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园不值的教案 推荐度:
- 游园不值教案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游园不值》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游园不值》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游园不值》教案1
学习目标:
1、看注释理解《游园不值》和其他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想象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默写诗。
3、拓展积累其他的几首描写春天的诗和句子。
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读诗,背默诗
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瑰丽的文化遗产。无以计数的诗人或者把视线落到人间的悲欢离合,或者把视角指向描写战场的血腥场面,或者把目光投向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于是给我们留下了令每个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滋补精华素——古诗语言,今天我们请来了宋代的一位大诗人,名叫——叶绍翁,看看他给我们留下的是怎样的语言精华。
出示: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圆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我们一起读一读这首诗。
相互检查是否读正确了。也许就是我读不太准确,让我试一试。我愿意再和大家一块儿读读这首诗。
我欣赏到有几位同学不仅会读(板书:读背)已经会背诵诗了,不妨背一背,默一默。如果不会默写,就抄写一遍。
默写(指名一位同学上黑板来默写)
二、学习新诗,解意,晓意境。
(一)这首诗如果用咱们现代的语言又该如何解释呢?也就是说,你懂不懂呢?请对照注释说一说诗意,有困难的话提出来。
这位男孩告诉我,第一句诗不怎么能用现代语言表现:咱们讨论讨论。
应 怜 屐齿 印 苍苔,
(大概是怜惜园内的青青的苔藓,怕游人的鞋印留在了青苔上吧)老师顺势在词上标上序号。还可以怎么表达?指名说说。
怎样连贯的表现诗意呢?请你们四位随即串一串,看言语是否流畅。四人小组在串一串诗的意思,注意语言的连贯、流畅。
(作者去游园,而主人却不在。轻轻地敲了那柴门不久,也没有人来开门。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那绿色的苔藓,怕木屐鞋地在苔藓上踩上脚印吧?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伸出墙来了。)
(二)重点品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一首好的诗能流传千古,就说这一首吧,你觉得那句诗写得最好。
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
请你们描述一下看到的满园春色。
(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迎春花,粉色的芍药花,紫色的月季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的充满生机;院子里生机盎然。杏树高高的举起鞭炮,喜迎春姑娘的来临。春梅迎风绽放,飘出浓郁的芳香,月季花也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
2、出示画面和录象。想看一看你们想象中的美好景象吗?
3、美文大师朱自清看到这样的情景,会流下怎样的语言呢?
出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4、拓展写春的其他诗。
这满园的春色,如果被其他诗人看到了肯定又会吟出许多优美的诗章
等闲识得东风面, 迟日江山丽, 桃红复含宿雨, 桃花一蔟开无主,
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风花草香。 柳绿更带春烟。 可爱深红爱浅红。
——朱熹 ——杜甫 ——王维
小诗人们继续吟诗吧!
碧玉装成一树高, 春眠不觉晓, 好雨知时节,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处处闻啼鸟。 当春乃发生。
不知细叶谁裁出, 夜来风雨声, 随风潜入夜,
二月春风似剪刀。 花落知多少。 润物细无声。
—— 贺知章 —— 孟浩然 —— 杜甫
5、这首诗的确好,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知道吗?叶绍翁在创作这首诗时最后两句原先是这样的
比较:春色满园关不住,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开得艳。 一枝红杏出墙来。
品味一下,现在的诗好在哪儿了?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这么有品味的好诗,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里面的味道呢?自由读——指名读——听录音——齐读。咱们富有情感的读一读。
三、拓展、化用或运用
1、你们谁都不会想到:叶绍翁的写的千古名句,并不完全是他自己的,正如同月亮反射了太阳的光,脱胎于谁的呢?
一枝红杏出墙头,
墙外行人还独愁。
——唐 吴融
杨柳不遮春色断,
一枝红杏出墙来。
—— 宋 陆游
2、情景中理解何为“改造”与“引用”。
扮演成叶绍翁“听说班中有小朋友以为我是抄袭、剽窃吴融和陆游的作品,你们误会我了。创作时,正值我“山重水复疑无路”,忽然读到了“吴融”、“陆游”的诗句,真是“柳岸花明又一村”,“一枝红杏出墙来”正好能表现我看到一枝红杏时的惊喜心情,确实能让我想象到“表现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现在你们能明白我的想法了吗?就请各位跟着我到大自然去走一趟吧!说不定也会诗性大发呢?
看一段春景的录象创编小诗一首。(教师旁白作诗)
如:涓涓化冬雪,潺潺流春水。桃花不惜胭脂红,千朵万朵相映趣。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村前村后花满蹊,万紫千红压枝低。不是花中偏爱紫,此花开尽更无花。乱花渐欲迷人眼,几处蜂蝶争蜜暖。天南天北绕路边,野花无处不延绵。萋萋总是无情物,东风劲吹又一年。
四、总结古诗学习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收获不小:读背中积累诗句,读懂中理解诗句,语境中运用古诗,古诗浩如烟海,博大精深,80首古诗只是沧海一粟。通过背诵80首古诗,通过这80枝“红杏”,感受古代文化的“满园春色”的同时,让我们的心灵也像诗一样的美。
五、留趣课外,激发爱诗之情
过渡:我留了一个挑战题:如果你会做了,别忘了把这份喜悦告诉我。
地址:北京宣武区 北京小学 吉春亚
bjjchy@sina.com
1、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 ”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悄无声息,垂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吱吱拔节,禾苗在您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2、“ ”不错,桃花的花瓣上还带着昨夜的露珠,不停地催促其他小花儿快快开放,笼罩在烟雨之中的柳树绿得翠生生的、碧澄澄的,此情景真令人心旷神怡。
3、湖边,那株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返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呢,则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这不正是贺知章笔下的“
”所表现的景象吗?
