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
学习内容:
第9页的例4、例5、及“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二中相关题。
学习目标:
1、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
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习过程:
一、先学探究
■先学提纲(另见《补充习题》、《当堂反馈》相关练习,有记号标明)
1、出示一个底是4分米,高是3分米的平行四边形。
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它的面积如何计算?
■学情预判: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可能有点困惑,这一点要加强教学。
二.交流共享
■后教预设:出示二个板块的挂图,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板块一】学习例4:
仔细观察这3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先自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你是怎样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三角形的面积应当如何计算?
【板块二】学习例5:
(1)出示例5:
用例5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注意:组内所选的三角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填表。
小组交流: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
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 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都可以拼成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因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所以三角形的面积=
(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先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2)你是如何想的。
3.判断。
(1)两个形状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比三角形面积大.……
(3)一个平行四边形与一个三角形等底等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定是三角形的2倍.………
(4)底和高都是0.2厘米的三角形,面积是0.2平方厘米…….
4.完成课本第17页第6题。
5、拓展练习
量出你的三角板(两个任选一个)的底和高,然后算出它的面积。
6、课外延伸:阅读第16页“你知道吗”
四、总结回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想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P79页-80页例1,练一练,练习十八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组成和画法,并能依据所给的数据,独立绘制条形统计图的直条。
(2)通过观察,使学生了解统计图的作用和用途,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讨论,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步骤。
(2)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对条形统计图全面的分析。
3、情感与价值目标:
1、通过对统计图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思想。
2、通过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使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得到加强。
教学重点:对条形统计图的分析。
教学难点:制作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课件,彩色水彩笔,三角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十月份我们南京举办了一场体育盛会,是什么?
2、那一支代表队获得了第一名?高兴吗?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关于十运会奖牌榜的资料。
3、这是一张什么图?观察,从这张统计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4、这些直条一样长吗?为什么不一样长?
5、像这样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6、我们以前也学习过统计表,统计表能看出来吗?那我们为什么还把它绘制成统计图呢?这也是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板书:清楚看出数量的多少。)
7、既然条形统计图这么清楚,想自己画吗?我们就来根据统计表来画统计图。表中告诉我们什么?(出示统计表)
二、自学课本,教学画法。
1、(回到金牌统计图)让我们仔细地来看一看,要绘制哪些部分?(标题、日期、(表头),介绍横轴、纵轴、介绍单位长度、直条)
2、刚才我们想到了很多部分,是不是随便先画哪部分都行?怎样有步骤地画出统计图呢?书上给我们介绍画统计图的步骤,看书七十九页。
3、质疑,有什么不明白的?
4、第一步怎么做?
5、板书:步骤:1、画横轴、纵轴。(根据图纸的大小是什么意思?怎样画垂直呢?用直角三角板画垂直非常方便。)
6、下面呢?板书:2、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绘几个直条?宽度要怎么样?用并拢手指、分开手指那种好?为什么要有间隔呀?这样更美观。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将横轴画出的'部分平均分成9份,写下各队的名称。演示)
7、好了,第三步?3、确定单位长度。(看那个数据呢?(最大的)标出的最大数据应该要比11……?单位长度表示多少呢?(单位长度从2、3均比较合适。说清楚单位长度是多少,要画几个这样的单位长度,让所有学生都明白表述的意思。)
8、老师的想法和**相同,将单位长度确定为2,那么需要画几格呢?(6格)依次标出0、2……,还要注意:在纵轴的右上方写上:单位:枚。
9、第四步:画直条、标数据。下面可以画直条了,江苏队胜9场,9画在哪里?(8-10之间)在江苏上方对齐9画出一条横线,再画出一个直条,北京队的就画好了,仔细观察,直条和横轴有什么位置关系?画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工具?画好之后要表上数据9。
10、你会画了吗?自己动手完成发下来的条形统计图。
11、展示: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你觉得他画得怎么样?(教师演示:垂直、对齐单位长度看画的是否准确。第五步:写名称、日期。)
12、仔细来看一看我们的劳动成果,从这张条形统计图上,你发现了什么?
13、这么多同学想说呀,好吧,请你们同坐位两个同学先互相汇报一下你的发现。谁愿意来说?你们真会分析,那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吗?
三、应用与发展。
1、紧张激烈的十运会才结束,我们又要准备……,2005年11月11日我们正式向全球发布了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是……?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你们喜欢它们吗?我们在课前已经统计了我们五一班同学喜爱的福娃,并制成了统计表。(演示)
2、你能根据统计表,绘制统计图吗?你觉得他们绘制得怎么样?
3、从统计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4、大家这么喜欢福娃,看来大家都非常重视奥运会。老师这里有一份第25届到第28届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上获得的金牌统计图。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还想到了什么?
5、除了条形统计图,你还知道有哪些统计图?
6、书上也给我们介绍了一种统计图——方块图,(看书)你看懂了吗?看懂什么?
7、比较方块图和条形统计图,你觉得哪一个更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呢?
8、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过条形统计图?(欣赏:时间不多可以省略。)
四、课堂小结。
1、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了解它了吗?学会了什么?
