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内除法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表内除法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表内除法教案1
单元教学内容:表内除法(一) 课本P13~36页。
单元教才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平均分
教学内容:
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设计意图】:体现分法的多样化;开放题拓展知识,开拓学生思维。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设计意图】:从多方面加深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开放性的活动使学生多角度认识平均分,为以后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组织学生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讨论归纳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用语言说出计算过程。
3、情感与交流: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7~9的乘法口诀求商正确的求商方法。
难点:进一步掌握用除法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以及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方法:
教法:讲解、引导相结合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相结合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生对口令(7、8、9的乘法口诀)
2、开火车游戏
师:我们学会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
3×6 5×7 30÷6 7×9 24÷6
15÷5 6×7 15÷3 4×5 8×6
教师任指两道除法算式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师小结:你们根据乘法解决了除法。其实这也是根据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你们真善于思考!。同学们,刚才我们做的这些题都是运用乘法口诀求出来的,乘法口诀真神奇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一步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唤起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孕伏和铺垫。这个练习让孩子再次感受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3、出示主题图
谈话引入新课: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忙着布置自己的教室呢!可是他们遇到了一些数学上的问题,你能帮他们一起解决吗?(课件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主题图
(1)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一共有几个画面?这些画面分别说的是什么?
第一幅画:做了56面彩旗,要挂8行。
师板书出示:第二幅画:做了49颗星,分给7个小组。
第三幅画:带来27个彩球,每9个摆一行。
(2)仔细观察,说说他们遇到了什么问题?(指名说)
板书:平均每行挂几面?平均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3)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2、学习例1
(1)解决第一幅画:做了56面彩旗,要挂8行,平均每行挂几面?
①提问:要求平均每行挂多少面,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如果学生想到了除法师给与肯定。
②学生独立列式计算:56÷8=7(面)
③汇报交流:说清是怎么算的,师板书可能出现下列情况:
第一种: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56÷8=7(面)
第二种:因为7×8=56所以56÷8=7(面)
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以上两种方法得出:都可以,今后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求商。
④出示问题:要挂成7行呢?
学生口头列式计算:56÷7=8(面)
指名说一说求商的思路,用的哪一句口诀?(七八五十六)
(2)观察比较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生答师小结:这两个算式都用“七八五十六”这一句口诀来求商的。
(3)独立解决第二幅与第三幅画面的问题。
找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并说说思考过程。
3、小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帮小朋友们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学会了利用乘法口诀来求商。为了方便今后同学们计算,老师送你们一首《乘法口诀求商歌》(出示:算除法,想乘法,口诀缺几就商几)齐读。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学生的自主参与,独立思考,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把充分的学习时空交还给学生。)
三、巩固运用,内化提高
师:用7、8、9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你们学会了吗?太好了,到这节课为止用乘法口诀求商这部分知识我们就全部学习完了,接下来老师想检测一下你们学习的效果。
1、课件出示P49页“做一做”,看哪个小组的青蛙跳的最高。
(设计意图:这是P49做一做。这道题是针对主题图的内容而采用的练习。因为题型的限制,所以我用了“跳高”这一运动项目来解决。题附在台阶上,做对一道跳一格,全做对了小青蛙会在孩子们的胜利欢呼中成功的跳跃到最上面。孩子们一定会被成功的跳跃所感染,课堂气氛会逐渐上升,为下面的`练习打好基础!)
2、分组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
男女生比赛:男生完成左边9题,女生完成右边9题,看哪组完成的又对又快。然后交换再比一次。
3、兔子过河采蘑菇(练习十一的第2题)
让学生先看图说图意,再连一连,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理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强化知识。)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使学生再次重现本节课应掌握的知识,强化对应掌握的知识的理解。)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平均每行挂几面?平均每组分几颗?可以摆几行?
56÷8=7(面) 49÷7=7(颗) 27÷9=3(行)
想(七)八五十六想(七)七四十九想(三)九二十七
表内除法教案3
教学内容:
教材第76、77页。
教学目标:
1、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
2、在用乘法口诀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熟练利用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盒
预习要求:
查阅资料了解标本的制作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为了让自己的标本制作的更加精致,今天他们去参观标本展,我们要和他们一起去你们高兴吗?瞧,你看到了什么?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说了些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墙上挂着5件标本,每件标本用了2只蝴蝶。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图上的蝴蝶标本一共用了几只蝴蝶?
