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9 10:02:25 教案 我要投稿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教师提问复习.

  1.什么叫做比?

  2.什么叫做比值?

  (二)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教师提问:上面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三)教师小结

  4.5∶2.7和10∶6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也就是说两个比是相等的,因此它们可以

  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4.5∶2.7=10∶6

  二、新授教学.

  (一)比例的意义(课件演示:比例的意义)

  例1.一辆汽车第一次2小时行驶80千米,第二次5小时行驶200千米.列表如下: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1.教师提问:从上表中可以看到,这辆汽车,

  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第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几比几?

  这两个比的比值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相等)

  2.教师明确:两个比的比值都是40,所以这两个比相等.因此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

  80∶2=200∶5或 .

  3.揭示意义:像4.5∶2.7=10∶6、80∶2=200∶5这样的等式,都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教师提问:什么叫做比例?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关键:两个比相等

  4.练习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6∶10和9∶15 (2)20∶5和1∶4

  (3) 和 (4)0.6∶0.2和

  5.填空

  (1)如果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比就( )比例.

  (2)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是( )的.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课件演示:比例的基本性质)

  1.教师以80∶2=200∶5为例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板书)

  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10∶6 6∶10=9∶15

  3.计算上面每一个比例中的外项积和内项积,并讨论它们存在什么关系?

  以80∶2=200∶5为例,指名来说明.

  外项积是:80×5=400

  内项积是:2×200=400

  80×5=2×200

  4.学生自己任选两三个比例,计算出它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5.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板书课题:加上“和基本性质”,使课题完整.

  6.思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等号两端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的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板书:

  7.练习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并学会了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组成比例.

  四、巩固练习.

  (一)说一说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二)填空.

  在6∶5=30∶25这个比例中,外项是( )和( ),内项是( )和( ).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写成( )×( )=( )×( ).

  (三)根据比例的意义或者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1.6∶9和9∶12 2.1.4∶2和7∶10

  3.0.5∶0.2和 4. 和7.5∶1

  (四)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组几个就组几个)

  2、3、4和6

  五、课后作业.

  根据3×4=2×6写出比例.

  六、板书设计.

  省略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 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4、单元训练 2课时 计 11课时

  单元教案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面--第16面)

  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

  (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

  (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5 板书:1、2、3、4、5 (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第21页的第1--4题,学生做在书上

  (1)学生互评 (2)集体评 (3)教师评价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比大小(第17页的内容)

  完成第21页的第5、6题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2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 3<4 3等于3 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分数与有限小数的关系》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中的例3,原教材安排与例1、例2合并成一节课,教学例3时,先把3/4等5个分数化成小数,接着把5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最后发现并归纳出结论。如果按照这样的安排,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比较平淡、枯燥、抽象,无法突现出分数和有限小数的这个关系的规律性,也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缺乏灵活性和探究性,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节课我只安排例3这部分内容,重点突出:一个最简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这个规律,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对为什么要分解分母的的质因数及结论中“一个最简分数”的出现不会感受到突然,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掌握住的规律才是“牢固的规律”,才是“理解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性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灵活、熟练地进行判别。

  2、 发展性目标: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性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模式的更新

  本节我选用了“猜想――探究――发现――引伸”的教学模式来教学。以猜想提出为起始,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动”,检验――质疑――发出1――举例――质疑――发现2――最后引伸。我力求突出学生的“亲历性”,即知识让学生去探索,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不仅掌握规律,还学会数学的思想。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储蓄的意义,明确本金、利息和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能够利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投资意识和节约爱储蓄的好习惯。

  内容分析

  1、 重点:使学生明确本金、利息、利率的含义,掌握计算利息的公式。

  2、难点: 理解本金、利息、利率的做含意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利息计算公式解答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上网去查寻或向父母了解有关的储蓄知识;

  2、银行定期存款凭条;

  3、教学课件。

  教学策略

  质疑解疑,合作探究,学会搜集整理资料

  教学模式

  导入 依提纲自学 小组交流自学体会 师生补充说明

  教学程序

  一、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都做什么用了吗?剩下的暂时不用的钱呢?把钱存入银行有什么好处?那么怎样计算存款的利息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问题。(板书课题:利息) 学生自由谈。 检查学生课前的调查情况。

