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4 16:06:4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集合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美术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集合15篇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

  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呢?在思考的同时,我在一次次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一节课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学生兴趣能提高,就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的与课堂教学互相利用,使各类艺术互相渗透,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美术与别的学科也有差异,系统的技巧学习是必要的,但要在审美与兴趣上的提高和如何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进行反思,发表自己一些见解: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5.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6. 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7.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

  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8、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最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要更努力的做好以上几点。为我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打好基础!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即要重视对学生艺术的感受能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更多地与基他学科相联系,创造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和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

  担任美术教学工作已经有几年的时间了,经常有不同学科的教师羡慕地跟我说:“你们的美术课最好上啦,学生上课积极性很高,上课轻松,课堂活跃,想怎么上就怎么上”。“哎!”我想想,如果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就好了。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2

  上好每一节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但初一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我经常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来调动他们上课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生动,又能“收放”自如呢?我在一次次思考与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就必须让精彩纷呈的艺术知识与课堂教学环节相互利用,互相渗化、融合。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今反思如下: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的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

  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加深对美术文化及文史知识的认识。如我上《漫画》课时,没有单纯教学生如何画漫画,而是让学生了解、思考环境保护问题。“三毛”所处的生存背景和社会问题,渗化了历史知识、环保知识、社会伦理知识、旧社会的人情冷暖与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等。学生有参与、思考,发表不同看法,课堂气氛活跃,在美术作品、艺术家、学生与教师之间架设了一座心灵的、情感的桥梁。

  2、加强了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

  如上课时适当渗入了历史、地理、文学、运动学、哲学、佛学、书法、音乐、舞蹈、武术等知识,不局限于美术领域里的知识传播。

  3、上课有时没注重教学手段、方法方式的'变化,未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未有游戏、音乐、电影、动画等易于引人入胜的教学方式。

  特别是上欣赏课和技法理论课时,容易单调、枯燥、乏味,不够形象生动,怎样把乏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这是多年来让我感到“头痛”的问题。思考暂时的办法有几个:

  一是借鉴“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自学、阅读、思考,后在黑板上出示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大方向。

  二是尽量多准备一些形象的资料,化“平面”的问题思考为“立体”的形象思维方式。三是让学生多参与,多发表意见、见解、疑问。老师尽量不讲出答案,由多个同学回答甚至是争论出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思辩能力。这样也有少数不思考问题的“差生”趁机讲小话、废话,扰乱课堂纪律,关注这部分人的表现,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这时候老师就要“一心二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也是现在某些内容教学的“困惑”之处。从长远考虑,我也在思考更换一些生动有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的内容。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有待在实践中检验。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3

  由于今年的美术教材是新改版的来的比较晚一些,开学第三周的星期五才见到新教材,姗姗来迟的新教材导致了我前三周的备课反思为零,不过我利用这几周的.课上时间学生让学生准备“在灿烂的阳光下”主题绘画比赛,再就是和学生互动讲一些画家的故事学生都很感兴趣到了下课时间还兴奋地讲比平时上课时还踊跃,也算没有虚度,在被点名后也算有一点心理安慰。

  课程变化很大,首先课程量大增,有以前的13、14节改为19节课其中有一节为选修课;其次本册内容注重了色彩基本知识的讲解。这对教师来说是个挑战,有些内容近似的课程要并在一起讲,不然会上不完课;色彩知识的讲解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讲起来可能会有些枯燥,但是这部分知识必须要学会而且要夯实。

  教师是干良心活的,像我们不考试的科目就更是如此了,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是一直以来我对自己的最低要求,努力扩大课堂的容量,打造高效课堂,好让我们的学生知道更多的美术知识。面对新的教材,我会更加努力,把课上好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美术。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4

  在第二周的学习中,绘画技法是主要的练习科目。在具体教学中结合课程设置分阶段地向学生讲解素描中的一些概念和要求。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其他著名画家的理论,我归纳为:线条、形体、结构、明暗、空间、质感、效果。

  (一)线条

  在线条讲解中理解色交界线、面交界线、外边线、轮廓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用线条造型。通过指导欣赏一些用线造型的作品和透明物体的写生去感受它。

