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1
一、预习导学
1.战国七雄:
2.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影响
3.都江堰的修建者、影响。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七雄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5.通过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三、重难点:
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四、精讲释疑:
(一)战国七雄
形成:(1)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2)战国初年,晋国被xx、xx 、xx 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2.国家:在十几个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xx ”。
3.七国争战: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 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二)商鞍变法
1.背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xx的势力增强。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具体内容: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xx主持变法。
(1)政治上:确立xx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xx 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上,废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xx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摇役;统一度量衡。
(3)军事上,奖励xx,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各国变法改革的历史意义: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时间:公元一前256年。
2.修建者:蜀郡郡守
3.地点:成都附近的
4.组成:
(1)渠首: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2)灌溉网。
5.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6.影响: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xx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应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五、引导点拨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反馈矫正:
材料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
“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
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
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2
一、预习导学
1。战国七雄:
2。商鞅变法的时间、内容、影响
3。都江堰的修建者、影响。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战国七雄的形成及演变过程。
2。掌握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3。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4。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5。通过对商鞅变法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改革求发展、改革求进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三、重难点:
重点: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难点: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四、精讲释疑:
(一)战国七雄
1。形成:(1)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的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2)战国初年,晋国被 、 、 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2。国家:在十几个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
“ ”。
3。七国争战:强大的诸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 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二)商鞍变法
1。背景: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 的势力增强。
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具体内容: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 主持变法。
(1)政治上:确立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 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经济上,废除,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摇役;统一度量衡。
(3)军事上,奖励 ,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4。作用: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各国变法改革的历史意义: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时间:公元一前256年。 2。修建者:蜀郡郡守
3。地点:成都附近的
4。组成:(1)渠首:鱼嘴、宝瓶口、飞沙堰。 (2)灌溉网。
5。功能:防洪、灌溉、水运等。
6。影响: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应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五、引导点拨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反馈矫正:
材料 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这一天,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一、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二、按照在前线杀敌的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相应的耕地、住宅和官职;没有军功,就不能享受贵族特权。三、凡是努力从事农业生产、多缴租税者,免其徭役。四、建立县制,全国划分为31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3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了解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知道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的名称。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找出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的具体地理位置,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知道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晋分三家、合纵联横的历史事实,从正反两面分析诸侯争霸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培养检索资料的能力和集体协作的精神。通过讲述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故事,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齐桓公为什么能够称霸”,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利用本课丰富的历史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卧薪尝胆等故事,激发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和为实现理想不畏困难的恒心毅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分析、归纳和逻辑思维能力都还有待于提高。但七年级学生具有极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迫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取新的知识并展现自己,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强。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因材施教。
【重点难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难点:本课时间跨度大,人物多,头绪杂,学生不易掌握。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课程导入
【导入新课】:观看视频(多媒体播放)
2700多年前,华夏大地进入了凡有血气,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在那个激荡的时代,勇者彰显崛起之势,智者掀起变革风暴,谋者解开兴亡之谜,这就是中华文明正源生成的春秋战国时代。悠悠岁月沉封了那个金戈铁马、英雄浪漫的时代,留给我们的是古老的历史斑痕与辉煌而又沉重的梦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西周末年,昏聩的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上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最终付出了身死国破的沉重代价,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分成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请同学们在课本中找出春秋、战国的起止时间和名称的含义。(学生找出并回答)同学们请注意,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瓦解的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形成的时期。
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一幕:说周王衰落 看纷争四起
看多媒体出示的图片,从图片中我们看到东周时期,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权势,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实力大大下降,到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地位就更可怜了。而正是在此时,诸侯国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下面我们就根据材料来分析诸侯争霸的原因。通过出示两则材料来帮助学生分析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一是周天子势力衰落,诸侯势力变得强大。二是为了争夺土地、财产、人口和权力。)实质就是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受的政治、经济特权。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幕:观春秋烽火 看霸主雄风
春秋时期先后出现了五位霸主,他们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关于春秋五霸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你们知道吗?(学生回答)
最先称霸的是齐桓公,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并结合老师的提示来分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的原因。(学生分析并作答,教师总结。)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举行诸侯盟会,周天子派代表参加,正式承认了齐桓公在中原的霸主地位。
齐桓公之后起来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这两国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期最壮观的景象。
在晋楚争霸中,晋文公通过城濮之战一跃成为中原霸主。(教师讲解)
虽然称霸受挫,但楚国并没有放弃对霸主地位的追求,到楚庄王时,通过邲之战,楚国终成春秋一霸。(教师讲解)
请一位学生朗读每课一得,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教育学生学习勾践的优秀品质。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侯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诸侯国锐减到二十几个。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个国家了,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下面我们来看第三幕:谈七雄兼并 解战国风云
战国初期,晋国分裂成韩、赵、魏三个国家,它们与原来的齐、楚、秦、燕并称为“战国七雄”。知道各国的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西南北上中下。介绍战国七雄的实力变化特别是秦国,由学生扮演角色分析问题。进而导出“合纵”“连横”。著名的纵横家秦国的张仪、魏国的公孙衍等。那么,“合纵”“连横”政策的结果如何呢?请同学们根据材料进行分析,教师进行指导。得出结论:合纵失败,秦国壮大,为后来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
问题探究: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把人们带进了战乱,对社会起了破坏作用,延缓了历史的发展;有人说,春秋战国时代是“在战斗中成长”,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你的观点如何呢?(根据材料进行分析)
恢弘壮观的春秋战国时期还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下面来看第四幕:讲趣味故事 悟历史智慧
请一位学生生动地讲述一个成语故事,然后一起领悟其中的智慧。教师罗列一些相关的故事其启示。
春秋战国,纷争不休,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国家逐渐走向统一。最终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历史告诉我们,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让我们把视野移至海峡两岸,那一弯浅浅的海峡成为无数中国人抹不去的乡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世界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和梦想。遥想当年,国弱民穷,山河破碎,梁启超先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少年中国说》,激励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努力拼搏;看今朝,国泰民安,复兴在即,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人民万众一心、齐努力、共奋斗、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实现。请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牢记:中华复兴,重担在肩!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四、作业
多媒体出示作业:当堂练习。
活动4【活动】课堂活动
请一位学生生动地讲述一个成语故事,然后一起领悟其中的智慧。教师罗列一些相关的故事其启示。
活动4【课堂小结】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相关文章:
《水的变化》教案01-18
情绪的变化教案12-15
变化大班教案11-30
《我发现的变化》的教案03-04
变化的温度大班教案11-12
《表情的变化》中班教案12-07
水的变化大班教案11-30
风的变化大班教案11-07
《农业的变化真大》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