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4-09-18 11:51:3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说课稿锦集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锦集5篇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北师大版第六册第五单元认识分数中《吃西瓜》一课。

  2、本课属于新课标教材中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部分数的运算范畴。本节课结合小熊吃西瓜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加深了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也为第二学段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打下了基础。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数加减的实际意义,体会学习它的必要性。在探索分数加减法法的计算方法时,借助直观的图形演示,算法就不难被学生理解和掌握;而“数形结合”本身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

  3、目标分析小学生从认识整数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整数是从一个一个数开始的,儿童生活里有这个经验。分数是建立在等分某个单位开始的,并且是不可分的,儿童生活里没有这样的经验,而且表达方式也不相同,读数的方法也不相同。尤其是分数既表示一个量,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小学生较难理解。《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这节教材的要求是这样的: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根据教材地位、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识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能力目标:通过一系列的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学法分析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法与学法的设计着眼让学生有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只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并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求问题的答案。教法:设情引趣,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创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氛围,让学生会学、善学。学法: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同桌互学,小组研讨,集体辩论。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分析

  1、遇困求知、导出分数

  (1)把4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2)把2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3)把1块饼平均分给2个人,平均每个人分得几块饼?

  设计意图:这一阶段的教学,复习“平均分”,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

  (1)(2)激活了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3)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自主创造,探究分数

  (1)这半块饼怎样表示?请大家想一个办法。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创造)(指名学生汇报所想符号,并说出意思)这个问题的设计意在让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实际和学生的知识基础来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原来学的数不能表示这“半个”,需要创造一种新的数—分数。(出示课题)

  (3)你想知道分数的哪些情况?

  (4)你准备怎样学习?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题和遇到的新的数学问题,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和问题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策略意识。

  教师从学生的问题中重点筛选以下三个问题作为本课目标:

  1、分数表示什么?

  2、怎样读?

  3、怎样写?

  (5)现在就请同学们借助于学具和课本自主探索。 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折叠、涂色、不仅自己学会了什么是,什么样的结果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于讨论、交流,还能把分数的意义向完整的整体均分推进,体现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6)教学。

  ①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在横线下面写“2”,要表示这样的一份,在横线下面写“1”,写作。读作二分之一。(出示课件)

  ②指名学生说出的意义。

  ③举例说明的具体含义。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④有了分数,我们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这只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这只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个人得这块饼的(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适当总结,让学生形成的初步概念。再通过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又回到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经厉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过程。

说课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我是朝阳市朝阳县尚志乡中心小学教师,金国杰。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辽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9个主题活动《奇妙的指纹》。

  一、选题背景

  指纹是指人的手指末端指腹上凹凸的纹路。指纹在现代生活中应用也很广泛。四年级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如何让学生关注生活,具备问题意识是本主题活动的重点。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养成注重事实,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良好习惯。

  二、设计理念

  根据“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创新发展为目标”的活动理念。我在《奇妙的指纹》这一主题活动的实施中,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指纹的种类和独特性;通过动手实践学会拓印指纹;通过调查了解指纹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合作探究中创作有趣的指纹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实际情况,我把这个主题活动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观察指纹 生成问题(1课时);

  第二阶段 知识交流,研究问题(2课时);

  第三阶段 制作指纹分类表(1课时);

  第四阶段 创作指纹画(1课时);

  第五阶段 拓展活动 总结评价(1课时)。

  我今天主要介绍第四阶段——创作指纹画。

  三、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指纹的类型,了解指纹的应用,学会拓印指纹并创作有趣的指纹画。

  2.技能目标: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活动乐趣、培养合作精神、激发创作激情、培养审美情趣。

  四、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动手实践能力和活动经验,掌握了一些绘画技巧,能较好的完成本次活动。

  五、活动准备

  课件、白纸、水粉色、印泥等。

  六、活动实施的具体过程:

  整个活动分为五个阶段:我先把前几个阶段做个简单介绍,重点介绍第四阶段的教学过程。

  (一) 观察指纹,生成问题(1课时);

  本阶段活动,我让学生认真观察手上的指纹,并深入研究。学生提出相关问题,经过筛选、分类,确立了4个子课题:(课件)指纹的形成、指纹的类别、指纹的作用与应用、指纹和命运的关系。

  (二) 知识交流,研究问题(2课时);

  这一阶段,学生除了上网、在图书馆查阅了大量资料外,还通过走访、调查、询问

  父母、老师等方法进行了探究,通过分析得出结论,在班内互相交流。

  (三) 制作指纹分类表(1课时);

