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7的加法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大班数学《7的加法》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7的加法》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7的加法》教案1
一、活动目标:
1.复习6、7的分解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6、7的加法运算。
2.学习6、7的加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数字卡片1-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大的)2.学具:数字卡片1-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小的)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用教室里现有的物品进行互动。如:教师先拿出3本书,问幼儿有几本书?又拿出4本书,问幼儿总共几本?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2.教师拿出教具购物券、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请幼儿拿出相应的学具。
3.教师让幼儿认识购物券上的价格,先看看每个商品的价格,然后问幼儿:"6元购物券能买到哪两样东西?"请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将幼儿两两分为一组,一人拿6元分别买到了什么?另一人拿着物品,然后进行创设购物。最后让每组幼儿回答自己用6元钱分别买到了什么?
三、教师总结。
4.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用7元钱的购物券买东西,游戏规则同上。
5.听辨反应: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次数来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黑板上,然后,幼儿摆上加号和等号,请其他幼儿说出答案并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得数。依次请幼儿轮流来游戏。
6.幼儿完成《课堂活动册》"神秘花园":教师引导幼儿先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分类,然后按照分类列算式,并进行加法运算。
四、活动延伸:
在班内的区域《阳光超市》,利用学具购物券和标价商品,教师让幼儿想想,7元购物券可以买3样或4样商品,可以买哪些,有几种方法。
活动反思:
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大班数学《7的加法》教案2
教材分析:
本活动"学习7的加法",是在幼儿学习了6以内数的加减法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大班的孩子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这种能力,为进入小学学习做好准备,我在设计"学习7加法"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
活动重点:
看图列出7的加法算式
活动难点:
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列出不同的7的加法算式
活动目标:
1、看图编应用题并列出算式进行计算,巩固对加法算式及含义的理解
2、探索交换"+"号前后两位数的位置而得数不变的规律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幼儿数学用书
2、"+""=",数字1~7,水果动物等磁性教具
活动过程:
一、用"碰球"游戏复习7的组成
例:老师说出数字1,"嘿,嘿,我的1球碰你几球?"幼儿"嘿,嘿,你的1球碰我6球"
二、学习7的组成
1、看图列算式
(1)教师先拿出1个磁性教具"树",请幼儿拿一个相应的磁性教具数字来代表它。再拿出6个磁性教具"树",也请一个幼儿用一个数字教具来代表它们。提问:现在一共有几棵树?你能编一道应用题吗?还能用一道算式题来表示吗?请一名幼儿上来摆出1+6=7的.加法算式,并说一说每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
(2)引发幼儿思考:你还能摆出和刚才不一样的加法算式吗
2、探索加法的交换律
(1)教师出示数字1~7、"+""="的磁性教具,提问幼儿:根据7的组成还可以写出那些算式呢?
(2)鼓励幼儿大胆探索,排出不同的算式,理解加法的交换律,"+"号前后两位数的位置变化不影响"="号后面的答案
三、抢答游戏,巩固7以内的加法
幼儿分男女两队,看图抢答编应用题并说出算式进行计算,巩固7以内的加法
四、延伸活动
使用幼儿数学用书第5页"学习7以内的加法",幼儿按要求进行联系,进一步巩固7以内的加法运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创设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智救懒羊羊”故事情境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7的加法,并发现使用交换规律。
首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主要把活动分成四大块进行组织。“碰球”游戏导入——情境中感知学习7的加法——交流验证——分组操作,内化迁移。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接下来的第二块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了,幼儿要理解什么是加法的意义、学会看图列算式,并理解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引导幼儿观察列式,并通过动手操作、表格记录等形式让他们获得更直接的知识积累。让幼儿带着任务去观察,既培养了观察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又增进他们对 “加法”含义的理解。再接着引导幼儿与同伴、听课老师表达交流自己从三组算式中发现的交换规律,并以获得肯定作为进入狼堡大门的密码游戏验证操作结果。最后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兴趣很高,思路始终跟随着老师,所有幼儿都能正确列出7的加法算式。在这次活动后我发现了:
优点:
1、创设的情境极大地吸引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的常规有了明显的进步。
2、活动中各环节层次清楚,能层层递进。
3、在让幼儿动手操作前能及时的讲清楚要求,使幼儿能按要求操作。
4、本次活动幼儿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足:
1、活动中因过于急于让幼儿表述并运用交换规律,引导幼儿发现规律的问题提得不够多,在幼儿还没来得及表达出来教师就小结了。
2、在第三个交流验证环节,教师的引导语可以更加清晰,结合挂图和手势。
3、课件中有些页面,画面有些复杂,如花、树不够突显。
通过这次的活动对于今后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我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教师必须观察孩子的生活需求,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并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引导孩子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其次,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的新的价值观,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大班数学《7的加法》教案3
活动目标:
1.复习6、7的分解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6、7的加法运算。
2.学习6、7的加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数字卡片1-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大的)
2.学具:数字卡片1-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小的)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用教室里现有的物品进行互动。如:教师先拿出3本书,问幼儿有几本书?又拿出4本书,问幼儿总共几本?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2.教师拿出教具购物券、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请幼儿拿出相应的学具。
3.教师让幼儿认识购物券上的价格,先看看每个商品的价格,然后问幼儿:"6元购物券能买到哪两样东西?"请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将幼儿两两分为一组,一人拿6元分别买到了什么?另一人拿着物品,然后进行创设购物。最后让每组幼儿回答自己用6元钱分别买到了什么,教师总结。
4.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用7元钱的购物券买东西,游戏规则同上。
5.听辨反应: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次数来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黑板上,然后,幼儿摆上加号和等号,请其他幼儿说出答案并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得数。依次请幼儿轮流来游戏。
6.幼儿完成《课堂活动册》"神秘花园":教师引导幼儿先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分类,然后按照分类列算式,并进行加法运算。
活动延伸:
在班内的区域《阳光超市》,利用学具购物券和标价商品,教师让幼儿想想,7元购物券可以买3样或4样商品,可以买哪些,有几种方法。
活动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得数是6、7的加法,教材从前面的“一图一式”过渡到“一图两式”,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
例题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意,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需要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多加强指导与训练。
“试一试”通过由两部分物体合成的一幅图,引导学生学习计算相应得两道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进一步体会相应的两道加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初步学会由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推想出相应的另一道加法算式的.得数,从而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课内容是教学《和是6、7的加法》看上去是一堂计算学习课,但实际我觉得重点是一堂算理的认识课,口算固然是低年级数学中的重头戏,但对于得数是6、7的加法,由于学生在幼儿园与平时的生活中,对于这些算式已有所接触,在计算方面暂时不是难点。因此,课堂上我着重引导学生用三句话表达图意,但事实上,不少学生“能说”,但并不“善说”,要表达清楚题目的意思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还需要我们逐步训练,循序渐近。
