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堂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1
1、在我校“同课异构”主题教研如火如荼地拉开序幕之际,我们六年段确立了《唯一的听众》作为研究课题,并展开集体备课,深入讨论。这种形式的教研,我们都有同感,既能取长补短发现问题又能发扬个性发现亮点。在对比中,我们的收获是累累的。现就自己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进行反思。
这篇课文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琴艺糟糕、丧失自信到成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是什么力量使他成才?我围绕这个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地学习。
首先,直奔首尾段,对照变化,探究原因,设置悬念。我先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两个自然段,然后师生合作:
师:开始,作者连一支曲子都拉不好,
生:后来,作者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
师:开始,作者害怕拉小提琴,
生: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
师:开始,作者因拉不好小提琴而沮丧,
生:后来,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
师:开始,作者被家人称为音乐白痴,
生:后来,他成功的变成了出色的提琴手。
此时,学生心中都会产生一个疑问:“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呢?于是就带着强烈探究欲望进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接着,精读重点段落,潜心研读,品味语境,体验情感。为了让学生感受老教授循序渐进的鼓励,我让学生反复诵读老人的四处语言描写和三处神态描写的句子,讨论交流老人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鼓励“我”,由此“我”的心理和行为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激励学生体会每一句鼓励的话语和每一个眼神都饱含着老人的用心良苦。还设计了说话训练,激发学生大胆想象:
(1)当“我”拉出像在锯床腿的声音时,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
(2)当“我”有了几分信心,每天去练琴,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
(3)当“我”渐渐感到奏出了真正的音乐,她平静地望着我,仿佛——
同是“平静”,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状态下却包含了不同的含义:从她的眼神里“我”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切和鼓励,读出了老人对“我”琴技的点滴进步的高兴,读出了老人对“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这样,学生思路理清了,对老教授这个人物了解更加深刻了。
此外,课文的语言如诗一般美,为了培养语感,我除了让学生同桌合作读书、小组赛读、配乐朗读外,还指导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学生兴趣大增,有的想当“唯一的听众”,有的想当“我”,让学生走进文本,再现文本,声情并茂地表演,入情入境,升华情感。
这堂课遗憾的地方也不少,如教师激励性语言不多,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不多,今后,我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
2、这篇课文写了“我”——一个琴艺糟糕、丧失自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名成功的小提琴手的历程。而创造这奇迹的幕后高手是一位耳“聋”的老人,她的`真实身份是音乐学院的教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她以一个美丽的谎言,在不知不觉中给予了作者真诚无私地帮助。课文情节很有戏剧性,极具感染力,很多孩子都很感兴趣。
本文的重点是品味描写老教授真诚的语言和神情的语句,展开合理想象,体会其心理及其对主人公一步步走向成功所起的巨大作用,进而体会老教授对主人公无私的关爱和主人公对老教授的感激、敬佩之情。根据这一重点,在深入学习时,主要抓住这些句子来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教学过程中,学生能找到相应的句子,但对于随着“我”的表现不断变化以及老教授的言辞不同,学生体会不到,只是停留在句子意思上。还有,先从语言入手,再从神态这方面入手理解,缺少整体性把握。也许正是因为理解、体会不到位,使得学生想象老教授当时心里想的内容显得单调、空洞。而且纵观本课阅读教学,学生的发言面较窄,有一部分学生充当了听众的“角色”,导致课堂气氛不理想,略显沉闷;拖堂的问题一直是我的顽症,在35分钟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可谓是“带着锁链跳舞”。我将深钻教材,提高设计水平,找准学生起点,提高教学艺术,使阅读教学不断进步。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2
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曾有过喜悦、有过困惑、有过担心,值得庆幸的是每学期区里都组织新课改的培训,对于象我这样的年轻教师无疑是指明灯,再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对新课改也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思考:课改的全新理念带给我们全新的课堂生活,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课改的心得。
一、对运用教材的总结
1、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情境进行适当的重组。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相互交往的一种活动,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只是表态性教学素材,它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所以一套教材所提供的各种素材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每一位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好”教材,而不能“教好”教材,所以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我经常的采用一些有形素材,充分的利用有利于教学活动的课程资源。
例如:教学"第几",我抛开教材中静止的画面,利用教室中活生生的资源,让几个学生上来排队,全班同学来猜第5个小朋友是谁,然后让第5个小朋友跳一跳,看看和同学们猜的是否一致。还有在学习《10以内各数的认识》时,我设计了一节“数就在身边”的数学课。(1)让学生说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或手机是由几个数字组成的;(2)搜集有数字的诗句;(3)用第几排、第几个描述自己坐的位置。学生完成这些题目时,兴致特别高,争先恐后地交流。他们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数学的乐趣。从描述自己座位中区别了第几和几个;通过交流家里的电话号码知道了由于数的排列不同,电话号码也不同,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再有学生搜集的有数字的诗,念起来琅琅上口,又能启发儿童认数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数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中又领悟到了数学的奥妙。
再如在教学“分类”时,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扩大取材范围,增加了学生熟悉的玩具、书、衣物等,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有大堆零乱物品”的场景,使学生自觉产生要收拾、整理的愿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存在分类,明白学习分类的必要性,使学生对学习分类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再通过大家齐动手整理教室,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使学生非常容易地掌握了“分类”的方法,也养成了整洁爱美的良好习惯。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就是生活,数学就在身边。
