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毫升》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29 14:29:55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认识毫升》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1

  今天教学了升和毫升,因为有了各位打的底,所以上起来还是蛮轻松的。

  不过也碰到了一些问题,

  一是书本想想做做第3题中的煤气热水器和电热水器,很多学生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告诉他们了也还是没有什么生活体验,所以只是笼统地让他们说了大约的容量。

  另外一个是想想做做的第1、2题,蛮有趣的实验,结果却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行也让我大失所望,有些学生根本无法说清为什么这个杯子的容量大而那个杯子的容量小。

  有趣的地方在于学生的语言。因为想想做做第1、2题涉及到三个不同的杯子,我让他们给杯子编个号。结果大部分学生采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胖杯子,长杯子,矮杯子,这样交流起来听的`学生也明白他们说的是哪一个,比给杯子编号要好许多。

  还有一个地方,是给1升的水称重量,连容器称是1200克,一报出这个数字,我心中就想,不知道学生有没有发觉这中间的问题。结果立即有4、5个学生举手说:老师,应该要去掉这个容器的重量。嗯,总算还有一些学生懂得动脑。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认识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进行升和毫升的单位换算。

  2、在学生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作风。

  教学重点:升和毫升的关系,以及对1毫升有正确的感知

  教学难点:对较小容器容量的估计。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收集带有“ml”或“毫升”单位的容器。各小组分别准备:水盆,50ml的量筒,500ml的量筒,1毫升的针筒,滴管,装水的小量杯,装有一升水的自制1升量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容器,一个小汤碗,一个上下粗细接近的玻璃杯。一块小黑板,画上7个小量筒。教师准备装有一升水的量杯,200ml左右的茶杯,10ml的小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唤醒升的概念

  1、提问: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单位“升”,谁能说说“升”是计量什么的单位?

  液体的多少?容器的容量

  2、比较引“毫升”

  指装有一升水的量杯问;一升水,这个量杯的容量与1升比,正好是一升,还是少,还是多?

  分别出示200ml左右的茶杯和10ml的小杯问:这两个容器的容量跟1升比呢?

  如果把这两个容器内装满液体,这些液体的多少与1升比呢?

  谈话:尤其是这个小杯里的液体比1升少得多,这时如果还用“升”作单位,升前面的数字会太小,记录起来会很不方便。那么用什么单位会更合适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认识“毫升”。(mL或ml)

  二、观察实验,体验毫升的概念

  1、感知1毫升。

  (1)认识1ml的针筒,抽1ml的水观察

  (2)1ml的水注入滴管,数一数有几滴。

  先讲清实验要求和注意事项(注入滴管时要先排出空气,数时捏橡皮管要满一点)

  每小组实验两次。

  汇报实验结果

  小结:1ml的水大约是15滴左右。

  (3)介绍:边长都是1cm的正方体容器,容量是1ml.

  (4)抽1ml的水放入手心中观察。闭上眼睛在脑海里想象一下一毫升有多少。说说有什么感受。

  小结:1ml很少,毫升一般计量比较少的液体。

  (5)进行爱惜水的思想教育

  2、认识几十、几百毫升

  《毫升与升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事先是听了师傅上过后,自己再另外一个班上同样的内容。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特点某些方面做了相应的调整。这节课的重点是要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因此准备了教具:量杯、量筒、滴管和烧杯。

  首先谈谈满意的地方:

  1、教学导入方面:使用情境导入,让学生切身思考,使课堂顿时活跃。正值秋游回来,问学生你在旅途中口渴的时候,一下子能喝多少杯水?这是一个与切身体会的问题,因此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大家都七嘴八舌讨论。最后请了几位学生回答,有些回答的很切实际,有些回答的`很夸张,就当即让学生评判一下:到底谁喝得多谁喝得少?自然而然让学生感受到要比较谁喝得多谁喝得少,必须要有同样的大小的杯子测量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这时候有些学生发现自己的水杯中,有刻度是500ml,有的是450ml。之后我就说以乐扣杯500ml为例,你能喝这样的几杯?我们就能得出某些同学很能喝水。随机提出问题,到底他能喝多少量的水,你知道吗?因此我们测量水等液体时要有一个表示容量的单位,引出毫升和升。

