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角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角教案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2。 在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 情境激趣
师:在数学王国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图形娃娃,他们整天在一起唱歌跳舞,玩得可开心啦!(课件播放许多图形在一起跳舞的场景)在这些图形中,数“角”最可爱了,小朋友想认识它吗?
生:想!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去认识图形王国里的新朋友——角,好吗?
揭示课题:认识角。
[评析:新课伊始,通过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开门见山地引入新课,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 自主建构
1。 联系生活实例感知角。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8页的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图中哪些地方有角?请小朋友上来指一指。
生1:三角尺上有角。
师:你能指出三角尺上的角吗?
学生指角时,教给学生指角方法(先指角的两边,再在角的两边之间画弧线)。
师:还有什么地方有角?你能上来指一指吗?
生2:正方形上有角。(边说边到投影上指)
生3:剪刀张开的地方有角。(边说边指)
生4:钟面上有角。(边说边指)
2。 抽象出角的图形。
师:如果把这些角画出来,是什么样的图形呢?请小朋友看屏幕。
动画演示,分别画出剪刀、长方形纸片、钟面上的角。
师:(指画出的角)像这样的图形都是角。角就藏在我们的身边,请小朋友试着找一找在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面上有角。
组织交流,并让学生指出课桌、数学书等物体面的角。
[评析: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在找角、指角的活动中感知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平面图形,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的表象。]
3。 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小朋友看老师画一个角。(画角,指角的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一条边,(指角的另一条边)这条直直的线,是角的另一条边,(指角的顶点)这里的一个点是角的顶点。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师:(拿出三角尺,指其中一个角)这是三角尺上的一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一说自己的感觉。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三角尺,同桌两个人合作,指一指三角尺上角的顶点,摸一摸角的两条边。
学生操作。
师:(指投影上的三个角)你能分别指出这里三个角的顶点和边吗?
指名到投影前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评析:“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结论,教师没有让学生去探索和发现,而是以讲解的方式告诉学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有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随后的指一指、摸一摸等活动,既巩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又丰富了学生的感知,加深了对角的认识。]
4。 练一练。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师: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第一个图形是角。
师: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
学生到屏幕前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继续完成后面三个图形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5。 感知角的大小。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想不想自己“做”一个角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请大家根据需要自己选择合适的材料想办法“做”出一个角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做”角的`方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师:请把你们“做”好的角举起来给大家看看。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有用小棒摆的,有用直尺画的,有用纸折的,有用硬纸条钉的……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用不同的材料“做”出了这么多的角。我们来看这位小朋友“做”出的角(拿出用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角,使角的两条边重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大)
生1:角的一条边在动。
生2:角在变大。
师:再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个角在怎样变化?(边说边旋转角的一条边,使角慢慢变小)
生:角在变小。
师: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做”一个角,并像老师那样,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吗?自己在下面试一试。
学生按要求活动,教师巡视并作适当指导。
师:(出示一个角)老师这里有一个角,你能用手中的角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大的角吗?(学生操作,教师注意指导)
师:能转出一个比老师的角小的角吗?(学生操作)
[评析:学生用两根纸条“做”出了一个角,是教学过程中自动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师敏锐地捕捉了这一资源,通过转动角的一条边使角变大或变小,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角的大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 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出示教科书第69页第二个例题。
师:这里的四个钟面,时针和分针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你能看出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吗?
生1:第一个钟面上的角最大。
生2:第三个钟面上的角最小。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一眼就看出来了,剩下的两个钟面上的角哪一个角大呢?
生1:第二个钟面上的角大。
生2:第四个钟面上的角大。
师:到底哪个角大呢?请小组内的小朋友一起合作,想一想怎样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小组的讨论。
师:你有办法比较这两个角的大小吗?
生1:可以用三角尺上的角去量。
生2:可以数钟面上的格子。
生3:可以把两个角重叠起来,看哪个角大。
师:你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学生上台演示,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分别重叠起来,另一条边分别在重叠的这条边的同一方向。
师:现在你知道哪个角大了吗?
生:第四个角比第二个角大。
[评析:从通过观察可以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到通过观察不能确定两个角的大小,引起了学生认知结构的不平衡,促使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反复实践,找到比较角的大小的新方法,发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了数学思考能力。]
认识角教案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数学教案-角与直角的认识。
2.能辨认、判断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动手操作及合作交往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体验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画角。
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逐步抽象出几何角。形成角的表象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引入。
谈话::小朋友还记得我们一年级学过哪些图形吗?
教师出示一本书,问:谁知道这本书的这部分(师沿着一个顶点向两边摸,手势指出两条边所夹着的部分)叫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一种几何图形。 (板书课题:角)
老师挑选了几件物体,你能说说看,这些物体的角分别在哪里?(课件出示:书、剪刀和钟面:让学生逐一指出书上的角,剪刀形成的角,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现在你能说说在我们的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中有角?
(二)探究新知。
1.丰富感知,形成角的表象。
逐步抽象出角:认识了生活中的角,那么,数学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把刚才电脑投影的实物体逐渐去掉颜色及其他非本质的东西,只显露出角“∠”,明确指出这就是角)。
3.角的特点。
(课件出示)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角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以钟面形成的`角为例)一个角是由什么组成的?(一个点和2条线)
对,这个点我们把它叫作角的顶点(扇动3次:出现顶点)由顶点引出的2条直线叫作角的边。(扇动3次:出现边)
从顶点出发,引出的两条边,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我们要用圆弧表示(出现圆弧)
小结:角是由什么组成的?(一个顶点,2条边组成的)
用什么表示角?(圆弧)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找角的游戏。
判断题:指出下列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总结:只要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的图形就是角,这图形无论朝什么方向、无论放在什么位置、无论大小,只要有以上特点就是角.
