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06 09:11:59 教案 我要投稿

【实用】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用】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说明文的基本文体知识。

  2.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及其特点,学习作者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说明对象。

  3.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快速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

  4.仔细品读文章语句,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

  1.默读,圈点勾画。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国古代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体会说明文的准确严谨和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治学严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概括、筛选信息,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介绍中国石拱桥。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本文由一般到特殊、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以及从先到后的时间顺序,体会作者的说明技巧。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圈点勾画法和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教师在关键处和难点要给予及时点拨;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刚刚学习说明文,所以本文的学习贵在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文本,逐步体会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而不是教师强行灌输。

  2.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同时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重视总结提升。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几个关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展示两段针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方式的文字表述(一为描写,一为说明),请同学体会、比较,谈差异。

  2.教师小结,引出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设计意图】为后面说明文的学习做铺垫,让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记叙文与说明文的文体差异。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侧重于抒发作者感情,语言比较生动而形象,而说明文则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目的是介绍知识,语言往往比较平实、简洁。

  (二)说明文文体知识简介

  简要介绍说明文文本知识。(见PPT课件)

  【设计意图】本单元是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初次正式介绍说明文,本文也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所以,在开始学习时要给一些必要的补充知识。

  (三)整体感知

  1.明确文章说明对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否可以把题目改为以下之一?为什么?

  候选题目:石拱桥、中国古代石拱桥、中国石拱桥的典型杰作──赵州桥和卢沟桥。

  (2)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3)教师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行文由拱桥,然后到石拱桥,第三段开始进入文章正题──中国石拱桥的介绍;文章只是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来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突出特点,目的并不是为了介绍这两座桥。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这是个名词性偏正短语,其核心词语是“桥”,它的基本作用是“在江河之上,发挥交通作用”。“桥”字前面有三个修饰语。“中国”明确了区域,“石”限定了其材质,“拱”明确了桥的形态。

  小结全文框架结构,如下:

  石拱桥:(1~2)

  中国石拱桥:古代状况(3~9)

  当代发展(10)

  【设计意图】本文内容丰富,通过题目改换和拆解这两种形式,首先,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同时顺便复习之前学过的短语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敏感度。其次,在明确说明对象的过程中,学生必须认真阅读全文内容,找出各段讲的是什么内容,各段之间关系,这就完成了整体感知全文,梳理文章框架结构的工作。

  2.概括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

  (1)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你是怎么得出的结论?

  (2)学生默读、思考、讨论交流。

  (3)教师点拨、小结。

  明确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三段和赵州桥的相关段落(特点、说明顺序等),学生举一反三自己分析卢沟桥部分。最终总结概括提取信息的方法:

  ①分清结论句和支撑句,抓住结论句。如:第三段1、3、4句。

  ②理清文章层次,根据文章层次概括。如:第五段,大体是总分总的结构。

  ③根据内容和层次自己提炼概括。如:第四段。

  ④根据语言标志。如:不但、而且、同时(第五段);首先、其次、再其次(第九段);设问句(第九段)。

  【设计意图】在帮助学生关注第三段对中国石拱桥整体性的介绍后,请学生举一反三,继续概括其他段落,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概括、提取信息的能力;对赵州桥的分析是重点,在相关段落的分析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作者是通过赵州桥这个例子来具体说明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的。

  (四)学习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第三段如果压缩到最精简,应保留哪些句子?其余的语句又起到什么作用呢?

  2.请再在文中找到几处运用了说明方法来介绍中国石拱桥特点的地方。

  3.教师总结常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第一问让学生明白运用了说明方法的句子往往出现在“特点”之后,起到支撑作用,是为了更充分具体地说明这一特点。通过举一反三的形式,不仅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同时了解更多的说明方法。

  (五)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

  1.你觉得下面语句中哪些词语的运用格外严谨、准确,为什么?

  (1)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2)《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3)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2.小结引导。

  修饰语和中心语都可以使行文表述更严谨准确。修饰语,如“比较”修饰形容词“早”,“大约”修饰谓语动词,“一直使用到现在”修饰名词性短语“最古的石桥”。中心语如“横跨”,也很准确而形象地展现出赵州桥的宏伟壮观。

  3.总结说明顺序(段落内、段落间)。

  【设计意图】在给出的句子中寻找,既节约时间,又可以选择几种类型的典型例句,方便归纳汇总,帮助学生掌握规律;词语的准确体现了语句表达的精准,说明顺序体现的是句间、段落间关系的逻辑性、严谨性。

  (六)介绍作者

  【设计意图】介绍作者不一定非要选在课程开始。此次选在最后是因为本文语言朴素平实,貌似读来没有什么,但是通过文章的分析,会发现本文语句的表达非常准确严谨,行文的思路,说明时的顺序又格外逻辑清晰,条理分明。在有了这些深入体会后,再引入作者介绍,会使学生对这位科学家充满敬意。

