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07-23 08:22:26 说课稿 我要投稿

【推荐】小学语文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推荐】小学语文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1

  大家好!

  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草原》一文的教学。我的说课将从四个方面展开。

  一、教材分析

  我首先要说的是教材分析。

  《草原》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的重点课文,本单元课文的共同主题是“景物聚焦”,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

  《草原》是一篇景象融会的散文,重要报告了作者老舍老师第一次进入内蒙古大草原时所看到的优美景致,以及受到内蒙同胞热情款待的景象。课文语言清新优美,线索清楚明白,称赞了草原的优美风景,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知交谊,表现了故国事各族人民连合友好的各人庭。

  所以,对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感悟是本课教学内容的重点。

  课文的结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浓缩了作者的情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由于我们的家乡远离草原,学生对草原风光和风土人情缺少感性认识,这样,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因此,教师必须准备必要的声像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以此来帮助学生“入情入境”。

  二、教学目标

  接着,我来说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掌握有关生字新词,了解有关的民族风情。

  能力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情感目标: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激发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情感。

  本课准备用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整体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学目标中的后两项的`要求。今天,我重点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接下来,我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新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职能不再是过去的“教学生”,而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的探索,同时要重视朗读的训练,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读法和合作学习法进行教学。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适度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美的渴望和追求,拓展学生的思维,体味美的意境。

  所谓“品读法”就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读出感悟,读出内涵。

  “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法,也是本课采用的一种学法。

  四、教学过程

  最后,我重点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力求把“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在感受草原风光美和人情美的同时,培养审美能力。整个教学程序分为6步:

  第一步:声像感知,激情导入——期待美

  在本课的导入中,我首先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学生被带入美丽、神奇的大草原,初步感受了草原的美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

  第二步:整体感知,把握要点——寻找美

  老舍先生游览了草原,感受很多。他用哪句话来概括的呢?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老舍先生为什么会有“何忍别”的感受呢?这节课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探究:一、这是怎样的草原?二、这是怎样的草原人?

  这样设计,在学生整体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直接切入教学重点,把“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

  第三步:图文结合,创设情境——感受美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这是()的草原。

  具体做法是,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草原美景,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这样,用音乐、图像渲染的情境,带给学生的是强烈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其境,爱其美”。

  接着,品读重点词句。对于文中重要的词句,我将出示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特别是对于“渲染”和“勾勒”这两个词的理解,可以出示国画图片,通过画面的比较,让学生欣赏小丘线条柔和的形态美。

  然后,在学生充分理解词句及作者感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要读出“高歌一曲”时的激情,读出“低吟小诗”时的陶醉。

  最后,在“情深深,意浓浓”的氛围中,启发学生:“作者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呢?”然后,师生深情诵读《敕勒歌》。

  这样,这一部分教学的中心问题“这是()的草原”,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得到解决。

  第四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美

  第二部分的学习围绕“这是()草原人”展开讨论。

  具体做法是出示课件,让学生自读2到5自然段,小组合作,填写表格:

  自然段

  地点

  人的活动

  当时的气氛

  学生分组研讨时,可以播放一段融合了“赛马、迎宾”等内容的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放飞自己的想象,活跃课堂气氛。

  然后小组成员选择适合本组同学特长的,能表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方式进行汇报,如感情朗读、想象描述、表演等等。

  最后,再回到这一环节的中心任务:填写“这是()的草原人”。

  第五步:紧扣重点,体会情深——升华美

  草原的风景美,人情更美,草原人民的热情已深深地感染我们每一个人。在依依惜别的时候,你最想说什么,做什么?让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讨论,然后教师总结,大家心中的千言万语,概括起来就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接着,抓住这一点题诗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情感得到升华。

  这时,大屏幕展示: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伴随着优美舒缓的音乐,我问学生,课文表达的仅仅是蒙汉情深吗?引导学生将“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然后,在“爱我中华”的动人旋律中,通过课件展示有关民族团结的动人画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

  第六步:拓展创新,内化感悟——延伸美

  课后的拓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小学语文说课稿2

  说课来源于中国基层教育实践,现在已发展为教学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小学语文的说课稿,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一、说教材

  《写人要凸显个性》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的表达交流中的一篇作文训练。本单元写人。写人的什么呢?世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相同的两个人,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性格不同,在不同人身上表现出来的,便各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特点,这就是个性。写人一定要写出人的个性,所以,本单元在写法上要注意凸显人物的个性。写人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至关重要。

  二、说学情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写人的几种基本写作手法,在上一次课《园丁赞歌 记叙要选好角度的记叙文》的记叙文写作中,也穿插了刻画园丁形象特征的练习,因此,对于写人,学生是有一定的基础的。但是由于我们学校是农村高中,学生的基础及素质都不尽人意。学生在描写美女的时候,都会说是“樱桃小嘴,柳叶眉,曼妙的身姿”。在他们的笔下,美女都是一个样,毫无个性所言。所以在高一记叙文训练阶段,我们必须加强对人物个性的塑造。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知识目标:

  ①学习写作中选材应运用典型事例。

  ②学习用多种方法刻画生动形象的人物,凸显个性.