4、姜林参加国际少儿奥数比赛获得一等奖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似的,传出了学校,传遍了北京,人们纷纷称他是“ ”。
板书: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读背
小扣柴扉久不开。读懂(释留补调)
春色满圆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读写
《游园不值》教案+课堂实录
学习目标:
1、看注释理解《游园不值》和其他古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想象诗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3、拓展积累其他的几首描写春天的诗和句子。
一、导入课题
学生背诗。
师:同学们背了那么多的诗。有人说,诗是推敲出来的。这便让我想起一个诗人,谁啊?生齐答:贾岛
师指名背诵《题李凝幽居》
师:大家都知道这里的故事,于是“推敲”这个词出来了,于是它成了韩愈和的典故,于是贾岛也就成了苦吟诗人。
贾岛还写过《寻隐者不遇》生齐背。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是寻——隐者不遇,刚才访李凝不遇,都是找隐者的。都是没有见到,贾岛却偏偏把他写下来。古代诗人就喜欢写不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学生读课题。
二、理解诗题
师指着板书:咱们来看,作者叫——
师:在——游园
师:我们一起来推敲推敲“不值”
师:这个“值”的意思就是(相遇)。
师:不值呢?
三、感悟诗意
师:同学们,叶绍翁在游园的时候没有遇到主人,那么他在不遇中又遇到了些什么呢?让我们先读读这首诗,再聊一聊。
生自由读。
指名读: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听录音或师范读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尽管我们只读了几遍,那我们来聊聊吧。作者在游园时看到了什么?
课堂预设:
生:红杏。红杏是一种美丽的花。
师:那当然了!你知道红杏是什么时候开花了吗?
生:春天。
师:许多诗人就写过杏花。就说叶绍翁的好朋友陆游。
出示:陆游的诗。“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
师:陆游写的诗句很多,他也爱杏花。我们也跟着一起夸夸吧!
生读:杨柳不争春色,一枝红杏出墙头。
师:这么美的杏花,所以,叶绍翁也禁不住的赞叹他所见的这枝红杏。那我们把刚才感受到的送到这一枝红杏来吧!
齐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继续介绍,还有呢?
课堂预设:
生:柴扉。柴扉是用柴和树编成的门。
师:用词概括一下
生:很简陋,很破旧。
师:对,就是这样用竹子或树枝支起来的大门,这样的门太简陋,没有半点雕琢,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
师:谁再来读读。现在的柴扉与以前的不同,那是一扇特别的柴扉。
生:小扣柴扉(着重)久不开。(师一起跟着轻读,强调柴扉)
师:谢谢。继续介绍,还有呢?
课堂预设:
生:苍苔。
师:见过吗?
生:我知道苍苔是一种绿色的植物。
师:经几名同学的发言,苍苔就是潮湿的地方,贴着地皮长出来。所以这个贴着地皮的小植物,延着墙角边不断生长。所以苍就是绿,苔就是延街而上的,贴着地皮的青苔。给你的感觉是
生:我觉得春天了。
……
师:原来这小小的生命把春天唤醒了。……
师: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用我们的慧眼去发现。这些自然的小生物啊,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了。这红杏将我们的心肺滋润了。
四、品读诗情
师:亲爱的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所遇。那么,这样的一座园,这样的普通的自然景物,诗人又对他们付于怎样的感情呢?就请同学们默默地再读这首诗,请你拿起笔来,一边读一边品,推敲推敲这诗中的哪个字饱含了对我们所见的这些景物特别的感情呢?(怜)
师:你有一双慧眼,看看诗中的哪个字包含了诗人对这些景物的“怜”?
生读诗。
课堂预设
生:印。“印”这个字体现了诗人十分珍惜苍苔。
师:所以他说印,不说踩。这印是谁留下来的?
生:诗人。
师:是脚印还是屐齿印?知道诗人为何穿屐鞋?猜一猜。
师:在当时,穿木屐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叶绍翁穿着屐齿,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那是说明自己(很高贵、很休闲)
师:是啊,他要自然的打扮,轻松的打扮。所以他就要穿木屐鞋来游园,这说明他对苍苔的爱,爱中还透着怜惜。
现在就请同学们来想象一下,这叶绍翁这么地爱苍苔,惜苍苔,那他该怎么走啊?请你走一走,注意同学观察。指名走。
师:你为什么这样走?
生:因为不踮脚,印会更多一点。踮一下,印会少一点。
师:踮脚说明你更爱苍苔,你怎么走的就怎么读。
生读。
师评:(能不能走得快一些?不能,这里要读得慢还轻。)
师:亲爱的同学们,来吧,你想怎么样走,就怎么样读。
师:还有哪个字也体现了?
课堂预设:
生:小扣。
师:扣的意思就是
生:敲
师:小扣的意思就是?做做动作。
学生做动作。
小扣就是轻轻地敲。
师:“小”字还会令人想起一个成语
生:小心翼翼。小,就是轻轻地小心翼翼地敲。把手举起来。
师孩子:你扣了多长时间?
生:很久。
师: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你扣了多长时间?
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评他的“久”,表示时间的长。师范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师:扣出的那可是对园主人的
生:尊重
师:对春天的
生:喜爱
生:怜惜
师:给他掌声。他说喜爱,他说怜惜,便让我想起“扣柴扉”,体现的是对春天的怜惜。那“小扣”也体现一个字
生:怜
师:讲的真好。关于“怜”字,有一个故事。叶绍翁最初写的时候他用的是嫌。嫌,你就会想到嫌弃。因为嫌,所以主人就不给诗人开门。用上“嫌”这个字,一下子把叶绍翁和主人的距离拉远了。“怜”,说明园主人爱惜,也说明诗人爱惜。
师:就这么一句话,我们咀嚼了推敲了这么长时间。平时,写一篇散文,三五百字。古诗仅是几个字,还要如此细致地推敲一个字,所以古诗词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呀。
师:还有哪个字?
课堂预设:
生:关
师:与下文哪个字相对?
生:出。
师:他会推敲,给他掌声。他由“关”想到了“出”。看看,关与出。
师:关就是整个门整个的一切都封锁了。所以红杏要出来需要力量。瞧瞧这“关”,这“关”得越紧我就越想出来。如果不关的话,我可能想怎么长就怎么长,我也不知道被“关”的滋味,我就不知道想不想出来的感觉。所以这一关,我就想出来。所以红杏才能显出特别的美丽而有魅力。
师:同学,该怎么读这句?我读前半句,生接读(很有力量)
五、再品名句
重点品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一首好的诗能流传千古,关键在于其中的一两句名句。就说这一首吧,你觉得那句诗写得最好。
想象一下,假如推开了柴门,满园会是怎样的春色呢?
