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雪》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雪》教学设计1
一、教学要求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3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
二、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童话,讲述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为小白兔解除灾祸,最后自己变成了云朵的故事。课文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将水的变化常识融于故事之中,易于激发学习兴趣。
本篇为首次出现不注拼音的课文,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习语文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是认识10个生字,知道雪会变成云。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1、雪与云相互变化的录像带或课件。
2、有条件的地方,带领学生玩一次雪。
(二)认字、写字
1、认字
本课生字中,注意读准“让、往、烧、知”4个字的字音。
课文不注拼音,除10个生字外,还有“累、息、柴、救、却”5个字没学过,还有多音字“着”。教学时,要鼓励学生自己读通课文,不认识的字结合上下文猜读,或查查生字表,问问同学,实在有困难的做上记号问老师。教师检查时要注意正音。随生字“孩”,认识偏旁“孑”。10个生字中,“起、玩、往、觉、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变化来认记。注意区别“往、住”两个字。其他的字可多读读,记个整体印象,随着阅读实践再逐步明晰。
巩固练习时可进行同音字比较:“化—画、到—道、只—知、还—孩”。
2、写字
写好“瓜、衣、来”的关键是撇与捺对称。在学生看范字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两个字。
瓜:上撇平短,左撇竖长。“竖提”起笔对准上撇中部,“点”较小,“捺”起笔低于“竖提”并与它相接,与“左撇”对称。
衣:点居中,不与“横”相连。第三笔自“横”中间起笔,向左下撇出。“竖提”从“撇”的.中上部起笔,转折处低于撇尾,第五笔“短撇”,从横收笔处下方起笔,方向与长撇一致,最后“捺”低于长撇并相接,向右伸展与撇对称。
(三)词句
“香”是多义词。学生在第四课学过,是指香味,本课指睡得很舒服、很沉,可引导学生从图中理解。
“化”指雪孩子在火中变成水,也可以从图画或生活中理解,注意发挥图画在教学中的作用。
最后一句话中的“飞”形象地概括出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这是肉眼看不见的,也是本课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可启发学生说说:雪孩子都化了,怎么飞上天了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再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雪化成水,水蒸发后形成云这一常识。并适当扩展:衣服晾晒后干了,地面上水不见了(其中也有渗入地下)都是水分蒸发的结果。最后让学生想一想:雪孩子还会回来吗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再继续看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
(四)朗读
本课因不注拼音,朗读中除强调读准字音外,还要正确处理轻声,如“房子上、树上、地上”的“上”、“休息”的“息”等,教学中可作适当提示或听录音范读。
要注意引导学生想象课文中的画面,读出雪地、云朵的美丽,小白兔的快乐与伤心。如:
他/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云,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后半句“很美很美”“白云”读慢些,表达出赞美、喜爱之情。)
(五)实践活动
1、课后“读读说说”是让学生感知“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左边一栏说的是动作,右边一栏说的是特点。练习中不必受此限制,先放开说,只要前后不矛盾即可。说的过程中要注意纠正运用不当的词语。
2、讲故事:将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3、续编故事:《雪孩子又回来了》。想象小白兔与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什么,说什么。
(六)教学时间
教学本课可用2—3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揭题激趣
1、板书“孩子”,教认“孩”字,再补上“雪”字。
2、激趣:雪孩子是什么样的,课文说了什么事
(二)看图自读课文
要求:仔细看图,想想每幅图上画了什么。再读读图旁的句子,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三)检查自读情况,读后正音
(四)读读议议
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变成了什么
雪孩子是怎样飞到天上的,还会回来吗
(五)想想说说
1、看图8,说说小白兔望着白云会说些什么。
2、你想对雪孩子说什么
(六)字词练习
1、认记生字。
2、完成课后“读读说说”。
(七)指导写字
(八)布置作业
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雪》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诗歌诵读训练
2、欣赏本诗描写、抒情、议论的完美结合,感受诗词炼字的魅力
3、感受毛泽东豪迈奔放的伟人情怀
【教学重难点】
1、诗歌诵读训练:
以读动情,以读识文通过齐读、轮读、领读等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让学生走进诗歌、走进作者
2、感受诗词炼字炼词的魅力
让学生通过词语的咀嚼玩味,体会本诗表达的精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诗歌导入
诗人毛泽东
任先青
你用平平仄仄的枪声
写诗
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
常于马背构思
便具有了战略家的目光
战地黄花如血残阳
成了最美的意象
有时潇洒地抽烟
抬头望断南飞雁
宽阔的脑际却有大江流淌
雪天更善畅想
神思飞扬起来
飘成梅花漫天的北国风光
相信你是最严肃的诗人
屈指数算
一首气势磅礴的诗
调动了半个世纪的酝酿
轻易不朗诵
天安门城楼上只那一句
便站成了世界的诗眼
嘹亮了东方
毛泽东是革命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同时也是诗人梅花瑞雪,战地黄花,残阳如血,击水新唱,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他的诗词作品把典雅高古的旧体诗词同中国革命的历史风云紧密融合,绽成了诗词创作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
二、诵读入情
1、个人自由诵读:
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诗歌基本内容,关注重点词语的读法写法,比如:
莽红装素裹妖娆竞折腰风骚
2、个人表演朗读:
要求读出自己的理解,并且交流自己在感情基调、语速、重音、表情、动作等上的处理师生在讨论中要形成共识,比如:
感情基调:豪放激动,充满自豪
语速:上阕的“望”和下阕的“惜”要有较长停顿“须晴日”和“俱往矣”语速要慢“还看今朝”要用拖音来读……
重音:“分外”、“多娇”等要重读,“惜”、“略”、“稍”、“只”需轻读……
表情:微笑、从容、自信,傲视一切
动作:想象自己站在至高点上俯瞰祖国江山,身形要挺拔,气度要雄健
3、双人或者多人设计配合朗读
4、听朗读录音,自由点评录音朗读中的各种处理
5、全班齐读
三、推敲入境
1、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通过刚才的反复诵读,我们基本上能够在字里行间看到诗人的形象了现在请你说一说:诵读《沁园春·雪》,我读到了一个毛泽东
学生可能会概括:
我读到了一个豪放的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充满瑰丽想象的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画家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胸怀天下的政治家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骄傲的毛泽东
我读到了一个要主宰历史的毛泽东
……
2、咀嚼诗句,由文见人:
可以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话题(或者自设话题),紧扣诗歌的精妙之点来说:
从毛泽东的写景之妙来看毛泽东
从毛泽东点评之奇来看毛泽东
从毛泽东的情感之炽来看毛泽东
……
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以下特色:
⑴写景变化多端,特色鲜明──诗人新颖独特的视角:
①虚实结合:
上前十句实写雪景,后三句虚写雪后美景
②动静结合:
山、原→舞、驰化静态为动态
③纵横结合:
写景──空间议论──时间
⑵用词准确含蓄,千锤百炼──诗人细腻入微的表达:
①准确传神的动词:
封、飘、舞、驰
②概括性强的'总领词:
望、惜
③富有表现力的副词:
惟、顿、略、稍、只
⑶修辞手法的运用极为巧妙──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
①比喻兼对偶: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②互文: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③拟人:
红装素裹,欲与天公试比高
3、回扣背景,诗意升华,情感再燃: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回顾历史,读《沁园春·雪》,我们读出了毛泽东的伟人情怀今天,和平盛世之下,我们重读《沁园春·雪》,心灵同样可以受到震撼,你还读出了什么呢?请以:从“《沁园春·雪》中,我还读出了”的格式畅谈感受
学生可能谈到:
我读出了今人要胜古人的豪情
我读出了要为新中华改天换地的信心
我读出大好河山需要我们去建设的呼唤
……
四、结束
全班集体配合分角色诵读,结束全课的学习
沁园春·雪
女领:沁园春·雪
男领:北国风光,(豪迈,高而慢)
齐:千里冰封──,(拉长)
万里雪飘↗(高昂)
女:望长城内外,
惟余莽莽;
男: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慢)
女:山舞银蛇,
原弛蜡象,
男:欲与天公试比高(高昂)
女:须晴日,
看红装素裹,
分外妖娆,(慢)
齐: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男:惜秦皇汉武,↘(低沉)
略输文采;(慢)
女: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慢)
男: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齐:只识弯弓射大雕↘(低,慢)
领:俱往矣──,(慢,拉长)
齐: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高昂,坚定)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一字一顿)
五、课后作业
1、查找毛泽东诗词资料,自主阅读毛泽东诗词五首以上,并写出读后感
2、收集背诵关于雪的诗句五句
《雪》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熟读美读课文,理解“绝、强、更、痴”等字。
2、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3、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二、教学重点:
赏析雪后奇景,体味白描手法。
三、教学重难点:
解读张岱的.精神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西湖美。春季,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季,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秋季,杨万里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在这个冬季,张岱带领我们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顺,读通
下面先听老师朗读课文(或请朗读最好的同学),注意字音和节奏。
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些字音你都注意了吗?