二、解决问题,合作探究。
1、图上的蝴蝶标本一共用了几只蝴蝶?
(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25=10(只)说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求5个2是多少。)
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口诀是:二五一十
其中2、5和10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每组有2只蝴蝶(每份)
一共有5组(份数)
一共用了10只蝴蝶做标本(总数)
2、根据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你还能想到求什么?(提示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可以求作了几件标本?和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
(引导学生把两个除法计算的问题完整地提出来。)
一共用了10只蝴蝶,每件标本用了2只蝴蝶。作了几件标本?
一共用了10只蝴蝶,作了5件标本。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
他们分别怎样列算式呢?用哪一句口诀来帮助计算的?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1)可以求作了几件标本?
102=5(件)口诀是:二(五)一十
(谁能说说算式求什么?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2)每件标本用了几只蝴蝶?
105=2(件)口诀是:(二)五一十
(谁能说说算式求什么?算式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是什么?)
(刚才我们用一句乘法口诀二五一十,计算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对应的除法算式。在今后的计算中我们会常遇到这种计算,我们就可以借助乘法口诀来解决除法算式,这样更方便。)
现在我们就用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吧!看谁最有办法!
三、巩固练习
1、游戏
看口诀列一个乘法算式两个除法算式
2、自主练习。
第1题:看图列出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求的是什么问题,是用哪一句口诀来计算的,每一个数所表示的含义,进一步体会运用一句乘法口诀计算三个算式的方法。)
第2题:选择3个数列出乘除法算式。
(课前教师先把这些数做成卡片,装在信封里发给每个小组。练习时,可以创设找朋友的情境,先在一组示范,选出3个数,写出3道算式,让学生体会是怎样运用一句口诀来计算的,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练习。)
四、全课小结
你这节课都有哪些收获呀?
表内除法教案4
教学内容:
课本P13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
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春游活动引入,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各自所喜欢去春游的`地方,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愿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租船问题。具体感知“每4个人一组租一条船,24人分成这样的6组,就要租6条船。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同学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成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方法,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在生活中作用。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露分的过程和结果。
(3)、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设计帮助小动物分食品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渗透爱护动物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又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四、开放题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具有思考性的问题情景,如“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以突出平均分的实质是“每份分得同样多”,加深对“平均分”方法的了解。利用开放题给学生广阔、自由的学习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深入探究,鼓励学生尽量说出与别人不同的例子,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
五、课堂
表内除法教案5
教学内容:教材51~53页练习十一5~12题
目的要求: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重点:巩固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迅速的求积求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1~9的乘法口诀。
2、视算
6×3 12÷4 35÷7 4×4 5÷5 1×7 14÷2 1×1 6÷3 42÷6 2×6 8÷2 3×3 6×4 7×4 1×2 30÷5 49÷7 6÷1 21÷3 4÷2 4÷4 7×7 3×1
3、用语言表达计算过程42÷6=?15÷5=?
二、练习:做练习十一5~12题
第5题:说说可以怎样想?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第6题:理解题意,分析解题步骤,先算出结果,再把除法算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7题:引导学生认真看插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式计算。
第9、11题:(1)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找出并分析关键句,
(3)列式计算。
第8、10、12题:计算题,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三、。
表内除法教案6
填空
1.(1)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每份是( );还表示( )里有( )个( );也表示45是( )的( )倍.
(2)表示( )个( )相加得48;还表示8的( )倍是48.
(3)8的2倍是( ),8是2的'( )倍.
(4)两个因数都是7,积是( );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 ).
(5)( )羊的只数是( )羊的( )倍.
2.按要求写算式.8、9、72
()×()=()()÷()=()()×()=()()÷()=()
3.直接写出得数.
3×4÷6= 5×9+35=54÷6÷3=72÷(23-15)= 4×8-16=6×6÷4=
4.列式计算.
