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说课稿模板合集8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维护人格尊严》是粤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策第六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的第二课题。在初二开设法律常识课的目的,是帮助青少年提高法律素质。而提高法律素质的重点,是使其懂得公民的权利与义务,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义务,知道有哪些权利和义务,知道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么的,知道如何正确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知道权利受到侵害时应该怎样寻求救助,知道如何保护和实现权利。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的品德”和“权利与义务”的相关部分,正确保护法律公民的人格尊严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在这个法制治的国度里,人格尊严越来越受到重视,所以学好本框题内容是有重要意义和指导意义,为后面所要学习的内容起到铺垫作用,在全书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有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课的“三准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人格尊严的含义和内容,区别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的具体内容。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判断侵犯公民人格尊严中的哪些权利;学会保护自身的人格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人格尊严的内容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这些权利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当自己的尊严受到伤害时,懂得依法维权,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三>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行为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确认依据:新课程理念、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即权利意识浅薄。
2、教学难点:如何应对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确认依据:新课程理念、内容,学生的法律意识薄弱的情况。
二、说学情
1、认知结构方面:“人格尊严”是比较抽象的内容,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对这些权利的认知水平低。对发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有关事件,青少年学生不懂得判断是否侵犯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不当做一回事。
2、情感方面:在法治社会里,人格尊严越来越得到重视,中学生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与被他人侵犯人格尊严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要教育学生重视维护他人和自己的人格尊严,形成和发展尊重人格尊严的情感。
3、生活背景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本校学生大部分文化素养不高,也不注重个人道德修养,缺少家庭教育,与父母的素质修养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把别人的人格尊严当做自己的快乐,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要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和法律素质。
三、设计理念
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努力发挥“两个主体”的作用。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与方法为全线,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理念。
四、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情境教学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性。
(2)问题导学法:其基本模式是“展示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结论”。
(3)归纳法:本框题内容理论不强:教学上主要防止出现简罗列的现象,要注意把握人格尊严所包括的几种权利的内在联系。
2、学法
(1)阅读法:通过阅读思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讨论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的教学程序分为七个环节:第一环:节情境导入;第二环节:各抒己见:第三环节:案例研讨;第四环节:真情表白;第五环节:学以致用;第六环节:课堂小结;第七环节:板书设计。
1、情境导入
(1)你经历过类似这样的事件吗?
(2)如果有,请谈谈你当时的感受?
设计目的:以贴近学生的生活事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设计两个简单的问题导入本课内容--我们的人格尊严权利。
2、各抒己见
你认为这样的事件侵犯了你的人格尊严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你还知道生活中哪些侵权人格尊严的行为吗?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侵犯了人格尊严的`例子,到底什么是人格尊严?
老师归纳人格尊严权的含义和内容(我们作为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其包括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
设计目的:将感性的素材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案例研讨
引用教材个案研讨“报社侵犯了小陆的肖像权吗?”作为学生讨论的问题
归纳肖像的含义和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使用他的肖像,报社没有侵犯小陆的肖像权。
设计目的:使学生明确法律保护肖像权的含义,对是否构成侵权行为能有正确的认识,突出重点。
4、真情表白
当你的人格尊严受到侵犯时,你将如何应对?