挐毳衣雾凇沆砀一芥铺毡强饮(幻灯)
我们来齐读一遍这些字。
齐读一遍,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节奏。
2、读懂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我们来齐读一遍,读的过程中去发现一个字,一个评价张岱的字。
痴”(板书)
“痴”说通俗点就是什么?
傻,笨,举止异常。
是啊,生活中有些人的行为就是古怪,显得呆气。比如:数学家陈景润,研究数学非常投入,常常走路也在思考数学题。有一次,他不小心碰到一根电线杆,他忙道歉连声说:对不起,对不起!张岱举止异常吗?请结合第一段谈谈你的看法。(板书)
你能用原文中的句子来回答吗?同学们可以先从第一段找一找。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
湖心亭看雪。
我们试着用批注法来理解这段文字,请同学们在这句话中圈出最能体现张岱
“痴”的字,并简单说说理由。绝:消失天寒地冻
《雪》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背诵课文。
2、 积累文言词汇。
3、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教学重点】
雪后奇景的赏析。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文字较浅显,注释较详细,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意不成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的情感。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有人说,没有见过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读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够了。你看,这些雪后西湖图片(出示PPT),雪后的.西湖多美!下面就让我们随张岱去杭州西湖的湖心亭欣赏别有情趣的雪景。
二、朗读课文
1、推荐读。(读准字音)
2、听录音跟读。(读出节奏)
3、自由朗读。(读懂文意)
三、整体感知
请概述作者看雪的经过。
四、研读课文
问:“痴”为何意?
“痴”在中国艺术中,常被用来指创作中最动人,最不可解,执着而又专注,到了浑然忘我的那种境界。“痴”是一中本真自然,特立独行的个性。
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读出“痴”。
1、“痴”于行:
是日更定,
独往湖心亭看雪,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穿插是、更、焉等词教学)
追问:从张岱的这些痴举中,你觉得张岱有着怎样的情趣?
张岱痴于行(与众不同 不随流俗)
过渡:前往湖心亭时,张岱看到了什么样的景?
2、“痴”于景:
找出文中的雪景句,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齐读,疏通,再齐读 (穿插一、白、芥、粒等词的理解)
讲: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张岱笔下的景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从中你读出作者怎样的情怀?
(小组合作交流)
明确:
(朦胧、寂静、空旷、辽远、阔大、混沌、依稀、恍惚、茫茫、悠远等感觉;读出作者孤独落寞之感。)
比较读: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资料介入:(在春夏则热闹之至,秋冬则冷落矣;在花朝则喧哄之至,月夕则星散矣;在晴明则萍聚之至,雨雪则寂寥矣。— 张岱《西湖梦寻》)
体验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当堂背诵写景句,并抽查落实。
小结:本段文字写景,却又不止于写景,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苍海一粟”的深沉感慨。置身其中,张岱既痴迷,又备感孤寂落寞。(学生再朗读体味)
张岱痴于景(孤寂落寞 思考人生)
五、总结
经过这堂课学习,我们理解了作者的痴。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让我们一起朗读课文,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再次体味作者的雅趣。
六、你的积累有多少
(白、一、更、是等一词多义)
(俱绝惟长堤一痕一芥大喜及下船客此等)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课外阅读张岱《不二斋》,体味作者的情感世界。
《雪》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一些常用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白描写法
能力目标:学习文中写景叙事的技巧
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寻求人生的启示
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孤高自赏的情怀。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质疑点拨法
一、导入:
老师昨天布置同学们去查找有关描写西湖的诗句,能背多少?
学生熟悉的有: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初读课文
1、请一男一女同学初读课文,看看他读音和停顿正不正确(音乐、幻灯)
2、再请以同学读课文或老师范读或放音频
学生活动,可分成两组,每组一段,疏通课文,提出疑问
(幻灯)
3、齐读课文
思考:①、找出课文颇为严重的前后矛盾的错误
明确:“独往湖心亭看雪”之“独”与“舟中两三粒而已”“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名篇名作怎么可以前后矛盾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和张岱商量一下让他改改?
我建议先不急,等咱们深入钻研了课文再作定夺,说不定这其中另有奥妙呢!
②、课文中那个词形象的概括出张岱的形象?
朗读: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③、“痴”字通俗的讲是什么意思?
呆、傻、笨,举止不同常人
三、研读课文
问:课文哪些的方写出了张岱的呆,不同常人?
1、“更定”“独”“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想想,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什么声音都没有。用一个成语表达如何?
万籁俱寂。
问:从哪个感觉器官来描写的?听觉
问:让人想起柳宗元什么诗句?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从什么感觉器官描写的?视觉
师:这样天寒地冻的天气里,并且是晚上八点以后,也许你正在看电视,也许在做作业,也许已准备睡觉了,可我们的张岱,居然在这时去看雪,是不是不同常人,痴人首先是行为痴
归纳:-------痴行
2、请找出描写西湖雪景的句子,我们一起看看景物描写有没有怪异之处?