2、巧妙处理教材,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新课程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突出了:注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材都提供了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数学知识。例如:我担任一年级教学时,由于学生小,难组织,学习效果不好,但如果将童趣引入课堂,如果将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谜语、游戏引入课堂,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先行教材有很多插图,但他们是死的,不会说话的,如果教师上课时赋予它们以内容,赋予它们以声音,它们就能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对学习方式的改变总结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探究式学习逐渐成为占主流地位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自主探究问题中,鼓励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学“9加几”时,“有几瓶牛奶”(9加几),学生通过观察情境图提问题,得出算式9+4=?在计算9+4时得多少时,学生可以通过直接数瓶子得出:9+4=13;或者把牛奶用小棒代替,数小棒得出9+4=13;或者将4分成1和3,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把9分成6和3,先算6加4得10,再算10加3得13,即9+4=13,或者直接用10加4得14,再用14减去1得13,即:9+4=13……总之,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探讨出“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不同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产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对学生评价方式改变的总结
新课改的一项重要要求就是如何进行发展性评价。因为一成不变的评价方式刚开始能吸引学生,时间长了就会像一杯白开水,变得没有味道,也不会再起到积极评价的作用,只有不断变化出新的评价方式和形式来吸引学生,满足学生
的兴趣要求,是学生感觉到课堂永远是新鲜的。新课改中教师已不再是课堂中的唯一评价者,所以班级里的小组长和全体学生都是评价者,他们的参与也起到了激励作用,在评价中我们还渐渐发现,我在课堂中使用的评价用语学生都已非常熟悉,有一部分学生还会自己使用了,经常用这些语言来评价别人的展示,会在课堂上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评价同学的过程中也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同时提高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就是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是大有裨益的。
除了课堂上的“小老师”的角色的出现是评价方式的改变外,还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也是新课改的变化,比如我在班里设立了“金口才”、“合作奖”、“纪律奖”、“卫生奖”、“劳动奖”、“作业奖”等,尽可能从多方面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于课改的一点心得,但是自己离课改的目标还差很多,虽然自己参加了多次培训,看了不少课改书籍,理论上明白该怎样做,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有时存在着只求形式不重本质的“表面化”教学的倾向,为了课改而课改。
倾向一:为了情境而情境。有一些数学内容被机械地套上了情境,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过多地强调生活来源,结果是既浪费了宝贵时间,又妨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真正理解;
倾向二:为了活动而活动。在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很多透露出浮躁、盲从和形式化倾向,课堂展现的是学生肤浅表层的、甚至是虚假的主体性,教师没有发挥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的重要职责;
倾向三:为了方式而形式。课堂探究合作学习时,很多学生都在应付“讨论”,根本没有进行思维交流和碰撞;学生只是机械地接部就班地经历探究过程的程序和步骤,缺乏好奇心的驱使和思维的探险以及批判性的质疑。
倾向四:为了表扬而表扬。有时课堂上只要学生答对了问题,我就说“很好”“你真棒”“真聪明”;有时学生仅是重复别人的答案,有的答案还不完整,,我都给予了表扬;而那些确实表现突出的学生即使有独到的表现,也是同等对待,只是为了鼓励而表扬,没有达到实效性。
通过以上的反思,我找到自身的不足:自己的教育观念还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学生不懂的问题,有些学生站起来想解答,可是我们就是不让,偏要自己点一个学生起来讲;又如学生列出的式子是对的,但由于不合常规,而我一时没想透就不予肯定等,这些都暴露出自己的教学观念还跟不上学生的发展需要,还有待进一步学习提高。
总之,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学比以前鲜活了:教师的教学密切联系生活了,重视创设生活情境了,舍得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了,……。当然我们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困惑、困难,但只要我们长期、耐心地坚持下去,积极总结和反思在教学中的经验和教训,多学习、多思考、多创新,那么离成功的彼岸就会越来越近!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3
20xx年公布的《物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课程目标上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三个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新的课改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即:还时间、还空间、还工具、还提问权、还评议权。怎样才能实现呢?只有把信息技术融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使教师和学生使用相关信息技术手段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可以肯定网络技术是改进课堂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一、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两种教学的比较
一般认为,课堂教学分为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和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前者主要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后者主要是以认知学习理论为基础;前者是通过教学分析进行教学事件的设计及呈现教学事件的教学策略的设计,后者主要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中,选用学习资源或外界帮助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例如,高中物理课本中《楞次定律》一节的教学,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在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手段上就有明显的不同,下面予以比较:
“教学目标”的比较:
[传统]1.知识能力:①掌握楞次定律内容,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②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建过程,使他们尝试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这一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网络环境下]1.知识能力:①通过自主观察、自主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并理解掌握楞次定律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②能初步运用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③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①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创建过程,使他们尝试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②培养学生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乐于合作、积极探索、动手动脑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的比较:
[传统]讲授启发式。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观察得到实验现象,在教师的帮助和启发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给出题目,学生练习应用楞次定律内容。
[网络环境下]自我探究、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观察教师的演示,以及自己详细反复观察电脑动画课件得到实验现象,在网页中设定的“导学”的帮助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或小组合作归纳得出结论(在需要的情况下教师给以讲解)。学生利用网页中设定的“练习与反馈”栏目自主练习、同学间讨论交流、电脑反馈和指导。
“使用教具或媒体”的比较:
[传统]灵敏电流计、线圈、电阻箱、条形磁铁、电池、电键、导线等一套。
[网络环境下]灵敏电流计、线圈、电阻箱、条形磁铁、电池、电键、导线等一套;大屏幕实物投影;计算机多台(每人一台)。