请你们描述一下看到的满园春色。(可学生几分钟时间写一写)
(院子里百花争艳,火红的杏花,洁白的李花,金黄的菜花,真是五彩缤纷,把院子里装扮的充满生机。院子里生机盎然,。飘出浓郁的芳香,花儿们张开笑脸,对着天空高歌。还有许多花含苞欲放,正在明媚的春光里做着香甜的梦。)
2、为什么我们能感受到的那么多,想的那么多?想象园子有多美园子就有多美,有多热烈就有多热烈,有多热闹就有多热闹。这一切都缘于(一枝红杏)。应了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枝红杏却能让我们浮想联翩,古人的文字真是精妙呀。
3、美文大师朱自清看到这样的情景,会留下怎样的语言呢?
出示: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几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腿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六、拓展延伸
1、小诗人们继续吟诗吧!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呢?
碧玉装成一树高, 春眠不觉晓,好雨知时节,
万条垂下绿丝绦。 处处闻啼鸟。当春乃发生。
不知细叶谁裁出, 夜来风雨声,随风潜入夜,
二月春风似剪刀。 花落知多少。润物细无声。
—— 贺知章 —— 孟浩然 —— 杜甫
2、这首诗的确好,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知道吗?叶绍翁在创作这首诗时最后两句原先是这样的
比较:春色满园关不住,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开得艳。 一枝红杏出墙来。
品味一下,现在的诗好在哪儿了?
得出:一切美好的向上的、生机勃勃的事物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是关不住,压制不了的。
这么有品味的好诗,该怎样读,才能读出里面的味道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咱们再富有情感的地读一读。
3、叶绍翁由这一枝红杏已知道春意盎然,所以没必要进园子里了。人生啊,可遇而不可求的事太多了。让我们回过头来,再读课题。《游园不值》,游园虽不值,但不遇中有遇。看到这一片春色,诗人已经觉得非常(值)
七、总结全课
我们学习的古诗只是沧海一粟,想要不断感受古诗的魅力,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位诗人,就要努力进行课外积累,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江南春绝句》《游园不值》教学构想(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案)
这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且都蕴含有理趣,虽然每首诗只有四句,但要细致品味的地方可不少,一课时内教学完还有一定的难度呢。
两首诗没有难认的字,第二首诗或可有难认字,也有注释。所以,在了解作者之后,可以让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词义,自读至能够背诵。
问题与处理步骤可以这样设计:
1、了解杜牧、叶绍翁。
2、说说诗体特征。
3、理解词义:山郭 不值 怜
4、自读背诵。
5、分别用自己的语言解说这两首诗。
对以上四个问题的处理:1、2课前预学,课内交流;3、4课时边读边理解,课内抽查掌握情况;5让不同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理解,意图是让学生对诗有一个整体了解。
问题探讨:
《江南春绝句》
1、交流:请你赏析第一、二句诗。(从用词,视角,画面,意象,技巧等方面思考。)
(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千里”虽不是实指,但写出了江南的辽阔;有写听觉,闻莺啼,有写视觉,看绿红;绿红对比鲜明,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美好。水村、山郭、酒旗、风四种意象并列,抓住了所见所感受到的江南春天景物,至于江南景物还有许多,则留给读者去想像,用经验去补充,或可说这是诗人给读者留下的空白。)
2、明朝学者杨慎认为杜牧的“千里莺啼绿映红”中的“千里”应改为“十里”,这才听得见“莺啼”,看得见“映红”。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问题结论参看教师用书。)
3、诗的最未一句教材中用的是句号(。),可不可以改成感叹号(!)或问号(?),说说这两句诗的意味。
(具体可参看用书资料P112《诗的多方位思考》。作者在此写出了某种(历史或社会的)感叹。)
《游园不值》
4、“怜”字是关健词语,推敲这个词语,作者在“怜”什么呢?
(“怜”苍苔,苍苔上印有屐齿痕,有人来此地,诗人怜惜有人打破了园的宁静;“怜”柴门久不开,诗人来探访园的主人而主人不在。通过一个“怜”字,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很细心且有耐心,外部感觉细致且内心敏感的人。作者在叙述中写出了自我。)
5、三、四句诗是写景,联系上两句诗看,诗人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这两句诗包含有怎样的理趣?具体说说。
(1、2句诗写自己游园而没有进门,这多少有点郁闷吧,3、4句诗写在园外看到一枝出墙的红杏,写出了自己游园而不能进的惊喜。同样,这一句表现了春天的美好。同时还蕴含有“某种生机、活力压制不住”“知微见著”的理趣。)
6、有人说把“一枝”改为“数枝”更好,说说你的理解。
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美景中,但作为北方的孩子,我们很难在春季中欣赏到春色,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方走一趟。
《游园不值》教案2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诗中描绘的意境。
3、通过转变学习方式,受到情感熏陶,激发学生对祖国古诗文化的喜爱。
一、引入课题
1、师:现在是什么季节?考考你的头脑里积累了多少关于描写春天的词语。
2、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词语,请你来读一读。(出于词语、词组)
3、引导学生想象词语描绘的景象,并想象画面。我们再来读词语,会读得更好。
4、出示春景风光图片,看到过么美的春景,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5、英雄所想略同,在南宋的时候,有一位诗人叫叶绍翁,他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色,不由得兴致勃发,想到朋友的园了里畅游一番,欣赏欣赏春天的美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并写了这首诗《游园不值》(板题)
二、初读古诗
1、打天书,自由读几遍古诗。
2、注意两个生字“屐”、“扉”。
3、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还有这样的节奏。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等人看一下就懂,同学们还没学这首研讨就读得这么有节奏,真不简单。
细读古诗
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想同学们帮帮忙。现在大家看到题目,“游”是什么意思?“园”呢?这个题目的意思?想去游园子,却没遇上主人,这本身就是让人不愉快的事情,你能读好课题吗?
下面的哪句可以看出 “不值”?“小扣/柴扉/久/不开”特别是哪几个字?“久不开”是什么意思?“小扣”呢?现在请你来当一回诗人,用手来小扣小扣,你为什么这样敲?诗人就这么小扣着柴扉,却总也没人来开门,你从“久不开”体会到了什么?诗人很想进去看看,却总也进不去,这令他非常的“扫兴”,你能读好这句诗吗?