齐读“西湖夜雪图”:“雾凇沆砀…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问:请问,这段对“西湖夜雪图”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
明确:
景物特点:空寂、悠远、脱俗
手法:白描手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用了什么写法:白描写法(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举例:(齐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抽读)朱自清《背影》“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文中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特征来写,“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长与短、点与线、多与少、动与静简洁概括,表现出空寂、悠远、脱俗的意味。
在这幅空寂、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中,张岱把自己融入了苍茫的.宇宙自然,天人合一,所以痴人眼中有痴景,人只是自然之景的一分子罢了
归纳:------------痴景
3、问:如此安静的环境,后文突然又写喝酒聊天什么的,是不是意境全破坏了?咱们先到对话中去找。来,请一同学读读“大喜”一句。
问:客说“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此人”是哪种人,请填出来
湖中焉得有此雅兴之人。
湖中焉得有此豪情之人。
师:看来作者是找到了知音,“强饮三大白而别”,虽然不会喝酒,但还是喝了三大杯,是啊,酒逢知己千杯少啊,可是,老师有一疑问啊:饮酒之前不问姓氏,饮酒之后才问;问却避而不答姓氏,只说“是金陵人,客此”,然后不留地址,不留电话不留E-mail,这段奇遇,是不是张岱处理得太草率了?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因为这些都不重要。不管他身份地位、俸禄高低、姓甚名谁,只知他是他乡游子,今日相逢,后会难期。不愿和人交往,和情趣相投者也只是淡然相交。他知活在他自己的内心世界里
师:我们现在来看最初我们发现的那个矛盾,是张岱数不清楚人数吗?是张岱一不小心犯了一个可笑的错误吗?根本就不是失误,根本就是因为他“眼中无人”,知音尚且不顾,何况舟子。
师:那他的眼中只有什么呢?
明确:只有自己的心,只有自然,他是属于自然的。
归纳:-------痴心
四、走进作者
师:开始上课时,老师说张岱心中有寒冰,为什么有寒冰呢?请看全文第一句第一个词语,还有注释一。
明确:“崇祯”“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大明已亡,我无力改变这天下,那我就在这山水之间来度过余生罢,追忆前尘往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带有淡淡的哀愁。
五、总结拓展:
同学们,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终于透过痴行痴景触摸到了并且走进了张岱这位痴人之痴心。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古代文人啊,他们在现实中透不过气来了,于是,他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来深深地呼吸一口干净的空气。他们在这片山水中来寻找心灵的归宿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一名诗,送给大家,你们再细细去品张岱之痴吧:(幻灯)
满纸荒唐言,
一把心酸泪。
都言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六、作业设计
1、背诵全文
2、利用白描写法写人或物的片断
《雪》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多样朗读加深理解词所描写的意境;
2、通过朗读更好的传递词的磅礴大气;
3、比较中理解词的知识并试着填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句话同学们熟悉吗?
学生:不熟悉!
解说:这是一首歌的歌词,老师只是知道,但我的父辈们却是非常熟悉,而且人人会唱,不信就请某老师唱一段。
问:歌词中有一句——“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是对毛泽东的赞美,何以对毛泽东给以这么高的评价?你能介绍一些毛泽东的革命事迹吗?(学生介绍毛泽东的光辉业绩)
小结:毛泽东不光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带领人民建设新中国。毛泽东还是一个文人,而且绝对是一个大气十足的文人。不信,就让我们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亲自感受一下他的词风。(板书课题)
老师介绍写作背景
二、自由朗读全文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词所描写的内容。(思考:词的上下阕各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读文,并能结合文章谈自己的理解。
画面一:绘北国壮丽雪景。
画面二:评历史人物,赞当代英雄。
师:刚才同学们能够结合文章,介绍画面,谈得都很好,但是却未能通过你的朗读展示词的魅力,将这首词的磅礴大气传递出来。
三、观察画面,揣摩意境,再次朗读文章
要想把握词的精髓,朗读很重要。朗读要收到成效,标准的普通话必不可少,但把握感情,做到适当的停顿、重读则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同学们静心看下面的片断,酝酿感情,再次朗读全文。
1、放片断
2、学生自由朗读并对需处理的字、词做好标记
3、个别示范朗读,自评(你是如何处理重读、停顿的);同学点评,穿插老师点拨。(把握关键处:如“冰封”和“雪飘”动静结合;望领起七句写景;山舞的“舞”、原驰的“驰”;竞折腰的“竞”;“惜”等)
四、个性创作(大组诵读)
看!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和词人溶为一体,也变的气宇轩昂,意气风发。老师是灵机一动,又有了一个新的提议,看看我们同学能否给词配上必要的神态、动作等,更好地展示这首词的魅力。(以大组为单位,进行个性创作,并加以展示)。
五、活学活用
我们很清楚:《沁园春.雪》是毛泽东一篇咏雪言志的文章,抒发了对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伟大的抱负。老师手边还有几篇沁园春的词,你能发现这几篇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介绍词的知识:沁园春是词牌名,分上下两阕,共114字。雪、长沙等是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写词又叫填词。
现在就让我们来做小词人,以《沁园春.勤中》为题,填一首词。
当堂交流,课后润色。
附1:学生作品
沁园春.勤中
七(1)班邵凯
金秋十月,勤中初建,震慑四方。
赏红砖绿瓦,金碧辉煌;
弧形楼宇,环抱学子。
残阳西沉,红楼斜影,欲与名校比高低。
须寒冬,看银装素裹,格外清幽。
勤中如此多娇,引常州学子尽折腰。
观艺术教育,首屈一指;
创新理念,独一无二;
驰名老校,东南西北。
只可仰叹拜下风。
喜人矣,寻明日之星,就在勤中。
附2:几首《沁园春.》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
咏北大百年
杨河
戊戌流年,沙滩路断,红楼初建。
望紫禁深宫,残阳西沉;
白塔斜影,折线孤雁。
八旗烟云,燕山空晚,清风无力百草怨。
途茫茫,惜荷塘寒月,圆明断垣。
五四钟声风雨,引主义文章乾坤换,淘博雅清泉,未名春满;
仰观星宇,俯究人间。
砥砺德业,道说长短,争鸣自由问必然。
路漫漫,览天下长卷,理论河山。
沁园春萨斯
佚名
首都北京,千里病风,万里菌飘。
望长城内外,人心慌慌,京城上下,顿失吵闹。
吃板蓝根,服维生素,欲与SARS试比高。
无宁日,看口罩手套,分外妖娆。
病毒如此多焦,引无辜良民竞折腰。
惜胸透B超,略输文采,西医中药,稍逊风骚,一代庸医,齐聚华夏,丧心病狂乱开药。
具枉矣,究病源何如,待看明朝。
《雪》教学设计7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巧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词语,掌握其音、形、义。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能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内容,感受本文语言的清新美与含蕴美。
(2)在比较中,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作者的精神追求。
(3)理解本文几个含蕴深刻的语句,进而把握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和感悟鲁迅先生的审美情趣,玩强斗志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难点:理解本文精练、优美、内蕴丰厚的'语言。
教学时数:二课时
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
2.搜集回顾鲁迅先生生平。
3.结合课文,借助工具书完成下列词语。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
①磬口()②塑罗汉()③脂粉奁()④灼灼()⑤朔方()⑥凛冽()
2.解释下列词语:
①博识②美艳③灼灼④蓬勃
⑤凛冽⑥天宇⑦精魂⑧升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提示学生背诵有关“雪”的古诗词名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孤舟蓑苙翁,独钓寒江雪”),教师简评入课:“雪”,洁白的自然之物,是纯洁与刚毅的象征,因而,它也成了古今中外名人竞相吟咏的对象。今天我们来欣赏著名作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
二、正课
(一)文学常识了解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教师适当补充。
(二)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借助多媒体字幕)
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读。听诗朗诵是一种高雅的活动,而听美好的散文诗更能让人陶醉。请同学们闭上眼用心听读课文一遍,边听边展现画面,同时感受散文诗这种文体独具特点(放朗读录音,或教师配乐朗读一遍)。
2.展示听读收获。
①听读中感受到的画面(生自由谈)。
明确:滋润美艳生机盎然的江南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的朔方雪……
②听读中感受到的语言特点。
明确:语言清丽流畅,扑实真切,洒脱灵活,又不失严谨……
3.感读。
感读是一种文字与心灵初撞的过程,需视之以目,感之以心,动之以情,发之于口,请同学们在刚才听读感悟的基础上,直面课文,通过直观的文字去查找学生初读感知的画面,同时注意预习时了解的字词在文中的运用。
(四)层次疏理内容概括
1.根据听读和感读到的画面,给文章分层,并简括层意。
明确:全文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3)段,写江南的雪,第二部分(4~6)段,写朔方的雪。
2.合作探究:同桌交流概括两幅图的特点。
明确:江南雪,滋润美艳,生机盎然。朔方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
(五)美读品味
精力专注,走入散文诗的意境,体悟诗中良好的情韵,恰当运用朗读技巧,用声音加以传达。这时,我们的心灵深处便会激起情感的火花,受到美的熏陶。
提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进入情境,读出特点。
学生自由地大声动情朗诵。
(六)展读评价
找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全文或某一段落)师生评价。
《雪》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强化对问号的认识,读好问句,掌握动宾词组的搭配。
3、重点学习第9自然段,引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并想象画面。
4、激发友好的情感,探讨与台湾孩子相聚时的欢乐。
教学重点:
1、二类字:铺、毯,理解并书写一类词:“惊奇”、“讲起”、“故乡”。
2、重点学习第9自然段,引导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并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激发友好的情感,探讨与台湾孩子相聚时的欢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田字格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师生书写课题。
1.大家还记得“识字3”里讲台湾岛的三字经吗?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一听?
