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月日》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3 16:55:29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年月日》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需要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年月日》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年月日》教学反思15篇

《年月日》教学反思1

  下面我就今天执教的《年月日》一课的课堂教学评价方面作如下反思。

  一、好的方面:课堂教学评价的意识有所增强。

  在本节课中: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及时评价:开课前我通过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对答对的学生进行糖果(物质)奖励,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开课时说“听你们的数学陈老师说四一班的孩子善于思考”,这种具有导向性评价都为后面的学生学习中要求学生善于思考作具体要求。当学生通过对年历表观察、发现、汇报交流时,及时评价学生:“你观察得很仔细,表达得很清楚,会思考。”当学生帮老爷爷解决了第一个问题时,我说到“四一班的孩子就是这么热心,不仅帮助老爷爷解决了问题,还学到了知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领。当学生在计算一年有多少天时,其中一位学生列出了:31×730×429,评价学生:“思路很清晰,表达很准确。”在记忆大月、小月方法时,一位学生用拳头记忆进行示范引领,评价学生:“非常好,请你来当小老师。这个小老师当得非常好,谢谢你,并附以掌声。”等。用来激励学生。

  二、不足:

  评价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有些评价用语不当,随意性评价较多,未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素养的效果。

  如:在开课前,怎样让冰快速变成水,一位学生说到用火烤,我当时想评价,但没有想到合适的语言,便直接让他坐下。现在想来这样评价:“这也是你想到的一种方法,还有谁不同的方法?”

  再如:学生在计算一年有多少天时,一位学生逐月相加算出一年的天数,我这样评价“你计算得非常好。”现在想来评价不到位的,应该说“你的.计算结果正确,这么多数相加都没有出错,你计算能力一定很强,看来你是一个认真的孩子。”这样针对性更强一些。接着一位学生列出了:31×730×429,评价学生:“思路很清晰,表达很准确。”其中“表达得很准确”评价不当。像这种缺乏针对性的评价在课中还有多处,加之本节课评价方式单一,仅限于师生之间的评价。

  恳请在坐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提出指导性意见,能够让我在课堂教学中评价更有效!

《年月日》教学反思2

  这节课的内容来自学生自身生活和现实生活,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教材、校园以外的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这节课中学生课前为查找、收集年、月、日的资料,有的去图书馆查,有的网上查,有的向人请教……突破了数学教学的封闭状态,扩展了学生学习的时空,将课内与课外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采用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来进行。在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而不是主导者,无论是研究问题的提出,信息的处理,数学结论的获得,都需要每个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因为”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年、月、日的资料,分析、处理信息,从而透过现象去分析本质去发现规律,在方法上、过程上与科学研究很相似,连情感体验也很相似。遇到障碍时的苦思冥想,有了进展时的喜悦,结论概括的逐步完整性,都很像科学家有过的经历。这为孩子们以后的学习与科学研究迈出了可喜一步。

  课前的资料调查为学生课中的探索研究提供了充足的能源,我欣喜地发现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能乐此不疲去发现,去探索,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发展。学生在这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年、月、日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对学生来说,年、月、日的知识是有限的,但从获得年、月、日知识的方法中受到的启发确是无穷的。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大功夫,在新课程的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努力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年月日》教学反思3

  年月日的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的时分秒的基础上学习的,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我首先从介绍年历入手,孩子们对年历的认识只是有个大致印象,对会不会看,怎么看并没有明确的认识。所以,我决定从认识年历开始,然后再圈出自己的生日。再展示本节课教学目标:a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b了解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能正确记忆。

  再一个环节就是在记忆大月小月的时候。当我提出大家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记忆的时候,没想到同学们大部分都能说出“一三五七八十腊”,我再直接给出“三十一天永不差”,大月就顺利记住了。后来我又介绍了另一种记忆大月的方法:“要找大月请记住,七八两月是大月,七月之前找单数,八月之后找双数”。至此,孩子们对大月小月已记忆的差不多了。

  我在介绍拳头记忆法的时候,讲的`就相对快了一些。我觉得只要孩子们能准确记忆大月小月,了解一下拳头记忆法就可以了。也没多想,就直接进行当堂训练环节了。事后想想,对于课本中明确出现的知识,一定要让学生明解了解并掌握。我在讲课的时候,老是担心学生说的太浪费时间,或者担心学生说不到点上。忘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的相信学生,要“以生为本”。让他们先通过自学解决一部分,然后再通过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学生,通过这两个环节学生能解决了的东西,课堂上就不用再重复了。老师只是对一些学生不太明确的知识点点拨一下就可以了。