  (二)形体

  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掌握形与形的比例、体块与转折细节等。掌握形的比例的几种基本校正法:A、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校正法。B、斜线校正法。C、点的校正法。D、对比校正法等。把各种形体分解归纳成几种比较简单的几何形体。

  (三)结构

  结构即物体的骨架,物体的结构也可理解成物体的构造。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以及曲线等分析手段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四)明暗

  物体受光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调子、明暗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要求学生在作画时,在涂明暗调子的过程中始终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

  (五)空间

  静物素描就是要求学生绘画时在一维空间的纸面上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让学生理解实空间和虚空间,注意物体边缘线的处理,物体投影的处理,注意从明到暗或从暗到明的转折处,此处是关键点,起到表现体积和空间的作用。空间的一般表现法:前实后虚,主实次虚,互相衬托。

  (六)质感

  即是物体的质感。不同的物体质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坚硬,有的松软,利用作画不同的表现方法塑造出物体的这些特性。例如:石膏坚硬、光、亮、白,受光面和背光面对比大。

  学生在素描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差异很大,我的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期望各位能给予指正。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5

  素描基础教学最主要的最根本的是解决造型和结构,如果这个主要问题解决不好,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举步艰难,遇到几乎是难以克服的困难,而这恰恰又是在教学中最常遇到的问题。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素描教育的规律去研究、掌握它,在工作中正确地运用它。在具体教学中,根据我的教学经验,我归纳为:线条、形体、结构、明暗、空间、质感、效果。

  (一)线条在线条讲解中理解色交界线、面交界线、外边线、轮廓线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用线条造型。比如用线条来画物体,首先对物体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可以用线条结成网和结成面的方法来表示物体体面结构的转折关系。当一个面转到一定程度,那个面就成为一条线,也就是线条可以表现体面关系。用一根线表示出其面的'关系就应该在这根线的头尾用心刻画,同时注意线条的穿插关系和线条的轻重变化。

  (二)形体就是物体的轮廓线。掌握形与形的比例、体块与转折细节等。掌握形的比例的几种基本校正法:A、垂直线与水平线的校正法。B、斜线校正法。C、点的校正法。D、对比校正法等。把各种形体分解归纳成几种比较简单的几何形体

  (三)结构即物体的骨架,物体的结构也可理解成物体的构造。利用线条的穿插、轻重去表现形体、前后、虚实。用水平线、垂直线、中轴线、斜线、切线以及曲线等分析手段来表现出物体的结构关系。

  (四)明暗物体受光以后出现的明暗关系,要掌握明暗的形成、明暗五调子、明暗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技法等。要求学生在作画时,在涂明暗调子的过程中始终树立形体结构的观念。

  (五)空间静物素描就是要求学生绘画时在一维空间的纸面上表现物体的三维空间。让学生理解实空间和虚空间,注意物体边缘线的处理,物体投影的处理,注意从明到暗或从暗到明的转折处,此处是关键点,起到表现体积和空间的作用。空间的一般表现法:前实后虚,主实次虚,互相衬托。

  (六)质感即是物体的质感。不同的物体质感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坚硬,有的松软,利用作画不同的表现方法塑造出物体的这些特性。例如:石膏坚硬、光、亮、白,受光面和背光面对比大。又如苹果光滑,高光强,表面细腻等。另外,在每月月底,我基本给学生进行一次静物素描的默写考试,平时要求学生坚持画静物速写,训练快速抓性能力。同时使学生从相对枯燥的基础训练中获得一点乐趣和培养艺术的敏感性。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在素描能力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为下面的教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当然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学生差异很大,我的教学经验不是很丰富,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期望各位能给予指正。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6

  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生理特征,在美术课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是提高其学习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的重要前提。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质是引领他们发现美、享受美,进而创造美。例如,在学习制作头像装饰画时,让学生了解人的五官结构,然后以黑色、粉红色、红色等颜色布头剪成脸、头发和五官的造型。在白布板上演示人的各种脸部表情,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人在喜怒哀乐时脸部表情与五官变化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材料剪出人头部分的.模型,并根据人的脸部表情变化拼摆出各种情态的装饰头像。在此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想象、创造的艺术潜力,拼摆出形象生动、有创意的头像。最后,指导学生将自己拼摆得最满意的头像在白布板上粘贴固定,完戍制作。在此过程中,还要选择一些典型作品与教材,如"材料的美感 —— 装饰画"中每幅画所使用的材料和运用的构思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从中学习用艺术的思索去创造美的作品。卢梭说:"对青少年来说,他周围的事物就是一本书。"读懂这木书,必须全身心投入其中,只有学会观察并不断提升观察、探索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新才能,开拓更加宽广的艺术天地。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7

