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幼儿园中班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中班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正确判断9以内的数量,是中班下学期的内容,本活动要求幼儿对9以内的数量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并正确说出总数,幼儿4--5岁,对数概念已有一定的认识,让幼儿手口致的点数,可为幼儿在今后的学习数学方便打好基础,因此,我把这个活动内容定为:
1、认知目标通过故事、观察、操作,使幼儿正确判断9以内的'数量,并初步感知相邻数。
2、思维拓展目标通过活动判断9以内的数量,体验数学的乐趣。
重难点:能按数量与数字匹配。
二、说准备
为了这个教学活动的兴趣性、直观性及操作性,我准备了动物卡片,小鸟卡片,房子卡片,花朵,种子,铅笔等。
三、说教学方法
这个活动,对象是中班幼儿,我们班幼儿年龄偏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坐不住、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些特点,我采取愉快式教学法,以情景及故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幼儿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说课程设计
课堂教学是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的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了4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1、讲故事引起兴趣,在这个环节中,利用幼儿爱听、爱看的特点,我用故事《春姑娘来了》来吸引幼儿注意力。
2、指导观察,判断数量。在这个环节中,我利用卡片,让幼儿说说图中有什么不同,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3、运用故事转折,挑起矛盾,引出相邻数。
4、运用操作,加深幼儿对数量的认识、判断,几数量与数字匹配。从而进一步巩固这节课的内容,培养幼儿动手的能力次活动通过这4个教学环节,既遵循了概念数学规律,又符合幼儿认知的特点,指导幼儿观察、操作、获取新知,同时注重培养幼儿思维和各项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在这个活动中,我整合了语言、常识、计算等领域,是一节完整的数学活动。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次活动是省编教材中班上册主题四《神奇的翅膀》中的内容。幼儿通过前面主题活动的学习,感知了“翅膀”的神奇,从而萌发出一种羡慕之感,幼儿也幻想着有一双神奇的翅膀自由地飞翔,而这首诗歌就恰巧诉说了幼儿的心声。《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诗歌内容充满了幻想色彩,帮助幼儿从高处飞翔的视角去看周围的世界,拟人化的语言风格和重复性的句式结构,给幼儿清楚的记忆和想象的线索,便于幼儿理解和感受,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点目标:(1)通过活动,感受诗歌中“如果我能飞”的意境,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2)引导幼儿按照诗歌的句式进行仿编,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
活动重点:
是理解和掌握诗歌内容。活动难点:是按照诗歌的句式学习仿编。
活动准备:
(1)小天使飞翔的动画课件(2)与诗歌内容相符的图片(3)提供幼儿每人一张场景的图片。
二、说教法
1、视听结合法:为了刺激幼儿的视觉器官,在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探索性强的小图片和形象可爱、色彩鲜艳的大图片。在示范朗诵时,配上了优美的音乐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充分刺激了幼儿的听觉器官,使幼儿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
2、分段跟诵法:这首诗歌描写了三个不同的场景,完整教学不利于幼儿的记忆,分句又会破坏诗歌的完整性,因此选用分段跟诵法。在每一段朗诵前按诗歌句式设计提问,使幼儿熟悉理解记忆诗歌中的语句,然后带领幼儿分段进行朗诵。
3、探索仿编法:教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探索仿编句式的规律,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的学习,突破活动的难点。
三、说学法
1、引导幼儿注意倾听,大胆表述。幼儿学习语言主要是通过倾听这一途径。在示范朗诵前我有意设计提问,让幼儿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认真倾听。教师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诵,刺激了幼儿的各种感官,激发了幼儿想说的愿望。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内容及其地位:
歌贴近幼儿的生活,易于理解,而且儿歌的前三句的格式为重复格式,有利于幼儿进行创编活动。同时这首儿歌的内容符合我们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现有水平,接近中班幼儿现阶段的最近发展区,可以发展我们班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组织能力和大胆创编儿歌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和社会教育。
(1)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喜欢说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创编儿歌内容。
(2)能力目标:知道自己长大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情感目标:通过创编儿歌让幼儿体验创编的快乐与获得成功的喜悦。
2、重点难点重点:在这里,我将理解儿歌的内容,设计为本次活动的重点难点:是创编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请家长帮助收集幼儿小时候的用品,照片等。在发现区布置“我小时候”的展览,展览的内容为幼儿小时候的照片,物品,身高体重增长图以及小班的美术作品等。幼儿用书挂图《别说我小》一副。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要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活动,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探究”的师生互动,因此,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直观法:以多媒体课件直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使活动生动活泼。
2、采用提问法:在活动中适当的提出问题,有助于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
3、交流讨论法:皮亚杰指出:儿童是具有主动性的,他的活泼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通过直观法让幼儿交流讨论是个很好的时机。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他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我就引导幼儿扮演故事中独自在家的孩子,共同体验合作的快乐,我在幼儿旁边理由孩子在表演过程中理解的进行表演,和表演以后进行表扬。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直观法:让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表演直接获得印象讨论谈话法:是让幼儿在讨论谈话的过程中说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充分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2、游戏体验法: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的的活动,人们的`记忆效果会明显提高,采用游戏体验法是让幼儿加深理解所学的知识。
我在活动过程中共设计了三大环节:
1、第一大环节,让幼儿学习儿歌,并理解儿歌的内容;
2、第二大环节,谈话“我会做的事”;
3、第三大环节,创编儿歌。我将这三大环节灵活的贯穿于整个活动过程中。
现在我就先说一说第一大环节: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这一环节共设计了三个步骤:
1、活动开始,我以木偶引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教师用好听的声音有感情的朗诵儿歌,让幼儿听一听木偶在家是怎么做的。
2、提问:你们都听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小姑娘都帮谁做事情了?帮他们都做了那些事情?这里我用提问的方法,一方面,是帮助幼儿回顾儿歌的内容,另一方面,让幼儿用“我会XXX”的句式表述,为后面的创编教学难点作为前期的经验准备。
3、请幼儿跟木偶一起朗诵儿歌,这主要是为了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句式、结构的理解,使我的教学重点得以解决。
接下来我就说一说第二大环节:谈话:“我会做的事”,这一环节我共设计了两个步骤:
1、通过谈话,引导幼儿讨论,使幼儿知道自己长大了,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让幼儿学会用“我会我会XXX”的句式。
