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教案

时间:2024-10-22 12:19:40 教案 我要投稿

圆锥的体积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圆锥的体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圆锥的体积教案

圆锥的体积教案1

  教学内容:教材第16~19页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例1。

  教学要求:

  l.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67页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的教具。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6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练习。

  口答练习三第1题。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7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8页上面的图)

  (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V=Sh

  (6)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

  8.教学例l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三第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小黑板出示,指名口答,老师板书。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2.做练习三第4题。学生书面练习,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第3题及数训。

  六、板书:

  圆锥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

  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是一个扇形。

  它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圆柱体积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圆锥的体积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17页圆锥的认识和体积计算、例1。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锥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掌握高的特征,知道测量圆锥高的方法。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求出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根据教材第167页自制的圆锥,演示测高、等底、等高的教具,演示得出圆锥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的教具。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说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及圆柱体(边说边出示实物图形)。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我们还常常看到下面一些物体(出示教材第16页插图)。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锥体,简称圆锥。我们教材中所讲的圆锥,都是直圆锥。今天这节课,就学习圆锥和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认识圆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是这样的圆锥体,谁能举出一些例子?

  2、根据教材第16页插图,和学生举的例子通过幻灯片或其他方法抽象出立体图。

  3、利用学生课前做好的圆锥体及立体图通过观察、手摸认识圆锥的特点。

  (1)圆锥的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2)认识圆锥的顶点,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在图上表示出这条高)提问:图里画的这条高和底面圆的所有直径有什么关系?

  4、学生练习。

  口答练习三第1题。

  5、教学圆锥高的测量方法。(见课本第17页有关内容)

  6、让学生根据上述方法测量自制圆锥的高。

  7、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具体方法可见教材第18页上面的图)

  (2)让学生猜想:老师手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5)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13

  用字母表示:V=13Sh

  (6)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13?

  8、教学例

  (1)出示例1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圆锥的体积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基础上,能运用公式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培养学生观察、实践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理念:

  1.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2.学生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

  1.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S、h各表示什么?

  2.求圆锥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3.还知道哪些条件也能计算出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投影出示:

  (1)S=10,h=6V=?

  (2)r=3,h=10V=?

  (3)V=9.42,h=3S=?

  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投影出示例2:一堆小麦图)师:有这样一堆小麦,你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吗?怎么办呢?

  2.这些数据都是可以测量的。现在给你数据:高为1.2米,底面直径为4米

  (1)麦堆的底面积:

  (2)麦堆的体积:

  3.知道了体积,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重能知道吗?(每立方米小麦约735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数)

  4.一个圆锥形沙堆,占地面积为3.14平方米,高1.5米。

  (1)沙堆的体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每立方米沙约重1.6吨,这些沙子共重多少吨?(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5.用一根底面直径2分米,高10分米的圆柱体木料,削成一个的圆锥,要削去多少立方分米的木料?

  (1)(出示图)什么情况下削出的圆锥是的?为什么?

  (2)削去的木料占原来木料的几分之几?

  (3)如果这是一块长4分米,宽2分米,高1分米的长方体木料,又在什么情况下削出的圆锥是的呢?

  三综合练习

  1.一个圆柱的底面积为81平方厘米,高12厘米,和它等体积等底的圆锥高为()厘米;和它等体积等高的.圆锥的底面积为()厘米。

  2.将一个体积为16立方分米的圆锥形容器盛满水,倒入一个底面积为10平方分米的圆柱体容器中,水面的高度是()分米

  3.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相等,如果圆柱的高是圆锥的4/5,那么圆柱的底面积是圆锥的几分之几?

圆锥的体积教案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0~21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四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4.以小组形式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

  教学资源: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一套,一些沙或米等。

  教学过程:

  一、联系旧知,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我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求法?(学生回答时老师出示相应的教具---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然后板书相应的计算公式。)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推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是把圆柱体转化为长方体来推导的。板书:转化)

  3.(出示教具)大家觉得这个圆锥与哪个立体图形的关系最近呢?(老师比较学生指出的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4.大家觉得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圆锥的体积可能转化为什么图形来研究比较简单呢?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5.它们的体积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二、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课件出示例5。

  (1)通过演示使学生知道什么叫等底等高。

  (2)让学生猜想:图中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你能猜想一下它们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3)实验操作,发现规律。

  (用学具演示)在空圆锥里装满黄沙,然后倒入空圆柱里,看看倒几次正好装满。(用有色水演示也可)从倒的次数看,你发现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得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把圆柱里的黄沙倒进圆锥,问:把圆柱内的沙往圆锥内倒三次倒光,你又发现什么规律?