  2、探究新知过程方面: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加强学生们的量感。先让学生们猜一下1ml到底有多少滴?带着这个问题,观察我的操作。对于教具的使用,更加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知。PPT呈现生活中用ml为单位的实物,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猜猜一盒牛奶大致有多少毫升?等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随后,说说生活中还看到哪些是用毫升做单位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毫升的感受。之后通过毫升引出升,并且引出毫升和升之间的换算,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将1000毫升的有色液体倒入1升的量杯,让学生感受1000毫升和1升是相等的。进而用1000毫升=1升来表示。进而更现实化,用500ml的乐扣杯表示1升的话,就是这样子的两杯水。然后展示教材中几个容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猜测,下面的液体有多少?建立1升的量感中,更加的生活化。

  3、巩固练习方面:练习层层递进,由简单到难,逐渐升华。首先是模仿练习,根据所给容器,填入升或毫升。其次是判断题,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容器,故意把升和毫升颠倒,再次巩固对于毫升和升两者之间的量感。之后是对于难点的突破,对于毫升和升两者之间的换算的练习。最后是提高题,探讨与之相关的实际应用题——搞促销的问题,让学生们先讨论再思考。

  4、课堂总结方面: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知识点。了解他们对于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其次谈谈不足的地方:

  1、由于学生们对于教具演示过程的好奇,导致在我演示的时候,有很多后面的学生纷纷跑到讲台边上观看,导致纪律有点松散,一下子难以收回。课后我在想,借用投影仪等仪器,会不会效果好点,使全部学生都能看到量筒的刻度线等。因为学生的特点不同,这个班级的学生与师傅上课的班级学生相比,非常的活泼,所以他们一定要想方设法看到老师操作的每一步骤。所以我在这点上,考虑欠缺。

  2、在对于毫升到升的引导过程中,我个人觉得引导语还是不到位,PPT做得不够好,导致上课过程中,一下子一起跳出两者之间的换算。我再进行实验,效果有点不佳,思路有点混乱。

  3、在对于提高题中,时间所剩无几,我对于学困生的关注度不够,还不知道他们掌握的如何。以至于在课后的练习中,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对于搞促销的问题还不是很能理解。

  本节课是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上课的,因此上下来感觉还是很不错的。特别是对于实验这一块,学生们都觉得很新颖,增加了数学课的趣味感,也使学生们更加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性和实用性。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3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升的了解却很少。我是围绕以下几点反思我的教学的。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由于升和毫升的认知本身就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时会感到比较枯燥,产生一定的困难。为了能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升和毫升的容量单位,积累较多的直观经验,我创设了以下的教学情境,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问题引入,书上的一个情境,通过对不同的容器的观察,引出“容量”的概念,再深入地研究容量差不多的两个茶杯如何判断,学生想出了几种方法,从而突出了要用统一的量器才能作比较,进而引出了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揭示课题。从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为后续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二、直观体验,感受知识

  直观演示,建立1毫升和1升的概念。用滴管取1毫升的水,滴在手心中,学生感知毫升的水是十来滴。猜一猜老师手里水杯的容量,并进行验证。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学生估计它们的容量(可能的进行操作验证)。水盆容量10000毫升左右,电热水器的容量要几十万毫升,太阳能热水器的容量还要大一些,浴缸的`容量要400000毫升,学生立刻感受到需要有比毫升更大的容量单位,于是“升”孕育而生了。最后,用4个250毫升的一次性水杯,和1瓶装满1升水的容器,通过实验,学生感知升和毫升的进率。教学重点的解决、难点的突破都请学生介绍说明或用一个一个的小实验解决。从课堂气氛来看,学生人人参与,思维非常活跃,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三、动手操作是孩子掌握知识最有效的手段