2、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当自己在家时,家里的大人会说你小吗?为什么?你承认吗?你能帮他们做什么?”鼓励幼儿积极的回忆自己的经历,当幼儿提到相关事情时,教师可以将图片贴在黑板上或出示劳动工具,以增强孩子们对自己所做事情的理解和认识。
在这一大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孩子们讲话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在幼儿自由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把儿歌内容迁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中,同时,我会适时出示图片和常用工具,自然地过渡到教学的第三大环节,创编儿歌。
接下来就是第三大环节:创编儿歌。
我引导幼儿用分部创编儿歌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
首先,引导幼儿将自己做过的事情创编到儿歌当中,前面部分不变,只创编后一部分,让幼儿学会用句式“妈妈你别说我小,我会XX“创编。其次,当幼儿把后半部分编好后,继续创编前半部分,让幼儿学会用句式“XX你别说我小,我会xx”创编。再次,在创编的过程中,我会将小图片提供给他们,帮助幼儿记录儿歌创编。最后,鼓励幼儿把创编的儿歌在集体面前进行朗诵。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取得成功时,为幼儿提供展示和感受成功的机会。
幼儿语言的发展是个循序渐渐的培养过程,为此,我鼓励幼儿将自己创编的儿歌说给爸爸妈妈等人听,并且和幼儿一起将幼儿自己创编的儿歌图片贴好,装订成册,投放到图书区,供其他幼儿欣赏、交流,作为活动延伸。
活动特色:本次活动中,我在中班已有实际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用讨论问题和分步骤的方法,帮助引导幼儿进行创编儿歌的内容,并在创编的过程中,为幼儿提供相应的图片和劳动工具支持幼儿创编。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4
众所周知“好的习惯将终身受益。”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之中都要加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以课堂这一主阵地,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形成师生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使幼儿在活动中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养成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在平时的日常活动中,常发现孩子们总能三三两两的结伴活动;游戏时,也能友好地进行交流;操作活动时,不为了一些教玩具而争抢不已。为了能更好地使幼儿学会谦让,培养合作精神和自信心。我设计了这节课,意达到如下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多种水果的特点。
2、尝试制作水果拼盘,体验活动乐趣。
3、在操作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活动准备:
1、水果拼盘若干个,各种水果,盘子,牙签,水果刀,毛巾,桌布。
2、布置水果拼盘的图片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
在本次教学中我着重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创设谈话情景,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曾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本课中,教师从幼儿的生活体验出发,以幼儿熟悉的生活体验提出引发性的问题:“客人老师到我们班级来做客,我们怎么招待他们?”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既能让幼儿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活动中,又能巩固幼儿友好待人接物的良好品德,同时很自然地导入,引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
在本次教学中,我设计了谈话、观察、制作、品尝4个统领本课的环节。
(1)在观察这一环节中,我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感知水果的特点,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并具有初步自信心,激发他们制作的愿望。符合《新纲要》中提到,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材料,使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体验发现的乐趣。
(2)在制作这一环节中,我先请幼儿通过讨论:“你最喜欢哪个水果拼盘,为什么?”充分感知水果拼盘的特点。讨论中幼儿将自己的看法很自然的讲述出来,从而增加了他们表现的自信。然后让幼儿自己来品尝美味的水果拼盘。通过味觉的刺激,更能激发制作的强烈欲望,同时也让幼儿体会到谦让的快乐。最后是让幼儿通过商量——分工——合作,共同制作一个水果拼盘。在这里通过丰富的水果实物及合作制作情节的设计,让幼儿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兴趣和自信心。活动中通过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符合《新纲要》中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幼儿进行交流,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体现出现代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不光能干,还要会说,会思维。
(3)在品尝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向客人老师介绍,请客人老师品尝。进一步巩固幼儿谦让习惯的养成。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也就在成功的喜悦中得到提升。我力求做到首尾呼应。整个活动以作客贯穿始终,让幼儿在“玩中学”“做中练”“学练中玩”,将活动推向高潮。
三、提供有序活动,培养幼儿的文明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老师准备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可由于幼儿年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仍然我行我素,还有少数的幼儿出现捣乱的现象。为了使幼儿能认真的学习,这就需要老师把活动组织得有序有趣,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文明习惯。在教学中,我先以谈话引出,以观察为铺垫,以品尝为手段,让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合作,共同制作水果拼盘。力求使幼儿增进谦让品质、自信心和合作精神,切实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尤其在观察和品尝这两个环节中,不仅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更主要的是培养了他们谦让的良好品质。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参与活动。我事先精心准备了水果拼盘的图片展,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还准备了大量的水果和水果拼盘,让幼儿有美的享受,从而激发他们制作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明,每一次精心准备的活动,都是培养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一条有效途径。
让我们在每一次精心准备的活动中,扬起孩子自信的风帆,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地成长。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耳朵上的绿星
说活动教材
《耳朵上的绿星》是一篇充满温情的童话故事。小松鼠想去参加森林音乐会,但它不愿伤害小草与玫瑰花,这种美好纯洁的心灵与没打扮就去参加音乐会的伤感共同构成了一种略带忧伤的温情,让读者不由自主地为小松鼠着急。庆幸的是两只可爱的萤火虫知道了这件事,他们为了报答小松鼠的善良和好心就悄悄地停在了小松鼠的耳朵上装扮了她,让大家彻悟――美好的东西必定有美好的结局。
之所以选择其作为教学内容,是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童话抒情故事,它还有着引人人胜的情节和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善良可爱的小松鼠、柔弱美丽的玫瑰花和小草、知恩图报的萤火虫,作者赋予了他们鲜明的个性特征,符合幼儿的欣赏特点,容易激发幼儿的欣赏兴趣,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同时,在该童话故事中还蕴涵着多领域的价值.体现了活动的`多元和整合。(具体见下图)
