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4-07-03 13:01:21 教学计划 我要投稿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光阴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创新动力,以“减负”精神为宗旨,深刻认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进以课程改革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二、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共有114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习,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跟不上,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三、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数与代数(共3个单元) 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 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二) (2)空间与图形(共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置 第二单元——认识钟表 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此外还有实践活动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二)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经历认识左右、前后、上下等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3、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4、能说出个、

  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5、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结合生活实际中的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有关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会口算百以内的简单加、减法,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8、图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能进行两位数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和书写格式。

  五、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重视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素材,使学习变为生活。

  4、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5、及时呈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数学意识。

  6、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习惯。

  7、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和提高。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与合,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刚从幼儿园跨入小学的学生生活,他们对小学生活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好学,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所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本册教学工作的重要工作。

  三、本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和“=”,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做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2、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习、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本册的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及数概念的建立。

  五、渗透习惯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各单元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和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球、长方体、正方体、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七、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3

  一、班级情况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两个班级的学生基本上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遵守课堂常规,大胆发言,积极回答问题。也有几名学生学习自控能力差,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督促。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三、本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4)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 )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3.统计与概率:

  (1)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2)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 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 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二)教学重点: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会看读写几时几分。

  3、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

  4、用数学。

  5、发展空间观念。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

  教学理念: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进取的态度,有上好课的欲望。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学习上也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特别是口算能力提高很大。有一些同学基础比较好。多数同学能理解所学内容,并进行一些简单的变式练习。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个别小朋友上课不太用心。接受力比较差,学习起来也比较困难。学生做题时也比较粗心。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领域

  1、从生活实例中感受认识更多数的必要性,能读写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组成,能说出100以内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2、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

  3、会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用坚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能解释估算的结果。

  4、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生活中时间的作用。

  5、能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会认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6、能辨认长、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会用这些图形拼图;能认识生活中的这些简单图形,并从初步感受几何图形美。

  7、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活动中,体会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学习寻找简单平面图形的共性。

  8、能根据统计图的数据提出并回答数学问题,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数学思考领域

  1、能应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探索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

  3、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解释,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4、在认识图形以及辩认方向和位置的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解决问题领域

  1、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经验。

  2、在老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与同伴解决问题的合作体验,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4、能在算法多样化的探讨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5、能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领域

  1、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解决所学问题,能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生活中的数,认识生活中的图形,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数学活动。

  3、能用100以内的数、位置和方向、平面图形、统计等知识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教材编写特点:

  重视学生经验,选择贴近学生实际的学习内容。

  提供探索的空间,重视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过程。

  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地呈现学习内容。

  重视综合与实践活动的操作性、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用数学文化拓展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仔细专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认真备课,备好切实可行的教案。

  5、课后认识批改学生的作业,并作好记载,根据地学生情况及时订证,对掌握不好的学生个别指导,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小结。

  6、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段的应用。

  7、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8、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5

  一、数与代数

  1、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花生”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 第一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 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 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好玩(分扣子和填数游戏)的实践活动,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1、 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 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1)和(2)的数学。(1)班的孩子人数是37人,(2)班的人数是36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孩子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孩子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孩子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孩子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孩子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孩子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孩子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孩子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孩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寻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孩子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孩子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孩子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孩子交谈,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孩子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孩子良好的行为,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孩子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孩子的独立思考,引导导孩子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孩子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孩子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20%后进生进步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习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习能力不同的孩子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孩子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习信心。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7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情境,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在这些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六单元“购物”。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结合购物情境进行简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能估测和使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通过大量“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并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伴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会”“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某一知识进行实际应用。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全册教学建议: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非常重要。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文是否完整,老师可以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老师要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老师不要急于求成,对学生过早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六、课时安排:

  1、生活中数——5课时

  2、观察与测量——4课时

  3、加与减(一)——10课时

  4、我和小树一起长——1课时

  5、有趣的图形——8课时

  6、整理与复习(一)——1课时

  7、加与减(二)——15课时

  8、小小运动会——1课时

  9、购物——5课时

  10、加与减(三)——6课时

  11、今天我当家——1课时

  12、统计——3课时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8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担任一(2)、(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孩子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能有序思考,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对数学学习充满热情,总体来说口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也还比较理想。只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自控能力比较差,好说好动,倾听习惯还有待培养。大部分孩子能主动学习,部分后进生需要特别关注。因此本学期一方面要立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争取使每个孩子都能积极认真地投入到本学期的学习中来。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逐渐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指导思想:

  面对新的社会要求,教师与学生应首先走了社会的前边,因此我们应该以新课标要求为指挥棒,采用所有可行的措施,尽量体现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创新,开放的思维方式。另一方面注意处理好内容与思想的衔接,内容要在学生上学期的水平之上发展并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思想上注意新思维与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结合。

  三、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

  其中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教学难点:1.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2.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3.发展空间观念。

  四、教学目标:

  1.数与代数: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空间与图形:

  (l)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

  3.分类与整理:

  (1)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4.情感与态度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2)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习数学知识的体验。

  五、具体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课堂教学中,增加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全册课时安排与进程安排:(59课时)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划分

  备注

  第一周

  2.12—2.18

  1.始业教育

  2.认识图形

  1课时

  3课时

  第二周

  2.19—2.25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5课时

  第三周

  2.26—3.4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四周

  3.5—3.11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4课时

  第五周

  3.12--3.18

  分类与整理

  3课时

  第六周

  3.19—3.25

  100以内数的认识

  5课时

  第七周

  3.26—4.1

  100以内数的认识

  4课时

  第八周

  4.2—4.8

  认识人民币

  4课时

  第九周

  4.9—4.15

  认识人民币

  1课时

  第十周

  4.16—4.2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一周

  4.23—4.29

  1.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2.期中复习

  3课时

  2课时

  第十二周

  4.30—5.6

  五一放假

  第十三周

  5.7—5.1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四周

  5.14—5.20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5课时

  第十五周

  5.21—5.2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课时

  第十六周

  5.28—6.3

  整理与复习

  3课时

  第十七周

  6.4—6.10

  找规律

  4课时

  第十八周

  6.11—6.17

  总复习

  4课时

  第十九周

  6.18—6.24

  期末复习

  第二十周

  6.25—7.1

  期末考试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9

  一、学情分析

  本年级一(5)班共有学生45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掌握较扎实,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兴趣较大。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仍有畏难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并不能代表他们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地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们应更多地关注的是保持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并逐步加以引导,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品质,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生活中的数、 观察与测量、100以内的加与减和有趣的图形。

  本册教材的编写特点是:

  (一)在数与代数的学习中,重视结合生活情境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注重通过调查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四)在整理与复习中,注重发展学生回顾与反思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及要求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并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结合生活情境,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会估算,初步学会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六单元《购物》。学生将通过购物活动,结合生活经验,认识元,角、分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统计》。学生将通过简单的调查活动,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和同样进行交流。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实践活动,即“我和小树一起长”,“小小运动员”,“今天我当家”。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安排了动手做,小调查等活动,旨在对知识进行实际应用。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10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学会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五、教学措施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4.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5.继续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六、教学进度安排

  课时安排:

  一、 生活中数…………………………………… 8课时

  二、 观察与测量………………………………… 6课时

  三、 加与减(一)……………………………… 15课时

  我和小树一起长……………………………… 1课时

  四、 有趣的图形………………………………… 8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2课时

  五、 加与减(二)………………………………… 15课时

  小小运动会………………………………… 1课时

  六、 购物………………………………… 6课时

  七、 加与减(三)………………………………… 10课时

  今天我当家………………………………… 1课时

  八、 统计………………………………… 3 课时

  整理与复习(二)…………………………… 2课时

  总复习………………………………… 4课时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供给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忙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资料,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留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现状分析:

  (一)班级情景分析:

  本班学生40名,其中男生22人,女生18人。从上期期末检测试卷分析,学生对解决题目中拿往多少,剩下多少,求原先有多少的题型解决起来有必须的困难;对2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把握还好。固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学生的成绩都不错,可是与优秀班级比较,还存在必须差距;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到达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必须的爱好,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往。异常是一些动手操纵、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资料都比较感爱好。可是在碰到思考有必须深度的题目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所以本期我应当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构成的爱好再接再厉的坚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爱好。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资料包括下头一些资料:100以内数的认识、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分类与整理、总温习。本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一样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全册教材是以100以内数的熟悉和加减法为主要资料往联系各部分知识,不仅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体现。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熟悉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把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把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在现实情景中熟悉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明白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3、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能用竖式计算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4、熟悉钟面、时针和分针,把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明白珍惜时间。

  5、能辨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排第几行描述同学所在的位置,会辨认从正面、背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外形。