  我通过让学生自己制作指纹分类表,建立自己和亲戚朋友们的指纹档案,在加强情感交流的同时又能更好的与他人沟通。

  (四) 创作指纹画(1课时);

  这是我本次说课的重点。这个阶段我设计六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回忆下指纹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呢?你们知道指纹除了这些用途之外,还能做什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播放指纹画)这些美丽的图画,用一根手指就可以完成了。大家想不想试一试?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创作《指纹画》。(板书课题)

  【这样做是为了将前一阶段的活动过渡到本阶段,运用多媒体展示奇妙的指纹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使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之中。】

  第二环节:分组探究、实践

  教师:大家在设计制作前,先讨论一下用指纹作画应该掌握哪些作画技巧呢? 学生讨论、探究

  汇报:(视频)

  (应该先掌握拓印指纹的方法、了解拓印出的指纹形状、了解印染颜色的深浅等。) 下面把同学们的方法亲自实践一下吧!

  学生开始动手实践。

  (在实践中,有的学生在自制印泥时水分的多少拿不准;有的印出的指纹不清晰;还有的印出的形状和想象中的差距很大。我适时参与,和他们一同寻找解决办法。)

  实践过后,我将出现的问题呈现于课堂:刚刚的`实践中,你们都运用了哪些方法?发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学生将问题一一汇报:(视频)

  (1.拓印的方法有:勾、抹、印、点等方法。

  2.印染颜色的深浅、清晰度等与水分的多少有关。

  3.可以用五颜六色水彩粉制作拓印的印泥。

  4.开始先用铅笔勾勒出设计图案的轮廓,有了经验后,可以根据指印的大小和颜色,直接作画。)

  大屏幕出示:(指纹作画技巧)

  【我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作画技巧,并尝试在实践中体会技巧,使学生能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合作,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设计制作

  教师:掌握方法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创作了,在创作之前老师有个温馨小提示:(大屏幕显示温馨提示)

  1、注意印泥的水分掌握。

  2、用后工具摆放要整齐。

  3、合理分工,合作完成。

  4、保持卫生,注意安全。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构思,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创作属于你们的作品。看哪组最有创意!好,开始创作吧!(播放音乐,教师巡视指导)(视频)

  【此环节学生学会用拓印的指纹经过加工、组合、拼成有趣的指纹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充分得到锻炼,合作意识也相继增强。】

  (制作时,第一小组对一些小动物的形状把握不准,我及时参与其中,倾听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共同制作,享受创作的乐趣。)

  第四环节:成果分享

  同学们,作品完成了么?请各组按顺序把作品贴到黑板上,来分享一下吧!(视频) 各小组展示作品。

  第五环节:交流评议

  教师:这么多漂亮的作品中你最喜欢你哪幅呢?我们共同评一评吧!(学生评议) 通过引导学生评议,使学生能正确看待事物、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倾听和接受他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六环节:活动小结

  教师:孩子们,今天的活动,不仅使我们身心愉悦,还掌握了很多知识和方法。课下请同学们继续与家人、朋友或同学创作更多更美更新颖的指纹画吧!

  我通过对本次活动的肯定和总结,让学生在享受活动带来快乐的同时学会与更多人交往,将本次活动延伸。

  (五) 拓展活动 总结评价(1课时)。

  在本阶段我通过实验教学生提取指纹,进一步将指纹的应用拓展到生活之中,本主题活动也便迎来了总结评价阶段。我让学生通过自评、小组互评、全班评议的方式进行评价,提高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与欣赏能力。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简单明了,能更好的突出本阶段的活动主题。

  奇妙的指纹

  指纹画

  作画技巧: 作品展示:

  温馨提示:

  七、活动效果

  本次主题活动,学生认识了指纹的类型,了解了指纹在生活中的应用,掌握了拓印指纹的方法,并利用指纹创作了各种有趣的图画。对指纹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在活动中,学生的搜集、整理、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合作意识相继增强。 八、活动反思

  整节课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中尊重学生,让他们自主讨论交流、亲自实践,合作探究,积极创作。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活动的乐趣,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实践中,有的学生在自制印泥时水分的多少拿不准;有的印出的指纹不清晰;还有的印出的形状和想象中的差距很大。我适时参与,和他们一同寻找解决办法。制作时,第一小组对一些小动物的形状把握不准,我及时参与其中,倾听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共同制作,享受创作的乐趣。

  由于我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处于成长阶段,说课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专家指正。对各位领导给予我的这次学习和提高的机会,表示深深的感谢!谢谢大家!