2、我们会画统计图,更重要的是通过分析统计图获得了很多知识。正如一位有名的数学家泰利斯所说:在數學的天地裡,重要的不是知道什麼,而是如何知道。孩子们,运用我们的智慧去感受,去发现,去探索,你就能从数学中得到无穷的知识,无穷的乐趣。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三)》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第一单元内容,在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即根据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包括从给出的一个或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概括能力较弱,推理能力还有待不断发展,很大程度上还需要依赖具体形象的经验材料来理解抽象逻辑关系。所以在教学时,可让学生充分观察、试验、收集、分析,帮助他们直观形象地感知,形成经验。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摆立体图形。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洋葱微课视频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学生观看洋葱微课视频《看图猜物》
师:看完视频我们发现,只凭一张图片是无法判断这个物体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观看洋葱微课视频《根据正面摆小方块》
1、学生探究
一共有4个小正方体,从正面看到的是三个横着的小正方体,可以先一行摆3个小正方体,剩下的1个小正方体的摆放位置有如下几种情况:
(1)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如下图
(2)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如下图
(3)还可以这样摆
师:摆出的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但是从正面观察时,看到的图形是相同的。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
2、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提示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既可避免重复也可避免遗漏
3、汇报自己拼搭的图形
(1)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后面
(2)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2个的前面
(3)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后面
(4)可以摆在这3个小正方体任意1个的前面
(5)可以把1个摆在后面,1个摆在前面
教师分别对各个学生所拼搭的图形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4、播放洋葱微课视频《摆小方块时的特殊情况》
师:大家现在想到的是不是一个由四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大正方体?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下:
师:像这样拿掉一个和两个小正方体,再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一下也是四个小正方形的样子。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练习一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立体图形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并交流拼搭的方法。注意引导学生有步骤、简洁地进行操作。
2.教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交流。
对于第(2)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摆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只看到一面是无法确定物体的形状。
3.教材练习一第5题:可以让学生先直接作出判断,再组织交流。
4.教材练习一第6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如果搭成的`图形从正面看,最少需要3个正方体,还可能是4个、5个……
教师可以让学生说一说或在方格纸上画出,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自己所搭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还可以让学生小组活动,由一名学生增加所给的条件,使其他人能准确地摆出这个立体图形。
5.第7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根据题意要求动手摆一摆,以此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3页练习一的第3题:自己动手摆一摆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时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让学生观看洋葱微课视频,直观感受物体从各个面观察的效果。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这几个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要求学生把从正面,侧面,上面所看到的形状画下来时有的学生感到很难。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是站在正面去看侧面的,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先让学生体验前后左右方向,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4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概念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能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理解它们的内在联系,能灵活运用。
2.在学生对这些形体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学生对知识进行自我梳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火柴盒 魔方 特仑苏牛奶 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看一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什么?
生1:火柴盒、魔方、牛奶。
师:它们各是什么形状?
生:火柴盒是长方体,魔方是正方体、牛奶是长方体。
师:今天这节数学课,这些小小的物品就将成为我们学习中的小助手,和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有关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
(教师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和复习)
(设计意图: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火柴盒、魔方”入手,给学生一种亲切与熟悉的感觉,能更好地使学生从心理上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
二、第一次尝试:自我梳理,形成网络。
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7号抢答)
形体相同点不同点联系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的面积棱长长方体6个
6个12条8个6个面都是长方形,有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两个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正方体12条8个6个面都是完全相同的正方形6个面的面积都相等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师:在这一单元中,你还学过哪些知识?(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容积)
师:你能说出它们的意义吗?
小试牛刀:必答题(6号同学)。
填空:棱长和、表面积、体积、容积。
1、给一个玻璃柜台的各边都安上角铁,是求这个玻璃柜台的( )。
2、给一个乒乓球台喷漆,是求这个乒乓球台的( )。
3、一个长方体容器,里面量长5cm,宽3cm,高2cm,装满水后,水的( )是30cm。
4、一个长方体容器,从里面量长5cm,宽3cm,高2cm,这个容器的( )是30ml。
5、给一个洗衣机做布罩,是求这个洗衣机的( )。
三、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在小组内进一步整理(2号填写,3号、5号汇报)
形体表面积体积(容积)定义计算公式
(长a宽b高h)常用单位定义计算公式常用单位长方体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之和,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S=(ab+ah+bh)×2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通常叫做它们的容积V=abh
V=Sh
立方厘米(升毫)
立方分米(升)
立方米
相邻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正方体
S=6a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回忆和整理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地梳理头脑中原有的知识体系,加强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网络。而让他们自由地独立或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
四、第二次尝试
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汇报和老师设计的表格,同学们已经对本单元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下面我们一起做几道练习题,检验一下同学们是否能灵活运用这些知识。
(一)抢答题(4号同学)。
判断并说明理由。
1、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 )
2、a=3a ( )
3、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 )
4、电饭锅的体积大约是20立方厘米。 ( )
(二)今天老师设计的习题都与火柴盒、牛奶盒有关,请同学们猜猜,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什么样的问题?
师:看来有关它们的数学问题还真不少。请同学们看老师设计的问题。
问题一:
如果把这个火柴盒放在桌子上,它所占桌面的面积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学生自己解答,指名到前面演示:怎样摆放占桌面的面积最大?怎样摆放占桌面的面积最小?