师:是啊,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还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亲人团聚。今天,我们学习《看雪》这篇课文,就会更真切地体会到台湾人民远离祖国妈妈的心情。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识字3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文之前就产生对台湾还未回归祖国的遗憾和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愿。
二、初读课文,随句学习部分生字。
1、师:请大家齐读课题,看着课题,谁来提问?
2、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真好,有疑问才会有思考,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打开书本自由地读一读课文,要求句子读通顺,不添字,不漏字,要求会认的生字要读准字音。
3、师:大家来看一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北京和台湾的位置。
4、 师:生字宝宝从台湾来到了北京,我们掌声请它们出来好吗?出示生字,请大家自由地和它交交朋友。(自由读,小老师带读,同桌互读)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4.师:同学们,生字宝宝最喜欢捉迷藏了,它们就藏在这些句子里,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①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②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
③她用手指了指地图上的北京。
④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⑤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评价。)
【设计意图】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倡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遵循语文识字的基本规律,帮助孩子直观理解词意,迅速解开质疑,并把词语放入到句子中,由易到难,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三、指导写字
1.师:生字宝宝知道大家认识了它的名字,非常高兴,听说孩子们写字非常漂亮,想请大家来写一写。
2.师出示生字:(请同学们先观察一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你要提醒同桌注意哪些地方呢?)
3.学生互相提醒同桌写字。
4.学生选择难写的生字在本子上写两个。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采用了同桌互相提醒然后自主写字的方法,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五、游戏巩固识字
1、虽然台湾与大陆隔着一条海峡,但我们永远都是一家人,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游戏,《生字大闯关》,请大家准备好,准备好了吗?
2、师出谜面,生猜字。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取知识、培养创造思维的巨大推动力。孩子喜欢玩游戏,游戏能激起学习兴趣。
五、欣赏台湾美景
【设计意图】设计此环节是因为学生对台湾的情况了解较少,出示一些风景图有助于学生产生对台湾的向往。
七、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这篇课文,交了很多的生字朋友,并且把它们的名字写得很漂亮,下节课我们再继续了解这篇课文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
1、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课文12---用手指着课题,学生齐读《看雪》,现在我们先复习一下生字词。
2、出示生字词: 雪毯 惊奇 铺着 讲起 故乡(读一遍,指名2个读,再全班齐读,声音要响亮。)
3、(同学们读得真响亮,相信你们的课文也一定读得非常棒,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用“——”划出孩子们问老师的话。清楚了没有?开始。
【设计意图】复习重点生字词,有助于同学们朗读课文的准确和流利,为下面的学习作下铺垫。
二、学习四个问句,读好问句。
1、交流: (小朋友划出来了吗?请小朋友把笔放好,坐好,哪位小朋友来读给大家听)
(有没有补充?)
2、出示4个问句(这个小朋友真聪明,现在老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4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看清楚哟。)
师:哇,你们的眼睛可真亮,既然这4个句子有问号,那谁来用这3句话问一问老师呀?(师生互动)
刚才这个小朋友在问老师的时候,读出了疑问的语气,你真棒。
师:这个小朋友读得这么棒,我们全班的小朋友也来向她那样读出读出疑问的语气,一起来。(师生互动)
3、师:那台湾的小朋友为什么这些孩子这样问呢?
生1回答:因为这些孩子没有看见过雪。
生2回答:他们的故乡在台湾。
师板书:台湾 请一同学上台书写“故乡”,其他孩子请用堂上练习本书写一遍。(写字歌),这个小朋友写得很漂亮,请同学们放下笔,我们一起来齐读“故乡”。
小结:台湾和我们的故乡中山一样,都在祖国的南方,都是很难看到雪的。
5、师:孩子们又问:生齐读:“您是在哪儿看见过的?”
师:老师在哪看见过? 生答:(北京)
师板书:北京
6、师:孩子们是怎么样问老师的?生答:(惊奇)(来,会写惊奇吗?谁来写:生练习书写“惊奇”)
师:这个小朋友写得多漂亮呀,请同学们把笔放下,我们来读一读“惊奇”
【设计意图】通过心情体验,听觉感受,触发孩子的快乐学习热情,出示四个问句 ,连贯全文,体现了一条主线,抓住了重点。
三、学习第9自然段,完成课后连线题。
1、师:是呀,台湾的小朋友听到老师的故乡北京能看到雪,都十分惊奇,这时候,老师给我们讲起了她童年的趣事,小朋友,我想请你写“讲起”这两个字。(生练习书写“讲起”)师又请同学们放下笔,齐读“讲起”
2、师:那么老师童年时看到的雪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玩的?请用波浪线划出来,看哪个孩子最会发现。
3、师:如果划好了,请先自由地读,然后再读给同桌听。(请一组同桌读,男女生读)
4、师,你们读得太好了,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一读,好吗?(师生互动——冬天)
5、出示图片:播放音乐,学生情境表演读。
6、出示图片:
师:他们除了堆雪人,打雪仗,还会玩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谁来?(学生根据图片发挥想象)
师:哎哟,还有这样有趣的玩法呀,那我们也来玩一玩,出示“我会连”, 【设计意图】形象的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解本自然段,并且趁热打铁进行练习,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说话练习,激发友好情感。
1、完成后师说:多雪的雪景呀,此时此刻。如果你是台湾孩子,听到老师讲起童年时这么有趣的玩雪经历,你会怎样说?