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基本点是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而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包括目标定位要为幼儿终身的、可持续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位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等等。本次活动以这一理念为指导,制定活动的目标如下:
(1)通过理解故事情节、内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情。
(2)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欲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故事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作者的情怀,通过形象和情景的描绘表现出来。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交融,这就是意境美。而这种优美的意境是由语言的彩线编织而成的,文学作品之美,离不开语言之美。可见,意境美和语言美是故事欣赏的两个重要内容。因此,活动的重点目标定位在“通过理解故事情节、内容,感受作品的意境美和语言美,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情”。对于现今的独生子女,帮助别人这一美德离他们越来越远,运用多种形式让幼儿“懂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美好的事情”定位为本次活动的难点。难点的解决并非通过说教来解决,是在理解故事、表演故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作品所传达出的美好意境,从而产生帮助别人的美好情感。
说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场景设置(大森林、美丽的小草和玫瑰花)。
2.关于童话《耳朵上的绿星》的FLASH多媒体课件。
3.故事形象的胸饰。
说话动过程说活动特色
1.注重幼儿的情感激发和迁移,使主题得到拓展和升华。该篇故事始终以情感线索相连,随着情节的发展,孩子的情绪也在不停地发生着变化,从安静平缓到伤感,再到感动和喜悦。幼儿如果能一步步体会这种情感的变化,也就理解了童话的内容和意境。因此,本次活动没有把活动的重点放在词语和句子的学习上,而是通过配乐、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诵、多媒体课件的渲染、孩子的模仿表演等手段让幼儿体会各种角色的心境,引发幼儿的内在情感。同时通过情感的迁移:“你会去帮助谁?怎么帮助他?”达到主题的深化。
2.注重氛围的营造,引领幼儿来到故事情境中。环境赋予人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幼儿的联想能力、进人情境的能力又是很强的。该篇童话故事具有特定的情境,故事发生在一个大森林里,那里有美丽的小草和玫瑰花……如果让幼儿置身于这样一种环境.就能让他们更快地进人作品意境,身临其境、亲身感受。为此,本次活动营造了这样一个怡人的氛围,孩子们坐在其中欣赏,与作品情境相吻合,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3.尊重幼儿,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在本活动中努力体现这一点。从座位的摆放、幼儿自选角色、师生共同合作表演、鼓励幼儿自己评价乃至教师与幼儿身体、目光间的交流都有意识地贯彻这一理念,从而使孩子在学习中专注倾听、动情对话、合理而丰富地想像、积极而主动地学习。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秋天的水果
今天选择说课的主题内容为《天气凉了》。我的教育对象是小班小朋友。小班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在学习过程中要着重于感知事物的明显特征,并尽量与他们自身有着较强体验的日常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因此,为小班安排的活动内容更需易贴近幼儿的生活。我在“天气凉了”这个大主题的背景下,选择了“秋天的水果”这个小主题。
大家都知道,秋天是各种水果收获的季节,秋天的水果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不仅有不同的名称,还有形状的不同,颜色的不同,味道的不同等。对于小班的幼儿,他们的认识是具体的,只能根据外部的特征来区别事物,水果中的不同最直观的是外形,幼儿对此已有了一定的经验认识,但水果中除了外部的不同,它的内部也藏有许多的教育契机。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养成爱动手动脑的习惯。
2、能运用多种感观感知苹果、桔子的特征。
3、乐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活动流程:
第一环节:观察苹果、桔子。
第二环节:游戏“摸水果”。(巩固对苹果、桔子的认识。)
第三环节:品尝苹果、桔子。
第一环节,“观察苹果、桔子”。
小班的孩子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在整节课的开始部分,我就充分利用孩子的这段有意注意时间,让幼儿观察苹果与桔子有那些方面的不同,这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环节。我要鼓励幼儿去观察,去发现这两样水果的不同,并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开始时,教师与幼儿围坐在大桌子旁,告诉幼儿:秋天到了,水果丰收了。这里都有哪些水果呢?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让幼儿找一找苹果与桔子的不同,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找到的?苹果是圆形的,桔子也是圆圆的;苹果是红色的,桔子是黄色的。
小班小朋友他们最初表达的一定是他们直观看到情形,多数以单词的表达形式出现,如圆圆的,红红的,等等。这是老师的作用除了帮助孩子表达清楚,还可以通过顺口溜的形式,把形状与孩子生活中某些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如:“苹果苹果红红的,桔子桔子黄黄的”等等。同时,为了让幼儿进一步观察苹果与桔子的不同,可以用刀子将苹果和桔子切开后进行比较。
第二环节为游戏“摸水果”。小班的孩子们好动、好玩,对学习的认识很大的程度依赖于行动。“摸水果”的游戏,就能满足孩子们好动的天性,在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学习的快乐。此环节,我将水果装于一只布袋中,让幼儿蒙住眼睛后伸进一只手进行摸索,并回答摸到了什么水果,然后拿出来进行验证,看回答得是否正确。
这一环节的重点是强调营造一个愉快、欢乐、无拘无束的游戏气氛,让孩子们充分体验到游戏的快乐,让孩子们有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第三环节为“品尝苹果、桔子”。经过以上一段时间对苹果与桔子进行比较,幼儿的神情应得到一定的放松,这时让幼儿品尝苹果与桔子,比较一下它们的味道有什么不同,如“苹果是甜甜的,还有点酸酸的;桔子不仅甜甜的,而且水份还多多的。”
整个活动是围绕着水果展开的,以充分展现孩子们自主的表达,并在愉快、轻松的游戏中学习、感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激发幼儿喜爱吃水果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幼儿是主体。我会关注每一个孩子在活动中的情况,并帮助胆小的孩子能大胆地去游戏,去表现;也要保护敢说敢做的孩子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并给予肯定;还要注意那些一般不起眼的孩子,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不同能力层次的孩子得到发展,其次,活动结束时还要鼓励幼儿们多吃水果,这样才能使我们孩子们的身体长得棒棒的。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语言活动《微笑》
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故事《微笑》。
新《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同时,新的省编教材中,在各主题活动的设计上也为教师提供了根据幼儿情况自由生成的空间,幼儿教师要不断尝试将新的题材,新的内容引入课堂,以新角度、新形势、新方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善于站在幼儿的角度上设计教学,驽驾教学,水到渠成的实现教学方面的突破。省编幼儿园中班教材中第五主题《我的朋友》的总目标为:初步了解并体验人与人,人与整个环境和解相处的快乐感觉,学习并尝试与他人交往的方式,促进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所设活动有:好朋友画像、换名片、哭哭脸和笑笑脸等,多为实践,操作活动,而作为幼儿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故事教学的内容却很少,所以在进行本主题活动内容的基础上我生成本次故事教育活动。
第一部分:说教材分析
一 说教材内容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富有浓郁幻想的虚构故事。它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绘的有思想、有感情,能像人一样说话,富有生命力,并编制生动的情节来反映生活。童话的语言通俗易懂,情节简单,符合幼儿的心理状态和认识水平,富有教育意义,易于幼儿接受。《微笑》是一篇充满浓郁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它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小蜗牛用微笑的方式给大家带来快乐,从而自己也快乐起来的经过描写的形象逼真。让幼儿充分感受到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会到为朋友做事的快乐。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班幼儿语言发展的实际水平、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及本主题的总目标,确定本活动的目标为:
情感目标:使幼儿懂得只要有爱心,不管能力大小都可以帮助别人并愿意给别人带去快乐。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欣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受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知识目标: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的名称、角色和故事的主要情节。
确定本次活动的依据有以下几点:1 根据中班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4至5岁的幼儿理解能力还很肤浅,注意力往往受兴趣的影响和支配,有意注意初步得到发展,所以需要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恰当、巧妙地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2 现在绝大多数幼儿都是独生子女,缺乏一定的爱心,不懂得去关心别人,不知该如何去关心别人.向幼儿进行这样的情感教育和思品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3 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及《纲要》、《规程》,幼儿课程目标的宗旨在于提高幼儿素质,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各种艺术作品,关注人类道德行为美。本故事通过使幼儿懂得“微笑”的真正含义,来感染幼儿,美化幼儿的行为。《新纲要》在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由此制定了情感、能力、认知三方面的教学目标。
三 说重点 难点
重点:使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及内容,了解故事的含义。
难点:能主动帮助别人,愿意给别人带来快乐。
制定重难点的依据是:我班幼儿在情感及认知方面的特点,即中班幼儿理解水平有限,对理解隐含在故事中的寓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让幼儿充分感受小蜗牛的助人之心和与朋友的友爱之情,体验为朋友做事的快乐尤为重要。
四 说教学准备
1 自制多媒体课件:符合故事情节发展,动画形象生动有趣,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注意力。
2 空白圆形卡片、彩笔,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加深对故事含义的理解。
第二部分:说教法、学法
本次教学活动以遵循“三个原则” ,做到“两个注意”,体现“一个整合”的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
“三个原则”:一是“教师主导、幼儿主体,以问题的引导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二是“教师在前、幼儿在后”的教学原则,既当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过程时,教师要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行为是怎样产生的,并在尊重幼儿认识过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施加影响。三是“同时进行原则”,即在教学活动中,要同时顾及兴趣,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既有明确的重点,又相互渗透。
“两个注意”: 一是设置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情境。既要把各教学环节与教学要求设置成问题情境展示给幼儿,这样容易使幼儿被问题情境吸引而主动投入学习。二是注意根据幼儿的认知规律和情感发展规律,把教学目标的要求分解成若干细小的层次,分散到各个具体的活动中,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使教学重点得以巩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
“一个整合”:《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过程体现整合性,对多元智能的发展提供保证。
一 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采用了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讲述法和提问法。
1 直观演示法: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进行表演示范,引导幼儿理解作品内容。活动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整个故事制作成形象直观的动画,既可以完整欣赏,又能分段播放,通过观赏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 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述,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共识,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帮助幼儿树立简单的是非观念达到教育目的。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我注意控制语速、音量的快慢、大小和抑扬顿挫的变化,采用不同的音色来讲述不同事物的对话,从而较好的表达作品的感情.如:小蜗牛给大家微笑,我就用表扬鼓励的口吻说:小蜗牛,你真了不起!激发幼儿为别人服务的愿望.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事物的形象特点,并能较好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为提高教学效果和突破重、难点做准备。
3 讨论法:是指让幼儿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互相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答案的方法。在活动中,我将讨论法结合在讲述故事过程中。如:请小朋友而共同讨论:小蜗牛为什么不快乐?
4 提问法: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事物,要求幼儿再现已掌握的知识,启发幼儿积极思维的手段。提问在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主要运用了解释性提问(如:小蜗牛为什么会给大家送信?)、假设性提问(如: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们会怎么做呢?)等等。在提问问题时,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比较容易的问题可让水平比较差的幼儿回答,需要幼儿描述的问题就请能力较强的幼儿回答,像总结、归纳性的问题请能力最强的幼儿来回答,使每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 说学法指导
本次活动,主要采用欣赏法、发现法、讲述法。
1、欣赏法:引导幼儿学会理解作品内涵,鉴别作品的美及分析评价文学作品,使幼儿获得美的享受,唤起美的情感,陶冶美的情操。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生动形象的讲述,引导幼儿来体验帮助别人的那种心情,感受作品的语言美,从而突破难点。
2、发现法:教师提供适于幼儿进行发现活动的教材,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尝试过程,发现知识。在活动中,请幼儿回忆、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对话,通过提问和幼儿讨论,引导幼儿自己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讲述法:主要教会幼儿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恰当地说明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在活动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讲述的空间,启发幼儿用宏亮的声音、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且注意为每名幼儿创设讲述的机会。
第三部分: 说教学程序
整个活动分为三大部分, 活动流程图简单明了地概括了整个活动,使大家一目了然,明白设计意图,下面将其详细说明一下:
一 导入部分:激发学习兴趣,引出故事主题
出示两个表情(微笑、哭泣)的图片,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喜欢看哪一个表情?为什么?我在此环节注意引导幼儿回忆原有的生活经验,并组织幼儿分组进行讨论,为下一步的教学的开展进行铺垫。突出活动的教学重点,引起兴趣,引出主题。
二 展开部分: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1、教师有感情地讲故事,不出示任何教具,依据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还不稳定的特点,为了避免分散幼儿注意力,影响幼儿对故事内容的感知,所以,只运用丰富的表情、优美的背景音乐来表现故事,讲完后,提问简单的问题:(1)故事的名称;(2)有那些角色;(3)小蜗牛做了一件什么事?