在内容和要求水平一样的情况下,媒体选择及使用情况就体现出了以“学”为中心,比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的优化程度。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组织本身是线性的(从开始到结束),但内部教学资源的使用不再是线性的,学生可任意在各个区漫游,学生自主学习在一节课中占了90%的时间,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绝大部分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最大区别在于教师的定位,网络环境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除了主要起到教学资源的组织(包括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整合、试验、测试等)作用外,还在教学当中起到辅导个别、督促个别、察看全体的作用。
尽管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可能完全被网络教学取代,但网络进入课堂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网络教学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思想,特别是教学模式等方面正在冲击和改变着课堂教学。
二、网络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的实践
本人以高中物理《自由落体》一节课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构建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以及通过实践所引发的几点思考。
1.认真选择适合网络环境下教学的章节
网络环境的优势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同伴交流合作研讨的能力,加强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在物理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章节都适合网络环境下进行。在实践中选用有下列特点的课题:
(1)网络环境有较多信息,而书本的信息远远不够的;
(2)有大量音像资料和模拟实验资料便于在屏幕上建立情景,适宜自学、适宜合作学习、适宜进行探究性学习的;
(3)时空上需要扩充、深入,而学生无法或无条件在课堂上动手完成操作实验的;
(4)应用性强,较多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知识的;
(5)动态过程比较繁杂,需要对录像或模拟动画认真仔细观看、分析、独立思考的;
(6)课堂信息量与课时安排上应是比较适合的。显然,课题《自由落体》具备上述大部分特点,适宜进行教学实验。
2.精心制作、收集网络课件,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
制作网络环境教学课件的目的是要创造一个有利
于师生协作、促进学习的软件环境。包括:
(1)搭建一个有利于网络媒体开发的基于Web界面的协作学习数字平台;
(2)提供一个原创性资料库。在设计《自由落体》一课中,我除了使用平时积累的视频资料外,还用flash软件制作了大量的动画资料。此外,还从国内乃至国外网站上下载了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并对它们认真地挑选、剪辑和编辑,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选择学习需要。
(3)设置导航提示。其目的是:
①便于构建知识的框架体系;
②便于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学习。在《自由落体》的课件中,我将页面制成框架网页,按主学习教区上方的引导旋钮可随意进入载有各认知要点、导学学探教材的学习模块,按有关文字链接所需的学习材料(文字、视频、动画、图片),按资料区上方的引导旋钮,可进入对应的资料区,并找到呈现所需资料的窗口;
(4)准备必要的.导学说明。为杜绝盲目上网,学生学习区呈现的教师导学资料要建议学生沿正确的途径搜寻,启发学生总结、概括、讨论,使学生能够参照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主动探索、思考和建构,使网上协作学习过程能随时得到教师的画龙点睛的引导;
(5)设立广泛的交流空间。课件的界面应设立E-mail信箱和BBS互动讲座区,对各种观点,老师、学生都可以发表见解、进行评价,实现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协作;
(6)能对学习效果在线评价。《自由落体》一课中,我精心设计了五个问题,对上等生要求解决综合性较强、较复杂、难度较大的问题,学习总是以有效地促进各层次,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为目标。
3.实例《轻重物体同时下落谁先着地?》──谈自由落体运动。
(1)教学目标。
①知道在物体下落的过程中,导致快慢不一样的主要因素是空气阻力,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关于落体运动的争论和伽利略正确的逻辑推理方法。
②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并知道它是一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2)教学策略。
①首先由“轻重物体同时下落谁先着地”引出问题,为学生创设一个探讨的情景。该部分以实验为主线,环环相扣,以故事吸引学生,以问题启发学生,并辅助以网络手段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故事加以了解,引导学生注重伽利略的思维方法。
②先猜想自由落体运动是一个匀加速直线运动,引导学生想出验证的办法,利用网络教材给出两种类似的办法──频闪和打点计时器,并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数据,在网络上共享数据,从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本地重力加速度的值。
③搜索并给出在tom上有关高空坠物的新闻。以新闻中给出的信息计算出高空坠物时物体落地时的速度,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高空坠物的危害性。讨论在校园里还存在某些学生将喝完的空饮料瓶和钢笔等小物品随意抛出窗外的害处。
④利用FLASH、ASP编写程序(或者使用应答器)制作一个可以交互的练习软件,让学生可以分层次练学习和了解自己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⑤将本节课的网络课件放在物理“未来 ”主页上,让学生在回家后还可以利用网络复习今天的内容。
4.课堂教学后的调查和思考
[调查]本节课后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调查问卷(见附录),在对48名学生调查以后,统计结果。
[发现]①有52%的学生认为“相比较以往教学过程,在理解课本知识方面能更好!”,14.3%的学生认为“还不如以往!”。
②有52.1%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非常值得推广”,只有2%的学生认为“不值得推广”。
③影响本节课对知识的理解或掌握的原因是:23%的学生认为“注意力易分散”,只有23%的学生认为“面对丰富的资料,提取有效的知识的能力不够”。
[思考]
①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是关键。
大部分学生认同并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方式,同时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机应用能力不高或主动性不强,暂时会影响学习效果。但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适应后,学生会更有效地掌握新知识、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
②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注意力
有教育者称,教育的艺术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注意点只有一个,就是教师,教师的行动和语言。学生的注意力源于教师,所以作为教师,只要有办法吸引、牵着学生围绕教师的思路走,就能取得不错的课堂教学效果。而在互动课程教学模式中,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两个:一个是教师,一个是电脑,学生需要在二者之间来回“切换”注意力。学生可能因为电脑和网络的吸引,专心玩电脑,甚至不去学习。教师能否监控学生,能否掌握学生切换注意力的时机,能否让学生适时切换注意力,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仔细考虑调控学生注意力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能自然、自觉地在二者间切换注意力,这也是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
③应该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应该对互动课件的使用作简单说明,作为“操作指南”提醒学生,并下发“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课后的教学效果证明这个做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课后有老师和学生说,学习任务单“设计非常实在且具有操作性”,“在让学生自主理解概念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将教学过程控制得体”,课件操作指南“非常必要”。
④加强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正确引导和网络环境下的情感交流
在合作学习中个别学生存在着合作不主动、不充分,存在消极、自私、依赖和缺乏责任感等不良心理,使合作学习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和了解学生,注意用适当的表扬和鼓励,纠正不良心理。