生回答
师:是呀,台湾的小朋友也都争着问老师呢,什么是争着呢?那你们现在争着来问我呀。
师:是呀,台湾的小朋友和你们一样都非常向往北京。
师板书:向往
2、讨论:同学们,要是台湾孩子来了,你会带他到哪儿玩呢?可以是你的家,可以是你的校园,或者你熟悉的地方,四人小组讨论,要认真倾听你的组员是怎样说的。(分享童年的快乐)
3、师提问:请你说一说XX同学想带台湾小朋友去哪儿玩呢?你又是怎样想的?(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4、师:台湾孩子听到你们这么说,心里特别高兴, 可是,老师不知道什么时候带台湾的小朋友去北京,但老师相信,北京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师板书:盼着
5、师生合作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学生学语言的目的,就是掌握语言,学会运用语言。设计此环节培养了学生倾听能力,学会了与同伴分享快乐,还培养低段学生言语实践的能力,为升入中年级学习写作打下基础。
五、总结全文,作业布置。
师:是呀,台湾小朋友和我们是一家人,相信不久的将来,两岸小朋友的心愿一定会实现的。最后,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作业。请你在这张心意卡,写上你最想对台湾小朋友说的话。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动力实践能力,并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
七、板书设计
板书: 12、 看雪
北京 ( 惊奇)
(讲起)
向往 盼望
台湾 (故乡)
《雪》教学设计9
一、激趣导入:3分
师在板画“雪人”这是什么?什么时候可以堆雪人?冬天雪后还可以做什么?今天我们共同走进银白的世界,去体会雪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二、随文识字:25分
⑴范读,正音,生初读感知。
⑵领读,注意感情。
(3)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并圈画生字
2、指读第一自然段
⑴找出第二句话同桌间互读,认识“世界、窗户”
⑵集中出示“先、涌、乐、仗、抬、块、分”
(3)回顾在乐园中玩的游戏
(4)指读(齐读)第三自然段识字
3、读全文定位识字
三、巩固训练:10分
1、识字练习(认字卡、认词、应用)
2、完成课后1题
3、朗读全文
四、作业、小结:2分
1、师启发总结
2、识字、读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3分
1、概括《雪趣》一文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2、认识字词
二、写字教学:25分
1、有困难的'字指导书写“世、乐、快”特别是笔顺的书写示范
2、生按笔顺及书写规则书写其余的字
三、巩固训练:10分
1、完成课后练习
2、听写生字(同桌间、师生间)
3、听写生词
4、有感情第朗读课文
四、总结、作业
1、师对学生的写字情况做总结
2、写字作业。
3、搜集关于冬天和雪的故事或成语。
《雪》教学设计10
【教学理念】
新课标明确指出:“走进新课程,步入新课程,要认真贯彻国家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精神,要紧紧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面。在课堂教育改革中,要坚持‘一个为本’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发展心理学品质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会有一年质的飞跃,否则会被挪后或延缓。从语言学角度来说,这个阶段是学生学习和发展语言的最佳时期,良好的语言发展会促进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综上所述,本廛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就是抓住一条主线,两基本点。一条主线是指以学生发展为主线,两基本点是指在引领学生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教学分析】
《雪孩子》课文描述了一场美丽的大雪过后,小白兔和妈妈堆一个可爱的雪孩子,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了快乐……但是后来,为了救大火中的小白兔,雪孩子却化了。它飞到了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文章文质兼美、极有意境、极富童趣,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的想象、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老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便用教材;看图读文,使学生获得了真实情感体验。进而学习雪孩子助人为乐、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语言生动优美,课文插图形象地再现了课文的内容。要求认识10个生字;写好“瓜、衣、来”三个字;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第6~8自然段是文章重点,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朗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通过演示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本篇为首先次出现不注意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课后的练习安排体现了对语言积累和感受悟的重视。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瓜、衣、来”三个字;认识1个偏旁“孑”;知道“香”是多义词;“又”字连用可表示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2、理解重点词句,知道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当别人有困难时要勇于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是通过:“雪孩子化了”和“雪孩子飞到空中,成了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这两句话,使学生知道雪会变成云,理解雪与云之间的变化过程。这两种变化属于物理现象,对于刚刚一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是极有难度的。所以教师要通过演示课件“雪化成水、水蒸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自然突破了文章的重难点。
【教具】
多媒体的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用甜美的声音、盈盈的笑意、形象的图片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小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雪孩子、雪人、雪娃娃……)将此图片贴在黑板上,再问学生:“谁认识这个字(孩)?”“你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们畅所欲言,最后归纳出低年级孩子识字的方法:可以问老师、问同学、问爸爸、问妈妈、查语文书后面的生字表,还可以进行猜读,如果以后学会了查字典,还可以用查字典的方法等。这部分内容主要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二、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写了雪孩子的什么事呢?”一个问题引起悬念,然后播放动画片:大雪无边,快乐无限!学生仿佛置身于雪的世界里。听,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唱歌,看,他们玩得多快乐!动情地朗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把学生带入丰富的想象和亲身体验中,从而渲染了与词句相对应的气氛,使学生主动了解和欣赏了语言所描写的事物,体验了作者所抒发的情感。然后通过快速地查数,使学生对全篇课文有个宏观的把握:知道本课有8个自然段并配有8幅插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求同思维能力。
三、阅读新课,理解课文
有了刚才情境创设出的基础,学生自然对这篇文章产生了喜爱之情,此时的心情也是高兴的`、舒心的、美丽的。所以第一自然要让学生继续读、老师再范读、再指名读。通过读,使学生尽情地领略大自然的美丽、领略雪的风采!“你读懂了什么呢?”“我读懂了雪下得非常大!”“从哪儿能看出雪下得大呢?”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录问题的答案,进而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然后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找出“一天一夜、房子上、树上、地上、一片白”等词语都是说雪下得非常大。第二、三自然段,请同学们讲这幅图的主要意思,再结合画面的内容,体会小白兔往来火里加柴的原因。(因为屋子里很冷,所以小白兔往火里加了一些柴。)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培养能力,发展思维
这部分内容尤其注意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这几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雪孩子哪里去了?”“雪孩子还会回来了吗?”这几个问题是关键,但不提出来,而让学生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着“你对哪个问题最感兴趣就研究哪个问题”来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毕竟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要深入到各组,适时地加以引导和点拨,进而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这部分内容一定要重点进行朗读训练,伴着优美的音乐、看着动画片,体会“一朵很美很美的白云”把描述的意境,体会雪孩子崇高的品质,体会小白兔的快乐与忧伤。
五、演示课件,突破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问了一个问题:“雪孩子化了以后,为什么会变成一朵白云呢?”然后演示“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使学生加深了对重难点的理解:知道了在一定温度下雪遇热会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就成了云。“那么,文中的哪个词是说这种现象呢?”,“飞”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这部分内容注意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六、拓展延伸,发散思维
