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平面镜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平面镜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中物理平面镜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虚像的概念,知道平面镜的应用.
2.初步学习用光路图研究几何光学的成像问题.
能力目标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以及归纳得出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通过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运用对称法确定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平面镜在日常生活、生产、科技方面广泛的应用,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品质.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镜子成像的现象引出平面镜成像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归纳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再从光的反射定律出发,借助于作图分析发光点怎样成虚像,并扩展到物体怎样成虚像.最后加强了联系实际,列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用用平面镜的例子.并介绍了平面镜在潜望镜上的应用.讲好本节课的关键是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是本节课的重点,虚像概念的建立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教法建议
1.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作为探究性实验进行教学.
2.进行必要的实验指导:
1)尽可能选薄一些的玻璃,否则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
2)平板玻璃一定要保证竖直设置,两只蜡烛大小应一样并竖直放置以方便观察和研究.
3)怎样判定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如图5-3-1,手移动B,当看见B与A的像变成一只点燃的蜡烛,从不同的角度看,都看到B的芯上有火焰,B正好跟A的像重合.这时,用笔贴近A和B的下端,描出它们与纸的接触线,得到两个小圆.这两个小圆的圆心,就是A和B的位置.
3.渗透从简单到复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课本从发光点S的像推论物体的像,教学中还可把物体的像区分为发光物体的像和发光物体的像,并在教学中说明这种由简单到复杂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4.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借助光路图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和虚像的概念,有助于学生理解.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总结得出平面镜的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虚像”概念的建立
教具:
同样大小(长短、粗细)的蜡烛一对、小蜡烛一只、大蜡烛一只;平面镜一面,平板玻璃一块,支架一幅,方格纸一张,同样大小的三角板(30度,60度)一对、刻度尺一把.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法1:由日常生活中的照镜子引入课题
课前要求学生在家中分别在大面镜前和小面镜前观察自己的像,提出平面镜成像的概念,并提出问题:
1) 人或物体在镜中的像的形状、大小跟原物一样吗?
2) 人或物体在镜前移动时,镜中的像怎样移动?
3) 镜中的像是否能和小孔成的像一样呈现在光屏上?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议论和回答,引出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方法2:在教室前悬挂一大一小两面镜子(悬挂的角度尽可能是同学们都能看到自己的像),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再准备几面镜子,让学生从前传到后,观察自己的像并与前面两面镜中的像相比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二、 新课教学
1.平面镜成像特点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提出问题:我们生活中用的镜子是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具体地说就是像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呢?像的大小有什么特点?
探究指导:要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必须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虽然可以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但如果在平面镜后面仿制一块光屏(白纸),屏上不会呈现物体的像,因此我们无法用尺子去测量像的位置和大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为此,你选用什么样的“平面镜”?
2)如何确定像的位置?
3)如何比较物到镜面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
4)如何比较物像的大小、形状的关系?
5)怎样观察物与像的左右关系?
6)怎样通过实验判定像的大小与物到镜的距离是否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交流分析归纳得出探究结果:
1)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是__________.
3)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__________.
4)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__________.
5)当物体远离或靠近了平面镜移动时物体的像的移动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的大小、形状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虚像
方法1:从平面镜成像原理出发
让学生结合课本70页图5-14,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出发光点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指出镜平面镜发射出来的光线是发散的,不会相交.由于光的直线传播,人们习惯的认为看见的东西都在前方,会觉得反射光像是从前方镜中的像点射来的.实际上镜中并没有光直接到达.这说明虚像点不是反射光线的交点,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是虚的.
老师演示:(用摄像机代替学生的眼睛反映在大倍投上)
点燃的蜡烛放在平板玻璃前,通过玻璃观察观察到像,并用光屏接收像,直到认为接收到像,移动摄像机的镜头绕过玻璃直接对准光屏,光屏上并无像存在.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分别尝试用光屏接收像,但接收不到,使学生对平面镜成虚像产生强烈印象.然后通过对平面镜成像光路图的研究,讨论两个问题:(1)到达观察者眼睛的光是从何处反射来的?(2)像点是怎样形成的?教学中,学生比较能接收像点实际上不存在的观点,但他们感到困惑的是人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感觉,因而给教学带来一些困难.可告诉学生,人们的这个认识的由来是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事实.