诗人诚心来访,却只能呆在门外,他心里在想大概是什么原因?(应怜/屐齿/印/苍苔)应是什么意思?“怜”?园主人爱惜什么?怕苍苔上留下脚印,你知道诗人猜想久不开的原因是什么?(园主人非常爱惜苍苔,怕苍苔上留下脚印。)这个“印”字如果换成“踩”字行不行?请你抬起脚,在地上踩上一个脚印,再在地上印上一个脚印,你发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你能读好这两句读吗?
诗人那么想进园子里欣赏春景,无奈柴门紧闭,唉!还是打道回府吧,就在他想离开的`一刹那,他一抬头,猛然发现了什么?(一枝红杏)啊,一枝红杏出墙来!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读这句诗?(呀!一枝/红杏/出/墙来;哇!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人仅仅看到一枝开得旺盛的红杏伸出墙外来,却这么兴奋,是因为他想到了什么?(满园的春色)这满园子的春色,诗人仿佛看到了,也仿佛听到了,相信你也具有诗人般的头脑,想一想假如你进园子里,你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通过你的诗人般的想象,让我确实感觉到园子里的春色,确实是满了,满得都“关不住”了,你们看,原来诗人的心情是那么扫兴,现在他的心情怎样了?谁能读好这两句诗?
我们把整首诗一起来读一读,看看谁能读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诗人原来是乘兴前往访问朋友,游玩他的园子,却没有遇上主人,没能进去,让他非常扫兴,但是意外发现的那枝开得旺盛的红杏,给了作者无限的遐想,让他的心情感到无比欣慰,现在你觉得诗人游园“值”还是“不值”?是啊,诗人的这趟没有白走,虽“不值”甚为“值”!现在我们再来读读课题。
最后,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首读。
作业(三选二完成)
背诵、默写古诗。
根据诗意,配上一幅画。
根据古诗,编个故事。
板书
游 园 不 值
遇上
叶绍翁
久不开(怜)-----关不住(满)
扫兴 ----- 欣慰
《游园不值》教案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
2、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复习背诵宋朝诗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歌曲欣赏:(课件播放)
春天是美好的,让我们共同来欣赏一首歌曲《春天在哪里》,好不好?同学们,听了这样动听的歌曲,欣赏着春天生机勃勃、五彩斑斓的景色,你们的心中是否有一种迫切的渴望,想要立即到春光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寻访春天的踪迹?当然,春天不仅是春游的好时节,也是走亲访友的好季节。看,南宋诗人叶绍翁就禁不住春色的诱惑,合上了诗书,去拜访他的老朋友了,他如愿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为此写下的诗吧。(出示课件)(师板书题目——游园不值)
二、初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1、初读诗歌,解读诗题。
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解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叶绍翁,字嗣(sì)宗,号靖逸,南宋诗人。其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写景抒情,用语新警,长于白描。有的写江南水乡景色,颇有风味;有的写田家的生活片段,平易含蓄,词淡意远,耐人寻味。诗作以《游园不值》《夜书所见》最为著名。
3、指导朗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4、生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思考:叶绍翁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去游园访友,可是却“不值”,哪句诗让我们知道不值呢?(小扣柴扉久不开。)
2、引导学生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春日游园的所见所感。)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学习前两句。
(1)重点理解“扣”的意思。(敲)
把“敲”代进去读,做动作演示,体会“敲”与“扣”的不同之处。(“扣”的力量比较轻,显得礼貌。)
(2)诗人如此“小扣柴扉”多长时间?(久)久久不开,诗人认为是什么原因呢?用诗句回答。(应怜屐齿印苍苔。)
(3)诗人的哪个动作证明了他爱惜苍苔?(怜)为什么用“印”不用“踩”?(进一步理解诗人对苍苔的爱惜。)
(4)体会诗人此时心情:怀抱着无限的期待去友人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主人却没有在家,不能得偿心愿,诗人内心充满了怎样的'情感呢?(失落、失望)
2、学习后两句。
专程来拜访好友,然而却“小扣柴扉久不开”,诗人心情难免失落,但接下去他所看到的,却让他眼前一亮。
(1)(生读后两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啊,一枝鲜艳的红杏已经伸出墙外,与“出”相对的是哪个字?(关)
想想诗人为什么用“关”?(讨论,交流)(“关”说明关得紧,红杏能出来更显其生命力之旺盛。)
满园春色关在里面,但一枝红杏却偏偏出来了,这一“出”需要什么?(力量,生命)
(2)指导朗读“一枝红杏出墙来”。(读出力量)
如此富有生命力的红杏,肯定长得非常(美丽)。
你喜欢这枝红杏吗?(喜欢)训练朗读。(读出喜欢之情)
五、诵读和背诵诗歌。
六、拓展延伸。
师: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依然可以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课下请同学们积累几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词。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扫兴→喜悦
想 满园春色
看 一枝红杏
教学反思
要给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一点在本课教学中做的还不到位。
《游园不值》教案4
引读法,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填补课文内容跳跃中情与景的空白,然后引出学生对课文的接续。我运用引读法教学《游园不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师:有一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南宋诗人叶绍翁禁不住****诱惑,终于合上书,想到一位朋友家中去欣赏他家园子里的春景。他独自缓缓而行,来到朋友家的门前。可是——
生:(读)小扣柴扉久不开。
(结合诗意理解“小扣”、“柴扉”的词义)
师:这是怎么回事扣了这么久还不来开门是主人不在家吗不会吧,他是很少出门的呀!噢,他家园子里满地长着青苔,绿得像铺开的地毯,美丽极了。看来园主人是很爱惜****的,可我穿着一双水底鞋。哦,主人大概——
生:(读)应怜唇齿印苍苔。
(引导理解“应”、“展齿”的'词义)
师:大概主人爱惜苍苔,怕外人的木底鞋在上面踩上印子,破坏了他家园子里的春景。可是我也不虚此行,你园子里的****怎么关得住呢——
生:(读)****满园关不住。
师:是啊,满园****是关不住的呀,你看——
生:(读)一枝红杏出墙来。
引读法特别适合于古诗词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清作者思路,了解写作方法,指导朗读、背诵等。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宜经常运用。
《游园不值》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教学重难点:
1、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你背得最好的诗
2、复习以前学习的古诗的方法
a、读古诗
b、借注释、明诗意
c、想象画面
d、体会
二、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1、简介作者
2、师范读、学生大体了解内容
(1)、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画出不懂的词句
3、借注释、明诗意
(1)、让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相继启发理解。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4、读诗句,想画面
(1)、师范读、指导节奏
(2)、自由练习读、指名读、师生评价
(3)、创设情境,想象画面
(4)、用自己的话说说你想象的'画面
5、谈体会
诗中主要写了我去游园,但主人不在,没能进入到园子里游玩,就在我感到遗憾时,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应怜印
赞美春天
的景色
扫兴
小扣久
春色关
欣慰
一枝出
《游园不值》教案6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对具体的字词和诗句的理解。
3. 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 依据诗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体悟古诗的意蕴和诗人的情感。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词语导入,激发情感
1.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词,(小黑板出示词语)
春暖花开 春光烂漫 万紫千红 桃红柳绿 姹紫嫣红 鸟语花香
2. 从这六个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3.春天在同学们心中应该是怎样的?