《年月日》教学反思4

  认识年月日教学反思

  20xx年4月19日我有幸参加了蚌山区20xx教学改革观摩研讨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我执教认识年月日一课,无论是在磨课和执教的过程中都让我思考了许多,同时也收获了许多。下面我就具体谈一谈:

  思考一:怎样让数学课堂更具有文艺性

  提到数学课堂,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单调”“乏味”这样的词语,但是提到语文课堂,人们则产生的是“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这样的词语,两相比较,我觉得如果让我们的数学课具有文艺性,会更加吸引学生,所以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模式设计了本节课的创设情境。具体为:时间—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形成。首先我选用了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并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时间去哪儿了,学生会自己用“珍惜”“浪费”“成长”“收获”这些词语进行衡量,我认为这比教师用直白的语言去进行思想教育更能促动学生。其次在引导学生说出了时间单位后,通过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形成,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同时科普了天文知识。

  思考二:怎样让小组活动更有效

  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设计了火眼金睛看年历的活动,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此活动在初步发现年月日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结合活动的内容我设计了学习单,这张学习单也是经过多番变化而来的。起初学习单是每人一张,但是出现了学生各填各的现象,于是学习单变成了四人小组一张,这样能让学生都参与到小组活动中来,真正的体现“合作”;接着是学习单的内容,从一开始的一

  张统计表和填空转变成两张统计表和问题,我在教材的基础上有拓展有简化,目的就是在于不给学生的活动“画圈”,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发现,深度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在活动要求中有一条是让学生用涂一涂或圈一圈的方法进行比较,有的老师会说我的这个要求不够明确,但是我在巡视时,有学生就问我“老师,我们要圈什么”,瞧,这就是我想要学生思考的,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应该圈出相同的或者是不同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有了提高,同时发现了关于年月日的一些知识。

  思考三:怎样增添数学课的趣味性

  为了让本节课富有童趣,增添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我开始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如:圈生日、找节日等,但是我总感觉这些游戏没有新意。可一次我和学生不经意的聊天,让我有了灵感,因为通过聊天我发现学生的语文书上有一首古诗《乞巧》,这首古诗讲的是七夕节,于是我想到了通过猜古诗让学生找节日的活动,这个活动无论是在红旗一小还是在铁三小学,都很受学生欢迎。这个游戏不仅增添了数学课的趣味性,同时接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不经意间感受到数学真的是无处不在呢。

  收获:

  1、全面了解学生,不局限于本学科对学生的了解,而应该全

  方位,360度无死角的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新课标要求的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也只有这样高度贴近学生的教案,才能吸引学生,进

  而引发共鸣。

  2、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探究活动,还是教师的提问,尽

  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不因教师想要的答案局限学生的思考,敢于放手,不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会新知,还要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3、由于我在本节课注重了学法的指导,红旗一小的学生,能

  自觉的运用统计表的方法预习下一课时平年和闰年。(另附学生的预习作业照片)

《年月日》教学反思5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现实生活,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

  在教学时我做到了以下几点:

  1、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本节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问题,让学生说出自己最开心的日子或者节日,学生回答了很多,引出了课题。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学本节课时,让学生合作交流,观察不同年份的年历,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完成所发下来的`记录卡。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独立思考后再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这样使每名学生都“动”起来,从而避免有些学生只等着听别人的,不去自主思考。

  3、把课堂上的发言权还给学生:任何情况下都要给学生机会发言,教师不要代替学生来说。

  4、数学内容生活化。我把例题都变成学生经历的事,这样更容易理解。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发现存在以下不足的地方:

  1、 高估了学生的认知能力。

  我在备课时以为大月、小月的判断这些知识挺简单的,就把平年、闰年的判断一起放在一节课内教学,课时容量大,使学生掌握的不熟,为后面的知识没作好铺垫。

  2、讲解不够具体,没有举一反三,对知识的巩固做的不是很到位。

  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功夫,保证教学过程每一步都落到实处;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年月日》教学反思6

  在处理年月日的练习册的`时候发现好多学生不会判断平年和闰年,有一个判断题是这样的“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都是闰年。”在讲解这个题的时候我发现同学们理解不了,明明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在学生们的眼里却很难。课下我分析了一下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同学们对平年和闰年的判断还没有掌握好,要加强这一点的训练。

《年月日》教学反思7

  《年月日》相关知识点碎而多,又大都属于常识性知识,没有太大的探究空间,因此教学时选择让学生预习自学。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以及一年当中有几个月是大月,几个月是小月?初步了解平年和闰年, 设计这节课时借助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实际生活体验,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质疑提问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

  1、设置预习卡片,任务清晰到位。

  课前发给每个孩子预习卡片,注明其任务。

  任务一:[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知道了什么?

