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五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说课稿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解析几何第一章主要研究的是点线、线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其中以点点距离、点线距离、线线位置关系为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是解决其它解析几何问题的基础。本节是在研究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两条平行线间距离的一个重要公式。推导此公式不仅完善了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这一知识体系,而且也为将来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奠定了基础。而更为重要的是:通过认真设计这一节教学,能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深刻地领悟到蕴涵于公式推导中的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会利用化归思想和分类方法,由浅入深,由特殊到一般地研究数学问题,同时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学习品质。
2、重点、难点及关键:重点是“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的推导”,关键是“怎样自然地想到利用坐标系中的x轴或y轴构造Rt△,从而推出公式”。对于这个问题,教材中的处理方法是:没有说明原因直接作辅助线(呈现教材)。这样做,无法展现为什么会想到要构造Rt△这一最需要学生探索的过程,不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公式的推导和掌握与之相应的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如果照本宣科,则不能摆脱在客观上对学生进行灌注式教学。事实上,为了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真正地参与进来,起关键作用的是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的内容组织形式。因此,我没有像教材中那样直接作辅助线,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剪裁、重组和铺垫,构建出在探索结论过程中侧重于学生能力培养的一系列教学环节,采用将一般转化到特殊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特殊的直观图形的观察、研究,自己发现隐藏其中的Rt△,从而解出|PQ|。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特殊问题还原到一般,学生便十分自然地想在坐标系中探寻含PQ的Rt△,找不到,自然想到构造,此时再过P点作x轴或y轴的平行线就显得“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了。本设计力求以启迪思维为核心,设计出能启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从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推导出公式。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并能用公式计算。
(2)领会渗透于公式推导中的数学思想(如化归思想、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掌握用化归思想来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观察、反思、总结,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研究的精神,挖掘其非智力因素资源,培养其良好的数学学习品质。
三、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点点距离、线线位置关系,初步掌握了“用代数的方法研究曲线的性质”这一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重要方法,并且学习了三角函数的相关内容,这就为构造Rt△,利用三角形性质以及同角公式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做好了铺垫。并且,高二的学生已经基本能够从特殊的情况中发现规律,从而推广为一般情况,关键是学生在这个方面的应用意识还比较淡漠,所以本节课只要做好这种引导工作,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这也是本节课要突出的“从特殊到一般”的课堂设计的原因,能够使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内容实际上并不是难度很大,关键是推导公式的方法的选择,一旦找准推导方法、作出相应的辅助线,接下来的推导过程就是比较容易完成的。所以
1、遵循“数学学习的本质是主体(学生)在头脑中建构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主体的一种再创造行为”的理论,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方法。
2、根据“教师应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的精神,开发学生的智能,形成其健全个性”的原则,力求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或显性(答问、板演等)或隐性(聆听,苦思等)地参与全教学过程,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下,积极思考、动手演练、步步深入,让学生自己导出公式。
3、采用投影、计算机等教学手段,增大教学的容量和直观性,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4、以反馈调控为手段,力求反馈的全面性(优、中、差生)与时效性(及时、中肯)。
五、教学程序:
⑴课题引入:复习如何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如果两直线相交,又如何求出交点的坐标?这样有意识地涉及两直线垂直、两直线的交点等知识,既帮助学生整理、复习已学知识的结构,也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自己“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使新授知识在原认知结构中找到生长点,自然地引出新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完善的认知结构。(3分钟)
⑵课题解决:教学过程中,利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由特殊直线到一般直线;由特殊点到一般的点),提出如下问题:
先研究点到特殊的直线(平行于x轴和y轴的直线)的距离;
然后对于一般的直线,先研究特殊的点(原点)到直线的距离(可以利用“等面积法”、“三角形相似的性质”或“解直角三角形”三种思路求解),再将其解题方法推广到一般的'点,就会自然想到构造Rt△进行求解了。
逐步逼近目标,在这过程中展示了数学知识产生的思维过程。调动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进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以充分体现。在教学中只要抓住“构造一个可用的三角形”这个关键,就能突破难点,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27分钟)
⑶例题练习:推导出公式之后,通过例题讲解和学生动手练习,进一步巩固公式的记忆和应用。(12分钟)
⑷小结作业:师生互动,共同总结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公式的特征和应用,布置课后作业。(3分钟)