另外,注重加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发帖子时,有多少学生“倾听”和“考虑”了别人的观点?可以说现在的状况是多数学生的讨论是一家之言,多数观点是未经过认真思考后得出的,其实并未达到理想的“互动”效果。
网络教学的一大优势是可以突破时空限制,让学生自己选择和决定学习内容和时间,从而拓宽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渠道,使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更加多样化、平等化。不过,这种平等而双向的交往主要是通过“人机”的对话来实现,这样就会造成认知、情感的缺失及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减少,会失去传统课堂教学的某些优势。例如在传统课堂上,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哪怕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使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活动,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状态,从而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这种情感暗示在网络教学中是难以实现的。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把如何有效实现情感交流、情感互动作为一个重要任务。
⑤正确处理好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关系,实现各种教学优势的互补。网络(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创设的教学情境各有各的长处,网络教学情境的设置,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但传统教学手段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许许多多宝贵的经验,应该继承和发扬。因此,在设计网络页面(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使用时机,正确处理网络与粉笔、黑板、普通教具、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
三、我校采取的措施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学生为了学习必须要掌握计算机这种认知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为此,我校对新入学的学生采取了强化性的培训手段,主要是基本内容的普及;充分利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课,对学生进行网页制作、网络浏览、邮件发送等方面的教学;通过“科技节”中组织网页制作大赛、建立班级网页的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通过“校本课”的选修学习,学生掌握了一些较高级的应用和操作,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100%的学生能上网获取资料,能下载网上学习资料,能通过网上资源处理信息;55%以上的学生能进行电脑制图,能编制电脑小报。
附录:“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课调查问卷(学生)
亲爱的同学:
你觉得今天的课如何?请根据下列各类选项将认为适合你的感受选择出来,将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或横线上):
1.活力:( )
A──我总是轻松、活跃、精力充沛。
B──我绝大部分时间显得轻松、活跃、精力充沛。
C──没把握。
D──我没把许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上。
E──我感到没有活力,忧虑、消沉、紧张。
2.意识:( )
A──我总是明智和机灵。
B──我大部分时间明智和机灵。
C──没把握。
D──我经常感觉厌倦,反应迟钝。
E──我很少留神注意,我感觉到特别厌倦。
3.相比以往教学过程,在理解课本知识方面我认为本节课:( )
A──能更好
B──与以往差不多
C──还不如以往
4.类似这样的教学方式,
我认为:( )
A──非常值得推广
B──可以偶尔试一试
C──不值得推广学
5.作为学生,上这节课时你觉得自己是哪点影响了你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A──注意力容易分散
B──应用电脑的基本能力不足
C──应用互联网搜索知识的能力不足
D──面对丰富的资料提取有效(有用)的知识的能力不足
E──填上自己的见解。比如(以上答案都没有,“我能应付自如”、“自觉性不好”等等。)。
6.对于这样的课你给老师提出些建议好吗?老师应该从哪些方面加强?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4
这一年多来,我校推行高效模式上课,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高效课堂教学的学习、培训和实践,我对高效课堂教学工作从入门到现在对教学流程和教学环节都有了一个系统和认识。当然本人在享受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正经受着一系列教学效果的苦恼,反思自己这几个月来的语文高效课堂模式教学,我认为课堂教学改革当然要借鉴别人的经验,但我们不可盲目跟风,看着别人的模式,照搬照抄.另外打造高效课堂不应只是一句口号,要结合我校生源师资现状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只有以别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发挥自己的固有优势和自我风格,循序渐进,假以时日,一定能构建适合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所谓的教学风格。对于“高效课堂”,从语文教学总结以下几点反思:
一、着眼高效,转变教师角色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熏陶和实践影响,大多数教师已经习惯了以往的课堂教学形式,大家在执行高效课堂过程中就觉得高效课堂非但不高效,反而麻烦重重、烦恼多多.比如编制导学案要用很多时间钻研,学生不一定愿做,费力费时;”问题导学”挖空心思,反馈效果不好,不如“一言堂”落实有效(尤其是文言文教学);学生素质太差,小组讨论要么高效聊天,尽是废话,要么一言不发,发呆犯傻,似乎与己毫不相干……
对于高校课堂我曾抱有过怀疑的态度,抱怨其早期准备的较大的工作量和思维活动,但是在观摩学习、听课和高效实践之后,我发现:同样一节课,老师上下来很轻松,学生兴趣很高,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它不一定全面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起码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不枯燥和合作学习的自由快乐。其实高效不光是学习的高效更是师生全身心的放松锻炼。如果课堂是一方快乐的田地,那么高效的教学便是那碧绿田野的阵阵春风。所以我平时也在不断反思,抛弃急功近利的应试目标,树立更为高远的语文学习志向,在高效课堂的教学中要尽快转换角色,逐步摸索,勤奋钻研,使自己能熟练驾驭、掌控高效课堂。
1、明确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定向的作用。它限制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语文教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一节课,教学之前,教师都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材、教参中的有关提示,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
教师应该把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目标,以通俗的形式或问题告诉学生。学习目标要适度,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达到学生看到目标就知道怎么做、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的目的。
2、优化导学,训练学生积极思维
高效课堂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另外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化,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3、整合资源,研发、创生语文课程
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语文教材作选择性的取舍、补充,要增加进教师与学生都十分喜欢的好文章,让语文课程充满语文味。把师生都喜欢的语文利用到极致,这是提高语文学习效益的一个好思路。教师要善于从宏观上驾驭课程,构建自己的阅读教学序列,写作教学系列。要高度重视对与课文有关的知识和资料的收集、储备、整理和提炼。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探寻、理解蕴藏在教材文本中的真、善、美方面的丰富意义,将文化本身的精神、人文内涵分娩于主体中,激活、唤醒和培育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情愫,使学生亲近文本,走入文本,拉近学生与作者的心灵,这对学生的道德心灵必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力争高效,培养学生自主互动的能力
倡导学生自主性学习,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题之一,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快乐地获取知识呢?