2、分段播放课件,幼儿欣赏。教师分别提问:(1)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好朋友。看看小动物们在为自己的朋友们做什么?(小鸟为朋友唱歌、小猴为朋友摘香蕉、小鸭为朋友送信(2)朋友感到怎样?(很感动、很高兴)(3)看看小蜗牛怎么了?(不开心)猜猜它为什么不高兴?(放录音:小蜗牛不开心的原因)(4)帮小蜗牛想个办法,想想它还能为朋友做什么?(预报天气,讲故事,画画 )(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充分想象并讲述,幼儿自由讨论)此环节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
3 完整欣赏故事:请幼儿边看课件,边完整欣赏故事 教师根据幼儿对故事的理解以递进的方式提问:(1)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一件什么的事情?(2)为什么小蜗牛会想到把微笑送给大家?(3)大家喜欢小蜗牛的微笑吗?为什么他们都认为小蜗牛了不起?由此逐步得出故事的含义:小蜗牛虽然能力很小,只会爬,但它有一颗爱心,它想到了要让自己的朋友快乐一点,它把微笑送给了大家,给大家带去了快乐,所以大家都觉得它很了不起。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
三 结束部分:迁移故事主题,渗透思品教育。
我依据幼儿的生活环境从三个方面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为大家带来快乐的:(1)为爸爸妈妈做什么;(2)为小朋友做什么;(3)为老师做什么。依据幼儿思维发展的过程,本环节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的引导幼儿思考、讨论,进而得出与幼儿实际生活相关的答案,并使幼儿有了行动的愿望,促进幼儿发散思维的发展。解决了本活动的难点达到了教育的目标。
制作“微笑”标志:幼儿自制两枚“微笑”标志,即在圆形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表情。启发幼儿将其中一枚“微笑”标志别在自己胸前,另一标志则送给自己的好朋友。在愉快、温馨的氛围中,活动自然结束。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观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附
微 笑
森林里的动物们都是好朋友。小鸟为朋友唱歌,大象为朋友盖房子,小兔为朋友送信……小蜗牛很着急,他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别的什么也干不了。
小兔走过小蜗牛的身边,小蜗牛向着小兔微笑。小兔说:“小蜗牛,你的微笑真甜。”小蜗牛想:“对呀,我可以对朋友们微笑。”小蜗牛又一想,“可是,怎么样让朋友们看到我的微笑呢?”
小蜗牛想出了好办法。第二天,他把很多信交给小兔子。小兔子把信送给了森林里的朋友们。朋友们拆开信,信里是一张画。画上的小蜗牛正在
甜甜地微笑。森林里的朋友们也都微笑起来,他们说:“小蜗牛真了不起!他把微笑送给了大家。”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有趣的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常识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培养中班幼儿热爱科学,乐于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两个金鱼缸(一缸水内有苹果,一缸米内有桔子)。每组一份白糖、盐、沙、黄豆、石子、果珍。
人手一条毛巾,人手半杯水。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课题
请幼儿猜一猜:水里、米里有什么东西?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前面有两个金鱼缸,一个缸里装着水,
一个缸里装着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讲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见;米不透明,看不见)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
1.请小朋友用米箩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米箩和有洞的塑料袋,请你们用它们来盛水,看看能不能把水盛起来?为什么?
(请幼儿讲出结果,使幼儿明白水是会流动的)
2.请幼儿把桌上的白糖、盐等物品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从桌上选几样东西放在杯子里,然后告诉大家你放了哪些东西?(请部分幼儿回答)
3.请幼儿用小棍搅拌,看看结果怎样。
师:请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里搅一搅,看看会怎样?
4.请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的杯子里还能看到几样东西,还有几样东西到哪里去了?
(引导幼儿讲出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
5.扩散性思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会被水溶解。
6.请幼儿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鱼缸里。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过几天,水里的东西会怎样?水又会怎样?
(引导幼儿讲出豆子会腐烂,会发芽,水会变黑变臭)
三、教师总结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把自己杯里的水全倒进了金鱼缸里,水立刻变浑了,过几天,水还会变臭,我们就说水被污染了。以后我们小朋友出去玩的时候就记住了,千万不要把东西扔进河里,不要污染我们的小河,我们要学会保护环境,好吗?
【说课】
中班常识活动“有趣的水”充分体现了尝试教学的精髓“先练后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活动开始请幼儿猜谜,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此引导幼儿认识到水是透明的这一特征。
尝试1,提供给幼儿米箩,有洞的塑料袋,幼儿通过尝试,发现水会流出来,米箩和有洞的塑料袋盛不起水来,由此得出结论:水是会流动的。
尝试2,提供给幼儿半杯水、小棍及各种物品,幼儿通过放物品搅拌、观察,发现石子、沙还在,而糖、盐不见了。引起幼儿探索、尝试的兴趣,理解什么叫溶解,并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来进行讲述还有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
活动结束:让幼儿将杯中的水倒入鱼缸,结果水变浑,幼儿理解到水是如何被污染的,激发了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科学活动《小树叶找妈妈》
各位老师,大家早上好!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科学课《小树叶找妈妈》。
1.教材分析:
新《纲要》中科学领域提出了: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的目标。《小树叶找妈妈》这一活动是在平时到户外散步的时候,小朋友对树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结合本季节开展的主题:金色的秋天,我设计了一系列关于树叶的活动,本次活动就是其中之一。
“从幼儿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出发”是瑞吉欧教育理念之一,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我们细致地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及时捕捉他们的兴趣点,以及他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贴近幼儿自身的经验进行自然而然的引发,层层深入开展活动。我们鼓励他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从不同角度出发,通过各种手段来发现问题。在摆摆说说的活动中,他们的想象力发展了,会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对家的认识。
二、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情感、认知、能力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动目标为:
1.引导幼儿观察、对应、和比较,认识树叶的不同。发展幼儿的比较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探索的兴趣。
2.教师对幼儿进行保护树木教育,知道树木对人类的重要性。
3.激发对周围事物的关心,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获得帮助他人的情感体验。
难点:观察、对应、和比较,认识树叶的不同。
在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察树叶的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然后引导幼儿运用观察、比较、对应的方法帮小树叶找妈妈,最后通过送小树叶回家,巩固对树叶特征及名称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1.制作电脑多媒体课件;
2.磁带一盒;
3.物质准备:叶标本三种;杨树、柳树、枫树的挂图;彩纸若干张。
四、说教法
《纲要》强调幼儿是中心,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学决定教,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讨论、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树叶时享受探索的快乐、在帮树叶找妈妈时,享受助人为乐得乐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法。
1.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本次活动以幼儿喜欢的帮助小树叶找妈妈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
2.问题设置法:
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激发兴趣的提问:这些树叶是从那里来得?激发情感的提问:小树叶离开了妈妈会怎样呢?我们可以帮它做些什么?使幼儿不断的思考,不断的进取。
3.操作法: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在与实物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用小树叶拼贴出美丽的图画。
五、说教学程序
(一)激发兴趣(拾落叶)
播放音乐,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片从树上飘落的叶子,配合音乐模拟叶子飘荡。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机,活动一开始幼儿小树叶随音乐做动作,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小朋友拾起散落在地上的树叶。
(二)幼儿观察树叶(发现树叶的特征)
请幼儿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树叶做朋友并说一说它像什么。(幼儿自己寻找、想象)
〔在这一环节中是启发幼儿合理想象。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象,我们能看到他们大智若愚的稚嫩童趣,一片树叶可以引发他们不同的想象。例如:“这片树叶(杨树叶)像什么?”“扇子”“它还像什么?”教师可以再次启发幼儿的想象,让他们深入思考,出现各种奇思妙想。〕
(三)自由探索
根据幼儿好奇的特点,请小朋友找一片你喜欢的树叶和自己做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的好朋友它像什么?是什么颜色的?摸上去是什么感觉?我们可以帮小树叶做些什么?它的妈妈是谁?
