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6-23 08:45:37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说课稿 篇1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制造》。

  一、说教材

  《中国制造》是第五单元《商品带你看世界》第三块的内容,从中国商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视角,帮助学生认识中国经济的发展情况,懂得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链上的重要一环,从而唤起学生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中国制造》这一活动主题是在本单元中“商品的故事”、“寻找商标的国籍”基础上从经济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初步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意识。

  二、说学生

  经济对学生来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对国内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全面,不深入,有的受到家长的观念影响也缺乏对我国经济的一种自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生对国内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的影响了解不够,因此而产生的民族自豪感有,但不够强烈。

  三、说设计理念

  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我认为设计时应体现出以下几点:

  1.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课标指出“品德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因此,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通过《中国制造》的学习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唤起内心的民族自豪感,更要引导学生更好地学习,明确自己身为中国的子民,将要为将来国家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努力方向,增强民族责任感。

  2.自主参与,自我提高。课标提出“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在教学中,我将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创设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自由、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引导他们感受中国对世界经济作出的贡献,增强爱国主义热情。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对教材的理解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确定这次活动的目标为:

  1.通过对中国制造业现状的调查了解,感受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2.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3.引导学生学会用两种眼光看待“中国制造”,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心。

  五、说教学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中国经济的民展和腾飞,增强民族自豪感。难点在于引导学生学会客观看待中国制造,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心。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会在教学设计中能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

  1. 课前准备:

  引导学生查阅和收集“中国制造”的名牌商标,寻找相关故事,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找资料等多种方式调查和了解“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世界各地的销售情况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建立跨国公司的情况,让学生在课前就有一种民族自豪的情感体验,为课堂上交流体验作好感情积垫,便于在课上形成认知的共鸣。

  2. 课中引导:

  课堂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如观看影像资料、填写调查表格、阅读小资料、现场采访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认识,感受中国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同时能客观地看待中国制造,增强民族责任感。

  3. 课后延伸:

  为了避免出现课堂里群情激昂,下了课就抛之脑后的现象,我会让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后安排“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或创作自己最喜欢的‘中国制造’产品模型,配上相关的商标和说明”的活动,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课堂体验认知转化为平时生活的一种责任行为。

  六、说教学结构

  基于以上思考,我大体将本节课设计为以下四块:

  (一) 趣闻导入,了解“中国制造”的意思

  (二) 调查交流,感受“中国制造”的意义

  (三) 现场采访,为“中国制造”规划未来

  (四) 小组畅想,我将来的“中国制造”

  七、说教学过程

  (一)趣闻导入,知道“中国制造”

  1.出示商品图片,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商品的共同点:MADE IN CHINA。

  2.出示放大英文语句,指名说说该英文句子的意思,并说说还从哪些地方看到过这句话。

  3.出示生活小趣闻,大概内容:表姐去日本务工,因想念家人,特从日本购买了许多小商品作为小礼物邮寄回国送给亲友,说是日本的东西真是又好又便宜。我欣然前往,发现多是手表、袜子、小玩具之类的小玩意儿,虽国内多见,但毕竟是日本货,感觉很新鲜。可谁知一细看商标,不是“MADE IN JAPAN”。同学们,你来猜猜这些产品是哪个国家制造的?哎,真是中国人到外国去买中国货,你说有趣不有趣!

  (二)调查交流,感受中国制造的产品之多,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之大

  1.简单交流听生活小趣闻后的想法,初步感受中国制造的产品之多。

  2.小组活动,填写调查表格。

  (1)在国外买到的“中国制造”的产品有哪些?

  (2)“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的销售情况怎么样?