(1)5个9相加是多少?
(2)把63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多少?
(3)32里面有几个8?
(4)把41按照每5个一份来分,可以分成多少份?
(5)6的8倍是多少?
(6)54是9的多少倍?
(7)一个因数是9,另一个因数是8,积是多少?
(8)被除数是36,除数是9,商是多少?
5.解答应用题.
(l)有32个同学排队,每4个同学站一排,可以站几排?
(2)小红买了5本书,每本书6元.她一共用了多少元?
(3)老师买了48根跳绳,平均分给6个班,每个班分几根?
(4)生物小组有6只黑兔,18只白兔.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几倍?
(5)田径队的人数是舞蹈队的4倍.舞蹈队有9人,田径队有多少人?
(6)体育室里有一筐皮球,每班发给6个.5个班领走后,这筐皮球减少了多少个?
(7)红花的朵数是黄花的3倍.红花有18朵,黄花有多少朵?
(8)一、二年级有6个班,每个班有4人参加舞蹈组,一共有多少人?后来,舞蹈组增加了10人,现在舞蹈组有多少人?
(9)刘红要做72面小旗,每天做8面,多少天可完成?如果每天做9面几天可完成?
(10)有30米布,做床单用了12米,还剩下几米?做一套衣服要用3米布,剩下的布能做几套衣服.
表内除法教案7
【教学目标】
1、通过“商店买东西”的情境,灵活运用有关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简单的问题。
2、通过独立探索、小组合作的方式学习,进一步加强对2——6的乘法口诀计算除法的掌握。
3、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在问题处理中,体验成功,培养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运用表内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做到学与用的有效结合。
【教学难点】
通过已知条件,找出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9÷9= 42÷6= 45÷5= 27÷3= 64÷8= 36÷4= 72÷8= 36÷9= 63÷7= 72÷9= 49÷7= 32÷4=
二、探究新知
1、主题图
师:星期天,妈妈带着文文来到了玩具店,让我们
一起来看看吧!(出示教材图片,遮住价格)看到什么了?
问题:
1.你都知道了什么?获得了 哪些数学信息(预设:1玩具熊,地球仪,皮球,汽车.
2.玩具熊6元地球仪8元皮球9元)
师:出示题目“56元可以买一个地球仪?”怎么解决?为什么不能解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预设:要知道地球仪几元?(是纠正“一个地球仪几元,即单价”)师:出示地球仪的价格,还需要告诉你其余商品的价格吗?比如小熊6元,皮球9元?谁能把相关联的信息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
预设:不用知道小熊、皮球的价格。一个地球仪8元钱,56元可以买几个地球仪?
2、列式,解答问题。
(1)独立列式,想一想“为什么这么列,你是怎么想的?”
(2)汇报
预设:一个地球仪8元,求能买几个就是求56元里面有几个8元。这属于平均分问题,应该用除法计算。
师板书:56÷8=7,想:56里面有()个、独立思考,验证结果。
同学们真聪明,这么快就解决了问题,那么我们做得正确吗?你怎么知道的?
(一个地球仪8元,7个一共7?8=56元,所以是对的。)
师:很好,我们可以用乘法来验证除法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口答。
师:56、8、7分别表示什么?
预设:分别表示总价,单价,数量(师板书“总价÷单价=数量”)
4、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小汽车,一辆小汽车多少钱?
师:谁愿意交流一下,你是怎么计算小汽车价格的?
预设:(1)24元钱可以买6辆车,就是将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也是用除法计算。可以列式24÷6=4(元)
(3)一辆4元,6辆就是4?6=24(元),计算正确。
师板书:24÷6=4(元)验证结果,口答。
5、师:对比这两个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1)都是除法,都是平均分
(2)都和总价、数量、单价有关
(3)一题总价、数量已知,求单价。二题总价、单价已知,求数量
师:根据这两个数量关系式,我们还可以整理出一条乘法的数量关系式,你们会吗?