  (七)作业

  学习本文的写法,至少运用2种说明方法,介绍一个具体的事物,不少于400字。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说明

  《哨子》处于浙江省编写的义务教材《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中第二课《杂感两篇》里的第二篇。本单元是深入阅读议论文的起始单元,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初步学会阅读议论文或听人发表议论时,能分辨议论的观点、材料及两者的关系;并在自己发表议论时能提出明确的观点,选用充分的材料加以证明。

  教学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观点必须正确鲜明,材料必须确切而充分。

  2、了解议论的观点和材料之间的统一关系。

  教学设想

  1、重点:对议论的观点和材料的要求。

  2、难点:①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关系。

  ②“哨子”的不同含义。

  3、学法指导:议论的观点和材料的概括方法。

  4、整体设计:三大板块:材料—观点—关系。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时我们已从“从三到万”这个故事中领悟到“学习文化要渐渐积累,不宜要求过急”的道理,可能那富翁和他儿子的故事给了你很大的启发,今天我们再来听一个小故事,看看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关于材料的.分析

  (一)具体感知

  1、引导学生默读第一段,请一位学生讲述富兰克林七岁时关于“哨子”的故事。

  2、请6位学生分别朗读第4、5、6、7、8、9自然段,其余思考:

  ⑴这六种人的“哨子”和付出“过高的代价”各指什么?

  ⑵各用一句话概括这些故事,可采用“××人做××事”的句式。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加以肯定与鼓励。

  (二)理性分析

  1、关于“哨子”的这些故事,你认为真实可靠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作者为什么要安排六种人关于“哨子”的故事?如果去掉其中任何的一两个,你认为可以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3、教师小结:议论文的材料应当确切、充分。(板书)

  三、关于观点的分析

  1、学生速读全文,思考:

  ⑴长大后,“我”为何对七岁时的“哨子”一事记忆犹新?

  ⑵“我”关于“哨子”的故事和其余六种人关于“哨子”的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2、从议论的角度来说,前六个故事都是议论的材料。请找出文中议论的观点,并指出观点所在的位置。

  3、齐读观点,思考:⑴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⑵你认为作者的观点正确吗?

  ⑶作者采用什么句式来表述?

  4、教师小结:观点必须正确、鲜明(板书)

  四、关于观点和材料统一关系的分析

  1、“观点能统帅材料”这一知识点以教师讲解为主。

  2、“材料能证明观点”设计如下问题:

  ⑴议论的材料都是真实可靠的。如果将第5段的材料换成另一个真实材料,如“某人醉心于名望,全身心投身于政事,也时刻关注自身的家庭、健康等等”,可不可以?为什么?

  ⑵如果将第8段的材料换成另一个真实材料,如“某人辛勤劳动,收入丰厚,但他生活俭朴,不追求物质享受”,可不可以?为什么?

  3、教师小结并板书:统率,证明。

  五、比较本文写法与《谈骨气》的不同

  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1、杂感写作特点:由此及彼,借题发挥。(板书)

  2、本文材料较为概括,而《谈骨气》材料较为详细。

  六、总结

  1、材料和观点的要求。

  2、两者的统一关系。

  七、作业

  参照《哨子》的写法,以《哨子》为题,写自己曾为一个“哨子”付出过高代价的一件事。

  总评:

  教案紧扣目标,按材料、观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三大板块设计,条分缕析,完整统一,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分析;既能突出重点,又能突破难点;既重视学法指导,又重视思维训练,是一则不可多得的教案。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作者;能够运用联想、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味诗人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内涵。

  教学难点:

  体味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树立自信心,开拓自己的人生之路。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童年有很多美好回忆,童年有很多幼稚的想法,但童年也充满着令人感动的丰富情感。成长中我们一步步走向成熟,成熟中我们频频向童年挥手作别,走向我们自己的路。板书课题《我们上路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初读全诗(借助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把句子读准、读通顺)

  3、指名读课文。

  4、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请学生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朗读,全文分三部分(1、2节:虽然我们很稚嫩嫩但我们还们还是上路了;2、3、4节:路上可能遇到美丽也可能有挫折,但我们决不后退;5、6、7节: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要勇往直前,脚踏实地。)

  3、分三部分指明朗读课文,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深入理解诗句,体会全诗思想。

  1、自由读每一部分内容,边读边把自己的理解或感触作上记录。

  2、在小组内交流。

  3、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重点点拨“相思鸟、金孔雀、橄榄树、曼陀铃象征的意义)

  4、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

  (1)自由用喜欢的方法朗读。

  (2)在班级表演读。(师配乐)

  五、拓展练习、提高能力。

  接下来,请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己创作一首同一题材的小诗或者替作者补写其他你觉得可以合理添加的章节。给学生时间练笔,然后请学生在班上朗读。