大班数学《7的加法》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游戏和竞赛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学习7的加法,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2、学习看图编加法应用题、列算式。
3、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以及思维的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磁性数字1~7若干;磁性符号“+”、“-”、“=”若干;教学背景图片3幅;水果动物图片每种7个;游戏卡片6张;玩具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复习7的组成。
师:今天小狗邀请小羊去它家做客,小猴也邀请小羊去它家做客,小羊该怎么办呢?出示7只小羊,幼儿自由探索讨论小羊分成两部分有几种方法,老师请幼儿在黑板上列出7的分合示。
(二)、基本部分,学习7的加法。
1、学习7的加法,看图列出加法算式。
(1)、出示图片,教师根据图片讲述应用题:花园里飞来了1只蝴蝶,又飞来了6只蝴蝶,花园里一共几只蝴蝶?引导幼儿学习列加法式题1+6=7、并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题6+1=7,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2)、教师根据图片讲述应用题,并引导幼儿学习列加法式题2+5=7,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加法题5+2=7,依次学习列加法式题3+4=7,根据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加法题4+3=7,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
(二)、游戏《快乐数学大本营》,竞赛活动,复习巩固7的'加法。
1、进行闯关游戏,第一关《我来说你来算》,男队看图编应用题,女队回答,拿学具雪花片辅助计算,把正确的数字卡举起来,然后交换。
2、第二关抢答题《看图列算式》,两关过后看一看那一队的标记多,选出优胜的一队,分发奖品。
(三)、游戏《去郊游》,复习7的加法。
1.教师介绍游戏名称、玩法及注意事项。
2.教师逐一出示算式,幼儿口算出得数并快速站到相应数字的汽车那,教师表扬动作快且准确的幼儿。
3.游戏若干次,结束。
大班数学《7的加法》教案5
一、教学设计的背景与思路:
“学习7的加法”,是在幼儿学习了6以内数的加减法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来进行的,本次活动的选择是根据我们大二班小朋友的发展情况而定的。大班孩子的抽像思维开始萌芽,已具有初步的计算能力,为了进一步提高他们这种能力,我在设计本次活动时,注重从感知入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通过创设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情境及丰富多彩的数学问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目的。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看图列出7的加法算式,难点是理解加法的交换规律并使用交换的规律列出不同的7的加法算式。
二、教学实录及分析: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应用交换规律进行7的加法运算,并尝试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2、感受与同伴共同交流、解决问题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已学7的组成分解
2、PPT课件,记录卡、铅笔和橡皮擦人手一份,看图找算式图片6份、7以内的加法算式题若干,写有7以内算式的骰子2个,自制棋盘等小组操作材料若干。
(三)活动过程:
1、通过“碰球”的游戏,复习7的组成分解。
(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
2、以“智救懒羊羊”情境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应用交换的办法进行7的加法运算。
(1)引导幼儿“发现气球中的密秘以找到去狼堡的路”,学习看图列出第一组算式,并发现加法算式中的交换规律。
①提问:图中有什么?气球有什么不同?
黄的几个?红的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呢?
②验证:你列的是什么?这些数字代表什么?(1+6=7)
③小结:1个黄气球和6个红气球合起来一共是7个气球。
④提问:气球怎么了?(教师展示课件中1个气球和6个气球位置的交换。)
谁在前面?(红)有几个?谁在后面(黄)有几个?一共有几个气球呢?
⑤验证:你列的是什么?(6+1=7)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
⑥小结:在加法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后,总数不变。
(这个环节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幼儿观察理解列出7的加法的第一组算式,并发现两个算式中“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的规律。)
(2)以同样的形式引导幼儿“穿过花丛”,根据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二组算式。
①提问:图中有什么?小花有什么不同?
紫花有几朵?红花有几朵?一共有几朵花呢?
②验证:你列的是什么?还可以怎么列式?(2+5=7、5+2=7)
●看着图片上颜色不同的花朵列出算式,算对了花丛就能移开。
(这一环节引导幼儿尝试使用交换的办法列出算式,并理解算式中各个数字的含义。)