  二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在写作中表达真情实感,凸显个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的确定是依据教材的特点,教学的`目标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至于教学难点,则是就学生接受而言,学生经过预习,还存有疑问,理解还有困难的地方。根据以上这些,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

  ①、运用多种手法表现人物的个性

  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

  4、课时安排 一课时。

  新课标要求“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因此,针对教学重难点以及学生学情,我确立本课的教学方法如下: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文字片段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人物的个性,通过讨论交流,协助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描写人物的方法, 布置任务讲练结合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1展示习作,导入课文。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课前习作,让学生猜猜他是谁?来导入课堂学习内容;

  2讨论交流,明确方法。让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课本中最具个性的人物,由学生分析出描写方法 。

  3各个击破,解决重点。

  首先是如见其人,分析肖像描写。在肖像描写分析中,着重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和经典的肖像描写片段,来让学生直观的体会肖像描写,然后是如闻其声,分析语言描写。用多媒体展示经典语言描写片段,师生一起品味片段,归纳出写人物的语言,表现人物个性,应该紧扣人物的哪些方面?第三分析动作描写。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片段,突出一些动词运用进行,再通过两个学生上台完成老师所说的任务,让学生用眼睛观察,发现其性格,并进行片段训练,描写其中一生的动作。

  4,讲练结合,布置作业。请以“校园里的——(人)”为题,写一个片段。

  五、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中,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很多精彩的片段,加大了的课堂的容量,也能够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如何进行人物描写。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自主探索意识 。讲练结合,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我总觉得在多媒体的课堂上,学生过分重视多媒体,而忽略了老师的讲解,就感觉在看热闹一样,一下课,我就有点担心学生在课堂中什么都没有学到。所以,我应该思考如何更好的利用多媒体。

小学语文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太阳》一课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的一篇精读课文,围绕本组专题“神奇的科技世界”而选编的。这是一篇说明文,主要介绍太阳的常识:离地球有多远,它有多大,多热。说明太阳与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全文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太阳的大小,太阳的热度;第二部分说明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阳的特点,培养热爱科学的情趣。

  2、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读懂课文,知道课文介绍了太阳的几大特点,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最后一段。

  3、教学重难点:本课教学重点是了解太阳的特点,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教学难点是怎样运用举例和数字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二、 说教法

  1、 抓住说明文的构段特点进行教学。

  2、 抓住课文中语言,了解说明事物的方法。

  3、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联想,在愉悦中完成学习任务。

  三、 说学法

  1、 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2、 加强朗读,在阅读中理解课文是怎样讲述太阳的特点和我们的关系的。初步认识说明事物怎样运用列举数字、做比较、打比方、比喻等多种方法。

  3、 利用电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讲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激趣导入。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我利用谈话,引导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对太阳的认识,并利用课件传说导入课文,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教具,理清层次。

  1、摘录。让学生默读课文,用小卡片摘录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摘录的过程其实就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

  2、质疑。当有关太阳的知识点无序地展现于学生面前时,提出疑问:我们看得明白吗?使学生领悟到要说明一种事物必须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

  3、调整。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归归类。这个过程操作性强,训练面广,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

  4、再质疑,再调整。当材料比较有序时,提出一个层次问题,启发学生说明一种事物除了要按顺序,还要有层次。经过调整,全文材料已按几方面清楚地呈现于每位同学的桌面。

  (三)细读课文,体会写作方法。

  让学生划出具体描写太阳特点的句子,知道运用数据和作比较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读、议体会运用这些方法的好处。

  (四)交流,拓展:

  1、“说”太阳的博爱、无私奉献,感恩太阳的说话训练。

  2、课堂上,引导学生学习与人交流,学习倾听,学习简要介绍自己收集整理的信息。在交流信息的同时,鼓励学生开拓思路,大胆地想象、畅谈自己美好的设想:怎样让太阳把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可爱。整个过程以学生的操作、探索为主,使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拓宽学习语文的空间,掌握初步的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探索,激发学生课外研究探索的兴趣热情。

  五、说板书设计

  远 和气候的关系

  大 太阳和人类关系十分密切 和动植物的关系

  热 和疾病的关系

小学语文说课稿4

  阅读教学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交流活动。因此可以说提高阅读教学效益,就是提高“三者”对话的效益;也可以说阅读教学设计就是“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相互对话的设计。所以阅读教学设计就是在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自我感受的基础上进行因材施教,因人设法,因已定教。下面就以《学弈》教学设计为例,说说我对“阅读课”的构建和思考。

  一、吃透文本,最好的办法是多读文本,感悟文本。“作者思有路、循路识斯真。”(叶圣陶)尽量达到“再现”的境界。(例如:读“其一人专心致志,唯奕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一句时,脑海中就应当浮现两个学生一起学习时不同表现,一个专心听课,一个开小差。)

  二、吃透学生

  支玉恒老师的`课例,就是榜样,我认为主要有两点:1、亲近学生(于永正);2、了解学生的学生情况,爱好及性格等。

  三、构建教案:

  1、目标设置:(体现工具性,人文性,三维多元原则)。

  A、认识生字,积累新词,读通课文以至正确流利有感情。B、了解古体文特点,初步感知。(熟读成诵)。C、引导学生感悟课文表达的两个讯息:1、专心致志=成功,开小差=失败。2、学习好坏不是智力问题,而是专不专心的问题,从而激发落后学生的上进心。

  2、重难点设计:

  A、指导古文朗读。B、适度拓展。

  3、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课题:

  导入课题一直受到教师的重视,贾志敏老师说,要一锤子敲在学生心弦上,意思很清楚,导课就是要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为目标。导课的方法很多,我比较喜欢开门见山的方法导课。

  (二)扫除阅读障碍,主要是识字教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也要重视,并且要寓于教学的全过程。(板书要认真,作示范;不必用过多的时间,开展识字教学活动)

  (三)读书与讨论活动,也就是文本、学生、教师的交流对话活动。

  读书以入境为要,入境的表现形成就是以语言为信号在头脑中建构画面,再现语言情景。我有感情朗读课文目标落实为十二字:“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绘声绘色”。(解读是为“为解而读”,不若“感受”好。)

  例读: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古人读书,身心俱染)

  在这个环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示范”引导,同时要倡导“多元解读”,感受分享,使“三者”对话相互交融。

  (四)适度拓展

  (五)课后延伸(推荐或让学生自己搜索一些浅显的古体文读)

  (六)教后反思

  主要写自己教学的感受。

  最后我要特别说说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设计给课堂“增添情趣”环节的教学。我们都知道情趣性是优质课的共性要素之一。

  环节(一):我的教学实录片断,详见参考。

  案例

  师:弈秋的两个学生,一个专心致志,一个学习时三心二意。我想让同学们与他俩对话,为了对话时不会弄错,请大家给他俩取名字,好吗?