  总结:这节课,我们明白了我们要告别父母,告别呵护,告别童年独自“上路”人生的路靠自己踩出,人生的际遇顺逆交错但不能因此畏缩不前,要勇往直前,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1课时

  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

  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

  分组朗读,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巩固字、词,指导写词。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第2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这一课我们要急需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着这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

  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钟声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

  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仿佛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么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抒情地齐读这一自然段。感情朗读,比赛背诵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布置综合性学习

  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可以用日记的方式

  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点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教学准备

  1、搜集家乡景色的照片。

  2、搜集一篇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

  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一、谈话引入。

  我们家乡有着闻名中外的风景名胜。看课件说说景区的名字。(南雁荡山、北雁荡山、敖江南几、温州楠溪江、温州中山公园、金乡海口、文成铜铃山、泰顺原始森林、瑞安玉海楼、洞头的海霞女子民兵营……)

  家乡的一山一水总关情。比如小河、小溪、小山、小岭等。你想讲讲哪座山,哪条河呢?

  家乡的大街小巷一定是咱们生活和休闲的好地方。你想讲讲哪条街道呢?

  你也可以介绍家乡一年四季的变化。

  你知道哪些在你看来很有特点,很吸引你的地方景物?如果有人请你当导游,你最想介绍哪一处呢?

  二、明确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你打算从几个方面介绍,怎么介绍?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2.口头填空:我介绍的是(),那里()。我打算从()、()、()、()等几个方面来介绍。我要用()的顺序把它们串联起来。

  3.指名学生说说填空,老师引导。注意倾听,构思。

  4、指名个别上台介绍。要求: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介绍。

  1.小组互相介绍,提问,解答。

  2.推选一位同学上台介绍。

  四、全班交流。

  1.学生介绍时,其他人点评或提问。学生介绍后,其他同学可以点评。点评从几个方面进行:是否按照填空的几个方面来讲。用词是否恰当,语句是否连贯,特点是否讲清楚,段落是否有序。

  2.评出最佳口才奖、最佳风度奖、最具吸引力的风景奖。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自己向父母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要求:

  1.语言完整、通顺、尽量做到生动。

  2.讲得有一定顺序。

  3.重点段落要讲具体,讲明白。

  教学过程(第2.3课时)

  习作

  一、导入,激发兴趣

  1.家乡的一草一木无不洋溢着我们的自豪和对家乡深深的爱。在和同学互相介绍家乡的景物时,你一定也得到了一些启发,你打算怎样介绍呢?

  生:要把家乡介绍得吸引人。

  生:要充满感情,让别人也喜欢我们的家乡。

  生:还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让他们印象深刻。

  二、指导写法

  那怎样才能把景物介绍得吸引人呢?老师有几个小小的秘诀。

  1.寻找景物的特点。

  (1)先想一想准备介绍哪些景物。

  学生互相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校园里的奇形怪状的.树,引导学生打开思路。

  (2)说说你要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3)、完成表格。

  什么地方什么景物景物特点

  (把介绍的目标锁定。为以后的作文做好提纲。)

  2.展开想象的翅膀。

  出示例句:

  (1)读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想象的妙处。

  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清,清得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

  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你读了这些句子有什么感受?

  生:我好象看到了水的美丽。

  生:句子写得很美,把我吸引住了。

  生:他们都写进自己的想象。

  师:是啊,想象能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其实你也能做到。咱们来试一试。师:是啊,想象能把我们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其实你也能做到。咱们来试一试。

  (2)小片段仿写:出示一棵大树的照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大树写具体。

  (在具体的一项事物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3)评议交流。在交流中体会写法。

  三、学生写作

  掌握了这么多的本领,我们能写好我们的家乡。我们先

  网

  想好写哪几处景物,再想一想景物的特点,然后展开想象把景物写具体写清楚。别忘了还要取个好题目呢!

  四、交流评议。

  1.学生上台读作文,师生共同评议。在交流中渗透按一定的顺序写,有条理地表达。

  2.同学们,在交流中大家一定又有一些新的想法了,现在老师还要告诉你们第三个秘诀,那就是多修改。一会儿就请大家互相来修改修改作文。我们要颁发“火眼金睛奖”。课件演示孙悟空翻着筋斗云颁发“火眼金睛奖”。

  3.在修改以后颁发“火眼金睛奖”。

  4.学生誊写习作,请大家评出最佳创作奖,最佳文才奖、和进步奖。

  (用评奖的形式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在快乐进取的氛围中学习。)

  五、板书设计

  我的家乡

  寻找景物的特点

  展开想象的翅膀

  按照一定的顺序

  教学过程(第4课时)

  修改习作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文章,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教学过程(第5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多少、东西来往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样读

  (5)背诵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0-17

语文教案(经典)10-17

语文古诗教案11-07

语文燕子教案11-19

语文桥的教案01-13

语文小学教案01-11

语文《掌声》教案11-19

语文园地教案12-16

语文下册教案12-14

《语文园地》教案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