六、教学设计评价: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是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这不仅是其有广泛的应用,而更重要的是公式推导过程中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教学中理应予以重视。因而,在设计这节课的教学方案时,要力求暴露公式推导中的思维过程,突出整体观念对思维过程的指导作用。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思路自然的则运算很繁,而运算较简单的解法则思路又很不自然。这样就造成了教学中通常采用“满堂灌”、“注入式”,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充分体现出来。为避免这个问题,有必要很好地探讨一下,“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教学如何更合理,怎样把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索、发现公式的过程,怎样使推导过程自然而简练。
本节课是“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最后一个内容,在复习引入时,有意识地涉及两直线垂直、两直线的交点等知识,既帮助学生整理、复习已学知识的结构,也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自己“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使新授知识在原认知结构中找到生长点,自然地引出新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形成合理、完善的认知结构。教学过程中,逐步逼近目标,在这过程中展示了数学知识产生的思维过程。学生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进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都得以充分体现,经常这样做,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必将逐步得到提高。在教学中只要抓住“构造一个可用的三角形”这个关键,就能突破难点,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推导“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这堂课,既是一堂新课,也是实验课;既学习了新知识,也锻炼了用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使用现代化工具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变化的美;也在学生个性情感中融入了创新的意识与胆量。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本 课内容主要讲述的是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问题,此前,学生通过前两个框题的学习,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 么还要提倡节约?中学生该怎样合理消费,学会理财?要正确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就有必要了解学习本课的内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当前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教会学生合理消费和理财,提高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图片、情景、调查、实例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体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消费、学会理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自身的消费体验和理性思考,使学生能理智对待消费,摆脱消费中的攀比虚荣心理,确立节俭消费观和绿色消费观。
2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合理消费
理由是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消费也多了,但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随心所欲的,且多用于物质消费,故把此作为重点。
难点:树立绿色消费观
理由是当今社会提倡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们的消费观念的更新是一个有困难、需要时间的过程,故把此作为难点。
二、说学生
现 在国富民强了,很多家庭都富裕了,对孩子的消费投入也增加了,孩子的要求他们一般都会满足。而许多学生往往会单纯的将消费与花钱划上等号,过早的'把自己融 入到享受消费、娱乐消费的人群中,生活上缺乏艰苦朴素的精神。因此,在当今社会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学会理财就显得很有必要。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课 堂教学是一个师生的双向互动过程,应体现"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解为辅"的精神,让学生在图片、材料、活动、讨论中去探究、体验、感悟,教师只是"画龙点 睛"。基于此点,我设计的教学方法有:直观演示法、情景创设法、调查分析法、集体讨论法。精心设置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教学手段上,我 还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借助讲解、讨论、交流等模式,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学法
本着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原则,着眼于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理念,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让学生自己在探究、归纳、反思中明白道理、感悟真谛、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为四步:导入新课--问题探究--感悟真知--情感升华。
第一步、导入新课
1图片激趣
(1)满汉全席
(2)都是网络惹的祸
(3)拒做月光族
2活动提问 面对琳琅满目的品牌服饰怎么办?教材中扬洲烦恼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有趣的图片和一个真实的活动,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不理性的消费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产品的日益丰富,人们的消费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那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该如何面对消费呢?--引出课题。
第二步、问题探究
1展示图片
(1)黄金旅游周消费
(2)老百姓的生活十大变迁
2生活小调查:新的消费方式和消费热点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材料和调查结果,使学生感受生活的日新月异,人们的消费观念也改变很大,以前的温饱型消费已转变成今天的享受与发展型的消费,人们更加注重的是提升生活的品质,追求更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要学会消费。
第三步、感悟真知
(1)消费面面观
1漫画 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后有无数个烦恼
2问卷调查:零花钱怎么花 你的消费习惯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每个学生的消费情况可能不一样,但调查中我发现,绝大多数同学都存在着不合理的消费现象,乱花钱,没有计划的花钱的现象非常严重,那么,我们该如何把钱花在点子上呢?
(2)他人理财,我理我财
1比尔·盖次 谢丽 犹太人的故事-
2消费烦恼我有招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想通过别人和自己的理财故事,分享他人消费经验,用实际的消费问题诱导学生该怎样消费,明白理财就得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即要合理。真正做消费的主人。
(3)消费宝典
活动: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出示问题,通过探讨、归纳,得出结论。
1在消费前和消费中我们该怎么做?
