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11-18 01:05:54 说课稿 我要投稿

【精品】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精品】小学语文说课稿三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文言文两则》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一篇课文,是学生步入六年级的第一课。课文共包括《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两则故事。

  2、教材简析:《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讲述孔子路遇两个小孩在争论,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双方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法裁决,被两个小孩笑话。故事体现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3、选编本文的目的:在六年级开学伊始就让学生接触这两篇文言文,一是因为它的思想内容好,强调学生在学习时要专心致志,善于观察事物,实事求是。可以让刚进入六年级的学生消除浮躁心理,踏踏实实的学习。二是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解古人的思想情感,并为初中学习文言文打点基础。

  4、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落实点:新课标规定“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中,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解故事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够从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

  过程方法指引点:新课程倡导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是给学生做适当的引导、点拨、鼓励、协助,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悟自得,初步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读通、读懂、读熟成诵、悟理明志。)

  情感态度渗透点:新课标规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所以要让学生通过这两则故事的学习能够从文中体会到做事必须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并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本课既然是一篇文言文,就要让学生明白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在哪儿。它与现代白话文相比,在用词造句上截然不同,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要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从理解课文方面看,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所以要将此点作为难点来突破。

  面对这两个问题,我会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利用课件、板书、简笔画等形式来突破解决。

  二、说教法

  以往的备课都是“备教材”,但是现在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提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行动口号,要求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从单向的传授者转换为互动的合作者;从呆板的经验者转换为教学的创新者。所以教师在“备教材”的同时更要注重“备学生”。

  本课的教学是学生不太解文言文,学生虽对其有很大的新鲜感,但在理解语言上还存在很大的困难,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不退缩,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达到思维的兴奋点是我组织教学的关键。文言文的学习要以读为本,所以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要贯彻到“读”,为此我准备“四读”。

  一读,读通。使学生能读准字音,解决字词障碍。

  二读,读懂。能够解文章大意。

  三读,读细。理解课文重点内容。

  四读,读出味儿。初步感悟课文情感态度价值观。

  其中,读懂和读细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读出语言的味儿,读出故事的味儿就是难点。

  其次因为这两则寓言,故事性很强也很接近孩子们的年龄与生活,孩子们又爱听故事,所以全过程以讲故事,说故事,明道理的形式贯穿始终。

  三、说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的学习。“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那么,作为教师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本文的文言文教学正适合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在讨论中获得新的收获。正如英国剧作家萧伯纳所说的“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得到两种思想”。学生在这种“互换”中得到更多的知识,也体味到更多的学习乐趣。

  四、教学流程

  本节课共分两个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的主要任务是理解内容,初步感悟文章蕴含的哲理;第二课时的任务是品味语言,深刻领悟。升华情感。这里,主要谈一下第一课时的流程安排。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在课堂伊始,我会声情并茂的用文言文讲《矛与盾》的故事,让学生七嘴八舌的说听后的感受,在畅所欲言中进入学习状态,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思维达到兴奋点。并且能够自然导入到文言文的教学当中。

  2、四读教学,学文悟理。

  (1)进行“四读”中的一读,读通。老师范读后师生共同总结出朗读文言文的要点,即速度要慢,停顿得当,读出不同句式的语气。然后学生自读,正字音,把容易读错的字圈出来,反复诵读。然后根据课下注释理解字词。在这里老师可以就学生易犯的错误,或不理解的地方做适当的提醒,如《学弈》中“诲”,应读四声。几个“之”字分别代表什么。《两小儿辩日》中“车盖”是指什么,有多大?这里老师可以采用简笔画或课件出示古车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再如“探汤”是什么意思?老师可以用想象情境找感受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汤”就是热水,“探”就是伸手去摸,“探汤”就是像把手伸进热水里那样烫。老师还可以在这里进行适当的扩展,如文中“汝”是“你”的意思,那么“吾”是“我”的意思,“尔”也是“你”的意思。总之,在这部份的教学当中我学生质疑,学生解疑,教师点拨难点的原则。