  (4)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可出示不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得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

  2.教师课件演示

  3.学生讨论实验情况,汇报实验结果。

  4.启发引导推导出计算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1/3

  用字母表示:V=1/3Sh

  小结:要求圆锥体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以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以1/3?

  5.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

  (2)审题后可让学生根据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自己试做。

  (3)批改讲评。注意些什么问题。

  三、发散练习、巩固推展

  1.做练一练第1.2题。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强调要乘以1/3。

  2.做练习四第1.2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之后学生反馈。错的要求说明理由。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圆锥有怎样的特征?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

  学生交流

  五、作业

  练习四第3题。

圆锥的体积教案5

  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在内容和要求方面没有大的变化,实验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使得教材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变化:

  (1)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材通过列举大量现实生活中具有圆锥体特征实物直观引入,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的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当学生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体如此特征的实物,从而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加强了对图形特征,体积、方法的探索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更侧重于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体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实验教材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有关自主探索和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

  (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学情分析:

  加强了学习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材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猜测,再通过实验和推理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如:联系圆柱体公式鼓励学生猜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体积的教学是按照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的思路设计的.,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试验和推理,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利于学习,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

  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与圆柱不等高不等底的圆锥,沙子和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提问:援助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出示圆锥的几何图形,学生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3、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公式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1、师: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1)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沙子和水

  (2)实验要求

  做一做:实验时先往圆锥里装满水往圆柱里倒,直到把圆柱里得倒满水为止。

  比一比:实验前比一比援助和圆锥底面和高的关系。

  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试验,边实验边做记录

  3、学生汇报试验结果

  4、分析数据,做出判断

  观察全班数据,发现了大多数情况下圆柱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沙和水

  5、进一步观察分析,什么情况下圆柱能装下三个圆锥的沙和水

  6、教师强调:只要是等底等高的就存在上面的现象。

  7、师演示(实验)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板书:V圆柱=3V圆锥或V圆锥=1/3V圆柱

  8、你们能用字幕表示他们的关系么?

  V圆锥=1/3V圆柱=1/3sh

  9、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二)解决实际问题

  导言:同学们对本节课的知识学得很好,下面请同学们解决一下实际问题。

  出示例3:

  (1)指名读题,分析题意

  (2)指两名同学板演,其他齐做

  (3)汇报,说解题思路

  (4)拓展:如果就给出这堆沙子,没有任何数据,说说你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三)质疑

  三巩固练习

  (一)实战训练营:填空

  1、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形,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的圆柱体体积的(),所以圆锥体的体积()

  3、把一个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原来圆柱体积的(),削去部分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

  4、一个圆锥体体积是5.4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

  (二)数学门诊部:判断对错

  1、两个圆锥体的底面积相等,他们的体积也相等.()

  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3、圆柱的体积一定大于圆锥的体积。()

  4、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体积,那么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1/3。()

  (三)求下列圆锥的体积

  1、底面半径是2cm,高是8cm

  2、底面直径是2dm,高是5.8dm

  3、底面周长是6.28cm,高是7.6cm

  4、高是16dm,底面直径是高的5/8。

  (四)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圆锥形小麦堆,底面周长是31.4m,高是4m,如果每立方米小麦重750kg,那么这堆小麦重多少千克?

  (五)维训练题

  一个圆锥形的小麦堆,量得其占地面积是12平方米,高是1.8米,把这堆小麦装入一个粮仓里,正好站这个粮仓容积的2/15,这个粮仓得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作业练习四3478题

  板书设计圆锥体的体积

  V圆柱=3V圆锥或V圆锥=1/3V圆柱

  V圆锥=1/3V圆柱=1/3sh

圆锥的体积教案6

  教学内容:

  第25~26页,例2、例3及练习四的第3~8题。

  教学目的:

  1、过分小组倒水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3、过小组活动,实验操作,巧妙设置探索障碍,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正确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每生准备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模具,大米,水,沙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实验分组合作学习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学生叙述实验过程并总结结论,得出计算公式

  板书:圆锥的体积=1/3圆柱的体积=1/3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1/3Sh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圆锥的体积教案7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且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六年级学生基本都有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这一特点,在教学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一改以前教师演示或在教师指令下做试验的方式,采取给学生提供材料和机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上课伊始,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推导公式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探讨试验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高涨。在解决问题时,通过“扶”而不是“包办代替”,使学生在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真实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注意以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空间,使学生充分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在分组观察、实验操作、测量等基础上,自主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3.在学习过程中教给学生科学的探究方法。