  任务二:[查一查]看书本76~77页的年历,看看每个月的天数,圈一圈,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任务三:[理一理]关于《年月日》,哪些知识需要我们去记呢?用图、表格或者其他的数学方法,把这些知识整理,争取让所有同学一眼看明白。正因为有清晰的任务设置,学生汇报时是以形式多样、相对完整、表达简洁的预习成果进行展示。

  2、重视学生交流,知识点趋向完整。

  预习过程对于学生个体而言都很有收获,会有分享的愿望;但独立学习又难免有遗漏或者错误,需要在交流中补充与改进。从教学现场可见,这样的过程绝不是形式,伙伴之间的`交流都是那么投入与顶真。

  3、教师顺势引导,兼顾完善与释疑。

  (2)引导学生回顾,整理知识网络,体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鼓励学生质疑,应需提供学习材料。当黑板上呈现完整年月日知识结构图时,老师提出“在学习中有碰到不明白的,都可以提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帮助我们解答,谁有问题要提的?”让学生进行质疑提问。

  4、本课概念多,容易混淆。

  知识的记忆、巩固、深化还是有一定难度的,练习中尽量优化了以“生活”为背景的数学内容,把生活素材、生活经验、生活情景作为学习资源,提供给学生去理解去实践。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整堂课在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还突出关注了“如何分享”“如何倾听”“如何交流”“如何表达”“如何质疑”等等方面的指导与培养,真正做到了“以生为本,以学为本。”

《年月日》教学反思8

  “2月份为什么只有28天,有时候又有29天”“为什么在判断是否是闰年时不是所有的年份都除以4”,这是学生抛给我的问题。我当时心咯噔一下,在课前我没有预料到学生会问这种问题,在我的学生生涯里,也没有出现过这种问题。2月份与其它月份不一样、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不一样,我感觉就是理所当然的,自然规律嘛。今天被学生问到了这个问题,我一时还真答不上来。

  课后上网查了有关这些的资料,我庆幸,我没有告诉他们从很久以前就这样的,而是说课后我们来研究。出现这种现象真有它的典故,真想马上和学生的.问答,也许是课前老师预设好的,一节课下来多流利,多完美,自己也觉得这节课上得多好。记得有位老师和我讲过,一节课会因为有遗憾而更有价值。我们的反思我们的思考多数来自于自己课堂的遗憾。今天学生问的问题在我的意料之外,可是我要感谢这位学生,他教会我在备课时要多问为什么,知识点不是生来就有的,它也有它的来历,数学史还是有必要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不仅满足一部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数学课堂上也丰富了学生的文学修养。但前提我们老师要准备“一大桶水”,甚至更多。

《年月日》教学反思9

  昨天我在2班教学了《认识年月日》这一课,在课前我也认真钻研了教材,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我还是比较满意,感觉效果还是不错的。但课后练习中我无意中发现一位平时成绩还不错的同学不会看年历,我又找了2班的几个学生问了问,发现有些同学真的不会看年历。让我反思我设定的教学目标是否正确?学生年历都不会看,又怎么能发现年历中的规律呢?原来热闹的教室里竟然隐藏着这么大的问题,我总以为学生已经会看年历了,其实不然。于是我在3班干脆没上新课,而是重新设定了教学目标,将学会看年历做为第一目标,并在今天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会看年历教学环节如下:

  出示20xx年的年历,师:这是20xx年的年历,你能在年历上找到你的'生日吗?圈划出来,看看这一天是星期几?看谁圈得又对又快(学生各自在年历上找生日并作圈划。)

  圈好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全班交流:请一个同学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找的?(师随着学生发言小结,先找月份,再找日期)

  再说说是星期几?如何判断的?

  看日期上方,指出:星期日是每个星期的第一天,所以把他排在第一个。看来只要把日期和星期上下对应着看,就知道是星期几了,你们会看了吗?请一个同学说自己的生日,其他同学根据他所说的日期找出这一天是星期几?