同学们,你们的应对方法好多,但是,你们在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的时候却又侵犯了别人的人格尊严,所以你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同时自觉尊严他人的人格尊严。
设计目的:使学生学会依法维权,依法律己,依法办事,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不做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事情。突破难点。
5、学以致用
根据我们上面的学习,回到生活当中,回到自己身上,我们今后的言行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设计目的:巩固提高,更好地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6、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维护人格尊严这一课题,了解到什么是人格尊严及其内容,如何判断在生活中那些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格尊严,如何应对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平等待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颐和园》一课是一篇游记,它以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向我们描绘了颐和园美丽的景观。全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语言生动优美、具体形象,处处洋溢着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课文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一写长廊的景色:先抓住“长”的特点从总体介绍,然后抓住每一间的横槛上五彩的画的特点从内部介绍,最后抓住长廊两旁风景宜人的特点介绍外部环境;二写万寿山的景色:先写从山脚下抬头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的壮观景象,再写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从山上向下、向前、向东远眺所看到的美丽景色;三写昆明湖的景色:分别介绍了长堤、湖心岛、十七孔桥。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呼应,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组课文的训练点“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想象课文描写情境,留心文章表达的方法。”这一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优美语言,学习按游览顺序、抓景物特点写景的方法。
2、过程目标: 在读书、深入读书中,通过合作开放式交流,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3、 情感目标:在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中,激发孩子们对颐和园的热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优美景色,收到情感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四、说教法、学法
根据教学实际,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的教学方法,采用以读促悟、小组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情境再现法:
课堂中主要运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对照,以次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引领学生主动学习课文,共同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体验教学法:
让学生走进文本,做颐和园中的一名小导游,为前来参观的游客们进行解说、介绍,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
设计理念:
1、叶圣陶老先生说:“学语文的方法很简单,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本节课,我把读定位了感悟美丽的重要手段,在层层深入地读中品味了语言美,记住了景观美。
学贵有法。亚里士多德说过:“给我个支点,我可以把地球撬起来。为了让孩子掌握学语文的一个支点,我在课上注重学法指导,让孩子掌握了一定的学语文的方法
五、教学流程
(一)首尾连读,以疑激情。
教学伊始,首先让学生齐读首尾两个自然段,发现“美丽”一词重复使用,再次连读,注意加重音突出“美丽”一词。这样读中作者的喜爱之情以自然通过读表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引导质疑:颐和园到底怎样美丽呢?让我们带着乾隆对颐和园的赞誉“何处燕山最畅情,无双风月属昆明。”一同到颐和园去看看。以此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品读全文。
(二)驻足景点,品味美丽。
1、学生结合学习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进行自学。(提示如下):
(1)初读,想想作者描绘了颐和园哪些景点?
(2)细读,你认为颐和园哪处景点美丽,画出能体现景点美丽的词句,在旁做批注。
(3)品读,把自己感悟到的“美丽”读出来。
2、抓景点,小组合作品味美丽。 首先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说出喜欢的原因。然后集体互动交流中抓住体现景点美丽的词句,品词,品句,品描写方法。并辅以景点图片,录像加深感悟。接着利用舒缓的古筝曲,加上范读,配乐读,借助录像导游读等读的形式,利用读释放自己在语言文字中感悟到的美丽。
*合作学习“万寿山”部分
1、学法总结。
2、师述说出合作学习的要求:
在四人小组中通过合作学习找也最能体现万寿山美的特点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这一景点。
3、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4、汇报交流学习所得,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万寿山。
板书:
金碧辉煌、耸立
(这是实现学法迁移的一个点,我觉得在老师引导学完“长廊”这一部分后,再选择一处在小组中合作交流,这样同学之间通过相互帮助,可能会掌握这种方法,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资源共享。)
*体验成功,自主学习
1、过渡谈话:
颐和园简直就是一幅长长的画卷,长廊、万寿山的美还历历历在目,我们站在山顶举目远眺,昆明湖的美又展现在了眼前,下面让我们自学写昆明湖的段落,把你认为写出得美的句段找出来与大家分享。还可以选择你最擅长的方式表达出你体会出的美。
2、学生自学。
3、汇报体会:
板书:
绿、静
重点引导体会比喻句以及“滑”字的用字之妙。
启发学生针对十七孔桥上的狮子的姿态进行发散训练,想象一下可能有哪些样子。
(这一部分的学习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进行的自主学习,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自已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训练,培养学生品词品句的能力及想象力。力图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语文教学要着力指导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三)读中领悟,理顺文路,体会结构美。
本文文脉清晰,结构严谨。为了学生领会这种结构严谨的写法,在感悟到颐和园的美丽后,以设问引领:默读全文,讨论:作者是按怎样顺序游览的,从课文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找到相应的句子画出来,并联起来读。其次将过渡句与景点内容分读,在读中领悟其承上启下,清晰的连缀作用。