  3.全班交流,感受中国制造的产品真得很多。

  4.出示短片:国外用的钻头,每五个中就有一个来自丹阳后巷的飞达集团。看短片后说说感受,为家乡的制造业而自豪。

  5.出示教材上的“小资料”: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外产品利用率中所占的比例等数据。看数据后说感受,为中国的制造业而自豪。

  6.老师小结,情感升华:“MADE IN CHINA”这个标记已经出现在从玩具到家电,乃至大型机械等出口商品上面,“MADE IN CHINA”渐渐让全世界瞩目,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当你看到这句英文出现在我国制造的商品上时,你会怎样念?指名念,全班念。

  (三)现场采访,为“中国制造”出谋划策

  1.现场采访从美国归来的黄校长。黄校长和学生交流,大概内容:我在美国看到很多东西,都是“中国制造”,很是高兴。但是转念一想,虽然表面上看我们生产的服装、拖鞋、小家电遍布国外市场,好像把他们的市场征服了,但细细想来,“中国制造”都是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品,人家买我们的产品不是因为我们的产品多好,而是因为我们的产品便宜,不是人家不会生产,而是嫌利润太低,不愿生产。实际上,“中国制造”的增多只是代表中国生产力的提高。那同学们,你们来讨论讨论,对于我们“中国制造”,有什么办法让这些真正促进中国的强大,成为我们中国的骄傲!

  2.小组讨论,出谋划策。

  3.全班交流,规划“中国制造”的未来

  4.小结:如果能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那才是真正的骄傲呀!

  (四)小组畅想,我将来的“中国制造”

  1.学生是未来的生力军,作为小学生,现在可以做些什么?生交流。

  2.畅想一下:20年后,“中国制造”的哪些产品大受欢迎?小组交流。

  3.奇思妙想话“中国制造”,全班交流。

  (五)课后作业

  利用废弃物设计制作或创作自己最喜欢的‘中国制造’产品模型,配上相关的商标和说明。

  各位评委老师,通过这节课的设计,我希望学生在听、看、说、议的过程中能对我国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能因经济的腾飞而为自己是个中国人而骄傲,同时增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的孩子,能为将来的中国经济的发展做贡献的一种责任意识。

  以上只是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如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画家乡》一文是人教版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写的是孩子们用彩笔画家乡的事。通过五个孩子不同的画,展现出他们各自家乡的美丽,表达了孩子们爱家乡的情感。

  课文第2—6自然段具体描述了涛涛、山山、平平、青青、京京5个孩子所画的家乡。涛涛的家乡在海边,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顷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山山的家乡是山里,那里山峰高,瀑布美,屋前屋后都是高大的树。平平的家乡在平原,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青青的家乡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那里草绿,牛羊多。京京的家乡在城市,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他们的画画出了各自家乡的特点,充分反映了他们对家乡的真挚热爱,进而反衬出祖国各地欣欣向荣的发展。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篇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通俗诗和风景画。画面的图景和描写的语句,很容易与学生的生活和认知达成契合,引起共鸣。因此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当地情况,引导学生读文感悟,并激发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自己的家乡,让爱家乡、赞家乡的情感在课堂中回荡。

  关于教学目标,本课时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教学目标是:

  1、认识“原、本、市”等3个生字。

  2、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1、4两小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两个小节,运用语言,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关于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力求做到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得到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难点在于用模仿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二、 说教法、学法

  1、“以读为本”,加强读书实践。《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这种对话首先是读书实践,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2、推进综合性学习,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沟通,课内课外的紧密结合。

  3、现代心理学认为:人的知识的获得是自主习得的过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承认学生认知基础,他们已经有了一定获得信息的能力、感受语言的能力。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读书感知--读书感悟--读书体情的权力给学生。叶老曾经说: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试着理解、试着揣摩,从而获得知识和情感体验。

  4、本课“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什么样”的口语交际过程,应是在学生间、师生间进行的,教师要给学生交际的空间。可自由选择合作伙伴(因区域不同而定)(因兴趣、想法不同而定)等。其间教师要深入学生,注意学生思维空间的打开,在合作中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交际能力。但此过程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