  生:好!

  师:会取吗?

  生:会!

  师:一定要取好,要抓住他俩的不同点取,以便我们对话时不会混淆,先想一想再说。

  生:我给学习专心的那个学生取名“致志”。

  师:“致志”,大家说怎么样?

  生:不怎么好,我给学习不用心的哪个学生取名“心不在焉”。

  师:这个名字取得好!谁还有更好的名字吗?

  生:我给学习用心的那个学生取名为“专心致志”。

  ……

  师:好,大家都肯动脑筋,会取名字,这么多名字又好听又符合人物特点,今后要是有人再找我取名字,一定请你们帮忙。

  生:(笑声)

  师:我也给他俩取了个名字,大家想知道吗?

  生:想!

  师:我给学习用心的同学取名为“一心”,给学习不用心的同学取——(逗留)

  生:(会意)三心。

  师:你们真聪明,老师想了半天才取好的名字,一下子就被你猜到了。下面,请大家与“一心”或“三心”说话。

  环节(二):仿写,以《学渔》为题,帮助理解和背诵,感受古文的美妙。(有水之鱼)(学织……)

  学渔(下水文)

  晖良(学生名),通国之善渔者也,使晖良诲二人渔,其一人勤学苦练,唯晖良之为听,一人虽学之,一心以为有飞机将至,思援导弹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生情趣倍增,提高了教学效益)

  课文《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专,唯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

  曰;非然也!

小学语文说课稿5

  一、 说教材

  《观潮》一课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课文通过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向读者介绍了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文章思路清晰,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教育,培养留心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钱塘江大潮的壮观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强烈的情感。 根据本课的内容及三年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钱塘江大潮在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变化;难点是学习作者有顺序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养成几类材料的习惯

  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前准备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美丽的图片,让学生收集有关小兴安岭的知识,为更好地学习知识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首先,我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即设疑自探。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即解疑合探。接着,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即设疑再探。最后,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合作者,老师任务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主能动的学习过程中发现学习的快乐。因此在这堂课中我将运用自主探究式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我设计这样的导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潮一课,老师要考考你们字词掌握情况。 用复习进行导入不仅可以考察学生对上节课对字词掌握情况,而且自然的过度到本课第二课时的学习。

  2、设疑自探

  我设计这样的导语,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整体感知了观潮的大体内容,那么每一段都写了哪些内容呢?带着这个问题自主探究,并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出来。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本环节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2、解疑合探

  在自探结束后,我组织学生以全体讨论的形式来检查学生自探结果情况。并且帮助学生总结,这几段主要讲的是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江面的变化。即潮来前:江面很平静声音:潮来时: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状:水天相交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接着形成一道白色城墙,最后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起头并进。潮来后:江面漫天卷地,风号浪吼过了很久才恢复平静。并且重点讲解潮来时的壮观景象。让学生在评价和倾听的过程中,发现、感悟,从而得到提升。

  4、质疑再探

  让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如果学生提不出,我将准备好的问题抛给学生,例如,你能结合本篇内容说一说作者写这篇文章时,心情是怎样的?如果你就在观潮的人群中,看到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最后犹如千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又会说些什么呢? 这个环节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究的精神。

  5、拓展运用

  让学生以解说员的身份,以课文为蓝本,以插图和录像为依托,融进自己的感悟“现场直播”,培养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解说词可以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中”的顺序讲述,要烘托出大潮的奇特之处。

  6、小结

  我让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课的学习他们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让学生大胆的发表见解,给学生一个梳理知识的机会。

  四、说板书设计

  这样板书,体现文章的结构和写作顺序,又体现了本文的重难点,既让学生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又注重了他们审美情趣的培养。

  22、观潮

  天 潮来前:江面很平静(人山人海)

  下 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奇 潮来时

  观 形状: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潮来后: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恢复平静

小学语文说课稿6

  一,说教材

  《白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节的教学内容。本文写了在开往新疆的火车上,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白杨,赞颂了边疆工作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本篇课文是对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极好教材,在本单元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新疆、戈壁"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体会无私奉献的精神,了解西部,感受西部。

  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结构,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字词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方面,有待加强;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小学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学习积极性强,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这些都将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教师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通过默读、有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和体会。同时,辅以问答法,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是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启发者,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地位,因此,在学习方法的制定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将进入说课的最重要环节:说教学过程。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入

  在课程伊始,我将运用多媒体导入法。运用多媒体展示戈壁滩上白杨树的图片,同时播放歌曲《小白杨》,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白杨树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通过图画与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融入本堂课的学习中来。

  第二部分:新授

  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桌相互帮助等方式,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障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再读全文,深入探究。在这一环节,我将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父亲的话中,那些词是课文的重点词?这些词又体现了白杨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将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分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无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我将一一予以肯定和指导。通过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父亲话语中重点词语为"直"、"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这些词语表现了白杨高大笔直、不择环境、不惧灾难的特点。

  第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我将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提出如下问题:这篇课文是写白杨树的吗?如果不是,那白杨树又象征了什么?本篇课文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在学生自己探究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相关段落,反复阅读,小组交流,仔细推敲,得出答案:白杨树象征了边疆工作者,作者通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对边疆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

  同时,我将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然后,我将提问学生:在最后,父亲为什么笑了?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的笑,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白杨的象征意义。在此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

  在这一部分,我将让学生自己思考:文中的兄妹长大之后会扎根新疆吗?如果你是文中的兄妹,长大以后,你会为新疆做些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后,谈一谈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难点。