(四)首尾再次连读,读中升情。
课的最后,设计三次不同形式的首尾连读,在一潮高过一潮的朗读中,表现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
六、说板书设计:
长 廊
颐和园 万寿山
昆明湖
七、说特色
1、两次情境的预设把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得淋漓尽致,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对颐和园景物的特点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大海睡了》它是义务教育苏教版第一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描述了喧闹了一天的大海在夜晚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美丽景象,表现了大海的温柔和可爱。诗文虽短小,但语言流畅、优美,富于想象,字里行间却充满童趣,充满美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我们这儿的孩子对于“大海”了解较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如何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谧,从而指导学生朗读好诗歌呢?课前我将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大海”的图片和信息。教学时我准备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般的真切体验,达到景与情的统一,情与景的交融,从而把握文本内容。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习。
2、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旨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表扬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发学生充分地展示其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二)学法
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问、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三、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情感目标: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及大海的温柔和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其中知识和能力目标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体会文本所描绘的大海的温柔和可爱的意境则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本文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教学。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趣,导入新课。
课前出示几幅精美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图上画的是那里的景色,板书:大海,指导学生读好。大海妈妈劳累了一天要睡了,板书:睡了 揭示课题:大海睡了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词。
1、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进行初读检查,谁喜欢读第一句的,请他来读一读,随机正音:闹、笑、睡觉。再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谁喜欢读第二句的,一起来读一读,随机正音:抱着、背着、轻轻的潮声、鼾声,再指名读,男女声读。
2、教师范读课文,使学生明白朗读课文时要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楚,并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寻找停顿的规律。
3、 引导学生再次轻声朗读课文,并结合图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自主学字,练习巩固。
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将预留7、8分钟指导学生学习“里、她、抱”,请学生说说如何记住这些生字,最后留五分钟左右时间给学生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下面着重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
一、紧扣生活,引入新课
1、学生的已知经验是其思维的源泉。首先,我问学生:“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生字宝宝你们还认识吗?”
出示生字词:夜里 深 夜 里
她 抱 着 她 抱 着 明 月
背 背 着 她 背 着 星 星
那 那 轻 轻 的 潮 声
在学生们骄傲地读出了生字宝宝后,我说:“小朋友们那这节课我们再读这首优美的小诗,争取把我们心中的感受读出来,有信心吗?”这样就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学习的欲望被初步激发。
二、课件展示,对比感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教学本课,借助多媒体课件集图、音、文为一体的灵活可控的信息处理优势,展现了白天和夜晚大海的景象,白天,海风徐徐,大海翻滚起层层波浪,浪花飞溅,涛声阵阵,海岸边靠着鱼船,装满了鱼虾,海面上,海鸥在穿梭,鸣声不绝于耳,夜晚,海面上传来了轻轻的潮声,月亮和星星挂在天空中,星星还一闪一闪地眨着小眼睛,多美呀!通过画面的对比,使学生感受白天与夜晚大海两种不同的美,白天的大海风儿追逐着浪儿,就像个顽皮的孩子,夜晚的大海就像个慈祥的母亲,哄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自己也发出了轻轻的鼾声。不同的画面带给学生不同的.感受,激发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在体会月亮、星空、大海多个个体美的同时,感受整个画面的和谐。这样做,可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观察事物的能力,创设情境,进行整体感知。
三、读中感悟,悟中生情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精读课文的好处是:学生读得越充分,理解就越容易;学生理解得越好,朗读就越有感情。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放在如何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将精读训练落到实处。
1、学习第一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重在自悟。这一部分的教学过程,我抓住“不闹”、“不笑”、“大海睡觉了”这些词句,在学生对比感知白天的大海和夜晚的大海不同之处,分句朗读、齐读之后,我问:“白天的大海是热闹的,那你读了这首小诗觉得晚上的大海是怎样的呢?你从哪里读出大海睡觉了?”多媒体出示图片深夜里大海睡觉了,为学生学习课文创设情境,在自由读第一句后引导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师再问:“此时大海为什么能睡觉?”由此展开学习,组织学生交流,“白天,风儿,浪儿会怎么闹?”引导学生体会白天的时候,风儿呼呼地闹着,吹起了层层波浪,笑得多欢那,让学生通过比较,理解夜晚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它们玩了一天累了,在静静地睡觉呢!