  学生动手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显得费时、费力,没有直接利用课件省事,但动手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毕竟爱活动是孩子的天性。动手的感觉完全不同,每一次的活动,可能都会让学生以崭新的状态投入到活动中。比如,用滴管测量1毫升可以滴多少滴水,大家一起对着老师的手认真的数,通过实验得到的答案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通过活动,真正感受到了一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另外,利用自己的土学具来研究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时,虽然最后会出现不精确的结果,但通过孩子自己眼、耳、手、脑的协同作战得出的结论,会让学生记得更深、更牢。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4

  早上走进教室,听见孩子们正在说:“你是250。”“哦,你也是250。”还以为孩子们在骂人呢,原来他们都拿着净含量是250毫升的牛奶在互相较量着。我笑着说了一句:“原来,我教的是一群250啊!”孩子们哈哈大笑。

  昨天放学时布置孩子们从家里找一个容量用毫升作单位的物品带过来,所以就出现了上面的一幕。

  今天的课在三分钟口算后,是这样进行的:

  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个容量单位——升,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容量单位——(毫升)。

  1.滴一滴:出示1毫升水,用滴管来实验1毫升水有多少滴?

  在小组合作之后集体交流,孩子们对一毫升有了一定的认识:

  佳:一毫升是15滴。

  林:不是,我们组测的一毫升是18滴。

  华:我们组测的一毫升是20滴。

  师:咦?结果不太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帅:滴的水滴有大有小。

  苏:滴的速度有快有慢。

  师:是啊,实验中由于种种原因,数据会有一定的误差,一毫升是18滴左右。

  2.掂一掂:把一毫升的水滴在手心里,掂一掂,感受一毫升。

  师:伸出你的手,给你1毫升。

  帅:哦,就是这么一坨啊!(全班同学哈哈大笑,唉,怎么用这个字啊?)

  平时很文静的超也伸出了手,我赶忙给他1毫升。

  超:好轻啊!

  3.说一说:你带的容量用毫升作单位的物品,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举例最多的是日常饮用的.盒装牛奶,净含量是250毫升。还有今天带的针筒的容量是5毫升;一盒碳素墨水的容量是50毫升;一瓶修正液的容量是15毫升等。

  4.估一估:想想做做第2题,把50毫升水分别倒入碗、杯子、保鲜盒,看看水面各在哪里?

  量杯里装了50毫升的水,让孩子们估计倒在碗里,水面在哪里?孩子们先猜,再倒水验证,基本猜得差不多。让孩子们估计倒入杯子里的时候,很多孩子估计在一半的位置,结果相差很多。再让孩子们估计倒入保鲜盒的水面高度时,很多孩子有了刚才的基础,都说得差不多了。

  5.喝一喝:100毫升的水,几口就能喝完?

  让两个带了有刻度的杯子的孩子,拿杯子在饮水机里倒了100毫升的温水,让他们到讲台前喝下去,一个孩子喝了4口,另一个孩子喝了3口就喝光了,孩子们算出了一口大约多少毫升。

  关于升与毫升的进率问题,孩子们都已经知道了,让他们来验证了一下,并进行了简单的换算练习。

  今天认识的是毫升,虽然体态轻盈,但是有了孩子们的亲身体验,相信他们都已经能建立一定的表象了,接近下课的时候拿了两把大小不同的调羹,让他们先估计再验证,孩子们还都能估个八九不离十。这样的操作性比较强的课,只要我们教师准备充分,让孩子们多参与,多体验,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效果当然更不会差。今天我想对自己说:为了丰富孩子的表象,只要有可能就让他们体验一把,这比空洞的讲多少遍都奏效。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5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毫升以及升与毫升的进率的。事实上,在前两节课的教学中,关于毫升也说了一些,学生对于毫升也有一定的认识了。所以这节课感觉一点也不像新课。只是在认识1毫升的水有多少时,稍稍化了一些时间。学生虽然也知道1毫升的水很少,但究竟有多少却并不清楚。为了让学生有个正确的认识,我用量筒做了实验,但看得不太清楚,我就让学生观察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容器,再把容器里的水倒入量筒,使学生认识到小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毫升,再用滴管滴出1毫升水,数数有几滴,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毫升是一个很小的容量单位,对1毫升到底有多少形成进一步的表象。这对学生在后面的练习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的估计有了一定的依据。