  二、自学教材 领悟新知

  三、小组讨论 解决疑难

  四、排疑解难 学后测查

  A:排疑解难 师:下面请同学们依据自学提纲,独立自学教材3839页的内容。屏幕显示自学提纲:

  1、存款的意义

  2、存款的种类和形式

  3、本金、利率和利息的含义

  4、存款的利息计算公式

  5、小丽整存整取的`年利率为2.25%,年利率2.25%的含义

  6、利息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

  教师巡回指导,并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把重点的地方画下来。师:大家在自学过程中都学到了一些新的知识,也可能会遇到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依据自学提纲把自己自学所获得的知识及遇到的问题带到小组进行交流,讨论解决。若还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暂时保留。(教师巡回指导。注意倾听学生提出的新问题及解决办法。理解有误的与同学们商讨解决。使学生从悟中学。)针对学生在自学中、小组讨论中遇到的疑难发现的新问题,师生共学生自己读书。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画。小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学生提出解决不了的问题。 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质疑解疑的能力。培养学生会读书的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锻炼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锻炼学生通过自己查找

  B:屏幕出示:C:认识存款凭条,填写定期存款凭条。D:汇报上网查询到的相关资料。

  五、加强反馈 巩固新知

  六、总结深入 强化新知

  七、课后作业:

  同商量,研究解决。(也可利用学生上网查找的资料来共同解决)

  师:下面老师想检查一下大家的自学情况,看屏幕小红1999年10月1日在银行定期存了200元钱,如果存整存整取二年期的年利率是7.92 % ,到20xx年10月1日小红一共能得到多少元? (读题,给学生思考时间,谁能说一说你的想法。学生上前板演,其他人在练习本做)

  1、拿出存款凭条,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2、指导学生填写并算出你将获得的利息。(选几个放展示台展示)

  师:你还知道存款的哪些知识或常识?

  1、基本练:选择题 (略)

  2、提高练:应用题 (略)

  3、思考题 (略)

  依自学提纲进行总结复习,说说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略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自己做。学生观察。学生自己填。汇报搜集到的资料。学生自由说。 资料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自学情况。锻炼学生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突出本节课的重难点。锻炼学生的社会调查能力。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应用利息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20xx.92%2(1-20%)+200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发展从情境图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估算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册第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创设了买洗衣机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倡方法多样性。然后,再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引导学生估算结果的大致范围。

  本节课创设的买洗衣机的情境,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素材,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家庭的理财计划中,使学生在理财的过程中,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会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学校为一、二、三年级教学班配备了多媒体讲台,为现代化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都来自城市,知识面比较丰富,对教材中的情境非常熟悉。我们班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浓厚,敢想、敢说、敢问,思维活跃。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小组成员按每组4人进行合理搭配,有利于合作交流。

  课堂实录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做了一个家庭理财调查,你们都调查好了吗?

  (前一天发给学生如下的调查表。)

  (评析 本环节旨在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做这个调查要干什么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极大关注,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生:调查好了。

  师:谁把自己调查的情况说给大家听听。

  生1:妈妈的收入是860元,爸爸的收入是1500元,每月生活费是10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4000元的电脑。

  生2:妈妈的收入是1100元,爸爸的收入是2560元,每月生活费是12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5000元的健身器。

  生3:妈妈的收入是790元,爸爸的收入是1280元,每月生活费是900元,计划购买的商品是3500元的空调。

  师:这几个同学们做的调查非常好!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来交流一下你的调查,好吗?

  (小组交流。)

  师:有一个叫小刚的同学也回家做了一个调查,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屏幕显示:小刚的妈妈说:我的收入是632元。小刚的爸爸说:我的收入是786元。小刚的妈妈说:我们家每月的生活费是980元。)

  师:看到这里,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小刚的爸爸比妈妈多收入多少钱?

  生2:他们共收入多少钱?

  生3:小刚家每月还剩多少钱?