(四)体会成功的喜悦(课间操)
帮助小树叶找到妈妈,并于它们一同跳舞。
(五)知识拓展(知道树的种类、作用)
通过课件的演示让幼儿了解其他树的种类。组织幼儿互相交流并讨论树木有什么作用,给人类带来哪些益处。树木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做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六、延伸活动(制作叶子画)
这一环节是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选择性的创造制作,对孩子们来说,这种充满自信和自主的操作同样具有想象、创造性的成分,选择不同的方法进行操作可以使幼儿按目前的心理需要(成功需要、尝试需要)选择不同的方式,在已有的基础上将自己的创造向前推进一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体验成功的喜悦。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5
今天我组织的活动是中班主题四《春天,您好》中的语言活动--醒来了。现在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结合现在的季节特征,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我选择了本次语言活动。
今天我组织的活动是中班主题四《春天,您好》中的语言活动--醒来了。现在正值春天万物复苏的美好季节,结合现在的季节特征,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我选择了本次语言活动。这个活动活动主要有三个目标:第一,激发幼儿对春天里的小动物的喜爱和好奇,萌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第二,能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学说小动物之间的重点对话。第三,通过视听讲结合,发展幼儿连贯讲述的能力。整个活动过程,我采用的是一种视听讲结合的方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看、去观察课件中的内容;“听”就是倾听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讲”就是幼儿的讲,满足幼儿想说的愿望。这个方法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处与一中积极的学习状态当中。
在这个活动当中,我主要采用视听讲结合法,并力求将情感教育贯穿与整个语言活动当中,开始部分,以趣激情,做了一个新的尝试,打破了以往用图片、谈话等引出活动主题的方式,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猜谜语的形式,以动态的画面、小动物的声音再现等,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从而激发了他们对春天里的小动物的热爱和好奇的情趣,能饶有兴趣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且也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当中的动物角色,为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部分,我以情代情,运用了极富感染力的配乐,以我教师自身的激情和语言感染力,为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同时,也是为了给幼儿一个完整的故事形象,给幼儿以很好熏陶和感染。在了解了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故事当中小动物之间的重点对话部分,我采用了恰当的提问方式,引导幼儿分段欣赏课件,我突出了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一是将故事中的角色对话、动物形象,用小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声情并茂;二是替代了以往呆板的图片讲述方式,使得故事的内容更加生动、角色更加鲜活,让幼儿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引导掌握和学说小动物之间的重点对话。
今天我组织的这个活动主要两个方面的特点:
一、尝试运用了猜谜语的形式,引出活动的主题。
这个活动中我主要采用视听讲结合法,以趣激情,在如何能自然引出活动的主题,而且幼儿也十分敢兴趣,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尝试,打破了以往用图片、谈话等引出活动主题的方式,而是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猜谜语的形式,以动态的画面、小动物的'声音再现等,吸引孩子们的眼球,活动中也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情绪是高涨的,他们很愿意参与到我的活动当中来,这也很自然地引出了故事当中的动物角色,为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我认为我自身能较准确地把握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首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上,作为我个人,一直以来都在不断的实践和研究,在如何运用方面,特别是我比较擅长的语言教学当中,怎样来把握好,那么,今天呢,我运用了视听讲结合的方法,首先是通过课件展示“春姑娘”,引起了幼儿的兴趣,“春姑娘”给小朋友猜谜的形式引出故事角色,小朋友猜出后,会配上相应的小动画和声音,和小朋友打招呼等等,使课件发挥了图片所不能替代的辅助作用。
为了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我将以往运用的单一、呆板的图片故事教学,改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利用教师的配乐朗诵故事,并根据故事内容放映小动画,将音乐、故事、画面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刺激幼儿的视觉、听觉器官,这种目有所见的方法,能让幼儿自发地带着愉悦、好奇之心进入故事中所描绘的意境当中,对幼儿起到了极大的感染作用,所以,幼儿在活动当中能够很快地对故事情节有了大概的了解,并能随之学会了小动物之间的角色对话,很好地完成了活动目标。
那么,在活动当中,我还把小动物之间的对话录入到课件中去,使得故事内容更生动,幼儿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富有亲和力,幼儿也自然而然得跟随着动画片里的小动物们学说了对话,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部分。
另外,在活动当中,我运用了春姑娘给小朋友猜谜的游戏化形式,并给予了他们及时的支持和肯定,幼儿有很大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更加有兴趣地投入到活动中来。我与幼儿之间的角色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角色互动,都极大地调动了幼儿活动积极性,并注重体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教学理念,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充分表达和学说对话,很好地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当然,我的活动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如:在课件的制作技巧上,还需要再完善和丰富,使得多媒体课件在语言活动中发挥其更好的辅助作用,这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根据现场幼儿的活动情况,作出反思)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6
一、设计意图:
记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告诉我们: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纸棒是本园幼儿非常熟悉的,几乎每个班的健康区里都有,它既安全又环保,是幼儿每天接触的好伙伴。可是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喜欢玩纸棒,但他们往往玩不出什么花样来,不是拿来当金箍棒舞,就是当剑劈。针对这些我设计了本次活动,这让幼儿既会感到亲近熟悉,又感到新奇,对老师来讲,既符合其现实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目标分析:
我们都知道,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的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结合所选教材内容,我制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主动而有创造地参加健康活动,体验身体运动的乐趣。
2、自主探索纸棒的多种玩法。
3、能与同伴相互合作,有一定的竞争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一个活动当中最能体现课题目标的部分便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如果抓住重点就能使整个活动的进程有的放矢,并且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及顺序。