预设:数量×单价=总价(学生没有接触过数量关系式,可能不会说)
6、根据图中的信息,和黑板上的数量关系式,你还能够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提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九”P43第4题。
先组织学生观察情境图,收集图中的数据信息,再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指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完成“练习九”P44第6题。
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后说知道了哪些信息。
(1)我们18个人,要坐几辆碰碰车?
一共需要多少钱?
(2)我们18个人,如果要坐小飞机需要花多少钱买票?
3、完成“练习九”P46第3题。
在完成原有的两个问题之后,提问:爸爸、妈妈和我都口渴了,妈妈给我10元钱,让我去买冷饮,同学们我可以怎么买呢?你们能帮我出出主意吗?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在这节课里提出了许多数学问题,也解决了这些问题,回顾一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
找和问题对应的信息——列式——检验——口答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 8 =7(个)
总价÷单价=数量
答:可以买7个地球仪。
24÷6=4(元)
总价÷数量=单价
答:一辆小汽车4元
1、问题信息对应
2、列式
3、检验
检验、口答
数量×单价=总价
4、口答。
表内除法教案8
教学内容:
课本P19页例5,练习四第4、5、6题。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准备:情景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进一步学习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3、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思考、比较,让学生知道把一些物体或一个总数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就用除法来计算。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
2、挑战园地:
(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设计意图: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让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动,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
表内除法教案9
教材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解决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生活,消除学生因为第一次接触除法而产生的陌生感,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分一分、摆一摆等方法,形成表像,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数学思考的能力。
1、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首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平均分就是把总数分成同样多的份数或每份同样多。在总数中分走同样多的几部份,也就是几个减数相同,这样用除法计算比较简便。
2、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摆学具我们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求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也用除法计算。
3、通过看一幅图,列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的练习,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知道了除法的含义,记住了2~6的乘法口诀,那么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就比较容易了。求商时,根据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先想除数和几相乘得被除数,再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5、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除法含义是紧密相联的,除法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把总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二是表示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因此,除法应用题就有两种数量关系。这两种应用题的相同点都是除法含义,用除法计算,都已知要分的总数。不同点是其中的一个条件不同,问题不同,列出的算式不同,单位名称也不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难点、关键:通过动手操作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计算应用题。能正确迅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每个小组12块糖)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1、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1、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插几枝?
四、总结
表内除法教案10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练习十二4~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
2、能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的一般解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过程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该类问题。
教学准备:
图片、表格、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
24÷6 56÷8 32÷4 6×7
2、口答:
56是7的几倍? 18是6的几倍?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运用口诀的能力和理解“几倍”的求法。
二、展开学习
1、用投影出示练习十二第4题
(1)解答兰圆是红圆数目的几倍?你是怎么想的?
(2)请你给每一行的圆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根据你涂的情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涂,自己找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完成表格。
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另一种颜色圆片的个数你能提哪些问题
2、完成练习十二第5题
独立计算,集体校对,通过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3、完成练习第6题
(1)仔细观察插图,说说有哪些信息,有哪些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深化练习如果没有第一个问题你会算第二个问题吗?尝试解答。
设计意图:利用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练习十二第7题
(1)自己观察统计图并完成右边的表格。
(2)解决下面的3个问题
(3)发挥学生的想象提出多种问题,可以是加、减、乘、除多方面的。
2、完成练习十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用“去年小红几岁?妈妈几岁?”进行降难指导。
设计意图: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同时积极开发学生的思路。有助于促成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
表内除法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
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1、谈话,出示情景图。
2、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支?请小朋友想一想。
3、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置问题吲哚发奥学生自主参与,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应用平均分的意识,温故知新,为引入除法运算奠定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吧12支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灵活应用平均分的基础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在引入除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做中学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操作进一步感受解决问题的过程,领悟除法意义。
三、应用,加深理解
1、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
结合学生追求快乐的天性,好胜的心理,设计形式多样,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形式,营造出充满生气和激情的学习氛围,并运用奖励措施,满足孩子们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维持学习新知的兴趣。
四、课堂总结。
表内除法教案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能正确运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与态度
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知识与经验自主探究“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学过程
一、旧知迁移引入
1、补充口诀。
二七()六九()()九四十五()七二十一
()八五十六六八()()八三十二九九()
2、口算,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4÷4=()36÷6=()20÷5=()
18÷3=()16÷2=()12÷6=()
师:24÷4=6你是怎样算的?生:想(四)六二十四,商是四
师:也就是说:“做除法想乘法,算式缺几商就是几”
3、谈话导入:同学们已经会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怎样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比一比,看谁学得快。(板题课题: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教学新知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每年的六月份,有一个节日,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
生:“六一”儿童节。
师:小朋友们为了准备自己的节日,二年级(1)班的小朋友们可都忙坏了。瞧,他们在干什么呢?(课件出示P37情境图)
(2)探究体验:
师:请你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观察:三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在干什么?生:他们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还有的在准备爱心气球。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小朋友正忙着为庆祝六一布置教室呢,现在让我们大家先到彩旗组去看看吧,你们从图上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呢?生:......