最后指导学生轻轻地,静静地,通过多种方式读好这句话。如: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挑战某某某,想读地站起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海边的安静,大海睡得可香了。教师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评价如:夜深了,大海睡觉了,轻轻地,可别吵醒它;你读得好安静啊,叶老师都想进入梦乡了;看,在你的朗读中,大海睡得多甜呀。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学习第二句
多媒体出示课件,教师导入情境,同学们,让我们踩着岸边柔软的沙子,轻轻的来到大海边上,你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师朗读第二句,引导学生体会大海抱着明月,大海背着星星,根据学生的交流出示相关的句子进行品读。其中着重抓住“抱、背”等动词让学生做做动作,体会大海的温柔可爱。在此基础上,师再提问:你们读了这两行还有什么问题吗?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大海为什么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体会诗歌描绘的意境:明月映在海面上,像躺在大海妈妈的怀里睡着了,星星映在海面上,像趴在大海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在此基础上,引出最后两行诗,让学生说说听到了什么,通过学学轻轻的潮声,大海睡熟的鼾声,体会潮声就是大海的鼾声。同时让学生把我们人类的鼾声与大海的鼾声比较进而理解大海的鼾声就是潮声,增加了童趣,把握了文本。再理解诗句后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最后,夜已经很深了,小朋友们也要回家睡觉了,让我们再看一眼睡熟的大海,回家去吧。齐读全文。
四、背诵,理解感悟
结尾,教师趁热打铁,给时间让学生当堂背诵,既积累了语言,又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五、总结延伸
拓展训练中的“大海打着香香的鼾,做着甜甜的梦,她会梦见什么呢?”这些,也会给学生们带来深远的影响。将课堂与课外相结合,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
六、识字教学
学习:“月、背”两个字,着重指导辨别这两个字的不同点、笔顺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最后留五分钟左右时间让学生写字。
七、作业
回家后把这背诵给你的家长听,让他们和你一起再去看看美丽的大海吧!
八、板书
9 大海睡了
抱着明月
背着星星
轻轻的潮声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龙教版信息技术第四册即四年级下学期教材,这本教材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编写,《中小学信息技术指导纲要》中规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并规定了小学信息技术的六大模块,本册教学内容就是《纲要》中指出的小学信息技术第五模块网络的简单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用浏览器收集材料及学会使用电子邮件。本册教材包括四个单元,共16课,主要内容是网上冲浪、网上交流知识,系统地介绍了使用IE浏览器上网、收发电子邮件、网上论坛及用FrontPage制作网页的知识。教材中四个单元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一单元快乐网上行,介绍IE浏览器的使用方法;第二单元真情传递介绍电子邮件的相关知识;第三单元朋友面对面介绍网上论坛以及QQ软件的使用方法;第四单元我爱我“家”,学习用FrontPage制作并美化网页。第二单元是本册的重点内容,下面我就谈谈对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的理解。
单元目标
《课程标准》规定小学阶段的学段目标是: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4、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据此,我确定本单元培养的核心能力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电子邮件相关基础知识并能独立申请免费邮箱;掌握发送、接收和阅读电子邮件的方法,学会整理邮箱;学会发送和接收带附件的电子邮件。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互发电子邮件,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电子邮件为我们带来的乐趣,感受到来自同学和朋友的一种特别的温馨与祝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思考的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逐渐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电脑使用习惯,教育学生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首先情操,教育学生不要过分的沉溺于网络,要主动维护网络安全,不发、不看消极、不健康的电子邮件。
教材编写意图及体例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网络已经在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电子邮件与他人交流,传递信息是学生的'必备知识,因此教材中设立了《真情传递》这一单元。用本单元的知识来培养学生进行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感受这门学科的奥秘和乐趣,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能很好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对他今后的学习、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