“雪孩子还会回来吗?”这是孩子们最想知道的问题,但是老师不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想“雪化成水、水蒸发到空中形成云的过程”这个课件,以培养孩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再能过演示课件“云变成雨和云变成雪的过程”,让孩子们体会去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雪孩子回来以后,你会对它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来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有创意的表达。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七、总结全文,提示主题
再放动画片,让学生通过读来感悟,最后得出问题的答案。这部分内容主要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
八、朗读课文,加深感悟
同学们可以采取任何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朗读课文。如看动画片读、个人读、小组读、自由读、默读、和喜欢的小朋友们一起读、演课本剧等等,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教学评价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对学生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取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基于此指导思想,结合本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设置如下教学评价:
1、知识能力:
我会写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会认的字: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会认的偏旁: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与方法:
我会读:读《雪孩子》的课文(以录音带的形式出现)。
我会画:画雪孩子,要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采取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雪孩子的喜欢之情。
【教学回顾】
这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意给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充分发展的空间。
1、特色一:
动画片的设置非常成功。不仅巧妙地导入了新课,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性趣,有了美好的情感体验,而且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声情并茂的动画片,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2、特色二:
重视对学生的朗读训练。把教与学的主要活动放在“读”上:初读入情—读中悟情—想中悟情。整个课堂书声琅琅,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情感性、人文性、综合性。
3、特色三:
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落实三维目标,初步培养了学生的求证思维能力、再现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求同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雪》教学设计11
第一课时
目标:
1、巩固预习习惯,认真做好圈、点勾划批注。
2、联系时代背景,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并了解其含义。
重点:预习并检查预习。
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录音机,教学录音磁带。
教案说明:本教案仅限于晨光学校八年级三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式
关键词:打雪仗堆雪人南方雪与北方雪的异同
二:板书课题:
雪散文诗
鲁迅
三:揭示目标
(同上)
四:布置预习
重点:圈、划、批注
难点:寻疑
(老师板书背景简介:《题<彷徨>》诗)
五:检查预习:
1。字音
磬粘结龙眼核妆奁目光灼灼
朔方凛冽褪色
2。解释
处子:
朔方:
滋润美艳:
精魂:
(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其找出来的生字词,再鼓励学生自愿到黑板上去解答。)
3。背景简介(老师板书关键词再辅以讲述)
六:听录音机朗读(感受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
七:段落朗读(抽同学选段读)
八:小结:朗读方法
九:作业布置:
1。词语抄写3遍/个
2。思考课后练习第一题。
十:板书设计(略)
第二课时
目标:
1、在朗读中感受作者对江南雪和朔方雪的情感律动。
2、在合作探讨中通过抓住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点来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在老师的点拔中激发我们敢于面对孤独而不屈的勇气。
重点:在合作探讨中通过抓住江南雪和朔方雪的不同点来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的含义。
教学准备:录音机,音乐磁带。
教案说明:本教案仅限于晨光学校八年级三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回忆式
背诵《题<彷徨>》诗
二板书课题:
雪散文诗
鲁迅
三揭示目标
(口述同上)
四快速阅读课文,整理疑问。
(圈、划﹑批注,用?标识)
五阅读59—61页的材料,借助资料释疑解难。
(让同学们体验一种学习语文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积极的感受,并培养其查阅资料的习惯)
六检查学习情况(合作学习)
1、江南飘着的雪。
(让学生抓特点,凡学生所举,皆列其上,并练习朗读)
2、朔方纷飞着的雪。
(让学生抓特点,凡学生所举,皆列其上,并练习朗读)
3、小结:用一句古诗概括南北雪的特点。
(提示《咏雪》谢太傅寒雪内集)
4、深入:作者更喜欢哪一种雪,为什么,写法探讨归结。
5、破难:理解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6、联系实际,点拔拥有朔方雪品质的同学,激励大家学习斗志。
(老师故作神秘之状,让大家猜班上有一位同学就如同朔方的雪一样孤独而不屈)
七:小结:学法,钱梦龙老师的三步学法(怎样学一篇课文)
八:作业布置
九:板书设计
雪散文诗
鲁迅
江南飘舞着滋润美艳的雪
对衬
比托
朔方纷飞着如粉如沙,绝不粘连的雪
(内在美:孤独不屈,刚毅)
破难:歌颂北方雪在孤独的境遇里不屈而刚毅。
第三课时
目标: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朗读,增加语言的积累。
2、在练习中识别课文的联想与想象。
3、在作业练习中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
重点:课文中想象与联想的运用。
难点: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识别。
教案说明:本教案仅限于晨光学校八年级三班使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练习式
1、课文中写了雪和的雪。
2、作者运用的写作技巧。
3、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板书课题
雪散文诗
鲁迅
三:揭示目标
(同上)
四:复习
1江南的雪(特点)。
2朔方的雪(特点)。
五:默读课文,思考完成下列各题。
1、默读第一自然段,用()标出联想的句子,用【】标出想象的句子。
2、默读第二自然段和第六自然段,请鉴别哪段属于直接抒情,哪段属于间接抒情。
六:评讲作业(合作探讨):
1、完成并探讨想象与联想的区别,以《天上的街市》为例进行巩固。
2、探索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差异。(间接抒情:融情于景,融情于事。)
(引导部分同学辨析回答)
七:练习背诵(选精彩段背诵)
八:小结:想像与联想,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
九:作业布置。
十:板书设计(略)
《雪》教学设计12
教材分析
《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精读训练课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文章通过江南与朔方不同雪景的对比烘托,表现了鲁迅对美好事物的缅怀和对冷酷环境的抗争。构思精巧,意境辽远,语言精辟含蓄,意蕴深邃。它不仅是一支不同凡响的雪之绝唱,更是一曲响彻云霄的人的精神赞歌!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规律,引导他们积极投身于整个课堂教学中去。本课教学重视朗读训练,大力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是:品味语言;体验情境和形象;评价思想感情倾向。《雪》一首散文诗,既有散文的自由灵活的特点,又有诗歌的含蓄深邃。宜于朗读,适于欣赏。力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受到思想的熏陶、哲理的启迪,读出自然、社会、人生的真谛。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建立新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珍视他们在阅读中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领会作者思想感情。
2、品味优美的语文,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3、激励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发奋学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海南岛四季如春,从不下过雪。我们虽然没有亲眼看见过雪,更没有亲身体验过雪的凛冽,但是我们绝大多数的同学可以在影视上、网上、书刊上了解雪、欣赏雪景,大家说说你见过的雪是怎样的?(学生纷纷说出自己印象中的雪形状、色彩、情景等等)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雪》这篇文章,看看鲁迅先生笔下的雪是什么样子的,这“雪”又寄寓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二、朗读感知
1、快读课文,圈点标注不认识的字。
提示: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磬口 粘结 粘连 奁 朔方 撒在 凛冽
2、教师范读。
要求听清字音和语调,划分节奏,标出重音。
3、齐读两遍。
4、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校正。
提示:前3段写暖国的雪,语气轻柔、平缓;后3段写朔方的雪,语气铿锵有力,富于变化。
三、研读探究
(一)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带着下列问题默读课文。
1、勾画出描写南北不同雪景的语句。
具体步骤:
(1)指名朗读描写暖国的雪和朔方的雪的语句。
(2)指名分别概括南北不同情调的雪的特点。
(3)师生共同补充、纠正。板书:江南的雪:“滋润美艳之至”。朔方的雪:“如粉如沙,奋飞,旋转,升腾”。
2、对于南北两处的雪,鲁迅更为欣赏哪一处?你是怎样体会到这一情感倾向的?