过渡: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用诗文来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
设计意图: 以成语导入,既帮助学生积累了词语,又为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
二 初读古诗
1 解读诗题
A 生齐读课题
B“值”什么意思? 游园不值呢?
C谁去花园游玩没有遇到主人呢?引出作者叶绍翁简介
2 自渎全诗
A 诗人这次未遇主人的游园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好好读一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音。
B 生自渎
C 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 以疑问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
三 突破重点,读懂全诗
1探寻“不值”的原因
A 哪一句话告诉我们作者没有遇到主人呢?
B 出示“小扣柴扉久不开”
“柴扉”:柴门用草和木头编成的门,(结合插图理解。)
“小扣”:轻轻敲,作者很有礼貌。
C 诗人如此“小扣柴扉”而柴扉却“久不开”,这是什么原因呢?
D 交流预设
主人不在家
因为轻轻敲打,所以主人没听见
主人在睡觉
主人在院子里欣赏春色,被园子里的.花草树木陶醉了,所以没有听到敲门声
过渡: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那么诗人心目中是如何想的呢?引导学生用诗句回答。
E 出示“应怜屐齿印苍苔”
苍苔:绿色的苔藓 (结合图理解)
屐齿:木头做的鞋子下面的横条。(结合图理解)
怜:是可怜的意思吗?
应:大概 可能
F 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
G 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这句诗,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了吗? 你能用“因为 …… 所以……”的 句式说一说一二两句的意思吗?
F 诗人专程来朋友家欣赏美景,却没有遇到这就是 引说(游园不值) 这时诗人的心情如何? (结合回答相机板书:失落)
2 欣赏红杏,感受春意
A 诗人失落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太久,突然间他抬起头发现了 (引说:一枝红杏出墙来)
B 发挥想象动笔写一写满园春色.
C 交流
D 看到这满园的春色作者的心情怎样?
E 指导朗读 (相机板书:兴奋)
设计意图 : 采用由果溯因的方法,让学生发挥想象,为什么“小扣柴扉久不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 拓展升华,体验诗人情感
1 集体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补充阅读《江畔独步寻花》.
《游园不值》教案7
本课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3单元的第一课。教材结合单元主题“花”选编了两首描写春花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里的第六首,记录了诗人在四川成都锦江边独自散步寻花的所见。全诗围绕着花景来写,前两句从满蹊(分布)、干朵万朵(数量)、压枝低(繁茂)等不同角度写花之状态。后两句细致刻画了蝴蝶和黄莺流连花间的景象,由写静态转为写动态,动静相应,有声有色,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以及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时的喜悦心情。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是写他在春天兴冲冲地去游园,但是园主人不在家,本是败兴之事,但是由于春花之故,使他的诗充满喜悦的情绪和明媚的色彩。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是一所普通的市区小学,学生经过三年的语文学习,接触过不少的唐诗,能够通过诵读对古诗含义有初步的感悟,但受年龄限制,对诗句中一些字词的准确把握和理解感觉较为困难,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深入理解。另外学生生活在市区,对繁花似锦的景象印象不深,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利用好图画,唤起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回忆和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朗诵伴奏和相关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生说)
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配乐范读古诗)
好,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你们借助课件的注释和老师布置的预习,自学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
1、理解词语。
我们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现在我请同学们当小老师,把你自学中读懂的讲一讲。我们都知道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谁来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江畔: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小路。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留连:舍不得离开。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诗句。
同学们学习词语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也初步理解了诗句。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
3、有感情地朗读。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那么,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播放繁花的图片)
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来赞叹这欣欣向荣的春天。
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黄莺)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黄莺呢?(放声歌唱)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游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读?(读,评)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齐读)
诗中写了这三种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赞美春天)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诗。
4、理解意境。
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和着音乐朗诵这首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一美景之中?
三、总结学法:(课件出示)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情。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游园不值》。
四、学习《游园不值》
1、了解作者。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1)齐读诗题。
(2)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3、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怜:爱惜。
(6)汇报小结。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4、读诗句,悟诗情。
(1)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应怜/
屐齿/
印/
苍苔,小扣/
柴扉/
久/
不开。
春色/
满园/
关/
不住,一枝/
红杏/
出/
墙来。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观察书上插图)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愉快、高兴、陶醉、赞美)
(3)指导感情朗读。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读――齐读
(4)指导背诵课文。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走到黑板挂图前,加入动作)
五、拓展延伸
春天的景色是如此迷人,你们观赏到这美景时心情怎样?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达你们的心情。(可吟诗、画画、习作等)
教学反思:
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小学生来说,首先要读好古诗、背诵好古诗,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能够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对古诗进行“翻译”,最好是字字落实,有的也可以采用意译的方式,对于关键字,必须知晓它的意思;前两个是基本要求,第三则是对古诗的意境有所感悟,尽可能的走进诗人的世界,揣摩诗人的心境,对古诗的主旨有一定的了解。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对于第一个目标的达成,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习。第二个目标要教师辅助完成,对于第三个目标的达成,则需要“想象意境,体会感情”:第一,要借助图画、音乐来创设和渲染情境,要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把学生带入诗的特定情境中去。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第二,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自己的感受到的内容,说说《游园不值》中描绘的景象,注意说出感受到的诗人当时的心情。以求真正领略古诗的语言美、意境美。只有进入意境,才能有感情地朗读。
《游园不值》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习《游园不值》这首古诗。
2、学会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春天景色的美好以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了解学习古诗的方法。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5、通过领会诗句内容,感悟古诗选词炼句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丰富内涵,从中得到美的熏陶。
设计理念:
破古诗死记硬背呆板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走进作者,攀登作者的精神境界,达到自悟自得。
教学方法:
图文结合,体味古诗内容;文题勾联,感悟诗人情感。
教学准备:
自己制作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春天是万紫千红的,春天是千姿百态的,古往今来无数世人都用饱含深情的诗句赞美春天。谁能背诵一些有关春的诗句?