  (2)进行“四读”中的二读,读懂。要让学生解文章的大意。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想解决这个部分,老师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学弈》这则故事很好理解,老师可以准备一幅两个学生跟着弈秋学弈的画,让学生用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来描述画的内容。这样这则故事的大意就能基本理解。《两小儿辩日》比较难理解,可以采取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的方式来解决。但是小学生的理解课文能力还不是很强,特别是对于《辩日》这种蕴含科学道理的文言文,在理解上会产生一定的偏差,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例如,老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两个小孩儿究竟在争辩什么?”这时学生的答案就会花样百出,学生可能会回答“他们在争辩太阳是刚出升的时候离人近还是中午的时候大”或者回答“他们在争辩太阳是早晨的时候凉还是中午的时候凉”等等类似这样比较混乱答案,那是因为文中争论太阳离地球远近的问题牵涉到参照物等科学知识,小学生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知识而导致暂时的思维混乱。我会带领学生走进故事,认真分析每一句话,弄懂每一句话的意思,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两个小孩儿是在争论,太阳是早晨离人近还是中午离人近”。

  (3)进行“四读”中的三读,读细。与“二读”相同,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同样可以采取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内讨论,然后汇报交流。我会就一些重点或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行强调,如《学弈》中“思援弓缴而射之”要注意断句“思/援弓缴/而射之”,那么句子的意思就很容易明白。再如《学弈》中“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这句是文章的总结句,揭示文章要阐述的道理,老师要重点强调。再如《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这是一个反问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4)进行“四读”中的最后一读,品读,要求学生能够初步感知文章蕴含的道理。在前面的三个“读”的过程中学生应该对课文非常熟悉,对于文章蕴含的哲理也是呼之欲出。《学弈》的道理很容易理解,我会运用联系生活实际的办法,让学生多发言,说一说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类似的事情,体会出“三心二意”的坏处和“专心致志”的好处。《两小儿辩日》中揭示的道理比较多,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集思广益,教师总结。

  5、拓展延伸

  一课时结束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关于小故事大道理的文章或寓言,如《南辕北辙》、《老妪磨杵》、《囫囵吞枣》等,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会做人的道理。

  6、板书

  文言文两则

  专心致志 善于观察

  说话有理有据 实事求是

  良好的学习品质

  五、总结

  总之,本节课本着“大语文”的观念,紧跟新课标步伐,把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彻始终,教师基本上做到“退出课堂主角,成为幕后执导”的目标。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天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它有如下特点:①浓郁的神话色彩。②可读性强,易于背诵、记忆。③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

  本篇课文安排在初中阶段最后一个文言文阅读单元,而且作为略读课处理,从编者意图及教学目标上看,是希望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学生达到:借助书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文章内容,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及意义,提高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学生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初中语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并且具有基本独立的阅读欣赏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具备了结合课文注解进行阅读,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能力。因此本课的学习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重在指导,给予方法上的点拨。

  【教法学法】

  为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训练主线”原则,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科特点,主要采用启思、点拨式教法,借助多媒体课件,激趣、启思、点拨。分四个版块进行教学。学法则以诵读、发现、体验为主。旨在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全程参与,主动获取知识。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几个方面:

  1.知识目标: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寓意,理解对比、衬托手法及课文以神话结尾的作用。

  2.能力目标:朗读本文注意语气语调,运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情感目标:学习古代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

  1.通过对情节和人物的`分析,体会本则寓言中包含的深刻寓意是学习的重点。

  2.愚公与智叟对待移山问题的观点孰是孰非的理解是难点。

  【教学步骤】

  依据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分为四个版块:

  第一版块: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分钟)

  播放江涛唱的《愚公移山》歌曲导入。

  此设计的目的是:古老的故事加上现代流行的旋律,古今融合。别有一番风味,让学生先被乐曲震撼一下,渲染气氛,再走进文本,激活课堂,先声夺人,使学生顿生兴趣,

  让学生很快走入文本。

  第二版块:整体把握,感知课文。(15分钟)