教材内容紧扣《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以例题的形式,系统地讲授电子邮箱基本知识和技能,采用小课题、小步子、任务驱动的编写方法,力求实现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整合;每节课中结合课程内容用“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练一练”等方式来启发学生思考,适时地练习,用“小知识”、“小窍门”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教材编排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Email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知识结构和逻辑关系
《真情传递》这一单元共3课,每课2课时,系统地介绍了电子邮件相关知识及操作方法。每一课均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地设置内容。(详见“知识树”)
第五课我有“伊妹儿”了,本课的知识点是:什么是“伊妹儿”,如何申请“伊妹儿”以及具体的操作过程。第六课祝福你,朋友,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在成功申请电子邮箱后,进一步认识电子邮箱的操作界面,学会发送、接收电子邮件和对邮件进行简单管理,并能了解“抄送” “回复”“转发”“通讯簿”等的操作技能。第七课一起看风景,本课主要介绍的是在邮箱中如何发送和接收带图片、声音、文字等附件的邮件,以及这些附件在发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具体事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电子邮箱的强大功能,能够正确使用邮箱。这是学生学习电子邮箱的注册及简单使用邮箱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的最后一节课,是本单元知识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本单元中起着巩固、强化、提高的作用。
《纲要》中要求“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知识训练与能力培养的有效结合。第五课通过申请电子邮箱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第六课通过收发电子邮件的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交流的能力;第七课,学生学习了收发带附件的邮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单元为本册教材的第二单元,它既是学生学习第一单元的拓展与提升,又为下一单元《朋友面对面》中学习的另一种网上交流方式,即网上论坛、网上聊天的学习形成有效铺垫,并有效融合于各单元之中。同时,电子邮件又是贯穿于整个小学及初中的教学,学生制作的WORD文档、幻灯片、网页、FLASH动画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传递,即使在语文、数学、美术、英语等其它学科中,电子邮件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交流的工具,如果把小学各部分知识比作一张网,那么本单元的内容就是网中的丝丝细线,不论在横向还是纵向的整合中,它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及策略
依据课标要求及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确立了教学重点是:1、申请免费电子邮箱;2能发送、接受电子邮件;3使用电子邮件的附件功能,掌握保存附件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电子邮箱的申请及发送接收带附件的电子邮件。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利用必要学习资料,通过自主探究和借助他人的帮助,通过自我建构的方式获得新知识。为此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形式可以采取: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小组协作、评价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设计一些小问题,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五课“伊妹儿”(电子邮箱),对四年级学生来说不会陌生,甚至有的学生已经拥有电子邮箱,并收发过电子邮件了,这样教学不会太困难,但学生差异也会很大,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E-MAIL了解的不同程度“因人而宜,因材施教”。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当老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电子邮箱地址的知识,教师要进行适当拓展延伸,帮助学生分别正确的邮箱地址。另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如下问题:申请的用户名不正确、密码忘记、无法申请等,以及邮箱的组成等知识,教师要适当予以指导和解答。