  本周进行美术教学的第三周,中学三个年级都进行的是第一课,理论课程。七年级进行的《在美术世界中遨游》,美术基础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让学生从绘画、雕塑、工艺、设计、建筑等方面对美术进行一个简单的了解。需要学生记忆的东西比较多,没有进行大量的知识扩充。对于课本的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进行简单了解。学生部分不是很注意听讲,课程略微枯燥。八年级进行《美术是人类文化的造型载体》,美术作品是特定时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社会生活和科技手段的产物。课程内容也是比较多,从洞窟壁画到唐代作品再到古建筑变迁。一系列的讲解让学生自己来感受体会。八年级学生上课很积极,课堂气氛活跃,知识收获不错。九年级进行《艺术的'多元化》,艺术是精神产品,不同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决定了人对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审美选择是不同的,存在巨大的差异,使得艺术不可能有统一的审美标准。九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新学期一直没有提升,知识补充比较多,需要学生加强理解记忆。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8

  本周是美术正式开课的第一周,美术课本也是刚刚同步。七年级更换了教材,内容更为整合,信息量加大,知识点难点也同步增多。本周七年级进行了首页的鉴赏课《敦煌莫高窟》。本课为自学课程,考虑学生基础美术知识薄弱而进行了课堂讲授。对于莫高窟与佛教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日常生活中的.接触也过少。加强学生对于莫高窟的整体意识,认识到其辉煌的艺术成就与历史考古价值。学习欣赏壁画于彩塑,对于石窟艺术也进行了简单的了解。这节课信息量巨大,但是感觉学生的获益较少。有部分学生对此提不起兴趣,不乐于去研究。加强艺术氛围的熏陶。八年级鉴赏课《春》,本课较为生动,学生学习氛围浓厚。对于画中人物故事情节的了解积极,乐于研究发现。拓展学生思路,对于作者的代表作进行加强记忆。九年级进行鉴赏课是罗丹的《加莱义民》,让学生了解创作背景,对于人物动态的创作,了解作者的用意。让学生记忆作者与其代表作品,对于雕塑有一个初步认识。让学生对一件雕塑作品进行解析,还是比较困难。

  整体而言,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十分浓厚的。但是对于一些理论的知识,略为枯燥的知识点记忆还是有一些排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知识学习更为有意义。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9

  多年来从事初中的美术教学工作,我发现初中生对于美术课的兴趣有这样的规律,初一学生带着对初中生活与美术课的好奇,兴趣较高,参加美术兴趣小组的学生也较多,学生的作品种类也很多,有儿童画、国画、布贴画、剪纸等,到了初二后,开始有学生不准备材料,不带书本,教师组织课堂颇费心思,到了初三、初四,有些学校则取消美术课,但在学生看来,它无异于是一节自由课,没有了任何的主动性、意愿性,这一问题说到家,还是我们的美术教育及素质教育中有很多的问题。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 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

  所以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2.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

  通常在上课结束时,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怎么上;自己做哪些准备工作。给学生介入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带着“这是我的课”的想法,更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还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

  3.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文化、历史、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不要让我们所谓权威的说教代替了学生的直观体验,扼杀了学生探索的自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创设教学的'新境界。

  5.教师应以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范画、参观、访问、旅游,甚至故事、游戏、音乐等方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像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电影录像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能够理解电影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通过电影他们能够更快的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历程,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理解,激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比如:学习卡通的设计,我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卡通片《蜡笔小新》《灌篮高手》的片断,让大家了解两位画家的画风的不同,用笔的不同,内容针对的读者的不同。这比光说要有效果的多。

  6. 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 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出生动的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利用国际互联网资源,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 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

  7.角色互换,拉近师生距离。努力改变“传道、授业”的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教师可以把课堂自己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其中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当然这需要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提前预习。