  “提出问题——直觉猜想——试验探究——合作交流——试验验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是探究学习的一个基本方法,教学中,为学生搭建探究学习的平台,促使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反思意识和自我评价意识。同时,课堂中,启发学生提问、猜想、动手实践,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铅锤

  学生准备 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 沙子或水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

  1.提问激趣。

  师:怎样计算这个铅锤的体积?(出示铅锤)

  预设

  生:可以用“排水法”。把铅锤放入盛水的量杯中(水未溢出),根据水面的先后变化求出铅锤的体积。

  师:怎样求出沙堆的体积?(课件出示例3沙堆图)

  预设

  生1:用“排水法”好像不行。

  生2:把圆锥形沙堆改变形状,堆成正方体,测出它的棱长后计算它的体积。

  生3:把圆锥形沙堆改变形状,堆成长方体,测出它的长、宽、高后计算它的体积。

  生4:把圆锥形沙堆改变形状,堆成圆柱,测出它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出它的底面积后计算它的体积。

  2.导入新知。

  师:大家都想到了用“转化”的方法求这堆沙子的体积,但如果我们在计算沙堆体积之前,必须把沙子重新堆放成以前学过的几何形体,这样做又麻烦又不容易成功,看来我们还需要寻求一种更普遍、更科学、更便利的求圆锥的体积的方法。(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感受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1.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可能与哪种立体图形的体积有关?

  (学生大胆猜想,可能与圆柱的体积有关)

  2.探究圆锥的体积要借助一个什么样的圆柱来研究这一问题呢?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并说出观点:应该选择一个与这个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更为合适。

  3.课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的体积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关系。

  4.方法指导。

  议一议:怎样借助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来探究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呢?

  (各组同学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形容器)

  预设

  生1:把圆柱形容器装满水,再倒入圆锥形容器中,看可以正好装满几个圆锥形容器。

  生2:把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再倒入圆柱形容器中,看正好几次可以倒满。

  生3:选用一组等底、等高的圆柱模型和圆锥模型,先用“排水法”分别求出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再算出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几倍,并发现两者之间的关系。

  5.操作交流。

  (1)分组试验。

  请同学们分组试验。(学生试验,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师:谁能汇报一下自己小组的试验结果?

  预设

  生:在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的`情况下,将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向圆柱形容器里倒,倒了3次,正好倒满。

  师:通过试验,你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预设

  生1: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生2: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的3倍。

  6.推导公式。

  师:结合自己的试验结果,说一说计算圆锥的体积时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预设

  生1:需要知道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

  生2: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和高也可以求出圆锥的体积。

  师:你认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圆锥的体积教案8

  教学目标

  1.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同学们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同学们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

  (二)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圆锥的体积教案9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学生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

  圆锥形萝卜、绳子,每个小组一个计算器、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模型、沙土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桌上那个白萝卜,它是什么形体吗?(圆柱体),现在,如是假设它的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你怎样求它的体积呢?求出体积后,问:现在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你们有办法吗?说一说什么样的圆锥体才算最大呢?(与原来的圆柱体萝卜等底等高)

  二、探究新知1、实践猜想.师:好,现在请同学们动手削萝卜,比比哪一组削得最漂亮?学生削完后,问:谁来猜猜,现在削成的圆锥体积与刚才圆柱有什么关系呢?你是怎么猜测的?生1:我猜圆锥的体积可能等于原来那个萝卜体积的,就是5立方厘米。

  生2:我猜圆锥的体积可能等于原来那个萝卜体积的,就是10立方厘米。我是根据我们以前学过的在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长方形的,所以我认为圆锥的体积也是圆柱体积的。

  生3:我猜圆锥的体积可能等于原来那个萝卜体积的,就是6立方厘米,是把削去的萝卜拼起来和圆锥体萝卜进行比较,发现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大约是圆锥体积的2倍。

  生4:我猜圆锥的体积可能等于原来那个萝卜体积的,就是8立方厘米,我是估计的。.师:那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你的猜想呢?

  生5:我可以把削成的圆锥与削去的萝卜都拿去称,再比较它们的重量。.

  生6:我把圆锥体萝卜浸入盛有水的圆柱容器里,算出它的体积,再把削去部分的萝卜也浸入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里,根据水面上升的高度求出它的体积就知道了。.