(3)提出数学问题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小组讨论)
生:平均每行挂多少面小旗?平均每个小组得到多少颗五角星?可以摆多少行?(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三个有针对性的问题)
(4)解决问题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组的问题:第一组做了56面彩旗,要挂成8行,每行挂多少面?
读题,谁来解决这个问题?(指名独立解答)(引导学生列式并板书:56÷8=7商7,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结:当你选择了正确的乘法口诀后,观察除法算式中缺几,那么商就是几。
如果挂成7行呢?该怎么计算?(组织学生独立计算,并板演)
交流:56÷7=8你是怎样想的?(因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教师板书)
观察这两道算式,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它们的被除数相同,并且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求商。)
(5)尝试练习: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三组小朋友完成的情况,下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学生板演)
交流汇报:你解决了几号问题?
生:(49÷7=7)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口诀(七)七四十九
生:(27÷9=3)怎么算的?口诀(三)九二十七
(6)归纳小结求商的方法:在计算除法时,可用什么方法求商?(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算式里面缺几商就是几。一句口诀可以计算两道除法算式。)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的求商了。你有信心能又快又对的求商了吗?
三、实践应用
师:下面老师来检验一下,完成书上38页的做一做
1、基础练习,第38页做一做第1题。(学习独立完成)
反馈:
a、指名汇报答案,全班订正。
b、观察每组式题,你有什么发现?(每组中有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它们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诀)
师:…真聪明,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用一句乘法口诀不仅能写出乘法算式,还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乘法和除法是一对好朋友,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学习。
2、巩固练习
其实,不单单小朋友们喜欢过六一,森林里的动物宝宝们也喜欢过六一,现在就有几只动物宝宝正积极准备呢,不过遇到了一些困难,想请大家帮帮忙?行吗?我们先来看看小海豚在干嘛?
(1)小海豚投篮(第38页做一做第3题)
学生抢答,并说说是怎样求出商的。
(2)小猴摘桃子(P40页第4题)师:大家齐心协力让小海豚把球投的更准,小猴可急坏了:原来小猴子想摘些桃过节,可是桃树太高了,需要爬梯子,梯子上有除法算式,算对了才能往上爬,小猴却没学过除法,你愿意帮他吗?好,大家把书翻到40页第4题,先不要做,举起右手,我们分成两个组来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的同学先摘到桃子,听口令开始(鼓励)
订正时,学生开火车说答案,对一个爬一梯。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五、课堂总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不仅解决了数学问题,而且还进一步熟练了用乘法口诀来求商。在以后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够熟记口诀,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
板书设计: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56÷8=7 56÷7=8 27÷9=3 27÷3=9
想:(七)八五十想:七(八)五十六想:(三)九二十七想:三(九)二十七
表内除法教案1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例5,及练习三第4~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掌握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准备】
教材第14页的例题5的图片,学具。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2.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
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教师分的时候要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位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位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位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位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后答: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
师: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课探究
1.出示教材第14页的例题5。
(1)师引导学生理解“每4个放一盘”,说明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2)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有误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3)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是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4)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总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0÷4=5
被除数除数商
(5)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2.练习;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3。)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地分,可以分成2份。)
3.练习。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的第2题。
说一说每个算式怎么读,以及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你能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出发吗?先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再同桌的互相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4题。
灯泡一共有12个,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可以装()个灯座,让学生把没2个灯泡用铅笔圈一圈。