  教学时间:2课时

  三、说教具准备

  相关生字的卡片、课件

  四、说教学流程

  (一)看图激趣,提示课题

  一堂新授课,导入是至关重要的。所谓“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这个道理。富有情趣的导入,就像与文本间架起了一座沟通心距的桥梁。通过桥梁,学生与文本的心距离近了,正如俗话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上课伊始,我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让他们欣赏自己家乡的景色,让他们感受到美,然后再告诉他们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家乡,让学生大吃一惊,为自己有这样美的家乡感到自豪,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爱。观察了这么美的景色,学生肯定有很多话要说,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让他们看着美丽的家乡发发感叹,说说自己内心的心理话。在此同时,教师教师板书课题《家乡》。

  (二)初步理解,感知课文内容

  1、课件出示课文中五位小朋友,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图上的五位小朋友打招呼。

  (通过打招呼拉近孩子与文本中小朋友的距离,仿佛这些小朋友就在我们身边,同时也使孩子学着礼貌、热情地与人打招呼。)

  2、他们也和你们一样也爱自己的家乡,想画画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完整课题。《画家乡》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有感情的朗读第一自然段。

  3、你们想知道他们的家乡在哪儿吗?课件出示课文的录音及动画,学生欣赏课文内容。

  (通过前面的铺垫,孩子们觉得这五位小朋友就在他们的当中,又通过刚才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问题匣子打开了,通过激发学生的思维与表达,挖掘了学生已知经验,实现学文的自然过渡)。

  4、用“——的家乡在——”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随着学生的回答相应做出板书。

  涛涛 海边

  山山 山里

  平平 平原

  青青 草原

  京京 城市

  学习生字“原、市”两个生字。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一节课十几个字的识字量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我在这儿采用了分散识字的方法,以便使这些学生更容易的记住生字。)

  (三)、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把感知发现的自主学习权力留给学生,从而实现第一个从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读完说说你最喜欢谁的家乡,最想去谁的家乡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

  (打破了自然段的顺序进行教学,按学生喜爱自然段的兴趣所需,体现了尊重学生的选择和关注学生的个性体验。)

  2、以课文第四自然段为例进行教学

  (1)自由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到美了?

  (目的是引导学生由感知走入到感悟语言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语感。)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2、3、4句话,欣赏平原的美景,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在品味中读文,促使学生经历一个深读体验的过程,积累了语言,发展了思维,受到了家乡美的熏陶。)

  (3)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平平是怎样做的呢?学习最后一句话。同时学习生字“奔”。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5)扮演导游,练习说话

  平平的家乡是那么美,老师已经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瞧,有一批游客来到了平平的家乡——平原,平平正在草原上奔跑呢!谁愿意来扮演平平, 做做小导游,向游客们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呢?老师给你的词语用得越多越好。课件出示词语:又平坦又宽广、金黄的、绿油油的、雪白的、一大片一大片、成群、数也数不清、要做出色的导游,我们先得熟悉导游词,小导游们快准备一下吧。

  (在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活动指向既在课内,又在课外,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有效地开发了教学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雪花飘飘》是湖南美术出版社第七册十一课,本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以雪为主题,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活动。巧妙运用生活中常见或者废弃的材料,制作一个富有情趣,制作精美、观赏性强的“雪景玩具”,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雪花和雪景有个感性认识。

  “雪景玩具”是由外部框罩和内部景观两个部分组成的。外部框罩是由半个大号透明饮料瓶和底座、吸管经过切割、穿插的方法组装而成。

  二、说教法

  第一,提问导入新课。通过提问,让学生畅谈雪,使学生进入雪的世界中。

  第二,欣赏认知。展示“雪景玩具”并玩给同学们看,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把学生对冬天雪景的的直观感受转化到实际制作中来。在材料的分析、方法的选择问题上,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性,由教师提供给他们其他的“雪景玩具”近距离观赏、触摸,教师归纳小结,寻求内部微型景观造型的新颖与美观。