点拨:鲁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作者在前3段具体描写了暖国的雪,表现了暖国的雪之“滋润美艳之至”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第4段用了一个峻急的“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的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可加上这个“但是”之后,情感的倾向性更加明显了:含蓄地表现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3、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文章蕴含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具体步骤:
(1)指导学生阅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勾画关键性语句,筛选回答问题的相关信息,同时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2)集体交流。
(3)学生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允许有不同的理解。
(4)学生充分发言后归纳小结。
暧国的雪平和,恬静,温润;朔方的雪奋飞,旋转,升腾。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的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炼,并不能保持长久,相比而言,最值得称赞的还是孤单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鲁迅先生一个共同的哲理: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
(二)品味语言。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本文语言优美精辟,蕴含哲理。希望同学们用情去读,细心品味,从中汲取语言营养。
具体步骤:
1、示例引导。
如“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这句可这样理解:光南的雪已经死掉,而朔方的雪在孤独的旋转升腾中升华,成了雨的精魂,这是完全献身的体现,也是永不停息战斗的倔强精神的赞歌。
2、学生边读边勾画自己认为含义深刻的语句,试作简明的点评。
3、集体交流,师生共同评析。
四、结尾
1、分男女两组,进行朗读比赛。女生读前3段,男生读后3段。
2、你认为本文对你自己人生有什么启发?
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关键词句参考:
树立远大理想 美好人生 顽强意志 战胜挫折
在逆境中抗争 为……奋斗等等
3、布置作业
练习第1、2小题。
五、拓展延伸
1、诵读全文,加深理解。
2、阅读《野草》中的《秋夜》《好的故事》《腊叶》。
课后反思
学生普遍反映学得轻松,学有所获。我认为这两节课较为成功的关键所在是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其次是构筑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再次,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关注每位学生的发展,整个过程始终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三维目标。但是,也有困惑:①海南的大多数学生没有见过雪,又没有多媒体、挂图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兴趣;②学生还没有掌握文学作品欣赏的方法,加上主动、合作的意识不强,使教学的某些环节(如,探究文章的内涵,品味语言。)容易流于形式。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转变观念,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雪》教学设计13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雪吗?能给咱们讲讲你看到的雪吗?
雪真美,真有趣啊!今无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看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难读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攻克难读的句子。
(1)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
(2)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了美丽的雪景。
(3)她顺手指了指地图上的北京。
(4)接着她就给孩子们讲起童年玩雪的情景。
(5)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
(6)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老师发现这些句子有点难读,咱们看着黑板练习读一读,特别注意读准红色的字词。还可以读给同座的小朋友听,互相帮助一下。
指名读,正音。最后全班齐读五个句子。
3、再读生词(活动词卡)。
4、在小组里用巧办法记一记这些字。
5、全班交流记字方法。
6。游戏:猜字谜。
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7、指名读课文。
检查通读课文情况
三、朗读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吗?
2、说说你对台湾的了解。
3、在小组里互相读读课文,读完讨论:台湾小朋友只能在商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四、书写生字
书写“讲、打、指、接、惊”五个字。
行观察它们的结构,注意都要写得左窄右宽。
学生在书上试写一个,指名上黑板书写。
评价同学的字。再写,同位互评欣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看雪》的生字新词,读了1、2自然段,这些词语还会读吗?读词语。
台湾小朋友只能在商店里看到用棉花做成的雪景,(指图说)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二、朗读课文3~11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1)指名读画的句子,读完贴出四个问句。
(2)怎么把这四个问句读好呢?我们把他们放回课文中去,再读读。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
2、创境朗读。
(1)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
指名读第一个问句,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多名学生问,相机指导读。大家一起问老师吧。(老师微笑点头)
(2)谁还想接着往下问?(提醒学生后面的提示语是惊奇地问)谁也想问这一句?
(问问想好的孩子)你现在心理怎么想的?
再指名读,你又是怎么想的?
带着各自的想法再读这句话。
学生齐读,老师回答并指地图。
(3)接着问第三个问句。师回答:不算太远,谁还想问?
①师描述: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②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读读有关的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③喜欢第9自然段第一句的同学,谁来读读?
指名读,你画了哪些词语,你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的词语,把你的感情读出来。边读边想象看到的雪景就能读得更好了。
全班读一遍。
读得这么好,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吧,这幅美好的画面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赶快去找找。(《我是什么》《四季的脚步》两课都有)
找到雪花了吗?雪毯呢?银装呢?
谁上来指一指,说一说。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
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边读边做动作。
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做得真好。
④第9自然段第2句,谁来读?
指名读,看看图,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再读。
你是怎样堆雪人,打雪仗的?
再练习。指名读。
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
⑤台湾小朋友们,读到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看文中的孩子们怎么问老师的?指导读好停顿。学生表演读一读,体会争着问。
指导读好最后一自然段。
⑥同学们刚才一句一句问得真好,能连起来问吗?师生合作表演读3~11自然段。
3、分角色朗读。
同学们刚才把自己当作了台湾小朋友,读书体会得真好,现在我们分角色在小组里读读课文。
全班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我们也盼着和台湾小朋友一块玩呢,有个小朋友还把他的心情写成一首小诗,大家读一读。
《欢迎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漂呀漂呀到台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3、把你们搜集的祖国风光的图片拿出来,你想对台湾小朋友说些什么呢?
4、课后把你想说的话写在图片下面,写好了,我们一起寄给台湾小朋友。
5、书写生字:故候奇。
《雪》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讲可爱的雪孩子在兔妈妈离家后陪小白兔玩,带给小白兔快乐,小白兔家着火了,勇敢的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化成一朵白云的故事,教育孩子们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识、写生字,认识一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情朗读等方法,利用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想,充分地说,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援助之手。
教学重点:识、写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雪孩子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知道雪会变成云。体会雪孩子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幻灯片、《雪孩子》视频、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出示幻灯片一:课本第一张插图)
师:同学们,这是什么季节?你从哪里知道的?这场雪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回答。
(课件演示:雪地上出现了雪孩子,小白兔,兔妈妈)
雪地上谁来了?在这寒冷的雪天里,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师配乐朗读课文。(屏幕上同步展示课本插图)
板书:雪孩子
【设计意图:通过图画、音乐以及教师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学生带入故事,使学生产生学习欲望。】
二、初读故事。
1、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认识:可以从生字表(一)中查,可以问同学或者老师,然后在生字上方标出拼音。
2、再读,标好自然段。
3、小组内齐读、学生分段读。
4、学生分段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教给他们识字方法,培养自主识字意识。标上拼音,可以帮孩子认字,也可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三、认读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从课文中勾画,自由读。
2、去掉拼音读。
3、抢读。
4、打乱顺序开火车读。
5、“火眼金睛”游戏。(出示课件:五个句子,从句子中找出今天新学的`字词,学生找对了,该词语就闪动两下,字体变红。)
6、“我来点名”游戏。(学生手拿生字卡片,点名让同学来读。)
7、电脑大屏幕出示所有字词,学生齐读。
8、 在生字卡中挑选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认读,使学生掌握生字,为流利阅读打下基础。】
四、总结。
1、学生回忆并说说自己认识的字词。
2、学生读课文。
3、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回忆生字和读文,既总结了本课所学,又为下节课教学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电脑大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读。
2、读课文。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识,是为了学习新知识。】
二、学习课文,读中感悟。
(一)学习一自然段。
1、观察画面,情感体验。
(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师: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房子上、书上、地上一片白)
师:这是因为——(学生接说:下了一天一夜的大雪。)
2、指读。大家说得真好,请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看到什么,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学生接老师的话语,则是让学生注意听老师的话,让学生学会倾听。】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件:雪地里来了雪孩子)
师:谁来了?
