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科学活动教案范文合集七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动物卵生和胎生的科学常识,并了解自己生命的生长过程。
2.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增加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气球15个、图片:ppt、1——10月胎儿
视频:胎儿成长、剪脐带、受精卵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了解胎生与卵生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区分胎生与卵生
谈话:猫妈妈生的宝宝是什么?鸡妈妈生的是什么?
小结:在妈妈的肚子里长大并出生的动物是胎生动物,妈妈生出蛋再孵化出来的是卵生动物。
2.谈话:还有哪些动物是胎生的?哪些动物的卵生的?我们人是什么动物?
二、了解自己的生命生长过程。
1.生命的形成
谈话:你是怎样生出来的?你为什么会在妈妈的肚子里呢?要待多久才生出来?观看“小威向前冲”视频
小结:爸爸妈妈结婚以后,爸爸把一种叫精子的东西送给了妈妈,和妈妈身体里叫卵子的东西结合在一起,留在妈妈肚子里面叫子宫的.地方。在这里面一天一天的长大,经历了九个月(280天)左右,就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了。
2.成长经历
谈话:你们还记得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的吗?吃什么?(观看视频:胎儿成长)(胎儿成长照片)了解成长每个阶段的情况。
小结:在妈妈肚子里的九个多月,随着宝宝的慢慢成长,妈妈的肚子也会越来越大,为了宝宝的健康成长,妈妈非常辛苦。
三、体验
每位幼儿肚子前绑一气球,听指令做各种动作,感受妈妈保护宝宝的艰难。
小结:你们是在妈妈辛苦的保护下出生的。回家后每位孩子都说一句爱妈妈的话
或做一件爱妈妈的事,感谢妈妈的养育。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2、培养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放大镜。
2、幼儿用书。
3、教学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教师: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胖娃娃和小老鼠》的故事,请小朋友仔细开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
教师边看图边讲述故事。
2、通过提问使幼儿初步体会放大镜的作用。
教师提问:小老鼠给了胖娃娃什么?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一箱图画书)教师提问:胖娃娃看到书后发生了什么事?小老鼠做了什么?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书太小,胖娃娃看不清。小老鼠抬来放大镜。)教师提问:最后怎样了?
引导幼儿看图回答。(在放大镜的帮助下,胖娃娃也能看清楚小老鼠的图画书了。)
3、通过亲自尝试使用放大镜,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教师出示放大镜,并介绍放大镜的'拿法和使用方法。
请幼儿自己通过放大镜看一看身边的事物,并谈谈看后的感受。
教师提问:小朋友,用放大镜除了把书放大还可以把汁么放大?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回答。(放大镜可以放大小的东西)教师提问:故事中胖娃娃为什么用放大镜?
引导幼儿知道胖娃娃是因为书太小,看不见书上的内容。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可以让放大镜帮我们看什么呢?
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回答。(如叶脉、昆虫等,让幼儿知道可以用放大镜去看我们平时用肉眼看不清的东西。)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体验爸爸妈妈的艰辛。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
课件:我从哪里来
活动过程:
一、以提问的形式与幼儿交流。
“宝宝们,你是从哪里来的呢?猜猜看。”
回答各异:有的说捡来的,有的说妈妈生出来的。
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
二、看课件。
1. 爸爸的种子和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
师问:爸爸的种子像什么?(像小蝌蚪)师:这些小蝌蚪游得可真欢啊!学小蝌蚪游呀游的动作。
它们住在妈妈的肚子叫什么?(子宫)
2.妈妈吃东西的情节,认识脐带的作用
3.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情节,宝宝在肚子里会干什么?
幼儿:会睡觉,会伸手,也会翻身……我们一起来学小胎儿做做动作吧。
师:妈妈为了宝宝要改变许多不好的习惯。
4.宝宝出生时的样子。
有的宝宝自己爬出来,有的需要医生帮忙。
宝宝出生了,大家叫他婴儿或新生儿。
三、感受妈妈的辛苦,表达对妈妈的爱。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
妈妈我爱你!
妈妈真辛苦!
我要帮妈妈做事。
我要听妈妈的话。
课后小结:
成功之处:上好一节科学活动,特别是有关宝宝出生方面的课,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把握不好,会变得很枯燥,我充分利用课件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孩子明白一个生命史如何起源的,更体验到母亲的艰辛,在孩子的言行中有不少宝宝明白自己是妈妈生出来的。相信这节课后,他们明白,一个生命创造是爸爸妈妈共同努力的。
不足之处:如果能请一位怀孕的妈妈或医生阿姨讲述妈妈怀孕时的艰辛,讲讲宝宝出生时的故事,幼儿会更感兴趣,记忆会更深刻。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对磁铁吸铁现象感兴趣,初步了解磁铁能吸住铁和铁制品。
2、尝试用记录表来表达自己的猜想和探索结果。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魔术用的帽子(里面贴有磁铁)。
2、记录纸、操作盒(包括回形针、泡沫、铁夹子、铁制钉子剪刀、纸杯、橡皮擦、塑料尺)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引题激发兴趣:变魔术
1、变魔术 教师在一顶帽子下放一个铁制夹子,扣住帽子转两圈,“变变变”打开帽子,夹子不见了。
2、请幼儿猜猜夹子哪里去了?