  第四部分:小结

  在这一部分,我将以学生自主进行小结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新知,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五部分:作业布置

  让学生搜集边疆建设者的相关资料,在课下以语文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西部边疆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语文说课稿7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奇妙的桥》是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六册第五单元第十八课。

  这篇精读课文主要介绍了用玻璃,甚至纸或盐造成的桥,让人感慨人类指挥创造了如此杰作。这篇课文位于本单元五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人类的“老师”》、《钟表店里的争吵》,下接《橡皮头铅笔》、《扁鹊治病》,这些课文文质蒹美,生活化和时代感都很强,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和运用科学的热情,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材料。

  2、学情分析

  班上的学生大多生长在农村,见闻少,知识面窄,但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善于与人交往,乐于发表个人观点,对科学知识充满着好奇。所以,在教学时我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求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热情。

  3、教学目标

  本文共6个自然段,分两课时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方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过程与方法,了解用玻璃、纸、盐灯光所造桥的特点,借助批读了解这些桥的奇妙;情感、态度、观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创新的热情。

  4、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读懂课文二、三、四节是分别从所在地,长度、宽度、载重量这几方面来介绍各种奇妙的桥,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说出玻璃桥、纸桥、盐桥的奇妙之处。

  二、教学准备:

  收集世界上其他的奇妙的桥。

  三、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素养,合作探究精神的特点,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课堂,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谈话导入法,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进入到学习状态;图文结合法,在教学时,让学生边看图边学习,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理解;读中感悟法,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描述出桥的样子;举一反三法,让学生学过玻璃造的桥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纸桥和盐桥。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采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等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在开课时向同学们提问“玻璃、纸、盐各有什么特点?而这些东西却能用来造桥!”同学们肯定觉得不可思议,很奇妙,从而揭示出课题。这样开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们在渴求知识的心境中进入到学习状态。

  (二)、小组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如:自读、齐读、评价读、小组读等,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

  (三)、课外延伸,激发热爱科学的热情

  为了激发起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学完本课时,我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梦想,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创新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立志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努力学习。

  五、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具有启发性,我的板书设计体现了教学思路,让人一目了然。

  18、奇妙的桥

  玻璃桥 保加利亚 12米 8米 18吨 晶莹透亮

  纸桥 美国 15米 3米 连……也 完全不必

  盐桥 我国 万丈 通行无阻

小学语文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可贵的沉默》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六册第五单元中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进程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奋、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深入领会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受到关心父母、回报父母之爱的教育,学会关心别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培养语感,同时为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抄写自己喜欢词语、句子。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孩子们的情绪变化,懂得关心别人。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二、说教法和学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我采取引导法,以课文题目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三、说教学过程

  我的课堂结构是:检查预习(字词)——质疑导向——探究体验——学习升华——拓展延伸。

  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课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由于文章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伊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会提出:“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沉默之后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为三个方面:

  热闹——沉默——热闹

  确定好了文章的基本框架后,学生进行自生探究,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接着进入教学的第二阶段——探究体验。

  探究定向后,我用信任而又带鼓励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难免有些片面,这时,我再让学生合作探究,学生由自主探究转为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读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后明白了,沉默前的热闹是爸爸妈妈给他们过生日,他们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错了,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思考;在沉默中孩子们在想办法弥补。而沉默后的热闹是孩子们懂得了不仅要感受父母的爱,更重要的'是回报父母的爱。

  在合作探究中突破教学难点:在沉默中,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在沉默中,孩子们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还要回报爱的道理。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之后,问题基本明朗化,我根据学生的学习汇报相机板书,并及时出示下列重点句子:

  (1)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演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道理。

  (2)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犯了错误似的神色之中。

  (3)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

  (4)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只是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5)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新课改要求语文教学要加强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比如:用欢快、高兴、得意的语调读孩子们兴奋地感受父母的爱的段落;用稍慢、沉重的语气读孩子们陷入沉思的段落;用稍快、兴奋的语调读孩子们回报父母的爱的自然段。

  在学生探究体验,我引导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并结合自身进行现身说法,使教学进入第三个阶段,教学时,我从两个方面引导:

  1、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

  “我”指谁,老师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2、王老师在今天的这节课上获得的享受是什么?

  总结全文后,进入教学环节的第四部分——拓展延伸

  新课改要求中年级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或感受,并引导学生观察社会、观察人生,为体现这一指导思想并突出语文教学读写结合的宗旨,同时也为了强化学生知道回报父母的爱,对关心他的人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设了课件“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

小学语文说课稿9

  一、说教材

  《升国旗》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学生已经学习了拼音和识字后的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让学生认识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以及升国旗时学生应该怎样做,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要求学生有热情的朗读,背诵课文及学会本课生字、词,并且美观地书写。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的拼音,也为今后的课文朗诵打下扎实的基础。全篇课文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第二句写国旗升起的情景;第三句写升国旗我们怎样做。整篇课文句字简结明了,字里行间表达了对国旗的热爱之情。第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部分生字和初读课文,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学习完成余下的生字和细读课文。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内容,新课程标准对一年级学生的`要求及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朗读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的主要手段。

  (二)学会文中14个生字,其中7个只识不写,认识二个笔画。

  (三)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确定这样饿目标过,目的是通过训练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及识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使知识和思想教育互相渗透。

  三、说学情

  小学一年级的课程是学好语文知识的基础,我校属偏远的乡村小学,幼儿教育相对缺乏,,学生在朗读、识字等方面的能力都普遍较低,学生学期起课文来相对比较吃力。根据学生的这些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法和学法。

  四、说教法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精神与合作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法”,通过教师的引入,文中的插图展示以及学生对现实中红旗的陈述,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朗渎促背法”让学生通过范读、个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以读促背。并从读中领悟思想感情。