师:这是谁的杰作?(兔妈妈)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课文中:她堆了一个……),练习读长句:“她堆了一个/雪孩子,让他/和小白兔/一起玩。”练读这一句。
师:兔妈妈为什么要堆个雪人?(她要出去找吃的)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课文中,图画中)
师:你怎么形容这个雪孩子?(漂亮的雪孩子)
学生活动:学生勾画“漂亮的雪孩子”,齐读。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边读书边勾画的习惯。】
师:还可以怎么形容雪孩子?(可爱的雪孩子、勇敢的雪孩子……)
【设计意图:词语搭配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正确使用词语。】
2、读课文第二自然段:齐读、个别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师:小白兔心情怎么样?(高兴)哪个词可以看出小白兔的开心?(又唱又跳),勾画,读词。
3、扩展练习:让学生以“又_又_“的形式说词语。
【设计意图:扩大孩子的词语量。】
4、师生品读:引导学生悟出“又唱又跳”是指明了小兔高兴的心情,因此要读得轻快一些。
5、小组间比赛读。
【设计意图:比赛读可以激发孩子的读书欲望。】
(四)学习第八自然段。
1、师: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真高兴,他们会一直这样无忧无虑的一起玩下去吗?
2、(出示最后一幅插图)
师:雪孩子哪里去了呢?
请同学们看图,把答案从课文中勾画出来。
【设计意图: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边读边勾画的习惯。】
3、学生交流,齐读。
4、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可爱的雪孩子化作白云飞走了呢?
【设计意图:采用跳跃式教学法,巧妙过渡到第八段,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
(四)学习第四一七自然段。
1、学习课文四——五自然段。
a、看课文第四、五幅插图,小组内读四——五自然段。
b、小组内说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c、全班交流故事情节。
d、你想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做事要认真仔细,不能粗心大意,否则会酿祸端)
【设计意图:看图说故事,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对小白兔说什么,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学习六—七自然段
a、(教师电脑大屏幕出示第六、七幅图)
观察图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b、想象故事情节,学生交流。
c、师提问:雪孩子看到小白兔家着火了,心里怎么样?(很着急)
所以他——(学生接说:飞快地跑了过去。)勾画:飞快地跑。
指导朗读第六段:着急,语速略快。
学生读文。
d、小白兔得救了,可是雪孩子却——(学生接说:化了。)
雪孩子为什么会化了呢?(雪遇热化成水)
e、小白兔看到雪孩子没有了,心里怎么样?(悲伤、伤心、难过……)
f、指导朗读:悲伤,语速稍慢。学生读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感情的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三、深化升华。
1、师:有人把这个故事做成了小动画片,大家想看吗?
播放动画片《雪孩子》
2、师提问:你喜欢雪孩子吗?为什么?
你想对雪孩子说些什么?
当别人遇到了困难,你会怎么办?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4、师提问:雪孩子为什么会飞到空中?它还会回来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把在本课中学到的应用于现实生活,切实落实教学目标。】
5、全班交流
6、教师总结
【设计意图:视频的运用,可以帮助孩子更加深刻的体会雪孩子的优秀品质。】
第三课时
一、读课文。
二、巩固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齐读。
2、随机出示卡片,开火车读。
【设计意图:各种形式的认读,可以使孩子的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
三、学写生字。
1、认识“瓜、衣、来”三个字,给生字组词。
2、学写“瓜、衣、来”
(1)学生看书,了解笔顺。
(2)教师范写,强调在田字格的位置。
(3)请学生书空。
(4)学生在书中的田字格中练写。
【设计意图:由孩子认,到教师教,再到孩子写,确保了孩子对生字的正确书写。】
四、续编故事。
以《雪孩子又回来了》为题,说说雪孩子回来了,小白兔和雪孩子见了面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适时将口语交际训练落实到教学当中,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五、学生交流故事。
【设计意图:使学生学会倾听,并试着完善自己的故事。】
六、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9.雪孩子
雪孩子 救小白兔 化成水 飞上天
变成云 遇冷气 变成雪
《雪》教学设计15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行文优美,图文并茂,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课文,作者用简洁流畅的笔触把我们带进了宝岛台湾,讲述了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听到了那浓浓的乡音,看到了那深深的乡愁,“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看看那真的雪呢?”“那里的小朋友正等你们和他们一起玩呢!”两句话,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强烈的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学情分析:
学生对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原因知之甚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教学时,要采用探究式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和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是难点。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的有关台湾的资料。
3.中国地图,雪景图和雪景动画。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雪吗?还记得去年下雪时的情景吗?
2、是呀,下雪时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整个世界都雪白雪白的,像童话世界一样美。小朋友还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可是,在我国台湾省的小朋友却不像你们这样可以享受到雪带来的乐趣,因为台湾冬季较温暖,是很少下雪的,因此那里的小朋友是很难看的雪的。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看雪》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划一划。
(引导学生边读边画边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教师范读,让学生养成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的习惯。
3、学生我学会了什么字,知道它的音是什么样的。
4、齐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
2.出示生词卡,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课后“我会读”)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3.出示生字卡,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那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省、橱、指、仗”等字都是翘舌音;“铺”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pu”。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如:形近字比较:讲――进、铺――辅等;做动作:指、接、讲、铺等。
(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有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拓宽识字的途径,充分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学理念。)
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如:开火车读、摘桃子等,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里讲了谁看雪?在什么地方看到了雪?看到了怎样的雪?)交流以上问题(相机学习)
1、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2、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找一找。
3、启发想象。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5、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找一找。
6、启发想象。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7、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五、朗读。
1.进入角色读好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对话。
默读:把老师和小朋友说的话画出来。
扮演角色读:一生扮演老师,一生扮演台湾小朋友,读后师生评议,重点读好几个问句。
2.借助图画,读美下雪时的景象。
看图找句子:画出描写美丽的雪景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
谈感受: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
读句子:可以加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飘着、铺着、披着、堆、打”等动词的意思。
积累词句: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3.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好孩子们“争着问”和老师“深情说”的句子。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份,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也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人民团聚。台湾小朋友盼望着到北京去看雪,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着台湾的小朋友能过来北京看雪,一起玩儿。有一位热情的北京小朋友还写了一首诗来欢迎他们呢?
《欢迎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飘呀飘呀到台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到我们北京来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拍着手一起读一读诗,一起来欢迎台湾小朋友。
5、假如你就是北京小朋友,你会对台湾小朋友说些怎样的热情话儿?
6、终于有一年冬天,台湾的小朋友来到了北京,,但是那年北京刚好没有下雪。那么你会怎样台湾小朋友描述北京冬天的雪景,玩雪的情景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a)复习巩固生字。
b)会写课文里要求写的十个生字,并能用这些生字组词。
c)分角色朗读对话,进一步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
1同桌之间互练,师生分角色读。
2表演读。
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自由认读。
2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三、生字组词,指导写字
1、用要写的生字组词。
2、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这时教师再边写边提示笔顺。学生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在本子上写两个字。
3、范写“指”字,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了解字形特点,再描红、临写。
4、其余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书写。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雪》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雪》教学设计06-17
《看雪》教学设计02-21
《江雪》教学设计05-09
江雪教学设计07-20
《雪孩子》教学设计06-28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06-18
《湖心亭看雪》优秀教学设计06-08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15篇)05-05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15篇07-15
雪教学反思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