师:以后再摆放物品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个知识合理利用空间了。
问题二:
做这样1个火柴盒的外壳要用多少纸板?做这样1个火柴盒内盒要用多少纸板?(衔接处忽略不计)
要求只列式,说明每步求的是什么。
师: 你还能举出类似计算火柴盒内盒这样只计算5个面面积的例子吗?
师:火柴盒不能只有内盒吧?(外壳)计算几个面?(4个)
类似计算火柴盒外壳这样只计算4个面面积的情况,在生活中还有哪些?
(设计意图:问题二通过计算火柴盒的内盒和外壳所用纸板即表面积的大小,以及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问题三:
用两盒牛奶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体积与原来两盒牛奶的表面积、体积和相比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了多少?小结:拼的方法不同,表面积减少的也不一样。
1、做个小小包装师:如果要给这几盒牛奶套上包装盒,不计算接头处与损耗材料,最少需要多少硬纸片?
(小组合作,拼一拼,汇报方法,集体评价。)
2、若将1盒牛奶倒入一个底面积是8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饭盒里,这个饭盒的高至少为多少厘米?
学生计算,并测量高度。
(设计意图:知识应用分成两个环节:基础练习给定数据的题目,学会熟练应用数据,巩固所学知识;实践练习要由学生自己测量出数据,解决实际问题,这自然需要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种练习设计体现了课标所倡导的“基础性”“层次性”“应用性”的特点。)
五、课堂小节
像火柴盒这样的一系列问题,在生活中有很多。这就说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今后要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物体,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69页真分数和假分数
一、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于除法的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真分数和假分数内容既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又是对原来分数理解的又一次补充。可见,通过学习真分数、假分数,可以使学生比较全面地理解分数概念,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关于分数的数感,同时也下节课学习带分数打下基础。
二、 学生分析
在三年级认识分数阶段,学生主要是从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角度来认识分数的,由于当时所认识的分数都是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而现在,引入了分子比分母大和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这就需要学生打破原有的部分与整体的观念。又因真分数的意义在学生心中根深蒂固,但假分数表示什么?在单位“1”不够取的时候怎样理解?在生活中假分数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学生并不完全理解。因此,突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是个关键,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感受”和“体验”概念的建立,结论的探索过程十分重要。
本节课: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学习目标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教学难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和把分数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合作交流中学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有关分数的内容。
1、出示□/4,这个分数有可能是四分之几?
(学生任意说出分母是4的分数。如:1/4、2/4、3/4、4/4、5/4,7/4……)
2、学生用圆上的阴影部分来表示这些分数:
(1)学生会表示1/4、2/4、3/4、4/4
12344444
(2)重点探究5/4的意义。(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5/4是把一个圆
看作单位“1”, 平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5份。如果学生错误理解为5/4是把两个圆看作单位“1”,老师再准备一套同样的图加以对比。从而更加清楚5/4的意义。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3、利用5/4的经验和理解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设计意图:整个环节,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充分的预设,从学生
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精心设疑,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辨析等一系列的学习方法,巧妙地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有效突破了难点。】
二、观察比较中得
师:同学们成功的用分数表示出了每幅图中的涂色部分,老师请你观察这些分数,你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标准给这些分数分分类。先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想法。
1、四人小组讨论分类方法。
2、生汇报分类情况,可能出现:
(1)按分母相同和不同来分;
(2)按分子与分母关系分:分子比分母小;分子比分母大;分子等于分母。
(3)按分子能否被分母整除分。(师根据学生回答把第二种分类方
法板书在黑板上)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按照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进行的分类。其实这些分数在数学上都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吗? 3、学生自学课本第69页。
4、交流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1)在数学上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2) 分子比分母大的或分子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真分数和假分数) 5、交流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将复习中的分数进行分类,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因为上一环节对假分数意义的理解这一难点已经突破,对于真分数和假分数概念的揭示,难度不大,所以我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得出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然后引导观察实物图,比较真分数、假分数的值与1的大小关系,从而掌握真假分数的特征。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巩固练习中提升
1、举一些分数生抢答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关键要看什么?