  第三,探究创作。学生通过大胆自主表现, 独立制作的方式完成。

  三、说重点

  用泡沫表现雪花,自制一个“雪花飘飘”的玩具。

  四、说难点

  感受冬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雪花飘飘》教学设计

  课业类型:工艺制作课

  学习目标:

  1、用泡沫表现雪花,自制一个“雪花飘飘”的玩具,并了解有关制作原理。

  2、掌握有关制作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动手制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体验创造的乐趣。

  3、感受冬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学习重点:用泡沫表现雪花,自制一个“雪花飘飘”的玩具。 学习难点:感受冬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学习用具:泡沫、特大饮料瓶、剪刀、吸管、纸、胶水、范作以及其它装饰材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是花花园不种它,花儿一开就落下,春夏秋季不见面,寒冬腊月开白花。(学生猜谜)

  1、提问一:哪些成语描写雪花的?(学生回答)

  提问二:你对雪花有哪些印象?(学生交流)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十一课,板书课题:雪花飘飘

  二、欣赏认知

  1、欣赏教师自制的“雪景”玩具。

  教师提醒学生仔细观察玩具并提出观察问题:

  (1)这个玩具由哪几大部分组成?

  (2)每个部分都用了哪些材料?你能用其他材料替代吗?

  (3)这些飘动的“雪花”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4)如果你来制作的话会按什么样的步骤来做?

  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1)玩具主要由底、盖、景三大部分组成。

  (2)底——泡沫板,盖——塑料瓶,景——综合材料。

  (3)“雪花”其实就是泡沫珠,可用摩擦泡沫板的方法得到。

  (4)制作底与盖——制作“雪景”——将底与景组合后将底与盖接好——摩擦出泡沫珠将其从瓶口灌入。

  3、学生轮流吹一吹、玩一玩。

  4、欣赏用各种材料制作出来的玩具中的雪地景色。

  5、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景色,说说它是如何制作的。(重点引导学生说说作者如何巧妙地利用材料。)

  6、学生观察分析自己所带材料,互相说说它们适合制作什么样的景色,并讨论采用什么方法固定在泡沫底板上。

  三、探究创作

  1、作业要求:

  回忆冬天的美景,用大饮料瓶、吸管、泡沫等材料制作一个雪景玩具。吹一吹,让洁白的雪花飞舞起来,开展游戏。

  2、制作步骤|:

  (1)选择一块泡沫切割泡沫底部与瓶底大小相符。

  (2)把大饮料瓶的底部离三分之一处用剪刀剪去。

  (3)在泡沫底部插入吸管,多余的吸管就剪去。

  (4)固定雪景的装饰物(注意要用大头针固定牢),并添加泡沫珠。

  (5)将底部和景物组合后将底盖接好。

  (6)泡沫珠从瓶口灌入。

  3、师生合作制作“雪景”玩具,进行简单示范。

  4、学生独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学生注意安全及教室卫生保洁。 )

  四、交流评价

  1、学生拿着自制的玩具在教室内自由玩耍,边玩边向其他同学展示介绍自己的“雪景”玩具,或者交换玩具玩一玩。

  2、让学生说说对自己的玩具的看法,好的地方或还有待改善之处。说说最喜欢哪个玩具并说出原因。

  五、总结:

  1、提问:你们知道“雪花”是如何飘舞起来的吗?

  2、《雪花飘飘》玩具是靠空气在瓶中流动而形成的,于是带动泡沫珠飘动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

  11、雪 花 飘 飘

  底 泡沫板

  盖 塑料瓶

  《雪花飘飘》教学反思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学生感受美;能使学生热爱学习。如今的美术课不再是以前那样,教师在上面画,学生在下面画;素质教育已进入美术教学,在课堂中以发展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作业过程中,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美术课堂就好像一个乐园,让学生乐在其中。

  《雪花飘飘》是苏教版第七册十一课,本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是以雪为主题,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活动。巧妙运用生活中常见或者废弃的材料,制作一个富有情趣,制作精美、观赏性强的“雪景玩具”,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对雪花和雪景有个感性认识。