1、学生乐学,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学习兴趣和信心倍增,智力活跃,接受能力强。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
2、学习有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高效课堂教师没必要让一个学习方法“犹抱琵琶半遮面”趁早更多地在“导学””助学”环节展示提供,课堂上再拭机点拨,学生自会触类旁通。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真正把握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属于学习主体位置。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在自主探索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培养。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通过预习、质疑等具体活动提高创新能力。
3、讨论交流,培养学习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在阅读教学或习题训练过程中,经常性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充分表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这样,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促进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这种活动不仅锻炼同学们的交际能力,也增强了他的生活实践能力,这也是一种合作学习,这种合作学习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使自己对知识理解更丰富、全面,而且充分放飞了自己想象力,使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
4、成果排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效课堂中,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要想让学生的学习有主动性,我们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就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来表现自我,让他们在学习中有乐趣,有主动性。让学生展示,可符合青年学子的爱动的特征,这样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一些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在学习上没有自信心,教学中让他们来展示,可以帮助这部分学生树立自信,要努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条件,多给予他们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从点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树立自信心。如:平时上课时一些较简单、容易的问题,尽量让他们展示,让他们在同学们面前也能表现自己。老师要及时肯定他们,让他们认识到“我能行”,克服自卑的心理。
把课堂还给学生,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想象,可以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索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将来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通过让学生的展示,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丰富学识,不断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快速地适应新课程的改革。现阶段,如何适应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与优化,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我校高效课堂长足推进应该是我们不断实践和研究的课题。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5
在小学的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经常会利用游戏,因为游戏受到学生的喜爱。课堂上唱唱跳跳,说说演演,形式花哨,十分热闹,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但时间一久,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原有的最初的学习热情急剧下降,原始的兴趣正逐渐地不复存在,他们会因为有些游戏的重复,而显得无精打采。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前教师不遗余力的精心设计游戏组织来吸引学生兴趣;课上学生走来走去,又是叫又是跑,甚是热闹,这样的教学次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往往一堂课后,学生懵懵懂懂,一知半解;长此以往,学生捧着课本迷惑地望着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学习和掌握书上的哪些内容。究其原因不难发现,课堂环节安排不合理,所学的知识没及时巩固,知识没能螺旋上升,直接导致教学的'畸形,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大家都不满意。
面对如此频频告急的教学危机,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反思。
我个人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关键要重视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但不能单靠说说唱唱 ,演演玩玩,那样会让学生形成误解,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这样的。我们培养学生的兴趣主要是为学习和掌握英语,游戏只能作为小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手段。因此,我们在激发学生对学科兴趣的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课堂表面的“活”,“乐”,“玩”中。我们更要注重学科本身,从学得后产生的成功体验来不断滋长兴趣,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不学习语言规则,不掌握相当的词汇,english/’>英语的应用能力就是空中楼阁”
我们大家都懂得:语言知识本身具有的魅力,才是学生持久学习的驱动力,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绝的能源。为此,我认为游戏作为帮助学生学好english/’>英语的一种有效教学形式,要真正发挥其辅助教学的功能,达到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一、 面向全体,分层教学
在游戏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如何对待优中差生。我们设计的游戏要注重面向全体学生,难度适中,让大家都参与。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素质,性格特点,记忆力,反应速度等,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组,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 在激发他们的主动参与亲身实践中,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无形中调动学生的言语资料库。在实践中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尽的学习后继力。
二、组织得法,严谨有序
做好游戏的组织工作,做到有条不紊,活而不乱。小学生天性ai游戏,争强好胜,有些学生做起来容易忘乎所以,甚至在课堂上,有时会情不自禁地高声喊,因此,首先,有开始游戏之前讲清规则 。纪律要求,评分标准,防患未然。在游戏过程中即使还出现一些混乱,要能理解学生的心理,不一味批评,而是积极讲清楚,在集体活动中,大家应该遵守规则。
三、 适时适度
我认为不能力求面面俱到,游戏过多,而忽略了主要教学内容的讲授和训练,喧宾夺主,把english/’>英语课上成游戏娱乐课,那就适得其反了。课堂游戏应该为课堂教学服务,当他成为一种摆设,或者是为游戏而游戏的时候,课堂游戏就失去了他的魅力了.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6
上周四我校体育教师和重庆市人民小学进行体育教学研讨活动,有四人分别就《原地侧向投掷》、《原地正面投掷》进行了同课异构,效果十分显著。现就陈湘全老师的课进行一个课例研究,得到了不少教学上的思考。
陈老师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喜欢直观形象思维,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学生有着极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他们想象力丰富,喜欢创编与自我尝试。因此,教学中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能力特点,通过游戏激趣,也通过游戏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巧妙地将游戏教学法渗透教学全过程,引领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轻松掌握正确的投掷方法。全课采用游戏教学法,充分挖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激情,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体验,轻松掌握。由开课的队伍调动“上山打老虎”游戏——准备环节的“找方向”游戏——基本环节的“小球跳跳跳”;“小球飞飞飞”——结束环节的“小球踢踢踢”这5个游戏构成了一条学习主线,老师引导学生沿着这条主线在游戏中学习,也在学习中游戏。