即使是同样的风、同样的雨、同样的花,在不同的诗人眼里也是不相同的。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
(二)复习学古诗的方法
1、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四步法”吗》?
第一步:释诗题
第二步:知诗人
第三步:明诗意
第四步:悟诗情
2、今天,我们就用这“四步法”来学习古诗。
(三)学习古诗,理解诗句,感悟诗情
1、释诗题。
值———遇到。
《游园不值》是说作者叶绍翁到老朋友家的院子里去欣赏春天的景色,但是没有遇到主人。
2、知诗人。
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诗以七绝著称,有《四朝问见录》、《靖逸小集》。
3、初读指导。
(1)自渎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
看图片,说说什么是柴扉,什么是苍苔。
柴扉——柴门
苍苔——长得非常繁茂的绿色的苔藓。
(2)标出停顿的符号,有感情的'读诗句。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4、理解诗句的含义。
(1)读诗句,交流难理解的词。
怜:爱惜。
小扣:轻轻的敲门。
屐齿:木鞋底下的横木条。
(2)深入体会:你觉得诗中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怜”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对“苍苔”的爱惜。
“扣”不同于“敲”,写出了作者对园主人非常有礼貌。
“关不住”写出了红杏的勃勃生机。
(3)说说诗句的意思。
莫非是(主人)怕木屐踩坏了他的青苔?我轻轻敲着柴门,却久久不见有人来开门。这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早已伸出了围墙外。
5、悟诗情。
(1)体会前两行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读诗的后两句,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呢?
(3)创设情景(看图画,听音乐)
假设你就是叶绍翁,来到友人家敲门,门久久不开,抬头正看见一枝红杏探出墙来。你来朗诵这首诗,体会这种情感。
(4)拓展:假如你就是红杏,你想说些什么呢?假如你是叶绍翁,你想对红杏说些什么呢?
6、体会写法。
作者如果不写那只出墙的红杏,而去描写满园的春景,你认为那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四)配乐朗诵全诗
《游园不值》教案9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古诗,能说出诗句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学习,能给古诗配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会作者访友未成却还高兴的豁达情怀。
教具准备:
录音机、新华字典、挂图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过程与方法: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设置故事情境
宋朝诗人叶绍翁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怀着愉快的心情匆匆到好朋友的家里,但他来到朋友家门前,却发现朋友不在家。
请问:此时,叶绍翁的'心情该是怎样的?
2、板书课题,12、游园不值
3、读课题并利用字典理解课题
4、简介诗人:叶绍翁
二、初读古诗,读出节奏
1、复习七言古诗的节奏。
2、划分节奏。
3、小组检查并自由读古诗。
三、播放录音,体会古诗节奏
四、自由读古诗,找己不理解的问题
五、带着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式地学习(学生利用新华字典等工具书)
六、交流学习情况,师相机板书
应怜:应,大概。怜,爱惜。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七、理解诗意,想像画面
1、小组串讲诗句意思竞赛。
2、学法反思:
串讲诗句意思应注意什么?
(词序、补充)
3、出示挂图,学生进行观察;播放录音,想像画面。
八、反复诵读,体会诗人情感
1、引导讨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你能体会出诗人当时的心情吗?
3、多种方式朗读。
九、巧设练习
1、给古诗配画。
2、结合古诗,编写故事。
《游园不值》教案10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叶绍翁的文学常识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
1.体味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2.体会作者深沉含蓄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古代诗歌鉴赏方法的初步掌握。
2.对本诗意境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时数 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不值”是没有遇到,诗中指游园却没有进园门。诗人去访友,因主人不在,未进柴门,本来扫兴,可看到出墙红杏,心中顿时充满喜悦之情。
二、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
三、朗读理解:
1.[注释]
游园不值:我在游园时没有遇到主人。古时游园,是游私园,和后世的公园不同.这里是说没有进园游赏。
应:可能,大概。
怜:怜惜。
屐: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
苍苔:青苔。
小扣:轻轻地敲打。
柴扉:柴门。
屐齿:木屐底的锯齿,可以防滑。
2.诗大意
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满园的春色是关闭不住的',一枝开满红色杏花的树枝已经早早地伸出墙外来。
四、感悟诗情:
这是一首赞美春天的诗,诗人去拜访友人,因主人不在,未进柴门,本来扫兴,可看到露出墙头红杏,想象出满园的春色,心中顿时充满喜悦之情。启发人们,一切有生命力的新生事物,正如满园春色一样,是关不住,封锁不住的。
五、拓展延伸:
1.游园不值》中叙述性的句子是 。想象满园春色的句子是 。
2.《游园不值》中,一语双关的诗句,比喻园中主人虽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已扬名在外的诗句 。
3.游园不值》中叙事的诗句 。抒情的诗句 。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 。蕴含的哲理是 。
六、作业布置
背诵诗歌
七、教后反思 。
《游园不值》教案11
一、景中寓理,含蓄蕴藉
刘乃昌先生在(璀璨恢宏的宋代文代)(《中国教育报》1999年5月4日)一文中指出:“宋人重视思想,一些作家惯于以哲人慧眼审视生活,使许多诗文寓哲理,……”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借登山观景,暗示站得高方能看得远的哲理。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之所以传诵千古,历久不衰,在于其景中寓理,且含蓄蕴藉。在诗人笔下,春天如大地孕育的生命,借红杏之体,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冲破墙门禁锢,灿然而笑,生机勃勃!诗人格满园春色乃至整个春天,聚焦为一枝红杏,赋予它生命,给予它蓬勃向上的朝气。如不细加玩味,“蜜咏恬吟”,这一哲理是探寻不到的。
二、景中有情,诗中有人
“应怜展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初读时觉无甚可嚼,细品时方有疑窦顿生。“柴扉不开”的原因是什么呢?从表面看,是诗人的老朋友爱怜苍苔,怕心爱之物道伤害之故。这是诗人的揣度之词。正是这揣度之词,暗含着园之主人在园内,且已听到了扣门声。园主人惜花爱草,连最不起眼的苍苔也珍视为生命,可见,他是一个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品质高洁之人。物以类聚。叶绍翁与其为友,可见也是一个高洁之人。春天来了,叶绍翁想到了老朋友,于是去访,去赏春。正当叶绍翁“扣柴扉不开”扫兴之时,猛然间见到了一枝伸出墙外的红杏,其欣喜之情油然而生,灵感突至,“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便脱口而出。伸出墙外的红杏,寄托了诗人的情感。诗人的感情历程是,去访友看春高兴——进不了园,扫兴——见杏花,欣喜,可谓一波三折。景中有情,情中有人,这就是本诗的特点。
根据诗文的`含义及其特点,教学本诗的过程设计如下:
1.课前准备。
让学生复习以前学过的写春的古诗。
2.自学古诗。
自学方法:先朗读古诗几遍,把古诗读熟,再借助文中注释、课后“思考题”,大体上读懂古诗,提出疑难问题。
3.深入探究。
①组织学生汇报学习情况,让好、中、差学生朗读古诗,讲一讲诗句的意思,教师指导解决学生自学中提出的疑难问题。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出节奏,读好重音,把握语调。前两句,语速平缓,声音以柔和为佳。“久不开”后,要有较长的停顿,以蓄势读好后两句。后两句应语速轻快,声音以洪亮为妙而又不失稳健。这样读,可以传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③启发学生想象,培养想象能力。一方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古诗时就进行,主要方法为边读边想,如“满园春色”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另一方面,在朗读后,让学生说一说想到的内容。
4.体味哲理。
①“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诗反映了小草怎样的品性?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想一想,画中人有怎样的想法?