2如何进行绿色消费?
3消费过程中为什么要倡导节俭、适度消费?
4请制作一份你的消费宝典。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口,通过小组讨论、图片展示,让学生自己说出消费前、消费中该怎么做,同时为自己将来的消费作一些规划,在消费中落实绿色消费、节俭消费,真正做到合理消费。使学生明白:我不理财,财就不理我。
第四步、情感升华
1消费感言:写一句或一段自己对消费的感悟
2真情告白:我们要学会理财,合理消费,除了金钱,当然还有我们的青春时光,让我们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
设计意图:这一步是一个课堂小结,通过学生感悟消费,升华情感,激励他们为自己的人生作出合理的"消费"计划,同时还要知道在进行合理消费的基础上,一定要把握好当前学习的大好时机,合理"消费"我们的青春时光,--这是对教材教学内容的一个补充和拓展。
五、板书设计
消费多样化 消费水平提高
消费面面观
消费观念的变化
学会合理消费
理性消费 合理消费
学会理财合理消费
绿色消费 适度消费
通过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设计的展示,希望能让学生更准确的把握这堂课的重难点,达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说课稿 篇3
第一课我们学习了孔子的德政主张。第二课堂我们来谈谈孔子的礼治主张。
首先请问同学们:什么是礼?礼物?礼貌?
我们来看看课文的注解,这样来解释礼的。礼,是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孔子最为推崇的是周礼,因为孔子认为: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因为周代的礼借鉴了夏商两个朝代,又对此有了增减,所以变得完美丰富了。概括地讲,周礼包括三个层面——礼义、礼仪或礼节、礼俗三个层面。礼义是抽象的礼的道德准则;礼仪或礼节是具体的礼乐制度,大到政治、军事,小到穿衣、吃饭、摆设几乎无所不包。礼俗就是周人的社会风俗和道德习惯,他比礼节更细,更繁琐。礼的目的是为了区别人与人之间的贵贱和长幼。
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礼记檀弓上》中说道有一个叫伯高的人死了,孔子却到了他的学生子贡的家里里去哭。这让大家很纳闷吧,为什么他不到伯高的家里去,却到子贡的家里哭呢?在失去亲人时的哭也是很有讲究的。孔子说如果死去的这个人与我是兄弟关系,那我就得到祖庙里去哭;如果死去的那个人是我父亲的朋友,我就得在祖庙外面哭;如果那人是我的老师,我就在他的正寝就是主卧室里哭;如果那过世的人是我的朋友,我呢就在正寝的外面哭;那人如果跟我是泛泛之交,我就得在郊外哭。可是孔子想伯高和我是什么关系呢?似乎比泛泛之交要深一点,但还没有达到朋友的程度,他想那我得去哪儿哭呢。我和伯高的关系该去哪儿哭,周礼中没有规定。既然周礼没有规定,我就创造礼。伯高是子贡介绍我认识的,我就到伯高的家里去哭吧。
再说哭吧,孝子之丧亲也,哭而不偯。在父母去世的时候不能拉长声音地哭,而是要真情流露,丝毫不做作。而在堂兄弟党姐妹这类人去世时的哭法就得是三曲而偯,就是那种音调有高低有起伏的哭法。
这就是礼当中的一个很小的细节,礼的内容还很多很多,我们以后慢慢来认识。孔子推崇周礼,所以孔子最为崇拜的一个人就是周公。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晚年的孔子,很寂寞很惆怅,你听他感叹:“唉,我老得不行喽!我很久没有再梦到周公了。”年轻时,孔子就立志学习周公,对于周公的丰功伟绩,对于周公推行的礼乐制度,常常是心向往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年老的孔子看着世风日下的社会现实,看到世上的人心一天天地变坏,与他自己的理想越陷越来越远了,就这样感叹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我们经常说这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具体表现在:
一、 大夫搞起了天子的排场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是谁,就是我们前一课中说的季氏将伐颛臾的季氏,是当时鲁国的一个贵族,他的势力很大,几乎垄断了鲁国的政权。他家里的`庭院里有六十八个美女在跳舞。当时规定周天子可以享受八佾的待遇,一佾就相当于一个队列八个人。八佾就是六十四个人。诸侯王可以享受六佾,四十八个人的规模给他跳舞。诸侯底下的卿大夫,可以享受四佾的规模。季氏的身份是卿大夫,他本只可以享受三十二人给他跳舞待遇,现在却超越了等级搞起了天子的排场,严重地违反了等级,孔子听说后就非常愤怒说:“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件事都可以忍受,还有什么事情不可以忍受呢。后代也有学者认为这句话也可以这样来理解,季氏这种事都忍心做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呢?