  6、能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会用这些平面图形拼图。

  7、熟悉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的需要进行简单的分类,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题目,会进行生活中的一些最简单的统计活动,完成简单的统计图表。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1、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回忆、类比和有条理思考的思维方法。

  2、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归类,体验数据中蕴涵着信息,逐步构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3、在认识图形以及辨认方向与位置的合作交流、互动、学习过程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碰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纵、回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公道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熟悉和10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一样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以及数学思维的练习。

  五、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留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题目,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当研究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趣味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不滥抄滥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4、做好每个单元的测试工作,及时反馈,查漏补缺,加强培优辅差,尽量做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六、教学课时及进度安排:

  1、100以内数的认识12课时第1—4周

  2、位置5课时第5—6周

  3、认识图形5课时第7—8周

  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0课时第9—10周

  5、认识人民币3课时第11周

  6、认识钟表4课时第12周

  7、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7课时第13—16周

  8、分类与整理2课时第17周

  9、总复习5课时第18—19周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1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

  本期共有学生40人,超龄生有8人,不足龄生有10人,其中在入学初4岁的学生有3人,年龄相差大,理解本事也就不一样,学习成绩也就有很大的差异。经过平时成绩检测,成绩满分人数总在3人左右徘徊,90分以上人数在15人左右,及格率在85%左右,成绩总在30分以下的有2人。由于本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给期末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可是为了在近3周的教学时间里,尽可能地发挥出最佳教学效果,特制定本教学计划。

  二、教学资料简析:

  本册教学资料主要是:位置;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等。重点教学资料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根据本学期教材资料,结合本版实际情景,教学主要抓住以下几个重点资料: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100以内一个数加(减)整十数的加(减)法,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等。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我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明白1元=10角,1角=10分;明白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明白1时=60分,明白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构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措施:

  1、首先引导学生回顾与反思自我的学习过程和收获。说说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谈谈自我对哪些知识学得比较模糊,需要好好巩固一下。

  2、充分研究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尽量采取游戏的'方法,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欢乐中教学,更好地获得最初步的知识和技能。

  3、把握好知识的重点、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都在原先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教学的方法。

  5、改善对学生评估,重视学生自身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具备了什么本事,在哪些地方还需努力。

  6、根据平时教学了解的情景,结合教学有关的知识点做好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工作。

  五、教学时间安排:

  1、位置……………………………………1课时

  2、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2课时

  3、图形的拼组……………………………1课时

  4、100以内数的认识……………………1课时

  5、认识人民币……………………………1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2课时

  7、认识时间………………………………1课时

  8、找规律、统计…………………………1课时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2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密切联系儿童生活,选取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丰富课堂活动,体现序法,利学利导。注重数学文化,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合作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推进课改。

  二、基本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数的认识;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钟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难点是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

  数与数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数的认识,二是数的计算,三是认识钟表。熟练掌握100以内数概念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乃至整个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100以内数的认识处于数概念形成过程中的第3个阶段,在此之前,学生已经通过10以内和20以内数的认识,初步了解了一些数的特征,并借助具体的图片和学具掌握了20以内的数概念。在此基础上,本册教科书把认数范围从20以内扩大到100以内,这不是一个认数范围的简单扩大,更重要的是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这部分内容又分成两个单元来安排,其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安排的是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安排的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质量直接影响到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学习,也是解决问题的认知基础,教学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主要安排了两个内容,方向与位置和认识图形。方向与位置是新课程中新增的学习内容,考虑到学生年龄小,主要安排了有关方向和位置的最简单的知识。认识图形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这些平面图形的认识是将来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需要,在其他内容的学习中也要用到这些知识,比如统计长方形、正方形的个数。全册教科书是以10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为主要内容去联系各部分知识,这不仅体现了数学知识结构内部的逻辑性,同时还体现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数学知识结构与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机结合的整体反映。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一班、二班共有学生116人。由于学生小,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师分析

  本人有牢固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基本功。能将新课程理念贯彻到数学中,指导教学。能树立现代数学课程观,让数学学科面面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取必须的数学;不同的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总之,面向21世纪的数学课程,贯彻素质教育方针,真正让每位学生喜欢数学、爱数学,从而自觉学习数学,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以更好教学为新一轮的课改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从生活实例中感受认识比20更大的数的必要性,能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数的组成,能说出100以内各个数位的名称以及这些数位的排列顺序,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十进制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应用;会口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能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能进行10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认识钟面、时针和分针,掌握整时、几时半和大约几时在钟面上的表示方法,能认、读这些时间,了解时间在生活中的作用;能辩认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并用这些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第几组第几排描述同学所在的位置,会辩认从正面、背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数学思考:能应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100以内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学习探讨过程中,初步学会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在统计过程中学会提取需要的数据,并能针对统计结果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逐步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