第六课祝福你朋友,学生在收发电子邮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理解邮件服务器的概念,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是怎样在因特网上传输的,学生之间互相发送电子邮件,提高学生的兴趣及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邮件中的“抄送、回复、转发”等概念。
第七课一起看风景,由于前两节课已经学习了电子邮箱的注册与发送、接收邮件的方法,因此在第三课中主要是向同学介绍电子邮箱的另一强大功能,即接收和发送带有图片、声音、文字等附件的方法,这一内容会引起学生学习电子邮箱的极大兴趣。收发带附件的电子邮件是本单元的难点,教师要把握关键,进行演示讲解,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拓展知识面,为下单元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评价应该贯穿整个课堂,《纲要》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要鼓励学生创新,主要采取考查学生实际操作或评价学生作品的方式。所以评价尽量做到:1、激励评价要及时。2、评价的语言要有针对性。3、评价形式要多元化。信息技术教学比较注重任务,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所以每节课的教学评价要立足于过程性评价,用“小组活动情况记录表”记录学习过程与感受,另外,还要注重每节课学生作品的评价,要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最后点评相结合的方式,作品评价要有评价依据,采用“作品评价表”与“学生自我评价表”的方式进行,提醒学生把评价内容保存在“成长基石”文件夹中,注意向学生渗透利用好本学科技术手段,只要对成长有利,就想方设法积累的理念。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生命生命》这篇课文是第五组以“生命”为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的瓜苗、倾听心跳等几件小事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是本课向我们诠释的生命的全部内涵。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生命力的顽强。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与正确的价值观。
三、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的三个事例所蕴含的道理。
2、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四、学情分析:
这篇课文的作者对生命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尚小,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本文前,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人生、生命方面的名言。使学生从中受到生命意义的启迪,为领悟本篇课文的思想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询问学生搜集情况,如果学生没有搜集到,可以先告诉学生一些这方面的名言。如: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2、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3、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
五、说教、学方法:
1、教法:
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体验反思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与感染。
2、学法:
通过品读课文、交流、讨论,感悟生命力的顽强,理解生命的真谛。通过畅谈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抒写对生命的感言,提升对生命的认识。
六、说教学设计理念:
我之所以这样设计,目的是要彻底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从而使教师转入幕后,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
七、说教学过程:
一、采用故事引入,铺垫情感基调。
1、将本课的作者——杏林子的生平事迹介绍给学生,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一个一生有五分之四时间都在与病魔作斗争的人会有这样的生命奇迹的出现?
总结学生的发言后,自然的引入本课。(这样的引入,是为了与即将学习的文本进行无缝接轨,在学习文本之前,先调动起学生的情感。)
2、引入。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作者通过三件事,向我们阐述了生命的顽强、生命的宝贵。还记得是哪三件事吗?(学生回答后,板书三个事例:飞蛾求生 瓜苗破土 静听心跳)
二、品读课文、感悟生命的顽强。
㈠、学生自由读课文,再次感知。
㈡、交流、讨论、思考三个事例中所蕴含的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讨论、思考感兴趣的事例。可以谈自己喜欢的原因,也可以谈自己的感悟。(课前可先让学生自由结合成6个学习兴趣小组。)
2、以“飞蛾求生、瓜苗破土、静听心跳”三个事例的顺序,让小组推出代表,说说从事例中体会到的内容。组内成员可以补充,其他小组成员也可以提问。(总结学生对三个事例的发言后,
板书:珍爱生命 生命力是强大的 严肃对待生命)
三、情感升华。
教师在总结学生的发言后,向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的生命?