  总结:我们先找月份,再找日期,上下对应着看星期几,就能很快圈出自己的生日了。

  问:刚才一个小朋友的生日是在11月,老师的生日是在他生日的前一个月,

  你知道是几月吗?他生日的后一个月是几月呢?那12月后面的一个月是几月呢?(一月)

  小结:每年的十二个月就是这样连续不断重复着的。

  问:同学们想知道老师的生日到底是哪一天吗?我的生日是10月的最后一天?你知道是几月几日吗?那我生日的后一天是几月几日呢?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看来我们看年历不仅要上下对应着看,还要前后联系着看。 ……

  教学反思: 在2班教学后学生还不会看年历,这不得不引起我的深刻反思,这节课我们的孩子首先要学会什么,促使我对教学目标进行重新设定,再次在3班教学后我又找了几个学生进行了解,发现他们真的会看年历了,能发现年历中的规律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即“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它倡导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在这种新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思想就必须发生一种根本性的变化,由“教师主体,以教定学”,向“以生为本,以学定教”转变。因此,课前预设教学也好,课堂生成也好,两者都要统一到“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个基点上,并将这一理念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去。

《年月日》教学反思10

  课上完后,自己的第一感觉就是整节课的思路非常清晰,教学环节没有脱轨。但是明显觉得学生上课的氛围没有调动起来。

  总结如下: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年月日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概念,这些都是教学新知的生活基础。为了让学生充分作好学习的准备,利于提前感知年、月、日,为上课作好铺垫,我课前先让学生搜集近几年的年历卡。教学重点、难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分清每个月各有多少天,了解平年与闰年的知识。

  课堂教学中根据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他们手中的年历。找一找:一年有几个月?哪些月份是31天?哪些月份是30天?还有特殊的天数吗?学生边观察日历边与小组成员讨论。这一过程中,我又有新的发现:

  (1)有一部分学生边看边把自己所看到的月份天数记录下来;

  (2)还有些些学生当时就问:老师能用笔记下来吗?课后王主任也对我说:如果能制作一个表格,让学生填一填效果就更好了。想想:课堂上我应该尽量给予学生操作的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可以亲自进行实验,体验成功和失败。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尝试探究的能力。

  因为年、月、日来源于生活并用之于生活。书上的主题图,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而我在引入时并没有体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如果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找出更多的事例:爸爸、妈妈几号发工资,你记得他们的生日吗?等等课堂气氛会更活跃。使学生深切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样,既可以巩固课堂内学到的知识,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有了这节课的反思,我想:如果再上这节课,我会把不足之处弥补,再重新审视教学设计把这节课堂上的更出彩!

《年月日》教学反思11

  年、月、日是常用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时间单位,也是来自学生现实生活,教学时,我把教学内容纳入现实生活情境中,将学生置身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年、月、日》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建立年、月、日的时间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有掌握大、小月的记法。本节课在学生已经掌握时分秒知识和既有的生活经验上,学习年月日方面的有关知识。因此教材选取了和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素材。在课的一开始,出示谜语,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对通过学生观察、小组合作探索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发现年历卡上的知识、并能找到有效的方法记住大月、小月。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参与者,其指导作用体现在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上,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老师出示年历卡,让学生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如鱼得水,激情高涨,因为他们从年历卡上发现了许多从未知道的知识。一节课,我抛开了自己原来设计的思路,顺着学生的思路整理板书,跟着学生的思路走,既不把老师的想法强加于学生,又能在关键的时候拉学生一把,使每个学生的思维有机会得到最佳的展示。学生只有亲手“做数学”,才能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首先,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兑现教案的过程;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大功夫,在新课程的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个课堂中,我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始终以“导”的姿态,让学生富有兴趣去观察、探索、发现新知。即新知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年历,让学生尝试回答问题:一年中有几个月?每个月的天数一样吗?等问题,通过这样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接着在师生共同的游戏中引出二月这一特殊月份,教学时通过设计一张1988—20xx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数,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发现四年一闰的规律,教师再用课件上的`算式说明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这样教学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判断推理能力。完成创新教学模式中的探究过程。留给学生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这样教学、学生才会放飞思维,张扬个性,但是,在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多,时间安排不够合理,所以后面判断平年和闰年这个环节中讲得比较快,加上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深化新知,导致有些学生吃而不消,这就是这节课留给我的遗憾。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艰巨任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优化学生的学习氛围,给他们更多的时光和空间,让他们自我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今后,我还要在教材的研究上深钻,下大功夫,在新课程的改革的带动下,转变教育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实施主体性的教学,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潜力,努力成为一名新型的研究型教师。

《年月日》教学反思12

  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要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成为学习的参与者,把学习的空间充分地留给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其合作精神。

  在本节课开始,我以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同时也恰如其分的引进新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知识经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领路人而不是一味的去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教师要尊重和引导学生多样的思维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加教学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思考与创造的意识,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课堂中的不足

  在这堂课中,学生采用的记忆大小月的方法大多是口诀: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我只注重了对大月的记忆,而忽略了对小月的巩固,很多学生马上能说出大月是哪几个月,而小月却要思考很久,这是我的这堂课的不足之处,应在课堂上再多花点时间来记忆小月是哪几个月,一可以在口诀后面再加上一句来表示小月。

  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把课堂上的学习探索的空间大胆地抛给了学生,学生获得了张扬个性的机会。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成功在喜悦。充分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在探究中发现,在疑问中思考,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空间。

《年月日》教学反思13

  《年、月、日》是三年级下册的内容。认识年月日,这是一节概念课,知识点比较多。怎样有条理地学会这么多知识点呢?