  生7:我可以把刚才那个圆柱体萝卜和削成的圆锥休萝卜分别挖成空心的然后把空圆锥萝卜盛满水倒入圆柱体萝卜中,分别算出体积后进行比较。

  生8:我可以用桌上的这些学具来验证。.再让学生比比哪种方法最合适?

  2、实验验证。师:好,现在让我们利用学具来验证一下自己猜想,请小组合作动手实验,比比哪组实验最准确?

  3、汇报归纳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认真探讨,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实验的?生:我用圆柱装满沙把它倒入圆锥中,刚好倒了3杯。生:我用圆锥装三次沙,刚好装满这个圆柱。师:这个实验说明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生:说明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体积的三分之一。师: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4立方米,那么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师: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是V=SH,那么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应样计算?生: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SH师:同学们,现在你知道刚才我们削的那个圆锥的体积应该是多少了吗?

  4、解决问题。课件出示例1,让学生独立完成。

  5、教师小结。

  三、扩展应用。

  (一)、基本练习。

  1、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测量圆锥体学具,求出体积,并说说高是怎么量的?

  3、一个圆锥的底面积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们体积是多少?

  (二)扩展练习。

  1、一个圆锥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底面积是2平方分米,高是()分米?

  2、圆锥形的容器高12厘米,容器中盛满水,如果水全部倒入等底的圆柱容器中,水面高是()

  四、归纳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五、作业。

  选择题。

  (1)、两个体积相等的等底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一定是圆柱的()。

  (2)、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棒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供选答案:(1)3倍(2)(3)(4)2倍

  教学反思:

  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在“动”中获新知。“动”是孩子的天性,每位孩子都充满了“动”的欲望。由于几何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概念、性质、求积公式、形成空间观念,都必须有大量具体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积累。所以教材在编排这一知识块的时候,就已安排了很多的实践性练习。教学时,教者能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摆、剪、折、量、画、分割、拼合等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鲜明、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抽象概括出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形成正确的空间观念。

  二、在“动”中求发展。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教者先让学生观察并讨论推导圆锥体积公式的实验方法,当学生由于受圆柱体积公式推导方法的影响,思维受阻时,教者向学生提议:用桌上学具来验证。同时推荐一些实验用品:水或沙、尺等。让学生在实验中选择并设置疑问: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通过实际操作,学生不仅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获得了知识的结果,而且经历了知识面发展、发生的过程,同时加强并巩固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发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力。

  三、在“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是学生主体的主动建构过程,其本质是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把书本中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这个过程是学生主体活动的过程,必须由学生亲身参与,学生在动手中运用感官参与学习,自觉主动地去操作、去学习,在浓厚的动手实践中不仅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才能取得成功。

圆锥的体积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向学生渗透知识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学生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铅锤

  师:同学们,我们刚认识了圆锥,在学习“圆锥的认识”时认识了这个物体―铅锤。铅锤的外形是圆锥形的,这个铅锤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铅锤的体积。

  问:你们有没有办法来测量这个铅锤的体积?

  生:排水法

  师:同学们回答很积极,想到了之前学过的排水法,那咱们对这个方法进行一下评价(学生想到了,并不是所有的圆锥都可以用排水法来测量体积。比如一些庞大的圆锥形物体)

  2、PPT出示圆锥形麦堆和圆锥形的高大的建筑物

  像这种比较大的圆锥形的物体就不适合用排水法测量体积,所以我们需要找到一个解决此类问题的普遍的方法。

  出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1、回忆

  师:我们学过那些形状的物体的体积的计算方法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学生边说,师边PPT出示图片)

  师:我们在推导圆柱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时候是将圆柱体转化长方体或者正方体,转化前后体积不变,你觉得圆锥体和哪种形状的物体有关系呢?

  生:圆柱体

  师:为什么?

  生:圆锥体和圆柱体都有圆形的底面

  2、猜测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圆锥体和圆柱体由一定的关系,你能大胆猜测一下,圆锥体和圆柱体的体积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么?

  (学生猜测,找学生说说猜测的结果)

  3、验证

  师:有了猜测我们就通过实验来验证咱们的猜测(利用学具进行验证,一边实验,一边填写实验记录单)

  (找学生读一读表格中需要填写的内容,并提问,比较圆柱和圆锥的时候,是比较的什么?为学生的实验操作做一个引领。操作过程6―8分钟)

  4、实验后讨论,并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我设置了两次不同的实验,第一次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第二次是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以便对比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符合3倍关系,是有前提条件的.)