看了陈老师的课得到很多值得借鉴的东西本,比如:语言的生动性,动作的连贯性,队伍的调整性等等;合理利用教育资源,整堂课自制教具一用到底,一材多用;教材的搭配上有不少于5分钟的素质训练,让孩子真正的得到了体育锻炼,达到了体育课的时效性。
同时我也得到了一些反思:语言的重复性“你、我、他”感觉整节课都在说,做的时间是不是稍微少了点;学生动作的协调性,一只手拿轻物,一只手拿绳子,既要想把手上的东西投掷出去,又要想把另一头紧紧拽在手中,是不是会让人一心两用,是不是会让动作没有那么的协调,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这种教法确实让我有点“困惑”;练习的方法上,学生学习投掷动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掷远,但是在解决快速挥臂的问题上就让学习的学生走进了误区“对地练习鞭打动作”,虽然是在练习快速挥臂,但是是不是每个孩子真正的把动作落实到位,教师的观察就起到了很至关重要的价值,陈老师有观察,观察的面比较小,造成了个别学生的错误动作,此时如果能进行对比性评价,那么我相信就可以根本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我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上一节体育课不难,但是要上一节优秀的体育课真的很难,从对课的把握到设计再到实施,40分钟远远不够,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修炼。所以我觉得陈老师的课虽然有一些不足但是都是值得我学习和深究的。
我要感谢朝阳这份沃土给了我很多学习的机会,我相信我会做好新一代的接班人。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7
一、设计反思。
小学语文低段教学,识字写字是重点。这次公开课,我特意选择了《小松树和大松树》的第一课时进行教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个,一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是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正确、规范书写。看上去简简单单的两个任务,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课堂容量已相当大。只要有一个环节卡壳,就会造成本节课完不成任务。但这不正是我们进行高效课堂实验要解决的问题吗?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选择了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做是因为经过一个多学期的训练,学生已逐步了解了读课文、学生字的任务与方法。为了让教学环节更紧凑,我在平时实验的基础上做了新的`尝试,即:将自主学习任务的检查工作放在了小组里面进行。
二、成绩反思。
由于老师充分的备课,以及平时对学生扎扎实实的训练,一节课虽然紧紧张张,也算完成了应完的教学任务。通过观课议课,总结出本节课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导学案的设计侧重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学生训练有素,有一定的学习能力,无论是&ldqu;自主学习&rdqu;,还是&ldqu;合作探究&rdqu;,都能够有序地按照导学案进行学习。
3.组长组织到位,并能及时地发现小组内遇到的问题与错误。
三、问题反思。
课堂上,当把导学案发给学生时就出现了预料中的问题,学生识字量小,自主阅读导学案有困难。只好老师读,让学生明白学习任务与方法。部分学生能够边看边听边记要求,但只是部分。再加上设计时又将将自主学习任务的检查工作放在了小组里面进行。这就影响到有的学生不知所措,造成了学习时的内耗,导致&ldqu;自主学习&rdqu;与&ldqu;合作探究&rdqu;时间过长,影响了教学节奏。当进行写字教学时,时间已经不多,只好蜻蜓点水似的挑选了两个难字进行了指导,造成了课堂上&ldqu;重识字,轻写字&rdqu;的现象。
人们都说,教学时一种有缺憾的艺术。正因为有缺憾,所以我们不断追求,不断探索,锤炼自己的教学技艺。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8
本节课的亮点是比较成功地把思维导图运用到地理复习课之中:
1、本节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综合性非常强的地理知识之间的记忆链接,加深了记忆: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象、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可以非常有效地把综合性非常强的地理知识归纳起来,增强记忆的深刻性。
本节课只用了4幅思维导图就把《中国的地理差异》整一章的主要内容生动有趣地归纳出来,右总到分,知识之间的记忆链接非常有趣紧密,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记忆负担。4幅思维导图如下:
2、本节通过思维导图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分析能力。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反射性思考具体化的方法。反射性思考是人类大脑的自然思考方式, 每一种进入大脑的资料,无论是感觉、记忆或是想法——包括文字、数字、符号、食物、香气、线条、颜色、意象、节奏、音符等,都可以成为一个思考的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代表与中心主题的一个连接,而每一个连接又可以成为另一个主题中心,再向外发散出成千上万的关节点,而这些关节点的连接可以视为您的记忆,也就是您的`个人数据库。发散能力越强就意味着更加庞大有序的数据库,个人的综合分析能力也就越强。
如本节课《青藏地区》这部分内容,最中心的主题就是“青藏地区”,由于地区轮廓也是需要掌握的内容,因此本节课“青藏地区思维导图”就以青藏地区的轮廓和轮廓内部的“青藏地区”主题作为导图中心。为加深学生记忆和加强记忆的有趣性,本人将青藏地区的轮廓进行加工,使其与海豚的轮廓有几分相似。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本部份内容的重点,因此延伸出去的两个关键词就是“高”和“寒”,自然环境特征深刻地影响了青藏地区人文特征,因此第三个关键词就是“人文”。而“高”、“寒” 和“人文”三个关键词又可以继续发散,发散内容可以有很多,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人就只列出一些学习过的内容进行适当发散。发散过程中非常注意思维的逻辑过程,因为无序的发散会使知识变得凌乱,违背思维导图的宗旨。通过这张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迅速地建立“青藏地区”的数据库,也同学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他们地理的综合分析能力。
3、本节通过思维导图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鼓励多用生动的图形来取代生硬的文字,鼓励根据个人喜好形成自己风格的思维导图,鼓励多发散等方面的特点都说明了它将非常有效地激发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兴趣。
如本节课的“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都是我国地理环境非常独特的地理单元,也是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可能很多学生都去过这些地方旅游,这样他们就可以把一些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加到思维导图里面去,体验到创作的喜悦,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热情,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4、本节使用的思维导图框架预先设好并印发给学生,减少笔记时间,增加思维空间,而且方便学生进行再次复习。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9
我教书以来,一直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该给学生什么……?特别是我校出现一些让人不可思议的现象。今年段考同样是两个参加中考的班级,成绩相差太大。比如我校的06(9)、06(7)两个班的物理成绩,06(9)班的平均分80。80分而06(7)班不到50分,及格率,优秀率都相差50个百分点以上。出现这种现象真的是难以想象的事情。面对这种现象,经过深入了解发现:我们必须注重物理课堂的教学。
一、注重教师的角色,构建和谐的课堂
我们课堂上不仅教好学生知识,教好学生方法,我们更应该引导学生会自己去学。经调查06(7)班普遍有这样的现象:“平时学生不太爱上物理课,平时不主动去思考问题,所以他们平时也没有什么问题可问。他们也习惯了老师把知识灌给他们,等老师要答案。课堂也很沉闷,因此成绩也出现了这样的结果。”面对事实怎么办?我们知道学生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物理教学中,他们容易使自己的思维方式持续停留在那里,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是否进入角色、是否掉队、是否迷路,一旦发现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始终沿着正确的分向有效学习探究,提高学习效率,形成创新理念;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要合理引导、帮助、分析;当学生遇到难点时,要合理点拨,帮助学生突破;当学生出现偏差时,要及时帮助矫正。有时我们更应该走下讲台,到学生学习生活中去,与学生交朋友;放下教师的尊严和傲气,与学生达成平等帮扶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引导者,促进者,参与者,让课堂充满爱。现代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提倡师生和谐互动,不仅教会学生的认知,而且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探究。