(总结学生发言后,板书:珍惜生命 善待生命 创造价值)
四、课外拓展,抒写生命感言。
1、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2、把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写下来,可以仿照作者的写作方法。(选做题)
八、说板书:
生命生命
飞蛾求生——珍爱生命珍惜生命
瓜苗破土——生命力是强大的善待生命
静听心跳——严肃对待生命创造价值
说课稿 篇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样一次学机会和大家交流学习,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第四单元第1课《我们长大了》。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学法、学生分析、教学过程四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 们长大了》这一课是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第四个单元《我们在成长》中的第一个主题。教材设计的意图是展现自己入学以来所发生变化的回顾,包括身高、学 习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变化,旨在引导学生从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发现并展示自己的成长与变化。培养学生感激生命的情感,让学生从回顾自己 的成长历程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可贵,同时学会感激父母及给过自己帮助的人。
《我们长大了》这一主题有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先让孩子感知自己身体的变化;二是让孩子们感觉到学会了知识,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三是让孩子们了解懂事更是长大的表现。
2、学习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本单元的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学习目标:
(1) 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2)理解家长和老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辛劳。
(3)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能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教学难点:理解家长和老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辛劳。
二、说教法学法
品德与生活课程倡导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教育于活动之中。因此,在教法与学法的选择上,我根据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两年的学习经 历,学会了很多,有很多的优点和长处。教学时,我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实用性、新颖性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主动性。并且注重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我以教材为依据,灵活的在现实生活中搜寻更多的学习资源,来充实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收集自己成长 的证据,让学生在自主展示、小组交流的活动中体验、感悟成长的乐趣,看到自己和同学的进步与优点,从而增强自信心,使学生获得直接的感受。
三、学生分析:
这一课是本学期的最后一单元,这时候的学生正处在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过渡阶段,无论从心理上还是生理上都会发生一定变化。作为现代家庭的孩子并不缺乏父母长辈的关爱,缺乏的是“小皇帝”、“小公主”们对自己在家庭中角色意识和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的认识。他们只知道享受的舒心,而不懂得给予的快乐。故而我在教学活动时用情感去唤醒学生,用知识去启迪学生,用技能去武装学生,进而让学生明白长大不仅是身体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懂事了、理解他人、关爱自己周围的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儿时回顾,唤醒童年
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呈现童年的精彩瞬间,为新课的导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氛围。这就为学生的交流构建了一个平台,接下来展示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唤起他们对两年来学校生活的美好回忆,自然而然的导入新课。
(二)、搭建平台,展示自我
为了将学生过去两年的点滴进步更加有序地展示出来,我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从身体素质的变化到学习能力、交往能力等心理素质的变化,感受自己的成长,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活动一、我变大了
让学生说说在这两年中,从哪里可以看到自己的成长和变化,学生可以从自己的身高、体重的变化感受自己身体素质的变化。还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展示自己小时侯的照片、衣服等方式,亲身体验自己身体的变化,感受到自己真的长大了。
活动二、我进步了
长大的含义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包括身体上的长大,更多的是指知识的增多,生活技能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增强。学生在课前已经收集了有关自己成长过程中的乐 事、趣事,已感受了成长的乐趣。在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集体汇报,让照片、奖状等伴随着趣事、乐事把学生带回快乐的时光,再次感受成长的乐趣,而且增进学 生之间的'亲切感。教师也以参与者的身份交流自己小时侯的趣事,使学生在平等、民主的氛围中尽情交流,分享成长的快乐。然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本领,让学生 感悟到长大的深刻含义,提升认识。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成长记录册中的作品,如:写的最好的钢楷,画的最满意的画,唱一首动听的歌,跳一段优 美的舞,展示自己获得的奖励等等。总之,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并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自己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自己真 的进步了。
活动三、我懂事了
家庭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我把学校的生活拓展到了家庭生活。让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夸一夸自己在家里的表现,根据学生的叙述,随时帮助学生发现 自己在生活自理和关心他人方面的进步。同时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明白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养育。再通过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使学生明白要 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总之,活动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每一个活动都给了学生充分展示与体验的时间,并以板书贯穿其中,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生活的精彩,成长的喜悦,并学会感恩,从而加深了对生活的热爱,形成健康的人生观。
以上,我从四方面对《我们长大了》一课进行了简单说课,有不当之处请评委老师给予指正。
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7