说课稿 篇3

  一、教材简析:

  《胖乎乎的小手》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主要讲了兰兰的小手,能画画,能写字,能给爸爸拿拖鞋,能给妈妈洗手绢,能给姥姥挠痒痒,还会做许多尊敬长辈,体贴父母的事情。这也是全家人喜欢兰兰那双胖乎乎的小手的原因。课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张画巧妙地夸奖了兰兰从小爱劳动、关心长辈的好品德。

  二、教学目标:

  课文分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学生字,读通课文,学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完成“看、着、画”三个生字的书写。

  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定:

  1、复习学过的生字词语,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兴、笑、会”三个生字。

  2、指导学生重点学习3——6自然段,抓住文中的词句来理解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敬长辈的美德,有帮助长辈做事的愿望和行动。

  三、教学设计: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设计:

  1、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第二课时对学生学过的生字词语进行复习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传统的卡片抽读式的生字复习教学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采用猜字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最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中,学生比较累,我穿插了《拍手歌》,既符合本次教材《胖乎乎的小手》这个内容,也活动了学生的手脚,可谓一举两得!

  2、引出课题后,抛出上节课学生留下的问题:全家人为什么都喜欢兰兰画的这张画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课文,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在汇报交流时,我抓住爸爸、妈妈、姥姥说的三句话,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朗读指导,进行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在理解三句话时,知识点各有侧重,并进行落实。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课文,朗读感悟。

  教学爸爸的话:“这胖乎乎的小手替我拿过拖鞋呀!”时,主要是给“替“换词,了解“替”还可以换成“给、帮”,把“给、帮”代进句子中去读一读。

  教学妈妈的话:“这胖乎乎的小手给我洗过手绢啊!”时 ,指名学生感情朗读,体会,注意“啊”的读音。并且追问:“你为什么脸上带着笑容?”学生找出提示语“笑着”,再次指导朗读。

  教学姥姥的话时,理解“挠”的意思,体会“挠痒痒”时的舒服感觉,学着姥姥的样子朗读课文。

  在此基础上,出示三句话,请学生再次体会“替、帮、给”的互换,把“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一知识点深入学生的心中。

  3、在学生学习第六自然段时,我主要设计了以下几个步骤:

  A.你们明白了全家为什么喜欢这一幅画,兰兰也明白了,她明白了什么?

  B.出示句子:等我长大了,小手变成了大手,它会帮你们做更多的事情!

  指名读,理解“它”指什么?

  理解句子,朗读句子。

  C.兰兰长大以后,会帮我们做哪些事呢?

  D.兰兰的小手真能干,我们小朋友也很能干,我们会做什么呢?

  E.出示句式练说。

  我帮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给妈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为大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感叹式的表扬。)

  F.教师总结:老师喜欢你们这双胖乎乎的小手!这双红润润的小手!这双勤快的小手!

  通过这样层层深入的教学,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理解,学生的说话能力得到了训练,学生的情感渗透都得到了落实。

  4、布置作业:

  在作业布置这一块,我主要是安排了两项作业:一是用激励性的语言鼓励学生课内写好字。二是中饭后,请大家用水彩笔把你的小手画在纸上面,写上一两句话,送给你最喜欢的人或者贴到教室后面的展示台上。做到课内与课外结合,做到知识与综合性学习的结合。

  四、课后反思(欢迎浏览):

  中饭后,看到学生都在画自己的小手,把自己想说的一句话写在纸上,送给爸爸或妈妈。看到家长笑盈盈地接过孩子的画,我的心里也涌动着一种激动。

  上完课,我对本课教学进行了反思,感觉整个设计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以书为本,充分重视文本,充分重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落实,效果比较好。但以下地方做得还不够:

  1、对学生表达时出现的细微错误没有及时地进行指出。

  2、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还不够精彩。

  3、朗读指导还可以更加深入与细致一些。

说课稿 篇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称赞》。下面我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板书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教材分析】

  首先说说教材,《称赞》这课是一篇新教材,是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刺猬和小獾相处得多么融洽,多么富有人情味儿!看来只要是发自内的称赞,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希望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肯定。我们经常也有这样的感觉,加班加点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领导的一句表扬或者同事的一句称赞,也就满足了。