(3)引导幼儿“穿过树林”,迁移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三组算式。
●看着图片上高矮不同的小树列出算式,算对了就能到达狼堡。
(这一环节教师并未通过任何的问题直接让幼儿自己观察图片内容列出两道加法算式。)
整个学习环节,通过创设“闯过三个关卡便可到达狼堡救羊”的情境,从“列出算式发现交换规律”——“尝试使用交换的办法列出第二组算式”——“迁移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列出第三组算式”这样层层递进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掌握7的加法。
3、“获取密码卡进入狼堡”,与老师、同伴交流验证操作结果,尝试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当幼儿能主动地与老师或同伴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后,对方便可在该幼儿的操作卡上作一个标记,这样这张操作卡就是进入狼堡的密码卡了。)
(这个环节通过创设与老师、同伴交流以“获取密码卡”才能进入狼堡救羊的情境要求,以帮助幼儿梳理7的三组加法算式及鼓励幼儿尝试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活动。)
4、“狼堡内救羊”分组操作,内化迁移数学经验。
(1)找懒羊羊(看图口头自编应用题,并列式计算):幼儿根据图画上的人物、蜜蜂、鱼的不同特征从一些算式中找出正确的算式并写上得数。正确的算式翻一面可拼出懒羊羊图案获得验证。
(2)涂色找出灰太狼:幼儿6人一组,每人拿一张图片,算出得数,把得数是7的部分涂上颜色;将六张图片拼合起来将出现完整灰太狼形象。
(3)狼堡大逃亡:两个幼儿玩棋子,骰子上算式的得数是几就在棋盘上走几步,看谁先走到终点逃出狼堡。
(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
5、“懒羊羊获救”庆祝会,活动结束。
三、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创设孩子们熟知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的“智救懒羊羊”故事情境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设计层层递进的'问题,配以形象生动的课件,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7的加法,并发现使用交换规律。
首先,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实际情况和教材自身的特点,我主要把活动分成四大块进行组织。“碰球”游戏导入——情境中感知学习7的加法——交流验证——分组操作,内化迁移。引入部分我以“与时光飞车玩碰球游戏,就能带着小朋友们到神秘的地方游玩。”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复习了7的组成。接下来的第二块是活动的重难点部分了,幼儿要理解什么是加法的意义、学会看图列算式,并理解发现交换加号前后两个加数的位置而总数不变。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三个层次引导幼儿观察列式,并通过动手操作、表格记录等形式让他们获得更直接的知识积累。让幼儿带着任务去观察,既培养了观察兴趣,满足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又增进他们对“加法”含义的理解。再接着引导幼儿与同伴、听课老师表达交流自己从三组算式中发现的交换规律,并以获得肯定作为进入狼堡大门的密码游戏验证操作结果。最后在“狼堡内救羊”的小组操作中将本次活动的重点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内化迁移。整个活动中幼儿都能积极参与,兴趣很高,思路始终跟随着老师,所有幼儿都能正确列出7的加法算式。在这次活动后我发现了:
优点:
1、创设的情境极大地吸引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幼儿的常规有了明显的进步。
2、活动中各环节层次清楚,能层层递进。
3、在让幼儿动手操作前能及时的讲清楚要求,使幼儿能按要求操作。
4、本次活动幼儿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不足之处:
1、活动中因过于急于让幼儿表述并运用交换规律,引导幼儿发现规律的问题提得不够多,在幼儿还没来得及表达出来教师就小结了。
2、在第三个交流验证环节,教师可以更加清晰,结合挂图和手势。
3、课件中有些页面,画面有些复杂,如花、树不够突显。
通过这次的活动对于今后在组织数学活动时我有以下几点感悟:首先,教师必须观察孩子的生活需求,走进孩子的生活,了解并理解孩子,用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引导孩子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其次,教师要有全面、科学的数学教育的新的价值观,使幼儿的日常生活数学化,探索研究生活化、情境化的幼儿数学活动的模式,是贯彻《纲要》精神的有效途径;再则,教师必须要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大班数学《7的加法》教案6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中物体的数量和看两张卡片合并的过程列出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发展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棵大树,各种可以爬到树上的'小动物磁教具。
2、6以内的加法算式题几张。(开火车游戏中教师出示时用)
3、幼儿每人一套学具。
4、布袋一只,内装有各种7以内加法的算式题。(题目要做成各种礼物)
活动过
(一)、《开火车》的游戏复习6以内的加法。
教师出示6以内加法的题目,幼儿按座位以开火车的形式答出得数。
(二)、看算算是多少。
1、(出示大树)小朋友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班来玩,它们在玩爬树的游戏,想请小朋友把爬的结果用算式题摆出来。