  1.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做到声音洪亮,有节奏感,尤其要注意语气、停顿。

  关于这一小环节,可通过2个渠道完成:①由学生提出应注意的字词读音、句内停顿及个别语句的语气处理,并朗读,教师点评。②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工具书等一一落实,自疏文意,有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解决。

  2.检查练习,巩固反馈。

  此部分主要让学生做学案中的基础练习,教师巡视,后评讲,重点给予学法指导。如翻译文句的方法:换、留、删、调、补这几个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3.再读课文,复述故事,联系语境,突破难点。

  学生再读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力求生动。此部分分为2个小环节:①先在小组内讲述。②学生小组讲述后,推荐优秀者在全班交流。

  此版块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渔。让学生学有所得,得之有法,让学生拿到一把开启文言文之锁的钥匙,使之能自由地阅读文言文,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第三版块:合作讨论,探究质疑。(26分钟)

  此版块共设置了四个问题,如下:

  1.愚公移山遇到的不利条件与有利条件分别是什么?

  2.文章的主人公是愚公,为什么要写智叟?

  3.故事结尾写神仙把这两座大山背走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4.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愚公精神有没有过时?

  这四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下面具体谈谈问题的展开。

  第一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研读课文1。3段,了解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教学流程是先将学生分为男女两大组,男生找不利条件的语句,女生找有利条件的语句,并以读代答,进一步作口头翻译,教师适当点拨,并择要板书,可用多媒体逐一显示(板书内容详见最后的板书设计)。在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学生可能对愚公其妻和智叟就移山这件事都提出疑问会混为一谈,认为都是移山的不利条件。对此,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读课文,读出两个疑问句不同的语气以及他们的话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明确:愚公之妻的话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带有关心的语气;智叟的话是从旁观者的角度说的,带有责难、讥笑和轻蔑的语气。他们的话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愚公之妻的话引起大家对运土石地点的讨论,促使大家立即行动起来;智叟的话引起愚公的反驳,并在反驳中阐明了人力无穷尽的观点。由此过渡到神话结尾,这才显得自然合理。 第二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领会本文运用衬托和对比的写作特色。教学形式可采用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

  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

  第三个问题的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本文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尾的含义。它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方式是采用比较的方式,教师把结尾改为:“愚公子子孙孙挖山不止,挖啊挖啊,终于把两座山挖掉了。”再将它与课文的结尾作对比,让学生比较优劣,充分发表意见。通过比较,明确课文的结尾好,好在两个方面:一是词语运用生动,山神“惧”,上帝“感”,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惧”、“感”、“负”三字,表现出愚公移山的壮举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二是富有神话色彩,当时科学不发达,在与自然的斗争中,人们往往“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

  第四个问题的设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寓意,并正确评价愚公精神,这是学生感悟形象的重要环节,也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之一。突破难点采用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就“愚公移山是一时感情冲动吗?现在提这种精神过时吗?”各抒己见,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都要给予鼓励,当然最终要明确:愚公精神并未过时。愚公知道人力是可以战胜自然,并决定将这个道理付诸实践,且不怕困难,挖山不止;相反,如果绕山丽行或干脆搬家则是害怕困难、停滞不前的观点。而人世间无处不存在着艰难和险阻,那是人们不可能时时、事事回避的。愚公的决心和精神,代表了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愿望,现在我们仍需要这样的精神。

  (学生互动交流后启发,能使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走进现实生活。发掘文本的最大价值。让学生在情感认知上达到实质性的飞跃。这一环节可激活课堂,使文本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勾连,形成活泼热烈的辩论局面,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拓展视野活跃了思维。进一步感悟到愚公精神的可贵及现实意义,培养自己顽强的毅力。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从课本走出课外,从关注书本到联系生活。培养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第四版块:拓展延伸,能力训练。