4.画角。
下面我们就根据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这样的特点把它画出来,并标上符号。
(1) 教师先示范一次,先画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2条边,中间所夹部分就是角,用圆弧表示,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角与直角的认识》。
(2) 学生画。
(3) 反馈评讲。
5.认识直角。
(1) 引入:刚才,我们认识了角,并知道了角的特点,下面,谁能告诉老师三角尺中有几个角?(3个)
(2) 师指着直角问:这个角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对呀,象这样方方正正的角我们叫它:直角(板书:直角)。
(3) 直角表示方法:用正方形的一半。
(4) 请你拿出这样一把三角尺,自己摸一摸这个直角。小朋友真聪明,拿另一把三角尺问:那这把三角尺中也有直角,请你也找出来。
(5) 用三角尺上的直角量一量(演示:量角的方法,顶点重合,角的边重合。)我们数学书封面上的角,你发现了什么?(四个角都是直角。)
(6) 小朋友们真行,不仅找到了三角尺上的直角,而且还会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去验证,可是老师遇到一个问题:现在老师手里只有一张纸,没有其它的工具,可老师又需要一个直角,怎么办呢?(让学生充分说,自由的折。)
(7) 折直角。(课件示范折的过程,要求学生先说一遍,再折一遍,最后,打开数一数共有几个直角?并用直角符号表示一下。)
(8) 游戏。“寻找直角”规则:我们今天认识了角和直角,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身边的角,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拿着三角尺或者是你折的直角找出教室里的直角。
(9) 指名汇报。
(三)练习判断。
(四)拓展延伸。
过渡:刚才小朋友认识了直角,并学会了寻找生活中的直角,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直角以外,还有许多角,看:
(课件演示:用直角尺和锐角比,和钝角比)
拓展:象这样比直角大的角我们叫它钝角,比直角小的角,我们称为锐角,课后你还可以搜集这两个角的一些知识。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角有什么特点?
认识角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
课件、磁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
课前谈话引入:
板书:认识三角形
老师带来了一些图片,你能从中找出三角形吗?出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学生说说生活中的三角形(生活中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二)探究
1.学生动手操作、老师黑板摆三角形。
(1)师:刚才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三角形,你能动手画一个吗?
师:这里有同学们画的一些三角形,老师在黑板上也创作了一个三角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三角形有共同的特点吗?先想一想,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你能找出三角形的3个顶点、3个角、3条边分别在哪里?跟同桌说一说。
利用学生错误资源,出示未首尾相连的图,你能用完整的语言来说一说什么是三角形了吗?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并板书)
2.
试一试:
刚才同学们都很厉害,你会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吗?先让学生说一说任选三个点是什么意思,再按要求画一画。尽可能多画几个。
思考:都能画出一个三角形吗?
得出结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不能在同一条直线上。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同学们非常了不起)
(1)同学们,请看这幅图,这是一个人字梁,是建造房屋时房顶的结构,你能量出图中人字梁的高度吗?你量的是哪条线段?它和底边有什么样的位置关系?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指名说一说量的是哪一条线段,和下面的横梁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
(3)测量人字梁的高。学生在书上独立测量人字梁的高,交流测量方法及高是多少。
(4)画三角形的高
如果我们把人字梁所表示的三角形画下来,就可以这样表示出它的高和底。(课件出示三角形的'高的变化动画,让学生说一说高是如何变化的)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课件出示概念
怎样利用工具规范的画出三角形的一条高呢,请看屏幕演示。(课件)看清楚了吗?
5.
学生做作业纸,不同的边做为底作高,得出三角形也有三条高。
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观察你有什么发现?(三条底对应三条高)
(三)巩固
1.
填空
2.
判断
3.
书本量高
4.
书本作高
(四)总结延伸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
好,同学们请看,老师将三角形的一条边变化一下,还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
3条边
(底)
3个顶点
3个角
高
认识角教案4
教材简析:
“认识角”是国标本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64-66页的内容。本课是第1课时,主要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感悟角是有大小的,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感悟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活动角、多媒体课件、白纸等。
学具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一张纸、一个图钉、两张硬纸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角
谈话:数学王国里住着一群漂亮的三角形娃娃,今天他们要来我们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大家欢迎吗?(……)瞧!(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一群三角形娃娃边唱边跳走过来的情形。)他们来了。(课件动画:一个三角娃娃得意地跳着舞……甩掉了一条边。)……咦?这个三角形娃娃怎么少了一条边呢……原来调皮的三角形把一条边给弄丢了,出示, 它少了叫它---角。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找“角”娃娃,并与“角”交朋友,好吗?
二、探索新知,认识角
1、抽象角,认识角。
(1) 从实物中感知角
三角形帮我们请来了很多“角”娃娃, “角”娃娃想跟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你们愿意吗?(出示多媒体画面:长方形纸、三角板、钟面、五角星、剪刀)你能找到这些小客人吗?看谁的眼睛最亮!
谁来说说,你从哪里找到了角?并用手指一指、摸一摸。
小结:原来调皮的角就藏在这些物体中,小朋友真聪明。
师(惊喜状):这会儿,角娃娃藏到教室里来了,你能在教室里找到它吗?
生:……
(2)折角,体会角的特征。
出示一张白纸。
师:角跑到老师这张纸上了,你能帮老师找出来吗?