2、教师先拿出5只动物到树上,再拿出2只小动物,请一名幼儿上来摆出5+2=7的算式。请个别幼儿讲讲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3、同上形式请全班幼儿练习:3+4=7、6+1=7、2+5=7、1+6=7、4+3=7等算术题。(用学具摆)
(三)、游戏(摸礼物)进一步巩固7以内的加法。
小朋友们很能干,小动物玩得很开心,它们有礼物想送给小朋友。请幼儿逐个上来摸礼物,但必须回答对礼物后面的算术题才能得到礼物。
活动反思:
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大班数学《7的加法》教案7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按口头应用题列出加法算式并进行计算,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探索交换加号前后两位数的位置而得数不变的规律(加法交换律)。
活动准备:
1.《小朋友的书数学》。
2.一棵大树的图片,各种小动物教具各七个。
3.布袋一只,内装有各种7以内加减法的算式题(题目要做成各种礼物)。
活动过程:
一、学习7的加法。
1.师:(出示大树图片,教师拿出5只猴子爬到树上)老师这里有一棵大树,有5只调皮的小猴子爬到了树上,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个数字卡片来代表小猴子们呢?(请一名幼儿操作)师:是的,我们可以用数字卡片5来表示。
2.师:(再拿出2只猴子爬到树上)又有2只猴子爬到了树上,我们可以用哪个数字卡片来代表它们呢?(请一名幼儿操作)
3.现在树上一共有几只猴子?我们可以怎么来表示?(师幼共同摆出5+2=7的算式。)谁来说一说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请个别幼儿讲一讲)
4.师小结:小朋友讲的.真不错,5表示先爬到树上的5只猴子,+2表示后来树上又来了2只猴子,一共有几只猴子的一共,我们可以用=来表示,7表示树上所有猴子的总数。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1.师:谁愿意来试一试,调换加号前后两个数的位置,会变成怎样的一道算术题?算一算,得数是几?(2+5=7)
2.师:(同上形式请全班幼儿练习3+4=7、4+3=7;6+1=7、1+6=7;)咦?你有什么发现吗?(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交换加号前后两位数的位置而得数不变的规律,我们叫做加法交换律。
三、游戏“摸礼物”,进一步巩固7以内的加法。
1.师:小朋友们很能干,小动物们玩得很开心,它们有一袋礼物想送给你们。
2.(出示装礼物的布袋)但是,他们说,摸到“礼物”后必须先回答对写在“礼物”背面的算术题,才能真正得到“礼物”。(请幼儿逐个上来摸“礼物”)
四、操作活动。
使用《小朋友的书数学》第五页“学习7的加法”,幼儿按要求进行练习,进一步巩固7以内的加法运算。
大班数学《7的加法》教案8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中物体的数量和看两张卡片合并的过程列出得数是7的加法算式,巩固对加法含义的理解。
2、发展判断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棵大树,各种可以爬到树上的小动物磁教具。
2、6以内的加法算式题几张。(开火车游戏中教师出示时用)
3、幼儿每人一套学具。
4、布袋一只,内装有各种7以内加法的算式题。(题目要做成各种礼物)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的游戏复习6以内的加法。
教师出示6以内加法的题目,幼儿按座位以开火车的形式答出得数。
(二)、看算算是多少。
1、(出示大树)小朋友今天有很多小动物来我们班来玩,它们在玩爬树的游戏,想请小朋友把爬的结果用算式题摆出来。
2、教师先拿出5只动物到树上,再拿出2只小动物,请一名幼儿上来摆出5+2=7的算式。请个别幼儿讲讲算式中各数表示什么。
3、同上形式请全班幼儿练习:3+4=7、6+1=7、2+5=7、1+6=7、4+3=7等算术题。(用学具摆)
(三)、游戏(摸礼物)进一步巩固7以内的'加法。
小朋友们很能干,小动物玩得很开心,它们有礼物想送给小朋友。请幼儿逐个上来摸礼物,但必须回答对礼物后面的算术题才能得到礼物。
活动反思:
用规范的语言深化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使他们加深对相关概念意义的理解,只有在充分了解数学理论、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儿的思维特点、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理解、运用数学。
大班数学《7的加法》教案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7的加法应用题,培养幼儿的细心观察能力。
2、通过操作,游戏帮助幼儿巩固7的加法应用题。
3、发展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乐意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难点】:
1、初步学会7的加法运算
2、创编、计算7的加法应用题。
【活动准备】:
课件、若干种动物卡片,水果,图形卡片,内容音乐CD。
【活动过程】:
一、问答游戏导入:(复习6以内的加法题)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2+3=?
(拍手,拍手,右手伸出2指,左手伸出3指)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2+3=5!
(拍手,拍手,左手伸出2指,右手伸出3指,说出得数)
老师:小朋友,我问你?4+2=?
幼儿:X老师,我告诉你,4+2=6!
(整体回答后可以询问个别幼儿)
二、学习7的加法应用题(展示课件)
1、池塘里原来有6条鱼,又来了1条鱼,一共有几条鱼?(6+1=7)
老师:小朋友,请看谁来了?。
播放小鱼音乐,并且同时播放课件。
故事引入。讲解小鱼原来有6条,又来了1条,现在池塘里一共有几条?
