题的幼儿给予帮助。

  主要教法:生活经验的迁移法学法:观察法、比较法、操作法

  四)展示布置设计的门牌号码,互相学习同伴间的各种设计。(3分钟)

  1)、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门牌号码展示在泡沫板上,并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

  2)、观察个别幼儿的作业单,这幢楼房都有哪些门牌号码?它们一样吗?从门牌号码中能看出谁与小狗住在几层楼吗?哪些门牌号码是他的隔壁邻居?哪些门牌号码是他的楼上楼下邻居?小朋友一起告诉小熊小鸭住几楼几房间?小熊非常感谢大家。

  3)、小朋友数字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用处,以后要注意观察发现他表示什么?

  七、教学活动分析:

  这次教育活动我试讲过,通过以上的教法和学法的恰当使用,幼儿通过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观看图片,加之观察比较楼上楼下和楼层间的关系,幼儿能够运用生活中的序数经验为小动物设计门牌号码,体验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

【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说课稿06-26

数学《周长认识》说课稿11-08

小学数学说课稿06-30

小学数学说课稿11-14

初中数学说课稿08-20

聋校数学说课稿06-19

高三数学说课稿09-26

小学数学说课稿:统计07-18

(合集)小学数学说课稿05-15

小学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