3.平面镜的应用
平面镜的应用比较广泛,结合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了解平面镜的应用.除课本上提到的,可以让学生列举还看到在哪些地方使用平面镜,并结合每种情况,分析平面镜起什么作用.
初中物理平面镜教案2
教案示例
第三节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道平面镜成虚像,并且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会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找到镜中像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
体验用“替代”的方法确定像的位置的研究方法。
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描述现象,归纳规律的能力。
在实验中观察物理现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用多种方法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后,又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实验意识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难点
用平板玻璃取代平面镜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用物体与像重合,来比较像与物的关系。这两个“替代”是实验的关键,也是设计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和虚像的概念。
课前准备:
教学器材:学生用: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和纸三角
教师用:魔术盒、玻璃、玻璃支架、白纸、棋子、纸三角、火柴、烧杯、平面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给学生们展示空粉笔盒,故做着急:没粉笔,怎么写板书?
变魔术:以倾斜45°的平面镜将箱粉笔盒分成前后两个空间,反射面须朝向观众,粉笔藏在镜后。表演场地光线要暗,以免使平面镜反光而被识破。
大家猜想可能是怎么回事?给学生短暂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然后教师解释:这里的主要道具是咱们每天都接触到的`镜子,表面平的那种平面镜,老师是利用平面镜成像的方法来变魔术的,那平面镜是怎样成像的呢?粉笔盒的奥妙在哪儿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二、实验探究
投影或课件展示:人在镜子前的照片,宛若双胞胎的照片或参考桂林山水的水面倒影的图片,也可以再教室中摆放一面平面镜,进行操作,从而激发学生对平面镜成像的兴趣与经验。根据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大家来说一说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用板书记录。
在照镜子时,如果人向后退,就是物体在远离平面镜时,像有没有变化?物体离镜面的距离变远,像离镜面的距离有变化么?我们知道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方法。现在我们想验证一下刚才我们根据生活经验所总结出的这几条成像特点是否正确,我们需要平面镜。但如何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如何测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呢?现在我们每个人利用桌上这块平面镜,找找自己的像,看看你能找到这个像的准确位置么?谁能确定像的准确位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看到像在镜后位置,是突破的关键。引导学生思考,用玻璃“替代”平面镜进行探究,就可以看见像的位置了。如何进行测量?怎样才能摸到像呢?能不能用什么去替代像?最好的代替品就是物体本身用物体替代像进行测量。怎样探究像到镜子的距离与物到镜子的距离?明确了探究内容和方法,需要什么仪器?
我们用棋子或者纸三角做物体,老师给你们提供两只等大的纸三角,如像变小可用剪刀剪小。给每组一张白纸,记录每次物和像的位置。分发课前准备的工具,每个小组分一种进行操作,论证、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如有条件。可将以下的两个表格打印分发。或者画在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学生参考表格进行操作、探究。
棋子:
纸三角:
结论交流,评价:
(板书)平面镜成像特点
为什么没有任何一组剪小纸三角?
像与物的大小、形状相同(板书)
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的左右与物的左右关系是:对称。
像的上下与物的上下关系是相同。
三、平面镜成像原因
播放动画:光的反射和平面镜
说明:此动画中包含光的反射知识,可以复习用,也可以不用。直接点击进人平面镜成像的学习。
点击平面镜成像,进入此页面:
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看到物体?提示:只有物体上某点S射出的光线进入人眼内,这点才能被看见。物体上各点射出的光都进入眼内,整个物体就都被看见了。现在我们就运用光的反射来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教师控制电脑逐步演示蜡烛的平面镜成像过程,同时进行讲解:
①在蜡烛上任选一点S 。
②眼睛看着平面镜,进入人眼的光只可能是S入射到镜面上的反射光。
③从S发出的光中任选其中两条入射光线,得到他们的反射光线。
④如果人眼正处在这两条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上,眼睛会觉得这两条光线好像是从这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的交点S′发出的。我们把S′叫做S的虚像。
⑤物体上的每个点在镜子里都有一个虚像点,所有的像点就组成整个物体的虚像。
在实验中把放在平面镜后面的棋子B移开,在平面镜的背后能否看到A的像?用白纸作屏幕放在该处,直接观察白纸,纸上能不能出现象。我们把这种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的像叫做虚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不能用屏幕接收。顺便说一下:能够用光屏接收的像称为实像。我们平时所说的就像“镜中花,水中月”你们能明白其意思吗?平面镜成的像和小孔成像的像有什么区别吗?