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为:尝试小棒的多种玩法。
难点定为:遵守游戏规则。
四、教法和学法
“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这些是深入我们教师心底的教育理念。本次活动我始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以自己的语言启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讲解示范法:如在明确讲解赶野鸭的动作要领及活动规则时所使用的讲解示范法。
2、语言提示和具体帮助法:如在幼儿初次尝试赶野鸭时,我运用简单明了、和富有针对性的.语言来指导和提示幼儿正确活动,并直接具体的帮助,进行个别指导,做到面向全体。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创造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游戏法:游戏活动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形式,《纲要》也重申“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激发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重要手段,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幼儿身心需要。游戏过程能激发幼儿一直以积极、轻松、愉快、自觉的心情参与活动。因此,整个活动我让游戏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2、自主探索法:尝试和探索是幼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这个过程遇到的成功和失败对幼儿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提供幼儿自由探索和尽情发挥的自由运动空间,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比组织练习更符合幼儿天性。活动中,我让孩子自主地尝试、自主地探索。。
3、竞赛法:动作练习到一定程度,幼儿会失去兴趣;大班幼儿已有初步的竞争意识,并较注重结果,此时安排竞赛性游戏,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有效地激发兴趣和积极性,还能培养幼儿同伴间的合作性和集体荣誉感。
五、教学程序:
(一)、开始部分
活动的一开始,我让幼儿手持纸棒以小小运动员的角色在节奏感较强的音乐声中踏步入场,这一情境很快激起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情绪高涨,精神饱满。紧接着和着音乐做热身运动,孩子兴致极高,很快就达到有效的热身效果,从生理、心理为即将开始的游戏活动作好准备。
(二)、基本部分
这是本次活动的核心部分,活动重点的掌握,难点的突破以及目标的完成都在这部分层层练习中逐步完成。
1、自由探索:
这部分最重要的是进行一物多玩的探索活动。在幼儿进行完热身运动,情绪还很积极时,我便顺时设疑:“纸棒还可以有哪些有趣的玩法?”我为他们提供充足的时间,引导他们想出多种方法玩,互相观察和学习,创造出有锻炼价值的玩法。这样的安排不仅能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合作性,更能学习他人经验、能力。
2、相互交流
让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玩法,围绕各自玩法进行集体反馈交流感觉。这既让幼儿有机会表演自己的玩法,又可以看到别的幼儿的玩法。我根据幼儿玩法,针对扫地动作重点示范,目的在于幼儿的头脑中建立清晰的表象,然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带着表象去实践、印证。
3、游戏《赶野鸭》
在幼儿自由练习赶野鸭时,我对规则做明确要求。
我设计这个活动目的在于改变练习形式,增大活动的密度和强度,让幼儿有充分练习的机会,并有利于教师观察、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大班幼儿已开始注重结果,组织比赛
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还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合作性和集体荣誉感。掀起活动的高潮。
(三)、结束部分
在结束部分,我通过语言引导:“活动了这么久,你们一定累了吧,让我们放松一下吧”在音乐声中放松身体,之后退出场地。
六、活动反思:
小小的纸棒在小朋友手中变得很神奇,也很有魔力,是活动良好的开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始终坚持“活动在前,认识在后”、“发现在前、结论在后”、“尝试在前、引导在后”的原则,幼儿始终在玩中探索、玩中学习、玩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因此,幼儿在活动中玩得很主动、很开心,确实有所发现、有所发展。而且,在活动中,让每个幼儿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我尽量以鼓励为主,幼儿尽量以体验为主,避免了因个体差异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增强了每个幼儿的自信心,并在活动中乐意与同伴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使每个幼儿的心理得到了满足,为他们带来了探索的成功和喜悦。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小猪变形记》是英国插画家本?科特创作的一本图画书。这本绘画书向我们讲述一只小猪百无聊赖,就想体验别的动物的生活。他精力充沛,满脑子奇异的想象,用各种办法模仿斑马、袋鼠、鹦鹉等动物。遗憾的是,这些创举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受另一头猪的启发,找到了真正属于猪的乐趣。他利用一种奇妙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只猪“认识自我、认识他人”的思想历程。显得特别的幽默和轻松。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由易到难的方式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
2、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合作排列故事情节顺序。
3、知道每个人拥有自己的特点,学会欣赏自己。
三、说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以及内容、了解故事含义;
2、教学难点:知道每个人拥有自己的特点,学会欣赏自己。
四、说教学准备:
1、材料准备:《小猪变形记》幻灯片、图片(小猪、斑马、大象、袋鼠、鹦鹉等)。
2、经验准备:幼儿对各种动物的外形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五、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1、直观演示法:结合幻灯片声情并茂地讲故事,录制象声词,让幼儿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官欣赏作品。
2、提问法:在活动中,我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
3、讲述法:通过生动形象地讲故事,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引导幼儿掌握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解做自己最快乐。
(二)、说学法
为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师幼之间不断进行思维交流与心灵沟通的舞台,让幼儿想说、敢说,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我采用的学法主要有:
1、观察法: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绘本,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
2、游戏法:在幼儿观察绘本的过程中,运用排序的方式让幼儿理解故事发展的进程从而加深对绘本的认识。
六、说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通过以图片导入的方式直观的让幼儿观看小猪怎么了,让幼儿问问小猪猜测下,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第二环节以分段理解的方式师生共读故事,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情节,我用生动的语气给幼儿讲述故事的开头和第一次变形。对照绘本,让幼儿倾听故事。并用“小猪接下来会想出什么绝妙的好主意?”“会怎么做?”这个问题吸引幼儿注意,引发阅读兴趣,围绕问题展开简单讨论和猜想,然后就开始进行余下故事的阅读。在小猪每一次变形之前,先让幼儿仔细观察绘本,猜测小猪的心理,然后才继续故事情节,为的是让幼儿能够学会细心观察,达到先观察倾听,后表达讲述的目标。
第三环节是让幼儿通过排序的方式理清这个故事的发展过程,通过动一动、贴一贴的形式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中也能互动起来。