  (三)“红促写法”让学生自主读贴描红,训练美观书写,学生平时学习课文,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在学习上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这节课我让学生通过观看插图和联系实物回答问题;朗读课本、尝试背诵;美观书写,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调动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交流意识。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进行: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一旦被激发,教学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首先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每个星期一我们学校都要举行一次升国旗仪式。老师板书:生国旗,你知道这是一面什么样的旗帜吗?上面的星星叫什么,又代表什么?”红旗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这就把课文中的抽象事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这样可调动起他们表达的欲望,激活课堂的活跃气氛。接着我补书讲述,帮助学生更深认识国旗,激发学生对国旗的尊重和热爱。

  (二)细读课文,领悟情感

  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最重要的训练。为了让学生把握有感情地朗读,我先范读课文,再这样引导学生:“国旗代表着祖国,此时你应该怀着怎样的感情来读?”学生已经了解了国旗,也激发了对国旗的感情,这是要求学生把这种感情融入到字里行间,他们会比较容易接受。然后我组织学生独立朗读、小组朗读、全班朗读,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流露出对祖国的感情。接着我提问:“升国旗时,你还听到了什么?看到什么?”学生跃立欲言,课堂气愤再次高涨。学生发言时老师板书:国歌声中,高高升起。我紧界着引导:“五星红旗升得多高啊!飘扬在祖国的蓝天上,你能读出来吗?”学生尝试有感情朗读第二句,指名读,集体评: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有没有感情?谁再来试一试?通过比较朗读,让学生逐渐掌握有感情朗读的方法。教学第三句时,我让学生找出能表达热爱国旗的词语(立正;敬礼)老师板书:立正敬礼,再指导学生朗读。

  (三)朗读促背,再悟情感

  在让学生有感情朗读后,我这样引导学生背诵:“同学们已经能有感情地朗读了,现在我们来尝试背一背,好吗?”师指导背诵并带上动作表演;这更能引发学生背诵的动力,并再次通过动作表露出对祖国和国旗的热爱之情。

  (四)指导书写

  在一年级教学中,书写也同样重要。让学生养成认真美观地书写,教师责无旁贷。我先范写生字,说明每个生字的书写规格,楼着学生独自读贴,说说关键笔画、描红,最后按要求在田字格上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五)知识延伸,加深情感

  在学生通过朗诵课文对国旗的热爱后,我又设计了最后一个问题:“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了国旗的一些知识。你们想知道更多有关国旗的知识吗?”那就回家回你们的爸爸、妈妈,好吗?把课堂的知识延伸到是生活上,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国旗的感情,达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六)好的板书可以体现文章的中心,使学生一目了然,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紧扣升国旗的情景,设计板书如下:

  2升国旗

  国歌声中

  升国旗 高高升起

  正立敬礼

小学语文说课稿10

  一、课本阐述

  《太阳》是一篇科普类的说明文,也是小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文章用了列数字、打比喻、作比方、举例子等说明要领,先廛了和太阳相联系的一些知识,阐明太阳和人类有着非常亲昵的关系,激发孩子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7个生字,正确读写“寸草不生、差不多、抵得上……”等14个词语。

  2、能力目标: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科学,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因此,我把本课时的教学重点、难点定为: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太阳的特点,初步体会课文怎样运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等方法来说明太阳的特点的。

  四、说教学方法

  这是一篇说明文,它不是借助艺术形象传授知识的,而是在观察某些事物的基础上,用准确、通俗的语言来说明事物和传授知识的。所以我是这样来教的:1、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2、先扶后放,教给学生学习方法;3、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对课文的写作方法的理解;4、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性评价,激励孩子自主合作,自主探究;5、通过朗读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我是采用以下的步骤进行教学法的`:激趣导入——自读自悟,学习生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扶放结合,初步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一)激趣导入

  1、以“嫦娥一号”登上月球的事件作为导入,学生一定兴趣盎然。【三年级的小朋友对科普常识已经充满了好奇,他们在课外常迷恋各种科普类读物。这一导入适应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出学生学习课文的劲儿。】

  2、质疑课题:假如你是科学家,你想研究太阳的什么?【创设这一情境质疑课题,学生的思考肯定更积极了。】

  (二)借助课件情境朗读,形象地感知课文内容

  我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课文的情境朗读,然后谈谈自己从中得到什么知识,解决了哪些疑问,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说明文同记叙文相比,语言比较枯燥,形象性不强。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课件录像,变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去接受知识,从而增强学习效果。】

  (三)自读自悟,学习生字词,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新课程标准》指出,三年级学生要培养通过初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1、自读全文,读准字音。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注意个别字的写法。

  3、默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默读时我提出: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太阳的三大特点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太阳与地球的密切关系的?

  【这一环节,让学生再次从整体上更深一步地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介绍事物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在快速阅读中捕捉信息的能力,把学习权利交给学生,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四)扶放结合,感悟语言,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这个情境的创设,除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外,还能让学生初步体会到要向别人介绍一样事物,必须要具体说明,才能让别人了该事物,从而领会到各种说明方法的重要性。】

  2、精讲第一自然段,学习列数字,作类比的说明方法。

  【这一部分的教学,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授之以渔,为下面两个自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打好基础。】

  3、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深入感受太阳“远”的特点。【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的体验和积累,而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

  4、学法迁移,小组合作探究。

  【这一环节,让学生以“渔”去捕“鱼”,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对文章的说明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合作性自学能力。】

  (五)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说明方法完成填空的方法,让学生巩固对几种说明方法的理解与运用。【《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引领学生充分接触语言,体悟语言,进而运用语言。】

  六、说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需要,随机抓住学生汇报过程中出现的“闪光点”进行板书,使整节课乱中有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重点,此板书简洁明了,起到引领作用。

小学语文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桥》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 (yanyn.com)!肚拧返淖髡呗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K把生的螹让给群众,把死的蜲樟舾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篇文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上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课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共产党员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语言感悟的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但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理解恐怕不够深入。

  四、说教法

  1.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尽量挖掘文本的价值,体会语言的魅力,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媒介,给学生以多方面的感性资料,尽可能多的把课堂交给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2.倡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探究文本思想美。

  五、说学法

  学生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思考,探究等方法体会洪水的凶猛与无情。

  六、说课前准备

  准备洪水暴发的图片及重点句子的课件。

  七、说课时安排

  我准备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抓住文中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课时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八、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视频资料)。

  看完资料,同学们想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预设:我想到了洪水是多么可怕,洪水又是多么的无情啊。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在洪水袭来时人们自救的.文章。

  出示课件(板书:16桥)

  二、自学生字词。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章中的生字,划出新词。

  2.交流汇报。

  三、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怎样一件事?