  3、解决问题: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经验;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有与同伴解决问题的合作体验,有初步的合作意识;能在算法多样化的探讨过程中,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4、情感与态度: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解决所学问题,能克服数学活动中的困难,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认识生活中的数,认识生活中的图形,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数学活动;能用100以内的数、方向和位置、平面图形、统计等知识描述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二)教学难点

  1、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从不同方位感受物体的相对位置。

  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6、加强口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7、倡导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

  8、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六、专题研究

  如何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一期的学习,大部分孩子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本期继续强化训练,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喜欢学数学。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正面引导,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怎样做才是好习惯。

  2、创造机会,让学生持之以恒练好习惯。

  3、树立榜样,让学生潜移默化接受好习惯。

  4、激发兴趣,让学生自觉养成好习惯。

  5、因材施教,让学生人人都有好习惯。

  七、课时安排

  1、100以内数的认识 12课时

  2、方向与位置 6课时

  3、认识图形 5课时

  4、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0课时

  5、认识钟表 6课时

  6、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7课时

  7、统计 2课时

  8、总复习 6课时

  注:新课大概17周,复习2周左右。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3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1)的数学。(1)班的学生人数是24人,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按时去完成学习任务。在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是100,最低50分,其中看图列式的失分率较高,因此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4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的内容有《整式的乘除》、《平行线与相交线》、《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概率初步》 《设计自己的运算程序》和《七巧板》的综合与与实践。

  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

  《整式的乘除》: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整式的乘除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的乘除运算法则,理解整式的乘除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平行线与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让学生通过探索和简单的推理熟悉相关的性质与判定等几何事实,并确信它们成立,成为这册教材“公理化”的经验背景。在这章的最后设置了“用尺规作角”一节,是理解和运用相关几何知识的极好机会,只要求按步骤作图并保留作图的痕迹,暂时只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作法。平行线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 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 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 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重点是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难点是通过 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 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 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 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 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概率》一章,在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停留在黑砖上的概率”的概率 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教学措施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等分层布置,课堂上顾及好、中、差三类学生。

  8、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补充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15

  一、学情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但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发现有些孩子很粗心,不能仔细观察题目的要求,以至于出错,因此在这学期的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要多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这样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而且在这学期中,要更多的注意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灵活兴、学习的兴趣的的保持,进一步获得成功体验。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本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本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的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安排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法。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的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力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举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难点:时间的认识和人民币的认识。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5、关注两头。一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跟踪,及时补缺补漏,切实达到教学目标。一是优秀的学生,要提供更多的思维训练材料,让他们吃饱,激发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兴趣。

  6、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六、教学安排:

  周次

  日期

  内容提要

  课时

  1

  2.17—2.13

  始业教育

  0

  2

  2.14—2.20

  上、下

  1

  前、后

  1

  左、右

  1

  位置

  1

  单元练习

  1

  3

  2.21—2.27

  十几减9

  1

  十几减9练习

  1

  十几减几

  2

  十几减几练习

  1

  4

  2.28—3.06

  十几减几练习

  1

  解决问题

  1

  解决问题练习

  2

  整理复习

  1

  5

  3.07—3.13

  整理复习

  2

  解决问题练习

  2

  单元练习

  1

  6

  3.14—3.20

  单元练习

  1

  图形拼组

  2

  单元练习

  2

  7

  3.21—3.27

  数数

  1

  100以内数的组成

  1

  读数、写数

  2

  数的顺序

  1

  8

  3.28—4.03

  比较大小

  2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1

  摆一摆,想一想

  1

  单元练习

  1

  9

  4.04—4.10

  单元练习

  1

  认识人民币

  2

  人民币的简单计算

  2

  10

  4.11—4.17

  人民币的练习

  1

  单元练习

  2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2

  11

  4.18—4.24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练习

  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

  1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2

  12

  4.25—5.01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练习

  2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

  1

  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

  2

  13

  5.02—5.08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练习




【一年级的数学下册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经典】06-01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6-26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06-14

一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学计划04-19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6-14

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计划06-05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3-07

小学数学下册教学计划05-25

下册数学教学计划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