  学生交流结束后,要求学生将观点整理成文,写一篇小作文,题为《小议愚公精神》或《也谈愚公精神》。

小学语文说课稿 篇3

  【说教材】

  《在家里》是人教版第一册识字1第3课的内容。本课有一幅画,一组有关家庭陈设和用品的词语和一篇课文。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写字。

  【说教学目标】

  本课目标:

  1、认识14个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做个尊敬长辈的好孩子。

  本课时的目标:

  1、认识前面词语中的8个生字。

  2、会用“圆圆的家里有……”来说话。

  3、会写“上”“下”两个生字。

  【说教学理念】

  德国有一位学者有这样一个精辟的比喻:将15克盐放在你面前,无论如何你都难以下咽,但将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的汤中,你在享用佳肴的同时早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

  因此我想教育的境界,莫过于盐入汤中。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被吸收;同样知识也需要渗入到课堂的每个环节中。尤其在一年级的起始阶段,认字更是一个重要内容,必须溶解在课堂中的每一步。

  【说教学、学法】

  1、创设情境,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在本课中句型“圆家里有……”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耐性较差的特点,在本课设计了“开火车”、“走迷宫”等游戏吸引学生,学生学得轻松、自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对话。而课始激情能否激发是一堂课成败的关键。一个开头看似微不足道,可也要精心琢磨。每个学生的每一分钟都需要“营养”,为师的必须悉心“浇灌”。

  我在一开始就跟学生进行谈话,先将自己的喜悦带给学生,同时邀请学生一起分享快乐,一年级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大家都为能与老师共同分享喜悦而激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堂,溶入到学习的环境当中。利用第一步营造的兴奋状态进入到学习中,这应该说是对识字这碗汤的期待。

  二、利用情境识记生字。

  拨动课堂琴弦的往往是在课中,一堂课的精彩之处莫过于吹皱一池春水,使之流动起来,活泼起来。我们课堂的气氛就如同这池春水,如何使之流动,使之活泼起来,为师的不免要使出一些“伎俩”!

  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是创设了一个字物的搭配情境。先让学生看图来说说圆圆的家里有哪些东西,说的时候还不能随便说,必须用上句型:“圆圆的家里有……”。在说的过程中肯定会提到“沙发”、报纸”、“台灯”等物品,这时可以借助实物识记生字,找准物品,把抽象的文字和具体的实物联系起来,学生感兴趣,同时也容易记住,自然、轻松。这个环节可以说是对识字这碗汤的浅尝。

  接着再让生字走出圆圆的家门,借助拼音,采用“小组读”、 “自由读”、“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以正音,确保面向全体学生。最后将课件中的拼音去掉再进行认读生字,就是在这样一个平凡的情境中,用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来鼓励学生,催发课堂的'生命。这个环节就是对认字这碗汤的享用。

  三、游戏巩固生字。

  如果说,一节课是老师与学生双边活动的桥梁的话,那么老师对学生课后和教学巩固就是这座桥梁的基石。抓住课终时机,渗透识字方法,培养他们主动识字的举和愿望。

  一节课40分钟,一年级的孩子往往注意力没那么长时间,那么是让时间就在嘈杂声中结束吗?回答当然是不!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向这有限要效率。这时游戏是个好方法,如“送信”。当老师将一个个信箱往黑板一摆,学生会显得特别兴奋,这时可以先让学生认读信箱上的拼音,然后请学生当邮递员送生字信件送到相应的信箱里,既复习到之前学习过的拼音,又是对生字的巩固。

  四、指导书写。

  这个环节是生字的书写。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书空,再落笔书写,再评,互相促进。

  五、课外拓展。

  在本环节中借助课文内容,结合实际环境,建议学生在父母的帮助下做一些词语卡片,贴在物品上,如“冰箱”就贴在冰箱上等。让学生自己创造识字环境,认识更多的生字。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说课稿07-01

小学语文说课稿10-15

小学语文《比尾巴》说课稿01-06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9-12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08-11

《称赞》小学语文说课稿09-15

小学语文《春雨色彩》说课稿10-23

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08-06

小学语文去年的树说课稿10-15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