  老师对学生,何尝不是这样呢?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圣啊!当学生获得成功或者取得进步的时候,不要说称赞,就是一个笑容,一个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也许都能让学生的心中涌起一阵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忆。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们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认识10个生字词。

  ⑵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3、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要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法与学法】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教学流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让学生认识“刺猬”、“小獾”,有机地把学生带进喜闻乐见的生活中,看看互相鼓励与称赞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通过了摘苹果、开火车等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三、读文理解、感悟道理

  语文新大纲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本课教学安排了充分的读,通过自读,范读、齐读、分角色读,从整体上体会课文的情感,抓住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具体感受课文中的真情。如,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几个句子进行感悟。“板凳做得很粗糙,但是看得出他做得很认真。”(这句话肯定别人的认真态度);“你真能干,小板凳做得一个比一个好!”(这句肯定别人的点滴进步);再如,称赞别人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对这个问题,我们抓住下面的句子进行感悟:“在我有点儿泄气的时候,是你称赞了我,让我有了自信。”这句话培植了自信。小刺猬和小獾的对话彬彬有礼,富有真情,我们抓住角色对话为训练重点,取用了分角色读、表演读,切身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用内心的情感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演能力,达到了品读感悟的台阶,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通过质疑引导学生知识延伸,让学生想想:假如小刺猬一开始不是称赞小獾,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很粗糙,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个质疑,能又一次激发学生的思惟,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

  【板书设计】

  这堂课的板书做到图文结合,形象直观,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起到深化主题,回顾中心的作

说课稿 篇5

  新时期语文课堂教学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有自我驾驭、处理教材的能力,不能沿袭过去的老一套,困在教参中止步不前,跟着教参亦步亦趋。新的课程理念倡导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现代诗歌,它的主题是学生一看就明白的“歌颂母爱”。但本设计跳出了惯常的教学圈套,它因时代的需要而淡化了阶级压迫、阶级批判的主旨,也没有一味肤浅地反复强调母爱,而是将众所周知的主题融会在普通词的讲授设计中,不提母爱而时时在诵母爱。设计者独具慧眼,从较长的诗篇中挖掘出一系列词或词组,包括“呆呆地”“青苔”等,这些词语稀松平常,教者却能平中显奇,平中显情,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结合学生自身的心理体验,动态地生成新的知识,完成对这篇情深意切的诗文的鉴赏。教师设计了《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程序,但真正的探索是在学生自主思维下完成的。教者的根本着眼点并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诱导学生说出既定的答案,他同时也传达了学习诗歌的一种方法,要求细读、精读,即使是平常之词,也可以读出另一种境界。这种品析对学生思维细腻丰富的培养也是不无裨益的。

  其次,教师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大刀阔斧地删除了许多可讲的东西,但同时又抓住了诗歌的核心。这堂课的设计非常单纯,因单纯而愈显分明。除了诵读入境感知,以品析词、词组为线索,从叠词、带较长修饰成分的短语到数量词,最后是色彩词,学习过程清晰简明。

  课堂既显示了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作用,又注重让学生发挥自主性,同时,还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

  在品析“呆呆地”一词时,学生往往会忽略,一带而过。普遍存在因内容通俗而倦怠、松懈的心理。而教师引导“从外围突破”,质疑“呆呆地看,看的是不认识的‘叙乐的匾’”,一石激起千层浪,唤起了学生探索的好奇心,把问题由浅性的'模糊的感知推向了深入的思考。

  在颜色探究时,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不强求一致,这合乎知识的本质。知识的本质不在于它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恰恰相反,而在于的的不确定性。传授知识,最重要的不是把学生变成两脚书柜,而是培养他们探索、创新的精神。教者强化了学生的主题意识、个性意识。本教学设计中,教师把传统的结果展示变成了过程的体察,也只有这样,知识的传授才能真正开启学生的智慧。对“紫色的灵魂”一处产生的分歧,教师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思考成果,在此基础上,教者还就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 “紫色” 的地位,进一步地向学生做了介绍,从帝王及皇宫称呼到杜甫的《咏怀古迹》到《现代汉语词典》,从一个小侧面彰显了“紫色”所扮演的心理角色,在完成对难点突破的同时,也延展了课堂内容。

【说课稿】相关文章:

说课稿06-25

《匆匆》说课稿10-28

《坐井观天》说课稿08-16

《比尾巴》说课稿10-30

白鹭说课稿08-25

《故乡》说课稿08-23

《琥珀》说课稿09-22

跳水说课稿07-30

《春》说课稿10-19

数轴说课稿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