③谈一谈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后的想法。
5.课堂练习。
①默写古诗。
②把古诗改写成一篇写景记叙文,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游园不值》教案12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能说出诗歌大意,归纳学习方法。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哲理意味。
3、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教学重点: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1、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2、领悟“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记得在我的学生时代,曾经学到过一著名作家朱自清爷爷写的文章叫《春》,有些话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我朗诵几句,好不好?师朗读:“春天像……”写得美吗?这几句话,赞美了春天万物复苏、繁花似锦、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宋朝诗人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
二、自读《游园不值》
三、学《游园不值》
1、读题目,能读懂题目的意思吗?
2、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我们以前学到过很多方法,回忆一下,有哪些好方法?(补省略、换语序、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板书:补、换、查、看
3、请大家用这样的方法学古诗
4、反馈:齐读1、2句,练写“屐、扉”两字。
1)、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来汇报一下
“怜”“应”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应”“怜”的含义。
诗人游园心切、然而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该怎么读这两句话?
2)、正当诗人垂头丧气的时候,猛一抬头,看到了什么?(一枝红杏)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
引导学生说成感叹句、反问句
a、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呀!(呀!一枝红杏伸出墙外来啦!)
b、满园的春色怎么能关得住呢?(一枝红杏不是伸出墙外来了吗?)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读)
3)、齐读整首诗,读出心情的变化。
5、诗人兴冲冲地来游园寻春,结果只看到了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为什么就那么高兴了。
6、你们想不想欣赏一下这满园的春色?(课件展示满园春色)
7、用学过的或课外看到的诗文描绘满园春色。
师:欣赏着你们动情的朗读,我又想起了《春》里的'那几句话,跟老师一起朗读。(读后问:跟我们今天学的哪几句诗联系得起来的?)
四、体会“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深刻意蕴
刚才,我们和诗人叶绍翁一样,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联想了满园的春色。同学们,是什么唤起了我们对满园春色的联想?
再指《游园不值》最后两句。
其实,这两句诗,诗人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一切新生事物,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
五、配乐朗读。
《游园不值》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课上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
三、设计理念:
1.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2.“以读为本”,“以解决问题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体验古诗的节奏、音韵之美。
3.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
4.注意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五、课前准备:
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
六、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1.(课前)集体背一首古诗。我从同学们的背诵古诗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以简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2.(投影出示课文插图、播放<<春江花月夜>>)诗人在春暖花开时去拜访友人,准备同他一起赏花品春,不料天不作美,园门紧锁,友人不在,一扇柴门竟隔断了视线,这不免令诗人扫兴,心中升起一股惆怅之情,正当诗人彷徨无着之际,不经意间抬头四望,眼前豁然一亮,意外的情景出现眼前:高高的墙上,一枝红杏从园中伸了出来。诗人有所感悟,写下了《游园不值》这首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
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合作完成)(师生互动结合课件)(抓字眼,晓诗意)
①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学生回答的问题略)
②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读全诗。
④完整地说说诗意。
三.学生质疑、乐于探索。(入诗境、悟诗情)
1.学生质疑的问题(略)
2.师问一个问题: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
师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
3、你认为这首诗应该怎样读更能表达诗人当时的心情呢?(前两句应该读出扫兴、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4、指名读,齐读。
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5、听了你们的描述,老师也仿佛置身于那桃红柳绿、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同学们可否用音乐来唱出来。(自拟题目,写一则短文)
四.思维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4.让我们用一句话来抒发对春天的感受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掌握学习古诗人的方法去发现,去感悟、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作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诗作画)
板书设计: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喜悦
(看)一枝红杏(想)满园春色
《游园不值》教案14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
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
(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12、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
1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14、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业: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游园不值》教案15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新词,背诵古诗。
读懂诗句,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难点:
把诗句描写的景象画下来,把诗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新课:
(出示 春景图)春天,以她那五彩斑斓、光彩夺目而著称,万物苏醒,百花齐放,一副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使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她歌颂、赞美,也因此留下了许多名词佳句。谁能背诵一些?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写春天的古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出示诗句)
学习《游园不值》
检查预习
1 介绍作者
a 指名学生交流
b师汇总:叶绍翁,南宋处州龙泉人,是位很有名的大诗人。有的资料说他流落江湖,浪迹荒村,无官无职,了解农村生活,擅长写七言绝句。
2 检查朗读
a大家想读这首诗吗?那就大声的读一读。
B指名学生读诗,重点指导屐、苔、扉
C齐读
理解诗句意思
1 你想进一步读读,把它读懂吗?