灯泡一共有12个,那被除数应该写几?(12)每个灯座装2个灯泡,表示每几个一份?除数应该写几?(每2个一份,除数写2)可以装()个灯座,商应该写几?(12÷2=6)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2.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3.完成教材第15页练习三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并说明每个算式中,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除数,哪一个是商,以及算式中每一个部分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除法来表示平均分。
表内除法教案14
一、温馨提示:
提示一:与以往老教材的不同。表内除法以前是安排在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三册,本册教材现在是在第三册1-9的乘法口诀全学完之后,再学习的。
提示二:本册教材呈现的特点。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两段编排分散难点,让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本单元先来学习用2~6的除法口诀求商。
二、教学内容:(如下图)
平均分[P12-17例1、例2、例3]
除法的初步认识除法[P18-22例4、例5]
被除数不超过12[P23例1]
表内除法(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被除数不超过36[P24例2]
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P29例2]
解决问题
(结合上面内容进行)用乘法和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
[P31例4]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单元结束时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表内除法
6%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
4%以内
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四、例题剖析
1.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
主题图
例1(引出“平均分”)
例2(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例3(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
例4(教学除法的含义,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例5(教学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按被除数从小到大分成两段。
例1(被除数不超过12,探讨求商的方法。)
例2(被除数不超过36,教学用乘法口诀求商。)
3.解决问题(结合除法计算出现)。
例3(教学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4(教学用除乘两步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的课时安排共分为13课时进行教学,我设想还可根据学生的情况适当的增加课时数,毕竟这单元的教学是本册教学的重点之一。
第一小节:除法的初步认识[P12-22]分6课时进行教学。
表内除法教案15
知识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技能,能准确进行运算。
数学思考
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2.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问题解决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4.尝试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
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4.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教材分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37至第46页共3节内容安排3个例题。学生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二),初步了解除法的含义及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表内除法(二),利用表内除法解决相关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在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过表内乘法,在此基础上再学习表内除法(一),学生已经熟背乘法口诀表,初步学习用表内乘法解决除法问题。
二下第二单元学生已经学习过平均分,除法算式的读写,意义,以及用2-6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用除法知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感受平均分的用法,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
重点理解乘法口诀求商的算理
难点对于乘法口诀的掌握并正确计算
教学方法演示法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数学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背诵乘法口诀,抢答口算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用7、8的乘法口诀求商
二、课前检测
师布置任务:
师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通过预习,我收获了什么?
我还有哪些疑问?
针对课前预习的预习单,进行简单的梳理,并全班互相解决预习存在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
三、自主探索,合作探究
师:观察主题图片,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小组合作讨论:一共有多少面小旗?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生1:每行有7面小旗,一共有8行,七八五十六7×8=56(面)
生2:每列有8面小旗,一共有7列,七八五十六8×7=56(面)
师总结:不论是先数行还是先数列,结算一共有多少面小旗都用的乘法口诀是七八五十六。
师:有56面小旗,平均挂8行,每行挂几面?这是求“平均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生:56÷8=7(面)
师:把56平均分成8份,求每份是多少,这就是平均分,根据七八五十六求出商。
师:有56面小旗,每行挂7面,能挂几行?
生:56÷7=8(面)利用乘法口诀七八五十六算出答案。
小试牛刀:完成课本第38页做一做1、2小题。
教师巡视,大家完成后请一位同学订正答案。
总结:用乘法口诀求商都是利用以下公式
总数÷每行的个数=行数
总数÷行数=每行的个数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除数是几,就想几的乘法口诀。
四、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请同学们完成课本第39页做一做的第3小题。教师巡视。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七、教学板书
八、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教案】相关文章:
表内除法教案03-05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05-15
《表内除法》教学反思05-20
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教案01-24
口算除法教案11-13
分数与除法的教案03-05
小数除法教案01-20
人教版除法教案01-12
《分数除法》教案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