这张纸还能变出很多角呢,谁会变出一个角来?请小朋友拿出一张纸折一折。
请学生将纸对折,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师:小朋友,用你折出来的角对着自己的手心或脸,戳一戳,试一试有什么感觉。” (师边说边示范)
为什么会有痛的感觉呢?(……)对,因为它尖尖的,再摸摸它的两边还戳人吗?有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
(3)抽象出角,感知角的样子。
小朋友,角的本领可大了,它不仅能藏在物体的身上,还能从物体身上走下来呢。(学生睁大了眼睛,感到不可信)不信?你瞧!(课件动态演示角从剪刀、三角尺、钟表上移下来的情景)学生发出惊叹声。
2、演示画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小朋友找到了许多角,老师也找到了一个,并把它画在电脑上了。想不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画的?(课件动画演示“手握铅笔”画角的过程。)
谁来说说你看到老师刚才是怎么画角的,先画什么,再画什么。你能自己画一个角吗?指一名学生到黑板上画角。(有意识让学生画开口方向不一样的角。)
那你知道这个尖尖的地方和直直的线叫什么吗?它们就藏在数学书第64页里面,赶快去找一找吧。
学生交流后,小结: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3、练一练,巩固角。
a.数学王国的图形娃娃听说我们在学习角,都争着说自己是角。谁说得对呢?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b.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几个角。
“想想做做”第2题。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
1.图形王国里两个角在争吵,都说自己大。到底谁大呢?请看屏幕。
学生争议后,教师用多媒体演示两个角重叠。(顶点对齐,其中的一条边对齐。) 小结:看来我们可以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角娃娃看我们学得这么认真,给我们送来了一件礼物,看!(动画演示鸟衔“活动角”的一边不断活动的情景。)
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老师也有一个这样的角,因为它的两边可以活动,所以我们叫它——活动角。
拿出你们的活动角(老师和学生的`活动角两边同样长),谁能上来拉一个和老师同样大的角。
介绍一下你是怎么和老师比的,是哪和哪重合了?
哪个同学再过来拉出一个比老师拉的角大一点的角?你能拉出比老师小的角吗? 小结:角有大有小。
3.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师生比活动角的大小:边一样长的活动角相比,边不一样长的相比。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2)让学生拉一个和老师一样大的角,提问:如果老师把你的活动角的两边给剪掉一段,你还敢和老师的角比大小吗?
讨论:你认为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小结:角的大小与角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4、活动角的应用
你在生活中见过像这种大小会变化的角吗?说给同学听听。
你知道剪刀、扇子设计成活动角有什么作用吗?
四、巩固拓展,应用角
1、拿出两支铅笔摆角
⑴摆出1个角⑵摆出2个角⑶摆出4个角
学生摆,师指导。
2、数一数有多少个角?
3.最后“角娃娃”送给我们一把金剪子,让我们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掉一个角,看看还剩几个角?我们动手做一做吧。
五、总结评价,延深角。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学得快乐吗?你能用角说一句话吗?
认识角教案5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00总复习“成长小档案”第二幅图,完成教科书P102第5、6题和P104~105“练习二十五”中第9~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学生尺,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0“成长小档案”第二幅图。
师:说说它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角的初步认识)
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有关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板书课题: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及教师的'设问,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操作中梳理知识
1.复习长度单位。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情预设】多数学生能说出米和厘米。
师:有关米和厘米你们都知道些什么知识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作单位;1米=100厘米;可以量出线段的长度和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你们总结得真好!请同学们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上台来指一指1米。
请学生拿出自己的尺子,指一指1厘米。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刚才的1米和1厘米,接着睁开眼睛试着再比画一下1米和1厘米。能举出一些用米或厘米作单位的例子吗
【学情预设】橡皮长约4厘米,数学书宽约15厘米,我的身高是1米35厘米等。
师:请你试着填一填教科书P102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回忆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学生自由发言,在此基础上补充完善。之后通过比画、与尺子比较等活动,进一步体验米和厘米,建立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
2.复习角的初步认识。
(1)角的组成。
①请学生在作业纸上画一个角,并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②将学生所画的角展示并进行评析。
(2)角的分类。
①课件出示下面的三个角。
②指名学生说出这三个角各是什么角,并说说判断方法。
(3)完成教科书P102第6题。
师:图形里有几个角哪几个角是直角
【学情预设】图形里有4个角,左边的2个角是直角。
师:请你们在图形中加画一条线段,使它增加三个直角。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
【设计意图】复习角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在回顾梳理角的知识后辨别并数角,同时自主创造规定数目的直角。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升数学能力。
三、巩固中深化知识
1.完成教科书P104“练习二十五”第9题。
师:分别选择哪一个答案?为什么?