  2.指名学生回答。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3.集体朗读。

  四、再读课文,感受洪水的凶猛。

  1.轻声朗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雨水和山洪凶猛的句子。

  出示课件

  (1)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雨水非常大?谁来读一读?

  (2)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指导朗读,读出洪水的凶猛与可怕。

  3.出示课件观察画面。

  这就是当时洪水袭来的情景。看了这幅画面,这场洪水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形容吗?

  4.出示课件引导:当洪水突然袭来的时候,村庄里发生了什么?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5.引导:人们找到生路了吗?是什么?

  预设:找到了,是一座窄窄的木桥。

  6.引导:桥是一座窄窄的桥,人是一百多号人,水已没到了腰部,如果人们毫无秩序地抢着过桥,会造成什么后果?

  预设:(桥毁人亡)。

  7.引导:然而惨剧有没有发生?(没有)是谁扭转了局面?是谁挽救了大家的性命?

  指名回答: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五、品读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1.出示课件,提问:年迈的老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样做的?怎么说的呢?请读课文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面临危机时,老汉的神情是怎样的?(沉着镇静)谁能读出老汉的沉着镇静和威严来?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指导朗读。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找出描写老汉动作的词。(冲、揪、吼)

  b.你从这些动词看出老汉当时的心情怎样?

  c.你能用生气的语气读出来吗?

  问:从"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这句话看出老汉怎样的神情与品质?

  你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领悟了《桥》这篇课文中洪水的凶猛和无情,更加体会到了老支书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伟大人格。

  七、思维拓展。

  学了这篇课文,你想对老汉说些什么?或者你想用怎样的语言去赞美老汉?

  附:板书设计:

  16桥

  洪水凶猛无情

  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

  老汉(老支书)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小学语文说课稿1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山雨》一课。

  一、说课本: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怀散文。作者以奇特的感觉、神奇的想象和遐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绘声绘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天然那份浓浓的喜好之情。

  课文是按雨前、雨中、雨后的次序写山雨的。先写山雨寂静而至,刻画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人的雨声,接着突出形貌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却的绿色,末了写山雨寂静地停了,山林中留下了山雨的余韵。在表达上,文章首尾呼应,重点写了山雨的声音和颜色,主次明白;摹声状物过细入微,遣词造句形象生动,突出了山雨和雨中山林的重要特点;寄情于景、景象融会,字字句句婉转动人,极富熏染力。

  说教学目标:根据素质教育的新思想和语文课标的新理念,充分考虑了学生实际,综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要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教学的难点是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那份情感。

  三、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而且通过这几年的训练,也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为此,我创设了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

  本课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教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从而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掌握双基,发展能力。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第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标应当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情境,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进行探究性学习,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内部动机,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学习能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了本课所描绘的山林雨景图的视频,帮助学生体验当时的特殊情境。此时,教师相机引出课题。这样,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也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通过初读,使学生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在梳理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第三、再读课文,品味赏析

  1、自读感悟。带着“阅读提示”中提出的“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这一问题,再读课文,画一画有关句子,并体会作者蕴涵的情感及语言表达的特色。

  2、组织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描写山雨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的句子,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想象和联想,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教师无须进行过多的分析和讲解。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读书感悟的过程,将问题的解决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起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朗读指导上,勿作过多的朗读技巧的指导,只要能读出自己对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的体验即可,不要强调学生朗读时的急缓轻重、抑扬顿挫的步调一致,否则反倒削弱课文的美感,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要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促使朗读和感悟的水平逐步提高。

  3、多读,多想,多感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阅读感受的交流在本课教学中尤为重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带着个人的感受、体验,从不同角度进行阅读交流和作品欣赏。如,就描写雨声的部分(第2—5自然段),有的可从理解内容的角度体会到山雨的声音动听,雨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越来越清晰连贯;有的可从领悟情感的角度悟出因为作者爱山雨,所以普普通通的雨声在他听来才会像“无字的歌谣、优雅的小曲”;有的可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发现: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雨声的,并在多处用了比喻手法,如,“飘飘洒洒的雨丝……都带着幻想的色彩。”就用打比方的.方法写出了雨声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喜欢山雨的情感。此外,要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交流,可以用自己的话谈阅读感受,也可以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展示自己的阅读体验。

  这个环节的教学过程的随机性是很强的。教师应该特别注重课堂中的生成性,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的学习环境、有效的合作平台、充分的发展空间。

  第四、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本课的语言如诗般柔美,讲授时要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底子上把喜好的段落背诵下来或誊录下来,积聚柔美的句、段。

  2、交换学生、老师网络的其他“写雨”的词语、语段或诗文。从中感觉到:要是我们热爱大天然,埋头去看每一处风景都市似人间瑶池,埋头去凝听每一个声音都市是天籁之音。

  3、写话: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你可以用几句话写下来。

  题目不但仅是一个学习内容的完成,而是在总结、反思的底子上又形成一个新的题目。这个关键让学生在说、写当中进一步感觉到了山雨的魅力,大天然的魅力。同时,也到达了课程尺度提出的读写接洽、学用联合的要求,也是语文课程东西性与人文性同一的一个表现。