幼儿:7条。
老师:你们是怎么算出来的?
幼儿:6+1=7
2、蝴蝶飞入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4+3=7)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那儿有几只蝴蝶呀?
幼儿:4只蝴蝶。
老师:是呀,有4只蝴蝶。那小朋友们看看远处又飞来了几只蝴蝶呀?
幼儿:3只蝴蝶。
老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花丛中先飞来4只蝴蝶,又飞来3只蝴蝶,一共飞来了几只蝴蝶?
幼儿:7只。
老师:怎么算出来的呀?
幼儿:4+3=7
3、小鸡在啄虫子,第一次有5只小鸡,第二次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
(老师启发幼儿创编应用题)5+2=7
4、一棵苹果树上结出了很多很多的苹果,先长出来了3个苹果,又长出来了4个苹果,一共长出来了几个苹果?
(老师问,小朋友答)3+4=7
老师板书所有是7的加法算式1+6(6+1)2+5(5+2)3+4(3+4)
三、幼儿操作练习,老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1、幼儿分组创编得数是7的加法应用题。
第一组动物卡片(一边学习口述创编应用题,一边取出相应数量的卡片)
第二组水果卡片(同上方法)
第三组图形卡片(同上方法)
2、请个别幼儿口述创编的7的加法应用题
四、结束部分
1、小结本课内容
2、对操作积极,认真的幼儿表扬鼓励,
3、听音乐收拾学具,有序放到指定地方。
【活动反思】:
对7的应用教学,主要是针对“看图列式”教学。我重点是带学生理解图意。首先教学加法列式,主要强调含有大括号的题,“?”号在 大括号外的表示求总数,用加法计算,可以列一图两式 。然后教学减法列式,主要强调大括号内有“?”的情况,不管“?”在左还是在右,都是求其中一部分,用减法,但只能列一图一式。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难理解和接受,要举一反三,才能达到预期效果。课时结束,我感觉学生学得还不错。
大班数学《7的加法》教案10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重点:
看图学习7的加法
活动难点:
能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
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6、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结束)
大班数学《7的加法》教案11
一、活动目标:
1.复习6、7的分解组合,在此基础上进行6、7的加法运算。
2.学习6、7的加法,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二、活动准备:
1.教具:数字卡片1-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大的)
2.学具:数字卡片1-7、"+""=";购物券2张,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各1个。(小的)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教师用教室里现有的物品进行互动。如:教师先拿出3本书,问幼儿有几本书?又拿出4本书,问幼儿总共几本?进行点数并说出总数。
2.教师拿出教具购物券、橡皮、铅笔、铅笔刀、胶棒、笔记本、文具盒,请幼儿拿出相应的学具。
3.教师让幼儿认识购物券上的价格,先看看每个商品的价格,然后问幼儿:"6元购物券能买到哪两样东西?"请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将幼儿两两分为一组,一人拿6元分别买到了什么?另一人拿着物品,然后进行创设购物。最后让每组幼儿回答自己用6元钱分别买到了什么,教师。
4.同样的方法让幼儿用7元钱的购物券买东西,游戏规则同上。
5.听辨反应:幼儿根据教师拍手的次数来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摆在黑板上,然后,幼儿摆上加号和等号,请其他幼儿说出答案并用数字卡片摆出相应的得数。依次请幼儿轮流来游戏。
6.幼儿完成《课堂活动册》"神秘花园":教师引导幼儿先按照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分类,然后按照分类列算式,并进行加法运算。
四、活动延伸:
在班内的区域《阳光超市》,利用学具购物券和标价商品,教师让幼儿想想,7元购物券可以买3样或4样商品,可以买哪些,有几种方法。
【大班数学《7的加法》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7的加法01-05
大班数学4的加法教案11-10
数学加法教案01-12
大班数学教案学习5的加法06-09
大班数学学习2的加法教案02-15
6的加法大班教案11-06
大班9的加法教案01-07
大班教案《20以内加法》03-19
学习5以内的加法大班教案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