【学情预设】3个小题学生应该都能选择出正确答案。
练习完成后,可结合本题引导学生认识以“分”作为计量单位,有两种不同的意义:既是人民币的单位,也是时间的单位。
2.完成教科书P105“练习二十五”第10题。
(1)估测线段。
师:什么是线段估计图中这两条线段分别大约有多长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测,只要合理即可。
(2)动手验证。
师:请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测得对不对。
【学情预设】量线段时,学生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有的从0刻度开始,有的从其他刻度开始,只要量出正确长度就行,重在让学生体会“用厘米量”的思想。
(3)补充:在作业纸上画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
3.完成教科书P105“练习二十五”第11题。
师:以给出的点为顶点,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和钝角。
在学生画的时候,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指正。
【学情预设】锐角和钝角学生都会画,画直角时可能不规范,教师要加强指导,同时注意展示开口在不同方向的各种角,以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丰富学生头脑中角的表象。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所复习知识的理解,使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的意识,做到能轻轻松松学知识、做数学,从解决问题中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
四、总结中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复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或体会?觉得哪些地方还有疑问?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
米厘米1米=100厘米画线段
角锐角直角钝角画角
教学反思
通过认真研究教科书,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科书做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精细化的处理,做到既尊重教科书,又注重对教科书进行创造性的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业设计
一、填一填。
回形针长( )厘米,铅笔比小刀长( )厘米。
2.20厘米+50厘米=( )厘米1米-30厘米=( )厘米
3.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杯子高约10( )。(2)元元身高1( )20( )。
(3)一只蜻蜓长约7( )。(4)一张课桌高约75( )。
4.右图中有( )条线段,( )个锐角,( )个直角,
( )个钝角。
参考答案
一、1.1 4 2.70 70
3.(1)厘米(2)米厘米(3)厘米(4)厘米
4.6 4 2 3
三、1.4(图略)2.略
认识角教案6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我们都知道角是数学“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常用角进行描述,可见角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地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征,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感受角的大小。
3、让学生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创新思维。
由于学生对角的认识还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四、教法与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到教法和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整节课将观察、操作、演示、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让学生通过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玩一玩、比一比等实践活动加深体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脑子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流程
为实现以上教学设想,我做了如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内迫切地想知道角的有关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1、初步感知角
师:这是一把三角尺,(出示三角尺)上面有角吗?(有)(指名指指)(师指导指角的方法)
师:伸出右手和老师一起指。
师:我们再来摸一摸角,你摸到的是角的什么样的?(并且体会:角的边是直的,顶顶点是尖尖的。)
师:你还能在三角尺上找到其他角吗?(同桌相互指一指)。
2、抽象出几何角(出示课件)
师:谁能找出这些物体中的角?学生一个一个指。
师:如果把这些实物上的角搬下来,就成了下面的图形。(抽象出角)
师:像这样的一些图形,就叫做角。
3、搭一搭
用你的小棒搭一个角,同桌互相评一评对不对
(二)探索新知
1、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老师画了一个角,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1)尖尖的地方我们叫它“顶点”(板书)
直直的,我们叫它“边”(板书)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板书:一个顶点,两条边)
(2)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用给角起名字的方法来介绍角的记法和读法。)
2、画角
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画一个角?把你画的角标上顶点和边。(师边看边指导)让学生标出图形中的角,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明确角的记法、读法。
3、画角时应该注意:先画顶点,再画边
认识角是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时我认为要想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角的有关知识,关键是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这一环节我设计了四个数学活动:摸一摸、找一找、搭一搭、画一画、练一练。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对角的认识由实物抽象出图形。加深了学生对角的理性认识。
4、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了如下设计:让学生张合活动角,感受从静态中的角过渡到动态中的角的过程。通过张合活动角学生不仅能感受到角有大小,而且还感受到了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然后再比较活动角,看哪个角大?通过猜想、演示、验证,得出结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三)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经过多样性的活动过程,学生积累了对角的正确认识,最后,我设计了4个层次的综合练习,意在引发学生的思维向更高层次迈进,这4个层次的练习,孩子们很顺利的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基础练习:判断角和数出图形中的角的数量。穿插在例题讲完就练习
2、动手操作题,活动角的大小
3、拓展提高题,把一张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四)总结与评价: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并且用课件总结重点内容。
本节课侧重于知识点的落实,巩固新知。加强动手操作实践,丰富学生感知,积累空间观念,形成能力。积极引发学生的兴趣,辨明概念,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认识角教案7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似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1、掌握识别人民币的方法。
2、让学生明确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付钱,找钱的方法。
教具:课件。两种形式的人民币分成若干包,标明1号、2号钱袋的人民币,分发组各组负责人待用。
学具: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若干张(个)。
德育渗透: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过程:(课堂教学实录)
师:(课件出示画面)小明妈妈准备做晚餐,发现没有了酱油了,怎么办?
生:去买。
师:用什么买?
生:钱。
师:同学们说的钱也叫货币。英国的货币叫英磅,美国的货币叫美元。谁知道中国的货币叫什么?
生:人民币。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好不好?
生:(齐)好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活动一:认识人民币的面额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知道哪些人民币?
生:1角、2角、5角
生:2元、5元、10元、50元
生:100元、20元
生:5分、2分......
师:请同学们打开1号学具袋(纸、硬币的元角分各一张或个),认真观察,看这些人民币可以分几类?你是怎样认出它们的?(学生分小组活动)
(人民币的面额是学生已经接触过的数学知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交流是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
生:分两类:硬币和纸币
生:分三类:元、角、分
师:(板书分类方法)那么你是怎样认出它的面额呢?
生:看数字,有数
生:还要看数后面的元角分
生:硬币还可以摸大小
生:纸币也有大小
生:看花纹.......
(充分让学生发言,各抒已见,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的知识能进行初步的归纳)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人民币,大家认一认。
(屏幕出示,学生认识准确)
师:同学们都认识了人民币,会用吗?
生(齐)会
活动二: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及人民币面额之间的换算
师:(出示电脑画面,每瓶酱油1元6角)小明妈妈给了小明2元人民币,小明能帮妈妈买到酱油吗?请你试试看。
生:他用2元钱,买一瓶还剩4角。
生:还剩4角。
师:你是怎样想的?
生:2元是两个1元,先用1个1元,另一个1元用6角还剩4角
师:为什么1元用6角还剩4角?
生:因为1元等于10角。
师:这位同学想的对不对?(对)你还知道人民币之间的哪些关系?
生:1角=10分
生:2元=2个1元,5元=5个1元
生:10元=2个5元
......
(教师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这里正确把握住了学生的起点能力,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学生已经知道了,就让学生自己把他知道的说出来)
师:用你刚才学到的知识填空:
1元=()角1角=()分2元=()个1元10元=()个5元
20元=()个10元50元=()个10元
(学生回答准确)
师:同学们对人民币的认识很好,休息一下并观察你手中的人民币,看看这些人民币的图案有一个什么共同点?(放音乐)
生:是国徽。
生:还有人民银行。
师:对。人民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是国家的象征。我们应该怎么做?
生:爱护人民币
生:不撕坏
生:不在上面写出字
生:不乱花
......
(有张有驰。在学生休息片刻中让学生观察感悟,渗透情感教育。)
活动三:综合活动,拓展学生思维
师:请看屏幕上这几种学习用品,教师准备买来送给贫困山区的小朋友,请你试着买一样,看谁的付钱方法多(可以用学具2袋中的钱)。(学具袋2中是零钱)
(此活动旨在突破难点。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知道元角分的十进关系后操作,使其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
生:买一支铅笔1角5分,付1个1角1个5分。
生:买一支钢笔2元,付1个2元。
生:1个练习本3角钱,可以付1个2角和1个1角,还可以付3个1角,还可以付6个5分。
生:买1块橡皮可以付5个5分,还可以付1个5角找回1个2角的1个5分。
.......