  8、合理评价,获得学生信赖。学生不管是完成作品还是回答问题,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作为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积极参与的态度表示赞赏,然后对具体的作品要做具体的分析,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他们提高分析与鉴赏的能力。合理的评价可以建立起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同时也传递给学生一种信息——公正、公平的评价方法。

  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种的,可以采用学生自评或互评,再结合教师的点评,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确立正确的审美理念.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0

  通过一学期的美术教学,我对美术课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研究创造,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求欲望,体验愉悦和成就感。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有如下几点反思:

  一、重视学生的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

  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通过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实现审美教育目的。由于长期以来,美术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播一些基本技能为唯一目的的现状上。在遇到欣赏课时就一跳而过,很少与学生一起欣赏讨论一些中外美术名作。既使上,也只是繁琐地罗列一大堆画家和作品来平淡的介绍,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象征寓意及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去分析评论的很少,这无疑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大胆评论对象的能力。整节欣赏课由老师当主角,学生当听众。讲得平淡乏味,学生听了反应淡漠,一堂课下来,学生根本没有一点切身体验欣赏作品所带来的愉悦和深刻感受。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做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镜。教师要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提高了学生审美意识。

  二、正确引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

  通过正确的方法,深层次的诱导,加深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建构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学生在上美术欣赏课时都有一个对艺术的认识和理解的过程,最初是从他们个人的角度开始的。他们觉得画得“像”的就是好。而有些画得不“像”的作品就看不进去,而有些看起来不“美”的作品却被老师当成世界名画加以介绍。正是这些反差,他们渐渐会发现艺术品并不是以画得像不像做唯一标推。有了这些思考以后,学生才会关心艺术到底是什么。教师不要从理论上空洞的介绍艺术,应当从上而下地将美学中艺术的不同观念在不同的作品中介绍给学生。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应该注意选取不同理念的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在艺术史上这些观念并存的局面,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和限界,而不要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比如在出示徐悲鸿的作品时,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一片赞叹声,而出示刘海粟的作品时,学生则显得茫然不解。这是两种不同的画种,画家运用不同的技法和材料,但是不管那幅作品画得像还是不像,都务必使学生明白这是画家对自然美的追求。引导学生领悟画家在美的艺术形象中所要表达的纯真的思想感情,要欣赏画家在作品中所倾注的对生活强烈的爱和淳朴的思想感情。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使学生的艺术情趣和生活情趣也受到影响,从中受到了教育。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就是要用人类艺术精品和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帮助学生提示出美的规律,打动学生的感官,人而培养学生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

  三、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品论,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不断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评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许多教师看来,美术评论应该是评论家的事,似乎与学生无关。其实不然,在欣赏美术名作时学生都有一种自己初步的印象和感觉。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积累一些初步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教师如何抓住学生的最初感觉,可以做为深入分析作品的起点,积极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比如在欣赏徐悲鸿先生的《奔马图》时,我要求学生仔细地观察作品,用语言简单的描述自己看了作品以后的心理感受,课堂呈现一片活跃、热烈的气氛。在充分地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以后,趁机简单地介绍画家的生平和创作这幅画的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把马的思想和画家的思想联系起来,而且把马的精神升华到民族的精神,学生们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了一堂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时也获得了美的享受。实践证明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增强了对理解新事物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主动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学生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评论有序进行,避免出现随意的现象。

  总之在初中美术课的教学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住审美教育这条线,切忌把教学变成“蜻蜓点水”,不深不入。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教材所开设的艺术乐园中,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1

  本课内容属于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美术课程“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新课标指出:“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应“以形成学生设计意识和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环境和生态”。遵循这一原则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材料,巧用这些材料创作令人耳目一新的美术作品,变废为宝,或应用于生活,或美化环境,体验其中的新奇,享受其中的乐趣。

  本课原是九年级第17册的课程内容,现今放在七年级上册进行教学,不宜设置得太多理论知识或专业术语,我认为应以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基础制作技能作为出发点。

  本课是一节融入了寻找材料、设计构思、巧手制作三部分内容的课程。首先培养学生有意图地去发掘生活中的材料,根据材料自身特点去思考和构思。然后在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探索不同的制作方法,完成一件作品。整节课主要是通过欣赏和了解环保创意作品,使学生感受环保设计理念,领悟美术与生活的关系,体验制作中的材质美与创意美。