  我先让孩子们提前预习,并查阅有关资料,写出预习提纲。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教学的重点定位于:把数学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年月日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运用良好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的能力。备课时,从课的容量上来看,量确实较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在一节课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闰年的知识和判断方法,会计算全年天数等,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通过上这节课,我觉得本节的目标定位比较准确,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参与学习。

  在本课中,我通过猜谜语导入,出示日历,引导学生观察,并读出今天的日期,从而引出课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一开始我先让孩子们细心观察自己带的年历,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在教学大小月之后,大月和小月的记忆有拳头法和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汇报时:有的同学说二十八天,有的同学说二十九天,学生此时开始争论,为什么?这正好是这节课的重点,这一刻,不正体现了学生思维的过程吗?在平年、闰年的教学时,我先出示了几个常规年份让他们分组判断,学生很快用除法判断出来,最后我又出示20xx年,学生判断后全部表示是平年,大部分孩子说是闰年,个别孩子说是平年,到底谁说的对呢?激起了孩子的探究欲望,于是出示儿歌: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学生很快就能记住,但是运用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一内容本来很枯燥,但通过动手数一数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

  在练习环节设计了找出各个月份的重大节日,举世瞩目的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场景,你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是什么时间吗?如此贴近学生认知经验的引入一下子勾起了学生对20xx年8月8日这个历史意义的日子的记忆火花,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什么时间?20xx年10月1日,并借机练习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几个知识点,既渗透了爱国教育又加强了练习。

《年月日》教学反思14

  本节课的教学,我从引入主题台图,说说自己的生日,即为学生创设了宽松的学习氛围,又让学生体验到愉悦的情感,更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 “ 现实的 ” 、 “ 富有挑战性的 ” ,我巧妙引用 “ 过生日 ” 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制造认知冲突,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进入了自主探究的积极状态。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生动地为学生展示年、月、日的形成和拳头记忆法等内容。

  1、在教学日的形成时,说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日。

  2、在教学月的形成时,说明月球绕着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月。

  3、在教学年的形成时,说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大约时间是365天,也就是一年。

  通过媒体演示,学生能更生动形象地理解这些知识,达到更理想的效果。

  我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充分的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观察。并在此基础上,梳理、整理自己的观察结果,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充分的体现出 “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整理知识,不仅帮助学生完成了认知体系的构建,而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观察、对比、概括的`能力,还充分的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品尝到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功喜悦。

  在教学中,我既让学生自己寻找熟记大小月的方法,又让学生自己学习课本中熟记大小月的方法;既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发散的空间,又为学生提供了统一认识的依据;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又培养了学生尊重科学的精神。计算全年天数、展现不同的计算方法,()不仅避免了机械的记忆,而且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方法的优化。

  运用所学知识,采用不同形式,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新知,拓展新知,既提高学生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首尾照应,让学生感悟到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年月日》教学反思15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认识年、月、日,并明白他们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是认识年、月、日,并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是掌握决定平年和闰年的`方法,上课伊始,我就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幻灯片(一年有几个月?每月有几天?并把每月的天数填写在书上)进行自学,之后进行反馈,归纳出:一年有12个月;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有31天,是大月。四、六、九、十一月。二月是平月有28或29天。为什么会用28天和29天之分呢?让学生小组讨论,得出平年和闰年的概念,能被4整除的年份就是闰年,告诉学生通常4年里有一个闰年。大月和小月的记忆用一个拳头法,这种方法虽然简单,但有些学生还是不感兴趣,于是我采用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来帮忙他们记忆,这一资料本来很枯燥,但透过朗朗上口的儿歌,学生很快就记住这一知识点,可见儿歌也是一种很有效率的教学手段,更贴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因为儿歌记忆既简单又便于记忆。

【《年月日》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年月日教学反思07-03

《年月日》教学反思09-21

《年月日》教学反思04-02

《年月日》教学反思15篇04-13

《年月日》教学反思(15篇)06-13

《年月日》教学设计07-01

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学反思06-20

认识年月日教案03-23

经典教学反思03-08