  “雪景玩具”是由外部框罩和内部景观两个部分组成的。外部框罩是由半个大号透明饮料瓶和底座、吸管经过切割、穿插的方法组装而成。

  在教学雪花飘飘做法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学生欣赏雪花飘飘的玩具,了解它的结构后,接着让孩子们玩一玩。然后教他们分析制作的步骤,学生对雪花飘飘的玩具,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认真的学习,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得到了答案。当然由教师来讲制作过程,他们也能获得答案。相同的答案,不同的过程,带给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探究精神更是难能可

说课稿 篇4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

  机械波"是高一第五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内容之一,它研究的是质点的振动在连续介质中传播的过程,由于其运动形式相对复杂、形成过程较抽象。因此,是本章的难点内容之一。

  由于理解机械波要用到以前学过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且是对前半部分机械振动的进一步深化和应用,又跟以后学习的电磁振荡、电磁波、光波有许多共同规律及特征,故这部分内容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物理科考试说明,物理教学应包括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因此,本节课教学目标也应该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知识目标

  理解机械波的概念及其产生的过程:明确波传播的是能量、波形和振动形式,而不是质点;理解横波、纵波的概念及波峰、波谷、疏部、密部的定义。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观察、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3.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点:

  (1)重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2)难点: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3)疑点: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时,介质中的质点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向外迁移。

  (4)关键点:建立振动与波的联系。

  4.学情分析及处理对策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运动学的基本知识及质点振动的特点和规律,但尚未涉及波的知识。因此,本节课从研究质点的振动出发,去掌握波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顺利地掌握新知识。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已有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但抽象思维、推理和综合分析的能力较差。因此,本节课通过演示实验和引导分析动态过程,来进一步提高学生这几个方面的能力。

  二、教法

  1、物理实验具有形象、生动、有趣、极易调动学生积极性,化抽象为具体之功效,所以本节课采用实验演示法,增加感性认识(所有仪器:水波演示仪、横波演示仪、纵波演示仪)。

  2、由于波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不易掌握。因此采用计算机模拟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懂得通过观察、推理达到接受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

  四、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环节教学程序展示具体目标
复习旧课(3分钟)

例:使A球摆动,则B、C、D球也会跟着摆动。问:


1、用生动的语言简单描述几种波,如:人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地震为什么会造成危害,在型开幕式上为什么会出现上下起伏的人波等。


1、演示水波、绳子形成波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得出:机械波就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板书:五、波的分类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有机械波就有机械振动;(2)有机械振动就有机械波;(3)没有机械振动就没有机械波;(4)没有机械波就没有机械振动;(5)没有媒质就没有机械波;(6)有媒质就有机械波。


师生共同回答以下问题:


  五、板书设计:


  第七节机械波


  (一)机械波:机械波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二)产生条件
  1、振源
  2、介质
  (三)形成过程:每个质点的振动都会带动周围质点振动,从而使振动在介质中传播开来。
  (四)机械波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力,质点并示随波迁移。
  (五)波的分类
  1、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2、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


  六、附件
  (一)附图:



  (二)附表:振动与波动的区别与联系:






振动波动
区别概念`振动是单质点(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附近往复运动。波动是质点的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单个质点振动,引起介质中相邻质点依次振动,并由近及远地传播出去)。
产生条件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又受到一个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的作用。既要有振源的振动,又要有介质将振动传播出去。

联系振动是波动的成因,波动是振动的传播。波动中每个质点只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未随波迁移,传播的只是振动的形式和能量。

说课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家都在‘说’”。

  一、学情分析

  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人。关注学情就是尊重学生。二年级的孩子喜欢想象,喜欢阅读充满童趣的文学作品。根据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了一组生动有趣的儿童诗作为阅读内容。