2、判断(师口述)
(1)真分数都比1小。()
(2)假分数就是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
5(3)妈妈买了一个月饼,我一口气吃了 个。() 4
【这两题是基础练习,主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认识】
3、把下列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
1/35/6 3/3 6/6 5/3 13/6
0 1 2 3
学生直接在直线上描点困难很大,为了更加有效加深认识和提升,我把这道题有梯度的呈现。
(1) 判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 出示动态的数轴,(让学生加深对单位“1”的理解。)
(3) 猜测真分数和假分数在直线的位置。
(4) 在直线上描点(进一步抽象对真分数假分数意义的理解)
(5) 通过观察,验证前面的猜测(使学生直观地看到真分数集
中在0---1之间的这一段上,而假分数则分布在从1开始向右的部分,进而体会到与先前的认识一致: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进一步加深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特征的认识,同时渗透猜测、验证的数学方法,也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更感困难些。而用一个式子表示一个量恰恰是学习列方程不可或缺的一个基础。因此,为了保证基础,突破难点,教材对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内容作出了更贴近学生认知特点的安排。即先学习用字母表示一个特定的数(例1),然后学习用字母表示一般的数,即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例2和例3),待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再学习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例4),这样由易到难,便于学生逐步感悟、适应字母代数的特点。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代数式的训练,这是列方程的基础。
学情分析
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更感困难些。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训练,也就是代数式的训练,这是列方程的基础。而通过课前初步调查,学生对如“a+30”既表示老师的岁数总比学生大30的年龄关系,又表示老师的岁数,感觉很抽象,这是学生初学时的一个难点。甚至对“a+30”可以表示老师任何一年的年龄也出现困惑.因此,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首先,让他们理解老师和学生年龄之间的关系,把用语言叙述的这一关系理解透后,再改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老师的年龄。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如:书面作业形式、口头回答、小组互说等形式。这样为学生解决最主要的障碍点。从而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意义,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理解字母的取值范围是由实际情况决定的,会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把实际问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进行表达的抽象过程,体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简洁性,提高学生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根据所学内容适时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会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难点: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含义。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7
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第一课时 (包括教材80-81页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十五中的第1-4题。)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图形的拼摆、割补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从而进行分析、概括出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1.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加上这些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十分广泛,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
2、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切近生活的情境,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会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探索知识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加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面积?常用的面积计量单位有那些?
2.出示一张长方形纸,他是什么形状?它的面积怎么算?
二、探究新知
1、情景导入:出示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这两个图形哪一个大一些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算呢 ?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1)用幻灯出示教材第80页方格图: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说明要求:一个方格表示1cm2,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把数出的数据填在表格中(见教材第80页表格)。
(2)同桌合作完成。
(3)汇报结果,可用投影展示学生填好的表格。
(4)观察表格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学生讨论,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及面积分别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
2.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引导:我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但是这个方法比较麻烦,也不是处处适用。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用长乘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有其他计算方法呢?
(2)归纳学生意见,提出:通过数方格我们已经发现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计算呢?需要验证一下。因为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所以我们能不能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计算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a.学生用课前准备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进行剪和拼,教师巡视。
b.请学生演示剪拼的过程及结果。
c.教师用教具演示剪—平移—拼的过程。
(3)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出示讨论题:
①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了没有?
②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③能根据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小组汇报,教师归纳:
我们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为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3.教师指出在数学中一般用S表示图形的面积,a表示图形的底,h表示图形的高,请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出来。
S=ah
三、 应用反馈。
1.出示教材练习十五第1题。读题并理解题意。
学生试做,交流作法和结果。
2.讨论:下面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汇报。全班订正。(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不仅巩固了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体验学习方法。)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
2、在游戏、试验、统计、分析、归纳总结中,培养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
3、结合学习内容,进行思想教育,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在活动中发现、体验0、1、2、8、9、10和这6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小;3、4、5、6、7这5个和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教学难点:
理解可能性大小与实践发生不确定性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色子 、统计表、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课前观看百事可乐广告视频。
1、教练准备用什么决定哪个队先开球?
2、为什么用硬币开球? 生答:用硬币比较公平(掷出硬币正反两面的可能性是一样的)
3、除了硬币,还有什么公平的方法进行选择?(抛硬币、猜拳、掷色子)
4、我们知道,类似的游戏方式有很多,那么今天我们就从小色子走进掷一掷的课堂。教师板书课题。掷一掷
二、设置问题,猜想的开始
1、我们玩一个掷色子的游戏,出示课件游戏规则:如果掷出4,则女生赢。如果不是4,则男生赢,大家觉得公平吗?为什么?(色子有6面,4只是其中一种情况,还有1、2、3、5、6占5种情况都是男生赢。)那怎么给规则才公平?
2、现在增加1个色子,我们来玩两个色子得游戏,如果两个色子,点数和可能是几?课件出示游戏规则,如果是2、3、4、10、11、12,则蓝队赢。如果点数和是5、6、7、8、9则红队赢。现在你认为哪个队赢得可能性大?
让同学举手表示自己愿意参加哪个队,并询问原因。
3、现在让我们来实际做一做这个游戏,首先让两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
(两人各掷3次,让学生大声报出点数和和哪队赢)老师随机往1号记录单演示涂格子。
4、同学们,我们掷了六次,能判断哪队赢的可能性大吗?为什么?
(试验次数少,有偶然性。)
5、那么我们全班都来玩。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及分工。四人轮流掷色子,每人掷5次,副组长负责报点数和,组长在1号记录单上记录。记完的同学把记录单贴到黑板上。
(1)操作实践,学生小组合作。
(2)汇报小组合作交流的结果,汇总全班统计结果到课件的柱形图中。
学生汇报结果,红队赢的次数多。
(3)观察柱形图你能发现什么?总体趋势是中间高两边低。
6、为了使我们的结论更有说服力,继续掷色子。请来我们的神奇小助手,计算机。你想掷多少次?根据学生回答操作课件。
三、发现问题,猜想的'深入。
1、实验结果红队获胜的可能性大。与我们猜想的结果不一样,为什么点数和少的红队反而赢了?点数和多的蓝队反而输了呢?结合刚才掷色子的过程思考,为什么掷出中间数字的次数比较多?(生以某一个点数和为例说明)掷出几的可能性?掷出几的可能性最小?为什么?