  5、结论

  通过操作发现: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三、运用知识

  1、PPT出示填空和判断

  师:我们学会了求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PPT出示例题3

  (学生计算,计算过程中巡视学生解题情况,挑选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展示)

  四、拓展

  PPT出示拓展题

  五、总结,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圆锥的体积教案11

  教学目标

  1、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重点难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33页到第34页的例2和例3,边看书,边实验,理解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并将例3补充完整。想:

  1、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用字母如何表示?

  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回答思考题并能做对检测题!

  检测题

  完成课本第34页“做一做”第1、2题。

  小组合作,校正答案

  后教

  口答

  一个体积是1413立方分米的铁块,可以制造成多少个底面半径是3分米、高是5分米的'圆锥形零件?

  小组内互相说。

  当堂训练

  1、必做题:

  课本第35页第5、6、7题。(做在作业本上)

  2、选做题:

  有一个近似圆锥形的沙堆,底面周长是12.56米,高1.2米。把这些沙铺在一个长4米、宽3米的长方形沙坑里,可以铺多厚?(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圆锥的体积教案12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猜想、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3、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参加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圆柱削成最大圆锥)。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2、圆锥有什么特征?

  同学们,圆柱的体积我们已经知道怎么求,那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同学们知道怎么求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圆锥的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系的知识课堂吧!(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它们是等底等高的。

  猜想:

  (1)、你认为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

  (2)、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关系最密切?猜一猜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1)、用圆锥装满水(要装满但不能溢出来)往圆柱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也可以说成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

  3、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看看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等底等高)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用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

  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

  生:3次。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板书:圆锥的体积= 1/3×圆柱体积 )

  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积×高”。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 (板书:圆锥的体积= 1/3×底面积×高)

  师: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 (V=1/3sh)

  师:在这个公式里你觉得哪里最应该注意?

  三、教学试一试

  一个圆柱形零件,底面积是170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巩固练习

  1、计算圆锥的体积

  2、判一判

  3、算一算

  4、拓展延伸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

  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1/3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用字母表示V=1/3sh

圆锥的体积教案13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1.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

  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喘不过气来。一只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见了,它也去熊伯伯的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白兔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狐狸拿着一个圆锥形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狐狸贪婪地问: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换一个,怎么样?(如果这时小白兔和狐狸换了雪糕,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

  问题二:(动画演示)狐狸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小白兔这时和狐狸换雪糕,你觉得公平吗?)

  问题三: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狐狸手中的圆锥形雪糕有几个时,你才肯与它交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过渡: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就会弄明白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索,操作实验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现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电脑博士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思考题:

  (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1.小组实验。

  (1)学生分6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其中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等,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体积有8倍关系的,也有5倍关系的。

  (2)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写在长条黑板上。

  2.大组交流。

  (1)组织收集信息。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把这些信息逐一呈现在插式黑板上:

  ①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3倍。

  ②圆柱的体积不是圆锥体积的`3倍。

  ③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8倍。

  ④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5倍。

  ⑤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⑥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2)引导整理信息。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把黑板上的信息分类整理。(根据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

  (3)参与处理信息。

  围绕3倍关系的情况讨论:

  ①请这几个小组同学说出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

  ②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合理一些?

  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突出等底等高,并请他们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

  ③引导学生自主修正另外两个结论。

  3.诱导反思。

  (1)为什么有两个小组实验的结果不是3倍关系呢?

  (2)把一个空心的圆锥慢慢按入等底等高且装满水的圆柱形容器里,剩下水的体积是多少?这时和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4.推导公式。

  尝试运用信息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1)这里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

  (2)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5.问题解决。

  童话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条件?(动画演示:等底等高)之后播放狐狸拿着圆锥形雪糕离去的画面。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万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2.学生尝试行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引导小结:不要漏乘1/3;计算时,能约分时要先约分。

  四、巩固练习,拓展深化(略)

  五、质疑问难,总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探索到了什么?怎样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的?

  回到童话情节。我们发现三个圆锥形的雪糕换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雪糕公平合理,如果狐狸只用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和小白兔交换,而不使小白兔吃亏,那么圆锥形的雪糕应该是什么样的?配合用课件演示。

圆锥的体积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理解并掌握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

  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5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5套、水槽5个,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认识圆柱(课件演示),并说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屏幕出示: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口算下列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6厘米,体积=?