  师:你能估算出小刚家每月大约节余多少钱吗?小组讨论后,自己解答。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你的估算结果?

  生1:600+700-1000=300(元)。

  生2:不对,786元接近800元,应该是600+800-1000=400(元)。

  师:哪位同学的结果更接近精确结果?

  生:第2位同学。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估算出来了,那么你们能实际算出小刚家每月可以节余多少元吗?请同学们做在练习本上。

  (找一生说答案,全班订正。师板书:632+786-980=1418-980=438(元)。)

  师:小刚家也有一个计划。你们想知道吗?

  (看屏幕:小刚的妈妈说:我想用节余的`钱买一台价格是960元的洗衣机,帮妈妈算一算,需要攒几个月?小刚做思考状。)

  师:同学们,你们能帮助小刚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能。

  (评析课件引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胜心很强,对帮助小刚解决问题个个信心十足,立即投入了积极思考的状态中。)

  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洗衣机的价钱减去一个月的节余,还缺522元,再减去一个月的节余,还缺84元,因此需要攒3个月。

  (列式:960-438=522(元),522-438=84(元),需要攒3个月。)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要买一台洗衣机是960元,还少84元,因此要攒3个月。

  (列式:438+438=876(元),960-876=84(元),需要攒3个月。)

  生3:我们组的想法和第二个同学说得差不多,先求出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而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攒3个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比960少了不到100元,所以要攒3个月。)

  生4:我们组的想法是先求出两个月的节余,是876元,买洗衣机还不够,再加一个月的节余是1314元,这就足够了,因此要攒3个月。

  (列式:438+438=876(元),876+438=1314(元),需要攒3个月。)

  师:通过讨论,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帮助小刚解决了问题,看看小刚说什么?

  (屏幕显示:小刚高兴地说:谢谢同学们帮我解决了问题,你们的好方法我已经学会了。再见。)

  (评析本环节的设计初衷是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参与,课堂气氛热烈。由于每个人的思维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三)理解应用

  师:老师也为同学们的聪明才智感到高兴,现在你就是你们家的小管家,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购买计划中的商品,用每月节余的钱,需要攒几个月。数据多的同学可用计算器帮忙,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请小组成员或老师帮忙。

  (评析此环节旨在巩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果单纯地出一道题,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但让他们计算自己家的理财计划,学生的情绪又高涨起来了。另外,可以让学生使用计算器,他们感到很高兴,继续保持高涨的学习激情。)

  (四)回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同学们用很多的方法帮助小刚解答了问题,同时也做好了自己家的理财计划,并掌握了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同学们的课上得非常好。

  教学反思

  课前,我先让学生回家做一个调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起对本节课的极大关注。课堂上,学生精神高度集中,为下一步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帮小刚解决问题时,学生情绪高涨,因为这就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只是平日从不参与,这次让他们自己当管家,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就激发出来了。课堂上,小组讨论气氛热烈,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让我为之一振。由于取材于生活,学生感到很熟悉,因此表达起来非常流畅,把一个理财计划说得井井有条。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得到的知识,相信将会令他们终身难忘。这节课,我感到学生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并不感到枯燥乏味,因为问题情境很贴近他们的生活。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并能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我自己认为这节课总体上达到了预期目的,但由于学生的差异,个别学生的思考速度跟不上小组的讨论,因此就干脆放弃。另外,虽然在课前,我强调是近几个月内的计划,有些学生在计算时才知道要攒8~9个月,这样在计算时就耽误了时间。

  通过反思,提醒我在今后备课中要关注每个细节,努力提高自身教学以及处理事件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更上一层楼。

  案例点评

  本课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注重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索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买洗衣机的情境,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家庭的理财计划中,使学生在理财的过程中,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探索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百以内加减法已经为学生万以内加减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本节课还注重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了热情的帮助,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课堂中在充分让学生合作探讨的同时,要注意合理搭配每一环节的时间,把握住重点内容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02-24

小学数学教案06-13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2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案11-09

关于小学数学教案12-15

【精】小学数学教案01-26

小学数学教案【荐】01-24

【热门】小学数学教案01-24

小学数学教案【精】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