2、提示同学先思考,为什么掷出的点数和2和12最少。(因为2和12都只有一种情况才能掷出)
3、那掷出其它数都有哪种情况呢?请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写一写?完成2号记录单,读一读温馨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理由。例如:算式、数字等等。列举点数和可能出现的情况。
提醒:点数和为6,不可能有7、8、9等数。
小组汇报展示。
四、解决问题,猜想的验证
1、出示课件,请同学回答掷两个色子,一共可以出现多少种情况。(36种)其中,红队赢的情况有多少种(24种),蓝队赢的可能有多少种(12种)
2、师:现在,大家知道为什么红队赢的可能性大了吗?(红队赢的情况多,可能性大)
五、一锤定音
1、刚才观察柱形图,掷出几的可能性》?现在我来掷两个色子,请大家猜一猜我掷出的点数和是多少?只有一次机会。掷出7的可能性大,就一定掷出7吗?
提问学生,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掷色子有偶然性)
课件出示概率论是一门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学问,虽然在一次随机试验中某个事件的发生是带有偶然性的,但那些可在相同条件下大量重复的随机试验却往往呈现出明显的数量规律。
六、全课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七、拓展延伸
某商店举行一次抽奖活动
游戏规则:两个骰子同时掷出,每掷一次五角钱。得到的数字的和如果是下列几种情况那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奖品。
1 特等奖:奖品为漫画书一套,价值五十元
2或12 一等奖:奖品为一本笔记本,价值五元
3或11 二等奖:奖品为一支圆珠笔,价值一元
4或10 三等奖:奖品为一支铅笔,价值两角
5或9 鼓励奖:奖品为糖一颗,价值一角
对于这样的抽奖活动你想说什么?商家为什么这样设置奖项呢?你对这样的活动有什么看法?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9
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个新知识。这部分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例8,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然后,教材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商和余数的关系。由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接着,教材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最后,介绍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都是选学内容。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说明当两个数相除不能除尽时,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小数的循环部分可以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学情分析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时还能够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发言,善于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已感受过循环、重复的现象,也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为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思维发展目标:经历循环小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0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密铺现象,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图形的密铺。
2. 使学生通过铺一铺、摆一摆等实践活动,探索哪些平面图形可以密铺,在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密铺的特点。
3. 在设计密铺图案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图形之间的转换,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受到数学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从教科书第121页剪下的图形,七巧板,方格纸,各种图形的磁铁教具,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 观察与理解
谈话:最近老师拍摄了一些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课件出示:
提问:这些图片分别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是怎样拼成的?
学生观察后,组织交流。(如果学生能说出没有空隙,教师给予肯定,并板书:没有空隙;如果学生不能说出没有空隙,教师告诉学生并板书。)
课件继续出示图片:
谈话:上面的三幅图都可以看作密铺吗?为什么?(第一幅图是密铺,因为每个三角形之间既没有空隙,也没有重叠;第二、三幅图不是密铺,因为第二幅图图形之间有空隙,第三幅图图形之间重叠了。)
小结:(指密铺的图形)像这样的,无论什么形状的平面图形,如果能既没有空隙,又不重叠的铺在一个平面上,这种铺法就叫做密铺。(揭示课题)
[评析:先通过实物拼图使学生初步感受图形的密铺,再提供三个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认识密铺图形的含义——既无空隙,又不重叠地铺在一个平面上,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与认知规律。]
二、 操作与探索
1. 一种平面图形的密铺。
谈话:学校要在教室的地面铺地砖,现在有如下形状的地砖(出示平行四边形、梯形、正三角形、圆、正五边形等图形),如果让你选择,你想选择哪种?
学生自由选择。
谈话:猜猜看,你选择的图形能密铺吗?
提问:用什么方法验证你的猜测呢?(用纸片代替地砖铺一铺)
谈话:这确实是一个好方法。我们按这个方法来验证,请同学们按下面的要求动手铺一铺。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
(1) 小组合作,每人选择一种图形铺一铺。
(2) 想一想铺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3) 将铺的结果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操作,在小组里交流验证结果,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并选择一些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
提问:哪些图形能密铺?哪些图形不能密铺?你是怎么铺的?
小结:梯形、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能密铺;圆、正五边形不能密铺。为什么圆和正五边形不能密铺呢?这个内容以后将会学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查资料,自主探究。
[评析:让学生选择一种图形进行密铺操作,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密铺的特点。同时提出为什么圆与正五边形不能密铺的问题,启发学生课后查资料去进一步研究,给学生留下了自主探索的空间。]
2. 两种平面图形的密铺。
启发:怎样才能将圆或正五边形进行密铺呢?(用其他形状的图形填满铺的空隙就行了)
提问:如果用圆、正五边形与另一个平面图形来密铺,你会选择下面哪个图形?