小学语文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家》是一首优美的儿童诗,通过用学生的熟悉的事物作比,让学生体会为什么说“祖国就是我们的家”。这首儿童诗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本文的感情朗读,落实《小语大纲》中提出的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任务。同时进行说话和表演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针对低年级段学生的年龄特征,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学会8个生字,"蓝、祖"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一种笔画。

  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懂得祖国哺育我们成长,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课文的第五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是教学难点。为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从本课儿童诗的特点考虑,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时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此外还有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等。

  学法: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觉主动的学习过程,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益,把课堂这一个广阔的舞台还给学生,提高学生素质,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演的方法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上课开始,我先给学生播放歌曲《幸福的家》用欢乐的音乐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家。接着,引出课题:.有一首很美的诗,题目就叫家(板书课题:家jiā)

  指名读课题。

  并设疑:诗里的家究竟是怎样的。

  (二)看图识字,整体感知

  (出示书上插图)这里的景色美吗?你看到了什么?再引导学生认识“白云、种子”等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并相机正音,接着通过提问“他们的家在哪里?”引出课文内容,启发学生互动交流,然后我结合学生回答,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教师:蓝蓝的天空白云飘,鸟儿在树林里欢快地歌唱,鱼儿在小河里自由地游来游去,种子在泥土里慢慢地生根发芽,多么优美的景色呀!书上是怎样写的呢?自己读一读课文。并出示自读要求: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诗句读连贯。读完后老师加以检查,指名读。

  (三)巧设情境,突破难点

  1、第一句

  (1)白云的家在哪儿?(出示白云图)练习

  说话:蓝天是——的家。(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图)说说它们的家在哪儿?

  (2)把(四幅图)它们送回家(贴图),“送回家”时需说一句话:——是——的家。

  (3)自由朗读,你最喜欢读哪一行。

  ①想不想看看白云的家?白云的家怎么样?指导读第一行:指名读、范读,学生闭上眼睛,仿佛看到了什么?齐读。练习用“蓝天是——的家”说话。

  ②出示第二行: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会在树林里干什么?你和小伙伴会说什么?你的心情怎么样?开心的读第二行。练习用“树林是——的家”说话。

  ③出示第三行:(显示动画)鱼儿在干什么?鱼儿能离开水吗?学着鱼儿游动,读句子。练习用“小河是——的家”说话。

  ④出示第四行:(看图)猜一猜种子在泥土里会慢慢地怎么样?让我们来做一粒种子,演一演你是怎样慢慢长大的。是呀!种子从生根发芽到长叶开花都离不开泥土提供的营养,读句子,练习用“泥土是——的家”说话。

  (4)课文的第五句“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是全文的重点句。由于低年级学生对祖国了解甚少,我预计理解本诗句的精确得当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因此,我先调动学生大脑中与祖国相关的知识储备,创设“我对祖国知多少”的情境,引导学生自由交流课前了解的知识。接着在音乐的渲染下,播放祖国山水风光的图片: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伟的天安门广场和遍地的'鲜花,让学生来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丽的景象,进而感悟祖国就像一个美丽的大花园。激发学生体会在祖国的哺育健康学习、生活、成长的快乐,进而感悟“祖国就是小朋友幸福的家。”最后引导学生走入诗的意境。在音乐声中感情朗读,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最后再出示句子“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就是我们的家。”指名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迁移练习

  师:这首诗仿佛就是我们同学们心中流淌出来的歌,刚才我们了解到白云、小鸟、鱼儿、种子的家,那么你们还知道什么是谁的家呢?请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在整体感受文本的基础上,请学生仿照课文,实现迁移,创设“学做小诗人”的实践活动,把语文课的视野延伸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不仅巧妙地进行语言训练,更积淀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体现大语文观教学。

  (五)识写生字,探究入微

  重点教学生字白、云。出示生字卡片:白、云,指名读准字音,组词。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从旁点拨和指导,再让孩子们做小老师说说如何写好这两个字。

  最后老师师范写,学生描红。

小学语文说课稿14

  【说教材】

  课文是一则历史故事,记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曹冲称象”原是一则民间传说,作者根据这一传说精心构思,按照“遇难题”、“议办法”、“点结果”思路展开的,“遇难题”——大象到底有多重;“议办法”——曹冲显示才智;“点结果”——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固然称出了重量。最后的结果点示照应了上文,起到了映衬作用。

  【说教学目标】

  1、会13个生字,区别形近字“象、像”、“称、秤” ,练习上下文理解“议论、果然”等词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起的'作用。

  2、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悟出故事所蕴含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4、练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教学重点及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议论、果然”等词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所起的作用。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课文第3-4自然段)。

  【说教学理念】

  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参与,把握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积极性,挖掘教材内蕴,因势利导,训练学生的求异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

  【说教学方法】

  自行预习后,本课时虽然是第一节课,可我牢牢围绕“称象”主要思路去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与老师,文本对话,运用读读、想想、议议来反馈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可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五大部分。

  【说教学过程】

  一、设计悬念,引入课文

  1、教师导语: 小朋友们,以收到礼物为话题,转入曹操收到礼物DD大象。

  2、看大象图,揭示课题。(出示图片。揭示课题)

  3、说说看图、读题后的感受,……

  (从小学生生活走中举例,设计悬念,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读文感受,整体把握

  1、出示要求:读准字音,带着疑问去读。

  2、反馈初次读文后的感受和收获。(师随机板书)

  3、说说自己最想学学哪些内容?

  4、师导语调控。

  (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做到将学的东西,心里有底了。)

  三、读议思悟,突破重点

  1、读懂第3小节,体会官员们议论的称象方法自由读

  读,与同座一起学者官员议议,理解“议论”词义?