二、 礼乐征伐不自天子出
我们来看课本第8页的论语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我们回想一下上课中的《季氏将伐颛臾》,征伐这样的事已经从大夫出了,看来这个天下已经是无道了。再看这段论语的下面的注释中写道了,季氏的家臣阳虎操纵鲁国的政权。看来社会各阶层很多都不守秩序了,怪不得孔子感叹:觚不觚,觚哉!觚哉!(课本第7页论语6.25)酒杯啊,酒杯,这还是酒杯吗?君啊君,还是君吗?臣啊臣还是像个臣的样子吗?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孔子说如果让他从事政治,他想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正名”。我们常听到一个成语“名正言顺”,意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我们一起来读课本第8页的论语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问老师,如果卫君让你去治理国政,您将先做什么呢。孔子回答说是正名。子路这个直性子立马蹦出一句话,说老师也太迂腐了,竟然去做正名这种事。看他老师也不客气地说,子由啊,你太鲁莽了,君子对于自己不懂得的东西最好保持沉默,你不懂怎么能乱说呢。这子路是孔子门人之中非常好勇的一个比较粗鲁的人,听说子路刚来孔子这里的时候,头上插了两根公鸡的羽毛,身上佩着野猪的牙齿,一看就是个很野蛮的人。他为人豪爽,性子直,一听老师要去干正名这种事,觉得老师也太落伍了,都什么年代了呀,还正名。那孔子为什么要正名呢,他就是要规定各个等级他们可以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让天下人都各守本分。君按君的标准去行事,臣按臣的标准行事,父亲按照父亲的标准来做,做子女按子女的标准来做事。用他的话来讲便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们来看课本第8页的论语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要使天下秩序进然,各守其分,等级分明,首先要使人能做到“仁”。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这也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在孔子之前没有人把“仁”提高到一个哲学的范畴。他认为仁是礼的根据,也是做人的根本道理,是人们应该追求的最高境界。
什么是仁?孔子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回答。下一课我们将着重讲这个“仁”。在这一课中,孔子的最为得意的弟子颜回问老师,什么是仁这个问题。我们来读一读课文7页的论语12.1颜渊问仁……
孔子回答他:克己复礼为仁。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规范,这样就是仁了。但是孔子又强调: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为仁是人的一种自身的内在要求,而不是别人强迫你去做,强调的是主观能动性。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样四句话。你看这样四句话在我们的现代社会中是否合适呢。我想这几句把人的创造性给压制住了,我们现在不是讲创新吗,如果完全遵照这里的规定去做,还会有创新精神吗?其实孔子要求人民这样做,是为了统治者更好地统治。
这里讲的是仁,仁的基础是什么?根本是什么呢?孝悌。对父母孝,对兄长尊敬的人就不会犯上作乱了。我们来读课文的第9页,论语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就是有若,字子有,鲁国人,他比孔子小33岁,传说长得像孔子,孔子死后有若曾受到同学的推崇,孔子去世后,一些学生继承老师的遗志,也当起了老师,有若就是其中之中。可能这就是有若讲给他的弟子听的,所有在此尊称他为“有子”。
有一天子夏也来问孝: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比较热衷做具体的工作,有什么体力活他会一卷袖子说:我年轻我来。有什么好吃的,他会说,你辈分高,您老先尝。可是孔子却这样回答他,请看课本的第9页的论语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孝要从内心出发,是内在的真情实感,而不是形式,不是表面的功夫。
在父母生前要始终和颜悦色地对他们,那么在父母死后呢,还要为他们守丧三年。其中有一个学生就对孔子说了,老师这三年不也太长了一点吗?一年不也够了吗?我们来读这则论语,课本第9页论语17.21宰我问:……
我们联系现在的丧葬来谈谈这则论语吧,我看宰我的观点是有道理了,死则死矣,不必为他们浪费太多的时间,对吧,与其在死后服丧不好在生前做得更加孝顺呢。
以上我们讲了仁,讲了仁的根本基础。仁是礼的内涵,没有仁的礼称不上礼。最后我们来读一读课第10页的论语17.11 3.3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看来孔子反对把礼乐仅仅当作一种形式的做法。礼乐需要有一个灵魂,它们的灵魂便是仁,是人的内心中的真诚的感情。
说课稿 篇4
说教材:
《猴子种树》是一篇简短的寓言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不断改种果树,最终一事无成。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本节课是第二课时的教学。教学中我们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表演,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寓意。
说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有耐心、要有主见,否则什么事也做不成的道理;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说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蕴含的寓意。
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知道,以学生最熟悉的话题引入课文,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在教学本文时,我们以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么?让学生充分的说。然后顺势导入:有这样一个小猴子也很喜欢吃水果,它种了许多果树,结果怎么样?引入并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二年级仍然是字词认读的重点阶段,本环节的安排是熟悉生字词为本课的顺利学习做好铺垫,也完成了学生的词语积累。
三、精读课文,感悟寓意。