我今天说课的课型是语文活动课,活动内容《雨的诉说》。说课的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以及说教学反馈五部分。
一、 说教材
本课题是现行教材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个语文实践活动项目。
1、地位和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使学生“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学好语文就要重视实践的功能,而实践,就是带领学生投入到社会生活当中去,在生活中寻找语文的素材。学生学好了语文,也才能更好的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去,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我设计了本次语文课内外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再回到课堂。新大纲也提出来:“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生动活泼开展访问、专题研究等活动。”
2、德育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是本次活动的德育教育目标,具有隐性教育价值。
除了写作这个显形的教育价值,我想,在本次活动中,热爱自然的情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已不只是口号的.问题,因为学生体验的是自然之声、自然之美,因此,素材是立体的,教育是深刻的。
3、知识结构及重点、难点、关键点
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了解了散文的阅读和写作,特别是写景散文的描写方法,在这基础上指导学生把对雨的观察和感悟搬到作文上来,具有特殊的意义。
重点:
(1)提高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及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提高写景散文的描写能力,并能使文章收情景交融的效果。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
难点:
学生大语文观的转变、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的基本理念的确立是本课题的难点。
二、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活时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学生自选出来的采访对象也最具感染力。因此,我在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对话法
3、使用多媒体教学
说课稿 篇8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更深对社区服务者工作的了解使学生能更深的了解他们为社区所做出的贡献,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工作,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谢之情。并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劳动,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能够通过自己的具体行动表达自己对他们的尊重理解与关爱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去调查访问了解在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分析事物的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认知目标:知道不同的社区工作者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自己的应该做才是尊重他们 了解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社区劳动者在为我们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不同的社区工作者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懂得尊重他人的工作,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谢之情
教学过程:
活动一:假如没有他们……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对为我们服务的社区劳动者进行调查访问,感受到社区劳动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身边的这些服务者们。(出示课件:堆满垃圾的小区一角)你们知道这时我们需要谁为我们提供服务吗?你能想象得到,假如没有了清洁工的劳动者,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学生回答后,师出示课件)接下来,请你们想象一下,假如他们的劳动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
(出示课件,可把填空换成教材85夜的三幅图)
假如没有小区保安劳动, 。
假如没有理发师傅, 。
假如没有了农村科技人员, 。
……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谈话:通过刚才的想象,现在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估计:①我们离不开这些服务者。②他们太辛苦了,我要对他们说声谢谢。③我们要尊重他们的劳动……
对策:出示小区满是垃圾等图片,并说明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
过渡: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无法想象;如果没有他们,我们对未来如何畅想? 是他们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使社会洒满阳光!
活动二:情景表演 学会谢谢
1、谈话:在我们身边有那么多的人默默无闻地为我们忙碌着,以前也许我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些劳动者的存在对我们有多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以后你该怎样做呢?
2、学生自由发言
3、师:是呀,一声声感谢温暖了人们的心,它象一座座沟通人与人之心灵的桥梁,使我们彼此的心贴得更近了。
4、师:老师这儿有一个小朋友,他也常常在说谢谢,你们看他真的会谢谢吗?
(出示学生生活场景)
师:看了这个学生的生活片段,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呢?分小组自己选择一个小片段表演出来。(小组活动,设计场景表演)
师;哪一组先来,学生表演老师适时地提问:为什么你会这样做呢?(学生表演)
5、师:看来我们对人表达感谢的方式还有很多种,你们还想到了什么更好的方式来表达你内心的感激之情呢?
6学生小组讨论:以自己的方式向为我们服务的劳动者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画画,表演等形式)
7、总结: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学会感谢,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动作,无处不闪现着爱的火花,让我们将这份爱不断传递,我相信,只要有你有我有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中将处处充满亲切的问候和真诚的感激,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充满爱的和谐家园中生活、学习!
8、课后延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为你提供服务的社区服务者表示感谢。
教学反思:要让现在的学生懂得尊总他人的劳动,因该是很难的,这些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的小皇帝小公主们怎么会了哪么容易解劳动者的艰辛呢.所以要逐渐灌输这种思想。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5
《匆匆》说课稿10-28
《坐井观天》说课稿08-16
《比尾巴》说课稿10-30
白鹭说课稿08-25
《故乡》说课稿08-23
《琥珀》说课稿09-22
跳水说课稿07-30
《春》说课稿10-19
数轴说课稿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