  本节课,我让学生准备了许多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在实验中积累更多的直观经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建立“毫升”的.观念,我抓住了学生好玩的天性,将1毫升的水滴在每一组一名学生的手中,看一看、记一记1毫升有多少,并说说感觉;然后让每组学生在量筒中倒入10毫升水,观察以后,说说给你的感觉;而让学生感知100毫升时,我采用让学生喝100毫升饮料的方式,说说可以用几口喝完,算一算,每一口可以喝多少毫升等,学生逐步体验,并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利于学习难点的突破。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6

  在这节课中,我结合教材,准备了大量的生活中实物容器,学生也准备了好多诸如雪碧瓶之类的容器,用实验来代替空洞的说教,积累更多的直观经验,意料之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课堂反馈也不错。判断几毫升判断几十毫升一百毫升二百毫升五百毫升一千毫升,这样可以有一个累积,单位有小到大的一个过程。学生这样在理解上更直观,认识肯定比较深刻点。并且在教学中一定要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比如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出示生活中的容器让学生来猜多少毫升等等。更重要的是要能学了知识运用于生活中。

  在《升与毫升的认识》中,学生提出的1毫升等于多少克的问题具有相当的挑战性。面对提问,教师可以先问问孩子提出这样问题的原因,然后肯定学生注重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对于毫升和克有什么样的`关系可以现场处理。我们知道1毫升水的质量就是1克,虽然毫升与克是两种不同的计量单位,但是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

  正因为1毫升水的重量正好是1克,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两个单位混用的情况,有的饮料包装注明的是千克或克,有的饮料包装写的就是多少升或多少毫升。这是日常生活现象的反映。学生能提出这个问题,很可能说明他能联系实际思考并提出问题,这正是我们所提倡和培养的。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思考:

  1毫升的()=()克。如1毫升的水等于多少克?1毫升的水银等于多少克?1毫升的油等于多少克?将问题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帮助学生区分毫升与克的不同属性以及内在联系。不仅达到了辨析两个单位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学生数学意识和研究问题的意识。

  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毫升以及升与毫升的进率的。事实上,在前两节课的教学中,关于毫升也说了一些,学生对于毫升也有一定的认识了。所以这节课感觉一点也不像新课。只是在认识1毫升的水有多少时,稍稍化了一些时间。学生虽然也知道1毫升的水很少,但究竟有多少却并不清楚。为了让学生有个正确的认识,我实际的用量筒做了实验,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1毫升到底有多少。这对学生在后面的练习有很大的帮助,使学生的估计有一定的依据。

  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己带来的容器制作一个量器集体交流归纳分小组操作展示评价作品利用量器测量其他容器的容量。这个流程进行了两个循环,第一次是制作1升量器,第二次是制作小容量量器。可以说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浓烈,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加入了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使操作活动的意义更加深刻一些。这样对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更有益。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7

  今天上了认识毫升这一课,感觉上还是比较顺利的。一开始我先出示一些容器,让学生感觉到这些容器不到一升,从而产生认识毫升的愿望。然后出示量筒,指导学生认识筒身上的刻度。我们学校也是只有 25毫升的量筒,因为有了各位老师之前的经验,我着重指导了一下,让学生明白,这量筒上是2格一毫升。接下去先给学生5毫升水,再让学生加一毫升水,学生在做实验的时候有些不太熟练,结果有几个组的数据相差很大。有最多的一组是20滴,最少的'一组是8滴,不过大多数学生还是测到10毫升左右。至于毫升与塔尖的关系,在前几课中就已经做了潜藏。所以几乎没有花多少时间。 练习时,因为学生带了许多生活中的实物,所以做起来学生兴趣很浓,许多的数据也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得出。这种课上起来其实很舒服,只是准备工作要花很长时间。 在操作中,也有一些问题,那就是许多学生的操作并不规范,把兴趣放在了操作上,反而忽略的数学的知识,这一点是值得以后注意的。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8

  今天是在学生学习容量和升的基础上来学习毫升,对于这个内容学生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容量都是用毫升作单位的。通过今天的学习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知道升与毫升的进率,并通过观察―估计―验证等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估计的能力。