  对于课堂效果,总的来说,自认为按计划完成了课程内容的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预定目标。按教参上的设计,本课该设置2课时,我为了在公开课上方便操作,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改设为一个课时,最终验证,顺利让学生接受,这样的课时安排还是可行的。而在教学程序里的时间安排上,我觉得自己还是疏忽了合理设计,将学生制作、教师巡视辅导的时间仅设置十分钟时间,且还包括了展示评价所需的时间,这就显得太仓促,也让整节课显得教师讲过多。

  这节课出现了突发状况,影响最大的是多媒体音响设备无法播放,以及材质材料的遗漏。而这些情况的`出现很大部分是由于我没有用足够的时间去预先准备,准备好课室,准备好教具。以那样匆忙的脚步赶到多媒体第二室后发现有班级在上课,课间时间引导七一班学生进入课室后已是逼近上课,而铃声响后才发现音响设备有故障,而这时候我又没有灵活处理,只装作若无其事的上课,却想不到可以找空隙求助信息老师,疏忽之下,造成课后听闻后面的老师和部分学生有时听不见我的声音,课件设置的音响效果也完全无效。虽然说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严格来说不需要在声音方面要求太多,但从艺术审美的追求上来说,声光色彩的全面配合还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我个人对此挺在意的,也对上课时这方面的欠缺很是遗憾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2

  中学生课业任务重,课余时间有限,为此,我尽量让美术课的内容在课堂内完成。充分利用好一节课,激发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要让精彩纷呈的艺术有机地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各类艺术互相渗化,保持课堂内容的新鲜感。如:在初中一年级的《认识校园》一课中,我尝试带学生走出课室,面对校园实景写生,这样使学生绘画兴趣明显增加。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或技能训练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由于中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还处在简单的认知性审美上,加之,美术与其他的学科在教学与学习上存在差异,因此,美术不仅需要进行系统的技巧学习,更重要的是在培养学生兴趣和提高审美能力上探索出一套方式方法,对此我做出以下尝试:

  一、美术课中的结合相关课外知识,使学生丰富知识的同时提高兴趣。

  例如在《古代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启示》一课中,这课的重点是欣赏。为了使学生在学之前能对该课产生兴趣,第一节课我用多媒体展示并介绍了北京奥运场馆,在同学们沉浸在奥运气氛的同时介绍美术的种类如建筑、绘画等就特别适合表现奥运开幕式这种视觉的盛宴。接着提出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大家知道奥运的由来吗?”带着奥林匹克神话传说的由来,引出有关美术在奥运开幕式的运用,特别介绍了的《击缶》。然后借着开幕式谈及一些课外知识,让学生在进入美术的学习前,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二、实物写生,提高学生兴趣。

  例如在《校园风景》一课中,抓住写生一词给学生讲解构图与透视,写生是这节课美术学习的关键,让学生想知道写生是怎么回事,从而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自己的宿舍和操场,徒手画自己的校园。让学生去校园写生观察花草植物,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植物的结构,和写生的取景构图。最后从学校建筑中找出一些结构特征较明显的建筑出来当范例并给学生做示范,学生的兴趣一下就提起来了,作业的质量也得到了保证(如陈翠华同学的.描绘校园景物的作品就获得中山市首届动漫节的优秀奖)。

  三、欣赏与技法相结合。

  初中美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主,是教育界早已肯定的教学方向。审美能力的提高仅仅靠学生技巧的提高来实现是不可能的,只有将欣赏放在技能的前面,让学生在美术教学的基础上,拓展自己的思维,分辩美与丑。但我觉得我在这方面是做得不够,如初二精品课程《版画初步之橡皮图章》课程中不仅需要掌握橡皮图章的制作技巧,还要注意在审美上引导学生。但是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我在课堂上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如何指导学生制作技巧,在审美上的引导的时间不足。

  四、教师给学生的课堂作业给予鼓励和肯定。

  美术作业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教师在教学时一方面要下讲台对学生个别指导、指点。对学生的作业,给学生一些赞扬,对绘画中有创造性的学生给予肯定,这对提高学生的兴趣起到一定的帮助。