全方位的接触文本,感悟文本,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当教学课文内容时,我们引导学生细读课文,了解猴子种果树的经过和结果,明白做事如果急于求成,没有主见,到头来什么事都办不成的道理。
在学习课文的第二至八自然段时,我们根据课文三层意思内容相近和叙述形式相似的特点,先扶后放,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认为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时候要以扶为主,提出问题: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乌鸦是怎么对猴子说的?猴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让学生先读,再让他们思考。对于后两层意思,我们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带着问题去读,去悟,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反馈评价。在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角色朗读。读时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读出猴子急于吃果实,没有一点耐心的情态。同时注意读出三种鸟的语言个性。最后在朗读的基础上演一演。另外,本文中有三句农谚:“梨五杏四”、“杏四桃三”、“桃三樱二”,让学生在学习课文过程中理解,及时插入学习链接,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四、拓展
这个环节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是对课文寓意的巩固,引领学生再次来体会做事要有主见,坚持下去才能获得成功。
总之,本节课我采们用以读代讲,以讲促读的办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指导读,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此外,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探讨交流中,进一步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说板书:
好的板书应该具有深刻的启发性,我们的板书的设计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来变化的,更加切合故事的寓意。
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小松树和大松树》是国标本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课文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课文安排了三教时,我今天上课为第二课时。
2,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分角色表演。
(3)情感目标: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3,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2)学写生字。
教学难点: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
二,说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个性化的教学活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对课文的感悟有深有浅,于是我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段落,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悟读,并合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引入新课
上课刚开始,我先指名读课题,引导读出两棵松树的大小,然后复习本课词语,接着我出示两棵松树的图片,并让学生把两棵松树送回家。用文中的话来说一说,这样也达到了复习第一自然段的目的。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首先,创设情景。引出小松树和大松树的对话。让学生自己读,先自己体会,然后来交流读后的感觉。在理解小松树的话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喂”,因为只有读好了这个字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松树的话,从而达到理解小松树是一个狂妄自大,没礼貌的人。与之相反,大松树的没有回答,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或许有点困难,但我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让他们体会,原来大松树没有生气,他只是不屑和小孩子生气。理解风伯伯的话又是一个难点,我引导学生从“摸”入手,体会风伯伯是一个长者,很慈爱的形象,他是一个正直,站在旁观者角度看的人,他的意见更客观。在听了风伯伯的'话后,我让学生自己找找,此时的小松树是怎么想的,学生都能说出“惭愧”这个词,接着我用熟词法让学生体会这个词,从而更真切地体会到了此时小松树的心境,这也让我顺利地实现了我预期的目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又让学生客观地说说自己的喜欢的形象,并说出原因,这在无形中也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谦虚谨慎,不要盲目自满,看不起别人的道理。 3,总结课文,角色表演
(1)总结课文,客观地评判文中的三个形象。
(2)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4,教学生字我特地选了两个左右结构,两个上下结构的生字,让学生比较,记忆,再通过老师的范写,学生描红,实现对生字的掌握。
四,说教学板书
我这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洁美观,采用师生画图贴图的方式完成,此板书图文并茂,色彩鲜明,有助于学生记忆。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5
《匆匆》说课稿10-28
《坐井观天》说课稿08-16
《比尾巴》说课稿10-30
白鹭说课稿08-25
《故乡》说课稿08-23
《琥珀》说课稿09-22
跳水说课稿07-30
《春》说课稿10-19
数轴说课稿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