二、注重引导组织与爱国主义教育
06(9)班他们爱上物理,对物理课堂充满期待。无论课堂上,还是课后他们都想把物理学好。原因是什么呢,一教师的正确引导,二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用学生的`话说“是老师使我们想学好物理,不是老师要我们学好物理”。只有学生自己想学了,他才对学习有兴趣,才能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以顽强毅力去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这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引导学生与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第一位。引导与爱国主义教育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我们课本讲到很多的物理学家,牛顿、安培、焦耳等,在教学中我们要介绍其生平及科学探究历程,使学生消除对科学研究的神秘感,拉近与科学家的距离,激励他们把对科学家的崇拜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动力。
三、注重传授知识向获取知识的教学转变
曾经在应试教育的大气候下,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都以传授知识为主,少部分教师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以获得知识为主,但,有时他们被看成误人子弟。如今,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应该要转变这个思想。现代教育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学习素质的提高,要求发展学生能力,注重学生在学习生活在探究获取知识。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既要重视学习方法的研究探讨,又要重视学生怎样学,用什么方法学,如何才能学得更好。我们应该去做如何促进他们能学的更好。例如:我们神舟七号飞船飞天成功,我们的航天员遨游太空。我们看到他们手上的笔能悬在空中为什么?假如有一天我们地球突然失去重力会出现什么现象呢?学生的答案也许很多,如:石头会悬在空中,我们不能把开水倒入口中,河水不会流动……等等。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充分的想象体现他们的想法,情感等,调动学生积极地去拓展知识面,从而到达自觉去获取知识的效果。
总之,我们的物理课堂教学观念时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一定要让他们爱上学习,为了能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学生能快乐地去学习,学得活,培养能力又培养思想,增强自主探究意识,让课堂教学健康、和谐我们须注意的几点认识。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10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课堂教学反思。”一语道出了教师上课后对自己本节教学进行反思的重要性。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我也一直在实践反思,反思中我思考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下面是我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的反思。
本节课设计由潜入深,通过图片引出问题:图片中的孩子现在的外貌与过去有哪些不同点?然后我带领着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渐渐进入每个任务去解决问题,让学生非常自然的领会本课的知识点。简笔画及教学课件的运用起到了直观便捷的作用,省时且加大了课堂密度,扩大了容量。课件生动直观,加深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认为英语不再是课本上枯燥的没有生命力的文字,而是一种鲜活的动态语言。设置的任务给了学生一定的情境,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去体验和感悟,并由此来获取并运用语言,这种教学重视学习主题的直接经验,具有独特的教学效果。
在while-task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同桌及小组同学讨论、探究、合作来完成任务,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课件中听力的设计让学生听懂了并且也看懂了,之后的roleplay,又让学生编自己想编的对话,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主动权在自己手里,自由选择的空间扩大了,参与面广了。
新课结束后,我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这样在他们大脑中就会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并且可以对课前提出的问题进行检测:是否已经解决了问题? 最后布置学生写一写自己或他人的今昔变化,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探究。
2、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及时奖励学生。
我认为只有促使学生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学生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也只有这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才能长久保持。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奖励,培养他们的成就感,给学生伸一个大拇指、一个小饰物、一个笑脸,一句奖励的话语使学生情绪高涨,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的学习。
二、不足之处。
1、本节课课上没有安排写作方面的练习。而写作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的,以后的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安排相应阅读和写作的训练。
2、任务设计单一化。只设计了听力,表演等任务,备课时应考虑更全面,注意学生的已有知识和兴趣点,设计更为实用的任务链。
以上是我对自己一节课的反思。要讲好课需要不断的完善和及时的反思。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仅是学生记忆的激活者,也是示范者,更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挥者。因此我要更加努力探究教学理论,在实践教学中不断反思完善自己教学水平,争取有更大的提高。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11
“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孩子们课堂上度过的分分秒秒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都是由我们教师的手来翻阅,我们的语文课堂究竟应该如何去翻阅孩子的生
1、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我常常在思索着: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我思量着:要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
每节课上,无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多么大的痛苦与挫折,我都会调整好自己的心绪,深挖教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当中的每一个情感因素,把我对于课文内容、对于生活、对于人生的每一份感悟、每一种情感,用我的语言、我的眼睛、动作……传递给学生,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我尊重学生们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一位教学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曾告诫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通过多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二、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
传统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对话”。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对话”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
“文本对话”:在我的课堂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话:“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去想像,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以文会友”,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师生对话”: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热情的手,不再那样高高在上,不容侵犯。实现与学生的沟通,展现给学生一个真实的“我”!