(这里学生的回答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的不同思维充分暴露出来,鼓励学生的奇特想法,新颖做法和不同见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
[成功点击]
本节课成功所在主要有三点:一是正确把握学生的起点能力,了解到学生对人民币已有了感性认识,绝大部分学生已会购买小额物品,以此为基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是注意引导学生亲历,让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让学生例举了学习材料,设计了开放性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亲身实践和真实体验,从而使每个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课堂上让学生处方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发言,暴露出学生不同的思维,不仅能展示学生的个性,而且有得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认识角教案8
教材分析:
角是数学的“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诸多平面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几何中的一些定理、公式常用角进行描述。角在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本单元是角的初步认识,为角的进一步学习如度量角的大小、角的分类打下基础。
在学习角的相关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通过对许多物体的感知,已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图形,并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认识角,能画角。知道角各部分名称,会辨认角。
数学思考:经历从现实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解决问题:能大胆地与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学会评价。
情感态度: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本课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钟面、剪刀、折扇、三角板等实物图形引入,通过观察,对角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 交流等活动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之一。
抽象建立角的几何图形是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整堂课设计为由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的学习活动串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在大脑中形成角的表象。
教法、学法
教法:演示法,谈话法
学法: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程序:
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角吗?我们教室周围有角吗?(课件出示钟面、剪刀、折扇、三角板等实物图形)这些物品上有角吗?
(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对角的认识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二、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找角,指角
1. 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指一指哪里有角。先指给同桌看一看。
2. 全班交流指角。
(大多数学生指出的角都是物品突出的一个尖点,这是学生在生活中对角的.概念。此时教师顺势强调学生指出的“角”,在黑板上画出这样的“角”,实际上是一个点。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再次思考应怎样指才能表示出“角”)
3. 再次指角。学生可能这样表示:
(由学生再度带着明确的问题思考,自己探索怎样表示角,有一定挑战性,为形成角表象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教师示范指角
(教师用课件演示指角,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识。)
5.学生在自己指指角,建立表象。
(二)折角
1.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指指上面有几个角。
2. 用正方形纸折角。
3. 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那里。教师把折的角帖在黑板上,用线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认识角。
4. 小组内相互之间指一指折出的角。
(通过折角,进一步认识角,增加感性认识,逐步抽象角的表象。)
(三)做角
1. 请小朋友们用学具做活动角。
2. 用手感受一下角的尖,两边。(感受角的各部分)
3. 玩游戏:变大变小角。(感受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4. 用手做一个角,玩变大变小游戏。(再次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
(上面三个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玩中学,逐渐领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形体,建立角的表象。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四)画角
1. 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对角的认识画出“角”。
2. 全班交流:谁画得对,画得好。
3. 教师示范画角,学生练习。
(将头脑中逐渐形成的角的几何形体画出来,这是落实角认识的一个关键。)
(五)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学生自己尝试取名,再看书认识角各部分名称。(角的认识到此结束)
三、 巩固练习
1.P45 练习十 1,2,3
2.数一数,共有几个角?
(练习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巩固角的几何表象。第二层次是深层次练习,训练学生思维。)
认识角教案9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四册内容
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初步学会画角,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画角。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探究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实物角逐步抽象出几何角。
教具准备:课件,三角板,活动角
学具准备:小棒、三角板、练习纸、圆形纸片、三张长方形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拼图游戏:请同学们拿出4根小棒,围成一个漂亮的图形。
拿掉1根小棒,你能将它围成什么图形?
再拿掉1根小棒,你还能将它们围成图形吗?让学生将两根小棒两头接住,拼成怎 样的图形。
师:像这样的图形,我们就把它叫做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创设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操作过程中自觉参与学习,一步一步揭示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找角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周围或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哪些实物上面有角?比比看,谁找的又快又准确。
2.指角
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看到的角,并用手指给大家看。(学生在指角时可能会出现指角的错误方法,教师要及时给予纠正)
适时练习:请学生拿出三角板,用正确的指角方法指出三角板中有几个角?
3.认角
我们在三角板中找到了角,请大家来用你的小手摸摸这个角,先来扎扎手,有什么感觉,再摸摸这两边又有什么感觉?(小组讨论,发现角的特点)
我们来给尖尖的这一点起一个名字?叫做顶点。直直的两条边我们叫做角的边。
板书: 边
顶点 边
请同学们指出三角板中其他两个角的顶点与边。
师生共同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4.画角
师:我们一起认识了角,你能给你所找到的角画张相吗?(学生活动:尝试画角。并且展示学生作品)
课件展示正确的画角过程。学生再次画角后交流,并且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师板书: 边
顶点
边
(学生第一次学习角的认识,要使学生初步认识这一概念,需要一个过程,教学从具体实物引入“角”,并通过玩“活动角”,让学生对“角”有了初步感知。)
5.课堂练习。课件演示,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且请学生上台指出角的顶点与边。
(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角的基础上,实现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教师的“导”、“扶”、“放”与学生的“探”、“思”相结合,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大胆探索下,培养了创新意识和主动参与学习的能力,最后一组练习,及时让学生掌握了新知。)
6.折角
1)小游戏:(教师出示一张圆形纸片)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办法用它来折个角吗?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提问:你所折成的这个图形有3个角吗?为什么?
7.比角
1)教师出示三种不同的角,比较角的大小?请学生想办法如何来比较?
教师小结:将两个角的一边重合,另一边比较,张开的大的这个角就比较大。
2)课件出示不容易判断大小的红角与蓝角
请学生比较哪个角大一些哪个角小一些?为什么?