  以上是我这段时间的教学随笔,谈及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再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探讨研究,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上好每一堂美术课。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3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美术学习要从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层面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4

  何老师在课程讲解中的这样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培养学生创新思给是新教材的亮点,重点体现在:善发现、或思考、多实践、敢创新。

  我对这一段话的理解是:美术要具有创新意识;作为一个美术老师要有独特的视觉去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去引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去引领学生的创新实践,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首先,要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其次,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第三,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在综合运用各种知识中,触类旁通产生新的思想。

  第四,要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5

  美术课长期处于附属地位,由于在应试教育中缺席,相应地在学校教学中就没有地位。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变得越来越实际,一切与升学无关的内容只能被等“闲”视之。再者,我国的美术教师长期以来养成了生搬教材的不良习惯,新课程改革中很多教师对于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很不适应,美术课涉及的范围很广,学生的需求更是丰富多彩,而课本的内容是有限的,这难免在教学过程中发生冲突,我们的处理方法往往是因陋就简。小学升入初中后课业增多,有些学生还会偷偷利用美术课处理其他作业。这种种原因,使美术课堂的生命色彩变成了灰色。这样的课堂生活的质量还能得到保障吗?

  我认为美术课堂应该是欢乐与愉悦的海洋,美术学习应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美术教学活动既可以在教室内进行,也可以扩大到校园,延伸到社会。上好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得到提高?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初中美术课更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好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促进学生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在学习中得到自信。下面我从几个方面进行美术教学反思。

  一、谈话法反思

  谈话法是通过与学生互相交谈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教学中常用启发式谈话法和提问式谈话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是师生双边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极好体现。谈话时要注意:

  1、谈话的目的要明确,要有启发性,并且难易得当,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

  2、提问要注意让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不搞突然袭击,而且谈话的形式要活泼多样,面向全体学生;

  3、对学生回答的问题是否正确,教师要阐明自己的观点,鼓励他们敞开心扉,大胆发言。

  二、课堂演示反思

  课堂演示包括绘画作品或手工作品展示、当堂绘画示范或制作演示。课堂演示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演示过程中开拓了眼界,掌握了绘画的技能技巧,提高了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进行课堂演示的时候要注意:1、演示的内容要与课堂讲述的内容和要求完全吻合,做到“讲”是“练”的前提,“练”是“讲”的深化,是所学知识的.表现、运用和实践;2、课堂演示要做到简明扼要,图象清晰、准确、生动熟练,并能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3、由于时间关系,有些演示作品可以在课前先制成半成品,在课堂上选择关键的过程适时演示。

  三、练习作业反思

  练习作业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的一种方法。这是中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在应用时需要注意:

  1、要有明确、恰当的目的要求,以引起学生在心理上形成共鸣,切忌盲目性和单纯的为练习而练习的做法;

  2、应注意指导和检查学生掌握练习的方法、步骤的情况,科学合理地分配练习作业的时间;

  3、教师对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优缺点应予以及时总结,肯定成绩,纠正错误,可以对个别问题单独讲、普遍问题集中统一讲;

  4、练习设计要考虑学生的表现能力、难度的大小及其兴趣程度,这些直接影响练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评价反思

  课堂评价包括课堂作业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注意:

  1、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受历史背景、个人阅历、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每个人有不同的审美观,况且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和艺术家及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能力;

  2、美术课堂评价不能以学生作业的好不好来定论,应放在学生对绘画的热情和对美术的热爱以及健康高尚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3、在美术作业评价方面,由于学生的艺术天赋、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不尽相同,作画时必然出现多样的表现方法,甚至有千奇百怪的想法,这些都真实自然地流露在画面上。可采取分层评价,使每一名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体验审美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学生美术作业评价呈现方式也可以是分数、等级、评语或评语与等级相结合的方式,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作为美术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民主、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运用开放的观念、方法和评价,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色彩纷呈的天地。愿我们的学生能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05-04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06-14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5篇12-31

初中美术教学反思(15篇)06-14

美术教学反思07-07

小学美术教学反思08-28

美术活动教学反思03-07

高中美术教学反思10-29

美术教学反思15篇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