操作:请同学按自己的想法试一试,如果你选择的图形不能与圆、正五边密铺,可以再用其他的图形拼一拼。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反馈后,把学生拼出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
提问:为什么圆和另外的三个图形不能密铺?(因为圆的边线是曲线,另外三个图形的边线是直线,所以不能密铺)
再问:你是怎样想到用这个平行四边形和正五边形在一起密铺的?(先用正五边形铺,再看空出的图形是什么样子。)
[评析:在一种图形不能密铺的情况下,提出两种图形密铺的'问题,为学生探究正五边形与圆怎样就能密铺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路径,学生在思考、实践、再思考、再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了图形密铺的特点,发展了空间观念。]
出示七巧板中的两种图形密铺的图案。
提问:你能像这样用七巧板中的任意两种图形进行密铺吗?
学生分小组活动,尝试用七巧板中的两种图形进行密铺。
教师参与学生活动,并与学生交流。
组织反馈,展示学生作品,共同评价。
三、 创作与欣赏
1. 设计密铺图案。
谈话:同学们能用两种不同的图形进行密铺,真了不起!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图形进行的密铺(课件出示)。
学生欣赏并说说每幅作品是由哪些图形密铺而成的。
谈话:看了这么多美丽的图片,你想不想也来设计一幅作品呢?我们一起来当“设计师”,先确定用什么图形密铺,再把你设计的图案画在方格纸上,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教师巡视,并对学生的创作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
提问:你觉得自己设计的作品怎么样?
[评析:鼓励学生运用图形密铺的特点进行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图形密铺的认识,发展空间想象力。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 欣赏埃舍尔创造的密铺图案。
课件播放介绍埃舍尔主要成就的短片。(具体内容略)
谈话:同学们,埃舍尔创造的这些密铺图案美吗?只要充分发挥想象,相信同学们也一定能创造出更美丽的密铺图案。
[评析:精美的短片带领学生走进了奇妙的密铺世界,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用心感受着图形密铺的神奇和美妙,陶冶了情操。]
四、 回顾与总结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图形的密铺,你有什么收获?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美丽的图案,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要不断地用眼睛去发现美,用心灵去感受美,用智慧去创造美。
五、 拓展与延伸
1. 利用课余时间收集一些生活中用平面图形密铺的图片。
2. 设计出用两种以上的平面图形进行密铺的图案,与同学交流。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1
一、说教材
《体积与容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41-42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的基础上,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之后的教学内容,《体积与容积》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体积的计算方法等知识的基础,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
二、说教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手、眼、脑、口并用,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建立有关体积和容积的正确表象,从而切实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作好铺垫。
三、说学法:
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小组交流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具体的实验活动,了解体积和容积的实际意义,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在操作、交流中,感受物体体积的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喜爱数学的情感。
五、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难点:建立体积和容积的表象。
突破方法:通过演示,引导学生观察,使体积和容积的意义变得直观,容易理解。通过直观的比较使学生理解体积与容积的区别与联系。
六、说教具
两个量杯、两个大小不同的水杯、形状不同的石块、小正方体、水。有关课件、茶叶罐,可乐瓶等容器。
七、说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出示课件乌鸦喝水动画视频。
师:看完了动画片,谁能说说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水呢?水面为什么会上涨呢?是不是原来的水增加了?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概括出:小石子占了一定的.空间。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物体所占空间有大小。
师: 我们周围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只不过有的占的空间大,有的占的空间小。例如,课桌占的空间大,墨水瓶占得空间小;我占的空间大,粉笔头占的空间小;教室占的空间大,黑板擦占的空间小。你能这样的对比着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同桌互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物体的大小,为下面的探索活动做好铺垫。)
2、提出问题,讨论解决方法。
出示两块形状不同的石块,(一块扁状,一块球形的)谁占的空间大呢?,(1)学生观察并独立思考。
(2)指名说说看法。
师:看来,只凭观察我们无法判断谁占的空间大,谁占的空间小了。那你能不能想想办法,看看究竟谁占的空间大呢?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不仅增强了学生探索的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和能力。)
3、观察实验,感知体积的意义。
演示:将两块石头放入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杯子里。
师: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生口答后,师追问:
师:水面为什么会升高呢?上升的高度一样吗?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引导生理解:两块石块在量杯中都会占一定的空间。所占的空间大,水面上升的就高;所占空间小,水面上升的就少。
从而揭示课题: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作物体的体积。(同时出示课件)
现在你能用“体积”这个词来分别说说课桌、墨水瓶、教室和黑板擦吗?如:课桌墨水瓶比,课桌的体积大,墨水瓶的体积小。。。。。。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而且所占有空间的大小不同。学生经历了实验、观察、交流等探究过程,感知了体积的实际含义。)
4、认识容积。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这么多的物品,都可以用来装东西。如:可乐瓶,茶叶罐,水杯,胶水瓶,
像量杯、纸箱、可乐瓶,茶叶罐这样能装其它东西的物体叫容器。你还知道哪些容器?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多,哪些容器装的东西少?(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容器。)
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装满水的水杯,问:哪个水杯装的水多?
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杯子所能容纳物体的大小是不同的。
揭示:容器所容纳物体的体积,叫作这个容器的容积。
师:杯子里装满水,水的体积就是这个杯子的容积,茶叶罐装满茶叶,茶叶的体积就是这罐子的容积。
5、区别体积和容积。
出示:用来装小正方体的塑料盒和正方体教具。
师:谁能指出这两个物体的体积和容积呢?