提问:你发现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系吗?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小结:角的大小与角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
3)小活动:
A:请学生用纸条图钉做一个角,教师做一个边较长而角大小相等的角,请学生判断,哪个角大一些。
B:请学生用活动角做一个比教师所做大的角。
C:同桌做角,比较角的大小。
(通过这一游戏,让学生再次将所学的新知理解、掌握、深化,并进一步感知角有大有小。)
三:练习:
1.猜角:出示一组图。请学生在下面图形中找出有几个角?并且指出他们的顶点和边各在哪里?
(通过练习,不仅巩固了新知,而且也深化了新知,教学信息及时反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2.动手做一做: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叫数学小灵通,他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一个裁纸的游戏好吗?
A:一张长方形的纸,用剪刀裁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学生活动)
B:可是数学小灵通说,一张纸裁掉一个角,也可能有4个角。同学们你想知道是怎么裁的吗?试一试吧。
C:小灵通说:也可能是3个、5个角,你知道是怎么裁的.呢?
3.活动:用准备的绳子,同桌合作做一个角。
(通过开放性练习,让学生在猜测——求证——得出结论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新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四:总结:
同学们你们这节课玩的高兴吗?我们认识了角,并且画、折、裁、做。你从中都学到了什么呢?
案例评析:
这节课是学生对角的初步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通过用手摸、用眼看、用手画、动手折等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在活动中自觉接受新知。
1.借助多媒体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
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演示、借助实物、图形的外部特征及学生自己亲身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并从图形中辨认出各种大小不同的角的表象,从而培养了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精心设计趣味题,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教师在最后设计开放性试题,一题多解,有趣新颖。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好奇心被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促使他们迫切想得到答案,而当答案多解时,又产生了疑惑,进而又促使他们去思考。如此过程,达到了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良好效果.
认识角教案10
学习内容:教科书p40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直角的特点,并能从生活中找到直角。
2、通过探索、尝试掌握直角的画法。
3、培养学生的教学猜测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直角
难点:画直角
学习准备:直角三角形、活动角、一些纸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谁能来说一说角。拿出昨天我们制作的活动角。一个完整的角有几部分组成?同桌互相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在拉活动角中我们的能着到一个特殊的角,它不大也不小。现在老师来用活动角来比划比划,你们来看看。
你能拉个和老师这个活动角一样大的角嘛?
有点难是吗,其实用任意形状的纸片我们都能制作出这样一个角。对了,它的名字叫直角。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做直角
跟着老师一起来做一个直角。拿出一张纸,任意折一折。再沿着折痕对折。看,这两条边所夹的角就是直角。
用手摸一摸,感觉直角的大小。和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你觉得直角是什么样的,和大家说一说。(汇报)
2、找直角
其实直角就藏在我们的周围,很多地方都能找到它。现在请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并和小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汇报:
如果学生出现课桌是直角,请学生具体说明,请他对自己的语言进行调整。
学生回答时请其余学生进行互评。在评价中巩固直角的概念。
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直角,但由于它的实际用途,象课桌,为了防止小朋友们碰伤并把课桌磨成圆角,那么我们可以说他们像直角。
3、判断
老师也找来了一些直角,小朋友们帮老师判断哪些是真正的直角?
为什么?
4、画直角
小朋友都认识了直角,现在我们要来画一个直角,你有什么好办法?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直角画得标准?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工具。
s:我可以沿着直角的边画直角
t:那你用什么画呢?你真聪明。很多工程师和你有同样的方法。让我们一起来试试。
先看老师来画一画,先画一条直直的线。把三角板直角中的一边和它重合,倚着另一条边再画一条线,你看。这就是我画的直角。你也来试一试。
比一比,谁画的直角最标准。
学生试画,教师巡视指导。展台展示个别作品,请学生判断。再说注意点。
延伸问题:老师在黑板上的直角比你画的直角要大,对嘛?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角王国中的特殊的朋友,它的名字叫?你能来介绍你这位朋友吗?现在如果老师想让你们用活动角再来摆一个直角,你有什么方法?
四、作业:寻找身边的直角。
认识角教案11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掌握三角形的特征,学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意义和特征,会按角的特征给三角形进行分类,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指出下面各是什么图形?(投影)
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边是直线、射线还是线段?
2.指出下面各是什么角?
说出什么叫直角、锐角、钝角?
组成角的两条边是什么线?
3.请大家在本子上画出直角(用三角板)、锐角、钝角各一个.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线段和角,如果把角的两条边改为线段,把角的两个端点连起来会出现什么图形?(三角形)
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和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
(二)学习新课
1.理解三角形的意义.
(1)我们已学过三角形,你能举例说出哪些物体的面是三角形吗?(红领巾、三角板、小红旗等)
(2)结合复习题,思考讨论:
①三角形是几条线段围成的?
②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
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3)巩固概念.
①找一找,哪些是三角形?(投影)
②用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强调,看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要从两方面看:一是看只有三条线段,二是要看是否围成的`封闭图形.
2.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刚才大家找出这么多三角形,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进一步观察一下,这些三角形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启发学生明确:它们都是三条线段围成的,它们都有三个角,都有三个顶点.
再引导学生概括:围成三角形的每条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每两条线段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
3.教学三角形的特性.
我们学习的三角形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要用到,像自行车的车架、房梁架等.为什么要用三角形的呢?我们来做一次实验.
教师用事先准备好的木框,让同学们拉一拉.
先拉五边形木框.(变形)
再拉四边形木框.(变形)
后拉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三角形不变).
提问:通过三角形木框拉不动,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明确: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度固定,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固定不变了.因而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这就是三角形的特征.
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用到三角形的特性吗?(椅子腿松动了,可以固定一个三角形铁架)
4.教学三角形的分类.