第四环节回顾故事,教师通过图片重新帮助小朋友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说说每次小猪想变成谁?怎么变的?结果怎样?重点放在讨论小猪为何失败?有没有开心?从而总结出别人的生活不适合小猪,做自己最快乐。
第五环节是结尾部分,注重对幼儿情绪的引导,以小猪的现身说法迁移经验:说明只有做自己才是最快乐最真实的,虽然别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但是别人的优点勉强加在自己身上反而会成为缺点,我们要学会欣赏自己,做自己最快乐。
教材分析:《小猪变形记》是英国插画家本·科特创作的一本图画书。
本绘画书向我们讲述了一只小猪通过各种办法模仿其他动物的生活却屡屡失败后发现,做猪最快乐的道理。绘本利用一种奇妙的方式为我们展示了一只猪“认识他人、认识自我、做自己最快乐”的思想历程。显得特别的幽默和轻松。
幼儿情况分析:首先,大班幼儿年龄在六岁左右,以无意注意占优势,他们喜欢新奇的东西,而《小猪变形记》这一绘本教材拥有色彩明丽的外观以及奇妙有趣的内容,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其次,在这一时期,幼儿拥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和语言学习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绘本教材可以满足他们模仿的需求,提供一个丰富的语言环境,锻炼幼儿自主讲述图书的能力。结合平时幼儿总是喜欢羡慕别人的东西,甚至产生嫉妒心理这一状况,本绘本可以很好的引导幼儿认识自我,发现自我,理解做好自己最快乐。
教学目标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另外要“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开始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易被新异的刺激所吸引,嫉妒逆反心理强,有了一定的读图意识。我提出的本次活动的目标如下:
1、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性。
2、通过观察懂得做自己最快乐。
目标中提到:感受故事情节的趣味。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做自己,最快乐的道理活动准备:我为幼儿准备了《小猪变形记》ppt,有助于幼儿直观的感受故事情节的变化.对于幼儿复述故事有所帮助,并且有助于幼儿了解各种动物的特点。在知识准备上,我让幼儿先认识了故事中各种动物的特点,进行模仿。
教法学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因此本活动我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1、情景教学法:本活动为了帮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我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在师生共同阅读的过程中,选用了ppt图片欣赏作品。2、交流讨论法:在幼儿欣赏了完整的作品后用交流的方式引导幼儿回忆故事,学习句式增强情感。如老师与幼儿共同探讨小猪变形的过程,先变成了什么,然后变成了什么,最后怎么样了。而每一次变形的结果又是什么。通过讨论使幼儿加深对故事的印象,感受小猪情绪的变化。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将引导孩子通过参与以及观察的方法来体会故事情节变化,充分理解做自己最快乐的道理,最后能够集体合作完成故事的复述。活动中,我将充分发挥ppt的'作用,让幼儿仔细观察,不仅要关注故事情节的变化,还要观察每种动物的特点。以达到我所期望的教学目标。
流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我从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入手,激发孩子兴趣。从“这一只小猪有点不开心”开始了和小猪共同寻找快乐的旅程。
第二环节:分段阅读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在讲故事过程中,我在情节发展的关键处停下来,让孩子们猜一猜下面会发生什么?它会怎么变?让孩子们在读书过程中发挥想象,在这样的情境中想象是有依据的,有张力的。为了让孩子们能进入故事当中,把自己当成故事的主人公-小猪,在课堂上,我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想象:假如你是小猪,你会怎么想?采用看图说话、模仿表演、编故事、做动作等形式,让孩子不知不觉融入故事中。在讲述精彩故事的同时,我试图引导学生观察故事图片,例如小猪的动作、表情、神态,一方面可以帮助孩子在听的过程学会欣赏,品画面,同时,还可以借图片的观察进一步烘托故事主题。同时认识各种动物的特点,启发幼儿运用“你不是”“你是”“”的句式进行表达。在小猪的第一次变形中,我会让幼儿单独回答,帮助幼儿学习这一新的复合句,在接下来的几次变形中,我会采用集体回答的方式,帮助幼儿巩固学习。
第三环节:迁移作品情感,完整阅读。
这一环节阅读,目的是引导幼儿在完整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关注细节。让幼儿发现图片中一些有趣的小细节。比如小猪变形前后情感的变化。小猪从先前的“想到变什么”到“变成什么”再到最后的失败,图画非常的有意思。总是从充满激情与希望到一败涂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根据这一特点,我让孩子们先观察小猪在变成动物时的表情,感受它内心的激动与欣喜。再观察小猪变形失败后的表现,孩子们就能感受到小猪的“惨不忍睹”!于是对“变成别人并不好”就有比较深切体会了。读到最后,当看到小猪在泥潭中快乐打滚时,对“做自己最快乐”的感受也就呼之欲出了。活动重点也在这一环节中得到解决。
设计亮点:绘本的选择较为适合引发幼儿阅读兴趣;活动中充分运用了文本期待原理,让幼儿边读边猜想,始终有很强的阅读兴趣;在绘本阅读中,培养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整个活动采用多种形式阅读,如:师生共读,然后是幼儿合作读,还有师生表演读;利用绘本,我还引导幼儿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的特点。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添画各种物体,使幼儿在添画过程中知道圆能变成各种有趣的东西。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各种大小不同的画有圆的作业纸。
2、由圆变成的物体的`各种范例。
3、圆形脸手偶。
活动过程:
1、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我们班里来了一位客人,出示手偶,他的名字叫圆圆,圆圆特别喜欢圆的东西,请他来说说他喜欢什么圆圆的东西?手偶说:我喜欢玩圆圆的皮球,爱照圆圆的镜子,爱吃圆圆的饼干,还会变圆的魔术。什么是变圆的魔术呀?你能变给我们班小朋友变变吗?
2、表演变圆魔术
小朋友你们知道,圆圆是怎么把红色的圆变成苹果的呀?教师引导式的说出在红色圆上画上绿色的叶子就变成苹果了。你们会变吗?你们会变什么呢?怎么变呢?教师:圆圆,你还会变什么?圆圆:我还会变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圆呢。圆圆表演把两个圆变成了小鸡,三个圆变成了小花,四个圆变成了蝴蝶。小朋友,你能把两个圆,三个圆,四个圆,许多的圆变成什么呢?让幼儿自由讨论,发挥想象。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我们今天也来学圆圆变圆的魔术。老师出示为幼儿准备的材料,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颜色,各种大小的画有圆形的纸。请小朋友先想好你想用几个圆变成什么东西,然后找到你所需要的圆,再把它添画好。我们小朋友把圆变好后,要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变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来。帮助能力差的幼儿,鼓励他大胆添画圆。
4、评价:鼓励幼儿大胆的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用几个圆添画了成了什么东西。
活动延伸:
小朋友,你们除了认识圆还认识什么形状的图形?正方形,三角形它们也想让我们小朋友来变魔术,以后我们请它们都来,变出更多,更美的东西好吗?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08-02
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10-17
幼儿园中班社会领域说课稿01-25
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模板09-17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雪花和雨滴》09-28
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07-12
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15篇)07-03
幼儿园中班音乐说课稿合集9篇08-24
【精品】幼儿园中班音乐说课稿4篇10-22
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15篇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