  2、体会曹操听后有什么反应,找文中句子读读,。

  3、理解“直摇头”,从中感受到什么了?

  (师板书导语:正当官员们为难时,有个人确想好了一个办法,谁呢?什么办法?)

  4、找找、划划、读读文中有关内容,

  读懂曹冲称象的具体办法。让学生多读几遍,口头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师随机板书)

  5、曹操听了反应有吗?找句子读读体会一下。

  6、演示称象过程(指名学生读,放课件展示)

  在此过程中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7、出示PPT学会抓重点简单的描述称象过程。

  8、称象方法比较,显示曹冲的聪明。理解“才7岁”?

  9、朗读3、4小节,体会一下曹冲是怎么想出如此妙法?可以找伙伴交流意见。

  10、得出曹冲以船代称,以石代象,以水代人的聪明举措。(师板书)

  (教学时我通过让学生自己观看称象过程的课件,或让他们亲自做实验,让他们亲自去感受,到学习,研究,真正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激情抒发,感情升华。

  导语:(同学们,此时此刻,要是曹冲来到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吗?)

  1、学生同座互说,后指名说说。

  2、你会想出比曹冲更好的称象方法吗?

  (质疑激发学生去想去构思,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五、出示作业题

  (每人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去做)

  1、田字本上抄写自己感觉易写错的生字,几个几遍自己定。

  2、回家找时间自己做做实验,给你的亲人或朋友讲讲

  《曹冲称象》的故事。

  3、摘抄文中写大象又高又大的句子,自己照样子学着也写一个句子。

  4、想办法去知道曹操和曹冲的其他故事,下节课交流。

  (作业的设计要面向所有学生,出一些层次不一的习题,可以让学生自主的有选择地去完成,回给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权。)

  【说效果】

  本节课围绕“称象”这一思路去展开教学活动的,学生在阅读、思考、讨论中尝试了自主学习,理解中悟情明理,在思考中发挥想像,求异求新,大部分学生很会。教学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学生一看就懂,既省事又收效好。课堂教学是门艺术,我要不断进取,让自己在课堂上更具生命力。

小学语文说课稿15

  一、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讲的是巴西球王贝利小时候的故事。贝利的成材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既要有别人的爱心,也要有自己爱心的奉献。阅读这个故事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足球教练对贝利的爱,送他足球,让他参加训练;另一方面是贝利对教练的爱。这里特别要注意到,贝利家庭非常贫困,他不可能买任何礼物去表达自己的爱心。他为恩人祈祷,他为教练挖树坑,贫穷并不阻挡贝利表达爱心。联系今天多数学生,受到来自各方面太多的爱,习以为常,不思回报,贝利的故事有很深的教育意义。须知一个人只知道被人爱,不知道爱别人,他绝不可能幸福,更不可能成材。

  二、学情分析

  在预习方面,自三年级开始已经对学生有了明确的要求,根据目标预习内容一般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字词积累与辨析;二是词语的理解;三是课文内容的大致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试着解决。至今,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初步具备感知课文的能力。教学时,对于浅显的内容只需集中检查反馈,毋需花费更多教学时间,而对那些有难度的词句则可分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逐个击破。

  在重点词句理解方面,虽然学生在上一单元已开始尝试揣摩课文重点词句的方法,但对于句子的理解还存在一定困难。积累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理应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可根据学生实际,在学生找出难以理解的关键性词语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联系课文理解,并通过朗读来体会句子的含义。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

  在阅读中认识生字“窟、涸、墅”等生字,在预习中尝试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天才、贫民窟、干涸”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若干。

  “天才、贫民窟、干涸”等词语的理解可放在课前进行预习,课内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反馈,并在反馈中及时归纳方法,肯定学生个性理解的正确性与独特性,注重学生的过程习得。

  目标二: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 “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的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等句子的含义。

  “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的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既是重点,更是教学的难点。这里的理解的句子含义,决不仅限于对内容的复现,更是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或带有个体行为地解读。对小学四年级学生阶段而言,可能是有难度的,教师如何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结合课文的学习,设置切实可行的语言训练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就课本中上下文的勾连,生活场景中类似情景的迁移,使学生运用自身语言解读文本语言,为本课的最大难点。

  目标三:

  初步感悟一个人既要被别人爱,也要能爱别人,对别人的给予要有回应,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新课标强调三纬目标,尤其是对过程的注重。这里的过程不仅包含知识与技能,还包括情感。在这篇文章中,多么可爱的孩子呀!在本文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力图要让有那么一种情感上的共鸣——苇苇好可爱,我也会像他那样,也会长大,也能进步。

  四、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强调预习,侧重反馈

  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成长是极其有益的。预习,自三年级开始新教材已经对学生有了明确的要求,根据目标预习内容一般分为三大板块:一是字词积累与辨析;二是词语的理解;三是课文内容的大致了解,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并试着解决。至今,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初步具备感知课文的能力。教学时,对于浅显的内容只需集中检查反馈,毋需花费更多教学时间,而对那些有难度的词句则可分散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逐个击破。

  有效教学的核心是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语言训练,提升学习的体验,方能使学生好学、善学、会学、乐学。课前的预习有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学伊始即可让学生说说课文知道些什么?这样的好处是一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预习的重视,有助于今后预习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二则通过反馈交流引入文本,可让教师初步了解学生的已知部分以及学生希望解决的问题,对后文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是极有好处的。

【小学语文说课稿】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白杨》说课稿10-17

小学语文说课稿10-15

小学语文说课稿07-01

小学语文《比尾巴》说课稿01-06

人教版小学语文说课稿09-12

小学语文去年的树说课稿10-15

小学语文《春雨色彩》说课稿10-23

《称赞》小学语文说课稿09-15

小学语文说课稿《荷花》08-11

小学语文说课稿优秀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