三角形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根据三角形中角的不同进行分类.怎样分?
(1)出示投影片,观察每个三角形内角的度数.
(2)比较这三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学生明确:相同点是每个三角形都至少有两个锐角;不同点是还有一个角分别是锐角、钝角和直角.
(3)分类.
根据上边三个三角形三个角的特点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类.
图①,三个角都是锐角,它就叫锐角三角形.(板书)
提问:图②、图③只有两个锐角,能叫锐角三角形吗?(不能)
引导学生根据另一个角来区分.图②还有一个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图③还有一个钝角,它就叫钝角三角形.
请同学再概括一下,根据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几类?分别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师板书: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4)三角形的关系.
我们可以用集合图表示这种三角形之间的关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个整体,用一个圆圈表示.(画圆圈)好像是一个大家庭,因为三角形分成三类,就好象是包含三个小家庭.
(边说边把集合图补充完整.)
每种三角形就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反过来说,这三种三角形正好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5)怎样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呢?
填表后观察.(投影)
由上表可以看出,三角形中至少要有两个锐角,所以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应看它最大的内角.……
(三)巩固反馈
1.说说三角形的意义、特征.
2.三角形有什么特性?
3.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为哪几类?
4.判断题.
(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2)锐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个锐角,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锐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两个直角吗?为什么?
(四)作业
练习三十一第1~3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是学习研究其它几何图形的基础,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这部分内容很重要.
本课教学既重视概念教学,又重视学生实践,不仅教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
新课第一部分,首先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学生自己举例,观察,讨论后引导学生概括出什么样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第二部分,让学生通过对各种形状三角形的观察、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从而概括出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第三部分,学习三角形的特性.让学生自己动手拉一拉五边形、四边形、三角形的木框,从而发现三角形的特性,即具有稳定性.
第四部分,学习三角形的分类.学生在观察比较各种不同的三角形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基础上,把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概括出各种三角形的定义,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在思维中分辨,在观察中思维,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提高观察、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特性:稳定性
按角分类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认识角教案12
教学目标:
1、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2、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图,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角与直角
1、角及各部分的名称
(1)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请你在小组内说一说你在教室里看到的角。
(2)学生小组交流。
(3)汇报发现的角。
2、直角
(1)在角当中有一种角叫直角,你们是怎么判断的呢?
学生汇报并演示判断直角的`方法。
(2)角的各部分名称你还记得吗?
学生回忆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板书。
(3)请你画一个角。
学生用三角板画直角。
(4)出示第6题梯形图。
这个图中有几个角?其中有几个是直角?
你能在图里面画一条线段使这个图增加3个直角吗?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独立探究,在书上尝试画线段并上台演示自己的画法。
(5)组织全班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认识。
二、综合练习
1、组织完成106页第7、8题。
教师巡视,对画法不规范的学生及时个别指导。
2、小组合作完成第9题。
3、随堂练习。
三、课堂总结。
认识角教案13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折角和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意义。
2、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等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繁忙的工地—角的认识教学重点:角的认识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学具的准备:
不规则纸 电脑课件 活动角 两个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活动1:认识角
1、找一找生活中的角
教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看看这是哪儿?
学生:我们美丽的校园。
教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在我们的校园里。
同学们认识“角”吗?
学生:认识。
教师:那谁能从(边说边指着校园图片)我们的校园里找出角呢? 学生用白板笔找角。
教师:刚才同学们圈出这些都角,不过你看它们的样子一样吗?
学生:不一样。
教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研究一下角的知识。
(板书:认识角)
2、折一折
你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发现了这么多的角,我们现在动手用纸来折一个角,请大家拿出一张不规则的纸,试试看,自己能折一个角吗?
3、画一画
把自己折好的角画下来是什么样子的呢?谁想到黑板上画?其他同学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学生试画)
谁想把你画的展示给同学们看看。(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
他画得怎样?请大家当评委给他评评。
4、感知角
①请同学们摸一摸刚才折好的角(教师引导学生先摸角的顶点,再摸角的两边),有什么感觉?(学生交流后并回答)
②课件演示折出的角,闪动角的各部分。
③介绍角的各部分的名称,并在黑板上描出几个不同的角。
现在请在大家看看老师画出的角,刚才摸起来尖尖的,这是角的顶点。(课件演示“顶点”),摸起来感觉平平的、滑滑的、直直的`是角的边。(课件演示“边”)角有两条边,角一般用这个符号标出来。(课件演示角的符号“)”),大家看这个符号像什么呢?这个符号还有手呢,一手拉这条边,一手拉那条边,角记作∠1,读作角1(课件演示)。
④让学生区分“∠”和“<”的符号,并注意写法。
⑤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请同学们把折好的角放在桌上,给同伴指一指角的各部分名称,再用角的符号“)”标出角。
5、练一练
①认识了角,我们再去看书上P67的“指一指”的图形中都有哪些角?请你用角的符号标出来,并用数字表示出角,看谁找的认真,标得清楚。
②标出来后与同伴互相交流。
③展示学生作业,集体评价。
(在桥洞图中,桥洞的两边形成的不是角,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到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直的边组成的)。
活动3:比较角的大小
1、做一做
学生动手做角:
师:请一位同学到展台上展示,把活动角的两边重合,一边不动,另一条边开始
转动,就可以得到不同的角。
小组同学之间转一转,说一说,你得到的是什么角。 2、比一比
①“比一比” 第一题(课件演示)
活动的角告诉我们“角的两边张口越大,角越大”,运用这个规律还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呢。大家来比一比这两个角(课件演示“比一比”第1题)。你认为哪个角大?说说你们是怎样比较的?
②比较两个大小不明显的角(课件演示)。
大家再看一看这两个角,哪个角大?怎么比较呢?(在学生表述的基础上,课件演示移动、重叠比较的方法)。
③比较两个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三角板的三个对应角的大小?