  二、教材分析

  这4首儿童诗,从内容上讲,充满童趣。有小动物、植物、自然现象在说话,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表达形式上讲,采用拟人体的手法。诗中“说话”的方式有问答、对话、排队。特点鲜明,易于模仿。

  三、阅读目标

  群文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有力支撑,与课内阅读并称为语文教学的两翼。是真实的,无压力的阅读。没有繁琐的问题和环节的切换。再根据群文阅读同一个议题、多个文本、探索性较强等特点,我把“大家都在‘说’”作为本课的中心议题。让师生可以围绕“谁在说”“说什么”“怎么说”建构内容和形式上的认知。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选文特点和学情,我制定了以下阅读目标:

  1、边读边想象,感受拟人体儿童诗的有趣和优美。

  2、合作探究,发现“说”的不同形式。

  3、边想象边写,模仿创编简单的儿童诗。

  以上目标中,感受儿童诗的有趣和优美,是本课时的重点;模仿创编儿童诗是难点。

  四、阅读过程

  我采用以下四个环节完成阅读目标。

  (一)积累语言,习得方法。

  群文阅读应关注阅读的策略指导和表达形式的探究。因此,我首先出示《蜈蚣》,教授儿童诗的阅读方法——边读边想象。我先让学生自由读后再指名读,看到孩子的笑脸,我相机提问:“你在笑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点拨:边读边想象是阅读儿童师的好方法。其次,分角色朗读这首诗,引导学生发现,蜈蚣本来不会说话,但在这首诗里,跟人一样会说话了,多有趣呀!为后面引导发现儿童诗的写作方式埋下伏笔,为创编做好铺垫。

  紧接着集体阅读《春雨》,让学生巩固方法。先让学生欣赏《春雨》的童声朗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再让学生自由读、老师引读,感受诗歌的优美。然后引导学生想象:还有谁在说什么?以采访的方式与学生交流,并学生的发言悄悄地录下来,当场播放。让学生明白,写诗就是这么简单——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样,积累了语言的同时,又一次为创编做好铺垫。

  接下来,我让学生运用方法,自主阅读《小童话》《海水》。由扶到放,体现了学方法、用方法的理念。让学于生,学生在读中发现“谁在说”“说什么”,在想象中发现“还有谁在说什么”,读进去,想开去,真切地感受到儿童诗的有趣和优美!进一步积累语言,为创编做铺垫。

  (二)合作探究,比对求异。

  “群文阅读需要学生在一组文章中完成比对、求异等思维的练习。”因此,我让学生先独立默读四首小诗,思考:“四首诗说话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再和同桌讨论,在交流中发现对话、问答等不同的说话方式。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发现诗歌表达的方式巧妙。再一次为创编诗歌做好铺垫。

  (三)展开想象,模仿创编。

  二年级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再加上前面两个环节的铺垫,既有语言的积累,又有方法的指导,学生应该可以创编简单的诗歌。放手让孩子创编以前,我出示了一组同龄儿童创作的小诗,激发学生挑战的欲望。再提示孩子,可以采用对话、问答、排队等说话的方式,甚至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来创编。

  (四)推荐阅读,拓展延伸

  群文阅读的意义在于——让学生回到“多读”的本源。因此,我鼓励孩子阅读《雨后天、问银河》等诗集,让阅读从课内走向课外!

  五、板书设计

  本着“体现内容,突出方法”的原则,主板书是一朵美丽的花。每一片花瓣上都有诗中“说话者”的名字,一方面体现了内容层面的“谁在说”,另一方面也隐含着:本组儿童诗“拟人”的表达方法。副板书是阅读策略和表达形式,分别是:边读边想、对话、排队、问答。简约而不简单,清楚明了地体现了本堂课的核心——“谁在说,怎么说”!