我们要读懂古诗,可以(映示四步法:1、释诗题 2、明诗意 3、悟诗情)
请同学们参照这样的方法自学古诗,把读懂的记在心里,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学生自学。
小组合作:把你不懂的地方在小组中提出来,讨论解决。
交流:通过自学讨论,你知道了什么?
[诗题: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
诗意:
(1)相机映示:应怜屐齿印苍苔
读了这句你 知道了什么?
应:大概 怜:爱怜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诗句的意思: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指导朗读
(2)诗人感觉到了这些,他是怎么做的?
映示:小扣柴扉久不开
细细品味这句诗,你读懂了什么?(诗句意思: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已经读懂这句诗了吗?
指名读、齐读。
多可惜呀!诗人想进去欣赏园中的美景却未能如愿,因此十分扫兴(板书:扫兴)
正当他扫兴想回时,他又看到了什么?。
(3)出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读诗下两行,边读边想,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再读,要求边读边想象。
诗人看见一枝红杏伸出墙头,由此想到园中的美景。我们也来想一下,此时园中会是怎样一副景象?
交流
(4)阳春三月,沐浴着春光,和煦的 春风徐徐吹过脸颊,婀娜多姿的柳条舒展着身姿,与姹紫嫣红的百花翩翩起舞。这样的景色真是与其他季节截然不同呀!难怪诗人会发出这样的赞叹: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你能用几个词语来夸夸春天的美景吗?
谁也愿意学学诗人来赞一赞?(指名读)
(5)读诗
多么美的景色,多么美的诗呀!如果有优美的乐曲来配一配那就更美了。老师这里有段优美的音乐,很适合这首诗,请你欣赏一下,并配上乐曲练习朗诵这首诗。
指名朗诵。
拓展
1、诗学完了,但春天的美景还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请你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唱一唱,把它表现出来。
2、根据《游园不值》这首诗,编一个故事,讲给你的好朋友听。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怜苍苔 扫兴
久不开
满园春色(想) 喜悦
一枝红杏(见)
小记:
春夜喜雨
教学目的
1.在了解作者写作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诗词的含义。
2.领会诗词写景抒情,融情于景的特点。
3.学习诗词语言运用的技巧。
4.培养分析、欣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设想
1.教学时,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作者写作本诗词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便于进行教学,有助于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2.课文注释较详细,教师可对字面的意思给予答疑解惑,不必逐字逐句讲解。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语言运用的技巧。
教学重点
理解《春夜喜雨》的语句,领会写景抒情、融情于景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指导学生阅读《春夜喜雨》。
1.解题:这是一首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2.简介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他是我国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人尊他为诗圣。他的诗在文学史上享有诗史的盛誉。杜甫的诗歌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四百余首。他的诗歌,题材非常广泛,许多诗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阶级对立,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描写了受压迫受剥削的下层人民的生活处境,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感情。他也写了许多描绘祖国山河景物、写景抒情的诗。
3.指导学生看注解,理解句意。
野径:乡下的小路。
俱:都。夜里没有星光,黑成一片。
4.指定学生朗读诗篇。
要求读音正确,注意节奏。
Section targeting
5.引导学生分析诗篇。
这首诗是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定居成都,建起草堂时写的。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中描写春夜降雨,滋润万物,抒发内心的喜悦之情。
①诗的开头两句写的是什么?
开头两句是总写。开头就用好字来赞美雨,并把它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雨之所以好,就好在适时,当春乃发生,好在润物。一个好字,表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②第三、四句写什么?
这两句从听觉的角度写春雨的特点。上句写春雨伴随着和风在夜间悄悄到来;下句是写春雨对万物的滋润作用,细无声既呼应上句潜入夜,又与首句好雨和诗题中的喜雨相呼应。
③第五、六句写什么?
这两句从视觉的角度写雨中江村夜景:野径天空黑云密布,江船上灯火明;火独明则他物不见,说明江面上也布满了黑云,雨意正浓。
④最后两句写什么?
最后两句从想象的角度,写雨后的景色:清晨雨晴,朝阳升起,经过一夜春雨滋润,花朵绽开,花枝低垂,锦官城的春色更浓。这首诗,反映了饱经战乱流离之苦的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渴望宁静的心情。
板书设计
春夜喜雨
⑤《春夜喜雨》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作者抓住春天细雨濛 濛的特点,对春夜雨景作了细腻的描绘,在写景中抒发了喜悦之情。
A.拟人化手法。作者把春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适应客观需要,因而称赞它是好雨、喜雨。
B.诗人讲究炼字、炼句,在语言运用上下功夫。像诗中的知、潜、细、重等字对事物特征作了形象的概括。
(三)课堂练习
背诵这首诗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诵读、默写《春夜喜雨》
2.完成课后的作业。
板书设计:(略)
小记:
钱塘湖春行
教学目标:
知 识: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能 力:诵读能力;联想、想象能力。
情感: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重点:
诵读这首诗。
教学难点:
理解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首诗的默写。
(二)背景和作者介绍。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三)齐读本诗二遍。
(四)理解此诗的意境
A.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这两句是近景,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初平写春水漾满湖堤。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近景,写高处,写莺、燕的动态。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了初春生机勃然的感觉。诗眼在早新两个字上:几处而不是处处,争暖树是说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云歌唱,可见是早莺。谁家而不是家家,啄春泥则是刚刚开始筑巢,可见是新燕。这都是早春特有的景象。诗人以很轻的疑问语气叙述这些景象,不是实问,也不是存疑,而是对早春景色情动于衷的喜悦。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也是近景,写地上的花草,写人们骑马游春的陶醉感。走马看花,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接,好像花儿也在与诗人游戏。春草虽茂,但却不高,也才刚刚没过马蹄。这是作者对景物入情入微地观察,将游春人也融入春色来写了。这两句透出诗人游春的舒感。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这两句略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诗人在这儿完全陶醉了,留连忘返了。这两句写诗人游春非常尽兴。
E.小结:这首诗虽是写景,但景中有情,对尽兴游春的喜悦感情表达得淋漓酣畅。
(五)背诵这首诗
【《游园不值》教案】相关文章:
游园不值的教案02-25
游园不值教案12-08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09-01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09-06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12篇09-05
不值得的人说说05-24
不值得被珍惜的说说05-30
替自己感到不值的说说01-20
关于不值得的伤感说说03-30
为了别人不值得的说说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