3、教师公布答案:被帽子里的磁铁吸住了。
二、认识各种各样磁铁
1、取出帽子内的磁铁让幼儿认识。
2、请幼儿说说:你见过磁铁吗?还见过什么形状的磁铁?
3、教师出示U形、长条形、圆形等各种形状的磁铁,请幼儿观察。
提问:这些磁铁是什么形状?它们像什么?
三、谁是磁铁的好朋友
1、介绍操作材料:磁铁想找一些好朋友一起玩,这里有这么多东西,你认识它们吗?
2、介绍操作表格:哪些是磁铁的好朋友,你能帮磁铁把它们找出来吗? 能被磁铁吸住的打“O”,不能的打“X”。
3、幼儿预测:把猜想的结果记录在画有“?”的`第二列。
4、幼儿操作:用磁铁去吸这些东西,把操作结果记录在画有小手的第三列。
四、小结
1、集体交流。
什么物体能被磁铁吸住?
什么物休不能被磁铁吸住?
2、教师总结。
磁铁能吸住铁和铁做的物体。
活动反思:
这节课教师在备课从注意引导儿童观察周围生活,以增长知识和认识能力着手。充分利用幼儿好奇,爱探索的心理,提供直观教具让幼儿和磁铁亲密接触,在活动中考虑到4岁儿童活泼好动,有一定独立能力,富于想象,这些都是发展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从幼儿的认知水平上看,幼儿认识事物具有直观形象特点,认识事物多信赖于感知觉,而幼儿周围的物质世界中物体的形、色、声、味等为幼儿感知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材料要体现所学概念的属性特征,能把幼儿所学的概念转化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使幼儿对概念属性获得的较为丰富感性经验。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的:
1.认识9和9的数量,了解数字9的形成。
2.复习数字1-9及其所代表的量。
3.学习准确投球。
活动准备
旧报纸、胶带、箱子、彩笔、数字卡片“1”至“9”
活动过程:
1.教师示范做纸球:将旧报纸揉成球形后,用胶带固定。
2.请每位幼儿做9个纸球,准备进行投球游戏。
3.把9个纸球在地上排成一条直线,旁边放置数字卡片“1”至“9”。请一位幼儿数数纸球,然后找出适当的数字卡片。老师出示数字卡片“9”,与幼儿一起认读。
4.教师说开始时,请每组第一个幼儿开始将球投进篮子里。每投进一球,老师出示相关数字卡片。投完后,幼儿一起数一数箱子里有多少个球,箱子外有几个球,再请他们找出相配的数字卡片。(若幼儿未能把球投进箱子里,可鼓励他不断尝试,克服困难。)
5.请第二位幼儿继续进行投球游戏。
6.游戏结束后,大家一起数数看,有几个人9个球全投进篮子,投进8个球的有几个人,让大家为他们拍拍手。
总结分享
请幼儿数数活动室中的物品,并找出适当的数字卡片。
活动评价
1.能说出自己投进几个球,没投进几个球。
2.能一一对应点数9以内的数量。
活动建议
1.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观察、点数数量是9的.物体,要提醒幼儿从左到右数口一致地点数,并尝试说出总数,如九棵树、九朵花、九个小朋友等,并丰富相关的量词。
2.开辟美工区,投放各种报纸、皱纹纸、画有皮球轮廓的绘画纸等,供幼儿自由活动时间做彩色大纸球,用彩色小纸球装饰皮球等。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内容:科学活动——跳跳糖
活动目的:
1、感知跳跳糖的特点,学习用身体动作表现跳跳糖。
2、能根据颜色信号游戏,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跳跳糖、勺子及音乐。
2、红、黄、跳跳糖胸饰及地面大嘴巴(二张用红、黄及时贴贴成的大嘴巴)
活动过程:
一、观察品尝并交流感受
1、 观察跳跳糖,了解跳跳糖的样子。
师:今天老师给宝宝们带来了一样好吃的东西,(出示跳跳糖),哈哈,是跳跳糖,小朋友们吃过了吗?跳跳糖呀就悄悄地躲在前面的桌子上,请宝宝们轻轻地走去看一看跳跳糖是什么样子的。
2、品尝跳跳糖,感受跳跳糖的味道及在嘴里跳动的感觉
师:请宝宝们尝一尝跳是什么味道的,在嘴巴里会怎样?
3、交流对跳跳糖特点的感知经验。
师:刚才大家品尝了跳跳糖谁来说一说:
①跳跳糖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细细的、小小的、一粒一粒的)
②跳跳糖吃起来是什么味道的.?(甜甜的)
③跳跳糖在嘴里会怎样?(会跳、会动)
④跳跳糖除了会跳会动,还会怎样?有没有听到什么声音?