  纵观整堂课,始终关注学生的阅读策略的指导和运用,关注语言的积累,注重探究表达的不同形式。学生在轻松、开放的氛围中建构自己的认知,阅读和创编的兴趣也得到了激发!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与诗同行自己动手写诗》。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经过时间的筛选,优秀诗歌已成为超越民族、超越国界、超越时空的不朽经典,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给人们以艺术的享受和熏陶。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课程目标中提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这次综合性学习的主题是“轻叩诗歌的大门”,在本组综合性学习中我将会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通过搜集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朗诵诗歌、写作童诗等活动,进一步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一、说教材

  《与诗同行》是人教版必修教材第六单元“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分成“诗海拾贝”和“与诗同行”两大板块。在此之前,学生在五年级已开展过两次这种集中编排、课内外一体的综合性学习,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综合性学习更有实效。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在诗歌阅读中感受诗歌的趣味。

  2、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之美,体会诗歌的语言表达的形式之美。

  3、指导学生在欣赏别人诗歌的同时,学习诗歌写作。

  4、初步渗透诗歌写作、表达的技巧,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读《致老鼠》、《爸爸的鼾声》,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诗,写诗并不难,激发学生写诗的兴趣。

  2、展示两首诗,对比感受儿童诗的特点,了解写儿童诗的一些方法。

  3、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和这段时间的学习,交流怎样才能把我们对生活的感受转化为美妙的具有诗意的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让学生喜欢阅读诗歌,感受到读诗之乐,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写诗之乐。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诗,生活即诗的美好情感。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感受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二)教学难点

  1、在读他人诗的基础上,让学生们感受到诗歌写作并不难,学习诗歌创作。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培养人的书写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自读感悟法

  利用学生自读教材《致老鼠》《爸爸的鼾声》,感受诗歌的趣味。

  (二)对比欣赏法

  展示两首诗,对比感受儿童诗的特点,了解写儿童诗的一些方法。通过小组交流,朗读补充材料,细细品味,从中受到启发。

  (三)交流探究法

  通过小组交流,学生自己搜集的材料,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怎样才能把我们对生活的感受转化为美妙的具有诗意的语言,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学生自己总结出:巧用比喻、妙用拟人、运用夸张、运用假设、运用排比、运用假设等儿童诗歌的写法。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写诗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读感悟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练习法。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

  首先是导入:“我们在这段时间里阅读了许多诗歌,诗歌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二)讲授新课:(15分钟左右)

  1、让学生自读语文书108页的《致老鼠》、《爸爸的鼾声》。通过这两首诗感受诗歌并不神秘,生活中处处有诗,今天我们就来当小诗人。

  2、展示两首诗,对比欣赏,感受儿童诗的特点。

  3、让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材料,交流怎样才能把我们对生活的感受转化为美妙的具有诗意的语言。

  (三)学生写诗(10分钟)

  最后让学生喜欢哪首诗,就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针对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进行了分层训练,展示了写诗的不同要求,(即温馨提示:1、可以仿照你喜欢的诗,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2、可以续写诗歌。3、诗歌可长可短,注意分行、分节。标点符号可加可不加。)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照顾后进生和培养优生的目的。

  (四)修改诗歌(10分钟左右)

  1、采取学生自己反复朗读修改和小组交流修改,让学生学会合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小组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修改。

  (五)总结(2分钟左右)

  孩子是天生的诗人,同学们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写了这么多美丽动人的诗,用掌声鼓励自己。

  (六)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能体现儿童诗的特点,即一只展翅飞翔的鸿雁承载着:我是小诗人,让梦想放飞。

  七、说小结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了朗读感悟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组织学生自主探究诗歌的写法。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阅读资料,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总结出诗歌的写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

  八、结束语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朗读感悟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悟诗歌的趣味,激发学习兴趣,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写诗的方法,主动地参与到写诗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8篇

2.【精选】说课稿范文合集五篇

3.【精选】说课稿合集5篇

4.【精选】说课稿合集9篇

5.精选说课稿合集4篇

6.【精选】说课稿合集10篇

7.【精选】说课稿模板合集六篇

8.【精选】说课稿模板合集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