交流中使学生明白:这两物体体积相同,但正方体教具没有容积。只有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具有容积。引导学生发现:一般情况下,物体的容积比体积小。
。
出示课件: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让学生感知“容积”和“体积”的联系和区别,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解决问题,巩固应用
1、试一试(P42)
出示两个相同小正方体让学生比较大小,然后用4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摆出形状不同的物体,让学生判断它们体积的大小。
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体积的大小与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无关。(同时出示课件)
2、课件出示:(第42页“练一练”的第4题)
(1)搭出两个物体,使它们的体积相同。
(2)搭出两个物体,使其中一个物体的体积是另一个的2倍。
(学生先独立按要求操作,然后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学生搭出的图形可能会不一样,这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体积相等,形状可能不一样,这样可以为下一题的练习打下基础。)
3、说一说。(第42页“练一练”的第1、2题)
(课件出示插图,让学生独立思考,再指名回答,说出理由。)
4、想一想。(第42页“练一练”的第3题)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层次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是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四)评价体验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对体积和容积的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9页“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真假分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有效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把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差别。
教学难点:
正确地表示假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成语游戏
1.听成语,说分数:一分为二、百里挑一、十拿九稳、十全十美、百发百中。
老师说成语,学生说出相应的分数,师生共同评价。
2.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
设计意图:(我先设计一个猜数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又复习上节课的知识,为本节课的教学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看到这个课题,同学们可能有些疑惑,生活中的商品有真有假,怎么分数也有真有假呢?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好吗?
2.看图写分数(课件出示)
学生独立写出分数,师巡视指导,指明说出分数的意义。
3.学生自学课本第69页。
4.引导学生将六个分数进行分类。
①学生分组进行分类。
②小组交流分类情况。
③组长汇报并说出分类理由。
第一种:三分之一、六分之五、四分之三分成一类,三分之三、四分之八、五分之十一分成另一类;
第二种:三分之一、四分之三、六分之五、三分之三分成一类,四分之八、五分之十一分成另一类;
第三种:三分之一、四分之三、六分之五分成一类,三分之三分成一类、四分之八、五分之十一分成另一类;
④教师用集合圈板书学生的分类。
⑤课件出示数学家的分类,教师点评,肯定学生的第一种分法。
5.精讲点拨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①引导学生发现:像这样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在数学上它们有一个名称叫真分数。
②引导学生发现,像这样分子比分母大,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假分数。
③屏幕出示概念,学生齐读。
④找生列举出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
6.辨析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点。
①小组讨论:观察真分数和假分数它们有什么特征?真分数和假分数与1相比,是大于1还是小于1呢?为什么?
②学生结合实物图分组交流。
③汇报、引导小结。
真分数﹤1≤假分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将复习中的分数进行分类,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采取让学生自学的方法,得出什么是真分数,什么是假分数。然后引导观察实物图,比较真分数、假分数的值与1的大小关系,从而掌握真假分数的特征。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下面的分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分层练习,巩固概念
判断:
(1)假分数都比1大。()
(2)2/55/53/4这三个分数都是真分数。()
(3)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
(4)假分数的分子不小于分母。()
3.拓展练习
分母是2、3、4、5的真分数分别有几个?真分数的.个数与它的分母有什么关系?分母是6的真分数有几个?分母是10的呢?
让学生列举出所有分数,引导发现真分数的个数总比分母少1。
设计意图:(整个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得到不同的锻炼,既巩固了新知,又深化了新知,使数学教学变得更有活力、更有价值,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2.用一个分数来评价一下你自己在这节课中的表现?
3.老师也用一个分数来评价一下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
老师今天告诉同学们一个成功的秘密,想知道吗?(1/100的天才+99/100的努力=100/100的成功)祝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更大的收获,有更优异的表现!
设计意图:(该环节是梳理新知,对照目标,反馈评价,提高教学效益,培养学生归纳小结的良好习惯。)
五、布置作业
小组合作,以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主,为下节课设计一组复习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复习题,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又加深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
六、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小于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分母:2345678910
真分数个数:123456789
真分数的个数总比分母少1。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科学、合理、简捷的结构呈现出来,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便于学生回顾和梳理所学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3
教学内容:
教学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P30页例3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6-10题。
教材简析:
整数和小数都使用十进制记数法。学生在四年级已经知道整数是十进制记数法,例3使学生知道小数也使用十进制记数法,明确十进制记数法的本质特征:“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然后学习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记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过程的能力。
4、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
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
教学难点:
记数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卡片0、0、1、2和小数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提问:小数分为哪几部分?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记数单位是什么?
二、出示例3:你能举例说说1和0.1的关系吗?
1、引导学生把1和0.1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
如:1米和0.1米,0.1米是1分米,1米=10分米,也就是1米是个0.1米,或者说10个0.1米是1米。
1元和0.1元、1分米和0.1分米等。
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探索1和0.1的关系?
学生自主画图探索。
结论:1里面有10个0.1。
2、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0.1和0.01有什么关系?0.01和0.001呢?
学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3、小结: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10。整数部分的1和小数部分的0.1之间的进率也是10,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记数单位也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数位。
4、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教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记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5、提问:
(1)小数部分有一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
(2)小数部分有4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
小结: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叫做几位小数。
提问:(1)0.7表示什么?