平面镜成虚像(板书)
观察关于潜望镜的图片,说出图片中标注红圈的装置有什么作用吗?
为什么不直接观察?请你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画出或设计出这种装置的简易模型。
像与物的大小形状始终相同(不管移近或远离)。
像到玻璃不完全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玻璃有厚度。在实验中标的物与像之间连线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不能用光屏接到,不是实像
潜望镜在潜水艇中的应用
潜望镜
四、球面镜成像
播放视频:凹面镜
五、课堂小结
平面镜成像
球面镜成像
初中物理平面镜教案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理解平面镜成像特点
2、知道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知道潜望镜、万花筒的光学原理
技能目标学会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重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
难点
“像”的概念,区别实像和虚像
教学过程
复习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现象及反射定律
3、光路可逆
导入
学生观察课本P54照片
设问湖中的倒影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与湖面上的景物对称?
展示表面平的镜子、玻璃板、表面抛光的金属板、平静的水面、大理石及透明塑料片等都能产生与物体对称的影子。
这类反射面是平面的镜子称为平面镜。
新课
一、平面镜所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实验1内容活动卡P35实验1
记录将蜡烛和蜡烛的像的位置用刻度尺连起来,
量出蜡烛到镜面的距离和蜡烛的像到镜面的距离。
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实验2内容活动卡P35实验2
观察比较描画与原画的大小、左右和朝向关系
结论虚像、对称、大小相等
练习课本P56思考与练习1、2、5、
二、平面镜中的像是如何产生的?
阅读课本P54—P55
发光点S发出的光束经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所有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都交于镜面后的S。因为光的直线传播,人眼感到反射光线是从镜面后的S发出的,好像S在发光,S实际没有光线射出,它是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虚像。物体上的每一点都会在平面镜中形成一个相应的虚像点,在平面镜中就形成了物体的`像。像的大小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
演示平面镜成像作图法
利用物像对称性先决定像点位置,任取两根发散光线并画出反射光线。(用虚线表示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提问如果入射光线沿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入,情况会怎样?
练习活动卡P36思考和讨论1、2、
课本P56思考与练习3、4、6、
三、平面镜的应用
阅读课本P55
平面镜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路
练习活动卡P37探究1、2、 3、
小结
1、平面镜所成的像特点
2、平面镜中的虚像的产生
3、平面镜的应用
作业
活动卡P38家庭实验1、2、
板书
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4、像和物体对镜面来说是对称的。
二、平面镜成像原因
1、光的反射
2、光路可逆
三、平面镜成像应用
课后记录
初中物理平面镜教案4
一、教材
1、地位和作用
平面镜生活中比较常见。平面镜在本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光的直线传播延伸,又是光的反射的铺垫。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引起的。可以说,平面镜在光现象这一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甚至在整个几何光学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2、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理解平面镜中像的主要特点,知道实象与虚象之间的区别,了解平面镜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学习通过观察提出假想,制定探究计划,动手操作,搜集证据和分析概括等多方面的研究能力;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分享探究成果,并初步养成甄别假设、调整探究计划的意识。
(3)德育和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物、像和镜面三者之间的关系,领略平面镜成像中的简洁对称之美,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喜悦,增进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的好奇和欲望。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对虚象概念的理解;探究活动中的难点是如何确定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4、教材处理
采用“统放结合”的半开放处理思路(学生对“虚象”和“虚象的位置”的理解普遍感到困难,所以要“统”;对于平面镜成像的其他特点采取“半放”的方法;对于平面镜成像的次要特点采取“全放”的方法)
5、设计思想
(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
(2)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成相等的物体(替身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方法 _
(1)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实验);(2)引导发现法(学生实验时,教师在教室内走动,引导学生完成实验);(3)演示法(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在讲台上再完成一遍);(4)实验法。
2、教学手段——板书、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
三、学法
探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两人一组,相互配合)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新课教学
1、提出猜想: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
[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这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
(1)成虚像;(2)像与物等大;(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左右相反;
2、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明确探究目的]
[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
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明确探究方法]——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
【初中物理平面镜教案】相关文章:
平面镜成像教案08-16
初中物理浮力教案12-28
初中物理优秀教案01-30
初中物理运动的教案12-30
初中物理电能教案12-29
初中物理功教案12-29
初中物理电功率教案12-28
初中物理教案:重力12-21
初中物理教案[精品]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