二、用身体动作表现跳跳糖
1、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用身体动作表现跳动的跳跳糖。
师:跳跳糖真是太神奇了,它不但会在嘴巴里唱歌而且还会跳动呢?谁来学一学跳跳糖在嘴巴里是怎么跳的。(请三个幼儿示范不同的动作,老师一一予以说明。)这三个小朋友跳的真好,老师也想来学一学,小朋友你们想吗?那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提醒幼儿不要聚集在一起,找小朋友人少的地方学。)
2、听音乐用身体动作表现跳动的跳跳糖。
师:小朋友们张开嘴巴,跳跳糖跳进来了,让我们的身体也跟着跳起来,把我们的头、手、脚动起来,还有小屁股也扭起来。(教师随机指导幼儿相互模仿不同的动作,肯定两个幼儿合作跳动以表示两粒跳跳糖粘在一起的创造表现。)
3、 用身体动作表现变小、融化了的跳跳糖。
师:小朋友们,跳跳糖吃到后来怎么样了?(没有了)到哪里去了?(跳到肚子里去了)我们一起来学学跳跳糖越来越小、没有了、吃到肚子里的样子,好吗?
三、游戏:大嘴巴
1、认识红、黄二种颜色的跳跳糖胸饰,巩固二种颜色的认识。
师:老师发现小朋友都有非常喜欢跳跳糖是吗,想不想和跳跳糖玩游戏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跳跳糖胸饰,看这是什么颜色的跳跳糖,(红色)只要带上红色的跳跳糖胸饰的就变成红色跳跳糖宝宝了……。
2、幼儿自主选择胸饰,并按颜色信号做游戏。
师:请宝宝们轻轻地上来去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跳跳糖胸饰挂在脖子上,让自己变成那种颜色的跳跳糖吧。
师:红色跳跳糖在哪里?请红色跳跳糖宝宝把手举起来。(教师用大的红色跳跳糖胸饰去拍幼儿小的红色跳跳糖胸饰。)
师:黄色跳跳糖在哪里?请黄色跳跳糖宝宝来亲亲我。(幼儿用小的黄色跳跳糖胸饰去亲教师的大的黄色跳跳糖胸饰。)
3、按颜色分别游戏,控制活动量。
师:今天我们班不但有许多跳跳糖,而且还来了几张大嘴巴呢?它们要找和自己颜色相同的跳跳糖做游戏呢,我们一起喊:“大嘴巴大嘴巴快出来”。
师:这是什么颜色的大嘴巴呀?(配班教师出示红色大嘴巴)
幼:红颜色。
师:什么颜色的跳跳糖可以进去?
幼:红色跳跳糖。(摆在地上的红色大嘴巴)
(用同样方法依次请出黄颜色大嘴巴)
师:请宝宝们看清楚自己是什么颜色的跳跳糖,去找和自己颜色相同的大嘴巴游戏吧。
(幼儿听音乐找相同颜色的大嘴巴,用身体动作表现跳跳糖的状态。)
4、幼儿交换不同颜色的胸饰继续游戏,教师鼓励幼儿做出更多不同的动作。
活动结束
1、师:小朋友玩的开不开心?我们可以把开心带给我们的妈妈、爸爸、爷爷、奶奶回家和他们一起玩好不好?
2、教育幼儿少吃糖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跳跳糖,还学习了跳跳糖跳的样子,可跳跳糖不能多吃。糖吃多了会使腹部不适,牙齿也会受害)吃完糖后要刷牙、漱口,保持口腔卫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口白白的牙齿。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根据瓶口特征,尝试用拧、按、扣、塞给瓶子盖上盖子。
2、了解瓶盖的作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瓶子及瓶盖
活动过程:
1、导入语:小朋友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新朋友厨师小猴,厨师小猴遇到麻烦了,想请我们小朋友来帮助他。厨师小猴做饭的时候不小心把瓶盖混在一起了,让我们帮他找到合适的盖子盖上吧。
2、出示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瓶子及瓶盖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好玩的东西大家想不想看一下呢?引出瓶子和瓶盖让小朋友认识一下并仔细观察这些瓶子和瓶盖的.形状、大小的不同。
3、师:这些瓶子宝宝找不着它的盖子朋友了请小朋友先仔细观察瓶口和瓶盖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罗纹并比较瓶口的大小帮助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盖子。
4、老师动手示范盖盖子的几种方法并让幼儿了解按、扣、拧、塞这4种盖盖子的方法并让幼儿分组动手实验尝试瓶子是用什么方法盖上的,并知道不同瓶子有不同的盖法。
5、让幼儿了解瓶盖的作用。
活动反思:
我们从幼儿的自由探索入手,让孩子在摆弄的过程中感知各种盖子的特点,从而探索打开瓶盖的不同方法。看到瓶罐,孩子们肯定会想办法打开瓶盖,寻找瓶子中的奥秘。所以这节活动的目标应该让孩子们学会打开瓶盖的方法。
通过游戏的形式既调动了孩子们活动欲望,又丰富了幼儿的经验。但是我应该更注重在引导孩子们积极探索打开的方法上,而不要完全将答案告诉孩子,因为这样无法祈祷孩子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