(2)0.26表示什么?
(3)0.008表示什么?
反复口答练习,增强识记。
结论: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一位,这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十分之一,十分位的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两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两位,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是几表示几个百分之一,百分位的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6、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
填完后,交流。提问:
(1)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小数部分呢?
(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右边第一位呢?
(3)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
(4)1个千是几个百?10个10是几个百?
(5)0.1是几个0.01?10个0.001是几个0.01?
(6)1里面有几个0.1,10个0.1是多少?
类似的问题多提问,加强学生对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以及记数单位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试一试和练一练。
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的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这两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2、练习五第7题。
独立完成,订正时注意十二秒九一,联系上下文应该写作12.91秒,不要忘记写单位名称。
3、练习五第9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板演的同学阐明观点。
4、练习五第10题。
学生拿出准备的卡片,老师读要求,同学们在课桌上拼摆。
让摆的又快又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小窍门。
家庭作业:
1、练习五第8题。
2、《同步学习与探究》相应练习。
3、预习小数的性质。
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4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
1、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知识的有效建构。
本节课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呈现复式统计表和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既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认知,又为后继的学习提供准备材料。接着通过提出对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才能作答的问题,让学生先遇到具体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数据来解释,并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而切实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是大有好处的,这也恰恰是统计观念的精髓所在。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又能体会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发展而来的,初步感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2、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楷纸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统计知识经历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并且通过比较明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师:在体育课上你们玩过投球游戏吗?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投球时单手投得远,还是双手投得远?结果与什么有关?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测,大多数学生认为单手投得远)
2、探究验证,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表)
(1)引导发问:①根据上面的表格能比较出结果吗?
(能,但是比较困难)
②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应该画统计图来比较)
③画什么统计图来比较更合适呢?(条形统计图)
(2)讨论: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两组数据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设
生1:用两个条形统计图分别表示出第一活动小组单手投球和双手投球的情况。
生2:在一个统计图里将这两种投球情况表示出来。
(3)引导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
①学生动手制作并进行展示。(情况一:制成两个统计图;情况二:制成一个统计图)
②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哪种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投球的结果。
(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在一个统计图里表示出两种投球情况,更容易看出投球的结果)
(4)明确将两组数据在同一个条形统计图里表示出来的统计图叫复式条形统计图。
3、教学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课件出示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图
(1)小组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各部分组成。
(2)讨论、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小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相同,只是需要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组的数据。
4、探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1)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①小组合作探究,找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②汇报探究结果。
(2)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2、能正确地将简单的分数化为有限小数。
3、能正确地将有限小数化为分数。
教学重、难点:
1、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掌握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1)用小数和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中的阴影部分。(图略)
(2)在○里填上“>”、“<”或“=”。
0.85○0.93/4○3/51/10○0.1
0.72○0.273/5○1/20.45○37/100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上面的练习,再组织全班交流。
2、引入。
师:刚才同学们利用了把分数化小数或小数化分数的办法比较了一个分数和一个小数的大小。这里所出现的分数分别是10和100(是十进分数),这节课,我将来探讨分数、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板书课题:看课外书时间(分数、小数的互化)。
二、探索新知。
1、呈现书第71页的例题。
2、理解题意。
师:题中告诉我们哪些条件?所求的问题是什么?
指名回答,通过交流,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学习分数、小数相互转化的必要性。
3、指导估算。
先让学生估计,指名说一说估计的结果。
4、精确比较。
(1)自主探究比较方法。
师:你能精确比较0.4和1/4的大小吗?那请你动脑筋想办法来比一比,并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尝试:比较0.4和1/4的大小;教师巡视,个别交流、辅导,注意发现不同的`比较方法。
(2)讨论交流比较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几种比较方法。(略)
5、分数与小数相互转化的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悟出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的基本方法:
“一般地说,分数化为小数是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用分子去除以分母;小数转化成分数则是先把小数化为十进分数,再进行处理。”
三、练一练。
1、第1题,把下列分数化成小数。请学生独立完成。
2、第2题,下列小数化成的分数是否正确?如果不对,请改正。请学生独立完成。
3、第3题,以“你说我答”的形式,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分数与小数互化的结果。如四分之几、五分之几、八分之几化为小数的数值。
4、第4题,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请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要学会取有效数字,如与0.33进行比较,由于化为小数是无限小数,所以在用除法把化成小数时,只要取三位小数即可,不需多取,以提高练习的效率。
5、第5题,在直线上面填上适当的分数,在直线下面填上适当的小数。学生独自填写,并仔细观察直线上下数的大小顺序。
四、实践活动。
在生活中寻找用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信息,将它们写在本子上,之后再与同学进行交流。
五、总结。
谁能举例说明如何把分数化成小数,如何把小数化成分数?
板书设计:
看课外书时间(分数、小数相互转化)
谁用的时间多一些?基本方法:小时0.4小时
分数化为小数是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即用分子去除以分母;
小数转化成分数则是先把小数化为十进分数,再进行处理。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数学教学设计03-29
数学教学设计05-26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11-27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6-13
《数学广角》教学设计07-11
初中数学教学设计03-24
数学教学设计模板07-24
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07-27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07-06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