“生生对话”: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应当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12
列举生活问题,抽象概括知识
对于食物链概念的形成,可以先列举一些谚语,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鹬蚌相争,鱼翁得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这些生物彼此之间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联系,形成这样的矛盾冲突呢?
不言而喻,是为了食物,人们就把生物彼此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称为食物链,显得非常自然.关于食物链本质的教学也同样,为什么螳螂要捕蝉?
透过现象看本质,无非螳螂要从蝉中获得自己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黄雀也一样,从中概括出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流动是以食物链为渠道进行的,食物链的本质其实是一种物质能量传递的关系。
通过对生活问题的思考,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化”的过程,进一步感受到了生活中知识问题的存在,感受到了学习、探索知识的价值。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13
成功之处:
在这节课中,我借助导读,给学生创设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动性,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保证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有足够的时间读书、思考、说话。
教学机智:
《草》是王愿坚创作的和长征有关的小说,文章比较长。为了让学生快速把握文章的内容。我利用题目导入:一棵不起眼的微不足道的小草,滚动着晶莹的露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可在特殊的环境中却威胁着红军战士的生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今天我们走进王原坚的草,感受一下在长征途中由几株平凡的小草引发的激动人心,震撼心灵的故事。快速默读课文,本篇小说由草引发了一个什么故事,简单概括。吃——尝——议,彰显出人物的心灵和内心世界。所以草就是这篇小说的线索并由此展开故事情节。在小说教学中,可利用线索把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然后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再通过各种描写把压缩的文章还原。一收一放中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学生创新:
《草》这篇小说,在塑造人物上运用了各种描写方法,如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等。但如何引导学生找出这些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呢?我先从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提问,我们通过什么来评价一个人?有同学说,通过他说的'话,言为心声。有同学说:通过他的表情神态,来判断他当时的心理。或者通过他的行为动作,来判断他性格特征。而小说就是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应一个时期的社会心理和思想意识形态,或弘扬一种精神或贬斥某种社会现象。今天我们认识一下《草》中这两位人物。通过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评价人物的方法,给他们写一份鉴定表。以这种方式:从这段 的描写中,我感到了这是一个 的人。大家比较有兴趣。把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都概括出来了。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14
《幸福是什么》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是以中外童话为专题。都是优美的童话,以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把读者带入美好的情境,使人们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幸福是什么》是一篇寻找和认识幸福的过程。因此,我的教学重点就落到认识什么是幸福上。再抓住重点段的朗读来感受劳动创造幸福的真理。
在教学时,我就直接的.导入,你们认为幸福是什么?你觉得你的幸福是什么?紧接着就是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再抓住重点段来理解全文即具体的分析课文。
在上完了这一课之后,就觉得学生还是没有弄懂幸福到底是什么?我也对自己做了一个深刻的反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读的形式少:
比如,我可以用默读、生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比赛读等方式。以读为主。让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
2、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没有体现出来:
比如,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读,出现了问题之后,师可以适当的往好的方面引导,再让学生来争论、讨论。不要一味的都是老师在评价,让他们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学习。
3、对幸福的理解,我认为幸福就是付出,劳动就是付出。还要引导学生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伸手向父母要零花钱时,你有想过你的父母的感受吗?上课不听讲时,你有想过老师的辛勤劳动吗?
比如:我在讲到,假如你现在是病人,医生把你的病治好之后,你会对医生说点什么呢?有一个孩子就说到:医生,我家里很穷,都快吃不上饭了。我可以不给医药费吗?而且我家里上有老、下有小,你可以借一点钱给我吗?我在上课时就没有怎么好好的去引导,这种学生就是明显的只知道叫别人帮助自己,不知道自己也要去帮助别人,就没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老师不只是教给孩子们知识,还要教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好让他们都能更好的成长。
课堂教学反思范文15
本次课堂教学我担任主讲老师,教授的是初中数学中的“勾股定理”相关内容。通过课前充分准备和思考,我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多次进行了互动和反馈,使得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比较好。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我发现自己的'语言表述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给学生讲解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公式和公式推导过程中,我使用了一些生僻的数学术语和较为笼统的表述方式,导致学生在理解上出现了困难。因此,下一步我需要加强对数学语言的研究和练习,使得自己能够更加准确、科学地表述数学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我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课堂管理能力。在本次教学中,我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在上课期间出现了走神、讲话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和效率。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如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等,从而提高整个班级的学习效果。
本次课堂教学反思帮助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也让我意识到教学是一种不断进步和完善的过程。我会通过适当的调整和提升来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课堂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课堂教学反思04-19
课堂教学反思07-04
课堂教学反思(荐)07-09
(热门)课堂教学反思07-09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4-19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05-21
[精华]课堂教学反思07-09
音乐课堂教学反思06-16
数学课堂教学反思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