  1、生活引入,唤醒生活经验

  通过观察常见物体的容量,发现这些物体的容量都用毫升作单位,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升作单位,从而初步认识在计量较少的液体时,常用毫升作单位。

  2、观察实验,体验1毫升的'概念

  在学生初步知道毫升是一个较小的容量单位后,让学生想象一下1毫升有多少,并及时出示1毫升水,让学生在观察中修正自己在头脑中1毫升的表象。为了在头脑中形成对1毫升的清晰的表象。组织学生数一数1毫升约有多少滴水,放在手中,看一看1毫升水有多少,掂一掂1毫升水有多重,通过这些活动,逐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

  3、猜测验证,掌握升与毫升的进率

  对于1升等于多少毫升,没有直接让学生进行猜测,而是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1升可以倒5杯)应用简单的推理去估测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然后再通过量杯去验证1升=1000毫升。从直观的操作中实现1升=1000毫升的意义建构。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9

  学生已经学习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本节课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和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在课前老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多收集一些有容量单位毫升的容器,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准备一些。教学时可以和前面一节课的1升水进行比较,让学生发现这些容器的容量都比1升小,引出容量单位毫升,学生在感性上会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认识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时,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来发现,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在练习中,有许多的'容器都是生活中经常能看见的,教材的编排意图很好,我们老师也应该尽可能多地去准备,收集这些容器,在课堂上用这些容器来装上液体,让学生观察,以便学生有更深刻的感性认识。

  不过,在一些问题上还是存在着分歧,例如想想做做的第5题倒出100毫升饮料,数数你要几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这样的的问题操作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只能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应该说在教学时是比较有难度的。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10

  本节课的重点是要让学生感受1毫升有多少,还要建立升与毫升的关系,因此准备了教具:量杯、量筒、滴管和烧杯。

  使用情境导入,让学生切身思考,使课堂顿时活跃。以旅游为例,问学生在旅途中口渴的时候,一下子能喝多少杯水?这是一个与切身体会的问题,因此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大家都七嘴八舌讨论。最后请了几位学生回答,有些回答的很切实际,有些回答的很夸张,就当即让学生评判一下:到底谁喝得多谁喝得少?自然而然让学生感受到要比较谁喝得多谁喝得少,必须要有同样的大小的杯子测量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这时候有些学生发现自己的水杯中,有刻度是500ml,有的是450ml。之后我就说以500ml为例,你能喝这样的几杯?我们就能得出某些同学很能喝水。随机提出问题,到底他能喝多少量的水,你知道吗?因此我们测量水等液体时要有一个表示容量的单位,引出毫升和升。

  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加强学生们的量感。先让学生们猜一下1ml到底有多少滴?带着这个问题,观察我的操作。对于教具的使用,更加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知。PPT呈现生活中用ml为单位的实物,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猜猜一盒牛奶大致有多少毫升?等等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随后,说说生活中还看到哪些是用毫升做单位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学生对毫升的感受。之后通过毫升引出升,并且引出毫升和升之间的换算,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将1000毫升的有色液体倒入1升的量杯,让学生感受1000毫升和1升是相等的。进而用1000毫升=1升来表示。进而更现实化,用500ml的量杯表示1升的话,就是这样子的两杯水。然后展示教材中几个容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猜测,下面的液体有多少?建立1升的量感中,更加的生活化。

  最后,练习层层递进,由简单到难,逐渐升华。首先是模仿练习,根据所给容器,填入升或毫升。其次是判断题,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容器,故意把升和毫升颠倒,再次巩固对于毫升和升两者之间的量感。之后是对于难点的突破,对于毫升和升两者之间的换算的练习。最后是提高题,探讨与之相关的实际应用题——搞促销的问题,让学生们先讨论再思考。

【《认识毫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升和毫升教学反思06-05

认识教学反思12-28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04-16

《认识比》的教学反思07-04

《比的认识》教学反思06-30

(精选)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06-08

《大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1-15

认识除法的教学反思09-30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10-07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