我们再用这些方法来比较手中两个三角板(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三个对应角的大小,看看这两个三角板的三个对应角有什么特点呢?四人一小组,一起动手比一比,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巩固深化练习
到白板上画角,老师说角学生画角。
1、练一练。
2、 说一说分针和时针所成的角是什么角?
3、 找一找。从我们操场的图片中能找到角吗?分别找出锐角、直角和钝角。
活动4: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2、课件出示顺口溜。
小小角,真简单,
一个顶点两条边,
画角时,要牢记,
先画顶点后画边。
活动5:课后小游戏
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剪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比一比,谁的剪法多,好吗?
《角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以下几方面。
一、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节课我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来照本宣科,而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恰到好处的“改造”,这样的改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课程标准基本理论的体现。
二、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但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认知发展,更能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摸角。无一不是学生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学生的全员参与,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
三、注重学生的实践与操作,体现出活动的教学思想。
实践性教学活动的鲜明特征,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既动脑又动手,可以使学生手脑结合,
心灵手巧。本节课自始自终贯彻了学生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学生的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思绪,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己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起来,课堂真正活跃起来。
好的教案是本节课成功的前提,这样的教案说清楚了一节课教师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的问题,对教师准确理解教材,吃透教材,优化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教师在写教案过程中,要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研究型的教师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符合学校教师的实际,能积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认识角教案1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四册第68―7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使学生知道角有大小,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1、认识角。
2、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1、能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
2、会比较角的大小。
学具教具准备:
钉板、皮筋、彩纸、硬纸条、折扇、剪刀、三角板、钟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再过几天就是小明的生日了。星期天,小红和小华相约在一起做一些漂亮的手工作品送给小明作生日礼物。瞧,他们做得多认真啊!(出示主题图) 桌面上有很多物品,仔细看,这些物品上有没有我们以前认识过的图形啊? (闹钟的`面是圆形、纸工袋的面是长方形……) 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出示剪刀、三角板、闹钟图) 评:教师创设小明过生日这一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使学生感到亲切、有趣。 在观察各种实物图形的基础上 ,教师的一句简短的问话“这些物品中还藏着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同学们想不想认识它?”激起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欲望。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角的特征
1、认识角。 到底新朋友藏在哪儿呢?(拿出剪刀,开、合)剪刀的开口就形成了一个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角。(电脑闪现) 三角形纸上也有角。(拿出三角形纸指)三角形的这里也是一个角。(电脑闪现) 剪刀、三角形纸上都能找到角,那么钟面上哪儿能找到角呢?(拿出实物钟,转动指针)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也能形成一个角。(电脑闪现) 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角。(电脑演示从实物中抽象) 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有什么特点呢?(相交于一点,两条边都是直的……)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认识角教案15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能辨认角和初步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找找角
(1)出示主题图
师:老师是个摄影爱好者,平时喜欢在校园里面拍照片,现在老师给你们看个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信息?
学生观察主题图,交流自己看到的信息。
师:老师现在有个问题考考你们,有些角藏在这幅图当中,谁愿意把你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看?
学生集体交流,汇报自己找到的角:门窗上的角、钟面上的角、操场中场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时上下肢组成的角
(2)联系实际,整体感知角。
1.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你能把角找出来吗?(多媒体出示图:剪刀、饮料吸管和水管实物图片,请学生上台找出各种物体的角。指出的'在物品上显出角)请学生说说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描述角的特征:一个点(顶点),两条边。
2.师:老师这里有个三角板,哪个同学上来指一指角在哪里,并摸一摸角是怎样的?
二、动手操作,画画角
1、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
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2、学生尝试画角,指1名同学板画。
3、通过找角,画角,你能说说角是什么样子的吗?
4、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多媒体演示)
5、闭上眼睛想一想,角怎么画,集体说说
6、讲解画角的口诀
三、开动脑筋,判一判
1.师:现在有一个几何王国,今天只欢迎“角”来做客,不是角的不能进屋,如果你是王国的国王,你会怎么让哪些客人来做客? 生来评判,判断哪些是角,并说明原因。
2师:进入了几何王国以后,突然发现几何王国里的2个好朋友红角和蓝角吵架了,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事情争吵啊?
生:想!
师:好,老师来告诉你,他们在争论谁大.他们都说自己大。你们来评判一下究竟谁说的有道理。
课件演示角的移动,延长和张开,请学生说说大小有没有变化。
师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发现并归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3.师:找一找图形中有几个角。
学生集体讨论研究,汇报。师适时点拨。
四.生活中的数学,想一想
放大镜能放大角吗?请学生读读日记材料,想一想
五.积极动手,折一折
师: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学生动手操作,实践中得出结论
六、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执教了《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自我感觉较以前的数学课堂有一些进步。现自评一下。
回顾整堂课,有三方面:
一、能够做到环节紧凑,思路清晰,从而形成一个较好的教学框架:首先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其次是放手学生,探究新知;最后是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其中第二大环节又包括4个小环节,即找角、抽象出角的特征、画角、研究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二、能够在导入新课中把问题的切入点抛给学生,如:你来找找图中哪里有角?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主动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去。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被动前行。
三、在突破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一知识难点时,能够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巧妙突破。尤其是利用儿童化的语言,让学生化难为简。
但不足之处也有几点:
一、只备教材,而对学生却备得不够。
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我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点、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我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让我又觉得心中不甘,意犹未尽。
二、在教学过程中,语言不够简炼。尤其是对一些数学术语把握得不够。导致学生对角的认识不是很清晰,从而在数角时走了许多弯路。
通过这次讲课,我感觉自己又学到了知识,并时时提醒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进取,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认识角教案】相关文章:
认识角的教案03-04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7-29
人教版认识角教案01-01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1-27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1-27
角的初步认识的教案02-09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06-27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优秀09-21
角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