  (2)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10分米,体积=?

  (3)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10分米,体积=?

  3、认识圆锥(课件演示),并说出有什么特征?

  二、沟通知识、探索新知。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但是,对于圆锥的学习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有关圆锥的知识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去学习、去探究。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1、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师:怎样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后,再用课件演示。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教师: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

  (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用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并借助课件演示。

  (教师深入小组中了解活动情况,对个别小组予以适当的帮助。)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教师: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教学课件演示实验的全过程,并启发学生在小组内有条理地表述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板书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

  教师: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用字母表示一下?(指名发言,板书)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教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在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需要倒三次才能倒满吗?(不需要)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要倒三次才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教师给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进一步完善体积计算公式:

  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1/3

  =底面积×高×1/3

  V=1/3Sh

  教师: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课件出示:

  想一想,讨论一下:?

  (1)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学生后讨论回答。

  三、应用求体积、解决问题。

  1、口答。

  (1)有一个圆柱的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

  (2)有一个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的。(提问学生多人)

  c、教师板书:

  1/3×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

  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4、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3.14×(4÷2)2×1.2×1/3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5、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1)例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例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2)例1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

圆锥的体积教案15

  一、教材分析

  圆锥的体积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属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领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圆柱体体积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应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让学习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看一看祝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这是一个圆锥体.

  2、师:你们能不能用以前的办法求出这个圆锥体的体积呢?

  生:可以,我们可以用排水法来求出它的体积.

  师:如果是一个很大的一个圆锥体还用这种办法,会怎样?

  生:能求出来但会很麻烦.

  师:很好.那么我们今天就共同研究求圆锥体体积的办法.(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推导公式

  1、师:同学们,想求圆锥体的体积它会与哪些图形有关呢?

  生:圆柱体

  2、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选择能够推导出圆锥体体积公式的学具并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小组合作)

  学生汇报:我们组选择一个圆锥体、一个圆柱体和一些水进行实验.我们发现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5倍多一些.

  师:其他种和他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谁还愿意汇报.

  生:我们小组选择了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圆柱体和一些大米进行实验我们发现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生汇报:我们小组也选择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圆柱体和一些细沙进行实验.我们把细沙装满圆锥体后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内,正好倒了三次没有剩余.我们得出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2、师:为什么你们在实验的时候都用圆锥体和圆柱体,得到的是两种不同的结论呢?

  生:因为第一组用的不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所以得到的结论和我们两组不同。

  3、师:只有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存在这样的关系。即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如果用字母V来表示圆锥体的体积,s表示它的底面积,h表示它的高。V=1/3sh。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1)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 )

  (2)圆柱体的体积大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 ( )

  (3)圆锥体的高是圆柱体的高的3倍,它们的体积相同。 ( )

  2、解决问题

  (1)有一个圆柱体它的体积是36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是多少?

  (2)有一个圆锥体沙堆,底面积是18平方米,高6米求沙堆的体积?

  (3)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30立方分米,底面积是20平方分米,求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三、教学反思

  这节课上,我以高昂的激情,丰富的执教经验,幽默风趣的语言,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真不失为一节让人回味的好课。

  1、难点分散。

  针对学生对圆锥体刚刚有了初步的认识,又有了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的基础,对圆锥体的体积的计算没有充分的认识。教者采用了直观的导入:出示一个圆锥体,提问:“你认识这个物体吗?谁能用以前的学习方法,求出它的体积?”学生回答后。教者紧接又发问:“如果是较大的物体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引人入胜的问话,强烈的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最佳境界。

  2、导入的'新颖。

  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了有序的思维境地,教者将问题抛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自主地实验。在实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交流,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了空间,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得以自由的发表。教师的适时的点拨,解决了这节课的难点,即: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它们的体积关系才存在----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

  3、教学手段和练习配套。

  教者用考一考、请听题等手段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强化。一方面,使学生的情绪围着教者的教学目标转,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每个人都能进行有效的思维;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认知过程看,符合了直观——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

  4、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重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不是结论,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学生始终处在思维十分活跃的状态中,高潮迭起,一波连着一波,让人体会到了新课标下的新课堂的教学魅力。教者的教学魅力尽现于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圆锥的体积教案】相关文章:

圆锥的体积说课稿05-15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7-02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5-16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0-01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6-18

(实用)《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06-12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优秀05-12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15篇)12-01

圆锥的体积教学反思【汇总15篇】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